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梅花
『壹』 黑龍潭的古文詩詞
著名的黑龍潭「三異木」就在祖師殿前。枝幹橫曲的唐梅,相傳為唐南詔時道安和尚手植,為一卧一立兩株。所以碩慶才寫下了「兩樹梅花一潭水」。可惜它們都已相繼枯死了,別看它已老態龍鍾,每逢春節前夕數它開花最早,粉紅色的重瓣花朵,清香襲人。阮元曾寫過兩首贊唐梅的詩:
千歲梅花千尺潭,春風先到彩雲南。
香吹蒙鳳龜茲笛,影伴天龍石佛龕。
玉斧曾遭圖外劃,驪珠常向水中探。
只嗟李杜無題句,不與逋仙季迪談。
鐵石心腸宋開府,玉冰魂魄古梅花。
邊功自壞鮮於手,仙樹遂歸南詔家。
今日太平多雨露,當年萬里隔煙霞。
老龍如見三滄海,試與香林較歲華。
這兩首詩鐫刻在本觀碑館之中的石碑上。作者以唐梅歷經的歲月滄桑,回顧雲南歷史,充滿了對祖國邊疆神奇土地的熱愛之情。
唐梅近旁便是宋柏,高28米,直插雲表,枝葉茂密,古根盤結,是觀中現存最雄偉挺拔的古木,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了。袁嘉穀曾賦《宋柏行》詩雲:「風霜飽閱八百載,柏身老矣色不改。問柏何緣老不改,中堅持有性根在。」此詩既贊美宋柏飽經風霜仍生機盎然,又表達了作者高遠的志向,抒情哲理融為一體,具有深刻的涵意。
明代種植的茶花樹亦在院內。冬末初春,其它茶花尚含苞待放,它已花紅似火,艷如桃花。品種名為早桃紅。「雲南山茶甲天下」。確實,滇中花木,山茶首屈一指,位列雲南八大名花之首,又是昆明市的市花。明代詩人擔當曾寫這樣一首贊美山茶的詩:「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美麗的山茶冒霜雪而吐艷,寄濃情於清冷,燦如朝霞富有生氣,是其他樹木不能與之媲美的。
唐梅、宋柏、明茶並稱為「黑水祠中三異木」。1961年郭沫若游黑龍潭時曾題詩詠贊:「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驚醒唐梅睜眼倦,襯陪宋柏倍姿雄。崔嵬筆立天為紙,婉轉橫陳地吐紅。黑水祠中三異木,千年萬代頌東風。」此詩現鐫刻碑上立於觀中「明茶」花壇前。
真人殿中陳列著明代以來關於黑龍潭的碑刻二十來方,所以此殿又稱「碑亭」或「碑館」。其中一碑鐫刻李君像。唐梅、宋柏的碑刻上,可以欣賞到當年唐梅的鐵骨龍姿和宋柏鐵干凌霄之態。詠梅詩碑其內容正是前面介紹過的阮元的兩首詠梅的七律詩。此外,還有歷代興修黑龍潭的碑記等大量珍貴的碑碣。詩詞、書法、繪畫、刻工薈萃一亭,不僅是寶貴的文物,也是藝術珍品。最引人注目的碑是道符碑,又稱凸字碑。其實這是一塊凹刻碑。碑文為「萬物茲生」四個大字。其意思概括了道教關於萬物之生於道的創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塊碑的刻工精細,受光後,明暗變幻,使人常發生視感的錯覺,把實際的陰刻凹字體錯認為是陽刻凸出來的。因此人們一般稱它為凸字碑。這塊碑是根據明朝著名道士劉淵然寫下的符籙刻成的。劉淵然(1351年~1432年),明代道士,江西贛縣人,是道教長春派的祖師。他原是全真龍門派的傳人,熟悉符籙和煉丹術。曾得朱元璋和朱棣的寵識封賜,統領天下道教。後忤權貴,被謫來滇。到昆明後,居黑龍潭傳道,創建長春派。由於道教符籙各派統稱正一道,所以說劉淵然是全真教和正一教的雙修道士。他在昆明期間,對發展昆明道教影響極大。
龍泉觀北面山巔有一座塔,令人矚目。名「定風塔」,高13米七層八角密檐實心,為塊石壘砌,始建年代無考,清咸豐二年(1852年)重修過。塔身鐫刻對聯數副,其一雲:太極南旋雙鏡月,定風北峙一壺天。龍泉山又名太極山。上聯寫太極山南面清、渾兩潭水宛若兩面映月之鏡;下聯則說此塔似將北來的寒風定住的一把盛天風之壺。
黑龍潭公園除了梅園之外,還有桂花園、杜鵑谷、紅楓林,以及竹園、松園、秋園和苗圃等園地。坐落於黑龍潭東面的半山坡蒼松翠柏之中的是烈士陵園,安葬著王德三、吳澄、馬登雲三烈士,以及王復生、張舫和劉平楷等烈士。墓園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內地及沿海不少單位遷到昆明。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與雲南省教育廳合辦「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並選定黑龍潭龍泉公園全部宮觀房舍和園地作為所址,昆明市還委聘研究所研究員蔡希陶為龍泉公園的經理。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即新中國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不久,國立北平研究院的物理及化學研究所也遷到龍泉公園,這個物理所即後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所長為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今天,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陳列室中,還懸掛著一幅抗戰時期龍泉公園黑龍宮的老照片。照片上黑龍宮門柱上掛著「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的條型牌子。當時西南聯大青年教師吳征鎰經常帶聯大生物系學生來此參觀實習。吳征鎰1958年從北京回到昆明擔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成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貳』 菩薩蠻的意思
