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梅花
A. 「歲寒三友」是指「忪竹梅」還是「梅竹菊」
歲寒三友是指松、竹、梅,出自宋.林景熙《霽山集》卷四《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松、竹凌寒,歲晏不凋;梅花傲骨,斗雪開放:故世稱松、竹、梅為歲寒三模氏友。又常用以比喻濁世之中,傲岸特立的君子之交。
松竹梅傲骨迎風,挺霜而立,象徵常青不老的松、象徵君子之道的竹、象徵冰清玉潔的梅三種植物組成,因其寒冬臘月仍能常青。
歲寒三友的象徵意義
1、梅的象徵意義
「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較耐寒,花開特別早,在早春即可怒放,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人們畫梅,主要是表現它那種不畏嚴寒、經霜傲雪的獨特個性。
詠物詩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來詠一種事物的,而對梅花完成"百詠"的詩人最多。梅花最令詩人傾倒的氣質,是一種寂寞中的自足,飢塵一種"凌寒獨自開"的孤傲。
它不屑與凡桃俗李在春光中爭艷,而是在天寒地凍、萬木不禁寒風時,獨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開出繁花滿樹,幽幽冷香,隨風襲人。
2、竹的象徵意義
竹子的象徵意義是頑強的生命力。竹子的空心象徵著人們的胸懷像山谷一樣深廣。竹子的韌性象徵著人們的性格要柔中帶剛。竹節象徵著做人要生而有節,更有高風亮節的意思。
竹子的挺拔象徵著人們的形象剛正不阿、清秀俊逸。竹子更是君子的象徵,從古自今,有無數文人雅士都對竹子充滿了贊美。在很多國畫中都可以看到竹子和梅花或者喜鵲搭配在一起,這有家庭幸福美滿的寓意。
3、松的象徵意義
松是常綠喬木植物,喜溫、抗寒,廣泛分布於我國華北的南部及華東地區,常被用於園林作觀賞的樹種。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松樹懷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旦肢散它頑強,所以常用來象徵堅強不屈的品格。
B. 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
解釋: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出處: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事例:花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更堪紅白山茶。(元·白樸《朝中措》)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松、竹、梅。
天寒地凍,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這三位「朋友」欣欣向榮,一派生機。
其實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松為首。因為它從南到北分布最廣,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風吹,林濤吼,峽谷震盪」震撼人心的聽覺效果。孤松又可以在山巔上凌空獨立,形成「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的視覺奇觀。
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個《紫竹院》公園,裡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園里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園」里,我也種了幾棵,長得不錯,一年四季窗前總是綠影婆娑,也可算「占盡風情向小園」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質材料:蓋房子、做傢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筍還是席上的美味佳餚。也可以經常進入「尋常閉友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蕭琴笛,發出絲竹之樂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樹更得文人青睞。但是竹子有個缺點,就是平時不開花,沒有嬌艷之美。
梅花雖然沒有遍布全國,甚至許多北方人沒有親眼見過。但由於歷代文人的「炒作」,已經深入人心。為什麼梅花如今會「位壓群芳」呢?這是由於民族歷史形成的集體潛意識所決定的。許多國畫家在畫梅花時,突出地表現在積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樹之上,綻出了朵朵鮮花。
解釋
(1)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放,因稱「歲寒三友」
蒼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元· 白樸《朝中措》
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明·無名氏《漁樵閑話》四折
宋代林景熙《霽山集》四《五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篁為歲寒友,」
(2) 歲寒:喻濁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為濁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謂「歲寒三友」,即將松樹、翠竹、梅花
松樹四季常青,姿態挺拔,葉密生而有層雲簇擁之勢,欹斜層疊,不啻馬遠、劉松年筆意。在萬物蕭疏的隆冬,松樹依舊鬱郁蔥蔥,精神抖擻,象徵著青春常在和堅強不屈。松樹的品格是國人最為崇拜的。
竹是高雅、純潔、指態掘虛心、有節的象徵,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凋,清唯核秀而又瀟灑。古往今來,「不可一日無此君」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韻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姿容、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漫天飛雪之際,獨有梅花笑傲嚴寒,破蕊怒放,這是何等的可愛、可貴!
