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畫梅花
1. 幼兒園大班水粉畫玉蘭花開教案
【活動目標】 1、欣賞迎春花、梅花、桃花,了解它們的外形特徵。 2、根據畫紙和實物的大小比例,嘗試合理安排畫面。 3、感受春天的五彩繽紛、春意盎然和生機勃勃。 【活動准備】 1、認識觀察迎春花、桃花和梅花。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顏料,範例畫一幅,吸管。 【活動過程】 1、談話,回憶在春遊時找到的關於春天的經驗。 師:春姑娘來了,給我們帶來了春天,你們找到春天了嗎?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師小結:春天來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小草長出了綠綠的嫩芽,樹枝上也長出了新芽,公園里美麗的花也開放了。 2、觀察畫面,了解桃花、迎春花和梅花的外形特徵。 師:小朋友說春天到了,許多美麗的花開了,你看到哪些花開了?它們是什麼樣子的?花瓣是什麼形狀的?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說自己看到的花的外形特徵,學慣用圖形小結花瓣的外形。 師:老師這兒也有一些花的圖片,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花?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花瓣是什麼形狀的?(教師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各種花) 教師小結:迎春花開在長長綠綠的枝條上,枝條長在地上,矮矮的,迎春花就像金黃色的小喇叭。桃花的花瓣有五個,形狀是圓形的,粉粉的,嫩嫩的,真美麗。梅花也有五個花瓣,形狀和桃花差不多,不過梅花有各種顏色的,還散發著淡淡的香味。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范畫,了解吹畫和毛筆點畫的作畫過程和步驟。 師:看,老師這里也有一幅畫好的春天的花,看看是用什麼畫的?怎麼畫出來的呢?(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范畫,了解吹畫的操作方法。) 師:我們先用毛筆蘸點咖啡色的顏料,點在畫紙的下面,然後用吸管吹出樹干,然後再用毛筆蘸上顏料點畫花瓣,畫的時候可以把毛筆轉著來畫。 教師示範後,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幼兒嘗試根據實物和畫紙大小比例合理布局。 (1)了解實物大小與畫紙大小之間的比例。 (2)幼兒作畫,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分布畫面和毛筆的運用
2. 水粉畫和水墨畫有什麼區別大神們幫幫忙
最大區別在於「水墨畫」是中國畫,而「水彩、水粉」則是西洋畫。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比較區別(豐子愷) 東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藝術的表現亦異。大概東洋藝術重主觀,西洋藝術重客觀。東洋藝術為詩的,西洋藝術為劇的。故在繪畫上,中國畫重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兩者比較起來,有下列的五個異點: (一)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國畫中,描一條蛋形線表示人的臉孔,其實人臉孔的周圍並無此線,此線是臉與背景的界線。又如畫一曲尺形線表示人的鼻頭,其實鼻頭上也並無此線,此線是鼻與臉的界線。又如山水、花卉等,實物上都沒有線,而畫家盛用線條。山水中的線條特名為「皴法(皴<cūn>法:中國畫技法之一,用以表現山石和樹皮的紋理。)」。人物中的線條特名為「衣褶」。都是艱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畫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並不描線。所以西洋畫很像實物,而中國畫不像實物,一望而知其為畫。蓋中國書畫同源,作畫同寫字一樣,隨意揮灑,披露胸懷。19世紀末,西洋人看見中國畫中線條的飛舞,非常贊慕,便模仿起來,即成為「後期印象派」(詳見本書<本書:指作者《藝術修養基礎》一書,1941年桂林版>中《西洋畫簡史》篇)。但後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畫,都是線條不顯著的。 (二)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透視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物。西洋畫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講究透視法。試看西洋畫中的市街、房屋、傢具、器物等,形體都很正確,竟同真物一樣。