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山茶花釀

山茶花釀

發布時間: 2022-03-01 00:22:03

『壹』 山茶花詩句

似有濃妝出絳紗,行光一道映朝霞。 

飄香送艷春多少,猶如真紅耐久花。

這首詩是《十一月山茶》,詩人把山茶花比喻成女子,她精心梳妝打扮,穿著絲綢錦綉,在陽光的照耀下燦若雲霞。山茶花的花期很長,它給春天增添了不少的芳香和風景,也迎來和送走了一批批的奇花異草。

樂天底事濕青衫,品若山茶花正酣。

一曲琵琶千古恨,春風野火斗江南。

這是白居易的《山茶花》,詩中化用《琵琶行》的意境,把自己比作山茶花和那個失意的琵琶女。雖然淪落江湖,不被重用,但仍然能像山茶花一樣,在野火春風里頑強地盛開。

幾年封植愛芳叢,韻艷朱顏竟不同。

從此休論上春事,看成古木對衰翁。

這是柳宗元的詩《始見白發題所植海石榴》。海石榴即山茶花,詩人被貶永州後沒有實職,心中苦悶,以種植花草打發時間。他看到親手種的山茶花長高了,自己也有了白發,不禁悲從中來,看來以後就只有和山茶花一起在這野外終老了。

游蜂掠盡粉絲黃,落蕊猶收蜜露香。

待得春風幾枝在,年來殺菽有飛霜。

蘇軾的這首《山茶》詩,先寫蜜蜂蝴蝶的採花釀蜜,以致落蕊還留有蜜汁的香甜,從側面誇贊花朵的美麗。後面寫山茶花經冬歷春,傲霜鬥雪,花期長盛不衰。

江南池館厭深紅,零落空山煙雨中。

卻是北人偏異惜,數枝和支上屏風。

這是宋代詩人陶弼的《山茶》詩,他喜愛那些在江南山野里自然生長的茶花,它們經得起風吹雨打,而北方人也是倍加珍惜。那些在園林里人工栽培繁殖的山茶卻有些嬌氣,不怎麼討人喜歡。

『貳』 山茶插花如何構圖設計

構圖是山茶插花作品藝術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整個作品的骨架,是藝術評判的重要依據。現代插花構圖要求簡潔而新穎,造型手法趨向平實、自然。2003年,金華國際茶花大會特邀專家為全國各地的花藝愛好者作了插花藝術的精彩現場示範表演。有一件以山茶為主體的插花作品,以三朵大紅色完全文瓣的『六角大紅』花枝,插入一隻長高形黑色塑料杯內,配上其他一些花草,作品構圖樸素、簡潔、自然、平實中見出功底。構圖是一種造型藝術,通過它可以勾畫出造型別致的作品,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使作品的主題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現。這一山茶插花作品,三朵鮮紅山茶花朵是主體,它融合在其他的花草等野趣自然之中,一支箭一般的小葉,穿出水面似的動態,構成一幅迷人的、火一樣的熱情畫面。這就是這件作品的構圖藝術。任何一件作品離開了構圖設計,也就談不上插花藝術。山茶插花的構圖,實際上意為構成、結構和聯系,在傳統的中國畫理論中稱為「布局」、「章法」。就是把山茶各類花材、配件做出恰當、合理的安排,並運用藝術技巧和技術手段,最終使主體更加突出,主體與陪襯之間的布局多樣統一,使作品達到虛實相生、動靜互襯和結構均衡的藝術效果。

山茶插花設計步驟如下:

(1)立意 意,就是意圖和意趣。立意就是構思,也就是構圖前的醞釀和思考過程。欣賞插花藝術不僅僅是觀賞花、枝、葉的外在表現,而是通過具有形的構圖,直覺地捕捉和領會到某種更深刻的內涵,從而獲得美感享受。這也是通常說的「意境」。因此,山茶插花構圖設計與意境有密切關系。意境除了運用花意、花語來選擇花材、容器、配件表現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構圖設計突出主題。立意要新,要有個性。只有形神兼具、意境深遠的插花作品,才能達到自然美、形象美、意境美兼備的崇高境界。

(2)選材 山茶插花的基本用材是花、枝、葉和根。選擇材料時,應有敏感的審美力,要懂得取捨,長於剪裁。選材是構圖設計的關鍵。選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構圖設計表現力。通過利用花材原有的自然形態或技術處理手段,可增加構圖造型變化。若要表現高貴、典雅、莊重意境,可選擇直立性、大花型、紅色山茶,如大紅牡丹、大硃砂、大紅綉球、大吉祥等品種的花枝。如要表現如願、遐想、夢幻的意境,可選擇粉色或淡色的花,如粉玲瓏、粉霞、小桃紅、美人茶等品種的花枝。如欲表現清新、潔凈、無瑕的意境,可選擇白色的中小型花,如雪塔、白寶珠、無暇玉、六角白等品種的花枝。如要表現艷麗、多彩、變化無窮,則可選擇復色、奇特、花葉的花枝,如十八學士、黑魔法、大齒輪、皺葉奇花等品種的花枝。只有選好理想的花材,才能使作品構圖造型得心應手。否則,即使有好的構思、意境,主題也不能得到充分表現。

(3)布勢 勢,就是藝術形象的動感。各種體勢,如驚險、雄奇、奔放、蜿蜒等,能賦予山茶插花作品以神韻和生命。插花作品如不講究勢,就會變成索然無味的模型,就不能小中見大、富有創意。山茶插花構圖有較多的對比因素,如大小對比(大型花與小型花)、色彩對比(紅色與白色)、花型對比(單瓣與重瓣)、輕重對比(花瓣厚又多則重,花瓣薄又少則輕)、長短對比(葉片有狹長短圓之分)、高矮對比(枝幹直立高大與矮小擴張)等。有了這些對比,山茶插花作品就充滿了藝術魅力和藝術表現力。