歲寒三友 (題畫詩)
陶行知
萬松嶺上松,鼓盪天風,
震動昆侖第一峰。
千軍萬馬波濤怒;海出山中。
竹綠梅花紅,轉戰西東,
爭取最後五分鍾,百草千花休閑笑,
且待三冬。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墨梅圖題詩
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墨竹圖題詩
鄭燮
衙齋卧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蒼松怪石圖題詩
李方膺
蒼松怪石圖題詩
君不見,歲之寒,
何處求芳草。
又不見,松之喬,
青青復矯矯。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
直干壯山嶽。秀色無等倫。
飽歷與冰霜,千年方未已。
擁護天闕高且直,
迥於春風碧雲里。
[編輯本段]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傳統寓意圖案。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宋林景熙《霽山集·五雲梅舍記》:「即其居梁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孤本元明雜劇》缺名《漁樵閑話》四:「那松柏翠竹,皆比歲寒君子,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清高宗御制詩三集也曰:「南宋馬遠有歲寒三友圖。所繪松竹梅。……三友圖在內府。乾隆帝有題詩。」據此,足見宋代已把松、竹、梅作為歲寒三友了。這一圖案花紋,明清以來的瓷器、衣料、傢俱、建築等應用較多。
宋人蘇東坡曾做題畫詩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其後文人常用此三物自喻。後又將石換成松,「松逾霜雪而高潔」,松竹梅就成了固定的組合以喻高風亮節。
相關詞:松竹梅蘭,桃李杏菊
相關[古詩]
松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岳色,九里亂松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長笑無風起澗松。(宋·何孫)
竹
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詩思禪心共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 (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松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爆竹聲中一歲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
梅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櫱禪師)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宋·陸游)
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 (宋·楊萬里)
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宋·賀鑄)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宋·盧梅坡)
有一種邪惡的說法:歲寒三友,火鍋,白菜,熱被窩…=.=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76036718.html
C. 松竹梅花打一成語
松竹梅花打語--歲橘謹寒三友
歲寒三友
suì
hán
sā
yǒu
【解釋】松、竹經冬凋梅花耐寒放歲寒三友稱
【處】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歲寒友圓前基
【結構】偏式
【例句】花松隱映竹交加千樹悔晌玉梨花~更堪紅白山茶(元·白樸《朝措》)
D. 松竹梅的相關知識(也就是資料啦)
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中國古代文人喜愛寄物抒情,藉以自然物來表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堅毅不撥的青松,挺撥多姿的翠竹,傲雪報春的冬梅,它們雖系不同屬科,卻都有不畏嚴霜的高潔風格。它們在歲寒中同生,歷來被中國古今文人們所敬慕,而譽為「歲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貞的友誼。松竹梅合成的歲寒三友圖案是中國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築上常用的裝飾題材。歲寒三友也逐漸演變成為雅俗共賞的吉祥圖案,流傳至今
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 梅、竹、松是取梅寒麗秀,竹瘦而壽,松石丑而文 歲寒三友-狄少英國畫作品
[1],是三益友之意。 在舊社會結婚時,多在大門左右貼上「緣竹生筍,梅結紅實」的對聯,這是因「筍」與子孫的「孫」字同音、同聲。 將松、竹、梅圍成團狀;分作三個團狀,以簡潔的線條代表松、竹、梅,構成圖案:以松、竹、梅組成的門洞。