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數寸的地方表出數丈的距離來。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鐵路中央眺望的)鐵路,竟可在數寸的地方表出數里的距離來。中國畫就不然,不歡喜畫市街、房屋、傢具、器物等立體相很顯著的東西,而歡喜寫雲、山、樹、瀑布等遠望如天然平面物的東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講究透視法,而任意表現。例如畫庭院深深的光景,則曲廊洞房,盡行表示,好似飛到半空中時所望見的;且又不是一時間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故中國畫的手卷,山水連綿數丈,好像是火車中所見的。中國畫的立幅,山水重重疊疊,好像是飛機中所看見的。因為中國人作畫同作詩一樣,想到哪裡,畫到哪裡,不能受透視法的拘束。所以中國畫中有時透視法會弄錯。但這弄錯並無大礙。我們不可用西洋畫的法則來批評中國畫。 (三)東洋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人物畫很重解剖學。解剖學,就是人體骨骼筋肉的表現形狀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畫,必先研究解剖學。這解剖學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藝術解剖學。其所以異於生理解剖學者,生理解剖學講人體各部的構造與作用,藝術解剖學則專講表現形狀。但也須記誦骨骼筋肉的名稱,及其形狀的種種變態,是一種艱苦的學問。但西洋畫家必須學習。因為西洋畫注重寫實,必須描得同真的人體一樣。但中國人物畫家從來不需要這種學問。中國人畫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態的特點,卻不講人物各部的尺寸與比例。故中國畫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稱。女子則蛾眉櫻唇,削肩細腰。倘把這些人物的衣服脫掉,其形可怕。但這非但無妨,卻是中國畫的好處。中國畫欲求印象的強烈,故擴張人物的特點,使男子增雄偉,女子增纖麗,而充分表現其性格。故不用寫實法而用象徵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國畫不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中國畫不重背景,例如寫梅花,一支懸掛空中,四周都是白紙。寫人物,一個人懸掛空中,好像駕雲一般。故中國畫的畫紙,留出空白餘地甚多。很長的一條紙,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塊石頭,就成為一張立幅。西洋畫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為桌子。人物,其背景為室內或野外。故畫面全部填塗,不留空白。中國畫與西洋畫這點差別,也是由於寫實與傳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畫重寫實,故必描背景。中國畫重傳神,故必刪除瑣碎而特寫其主題,以求印象的強明。 (五)東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中國畫在漢代以前,也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畫即獨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為中國畫的正格。西洋自希臘時代起,一直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中世紀的宗教畫,大都以群眾為題材。例如《最後的審判》《死之勝利》等,一幅畫中人物不計其數。直到19世紀,方始有獨立的風景畫。風景畫獨立之後,人物畫也並不讓位,裸體畫在今日仍為西洋畫的主要題材。 上述五條,是中國畫與西洋畫的異點。由此可知中國畫趣味高遠,西洋畫趣味平易。故為藝術研究,西洋畫不及中國畫的精深。為民眾欣賞,中國畫不及西洋畫的普通。
3. 梅花讓你想起了哪些人表達你對他們的真情實感吧
梅花,是最無私的花.它甘於寂寞,淡泊名利.梅花也有被凜冽寒風吹得東倒西歪、左搖右晃的時候,每當這時,它總是默默承受著,從來沒有喊過冤,從來沒有叫過屈.它不因錯過美麗春天而懊惱;不因沒有蝴蝶伴舞而沮喪;不因缺少同伴而失落.不學嬌弱桃花逐流水,不比輕浮柳絮漫天飛,只是無怨無悔的綻放於人間,努力的裝點著銀白的世界.梅花把春天留給了別人,而將這難以忍受的巨寒留給了自己.
要想飽覽春天最濃的顏色,莫過於去看湖水了.朱自清先生曾寫過梅花潭的綠,深得甚至有些微微發藍.那是集葉片、草尖和天空為一體的顏色.在明澈、純凈、綠色的湖水中,無數條小魚在暢游.
薔薇花一簇一簇地盛開著,在層層疊疊的花瓣間有嗡嗡的蜜蜂鑽進鑽出,蝴蝶悠閑地飛來飛去,像是一幅淡淡的水粉畫,陽光而又溫暖.薔薇花雖沒有櫻花的嬌嫩,沒有玫瑰的高貴,沒有梅花的聖潔,但她是頑強的、迷人的,是薔薇愛情的結晶.人們都知道薔薇是長刺的,在綠葉的襯托和堅硬的刺的保護下,她能不開的迷人嗎?
