採茶花蜂場
A. 養蜜蜂工具所以綠色通道
初養蜂者需要:1、蜂箱2、蜂具3、蜂種4、四季管理5、病害防治等環節,內容較多,篇幅有限,間單介紹一些。
一、蜂箱、巢框、巢礎、搖蜜機、起刮刀、面網、噴煙器、隔王板等用具。
蜂箱標准箱,目前我國普遍使用的蜂箱是10框標准箱,又稱郎氏蜂箱,它是由10個巢框,箱身、箱底、巢門板,副蓋、箱蓋以及隔板組成的。十框箱:可用不變形的紅白松、杉木、青楊等堅固耐用的木材。板的厚度不少於2公分。箱內圍長465毫米、寬380毫米、高245毫米,前後壁外側各有一個扣手,便於搬運。前後壁內側上部各開一條寬8毫米、深25毫米的槽,槽口處釘上一鐵片引條,引條上沿距箱體上沿17毫米。2、箱蓋a、蜂箱大蓋b(副蓋)紗蓋。3、箱底。
二、蜂 具
蜜蜂飼養管理用具有多處,除蜂箱外還有巢礎、分蜜機、面網、起刮刀、蜂帚、隔王板等都是必需的,根據蜂的規模選用,其他蜂具如生產蜂王漿、生產蜂花粉等的用具可根據需要購置。
1.巢礎
巢礎是安裝在巢框內供蜜蜂築造巢脾的基礎,它是人工製造的蜂蠟片,經巢礎機壓制而成,具有巢房底和巢房壁的板基。有供飼養歐洲蜜蜂使用的意蜂巢礎; 生產雄蜂蛹的雄蜂巢礎;飼養中蜂用的中蜂巢礎。使用巢礎築 造的巢脾整齊、平整、堅固,雄蜂房少。
2、面網
面網是管理蜂群時,保護操作者頭部和頸部免 遭蜂蜇的用具。
3、起刮刀
養蜂的專用工具。一端是彎刀,一端是平刀。 用它撬動、刮、鏟東西。如撬動副蓋、刮鏟蜂箱內和巢框上的污物。
4、噴煙器
是鎮服或驅趕蜜蜂的工具。由發煙筒和網箱兩部分組成。使用時,把紙、乾草或麻布等點燃,置入發煙筒 內,蓋上蓋嘴,鼓動風箱,使其噴出濃煙,但不要噴出火星。
5.蜂帚
主要用來掃除巢脾、箱體、養王框等蜂具上附著的蜜蜂,是長扇形的長毛刷。一般有兩排刷毛,刷毛長65 毫米,用不易吸水的白色馬鬃或馬尾毛製成。
6.蜂具凳
可放置管理用的蜂具和記錄本。檢查蜂群時當坐凳。
7.隔王板
隔王板是控制蜂王產卵和活動的柵板,把蜂群嚴格分隔為育蟲區和產蜜區,使幼蟲、蛹、花粉等不會與蜂蜜相混雜,工蜂可以自由通過。用14號鉛絲製成的鉛絲隔王板,牢固耐用,不易變形;兩鉛絲之間的空隙約4.4毫米,蜂王不能通過,但價格較貴,用直徑7.5毫米竹絲製作的竹絲隔王板,在我國南方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成本低,但是牢固度較差,較易變形,隔王板分平面隔王板和框式隔王板。平面隔王板是把育蟲巢和貯蜜繼箱分隔開,便於取蜜和提高蜂蜜的質量。框式隔王板插在蜂箱內,可把蜂王控制在幾個脾上產卵。
8.飼喂用具補充飼喂蜜汁、糖漿或水的用具有多種,常用的有:
(1)巢門飼喂器,也稱瓶式飼喂器由一個廣口瓶和底座組成,瓶蓋用寸釘釘出若干個小孔,將裝滿蜜汁的瓶子倒放,插入底座,在大氣壓力下,蜜汁能被蜜蜂吸出,而不滴落。晚間將巢門飼喂的底座口從巢門插入巢內,適合進行獎勵飼喂,能避免引起盜蜂。對於未滿箱的弱群,可將它放在蜂箱內的隔板外面飼喂。河北農業大學養蜂場研製的塑料杯飼喂器攜帶方便,灌人糖漿後,蓋上底蓋,翻轉底蓋朝下平放,從巢門插入巢內。
(2)框式飼喂器
為大小與標准巢框相似的長扁形飼喂槽。有木製的和塑料的,也可用粗竹子製造。器內,有薄木片浮條,飼喂時供蜜蜂立足吸食,框式飼喂器適合進行補助飼喂。此外在巢框上樑鑿成長方形的淺槽,也可作為少量飼喂蜜汁用。
