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寒功
1. 梅花香自苦寒來什麼意思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比喻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艱難困苦,才能取得成功。 出處(或作者)有幾種說法: ①古語,或曰諺語、俗語,並非出自哪一個名人之手。 ②陸游③朱熹④杜甫今查《全唐詩》電子檢索版、《全宋詞》電子檢索版、《四庫全書》電子檢索版、《四部叢刊》電子檢索版,確定古人詩人中沒有這兩句。所以基本可以確信是一俗語,並非出自某一人筆下。 全文:來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 警世賢文是民間的俗語、警句 警世賢文之勤奮篇: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到經過才知難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智慧源於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少時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2. 急求抗寒梅花資料
今年春天,唐紱宸一直在忙,忙著接待全省及全國的專家學者以及賞梅的客人。這一切皆因唐紱宸成功引進並馴化了梅花,使梅花在「三北地區」開花結果,而近日,唐紱宸的梅園內,梅花競相怒放,暗香浮動。
近日,送走最後一批北京林業大學和省農科院的客人,已是黃昏。記者這時才有機會和唐紱宸一起踏進他日夜守候長達9年的梅園。
梅園面積近2000平方米,數百株高大的梅樹和萬余株小梅林,交相呼應,紅、白、粉各色梅花競相怒放。梅園品種不多,但不乏珍稀極品。杏梅系的「送春」,櫻李梅系的「美人梅」,真梅系的「北京小梅」……綻放的花兒笑意盈盈地盪漾在枝頭,在雨後的春日裡嫵媚妖嬈。注目觀妍,細品幽香,心曠神怡。
唐紱宸告訴記者,這就是他9年心血的結晶。
唐紱宸是公主嶺市黑林子鎮一名普通的農民,2000年媒體報道中國工程院陳俊愉院士歷經60多年研究梅花「南梅北移」,陳俊愉的梅花精神深深地震撼了唐紱宸。他決心引種梅花,讓其在吉林露地開放。第二年初春,他赴京向陳俊愉咨詢,又連續6次登門求教,終於打動了陳俊愉。自2001年始,在陳俊愉悉心指導下,唐紱宸精心嫁接了20多個抗寒梅花品種,開始進行馴化培養。
梅花是我國特有的名花,有「天下尤物」之美譽,尊之為花魁。我國選育和栽培梅花,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但其露地栽植范圍一直是北以黃河,南以珠江為界。為使梅花栽植區域向北推移,早在明代就有人開始引種,但僅是在室內作盆景。2001年春,我國梅花「南梅北移」工程啟動。唐紱宸的公主嶺梅園是該省惟一的梅花試栽區。
吉林冬季漫長而寒冷,非生長季節達6個月,露地植梅,談何容易。頭一個冬天就遇上嚴寒、乾旱,持續低溫在零下35攝氏度以上,梅苗成活率極低。唐紱宸沒有氣餒,他把凍得殘缺不全的梅苗,一株一株剪除枯、弱枝條,加強水肥管理,其萌發新梢後,重新栽植、嫁接,培育壯苗,增強枝條充實度和抗凍能力。梅花栽培試驗雖屢屢失敗,但唐紱宸仍然堅信一定能成功,他的全部心血都灌注在一棵棵梅苗上。除草、澆水、保溫覆蓋,經多年寒化、旱化的馴化,苗木的抗寒、抗旱能力逐漸提高,枝條受凍現象少了,逐漸適應了嚴寒和乾燥的氣候,經過6個冬天的馴化,有十餘株梅樹終於開出了清香馥郁的梅花,同年,結了芳香圓潤的梅子。梅花從北京跨越了1000多公里,在松遼平原上終於安家落戶了。
如今,唐紱宸的「丸子梅園」已成功選育了7個適合吉林露地栽培的抗寒梅花品種,另有十幾個抗寒梅花品種正在馴化、觀察中。所有參試品種,涵蓋了梅花3個種系、5類、18型,譜系純正,均為登錄品種。
獲悉吉林成功引種抗寒梅花,陳俊愉欣然命筆,題寫了「吉林公主嶺梅園」,並鼓勵唐紱宸再接再厲,馴化出更好的品種。這一消息,也引起了「三北」地區園林專家和花企的極大關注,一些專家、花企紛紛到「梅園」考察。目前,如何深度開發抗寒梅花品種,使之形成產業,已成為唐紱宸的新課題。
資料顯示,梅花的經濟價值可觀。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據北京林業大學陳瑞丹教授介紹,在我國南方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一盆盆景價格在幾百元甚至上萬元不等,而在蘭州一帶,一株50厘米高的梅苗,售價都在200元以上。
另外,梅花還是不可多得的食品和葯引。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入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該省是梅花產業的空白。唐紱宸告訴記者,盡管山西太原和黑龍江雞西的客商一直在聯系他,商談購買梅苗,但他一直沒有回復。他希望這一成果能留在吉林,讓更多的吉林人享受到梅花帶來的芳香。
3. 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首詩的全文是什麼
全文如下:
《警世賢文》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譯文:「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意思是說:寶劍的銳利刃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比喻不要多管閑事,或者用來形容那些明哲保身的人。
(3)梅花寒功擴展閱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一句俗語,或警世語,沒有對仗,應不算詩作。
在一本唐代的佛經《輜門警訓》里也載:
「守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戰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說的和「梅花香自苦寒來」都是一個道理。許多古詩中對梅花芬芳傲立於嚴寒之中也有很多描寫,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可以說古已有之,只是由後人整理而成。
梅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 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
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有關梅的傳說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國流傳深遠,應用極廣。它象徵著鐵骨錚錚,不屈不撓,幸福吉祥。敢斗霜雪,疏放冷艷的梅花,在儒家正繞觀念塗抹下,成為高潔守道的凜然君子,不畏嚴寒剛毅雄傑,驚頑起懦的勇猛鬥士。
參考資料:網路-梅花香自苦寒來
4. 梅花有哪些葯用價值
梅花可供觀賞、梅子可供食用,而它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入葯。《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磺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從以上的內容里,我們可以看出,梅在入葯方面范圍是非常廣泛的。
而在近代醫學界,也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5. 梅花什麼苦寒來句
梅花香自苦寒來全詩:
《警世賢文》之勤奮篇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非經過不知難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智慧源於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少年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譯文: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譯文為: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6. 「梅花自古寒香來」是哪個詩人寫的
不是詩句
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警世賢文》
《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原文: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到經過才知難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智慧源於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少時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但得柔情消俠氣,此生長願伴妝台
但責已,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但信已,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贊
7. 「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下一句是什麼
「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下一句是」少壯不經勤學苦「,出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全文如下:
《警世賢文》之勤奮篇
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因經過始知難。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
釋義:有田不去耕種,倉庫里無儲備,當然空虛了。有書不去讀,子孫當然愚昧了。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年輕人抓住好時光好好讀書,不要等老了再後悔。
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後悔自己會的知識太少了,等到真正經歷過事情了才知道做起來有多難。做學問的人要耐下心來坐十年冷板凳,毫無怨言;文章卻寫得實在,沒有半句浮華的空話。
人的智慧是靠勤奮所得,再偉大的事情都是出自平凡。讀書初看是沒有路可走,只有勤奮才能開創一條路。學習知識就如一個人身在大海中一樣,只有在裡面悟出道理,學為所用,這樣就好比一條屬於自己的船。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如果想得到榮華富貴,必須付出拚死的努力。
(7)梅花寒功擴展閱讀
一、「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喻義
梅花香自苦寒來是一個漢語成語,此句不是古語,而是當今俗語時諺。意思是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二、「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同義詞
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2、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3、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8. 「梅花香自苦寒來」全詩是什麼
「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明·朱熹《增廣賢文.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全文是:
有田不耕倉稟內虛,有容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釋義:
有田地不去耕種糧倉就會空掉,有書不去讀的話子孫就會愚昧。
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少壯的時候不懂得勤奮讀書,到老了再讀書就已經遲了。
(8)梅花寒功擴展閱讀
賞析
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經受住磨礪的寶劍才會更加的鋒利,全文其實闡述了一個很朴實的因果關系:想要糧倉滿,就要在有田的時候耕種;想要子孫聰慧,就要讀書;想要鋒利的寶劍,就要經得起磨礪,想要梅花芳香撲鼻,那得挨過三九苦寒!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毀於隨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9. 誰知到梅花的特性
拼音:méi huā
1.梅樹的花。早春先葉開放,花瓣五片,有粉紅、白、紅等顏色。是有名的觀賞植物。
2.雪花名色的一種。因形似梅花,故稱。
3.指梅花紙帳。
4.《梅花落》的省稱。
5.揚州梅花嶺的省稱。
6.撲克牌的四種花色之一。
[編輯本段]觀賞植物
中文名:梅花
拉丁文學名:Prunus mume (命名者 Apricot )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科屬分類:
域: 真核域(Eukarya)
界: 植物界(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 薔薇目(Rosales)
科: 薔薇科(Rosaceae)
亞科: 梅亞科(Prunoideae)
屬: 李屬(Prunus)
種: 梅(P. mume)
意義:
王冕《墨梅圖》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梅花是廣東省梅州市的市花,同時也是武漢,南京市市花。
梅花高風亮節。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獨早,「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被譽為花魁。「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象徵我們龍的傳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稱為「歲寒三友」梅花培植起於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歷史。梅是花中壽星,我國不少地區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梅,至今還在歲歲作花。梅花斗雪吐艷,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
形態特徵
株高約5-10米,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如圖)
桱
梅花是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常具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枝幹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
果