菩薩蠻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亦作菩薩鬘。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闕均兩仄韻轉兩平韻。又: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
格律:
⊙○⊙●○○▲
⊙○⊙●○○▲
⊙●⊙○△
⊙○○●△
⊙○○●▲
⊙●⊙○▲
⊙●●○△
⊙○⊙●△
(○平●仄△平韻▲仄韻)
說明:
菩薩蠻·閨情 李白
〔題考〕 【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明霞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纓絡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歌[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詞。」【唐音癸簽】、【南部新書】略同。又【北夢瑣言】:「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丞相假飛卿所撰密進之,戒以勿泄。」唐時俗稱美女為菩薩,菩薩蠻酋稱女蠻。當時教坊,譜作曲詞,遂為詞名。後楊升庵改蠻為鬘,失其本矣。後人又名為[重迭金]、[子夜歌]、[巫山一片雲]等,非特於詞名來源無涉,且[子夜歌]另有正調,而[巫山一片雲]更易與別調[巫山一段雲]相混,殊屬無取。
〔作法〕 本調四十四字,為詞調中之最古者,即以五七言組成;通篇兩句一韻,凡四易韻,兩平兩仄。第一、二句即為七言仄句。第三句為仄起之五言句,換用平韻。第四句為五言拗句。後半第一句為平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二句為仄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三、四句與前半第三四句同。此首相傳為太白創作,顧按上述,調之創始,在唐 大中初,則白又何以見此詞調?【詞苑叢談】謂:「今詩余名[望江南]外,[菩薩蠻]、[憶秦娥]稱最古,以【草堂】二詞出太白也。予謂太白在當時,直以風雅自任,即近體盛行七言律,鄙不屑為,寧肯事此?且二詞雖工麗,而氣衰颯,於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穹壤;藉令真出青蓮,必不作如是語。詳其意調,絕類溫方城輩,蓋晚唐詞嫁名太白耳。」按諸上,引【北夢瑣言】與此說相合。近世胡適作【詞選】亦雲然。
平林漠漠煙如織,
⊙○⊙●○○▲ (仄韻)
寒山一帶傷心碧。
○○●●○○▲ (協仄韻)
暝色入高樓,
●●●○△ (換平韻)
有人樓上愁。
●○○●△ (協平韻)
玉階空佇立,
⊙○○●▲ (三換仄)
宿鳥歸飛急。
⊙●○○▲ (協三仄)
何處是歸程,
⊙●●○△ (四換平)
長亭連短亭。
⊙○○●△ (協四平)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作者: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2,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3,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全部注釋
1.造口:一稱皂口,在今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里。
2.郁孤台:在今江西贛縣西南。《贛州府志》:"郁孤台,一名賀蘭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清江:此指贛江。
3. 長安:代指都城汴京。
這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詞人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贛州時寫的詞。羅大經《鶴林玉露》雲:"南渡之初,虜人追隆佑太後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由此起興。" 辛棄疾登上郁孤台,回想四十七年前金兵長驅直入江南、江西腹地,南宋幾乎滅亡之事,從奔騰的清江之水,想到了當年隆佑太後一行匆匆逃竄的蹤影,以及因家國破亂而灑下的痛楚之淚。由水及淚,意象轉換極為自然。"青山遮不住"兩句,表達了詞人對抗金恢復的堅定意志。煞拍兩句,蓋有豪興逸懷,當此日暮江景,畢竟憂思難擋,愁從中來。《鶴林玉露》認為結句:"謂恢復之事行不得也"。而鄧廣銘則認?quot;蓋深慮自身恢復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謂恢復之事決行不得也。"似乎鄧說更契合稼軒詞境詞心。全詞用的是比興手法。周濟《宋四家詞選》說:"借山怨水"。它以山水起興,一掃傳統《菩薩蠻》小令富艷輕靡之格,而出之以激越悲壯之音,令人耳目一新。梁啟超評此詞說:"《菩薩蠻》如此大聲鏜鞳,未曾有也。"(《藝蘅館詞選》)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菩薩蠻》