竹,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個'紫竹院'的公園,裡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園里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園」里,我也種了幾棵,長得不錯,一年四季窗前總是綠影婆娑,也可算「占盡風情向小園」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質材料:蓋房子、做傢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筍還是席上的美味佳餚。也可以經常進入「尋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簫琴笛,發出絲竹之樂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樹更得文人青睞。但是竹子有個缺點,就是平時不開花,沒有嬌艷之美。早熟禾科(Poaceae)竹亞科(Bambusoideae)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的通稱。植物學文獻中記載有75屬以上,1,000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青籬竹屬(Arundinaria)的少數幾個種原產於美國南部,在該處沿河岸生長或生長於沼澤地區,形成濃密的竹叢。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徵,周天侯的《頌竹》:苦節憑自珍,雨過更無塵。歲寒論君子,碧綠織新春。便是它的寫照。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凋,清秀而又瀟灑。古往今來,「不可一日無此君」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竹子是森林資源之一。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70多屬1,2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少數竹類分布在溫帶和寒帶。竹子是常綠(少數竹種在旱季落葉)淺根性植物,對水熱條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熱分布支配著竹子的地理分布。東南亞位於熱帶和南亞熱帶,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風匯集的影響,雨量充沛,熱量穩定,是竹子生長理想的生態環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子常和其他樹種一起組成混交林,而且處於主林層之下,過去很少受人重視。當上層林木砍伐後,竹子以生長快、繁殖力強的特點很快恢復成次生竹林。竹子用途不斷擴大,經濟價值高,人們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強大的地下莖向四周蔓延擴大。因此,近幾十年來,地球表面森林面積逐年減少(據統計,1988年以來,熱帶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425萬hm2,每分鍾消失46.14hm2),而竹林面積卻日益擴大。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積約2,200萬hm2。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為3大竹區,即亞太竹區、美洲竹區和非洲竹區,有些學者還單列「歐洲、北美引種區」。 梅花雖然沒有遍布全國,甚至許多北方人沒有親眼見過。但由於歷代文人的「炒作」,已經深入人心。為什麼梅花如今會「位壓群芳」呢?這是由於民族歷史形成的集體潛意識所決定的。許多國畫家在畫梅花時,突出地表現在積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樹之上,綻出了朵朵鮮花。 梅花
梅花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韻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姿容、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漫天飛雪之際,獨有梅花笑傲嚴寒,破蕊怒放,象徵著人卓爾不群,超凡脫俗的品格。 松一般為常綠喬木,很少為灌木,樹皮多為鱗片狀,葉子針形,花單性,雌雄同株,結球果,卵圓形或圓錐形,有木質的鱗片,木材和樹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濤;松針;松脂;松亭(旁邊有松樹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葉紮成人、鶴、鹿、亭等形狀,作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製成的一種古扇);松釵(松樹的枝葉);松腴(松脂);松花綠(亦作「松花」、「松綠」。偏黑的深綠色,墨綠);松篁(松樹與竹子) 松
松樹四季常青,姿態挺拔,葉密生而有層雲簇擁之勢,欹斜層疊,不啻馬遠、劉松年筆意。在萬物蕭疏的隆冬,松樹依舊鬱郁蔥蔥,精神抖擻,象徵著青春常在和堅強不屈。松樹的品格是中國人最為崇拜的。
E. 歲寒三友
歲寒三友
陶行知
萬松嶺上松,鼓盪天風,
震動昆侖第一峰。
千軍萬馬波濤怒;海出山中。
竹綠梅花紅,轉戰西東,
爭取最後五分鍾,百草千花休閑笑,
且待三冬。
歲寒三友---七絕
松
滄桑歷盡古根盤,
屹立高涯鳥瞰攀;
弄月篩風迎旭日,
虛懷若谷耐嚴寒。
竹
風騷絕唱萬千年,
傲雪凌霜意颯然;
淡雅幽清盈綠筠,
高風亮節駕先賢。
梅
冰肌玉骨步春來,
銜雪含霜倚竹開;
倩影疏斜妍逸瘦,
清溪細雨暗香陪。
《菊花》-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清江引·詠梅--貫雲石
芳心對人嬌欲說,不忍輕輕折。溪橋淡淡煙,茅舍澄澄月。包藏幾多春意也。
《昌谷北園新筍》-李賀
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黒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F. 松竹梅花打一成語