山茶插花構圖布勢有動感、空白、突破、呼應、虛實等多種手法。根據山茶的花型美、色彩美、枝葉美的特點,選擇不同風格的具有動態美的線條運用於插花作品中,可以增加作品的動感。如有意識地在插花作品中留空白,可給欣賞者留下想像空間;如果作品空間塞得滿滿的,則在視覺上會感到沉悶。又如作品中方向一致的花朵,突然採用一支相反方向,就會使構圖更新穎、奇特,耐人尋味。山茶插花組合構圖採用呼應手法,可使各個分枝之間、花材與花器之間、主體與配件之間在情勢上、色彩上、質材上產生統一的關系,使空間的伸展、仰俯、顧盼都能做到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互相穿插、渾然一體,從而使作品造型生動活潑而又和諧統一。虛與實是相對而言的,一般以厚重、緊密、色彩鮮艷的花為實,而以細小、鬆散、淡雅之花為虛。構圖中運用虛實對比,可以豐富作品的層次感,更加突出主體,別有一番韻味。

『叄』 贊美茶花的唯美古詩

描寫茶花的詩句
1、淺為玉茗深都勝,大曰山茶小樹紅。名譽漫多朋援少,年年身在雪霜中。
2、山花山開春未歸,春歸正值花盛時。蒼然老樹昔誰種,照耀萬朵紅相圍。
3、山花又晚出,舊不聞圖經。花深嫌少態,曾入蘇公評。邇來亦變怪,紛然著名稱。黃香開最早,與菊為輩朋。
4、吐絲心抽須,鋸齒葉剪棱。白茶亦數品,玉磬尤精明。
5、猶愛並山茶,開花一尺盈。日丹又其亞,不減紅帶鞓。
6、翠翼高攢葉,朱纓澹拂花。來從山塹側,開稱畫檐牙。影薄誰停綉,香清似煮茶。幾多輕斂態,月動夾窗紗。
7、獨放早春枝,與梅戰風雪。豈徒丹砂紅,千古英雄血。
8、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今朝一朵墮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9、花近東溪居士家,好攜樽酒款攜茶。玉皇收拾還天上,便恐筠陽無此花。
10、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
11、花深嫌少態,曾入蘇公評。
12、影薄誰停綉,香清似煮茶。
13、幾多輕斂態,月動夾窗紗。
14、山花又晚出,舊不聞圖經。
15、吐絲心抽須,鋸齒葉剪棱。
16、黃香開最早,與菊為輩朋。
17、邇來亦變怪,紛然著名稱。
18、今朝一朵墮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19、猶愛並山茶,開花一尺盈。
20、名譽漫多朋援少,年年身在雪霜中。

『肆』 山茶花可以做什麼

【別名】茶花。
【來源】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以根、花入葯。根全年可采;花春冬采,曬干或烘乾。
性味
辛、苦,寒。
①《本草經疏》:味甘而微辛,氣平而微寒。
②《本經逢原》:苦,溫,無毒。
③《百草鏡》:味澀。
歸經
肝;肺經。
①《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②《本草撮要》:入足厥陰、手陽明經。
功能主治
收斂涼血,止血。用於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外用治燒燙傷,創傷出血。[4]
①《綱目》:湯火傷灼,研末麻油調塗。
②《醫林纂要》:補肝緩肝,破血去熱。
③《百草鏡》:涼血、破血、止血。消癰腫跌撲,斷久痢、腸風下血,崩帶血淋,鼻衄吐血;外敷炙瘡。
④《本草再新》:治血分,理腸風,清肝火,潤肺養陰。
應用附方
①治吐血咳嗽:一寶珠山茶,瓦上焙黑色,調紅砂糖,日服不拘多少。二寶珠山茶十朵,紅花五錢,白芨一兩,紅棗四兩。水煎一碗服之,渣再服,紅棗不拘時亦取食之。(王玷桂《不葯良方》)
②治赤痢:大紅寶珠山茶花,陰干為末,加白糖拌勻,飯鍋上蒸三、四次服。(《救生苦海》)
③治痔瘡出血:寶珠山茶,研末沖服。(《綱目拾遺》)
④治乳頭開花欲墜、疼痛異常:寶珠山茶,焙研為末,用麻油調搽。(《綱目拾遺》)
【用法用量】 10~15克。外用適量,研末麻油調敷。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綱目》
山茶花為中國的傳統園林花木,據資料記載,雲南省昆明市近郊太華寺院內,有山茶老樹一株,相傳為明朝初年建文帝手植。昆明東郊茶花寺,有紅山茶一株,為宋朝遺物,高達20m,每當花季,紅英覆樹,花人如株,狀如牡丹。山茶花,枝葉繁茂,四季長青,開花於冬末春初萬花凋謝之時,尤為難得。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寫下了贊美山茶花的詩句。郭沫若先生曾用「茶花一樹早桃紅,白朵彤雲嘯做中」的詩句贊美山茶花盛開的景況。
山茶花耐蔭,配置於疏林邊緣,生長最好;假山旁植可構成山石小景;亭台附近散點三、五株,格外雅緻;若辟以山茶園,花時艷麗如錦;庭院中可於院牆一角,散植幾株,自然瀟灑;如選杜鵑、玉蘭相配置,則花時,紅自相間,爭奇斗艷;森林公園也可於林緣路旁散植或群悄一些性健品種,花時可為山林生色不少。山茶花適於盆栽觀賞,置於門廳人口,會議室、公共場所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植於家庭的陽台、窗前,顯春意盎然。

『伍』 帶花苞的山茶花可以澆發酵的茶葉水嗎

也可以澆茶水,但是要想花苞開得多,1.可以澆醋水,平常使用的食醋稀釋成水醋,可以促進茶花或者茉莉花的花苞生成,因為在長時間的養護過程中,會在肚上改變土壤的酸鹼性,使土壤變偏於鹼性,在家裡面使用的醋是酸性的,用它來澆花,可以調節土壤的酸鹼度不,不僅能夠會長的很好,還能夠避免花卉黃葉的產生,從而影響美觀,同時能夠提高礦物元素的吸收,從而使黃葉變綠花苞生成,2.大蒜水將大蒜碾碎之後加水稀釋,用來澆花,可以促進茶花的免疫力,可以預防花卉的黃葉病和葉斑病,大蒜碾碎,加入清水,按照1:3的比例調和成,粘稠狀可以用來直接澆花,把調和的大蒜水塗抹在茶花的芽部位置,可以讓茶花提前5到7天萌發新芽,如果插花播種之後生根不發芽,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陸』 茶花蜂蜜好處