梅花: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風,而是凜冽的北風;伴隨它成長的不是溫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潤它成長的不是晶瑩的甘露,而是肅殺的嚴霜.襯托它美姿的不是濃濃的綠意,而是寒徹的白雪.花壇暖房裡,它不開;冰天雪地里,它怒放;寒風霜氣中,它綻開.陽春三月,不見它的蹤影;寒冬臘月,它迸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故人應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信來----蘇軾
4. 水粉畫和國畫的區別在哪裡
最大區別在於「國畫」是中國畫,而「水粉」則是西洋畫。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比較區別(豐子愷)
東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藝術的表現亦異。大概東洋藝術重主觀,西洋藝術重客觀。東洋藝術為詩的,西洋藝術為劇的。故在繪畫上,中國畫重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兩者比較起來,有下列的五個異點:
(一)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國畫中,描一條蛋形線表示人的臉孔,其實人臉孔的周圍並無此線,此線是臉與背景的界線。又如畫一曲尺形線表示人的鼻頭,其實鼻頭上也並無此線,此線是鼻與臉的界線。又如山水、花卉等,實物上都沒有線,而畫家盛用線條。山水中的線條特名為「皴法(皴<cūn>法:中國畫技法之一,用以表現山石和樹皮的紋理。)」。人物中的線條特名為「衣褶」。都是艱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畫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並不描線。所以西洋畫很像實物,而中國畫不像實物,一望而知其為畫。蓋中國書畫同源,作畫同寫字一樣,隨意揮灑,披露胸懷。19世紀末,西洋人看見中國畫中線條的飛舞,非常贊慕,便模仿起來,即成為「後期印象派」(詳見本書<本書:指作者《藝術修養基礎》一書,1941年桂林版>中《西洋畫簡史》篇)。但後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畫,都是線條不顯著的。
(二)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透視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物。西洋畫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講究透視法。試看西洋畫中的市街、房屋、傢具、器物等,形體都很正確,竟同真物一樣。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數寸的地方表出數丈的距離來。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鐵路中央眺望的)鐵路,竟可在數寸的地方表出數里的距離來。中國畫就不然,不歡喜畫市街、房屋、傢具、器物等立體相很顯著的東西,而歡喜寫雲、山、樹、瀑布等遠望如天然平面物的東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講究透視法,而任意表現。例如畫庭院深深的光景,則曲廊洞房,盡行表示,好似飛到半空中時所望見的;且又不是一時間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故中國畫的手卷,山水連綿數丈,好像是火車中所見的。中國畫的立幅,山水重重疊疊,好像是飛機中所看見的。因為中國人作畫同作詩一樣,想到哪裡,畫到哪裡,不能受透視法的拘束。所以中國畫中有時透視法會弄錯。但這弄錯並無大礙。我們不可用西洋畫的法則來批評中國畫。
(三)東洋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人物畫很重解剖學。解剖學,就是人體骨骼筋肉的表現形狀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畫,必先研究解剖學。這解剖學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藝術解剖學。其所以異於生理解剖學者,生理解剖學講人體各部的構造與作用,藝術解剖學則專講表現形狀。但也須記誦骨骼筋肉的名稱,及其形狀的種種變態,是一種艱苦的學問。但西洋畫家必須學習。因為西洋畫注重寫實,必須描得同真的人體一樣。但中國人物畫家從來不需要這種學問。中國人畫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態的特點,卻不講人物各部的尺寸與比例。故中國畫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稱。女子則蛾眉櫻唇,削肩細腰。倘把這些人物的衣服脫掉,其形可怕。但這非但無妨,卻是中國畫的好處。中國畫欲求印象的強烈,故擴張人物的特點,使男子增雄偉,女子增纖麗,而充分表現其性格。故不用寫實法而用象徵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國畫不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中國畫不重背景,例如寫梅花,一支懸掛空中,四周都是白紙。寫人物,一個人懸掛空中,好像駕雲一般。故中國畫的畫紙,留出空白餘地甚多。很長的一條紙,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塊石頭,就成為一張立幅。西洋畫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為桌子。人物,其背景為室內或野外。故畫面全部填塗,不留空白。中國畫與西洋畫這點差別,也是由於寫實與傳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畫重寫實,故必描背景。中國畫重傳神,故必刪除瑣碎而特寫其主題,以求印象的強明。