(3)巢頂飼喂器
是放置在蜂箱上面的大型飼喂器,大小類似淺繼箱的盤狀,適應緊急補充飼料和飼喂越冬飼料,一次可裝5~10升糖漿。
9.蜂王誘入器
常用的蜂王誘入器 有木套誘入器、安全誘入器和框式誘入器等數種。
(1)木套誘入器
木套誘入器是一個扁平的鐵紗籠,一端的木堵頭上開有小孔,裝有可抽拉鐵片,鐵紗籠的開口端插入一薄木板。
(2)安全誘入器,又稱扣脾誘入器是一個長方形的銀絲紗籠,四壁的下部有鐵片制的齒牙,可以壓入巢脾,下部有一可抽出的鐵片。
(3)全框誘入器
用木板或鐵板為框架,兩個大側面裝備鉛絲紗,其內部寬度約43毫米,高度245毫米,剛好可裝入一個巢脾,上面有抽拉板。
(4)蜂王籠
是用鉛絲紗製成的長方形小籠,體積約23橐米×33毫米×50毫米,其上面鐵壁有一圓孔,由此可放入王台或蜂王,圓孔上有滑動的鐵片蓋,下部裝有可開閉的木製飼料槽,槽內可裝入煉糖。可用來誘入王台或蜂王,也可以囚禁蜂王。近年來廣泛使用一種竹絲製作的蜂王籠,以四周鑽有小孔的塑料片,作上下兩端,用直徑2毫米的竹絲插入小孔,圍成長方形小籠,體積約20毫米×33毫米×50毫米,每根竹絲間距3毫米,其中有一根竹絲較長,是活動的,可以拉出,由此處放入蜂王。多用於晚秋或冬季,將蜂群的蜂王關入竹絲蜂王籠,使蜂王停產,便於防治蜂蟎。
三、蜂種
選擇蜜蜂了。現在飼養的主要蜂種是意蜂和黑蜂系的雜交蜂種。初養蜂的,早春最早的時候,一般買個四箱左右,三箱到四箱的蜂,這個蜂就可以搞飼養了
補充:
蜜蜂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蜜蜂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並按照生產無公害蜂產品要求進行。
一、蜂病的預防
1、選育抗病蜂種 有兩條技術途徑,一是在同一品種內定向培育,二是利用雜種優勢,選育抗病蜂種。
2、飼養強群
①保持蜂脾相稱,加強蜂群管理
早春蜂群應注意保溫,夏季應重視降溫。除了蜂巢外部人為保溫、降溫措施外,應保持子脾上蜜蜂的適當密度,並根據外界溫度高低,調整蜂路。
②淘汰老脾多造新脾
巢脾是蜜蜂繁育場所,也是儲蜜場所,同時是病源載體,及時淘汰病群巢脾、老脾能有效減少病源傳播。
3、預防蜜蜂病蟲害的措施
①提倡自繁自養
除引進良種除外,不從疫區購買蜂群,以免相互感染。飼料應用自產的蜂蜜、花粉。從外地購進舊蜂箱應嚴格消毒後再使用,本蜂場發生蜂病,應立即隔離治療,不要將病群巢脾任意調入健康蜂群,以防交叉感染。每年對蜂箱、巢脾消毒一次以上。
②改革喂葯方法 改傳統的糖水拌葯為將蜂葯加入花粉或糖粉喂蜂。
③防止蜜蜂農葯中毒 了解周圍農田噴灑農葯情況,採取應急措施,預防或減少蜜蜂的農葯中毒。
二、常見蜂病的治療
蜜蜂常見病蟲害有蜂蟎、爬蜂病、白堊病、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中蜂囊狀幼蟲病及茶花、油茶花蜜中毒。
1、大小蜂蟎
①規律及症狀
夏、秋季,大蜂蟎寄生率高,小蜂蟎危害也開始嚴重。巢門前,有殘翅不全幼蜂爬出,經肉眼辨認有的蜂體上附有蜂蟎。在割除雄蜂脾時,能發現大幼蟲、蛹體上附有大蜂蟎,有時見蜂體上附有蜂蟎。將新出房子脾抖蜂後,能發現小蜂蟎在子脾上亂爬。
②防治