茶花蜂蜜的好處:

1、改善睡眠質量

經常喝蜂蜜可以很好的營養我們的腦部神經,能夠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而且還有比較好的止痛功效。蜂蜜中還有比較豐富的葡萄糖,葡萄糖可以很好的調節我們的神經系統,有幫助睡眠的效果。科學研究表明,每天喝一杯蜂蜜水,晚上睡覺睡眠質量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夜間也可以減少打呼嚕的情況。

2、保護心腦血管

蜂蜜可以很好的擴張人體的冠狀動脈,還有比較好的營養心臟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肌上的功能。經常喝一些蜂蜜水,對血壓也有比較好的調節作用,血壓高或者是血壓低的朋友,平時都可以喝一些蜂蜜水。蜂蜜水的效果是比較好的,經常喝一些蜂蜜水,可以很好的保護我們的心腦血管。

3、消除疲勞

蜂蜜中含有比較豐富的果糖和葡萄糖,這兩種成分都是可以被人體快速地吸收和利用的。人們在感到非常疲勞的時候,可以喝一杯蜂蜜水,身體的能量就會得到快速的補充。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消除疲勞,還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效果是比較好的。

4、保護肝臟

科學研究表明,蜂蜜對肝臟有比較好的保護效果,它可以促進肝臟的代謝活動,並且能為肝臟提供能量,有效的刺激身體肝組織再生。起到比較好的修復肝臟的作用,對肝臟有比較好的保護作用,可以每天喝一杯蜂蜜水,用溫水沖服,這樣的話,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6)山茶花釀擴展閱讀:

不宜人群

1、未滿一歲的嬰兒不宜吃蜂蜜:蜂蜜在釀造、運輸與儲存過程中,易受到肉毒乳桿菌的污染。嬰兒由於抵抗力弱,食入肉毒乳桿菌後,則會在腸道中繁殖,並產生毒素,而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因而易引起肉毒乳桿菌性食物中毒。

食用蜂蜜中毒的嬰兒會出現遲緩性癱瘓,哭聲微弱,吸奶無力,呼吸困難。小於6個月的嬰兒更容易感染此病。中毒症狀常發生於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後的8~36小時,症狀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慾減退。

雖然嬰兒發生肉毒桿菌感染的幾率很小,但醫生還是建議:在孩子滿1歲以前,不要給他吃蜂蜜及其製品。另外,父母在購買蜂蜜時一定要到正規的商店購買,不要自行去蜂場購蜜,因為有時蜜蜂採集了有毒植物的花粉,所釀之蜜就含有毒素,人吃了是會中毒的。

2、不適宜濕阻中焦的脘腹脹滿、苔厚膩者食用。

『柒』 茶花賦(楊朔)原文

《茶花賦》

作者:楊朔

【全文】

久在 異國他鄉,有時難免要懷念祖國的。懷念極了,我也曾想:要能畫一幅畫兒,畫出祖國的面貌特色,時刻掛在眼前,有多好。我把這心思去跟一位擅長 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畫。她說:「這可是個難題,畫什麼呢?畫點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說,顏色也難調。你就是調盡五顏六色,又怎麼畫得出祖國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擱下這樁心思。

今年二月,我從海外回來,一腳踏進 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論季節,北方也許正是攪天風雪, 水瘦山寒, 雲南的春天卻腳步兒勤,來得快,到處早像摧生婆似的正在摧動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處數著 西山華庭寺。不到寺門,遠遠就聞見一股細細的清香,直滲進人的心肺。這是梅花,有紅梅、 白梅、綠梅,還有硃砂梅,一樹一樹的,每一樹梅花都是一樹詩。白玉蘭花略微有點兒殘,嬌黃的迎春卻正當時,那一片春色啊,比起 滇池的水來不知還要深多少倍。

究其實這還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請看那一樹,齊著華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綠的樹葉中間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樣紅艷,每朵花都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見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 春深似海」這句詩的妙處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時候。我游過華庭寺,又冒著星星點點細雨遊了一次黑龍潭,這都是看茶花的名勝地方。原以為茶花一定很少見,不想在游歷當中,時時望見 竹籬茅屋旁邊會閃出一枝 猩紅的花來。聽朋友說:「這不算稀奇。要是 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戶戶 都養茶花。花期一到,各樣品種的花兒爭奇斗艷,那才美呢。」

我不覺對著茶花沉吟起來。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 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像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人。

普之仁 就是這樣一位能工巧匠,我在 翠湖邊上會到他。翠湖的茶花多,開得也好,紅彤彤的一大片,簡直就是那一段彩雲落到湖岸上。普之仁領我穿著茶花走,指點著 告訴我這叫大瑪瑙,那叫雪獅子;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後來他攀著一棵茶樹的小干枝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 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我就問:「古語說:看花容易栽花難——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難吧?」

普之仁答道:「不很難,也不容易。茶花這東西有點特性,水壤氣候,事事都得細心。又怕風,又怕曬, 最喜歡 半陰半陽。頂討厭的是蟲子。有一種鑽心蟲,鑽進一條去,花就死了。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呢。」

我又問道:「一棵茶花活不長吧?」

普之仁說:「活的可長啦。華庭寺有棵 松子鱗,是明朝的,五百多年了,一開花,能開一千多朵。」

我不覺噢了一聲:想不到華庭寺見的那棵茶花來歷這樣大。

普之仁誤會我的意思,趕緊說:「你不信么?大理地面還有一棵更老的呢,聽老人講,上千年了,開起花來,滿樹數不清數,都叫萬朵茶。樹乾子那樣粗,幾個人都摟不過來。」說著他伸出兩臂,做個摟抱的姿勢。

