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屋基
Ⅰ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16分)梅花書屋陔萼樓後老屋傾圮,余築基四尺,乃造書屋一大間。旁廣耳室如
小題1:(1)花 時/ 積 三 尺 香 雪()西 溪 梅 骨/古勁(西 溪 梅/ 骨 古 勁) 小題2:①我②每年③覆蓋④它(代詞) 小題3:台階下長著厚厚的青草,草間疏疏地點綴一些秋海棠。 小題4:示例:張岱的修辭手法用得很妙,如「壇前西府二樹,花時積三尺香雪」,把繁茂的花朵比作積聚了幾尺高的香雪,寫出了花的清麗可人,語言簡潔,卻給人以無盡的想像。 小題5:示例:我覺得他們的交友觀值得借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選擇高雅的人交朋友可以提高自己的修養,完善自己的品行,可以讓自己的學識得到提升。 Ⅱ 求陶庵夢憶中的梅花書屋翻譯(張岱的)古文翻譯,詳細 陔萼樓後面的老屋坍塌後,我命人造了一間大書屋。兩旁的耳室如同紗櫥一樣,裡面放著卧榻。因為前後都是空地的緣故,在後面種了三株西瓜瓢大牡丹,盛放之時,大約有三百朵花自牆上蔓延出來,甚為好看。前面種了兩株西府海棠,花開時如同三尺香雪一般漂亮可人。前面四壁稍稍有點高,便在它對面設了石台,放上了幾峰太湖石。西溪梅花梅骨古勁,滇茶自有一份嫵媚。梅花旁邊還種著西番蓮,纏繞著如同瓔珞一般。窗外有竹棚,頗為繁茂。台階下面翠草三尺,中間秋海棠疏落間雜。前後明窗下種以各種花木,漸成暗綠色。我坐卧其中,若不是高雅的客人,我絕不會讓他進來。因為仰慕倪瓚,所以仿照他的清閟閣給這間書屋起了個名字,叫「雲林密閣」 Ⅲ "梅花屋主"指的是誰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號竹齋,別號梅花屋主,元諸暨楓橋人。 Ⅳ 求 張岱 陶庵夢憶 (梅花書屋) 古文翻譯 張岱 《陶庵夢憶 梅花書屋》 陔萼樓後老屋傾圮,余築基四尺,造書屋一大間。旁廣耳室如紗幮,設卧榻。前後 空地,後牆壇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牆上,歲滿三百餘朵。壇前西府二樹,花 時積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對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數峰。西溪梅骨古勁,滇茶數莖, 嫵媚其旁。梅根種西番蓮,纏繞如纓絡。窗外竹棚,密寶襄蓋之。階下翠草深三尺,秋 海棠疏疏雜入。前後明窗,寶襄西府,漸作綠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輒入。 慕倪迂「清閟」,又以「雲林秘閣」名之。 試翻譯: 陔萼樓後面的老房子倒塌後,我就將它的地基加高四尺,建造了一大間書屋。書屋側面的耳房(正房的兩側各有一間或兩間進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間,如同掛在正房兩側的兩只耳朵,故稱耳房)擴展了一下,用紗櫥那樣的隔扇隔出來一個休息間,裡面安放卧榻。書屋前後都有空地,我在後牆牆根那裡栽種了三棵西瓜瓤大牡丹花樹(西瓜瓤是牡丹花品種名,即紅色牡丹),牡丹長得比牆還高,每年都要開三百多朵花。書房正面台基前種了兩棵西府海棠,開花時,繁茂的花朵彷彿是積聚了幾尺高的香雪,清麗可人。前院四壁有些高,於是就在牆對面砌石花台,用太湖石樹了幾座假山,旁邊種著枝幹蒼勁古拙的西溪梅花,還有幾株雲南茶花,以嫵媚的花樹來襯托湖石假山。梅花下種著捲曲纏繞如瓔珞花樣的西番蓮覆蓋地面。書屋窗外有竹子搭建的涼棚,就種了很多寶相花(攀援薔薇)把它覆蓋起來。台階下長著厚厚的青草,草間疏疏地點綴一些秋海棠。書屋前後窗戶都很敞亮,窗外寶相花和西府海棠長得茂盛後,綠蔭遮住陽光,屋內顯得幽靜涼爽。我消閑休息都在這個書屋裡,不是文才風流的高雅客人,是不允許他進來的。這間書屋本來名為梅花書屋,因為我一向傾慕倪雲林的書閣「清閟」,所以又用「雲林秘府」來命名它。 Ⅳ 劉禹錫《陋室銘》與張岱的《梅花書屋》有何相似之處 ①環境清幽復:劉「苔痕制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張書屋四周種上「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西府二樹」、「西溪梅」、「西番蓮」「寶襄」「 秋海棠」等。②來此交往的人物不俗: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張「非高流佳客,不得輒入」。 Ⅵ 張岱的梅花書屋有什特點