【內容】:
歸鴻聲斷殘雲碧,
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
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難,
西風留舊寒。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歸鴻:這里指春天北歸的大雁。
碧:青綠色。
背窗:身後的窗子。
鳳釵: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釵名有時因釵頭的形狀而異。
人勝:古時正月初七為「人日」,剪綵為人形,故名人勝。勝,古代婦女的首飾。
角:古時軍中樂器。有彩繪者,也稱畫角。
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器具。
牛斗: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相當於摩間羯座之一部分)、斗宿(二十八宿之一,相當於人馬座一部分)。非一般的所說北斗星和牽牛星。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南渡後的作品。上片寫黃昏後的室內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鄉的情景。下片寫拂曉室內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難以看到梅花的惆悵,不言愁而愁自見。不假雕飾,意境幽遠。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菩薩蠻》
【內容】:
風柔日薄春猶早,
夾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覺微寒,
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
忘了除非醉。
瀋水卧時燒,
香消酒未消。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風柔:指春風和煦。
日薄:指日光淡薄。
乍著:剛剛穿上。
沉水:即沉香。香料名。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後期的作品。寫女主人在一個早春白日對故國鄉關無限懷念的深情。李清照的懷鄉詞,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技巧都有很高的價值。應得到我們今人的特別珍重。
『叄』 贛縣哪裡有梅花
贛縣沒有梅花,只有櫻花,一般在每年的3至4月份開。
賞梅的話到大余梅嶺旅遊風景區,到梅關賞梅一般選擇元月中旬(如果趕上下雪就更妙了),這個時候梅花是開得最多,也是最美的時候。1月9日到2月18日梅關景區還會舉辦賞梅節、藝術花燈節。
『肆』 黑龍潭地名來歷
雲南昆明黑龍潭:昆明黑龍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稱。同時,它還以「四絕」聞名遐邇。所謂「四絕」,即唐梅、宋柏、明茶、明墓。
黑龍潭位於昆明市北郊龍泉山五老峰腳下。《漢書·地理志》記載,益州郡滇池縣西北有黑水祠。清代雲貴總督阮元考證雲:「滇池縣有黑水祠,蓋此地也,或者唐梅宋柏之間為故址,龍神廟乃下遷者」。也就是說漢代的黑水祠就是現在的黑龍潭道觀,它是雲南第一處名勝古跡。因為傳說雲南龍王黑龍的龍宮就在此,這里的潭水又終年不會枯竭,故後稱「黑龍潭」。唐宋以來,昆明地區的老百姓就到黑龍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國公沐氏在此大興土木,將龍神祠改名為黑龍宮,整個龍泉觀初具規模。此後,明清兩代,雲南督撫多次對龍泉觀進行修葺,規制不斷完善。民國年間,這里稱龍泉公園。
北京密雲縣黑龍潭:黑龍潭坐落在密雲縣石城鄉鹿皮關北面的一條全長4公里,水位落差220米的峽谷里,距北京100公里。春花、秋月、平沙、落雁、曲、疊、沉、懸潭等十八個名潭撒落在幽深振奮峽谷里,千姿百態,各領風騷。
這條峽谷俗稱軲轆峪,窈窕峽長蜿蜒曲折,峪谷兩壁陡峭奇聳,峰巒疊嶂。三瀑十八潭貫穿其中,人們對黑龍潭的評價是新、齊、險。在八里長的深谷里,瀑布如此之多,在京郊無與倫比。從頭到尾,處處新穎,決無重復之感,一進頭潭,就把遊人引入 到瓊山閑境,使人心礦神怡,欣然前往。 通天瀑垂直陡峭,壁如刀削,五十多米高的瀑布彷彿從天而降,煙靄升騰,彌漫山谷,冷氣撲面。落雁潭是通天瀑沖擊而成,潭闊水深,水面一百多平方米,水深處三---四米。此外地勢較為開闊,山峰環抱,山清水秀,河灘卵石縱橫,山花野草茂盛。每當初春或冬近時,大雁到此棲身落腳,喝水 食,故有"落雁潭"之稱。 峽谷幽深,所有自然景物都自稱奇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這條峽谷雕鑿得景中有奇,奇中有景,出人意外,神秘莫測。 瀑布龍潭既雄偉壯觀,又揣急驚險,瀑布轟鳴,潭水急旋,峰崖陡峭,谷深路窄。登梯走橋時可從險中觀景,遊人追求險中景,甘願"鋌而走險"不臨險境,便不能領略險中景的妙趣,險中景給遊人增添了力量,大有不到真潭非好漢的感受。 黑龍潭,至今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古時候,有兩條龍,長大分家時,性格憨厚的黑龍主動把白龍潭讓給弟弟白龍,自己單身一人來到了古樓峪。那時候,這里沒有一滴水,沒有一棵草,黑龍變成了小夥子,沒白天沒黑夜地拚命干,大西山的雲蒙老祖看著黑龍又憨厚又勤快,就送給他一條綵帶和十八條珍珠,黑龍把珍珠灑在了古樓峪內,因此形成了現在的十八個奇潭