我熱切地望著他的手,那雙手滿是繭子,沾著新鮮的泥土。我又望著他的臉,他的眼角刻著很深的皺紋,不必多問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個曾經憂患的中年人。如果他離開你,走進人叢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尋到他——他就是這樣一個極其普通的勞動者。然而正是這樣的人,整月整年,勞心勞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著花木,美化我們的生活。美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正在這時,恰巧有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不休。

我說:「童子麵茶花開了。」

普之仁愣了愣,立時省悟過來,笑著說:「真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一個念頭忽然跳進我的腦子,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我把這個簡單的構思記下來,寄給遠在國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許她肯再斟酌一番,為我畫一幅畫兒吧。

2、《茶花賦》創作背景:

《茶花賦》是散文作家楊朔創作的作品。《茶花賦》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茶花賦》,發表於一九六一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由於蘇聯修正主義以攫取利益的搗亂對中國施壓和自然災害的襲擾,中國人民經歷了一段短暫的艱難歲月。

環境固然嚴酷而人心卻是火熱的。發憤圖強,反修抗災是那個年代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立足嚴峻的現實生活,放眼光明的前景,楊朔對於茶花的贊美表達了人民的意志和願望,從而給予斗爭中的人民以鼓舞力量。

文章主題:借茶花表達歌頌祖國之意,借茶花打發熱愛祖國之情;筆筆寫茶花,處處贊茶花。

『捌』 有關於楊朔《荔枝蜜》,《茶花賦》的練習

一、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社會主義新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2.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構思技巧;通過對平常事物的體察,引發出富於哲理的思考,並以生動的畫面烘托跌宕的情思,從而表現出歌頌新生活及其創造者的中心思想。
3.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及作用。

二、難點、重點分析

1.作者是如何贊美蜜蜂的?又如何轉而歌頌勞動人民的?
分析:首先通過寫蜂蜜來間接贊美蜜蜂,如「荔枝蜜的特點是成色純,養分多」,「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更多的是直接贊蜜蜂,如「那沸沸揚揚的情景會使你想,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麼新生活呢」。「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麼高尚啊!」「這天夜裡,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蜜蜂」。
通過上述語句,歌頌了勞動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生活中,忘我勞動的高貴品質和嶄新的精神面貌。
那麼,作者為何說蜜蜂是「 渺小」,卻又是「高尚」的呢?這是否矛盾?不矛盾。「渺小」是指蜜蜂的形體而言,「高尚」指蜜蜂的品質。即「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
作者通過視點轉移的辦法來完成兩個事物的銜接。當我們參觀「養蜂大廈」,贊頌蜜蜂,為蜜蜂的可貴精神激動不已時,作者又將視線移向遠方,「透過荔枝樹林」展現出田野廣闊的現實情景:「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裡,辛勤地分秧插秧」。這樣自然地由蜂寫到了人。
這里作者抓住了人和蜂之間的共同點 ,贊美蜜蜂,也是歌頌廣大勞動人民。蜜蜂在釀蜜,給人們帶來清香、甘甜,農民「 實際也是在釀蜜—— 為自己、為別人 ,為後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生活中,忘我勞動,無私奉獻,給人們帶來「極好的東西」。這里作者採用點睛之筆,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思想意義。
作者在結尾處寫自己在夢中變成了一隻「小蜜蜂」,這樣就表現了作者向小蜜蜂學習,向勞動人民學習,為社會,為他人辛勤、忘我地工作的強烈願望,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

2.本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分析:文章的題目叫「荔枝蜜」,但是,荔枝蜜並不是本文著重描寫的對象。作者從此生發開來,立意在贊頌釀造這荔枝蜜的蜜蜂,進而自然聯系社會生活,道出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全文的線索是「蜜蜂——荔枝、荔枝蜜——蜜蜂」。文章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從蜜蜂寫起 ,先交代出「 我 」對蜜蜂的感受和印象:由於小時候被蜜蜂箋過,所以不大喜歡它。作者最終是贊頌蜜蜂、但開始時卻表示自己不喜歡蜜蜂,這一開端是出人意料的 。這也就使文章從一開始就引人入勝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一開端又是合情合理的。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藝術就是「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再現生活」。作者決定把自己對蜜蜂的認識過程告訴讀者 ,使讀者同自己一道經歷一下生活的曲折和認識的變化,一起感受,一起前進。
第二部分(2~5自然段):文章的背景是從化溫泉,在這里出現的是「黑黝黝的小山」似的荔枝樹。寫荔枝樹的密,是為下文忙得那蜜峰「忘記早晚」作襯。在這一部分,作者對蜜蜂的感情有了初步的轉變,由「總不大喜歡」到「動了情」,由「總不怎麼舒服」到「想去看看」。這種思想感情的初變,是由於「我」吃到了荔枝蜜,在此,作者充分發揮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點,宕開筆鋒,從我想吃荔枝,但來得不是時候,吃不到荔枝,領略不到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境界,到失望之際,吃到了荔枝蜜。荔枝蜜的香甜,使作者想到了釀造此蜜的蜜峰。由此將放出的「風箏」又收了回來,回到文章的主旨上。仔細品味,這段看似離題很遠的文字其實是緊緊扣題的——吃蜜贊蜂,順理成章。
第三部分(6~18自然段):寫荔枝林中訪蜂場,是全文的主體部分。「我」由吃蜜動了情,為尋求生活的真諦 ,進而要去看看蜜蜂 。這既是作者感情的推進 ,也是文章結構上的一個過渡。作者先描繪了「 我 」參觀養蜂場的情景,一進養蜂場 ,就見到了「 出出進進 ,飛去飛來」的蜜蜂,「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麼新生活呢」。這是以人生來比蜜蜂,它包含著對蜜蜂的贊美 ,這一部分幾乎全是敘事 ,其中大半是錄寫與養蜂員老梁的對話 ,然而依然不減詩情 。深入蜜蜂生活 ,談論蜜蜂的勞動 ,抒寫自己對這小小生靈的情思。散文的筆是在畫自然界的這一小生靈,但是,筆意卻落在「 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 …… 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上。有了前面的走馬看蜂、走筆畫蜂 ,才使後面的「 沉吟 」有所依託,並且具有形象的魅力。「我」的「沉吟」,點出了詩眼所在:「釀造生活的蜜」。
第四部分(第19自然段):只有一個單行:「 這天夜裡 ,我做了個奇怪的夢, 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意思是顯然的,作者藉此表達了自己參與「生活的蜜」的「釀造」,「釀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的願望。