①環境清幽:四周種上「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西府二樹」、「西溪梅」、「西番蓮」「寶襄」「 秋海棠」等。 Ⅶ 為什麼王冕叫梅花屋主.快!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作元肅),號竹齋、煮石山農、飯牛翁、梅花屋主等,元諸暨郝山下人。自幼嗜學,白天放牛,竊入學舍聽諸生讀書,暮乃返,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然。母願聽其所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長明燈讀書。後從會稽學者韓性學習,終成通儒。但屢應試不第,遂將舉業文章付之一炬。行事異於常人,時戴高?帽,身披綠蓑衣,足穿木齒屐,手提木製劍,引吭高歌,往返於市中。或騎黃牛,持《漢書》誦讀,人以狂生視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薦作府吏,冕宣稱:「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奈何朝夕抱案立於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東吳,入淮楚,歷覽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書卿泰不華欲薦以館職,力辭不就,南回故鄉。隱居會稽九里山,種梅千枝,築茅廬三間,題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以賣畫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軒」,放於鑒湖之阿,聽其所止。又廣栽梅竹,彈琴賦詩,飲酒長嘯。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聞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諮議參軍,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以兵請冕為官。冕以出家相拒,並擴室為白雲寺。旋卒於蘭亭天章寺。� Ⅷ 張岱寫的梅花書屋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張岱寫的梅花書屋表現了他賦閑不用、壯志未酬的淡淡哀思,曲折地抒發了懷才不遇的哀思。 Ⅸ 庭院種紅梅還是臘梅好 庭院種紅梅和臘梅比較,是紅梅好。 臘梅是黃色,不如紅梅喜慶。 紅梅,是梅花的一種,這種植物可用於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可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做背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等。紅梅也是中國文人喜歡呤詠的對象,畫作和詩歌很多。 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 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花呈淡粉紅或紅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水紅至深紅,也有重瓣品種。 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實成熟。 Ⅹ 王冕傳的翻譯。 白話釋義: 王冕,諸暨人,在他七八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要他在隴上放牛,他卻偷偷地溜進學舍聽學生們念書,聽了就默默記住,有時晚上回來竟忘了牽牛。有時會有人把牛牽回來,責備說踩了他的田, 他的父親生氣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打完了還是不改。 他母親說:「兒子讀書像這樣痴迷,為什麼不讓他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呢?」王冕於是離開家,到寺廟旁居住,晚上就出來,在佛像的大腿上坐著,拿著書照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一直讀到天亮。 佛像大多數是土造的,猙獰可怖,王冕雖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面對好像什麼也沒見到,一點也不怕。會稽的韓性聽說了,覺得他很奇異,便把他收作弟子,學習儒學,後來成為通曉儒學的人。韓性死後,他的門人對待王冕就像對待韓性一樣尊重。 當時王冕的父親已經去世,他就把母親接到越城區奉養。後來因為母親想念故鄉而回故鄉,他買了頭白牛,拖著母親的車,自己則穿戴著舊衣服帽子跟在車後。鄉間的孩童爭相觀看訕笑,王冕也笑。 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薦做府衙小吏,王冕罵道:「我有田可以耕,有書可以讀,難道還願意整天抱著文卷站在官府里,讓人奴役嗎?」他常住在小樓上,有客人來了,門童來報,他要客人爬上去,客人才可以上去。 有使者經過越城,在馬上要求見他,他拒絕了。 使者離開不到幾百步,他倚在樓上長嘯,令使者很慚愧。王冕多次考進士,但都落第了。他嘆道:「這是小孩子都覺得羞愧的,我怎麼可以沉溺於其中呢? 」遂放棄了。他雇了艘船下東吳,過大江,進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 有時遇到奇才俠客,談及古時豪傑事跡,當即就一起喝酒,吟詩抒發慷慨悲憤之情,別人罵他是狂奴。