經常割除雄蜂蛹,清除雄蜂房內蜂蟎。在6月上旬,主要蜜源結束後,繼箱群可掛氰菊酯(蟎撲)治蟎。在小蜂蟎寄生率上升時,用升華硫均勻刷在封蓋子脾上,5天1次,連續2~3次。7月份,在椴樹、荊條大流蜜前期可關王或採用處女王交尾,造成斷子,讓蜂蟎暴露在蜂體或巢脾上,再掛氟氨氰菊酯條治蟎。大流蜜期不用葯,預防蜂葯污染蜂蜜。
2、爬蜂病
①規律及症狀
南方一般在春季4~5月份油菜花期,北方5~6月份洋槐花後期、荊條花期易發此病。西方蜜蜂爬蜂病,主要由螺原體、孢子蟲等病原綜合引起的青壯年蜂病。病蜂爬出箱外,行動遲緩,不能飛翔,聚集在低窪地或草叢中。有的蜂雙翅展開,吻伸出,但不同於農葯中毒。
②防治
葯物防治可用檸檬酸。繼箱群每晚喂500毫升葯物糖漿,內含2克檸檬酸。每天1次,連續喂3次,停3天,再喂3次。
3、白堊病
①規律及症狀
一般發生在春季及初夏,外界氣溫19~30℃,空氣潮濕。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的蜜蜂大幼蟲亡的真菌性傳染病。在巢門口可發現有灰白色或黑色片狀硬質幼蟲體。患病巢房封蓋不齊有凹陷、穿孔。亡的幼蟲呈乾枯狀,白色或灰黑色,無臭味,無粘性,易被清除。
②防治
此病發病後不易治癒。蜜蜂春繁時,不喂來歷不明的蜂花粉,箱內換入茶花花粉脾或喂茶花花粉可減少白堊病發生。發病輕時,可用葯物治療,用丙酸鈣加入糖漿喂蜂,繼箱每群喂糖漿0.5千克(含丙酸鈣0.5克)。嚴重時應該換脾,必須蜂多於脾,再喂糖漿。
4、美洲幼蟲腐臭病
①規律及症狀
夏季弱群易發病,在大流蜜期,病情減輕,甚至自愈。由幼蟲芽孢桿菌引起的蜜蜂幼蟲病。4~5日齡幼蟲易發病,封蓋後亡。發病的封蓋房油亮發光,下陷,有穿孔。腐屍緊貼房壁,挑起有拉絲,褐色有魚腥味。
②防治
發病初期,將病脾抽出淘汰,嚴重的換箱換脾再用葯物防治,用鹽酸土黴素可溶性粉,每箱(10框)每晚喂500克糖漿(含200毫克純土黴素),隔4日1次,連喂3次,停3天,再喂3次。采蜜前6周停止喂葯。
5、歐洲幼蟲腐臭病
①規律及症狀
一般春季脾多於蜂的弱群易發生。由蜂房球菌引起的蜜蜂幼蟲病。3日齡小幼蟲易感染,4~5日齡亡,蟲體變淡黃色、黃色、直至黑褐色,易清除有難聞酸臭味。
②防治
西方蜜蜂患此病不嚴重,在蜜蜂密集,注意保溫條件下蜂群能自愈。用土黴素治療,方法與治美洲幼蟲腐臭病相同。
6、中蜂囊狀幼蟲病
①規律及症狀
南方2~4月與11~12月,北方5~6月,是發病高峰期。由病毒引起,每天上午,可見工蜂從巢內拖出病蟲屍體,散落在巢門前。子脾有插花子,房蓋有穿孔,房內有尖頭幼蟲,褐色無臭,易從巢房拖出。
②防治
去除病群蜂王,換上健康群成熟王台,新王交尾產子後,蜂群康復快。在斷子間淘汰病脾,讓工蜂密集,多造新脾。用中草葯華千斤藤(海南金不換)干塊根15~20g或半枝蓮的乾草50g,煎湯,可用於20~30框蜂的治療。
7、茶花與油茶花中毒
①規律及症狀
發生在10~11月份茶花、油茶花開花期。茶花、油茶花流蜜不佳,危害蜂群輕;流蜜好,危害蜂群嚴重。蜜蜂在採茶花、油茶花後,引起大批幼蟲亡,亡幼蟲散發酸臭味。
②防治
在茶花、油茶花流蜜期不間斷喂飼糖漿(蔗糖與水比2∶3),上午一次,晚上一次,陰雨天不斷,結合分區管理效果更好。
另外,山區放養的蜂群,秋季易受胡蜂侵害,根治辦法要設法找到胡蜂蜂巢徹底毀巢,或捉住胡蜂,粘上毒葯,放其回巢,毒殺蟲子。
追問:
你是不是養蜂人?