3.本文的寫作特色是什麼?
分析:

(1)富於詩的意境。
意境無非是意與境、情與景的契合物。散文意境營造方式的不同,是因為主要表現手法的不同。一般來說,大致分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和即事抒懷四種。其中,「以物喻人」和「借景抒情」最為普通,也最為重要。以物喻人的散文,在形成和開拓意境時,往往採用「雙線式」結構。這是因為,既然是「喻」,就有本體和喻體,兩兩相伴,或行或止,或沉或浮,文章的意境也就得以形成並逐層得到開拓了。比如《荔枝蜜》,喻體是蜜蜂,在文章中是明線;本體是勞動人民,在文章中是暗線。雙線平行發展,直至文章結尾,暗線才與明線匯合,文章戛然而止。但是,這種「平行」,並非幾何學中的「平行」,它們在文中多次:相互撞擊。每次相擊,都在「物」與「人」相喻的中介物 蜂蜜(生活)上。這成為讀者開啟深遠意境的鑰匙。
是否可以說,「以物喻人」的散文的意境是本體與喻體的雙線相「擊」所成,其意境有較雖的模糊性,供讀者補充、想像再造的餘地很大,從而使人讀來覺得餘味無窮。
本文在藝術上最顯著的特點是有自己新鮮的詩的意境。這種意境是通過作者飽滿的、探索生活的底蘊的內在情思表現出來的。作者沒有向人們論述各種生活哲理,而是從「我」的眼前實景,展開想像,使自己主觀的感情色彩與被反映的客觀物象的特徵取得和諧的統一,把讀者從這一重境界引向另一重境界,去玩味,去聯想,去感受,去作結論,去領會其中的生活哲理,從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而深刻感人的意境不是隨便就可以寫出來的,它靠作者嚴肅的寫作態度和駕馭各種表現技巧的能力。取材雖廣,卻不能雜亂,它必須統一於中心思想之下。只有這樣,文章的意境才能展示出來。《荔枝蜜》在這方面是很注意的。經過作者的「再三剪裁」,精心構思,材料都與蜜蜂相關,與勞動相聯,被「歌頌勞動人民用勞動創造幸福」這一主題所串通。
《荔枝蜜》先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圖景:從化溫泉「四圍是山,環抱著一潭春水」,還有像汪洋大海似的一片荔枝林,這是一幅多麼美妙的「青山綠水畫」!在這飽含作者情思的背景里,蜜蜂「忙得忘記早晚」,勤勞地採花釀蜜。它熱愛勞動,大公無私;然而它只能活六個月。蜜蜂把它短暫的一生都貢獻給了人類。對此,作者抑制不住地抒發了贊美之情:「多可愛的小生靈啊2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作者把意和境有機地結合起來,提煉出了這樣感人至深的詩意。但作者的本意還不止於此。他看到了正在勞動的農民,這時,蜜峰的採花釀蜜,農民的勞動和那「青山綠水畫」的背景交織在一起,從而把作品的意境推向了新的高度,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真理:我們的一切都是勞動人民用勞動創造的。我們的人民是勤勞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
(2)感情變化的描寫。
人的愛憎感情都是有緣由的,這緣由主要是對客觀對象的認識和理解。基於此,楊朔在《荔枝蜜》中具體地描寫了「我」對蜜蜂從缺乏認識到獲得認識,從不理解到完全理解的認識發展過程,從而合情合理地表現了「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下面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圖示來描繪它的大體輪廓:口嘗蜜蜂勞動成果→眼見蜜蜂勞動情景→耳聞養蜂人對蜜蜂勞動和精神的介紹→心感蜜蜂偉大高尚→聯想勞動人民→夢中身變小蜜蜂。
這個圖示表明:作者以「我」對蜜蜂的認識發展為基礎,逐步地、合理地表現了「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
同時,作者突發奇想,寓比喻於無形之中。寫從化溫泉:「四圍是山,懷抱著一潭春水」。「懷抱著」幾個字,多麼形象雋永。寫蜜蜂採花:「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記早晚」。好一片歡樂而緊張的繁忙景象,這不正像人類在春秋兩季耕種、收獲的大忙場景嗎?描寫荔枝蜜:「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這種無形的比喻是很高妙的。
(3)富有情趣的語言。
首先,敘述蘊藉著情意。文章一開頭就將人們引入那並不惹人注目的一角:「蜜蜂是畫家的愛物,我卻總不大喜歡。」先激起感情的波瀾,然後以充滿童心的文筆,從容地敘述兒時一段回憶,天真、純凈而自然,隱含著作者對蜜蜂感情的轉變。出人意料,引人入勝。其次,描寫極為朴實。作者對養蜂場的勾勒,僅數語,卻情景逼真:「荔枝林深處。隱隱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溫泉公社的養蜂場,……只見成群結隊的蜜蜂出出進進,飛去飛來,那沸沸揚揚的情景會使你想,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麼新生活呢。」這詩情濃郁的生活畫面,加上「成群結隊」「出出進進」「飛去飛來」「沸沸揚揚」四個短語組成的句子,不加修飾,自然而具體地表現出蜜蜂釀蜜時的繁忙景象,令人有身在其中之感。特別是末尾一句點晴的議論,包含著許多動人的東西,叫人心馳神往。
《荔枝蜜》的語言特色之一是選字用詞貼切、准確,表現力強。作者描寫對蜜蜂的感情變化十分注意用詞的分寸感。例如文章開頭寫「我」兒時對蜜蜂的感情是「不大喜歡」「不怎麼舒服」,為什麼不用「討厭、憎恨、不喜歡、不舒服」之類的近義詞呢?這就是為了在後邊能更令人信服地寫出對蜜蜂的感情變化。「不大喜歡」「不怎麼舒服」在表現對蜜蜂不喜歡的感情上,程度要比那幾個詞輕一些,感情轉變的幅度自然也就小一些。用這兩個詞可以使後面寫的感情轉變顯得更加自然可信。
《荔枝蜜》語言特點之二是句式的靈活多變。如文中幾個直接贊美蜜蜂的句式,極盡變化之微妙。如:「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會覺得」這是直接肯定的語氣,吐露出作者的聯想:「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麼新生活呢。」這是推測,然而又是以委婉的語氣表達肯定的內容,「說不定」實質上是肯定,這是深情的感嘆,意義的推進,作者已由「覺得」而情動於中了。
(4)淺中有深、淡中有味的風格。
楊朔的文章就好像是一個學識淵深而健談的人擺家常一樣,淺中有深,淡中有味;表面輕松自如,內里充實深刻;娓娓動人,平易親切,寓深厚於平淡之中。《荔枝蜜》就是從平淡入手,而逐漸引人入勝的。先說一件兒時的趣事,既把要說的主要話題引出來了,又引起了讀者閱讀下文的興趣。下文也都如此,看起來語不驚人,沒有什麼強刺激的、豪華的詞語,從容安靜,但是情趣不斷,滋味可品。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蜜蜂是畫家的愛物」,但是詠贊蜜蜂的文學作品也很不少。今天我們學習的楊朔的散文《荔枝蜜》就是其中的一篇。作者賦予蜜蜂本能的活動以人生重要的哲理,從而升華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是本篇的精髓,也是作者高尚的心靈獨白,學習時請同學們認真體會。
板書:荔枝蜜 楊朔