當往北到了燕京時,住在秘書卿泰不花家。 泰不花推薦他在史館供職,他說:「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這里就變成狐狸兔子遊玩的地方了,還當什麼官?」那天將要往南歸,碰上他朋友盧生死在灤陽,只剩兩個幼女,一個書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麼辦。 王冕知道後,不遠千里去到灤陽,取回盧生的骸骨,並帶兩個幼女回到她們家。王冕回到越城後,宣稱天下即將大亂。當時國內無事,有人罵他狂妄。他說:「我不狂妄,還有誰狂妄?」於是帶妻兒隱居在九里山。種豆三畝,一倍的粟。 種千株梅花,桃杏五百。 還在一塊地種芋頭,薤和韭各一百多。 另外引水挖池,養了一千多條魚。 他搭三間茅屋,自己題名為梅花屋。 王冕曾經仿《周禮》寫了一卷書,隨時帶在身上,不給別人看。 到了深夜就拿出來讀,然後摸著書說:「只要我不死,拿著這本書遇上明主,像伊尹,呂尚那樣的事業就可以達成了。」當風和日麗時,他就拿著紙寫詩,寫上千首都不停,都是很有氣勢的,讓讀的人無不激動得毛發聳立。客人來了也不需要賓主之禮,聊一整天也不累。 有食物送來就吃,不用推遲。他很擅長畫梅花,不遜於楊補之。 求他畫的人很多,他以畫卷的長短決定需要多少米來換。 有人譏笑他,他說:「我藉此以養活自己,你以為我喜歡幫別人畫畫嗎?」沒過多久,汝潁地方發生起義,和王冕說的一樣。 朱元璋奪取了婺州後,即將進攻越城,物色到了王冕,請他為幕僚,任命為咨議參軍,誰知只是一晚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偉,有副美髯,為人磊落有大志,還沒有實踐就死了,令人惋惜。 明·宋濂《王冕傳》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 冕屢應進士舉,不中。嘆曰:「此童子羞為者,吾可溺是哉?」竟棄去。買舟下東吳,渡大江,入淮、楚,歷覽名山川。或遇奇才俠客,談古豪傑事,即呼酒 共飲,慷慨悲吟,人斥為狂奴。北游燕都,館秘書卿泰不花家。 泰不花薦以館職,冕曰:「公誠愚人哉!不滿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祿仕為?」即日將南轅,會 其友武林盧生死灤陽,唯兩幼女、一童留燕,倀倀無所依。冕知之,不遠千里走灤陽,取生遺骨,且挈二女還生家。 冕既歸越,復大言天下將亂。時海內無事,或斥冕為妄。冕 曰:「妄人非我,誰當為妄哉?」乃攜妻孥隱於九里山,結茅廬三間。 自題為梅花屋,嘗仿《周禮》著書一卷,坐卧自隨,秘不使人觀。更深入寂輒挑燈朗諷,既而 撫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呂事業不難致也。」 當風日佳時,操觚賦詩,千百不休,皆鵬騫海怒,讀者毛發為聳。人至不為賓主禮,清談竟日不倦。 食至輒食,都不必辭謝。 善畫梅,不減楊補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繒幅短長為得米之差。人譏之。冕曰:「吾藉是以養口體,豈好為人家作畫師哉?」未幾,汝潁兵起。 皇帝取婺州將攻越物色的冕置幕府授以咨議參軍一夕以病死冕狀貌魁偉美須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試以死君子惜之。 (10)梅花屋基擴展閱讀寫作背景: 王冕為元末的畫家兼詩人,著有《竹齋集》。他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這篇文章即記載了他的生平。他出身農家,經過自己的苦學,終成通儒。 他有傲岸的個性,不肯屈身為「備奴使」的小吏,他具有預見性,看到元末天下將大亂,不肯出仕,隱居九里山,以賣畫為生。宋濂筆下的王冕,寫得鮮明生動,個性突出,為後來《明史》所本。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 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 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於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時追謚「文憲」,故稱「宋文憲」。 宋濂與劉基均以散文創作聞名,並稱為「一代之宗」。其散文質朴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閣文學,文風淳厚飄逸,為其後「台閣體」作家的文學創作提供範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洪武二年(1369年),宋濂赴詔修《元史》,至二月開修,宋濂、王褘為總裁。六月,除任翰林院學士、中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同年八月,《元史》書成,宋濂被任命為翰林院學士。 洪武三年(1370年),因歐陽佑等儒士採得元朝事跡還朝,朱元璋遂於二月初六開局續修《元史》,仍命宋濂及王褘為總裁,至七月一日,全書告成。 七月,因失朝被降職為翰林編修。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