B. 蜜蜂採茶花中毒怎麼辦
有封蓋子脾抽出,用硫磺煙熏3-5分鍾,熏後通風10-20分鍾將子脾送回原箱。
2、美洲幼蟲病預防每框蜂可喂3萬單位四環素,或先鋒黴素。發病治療,可用磺胺噻唑納和土黴素片交替或混合使用,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連續喂7-10天。
3、大肚病又叫痢疾病,大多是蜜蜂消化不良和沒有及時排泄所致。可用氟哌酸、酵母片一定劑量混合在40-50%的稀蜜水中飼喂2-3天。
4、黑蜂病又叫癱瘓病。主要由於低溫和環境潮濕引起,可用20萬單位金黴素或新生黴素糖漿治療,每隔2天喂1次,連續3-4次。
5、白堊病可用浙農大蜂研所研製的白堊凈二號,每個幼蟲脾噴0.4克,有較好的療效。
認真做好預防植物蜜粉中毒、農葯中毒和病蟲害危害工作,實施安全生產,保障蜂群健康。
蜜蜂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屬。
一、品種介紹
(一)義大利蜂
是一種黃色蜜蜂,原產地義大利。義大利蜂的工蜂腹部一般有三個棕黃色環節,後三節黑色。蜂王腹部一般呈棕黃色,尾端大都呈黑色。
義大利蜂適應性強,性情溫馴,便於管理,蜂王產卵力和工蜂哺育力強,分蜂性弱,容易維持大群;工蜂採集力強,善於採集成片蜜源和流蜜時間長的大宗蜜源,泌蠟多,造脾快。義大利蜂的缺點是蜂王產卵沒有限制,飼料消耗較多,越冬性能較差,容易出現盜蜂和迷巢,躲避敵害的能力不如中蜂。
(二)中蜂
北方的中蜂體形較大,耐寒性比南方的中蜂強,對南方的濕熱氣候適應能力較差。南方的中蜂體形較小。
中蜂蜂王一般呈黑色,也有少數腹部呈暗紅色;工蜂的腹部黃褐色帶黑環。中蜂耐寒耐熱,飛翔敏捷,嗅覺靈敏,善於採集零散蜜源和躲避敵害。中蜂造脾性能好,不採樹膠,臘質優,抗蟎能力比西方蜜蜂強。中蜂缺點是容易發生自然分蜂和飛逃,也易產生盜蜂等。
最適合浙江飼養的有王漿蜂蜜雙高產的浙農大1號意蜂品種,以及平湖、長興的優質蜂王,本地義大利蜂,卡爾巴阡蜂等。
二、蜂群的結構
蜂群是蜜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單位,由蜂箱、巢脾和三型蜂組成。所謂「三型蜂」,就是工蜂、蜂王和雄蜂三種類型的蜜蜂。
一群蜂通常由一隻蜂王、上萬只工蜂以及繁殖期培育的少數雄蜂組成。
(一)蜂王
蜂王是唯一發育完全的雌性蜂,蜂王的身體比工蜂長1/4-1/3,體重比工蜂約重2倍;壽命較長,可活4-6年。蜂王的職能是產卵,還在維持群體生活的蜂群中起到核心的作用。
(二)雄蜂
雄蜂比較粗壯,雄性器官發育完全,視覺特別發達,蜂群中雄蜂是新蜂王的配偶,在蜂群繁殖上起著重要作用。雄蜂壽命僅3個月,它不會采蜜,依賴工蜂喂飼,且食量大,為工蜂食量的幾倍。在繁殖季節過後,要進行人工「殺雄」,在秋末冬初季節,工蜂為了節省飼料,也會將雄蜂驅逐出蜂箱外,讓它凍餓死亡。
(三)工蜂