(二)檢查預習(出示小黑板、教學卡片、投影片均可)。
1.給加點的字注音,並注意它們的寫法。
蜇了一下 啖 黑黝黝 蠕動 掐花 沸沸揚揚 倚著 不辭辛苦
疙瘩 提防 糟蹋 插秧 渺小 嚶嚶嗡嗡 釀造 朔
學生完成後明確。依次為:zh= d n y u r qi f i y c g dB d tB ch mi o y ng w ng ni ng shu
2.解釋下列詞語及加點的字。
黑黝黝 幻景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嚶嚶嗡嗡 沸沸揚揚 蠕動 稀罕 提防 渺小
高尚 小生靈
對以上詞語的理解請參照有關資料和工具書,答案略。

(三)教師范讀課文。

(四)讓學生默讀課文。默讀的過程中思考:作者對小蜜蜂的思想感情前後有哪些變化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組織學生討論。略。
討論後明確。要點: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過程是:從總不大喜歡,到想去看看蜜蜂,贊賞蜜蜂,到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感情是因事而發的。因為小時候被蜜蜂蜇過而不大喜歡蜜蜂。因為看到了茂密的荔枝樹,喝到了香甜的荔枝蜜,才動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歡的蜜蜂。因為參觀了「養蜂大廈」,看到了蜜蜂的辛勤勞動,了解了蜜蜂的生活習性(最愛勞動,一年四季都不閑著;釀的蜜多,自己吃的卻有限;從來不爭,不計較什麼,繼續勞動,繼續釀蜜,整日整夜不辭辛苦……),於是「不禁一顫」,發出了「多可愛的小生靈啊」的由衷贊嘆。因為看到了在水田裡辛勤勞動的農民,聯想到香甜的荔枝蜜和勤勞的蜜蜂,認識到勞動人民正在用辛勤的勞動創造著社會主義的幸福生活,進而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以表達自己喜愛蜜蜂,熱愛生活,要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思想感情。由此不難看出,文章是以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表現中心思想的。
板書:
不大喜歡→想去看看→由衷贊嘆→夢中變作蜜蜂——線索

(五)討論:根據作者對蜜蜂思想感情的變化,文章可以分為幾部分?概括出每部分大意。
討論後明確:
根據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可以把文章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從回憶小時被蜜蜂蜇引出不大喜歡蜜蜂;第二部分(2~5段):喝了香甜的荔枝蜜,想去看看蜜蜂;第三部分(6~17段):了解了蜜蜂的生活習性,贊賞蜜蜂,「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第四部分(18~19段):贊美勞動人民,表達了學習蜜蜂的願望。

(六)布置討論題。讓學生獨立思考並寫出簡要發言提綱,以備討論時發言。
1.作者先後寫了荔枝林的茂密、荔枝果的鮮美、荔枝蜜的甜香、蜜蜂的辛勤、農民的勞動。從結構上看,這幾者的關系是什麼?這和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又是什麼關系?
2.作者開頭提到對蜜蜂「總不大喜歡」,為什麼結尾卻說「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開頭和結尾是矛盾的嗎?為什麼?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3.怎樣理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麼高尚啊!」
4.本文以作者對蜜蜂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全文,為什麼標題卻用「荔枝蜜」?這標題的含義是什麼?
5.課文要表現的中心是什麼?作者是如何表現這一中心的?

