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三月下揚州
1. 煙花三月下揚州 什麼意思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盪盪地向天邊流去。全詩翻譯
2. 煙花三月下揚州,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三月要去揚州
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是:三月的時候,正是煙柳、瓊花開放的時候,要去揚州游覽觀賞。因為揚州的春季,三月的柳樹、瓊花正是開放待賞,交友時節。
之所以三月要去揚州,這是因為作者李白得知孟浩然三月份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這首詩就是二人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的。
古詩里的春天總是最美好的,萬物蘇醒,春光明媚,什麼都是剛剛開始的,什麼都是希望滿懷的。在這個春天裡,應該到揚州去看一看,這個時候正是那裡最美的時候。那裡的天氣,那裡的煙柳,那裡的瓊花,都帶著濃濃的春的氣息。
3. 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煙花三月的意思
您好,揚州百問 知道團隊為您解答!
揚州的三月這里指的是農歷三月,揚州自古多垂柳,那時正是柳絮紛紛如似煙,繁花盛開似景來的大好時光,煙花指的就是柳絮,揚州別的不多,多的就是垂柳,這個季節街頭巷尾都籠罩在如煙的柳絮中,同時也暗指古代揚州是個煙花風塵之地。你如果三月來揚州的話,你就會知道為什麼說柳絮是煙花了,那時柳絮紛飛時,滿揚州城都籠罩在一片霧蒙蒙的柳絮中,河面上湖面上都飄著一層厚厚的絨毛狀的柳絮,你只有身處此刻才能領悟到古人詩中的意義。
4. 為什麼煙花三月下揚州
因為三月的揚州,柳樹、瓊花正是開放時節。
出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朝代】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話釋義: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4)櫻花三月下揚州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本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
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
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
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5. 「煙花三月下揚州」是什麼意思
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是:在鮮花爛漫的三月他要去往揚州。
出自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
孤帆的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浩浩盪盪的長江向天邊流去。
(5)櫻花三月下揚州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作品鑒賞
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餘音裊裊。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6. 煙花三月下揚州全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二、出處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櫻花三月下揚州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送別詩。孟浩然從湖北到廣陵去,李白在黃鶴樓給他送行,作了這首詩時間應當在李白出蜀漫遊以後。
李白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之間,雖然也到處漫遊,但卻比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外,這時,他認識了當時著名的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歲,本是襄陽(今屬湖北省)人,隱居鹿山門,常在吳、越、湘、閩等地漫遊。這時他正想出遊吳、越一帶,兩位大詩人在黃鶴樓分別,留下著名詩篇。
7. 櫻花三月下揚州,指的是揚州的什麼地方
廣陵 就是揚州 詩中的揚州就是揚州 不是成都
8. 櫻花三月下揚州的下一句是什麼
沒有這句話,原句全詩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帆影漸消失於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作者:唐·李白
(8)櫻花三月下揚州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9. 煙花三月下揚州的下是什麼意思
揚州,在長江中下游,古代政治中心在中上游那段。古人來揚州走水路,順流而下,就有了「下揚州」之說。
所以簡單回答,就是「來,到,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