個體最小,要擔當蜂群的一切勞務,如採集花蜜和花粉、釀制蜂糧、哺育蜂兒、飼喂蜂王、修建巢房、守衛蜂巢、調節蜂群內的溫度和濕度等。
三、蜂群管理要點
(一)轉地放蜂
轉地放蜂是湖州養蜂的主要形式之一。
1、確定放蜂路線。這是指蜂場全年蜂群繁殖、生產所經過的放蜂場地路線。可歸納為東、北線和中線、西線三條。下例舉東、北線。
東、北線。元旦前後北方/蜂群→福建、廣東越冬、繁殖 2月底、3月初沿/鷹廈線、浙贛線、皖贛線→江西、安徽採油菜、紫雲英蜜 3月下旬、4月上旬/浙贛線、滬杭線、滬寧線→浙北、蘇南、蘇北和皖北等地採油菜、紫雲英蜜 4月底到5月初沿/津浦線、隴海線、膠濟線→到蘇北、魯南等地采刺槐蜜,也有的到河北采刺槐蜜 5月底6月初/出山海關→黑龍江、吉林等地利用山花繁殖,採集7月的椴條蜜;也有部分蜂場到遼寧采草木樨蜜,到北京、遼寧采荊條蜜,到黑龍江採油菜蜜或草花蜜等。
越冬性強的蜂群,有的就在本地越冬繁殖,或到江西繁殖,到3月份按上述順序北上采蜜。蜂群采完椴樹、荊條、草木樨、油菜蜜後,就近采胡枝子、向日葵、蕎麥、草花蜜等,到8月底9月初蜜源結束,多數蜂場、養蜂戶南返本地採集茶花,繁殖越冬蜂,部分蜂場留在東北越冬至11月下旬再返回本地。
同時要物色好蜜源場地。①蜜源面積大,放蜂密度小。②蜜源植物長勢好,流蜂穩定。要掌握好蜜源花期銜接才能追花奪蜜,獲得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
(二)定地放蜂
將蜂群固定在一個蜜源較豐富的地方,並在附近適當搬遷放蜂。本省的主要蜜源有3-4月開花的油菜,花期20-30天,4-5月開花的紫雲英,花期20-30天,5月初開花的柑桔,花期10天左右,6月中旬到7月中旬開花的烏桕,花期20-25天,7月到9月上旬開花的棉花,花期60天,10-11月開花的茶葉花。還有部分荊條、棗花、百合、枇杷花等。
(三)四季蜂群的管理
1、春季
①在油菜花開花初期,選擇晴天進行蜂群的檢查和整頓。抽去無蜂、少蜂、雄蜂多的巢脾和已經長霉的蜜脾,為蜂王產卵創造條件。不足一脾的蜂群及時合並。為了保存優良的機動蜂王,可將弱小蜂群組成雙王群。
②早春要加強巢內外的保溫。晴天氣溫14℃以上時,去掉薄膜,適當開大巢門,蜂群可在箱的周圍活動曬太陽,同時清除蜂箱濕氣。
③做好加蜜脾工作,當蜂箱缺蜜時,應加巢脾,將蜜液加溫到37℃,灌於巢脾兩面,放入箱內,供蜂群食用。一般安排在中午氣溫14℃以上進行。
④油菜開花初期,不論箱內貯蜜豐欠,都要喂濃度為40-50%的稀蜜水,以刺激蜂王的產卵和促進工蜂的內勤工作,喂量:每箱蜂群在7框以下,每次喂量為0.25公斤;在8框以上,每次喂量為0.5公斤。勤檢查,吃完再喂。
⑤油菜花後期和紅花初期,應培育新的蜂王。當蜂群進入增殖期,應及時添加無雄蜂房的優質空脾,使蜂群迅速繁殖,箱外應設置喂水器,水中加入0.5-0.9%的食鹽,供蜜蜂吮食。
⑥進入紅花期,應多造新脾,以待大流蜜期有足夠的空脾貯蜜。同時要抓緊生產王漿和蜂蜜,同時也避免了分蜂現象的發生。