(五)東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中國畫在漢代以前,也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畫即獨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為中國畫的正格。西洋自希臘時代起,一直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中世紀的宗教畫,大都以群眾為題材。例如《最後的審判》《死之勝利》等,一幅畫中人物不計其數。直到19世紀,方始有獨立的風景畫。風景畫獨立之後,人物畫也並不讓位,裸體畫在今日仍為西洋畫的主要題材。
5. 小班說課稿水粉畫吹梅花
水粉畫泡泡,和畫透明物體的表現方式一樣。的透明物體,一般以兩種方式表現:回1,透明物體透出的背景答(有形變);2,反光和高光。表現方法:1,透明物品,畫出外形後,適當畫出背景投過的物品,比如泡泡透出的背景,會有球形形變;2,泡泡有高光。點出高光,即可增加寫實性。
6. 大家一起幫忙找一些是水粉畫的梅花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meihua&in=11104&cl=2&cm=1&sc=0&lm=-1&pn=7&rn=1&di=9765610052&ln=2000&fr=&ic=0&s=0
照著畫吧。專屬。
7. 國畫與一般的水彩水粉畫的最大區別
國畫與一般的水彩水粉畫的最大區別在於「國畫」是中國畫,而「水彩、水粉」則是西洋畫。
水粉,就是用水來調和的,顏料里有少量的油質,來保持是顏料不幹。畫的時候用水調色。有專賣的水粉畫紙張。也有其專門的筆。筆分羊毫,狼毫,兼毫等。狼毫硬,羊毫軟,看個人喜好。畫面容易修改,覆蓋能力強。但不提倡反復修改,畫面容易變臟。畫面干後,會比你調的時候的顏色灰一些。這是因為水分蒸發掉的原因。
(7)水粉畫梅花擴展閱讀
國畫的種類:
1、人物畫。
要畫好人物畫,除了繼承傳統外,還必須了解和研究人體的基本形體、比例、解剖結構,以及人體運動的變化規律,方能准確的塑造和表現人物的形和神。 畫人物有幾種表現方法,各有所長,如:白描法,勾填法,潑墨法,勾染法。
2、山水畫。
山水畫的組成包括:山、水、石、樹、房、屋、樓台、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雲、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徵等
3、水墨畫。
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
4、院體畫。
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故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
5、工筆畫。
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的絹或宣紙上
6、文人畫。
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目為南宗之祖。
7、花鳥畫。
花鳥畫的畫法大致可分為二類:工筆花鳥;寫意花鳥。昆蟲亦有工、寫之分。表現的方法有:白描(又稱雙勾)、勾勒、勾填、沒骨、潑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樣,有悠久的歷史。花鳥畫的學習步驟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表現的主題有:竹、蘭、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鳥有:雞、鵝、鴨、仙鶴、杜鵑、翠鳥、喜鵲、鷹;昆蟲有:鸚鵡、蝴蝶、豐、蜻蜓、蟬,雜蟲有:蟈蟈、蟋蟀、螞蟻、蝸牛、蜘蛛等。
8. 如果是水粉畫顏料怎樣調梅花的顏色❓
可以先佔紅色在占點白,不調勻,點出花瓣即可,需最好畫出那種雲里霧里的感覺,不要像油畫啊水彩那樣規規矩矩來。梅花其實我個人提議最好是按國畫的風格來,用筆墨,不要太花,那樣畫出來的梅花讓人看著比較"活「。
9. 水粉畫和水墨畫有什麼區別
水粉畫和水墨畫區別:
1、定義不同
水粉畫
是使用水調和粉質顏料繪制而成的一種畫。其表現特點為處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間,色彩可以在畫面上產生艷麗、柔潤、明亮、渾厚等藝術效果。
水墨畫
由水和墨經過調配水和墨的濃度所畫出的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也就是國畫的代表。也稱國畫,中國畫。墨水畫是中國傳統畫之一。墨水是國畫的起源,以筆墨運用的枝法基礎畫成墨水畫。
2、特點不同
水粉畫
水粉畫的性質和技法,與油畫和水彩畫有著緊密的聯系。是介於油畫和水彩之間的一種畫種,它與水彩畫一樣都使用水溶性顏料,顏料成分和透明水彩顏料相同 。用不透明的水粉顏料以較多的水分調配時,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水彩效果,在水色的活動性與透明性方面,則無法與水彩畫相比擬。
水墨畫
水墨畫,是中國繪畫的代表,也就是狹義的「國畫」,並傳到東亞其他地區。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與墨,黑與白色,但進階的水墨畫,也有工筆花鳥畫,色彩繽紛,後者有時也稱為彩墨畫。中國水墨畫的特點是: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色彩微妙,意境豐富。
3、創作手法不同
水粉畫
干畫法:就是說水少粉多的意思,這種畫法多採用擠干筆頭所含水分,調色時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顏料成一種膏糊狀,先深後淺,從大面到細部,一遍遍地覆蓋和深入,越畫越充分,並隨著由深到淺的進展,不斷調入更多的白粉來提亮畫面。
濕畫法:此法與干畫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畫及國畫潑墨的技法,也最能發揮水粉畫運用「水」的好處,用水分稀釋顏料渲染而成。濕畫法也可以利用紙和顏色的透明來求得像水彩那樣的明快與清爽。
水墨畫
