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琴
『壹』 梅花三弄古琴作者
《梅花引》又名《梅花三弄》、《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回《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答早是東晉時桓伊所奏的笛曲。後由笛曲改編為古琴曲,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來歷
桓伊,有人又叫他桓「野王」,功高名顯,但是非常謙遜,平易近人。他喜好音樂,能達到音樂的奧妙,「為江左第一」,有「笛聖」之美稱。他有一支「蔡邕柯亭笛」,經常自己吹奏。「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正好趕到京城金陵去,「泊舟青溪側」。桓伊沒有見過徽之。桓伊正好從岸上經過,船裡面有客人說:「啊,這就是桓野王啊。」王徽之就唐突地叫人去說:「聽說您善於吹笛,請為我奏一曲吧。」桓伊沒有將軍架子,他也聽說過徽之的名頭與音樂癖好,於是下車,盤踞於胡床,為他吹奏了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這首笛子曲,後來成為中國膾炙人口的《梅花三弄》。公元384年,他因為在383年的淝水之戰中協助攻破苻堅,「功封永修縣侯,進號右軍將軍,賜錢百萬,袍表千端」。桓伊去世後,安葬於南昌青雲譜,他的兒子桓肅之、孫子桓陵繼承了他的侯國。
『貳』 中國古琴十大名曲的梅花三弄
漢族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贊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調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稱為「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編而來,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徵雲爾。」(明《伯牙心法》)從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後來才改編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難以定論)。
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1972年王建中改編成鋼琴曲,音調取自此曲,表現的主題則是毛澤東詞《詠梅》。
『叄』 梅花三弄的古琴簡說
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上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先秦時代,琴已很流行,如《書經》:「搏拊琴瑟以詠」;《詩經》:「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據現有的圖象及文獻資料,琴至遲在漢末時已大致定型為後世通用的形制。唐代製造的琴傳存至今,與宋元明清時造的琴,僅有造形藝術風格上的區別和音色追求的區別。
早在孔子時代,琴就成為文人的必修樂器,數千年來琴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孔子、蔡邕、嵇康、蘇軾等都以彈琴著稱。琴的音樂神聖高雅,坦盪超逸,古人用它來抒發情感,寄託理想。琴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
從唐代開始,古琴有了自己專用的記譜法,這種記譜法記錄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彈奏方法,但不直接記錄音高。它由漢字的部首、數字和一些減筆字拼合而成,稱作減字譜。減字譜記錄古琴音樂的仔細程度和科學性,使現代的五線譜等記譜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減字譜記錄而傳承至今的古琴譜有一百五十多種,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樂作品,是我國巨大而珍貴的音樂寶庫。
古琴的彈奏法、記譜法、琴史、琴律、美學等方面早已形成獨立完整的體系,被稱作「琴學」。其內容精深博大,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國哲學、歷史、文學的鏡子。在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能力上,沒有一件樂器可以與古琴相比擬。
『肆』 琴蕭曲《梅花三弄》裡面的「一弄」「二弄」「三弄」分別指的是什麼
一弄叫月,聲入太霞;
二弄 穿雲,聲入雲中;
三弄橫江,隔江長嘆聲;【其實參見 神奇秘譜啦
PS:別再把簫字打錯了好么同學。。。??
『伍』 梅花三弄是什麼意思
古曲名。據明朱權《神奇秘譜》稱,此曲系由晉桓伊所作的笛曲改編而成。內容寫傲霜鬥雪的梅花,全曲主調出現三次,故稱。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復演奏三次。
這種反復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整首樂曲由兩部分構成,包括10個段落及尾聲。前6段為第一部分,採用循環體形式,旋律流暢、優美,節奏明快。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審音者在聽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東閣,處士之孤山也哉」。「從容和順,為天地之正音;而仙風和暢,萬卉敷榮,隱隱現於指下。
『陸』 梅花三弄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梅花三弄是中國著名的三首古琴曲的合集。《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公元1425年)。全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特殊含義: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後來瓊瑤也曾做小說集名為梅花三弄,包含三部小說《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各自都講述了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柒』 新老古琴曲《梅花三弄》
新老版本如果只看減字譜,可以說基本相同,只是節奏不同而已,你聽版過笛子曲《梅花三弄》否權?新梅花基本和這個相近,老梅花的節奏以切分多,節奏和我們平時聽中央電視台的《梅花三弄》節奏不一樣的就是老梅花,何人打譜我沒詳細研究——主要是因為懶,哈哈。等我有空了再說吧。
『捌』 梅花三弄是啥
中國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關於笛曲《梅花落》改編,移植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於唐人顏師所作《江梅引.憶紅梅》中「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句,說明此曲寧代尚流傳。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3次,故稱為《三弄》。《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一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與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內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樂曲的引子部分親切優美,節奏則具有平穩舒緩和跌宕起伏的對比因素,精練地概括了全曲地基本特徵。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區出現的曲調,冷峻肅穆,構畫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靜靜開放的畫面。 前十二小節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進音程為特徵的旋律,結合穩健有力的節奏,富有莊重的色彩,彷彿是對梅花的贊頌。後十四小節多用同音重復。附點節奏的運用使旋律富於推動力,似乎梅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晃動起來。接著便是樂曲音樂主題的第一次重現。這段優美流暢的曲調輕巧、跳趟地在這部分音樂中三次循環出現,表現出「風盪梅花,舞玉翻銀」的意境。彷彿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風搖曳,生機勃勃。
主旋律的三次出現,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彈奏。這段曲調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著微妙的變化,有著非常細膩的音樂意境。第二部分用一系列急促的節奏和不穩定的樂音,表現出動盪不安的氣憤,襯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這段曲調在音調和節拍上與泛音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並連續用八度大跳的靈活手法,使旋律線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結合演奏上採用剛勁的「滾拂」手法,使音樂表現出一種風雲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畫了梅花迎風斗雪的堅毅形象,在緊張的情緒表現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 尾聲的樂曲漸漸平穩,不斷飄出裊裊餘音。它運用調式屬音下行向主音過渡,然後穩定的結束,彷彿在經歷了風盪雪壓的考驗之後,一切又歸於平靜,梅花依然將它清幽的芳香散溢於人間。
http://www.guqu.net/soft/261.htm可以聽到
『玖』 古琴曲梅花三弄是什麼音樂風格
梅花三弄有「新梅花」和「老梅花」之分,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內霜的高尚品性。此容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此曲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此曲由笛子曲改編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