2、夏季
夏季大流蜜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約1個月左右,主要做好防暑降溫,把蜂箱放在樹蔭下。在蜂箱周圍放幾個水盆,內盛0.5%的鹽水供蜜蜂吸吮。這時期,應在早上7點以前搖蜜;把蜂群中多餘的巢脾提出;同時從小群中抽調封蓋的老子脾補充采蜜的蜂群,以增強和壯大蜂群,增加王漿和蜂蜜的產量。後期花粉稀少,當箱內進蜜逐日下降時,應把蜂群遷移到有蜜源的地方,促進蜂王產卵,為下一個蜜源期培育壯大蜂群做好充分的准備。
3、秋季
①秋季花蜜豐厚,花粉豐富,抽取一部分粉脾貯備起來,供第二年春季繁殖之用。留足越冬飼料,每箱蜂留足越冬飼料,每箱留2-3張封蓋的成熟蜜脾,同時也要適當收取商品蜜。
②整頓蜂群,使各蜂群相差不大。蜜源結束後,要縮小巢門,緊縮蜂路至9毫米寬,有利於保溫和防止盜蜂。
③培育適齡的越冬工蜂。在霜降以前,應增加蜜糖的飼喂量,促進蜂王產卵,培育適齡的越冬工蜂。此工作結束後,必須控制蜂王產卵,促其安定休息。方法是抽去箱內粉脾,把蜂群放在暗處。同時還要檢查蜂群,防止盜蜂侵入。
4、冬季
①越冬保溫,保溫應分內外兩步進行,內保溫可在10月中旬進行,等外界氣溫穩定,沒有較熱的中午時再做箱外保溫。蜜蜂喜歡在蜂箱前方向陽的巢脾中部結團,為此應把少數半蜜脾放在中部,兩側放整張蜜脾,巢脾之間的蜂路保持15毫米,以利越冬蜂團聚。
②巢門要暢通,它是蜂群唯一的空氣流通口和管理人員觀察、掌握蜂群的主要途徑。一般保持2-3厘米長,0.8厘米高。巢門注意遮蔭避免陽光直射刺激蜜蜂活動。
③掏出死蜂,15天左右檢查一次,嚴防鼠害。及時診斷群況,一般冷時聽到唰唰聲,熱時聽到呼呼作響音,正常的聲音低微。
④保持安靜的環境,應放置在遠離噪音和振動的區域,更不能隨意搬動和敲打蜂箱。否則引起蜜蜂不安,而導致大量食蜜,消耗體力,縮短其壽命。
四、常見病防治
1、蜂蟎小蜂蟎嚴重,而且封蓋子脾又較多時,應將所有封蓋子脾抽出,用硫磺煙熏3-5分鍾,熏後通風10-20分鍾將子脾送回原箱。
2、美洲幼蟲病預防每框蜂可喂3萬單位四環素,或先鋒黴素。發病治療,可用磺胺噻唑納和土黴素片交替或混合使用,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連續喂7-10天。
3、大肚病又叫痢疾病,大多是蜜蜂消化不良和沒有及時排泄所致。可用氟哌酸、酵母片一定劑量混合在40-50%的稀蜜水中飼喂2-3天。
4、黑蜂病又叫癱瘓病。主要由於低溫和環境潮濕引起,可用20萬單位金黴素或新生黴素糖漿治療,每隔2天喂1次,連續3-4次。
5、白堊病可用浙農大蜂研所研製的白堊凈二號,每個幼蟲脾噴0.4克,有較好的療效。
認真做好預防植物蜜粉中毒、農葯中毒和病蟲害危害工作,實施安全生產,保障蜂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