(七)就上面所布置的思考題進行討論。
1.作者先後寫了荔枝林的茂密、荔枝果的鮮美、荔枝蜜的甜香、蜜蜂的辛勤、農民的勞動。從結構上看,這幾者的關系是什麼?這和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又是什麼關系?
組織學生討論後明確要點:從結構上看,這幾者有個層層鋪墊的關系。寫荔枝樹的茂密,想到吃荔枝果,然而還不到荔枝的成熟季節,於是喝了清香甘美的荔枝蜜;由荔枝蜜的甜香想到參觀養蜂場,了解到蜜蜂的辛勤。由蜜蜂的辛勤聯繫到勞動人民的偉大。前者是後者的鋪墊,又是引出後者的條件。寫荔枝林、荔枝蜜,為寫蜜蜂作鋪墊,寫蜜蜂又為寫田野中正在勞動的農民作鋪墊。
結構是為內容服務的。層層鋪墊,正是為贊美蜜蜂,贊美勞動人民的勤勞。這樣,不但使文章波瀾起伏,搖曳多姿,而且使得作者謳歌勞動人民的中心得以充分的表現。
板書:林茂、蜜甜→蜜蜂勤勞→農民忘我
2. 作者開頭提到對蜜蜂「總不大喜歡」,為什麼結尾卻說「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開頭和結尾是矛盾的嗎?為什麼?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組織學生討論後明確要點:作者開頭對蜜蜂不大喜歡,喝了荔枝蜜,看到了蜜蜂的勞動,了解了蜜蜂的生活習性後,就情願做一隻小蜜蜂,可見甜美的新生活,以及新生活的創造者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精神有多麼強大的感染力。
這樣寫並不矛盾,而是一種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不僅使文章首尾呼應,渾然一體,而且使感情變化的線索更加鮮明、突出,有助於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3.怎樣理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麼高尚啊!」
討論後明確要點:「渺小」是從蜜蜂是個小生靈,生命短暫來說的。「高尚」是指它勤無私的美德,它對人類的貢獻來說的。
4.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第17段。
5.本文以作者對蜜蜂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全文,為什麼標題卻用「荔枝蜜」?這個標題的含義是什麼?
組織學生討論後明確要點:以「荔枝蜜」作標題,一是因為喝了香甜的荔枝蜜,才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歡的蜜蜂。即由荔枝蜜引出敘述的中心。二還包含著這樣的意思:香甜的荔枝蜜是蜜蜂辛勤勞動的結晶;社會主義生活像荔枝蜜一樣甜美,幸福生活的創造者是我國的勞動人民。
6.課文要表現的中心是什麼?作者是如何表達這一中心的?
組織學生討論後明確要點: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過對荔枝蜜香甜和蜜蜂無私奉獻的贊美,謳歌社會主義新生活,謳歌為它付出辛勤勞動的普通勞動者,並表達自己願意成為一名為新生活獻身的普通勞動者的願望。借物抒情是本文寫作的一個基本特點。寫荔枝蜜的甜美,令人想到生活的幸福,由「蜜」的甜美,想到它的釀造者——蜜蜂的辛勤,由蜜蜂想到「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後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的勞動人民,最後寫到自己也願變成一隻蜜蜂。這樣,作者借對物的層層贊美,水到渠成地表達了文章的中心。
借物抒情是本文表現中心的一個基本方法。除此以外,還應注意到生動形象的語言所起的巨大作用。沒有又濃又翠的青山綠水畫,就引不出如同小山一樣重疊起伏的幻景,也就很難表現出與「感情上疙疙瘩瘩」迥然相異的驚喜之情,而荔枝蜜的甜美也就很難產生對讀者的巨大感染力。沒有娓娓道來,如話家常的筆觸,就很難使讀者和作者一道去分享生活的樂趣,很難使「生活都是甜的」這一點睛之筆不知不覺地滲入讀者心田,並產生共鳴。至於寫蜜蜂的繁忙令人肅然起敬,寫蜜蜂的壽限扣人心弦,寫水田農民的疊加畫面使讀者進入悠遠清新的意境,這些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本文中心的表現也都是舉足輕重的,應當在朗讀中反復體會。
板書:
歌頌甜美的生活→歌頌生活的創造者→願做生活的創造者→中心
7.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第18段。
8.小結。
楊朔是一位有影響有成就的優秀散文家。他的散文獨具特色。他善於從現實生活中選取題材,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他的散文構思新穎,立意深刻,常常採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他的散文語言精美、含蓄、新巧,音韻和諧,具有藝術魅力。
觀察事物是寫作的基本功。「看、問、想」是觀察的基本方法。如作者在參觀養蜂場的過程中:看到蜜蜂出出進進,飛去飛來的沸沸揚揚的情景,想到「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新生活呢」。又如,文中幾次寫「我就問道」,「我又問道,「我想起一個問題,就問」,「我不禁一顫」(想到)等等。
我們在平日的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並通過對平常事物的體察,引發出對生活哲理的思考。
9.布置作業。
對周圍某一事物認真觀察之後,寫一篇觀察隨筆,觀察時注意反復思索,引發出一點對生活哲理的思考。
字數為500左右即可。

【板書設計】

荔 枝 蜜
不大喜歡→想去看看→由衷贊嘆→夢中變作蜜蜂
(感情變化)→線索
林茂、蜜甜→蜜蜂勤勞→農民忘我
↓ ↓ ↓
歌頌新生活→歌頌創造者→願做創造者
(借物抒情)——中心