核果近球形,有溝,直徑約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綠色,4-6月果熟時多變為黃色或黃綠色亦有品種為紅色和綠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來做梅干、梅醬、話梅、酸梅湯、梅酒等,亦可入葯。梅花酒在日本和韓國廣受歡迎。其味甘甜,有順氣的功能,是優良的果酒。話梅在中國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話梅是將梅子與糖、鹽、甘草在一起腌制後曬干而成的。話梅還可以用來做成話梅糖等食品。
花
梅花的總品種達300多種。適宜觀賞的梅花種類包括大紅梅、台閣梅、照水梅、綠萼梅、龍游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紫色、淺綠色。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至3月,華北地區3至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
梅花可分為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直徑1~3厘米,萼筒鍾狀,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雄蕊多數、離生,於房密被柔毛,罕為2-5(離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長。
梅花屬於長壽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梅花雖對土壤要求並不嚴格,但土質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為佳。幼苗可用園土或腐葉土培植。梅花對水分敏感,雖喜濕潤但怕澇。若盆土長期過濕會導致落葉黃葉。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長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溫度。梅花以嫁接繁殖為主,播種、壓條、扦插也可。砧木以實生梅苗或杏、桃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蚜蟲對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樂果殺蟲,其會對梅花產生葯害而導致落葉。此外,還有一種梅花盆景,名為梅樁。
種類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大品種有30多個,下屬小品種有30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梅、紅梅、照水梅、綠萼梅、大紅梅、玉蝶梅、灑金梅等型。其中宮粉梅最為普遍,花瓣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梅花瓣紫白;綠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編輯本段]產地分布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梅是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學名為Prunus mume。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又從日本傳播到西方國家,而梅花的學名實際上是日語的發音,這個發音據說是來自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對梅花一詞的發音。
此外,梅花與臘梅是兩種完全沒有關系的植物。梅花屬薔薇科,臘梅屬臘梅科。臘梅高最高僅三米,且花多為黃色。果為瘦紡錘型,這與梅花都是不同的。
Ume(梅)是亞洲梅樹(薔薇科李屬)的日本名稱。作為賞花樹種被廣泛種植,果實可以食用。雖然被稱為梅,但實際上在分類上更接近於杏屬。還有一種日本梅被稱做sumomo。
在日本,梅的花期在晚冬,也就是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後葉。花五瓣,直徑1~3厘米。花野生型為白色,有玫瑰紅及深紅等人工變種。葉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葉橢圓型,葉尖箭形。果實於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因為果實成熟時期恰逢中國江南雨季,所以這種時期又被稱為梅雨季節。果實圓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淺槽。果皮綠色,採摘後逐漸轉黃,並可能呈現紅色,此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果肉呈黃色。
日本:4世紀伴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有種植
西方:除紐西蘭略有分布外,歐美少有種植
台灣:以台南縣楠西鄉梅嶺風景區、南投縣信義鄉最多。
[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編輯本段]梅花的病害:
梅花病害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白粉病、縮葉病、炭疽病等、
(1)白粉病。此病常在濕度大、溫度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中發生。早春三月,梅花萌芽時,嫩芽和新葉易受病菌侵染,受害部位會出現很薄的白粉層,接著白粉層上出現針頭大小的黑色或黃色顆粒,後期葉片變黃而枯死。
(2)縮葉病。可噴灑托布津或多菌靈防治,亦可噴灑1%波爾多液,每隔一星期噴一次,3-4次即可治癒。
(3)炭疽病。病發初期可噴70%托布津1000倍液或噴代森鋅600倍液防治。發現其他各種病時,噴灑上述兩種葯液亦可見效。
★警告
由於梅花含有苯甲醛,苯甲醛是有毒性的化學物質,故建議不要把梅花放在卧室里,最好放在有空氣流動的地方,或者定期開窗戶以流通室內空氣。
[編輯本段]品種分類
1. 梅花按種型分為三個種系,分別為真梅種系、杏梅種系、李梅種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為五個大類。
第一類叫直枝梅類。枝直上或斜生。這是梅家族中歷史最悠久,成員最繁茂的一類,下分品字梅、宮粉等9種。
第二類名為垂枝梅類。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第三類名為龍游梅類。枝天然扭曲如龍游,僅1類(龍游梅類)1型(玉蝶龍游型)。
第四類名為杏梅。乃梅與杏(山杏)之種間雜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譜》中首次對它進行了記載,花、葉、枝居於梅杏之間,『杏梅類』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腫大。下有單瓣杏梅型及春後型。
第五類是櫻李梅類,乃紫葉李與宮粉梅之人工雜交種,紫葉紅花,重瓣大朵,抗寒。
2. 按生長狀態分為野生梅樹(野梅)和家梅;
3. 按用途可分為食用梅和觀賞用梅;
4. 依枝乾的形態特徵分為直枝梅、垂枝梅和龍游梅等
[編輯本段]人工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編輯本段]經濟價值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子梅花入葯
《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見梅的葯用范圍很廣。近代醫學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編輯本段]故事傳說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原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