松竹梅花打一成語——歲寒三友。
歲寒三友
suì
hán
sā
yǒu
【解釋】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出處】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結構】偏正式
【例句】花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更堪紅白山茶。(元·白樸《朝中措》)
G. 成語松竹梅花
1、摽梅之年: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
2、鶴子梅妻:比喻隱逸生活和恬然自適的清高情態。
3、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兒童之間兩小無猜的情狀。
4、鹽梅相成:鹽味與酸味相調和,比喻指濟世的賢臣。
5、望運衡局梅止渴: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6、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盤的考慮和謀劃。
7、勢如破竹旁讓:比喻作戰或工作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8、蒼松翠柏:比喻具有高貴品質、堅定節操的人。
9、鶴骨松筋:指修道者的形貌氣質。
10、攔判餐松啖柏:以松柏的葉實充飢,形容修仙學道者超塵脫俗的生活。
H. 關於松竹梅的資料
松「四季常青」;梅「傲雪挺立」;竹「寧折不屈」。
南宋時畫家馬遠所繪的松竹梅圖稱為「歲寒三友圖」。冬季是萬木皆凋落時節,而松、竹、梅在嚴冬仍能保持其生態,年年月月仍舊不變,因此比喻友情長存的意思。
梅、竹、石是取梅寒麗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
在舊社會結婚時,多在大門左右貼上「緣竹生筍,梅結紅實」的對聯,這是因「筍」與子孫的「孫」字同音、同聲。
將松、竹、梅圍成團狀;分作三個團狀,以簡潔的線條代表松、竹、梅,構成圖案:以松、竹、梅組成的門洞。
「歲寒三友」緣起蘇東坡
松竹梅合成的歲寒三友圖案是中國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築上常用的裝飾題材。然而,它們究竟源於何處,具有甚麼樣的意指卻很少有人知道。原來,歲寒三友還與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有一段不解之緣。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蘇東坡遭到權臣排擠,被貶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初到黃州時,蘇東坡遠離親友,非常苦悶,唯有寄情詩歌,以解煩憂。《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當時心情的最好寫照:「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稍後,家眷來伴、朋友來訪使他的情緒漸漸好轉,然而生活上的拮據仍然是很大的問題。為了解決經濟困難,蘇東坡自己開墾了一片荒地,種植稻、麥、桑、棗等農作物。不久,他又在田邊築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畫上雪花,取名為「雪堂」。蘇東坡在院子里種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個寓所被他裝扮得素凈典雅,十分切合蘇東坡當時的心境。一次,黃州知州徐君猷特意來雪堂看望他,見他的居所冷清蕭瑟,便打趣地問他坐卧起居,滿眼看見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蘇東坡指著窗外搖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說,清風吹拂和泉水淙淙的聲音就是兩曲優美的音樂,枝葉常青的松柏、經歷寒冬而不雕謝的竹子和傲雪綻放的梅花,便是相伴嚴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見蘇東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從此對他更加敬仰。
後來,松、竹、梅被世人合稱為「歲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潔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將其視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徵。而歲寒三友也逐漸演變成為雅俗共賞的吉祥圖案,流傳至今
I. 為什麼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
中國古代文人喜愛寄物抒情,藉以自然物來表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堅毅不撥的青松,挺撥多姿的翠竹,傲雪報春的冬梅,它們雖系不同屬科,卻都有不畏嚴霜的高潔風格。它們在歲寒中同生,歷來被中國古今文人們所敬慕,而譽為「歲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貞的友誼。
「歲寒三友」緣起蘇東坡