二、有爭議的問題。
關於文章的主題。文章的主要篇幅是寫蜜蜂,但有趣的是文章的展開和歸結都落在「我」的感受上。「我」對蜜蜂的情感變化:「厭蜂——看蜂——贊蜂——變蜂」構成全文的情感線索。因而文章全篇突出強調的本不是蜜蜂(勞動人民)的精神,而是「我」在其精神的感召下思想感情所發生的本質變化,這一情感變化才是文章敘寫的側重點。因而,描述「我」對勞動人民的感情變化或思想轉變才是《荔枝蜜》的真正主題。
作為一個親身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文藝工作者,一個有心為人民創作的革命作家,楊朔較早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思想上與勞動人民的差距。早在1949年,他就坦率地寫下《我的改造》。他說,影響接近群眾的「真正要害卻在於我的思想」。自以為「搞文藝不同凡響」,對工農群眾「心裡多少有點自大」。在1953年一篇談創作心境的文章中,他說得更明白:「愛是不能裝假的。我有過這方面的痛苦,起初,我也到工農兵當中去,想寫他們,可是我並不喜歡他們,我去了,搜集搜集故事,掉頭而去,對他們漠不關心。但在生活里,在斗爭里,我見到他們精神的高貴,行動的可敬,我的思想感情在黨的教育下也慢慢得到改造,於是我自自然然地愛上他們了。」可見,楊朔在創作《荔枝蜜》之前對勞動人民的認識確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即感情上由不融洽到融洽的轉變過程。
因此,反映在作品中我們就不能說「厭蜂」僅只是藝術手法上的欲揚先抑,更不能說「變蜂」是一筆帶過的做作之筆,應該說全文的主題正是靠它們來體現的。
我們還可以說,散文《荔枝蜜》的感情基調不僅屬於楊朔個人,更屬於產生它的時代,它包含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內容。
新中國成立頭十年,由於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的全面系統的貫徹,加之當時文藝界主要領導人如郭沫若、茅盾等的提倡,深入工農、深入生活、轉變思想成為中國文壇的主旋律,許多作家到工廠到農村長期落戶。這個時代是知識分子與工農兵合為一體的時代,楊朔作為知識分子的代表,對與工農相結合中的感情變化做出真實的記錄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自己也說:「我從思索中得來的東西,往往就是我將來寫作的主題。」楊朔這種拿「主題做條主線」的創作方法恰好證明了《荔枝蜜》中「我」的「厭蜂——看蜂 ——贊蜂——變蜂」的感情變化過程正是「與主題有關的生活」,是主題之所在。到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歸納《荔枝蜜》的主題:作者通過「我」對蜜蜂前後迥異的感情變化的敘寫,描畫了「我」作為一代知識分子的代表在與勞動人民相結合過程中思想轉變的心靈軌跡,表達出一代知識分子渴望與勞動人民化為一體的情懷。「我」的思想歷程是一代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縮影。

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出處。
這句詩出自蘇拭《吃荔枝》(又名《惠州一絕》),原詩是這樣的: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蘇軾對荔枝的無限贊嘆。楊朔引用這兩句詩,意在藉以贊美荔枝這種佳果。

『玖』 山茶花有哪些食療方

(1)胃出血 山茶花10朵,鮮玉簪花10克,三白草15克,水煎服。

(2)痔瘡出血 山茶花,曬干,研末,每次服6克,1日3次,開水送服。

(3)跌打損傷 山茶花根15~20克,水煎,調黃酒服。

(4)白帶 ①鮮白茶花、錦雞兒花各30克,鮮玉簪花、三白草各15克,白及60克,上五味與豬小腸同燉服。②山茶花10克,三白草、薏苡根、棕樹皮各15克,水煎服。

(5)咳嗽、咯血 ①山茶花適量,熱瓦上焙至黑色,研為細末,入紅砂糖少許,調和均勻,每服10克,溫開水送服,日服3次。②山茶花10朵,紅花15克,白及30克,紅棗120克,加水適量,浸泡2小時,煎煮取汁飲用,日服2次。紅棗可以同時食用。③山茶花30克,蜂蜜250克。將山茶花研為細末,和蜂蜜混勻,每取2食匙,溫開水沖服,日服3次。④山茶花(以寶珠山茶品種為好)10朵,白及30克,大棗120克,加水煎兩次,早晚分服。食棗、花,飲湯。

(6)痢疾 ①山茶花20克,陰干,研為細末,加白糖少許調勻,上鍋蒸熟,分2次服完。②山茶花、白槿花各10克,茶葉15克,混勻,分3次放入瓷杯中,以落滾開水沖泡,溫浸片刻,代茶飲用。③山茶花20朵,酒釀50克。將山茶花放入酒釀中,混合均勻,鍋中隔水燉沸,候溫食用。

(7)崩漏 ①山茶花50克,童便1~2盅。將山茶花放鍋中炒,邊炒邊加入童便,至黑為度,研為細末,每服5克,以糯米湯送服,日服3次。②山茶花50克,雞蛋5枚。將雞蛋加水煮熟,敲碎蛋殼,入山茶花同煮半小時,取出雞蛋,每次食1枚,日食3次。

(8)痔瘡出血 ①山茶花、槐花各15克,混勻,分3次放入瓷杯中,以落滾開水沖泡,溫浸片刻,候冷,代茶飲用。②山茶花適量,研為細末,每服6克,以白開水送服,日服3次。③山茶花10克,糯米50克。將山茶花研為細末,糯米煎煮成粥,食粥時調入葯末同食。

『拾』 我想知道,用茶花可以釀酒嗎如若可以,要怎麼釀呢

釀酒技術:茶花酒的釀造方法

熱湯如沸,茶不勝酒;幽韻如雲,酒不勝茶。茶靜,酒動;茶香,酒濃;茶甘,酒醇。數千年以來,茶和酒就在這樣的文化格局中互動。而茶花酒,成就了茶和酒之間的千年之緣,讓茶文化和酒文化完美融合,還有一種茶花的芬芳。

茶與酒,茶文化與酒文化的融合。拆分來看,各領風騷;合並在一起,強強聯手,芳香滿芳華。

熱點內容
盆景取名字大全 發布:2025-09-13 01:09:07 瀏覽:580
當年櫻花開 發布:2025-09-13 00:59:10 瀏覽:549
鐵樹圖片盆栽 發布:2025-09-13 00:55:57 瀏覽:377
情人節給男朋友做飯作什麼 發布:2025-09-13 00:50:20 瀏覽:380
什麼淡月失梅花 發布:2025-09-13 00:40:04 瀏覽:476
櫻花綠盒水彩 發布:2025-09-13 00:35:10 瀏覽:801
餐飲空間當中綠植的作用 發布:2025-09-13 00:19:19 瀏覽:749
星星紙折玫瑰花圖解 發布:2025-09-13 00:19:10 瀏覽:120
紙浮雕花卉 發布:2025-09-13 00:13:27 瀏覽:900
情人節送的花圖片 發布:2025-09-13 00:12:45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