山西五指峽黑龍潭:山西省的另一處風景區黑龍潭風景區位於五指峽中,距縣城50公里。黑龍潭主要景觀有龍湖盪舟、懸梯漫步、龍潭靈澤、索橋探險、孤山巡遊等。進入黑龍潭峽谷口,迎面便是人工湖——龍湖。這里峽谷寬闊,河床平坦,相距不遠處有兩道數米高的泥石大壩,將五指河攔腰截住,水瀉受阻,迴流成湖。待到水位高漲,漫過壩頂,數道瀑布,直瀉壩底。遊客可乘備好的橡皮舟在龍湖上盪漾,欣賞湖光山色。棄舟登岸,沿河逆行,峽谷越收越窄,水流越來越急,將小徑淹沒,迫使遊客登上凌空搭建在懸崖上的棧道。棧道寬60厘米、長達800餘米。從黑龍潭開始,依峽谷走勢,婉蜒前進,直達峽谷盡頭。遊人漫步棧道上,駐足憑欄觀景,腳下是深谷急流,游魚躍水,水鳥翱翔。身旁為懸崖絕壁,奇石佳卉,目不暇接。據當地民間傳說:遠古時有一條黑龍棲息在潭中,故名黑龍潭。河水流到這里,從20米高的懸崖上跌落到黑龍潭中,形成一道瀑布,濤聲如雷。潭水深不可測,碧綠如墨,兩側峭壁高峻,一線天際曲折婉轉,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清幽雅靜。
在黑龍潭北側的峰頂上,建有龍王廟,自古就是人們祈雨之地,故稱龍潭靈澤。過了龍潭靈澤,再往裡行,棧道延伸至孤山下。抬頭仰望,50餘米高處,凌空飛架一座鐵索橋,直達70餘米外對面懸崖絕壁。當您戰戰兢兢登上鐵索橋,只覺橋隨風動,好不容易駐足而行,挨到鐵索橋盡頭。手腳並用,蹬著懸崖絕壁上豁口,攀援而下,心驚膽戰,方才真正領略了索橋探險的滋味。孤山腳下是五指河,泉水從石縫中汩汩流出,向峽外淌去。一座6米高的大壩,將水攔阻蓄積起來,圍繞孤山。形成寬30米、長500米的環湖。乘遊艇在湖上巡遊孤山。見山上草木茂盛,山下石壁裸露,景觀奇特,不虛此行。
雲南麗江黑龍潭:麗江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位於城北象山腳下,從古城四方街沿經緯縱橫的玉河溯流而上,約行一公里有一處晶瑩清澈的泉潭,即為中外聞名的黑龍潭。潭水從石縫間涌涌噴出,依山斛清泉匯成四萬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造型優美的古建築點綴其間。其流韻溢彩,常引人駐足留連。
麗江黑龍潭公園俗稱龍王廟,位於麗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黑龍潭內隨勢錯落的古建築有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和後來遷建於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脫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及清代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築。
五鳳樓又稱法雲閣,原建於芝山福國寺內,1979年遷至黑龍潭。福國寺建於明代,原是木土司的別墅及家廟。木土司曾在寺內會見過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
龍神祠為黑龍潭主要建築,含戲台、得月樓,分布在一組造型典雅、和諧而又變幻無窮的主軸線上。祠坐東朝西,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門樓、兩廂、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進深三間,前有月台,施作垂帶踏跺,四周遊廊回互貫通。大殿和門樓高聳突兀,極富廟堂氣息。門樓高懸「天光雲影」四字榜書。
黑龍潭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而得名,後改稱黑龍潭。「泉渙渙兮漣漪,問何時最是可人?須領略月到天心,風來水面;亭標標而矗立,看這般無窮深致,應記取雲飛畫棟,雨卷珠簾。」黑龍潭以其天生麗質,忝列《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誠不虛也。
『伍』 江西贛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
大余的丫山,瀑布很多,夏天去非常舒服,很涼快
還有大余的梅嶺,冬天去滿山的梅花,有各種各樣的梅花,特別漂亮
『陸』 你對客家人有哪些了解
涯系江西贛州贛縣客家人
『柒』 菩薩蠻的原文 跪求
菩薩蠻是詞牌名,當然會有很多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聞鷓鴣
《菩薩蠻·大柏地》毛澤東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