松竹梅合成的歲寒三友圖案是中國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築上常用的裝飾題材。然而,它們究竟源於何處,具有甚麼樣的意指卻很少有人知道。原來,歲寒三友還與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有一段不解之緣。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蘇東坡遭到權臣排擠,被貶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初到黃州時,蘇東坡遠離親友,非常苦悶,唯有寄情詩歌,以解煩憂。《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當時心情的最好寫照:「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做彎陸人省,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稍後,家眷來伴、朋友來訪使他的情緒漸漸好轉,然而生活上的拮據仍然是很大的問題。為了解決經濟困難,蘇東坡自己開墾了一片荒地,種植稻、麥、桑、棗等農作物。不久,他又在田邊築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畫上雪花,取名為「雪堂」。蘇東坡在院子里種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個寓所被他裝扮得素凈典雅,十分切合蘇東坡當時的心境。一次,黃州知州徐君猷特意來雪堂看望他,見他的居所冷清蕭瑟,便打趣地問他坐卧起居,滿眼看見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蘇東坡指著窗外搖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說,清風吹拂和泉水淙淙的聲音就是兩曲優美的音樂,枝葉常青的松柏、經歷寒冬而不雕謝的竹子和傲雪綻放的梅純頃花,便是相伴嚴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見蘇東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從此對他更加敬仰。
後來,松、竹、梅被世人合稱為「歲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潔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將其視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徵。而歲寒三友也逐漸演變成為雅俗共賞的吉祥圖案,流傳至今
竹子與松樹和梅花並稱「歲寒三友」這「歲寒三鬧敗友」各有千秋:松樹「四季常青」;梅花「傲雪挺立」;竹子「寧折不屈」。我愛「歲寒三友」但更愛它們那高尚的品德。
J. 「詩話」| 松竹梅花三益友,詩書畫卷一閑人
「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蘇軾如是說過中則。
」歲寒三友松竹梅「——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它們如手不僅是詩人筆下俯拾即是的瑰寶,「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帶當風掛薜蘿」,松竹養了白樂天的閑情;也是畫家墨中高山流水的知音,「筆分三踢攢成瓣,珠暈一圓工點椒「,梅花助了趙孟堅的雅興;更是隱士心中景行仰止的垂範,「松竹梅花三益友,詩書畫卷一閑人」······
就像宋代文人徐元傑曾為金氏三桂堂題雲的那樣:「多聞直諒成三益,松竹梅花共雪霜。」,它們正因為其傲凌風雪、不畏風霜之性,讓多少文人墨客為之愛慕,為之絕倒,為之「躊躇滿志」,也正是松之壽、竹之謙、梅之傲讓隱逸成了一種高遠的「閑雅」,讓流謫成了一種不朽的「閑致」。
「人能百歲自古稀,松得千年未為老。」松的長壽是顯然的,王安石變法之時,大概也在想讓大宋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希望他的新政如「松」一樣千年不倒,可那知寔命不猶,奸人暗中的腐敗讓他的青苗法屢屢受挫,而百姓們也因此流離失所,政局搖擺之間,朝不保夕,無奈謫居歸園,這又怎麼能是他想要看到的,想到了「松」,又不禁吟出「但憐眾木總漂搖,顏色青青終自保」,想必歲寒之松,便是長壽之閑了吧?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而最為他推崇的便是「竹」,竹有節,節節空心;竹長青,謙謙風度,竹的「謙虛」,是鄭板橋賦予的,而「謙虛」的竹,卻成了君子的代稱,竹林七賢,隱逸之閑,亦可得見。
梅於冬季開放,獨於百花之前,所謂「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它就像一個戰天斗地的勇士,敢於直面冰冷的風雪,在肅殺的環境里亭亭獨立,徐悲鴻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渣培嫌可無傲骨。」而梅之傲便是這種滲透到了骨子裡的傲,是脊樑般的傲骨激盪著每個人心中的錚錚勁氣。
然而,歲寒三友,並非真的「閑雅」;而仁人志士,也從不甘於「閑致」。松之壽,是「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的堅持,是」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剛久;竹之謙,是」本是同根復同氣,有何卑下有何高「的自尊,是「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瀟灑;梅之傲,是「冰肌鐵骨絕世姿,世間桃立安得知」的孤傲,是「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清高。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閑者非自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隱逸者,流徙者,退守者,又怎會忘記自己的「鴻鵠之志」?又怎會甘於草野之間、泯於眾人之中呢?
進退亦憂,「實勞我心」;
歲寒三友,「實獲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