中國由古至今,發明了多種繪畫方法,最常見的是用畫筆作畫。以後更出現用口咬筆,腳趾握筆雙腳夾筆,腋夾筆,身體著墨,當代中國水墨畫家在創作水墨畫時,材料運用是廣泛的,在非宣紙上創作水墨畫成了潮流,如在衣服上,在人的身體上,不僅限於山水花鳥,除抽象水墨外更擴展到行為藝術范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粉畫
網路-水墨畫
10. 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是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一)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國畫中,描一條蛋形線表示人的臉孔,其實人臉孔的周圍並無此線,此線是臉與背景的界線。又如畫一曲尺形線表示人的鼻頭,其實鼻頭上也並無此線,此線是鼻與臉的界線。又如山水、花卉等,實物上都沒有線,而畫家盛用線條。山水中的線條特名為「皴法(皴<cūn>法:中國畫技法之一,用以表現山石和樹皮的紋理。)」。人物中的線條特名為「衣褶」。都是艱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畫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並不描線。所以西洋畫很像實物,而中國畫不像實物,一望而知其為畫。蓋中國書畫同源,作畫同寫字一樣,隨意揮灑,披露胸懷。19世紀末,西洋人看見中國畫中線條的飛舞,非常贊慕,便模仿起來,即成為「後期印象派」(詳見本書<本書:指作者《藝術修養基礎》一書,1941年桂林版>中《西洋畫簡史》篇)。但後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畫,都是線條不顯著的。 (二)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透視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物。西洋畫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講究透視法。試看西洋畫中的市街、房屋、傢具、器物等,形體都很正確,竟同真物一樣。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數寸的地方表出數丈的距離來。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鐵路中央眺望的)鐵路,竟可在數寸的地方表出數里的距離來。中國畫就不然,不歡喜畫市街、房屋、傢具、器物等立體相很顯著的東西,而歡喜寫雲、山、樹、瀑布等遠望如天然平面物的東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講究透視法,而任意表現。例如畫庭院深深的光景,則曲廊洞房,盡行表示,好似飛到半空中時所望見的;且又不是一時間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故中國畫的手卷,山水連綿數丈,好像是火車中所見的。中國畫的立幅,山水重重疊疊,好像是飛機中所看見的。因為中國人作畫同作詩一樣,想到哪裡,畫到哪裡,不能受透視法的拘束。所以中國畫中有時透視法會弄錯。但這弄錯並無大礙。我們不可用西洋畫的法則來批評中國畫。 (三)東洋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人物畫很重解剖學。解剖學,就是人體骨骼筋肉的表現形狀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畫,必先研究解剖學。這解剖學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藝術解剖學。其所以異於生理解剖學者,生理解剖學講人體各部的構造與作用,藝術解剖學則專講表現形狀。但也須記誦骨骼筋肉的名稱,及其形狀的種種變態,是一種艱苦的學問。但西洋畫家必須學習。因為西洋畫注重寫實,必須描得同真的人體一樣。但中國人物畫家從來不需要這種學問。中國人畫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態的特點,卻不講人物各部的尺寸與比例。故中國畫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稱。女子則蛾眉櫻唇,削肩細腰。倘把這些人物的衣服脫掉,其形可怕。但這非但無妨,卻是中國畫的好處。中國畫欲求印象的強烈,故擴張人物的特點,使男子增雄偉,女子增纖麗,而充分表現其性格。故不用寫實法而用象徵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國畫不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中國畫不重背景,例如寫梅花,一支懸掛空中,四周都是白紙。寫人物,一個人懸掛空中,好像駕雲一般。故中國畫的畫紙,留出空白餘地甚多。很長的一條紙,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塊石頭,就成為一張立幅。西洋畫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為桌子。人物,其背景為室內或野外。故畫面全部填塗,不留空白。中國畫與西洋畫這點差別,也是由於寫實與傳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畫重寫實,故必描背景。中國畫重傳神,故必刪除瑣碎而特寫其主題,以求印象的強明。 (五)東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中國畫在漢代以前,也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畫即獨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為中國畫的正格。西洋自希臘時代起,一直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中世紀的宗教畫,大都以群眾為題材。例如《最後的審判》《死之勝利》等,一幅畫中人物不計其數。直到19世紀,方始有獨立的風景畫。風景畫獨立之後,人物畫也並不讓位,裸體畫在今日仍為西洋畫的主要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