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語言特色
⑴ 茶花女 的介紹
http://www..com/s?tn=ytxe_pg&bs=%B2%E8%BB%A8%C5%AE&f=8&wd=%B2%E8%BB%A8%C5%AE+ppt
這里全是人家做的PPT,需要下內載一下容。
⑵ 《茶花女》是怎樣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基本特點的(四)
在歐洲,威爾第的名字家喻戶曉,以他為代表的義大利歌劇享有盛譽。1813年10月10日,威爾第出生在義大利北部一個小城鎮里,他的父親是位農民,開了個小客棧。威爾第曾被米蘭音樂學院拒之門外,但他沒有灰心喪氣。他拜著名指揮家拉威尼阿為師,日以繼夜地努力學習,很快就綻放出天才的光芒。威爾第所處的年代正是義大利最為動盪的時代。他的成名作《納布科》影射了奧地利對義大利的殘酷統治,因此受到了義大利人民的極度歡迎,取得了轟動性的成功。從《納布科》開始,威爾第踏上了輝煌的征程,他的歌曲插上了金色的翅膀,飛遍了義大利的山山水水。
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威爾第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他的三大名作《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相繼問世,他又陸續寫出一批很受歡迎的歌劇:《西西里晚禱》、《西蒙·波卡涅格爾》、《假面舞會》、《命運的力量》、《唐·卡洛斯》、《阿依達》。
1847年,威爾第在巴黎與他8年前相識的女友、女高音歌唱家斯特拉波妮再度相聚。同居兩年之後,他在一度祖居的義大利的一座小城聖阿加塔買下了一所大宅院。他們倆在小城裡的同居生活招惹了當地不少流言飛語,也招來了威爾第前岳父的一封譴責信。威爾第回了一封簡訊:「我的行為准則是,未被邀請就決不幹涉他人的事,所以希望他人也別干涉我的事。」《茶花女》的情節與威爾第這段生活經歷大體一致,歌劇《茶花女》的創作即由此促成。與《茶花女》的悲劇結局不同的是,威爾第與斯特拉波妮於1859年結婚。婚禮規模不大,但是他們幾乎形影不離地又生活了約40年,直至她去世。
在個人生活上,威爾第自己是位想要付出父親的愛,卻被剝奪了機會的悲劇人物。就在威爾第的第二部歌劇上演前不久,他的兩個幼子相繼死亡,緊接著他的太太也暴亡。終其一生,威爾第再也沒有機會真正付出父親的愛。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威爾第是在歌劇作曲家中,少數能將父親的愛深刻地描繪出來的原因,因為他想藉以抒發其豐富的情感。
威爾第僅用了4周時間就寫出了《茶花女》這部歌劇的總譜,但當時威爾第正在為另一部歌劇《游吟詩人》的首演做准備。他一面忙於指導排練,一面埋頭創作《茶花女》。終於在同年,這部歌劇在威尼斯芬尼司大劇院首次上演,可當時演出情況十分糟糕,就像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1816年在羅馬的首演一樣,遭到了慘重的失敗。當然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是角色選擇不合適。如劇中女主角薇奧列塔的扮演者健壯如牛,形象不適合。還有這部歌劇對當時的觀眾來講還是一部現代劇,巴黎的沙龍與別墅代替了通常歌劇中出現的中世紀宮廷與城堡,穿現代服裝的男女代替了披袍掛劍的王公貴族,一時不太適合觀眾的口味。盡管觀眾反應不佳,但威爾第本人對自己的音樂卻充滿信心,他在首演次日給一位朋友和學生的信中寫道:「昨夜《茶花女》慘敗,是我的錯還是演員的錯?時間將會做出結論。」果然,一年後《茶花女》在同一劇場再度上演時獲得成功。兩年後的1856年,《茶花女》在倫敦、聖彼得堡、紐約上演,並在巴黎再一次上演。從此,《茶花女》站穩了歌劇舞台,並成為最受世人歡迎的義大利歌劇傳統節目。
1901年,處在世紀之初的音樂天才威爾第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世界音樂長河中又少了一位多產的作曲家,而多了一位令人懷念的人物。
《麥克白》是威爾第34歲時所寫的第十部歌劇,由皮亞威撰寫劇本,經由馬菲的潤飾,於1847年在佛羅倫薩歌劇院首演。後來,威爾第在法國出版商兼經紀人愛斯庫狄爾的建議下將原劇內容做了部分修改,並於1865年在巴黎抒情歌劇院重新推出。威爾第一向很喜歡在文學領域內研究探討,而他最崇敬的大師就是被人尊稱為「西方戲劇之父」的莎士比亞。他為了盡全力使《麥克白》重現莎翁筆下所描述的戲劇效果,在人物性格上做了更深入的音樂描繪,展現一種舞台語言的新風貌。因此,本劇就當時的歌劇而言,是空前的嘗試與體驗,而對作曲家本人,更是由通俗歌劇走向威爾第式的樂劇的新里程碑。
歌劇《阿依達》是義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威爾第為慶祝蘇伊士運河通航而創作的。100多年來,該劇在世界歌劇舞台上常演不衰,是舉世公認的十大經典歌劇之一。《阿依達》描寫的是交戰國雙方國王的女兒在她們同時深愛著的一位戀人之間所做的生死選擇的故事:古埃及法老王時代,東非大陸的埃及和努比亞戰事又起,埃及王手下戰將拉達默斯率部出征,迎戰努比亞國王阿蒙納撒羅。此時,埃及王女兒阿姆尼麗斯公主正在犯「單相思」病,她愛戀著拉達默斯,而拉達默斯的心上人卻是阿姆尼麗斯的女奴阿依達,這位女奴不是別人,正是努比亞國王阿蒙納撒羅的女兒——原來阿依達也是一位公主。這部歌劇是應埃及總督之約而寫的。1871年12月24日,該劇在開羅首演大獲成功。一個半月後,威爾第親自指揮這部歌劇在米蘭斯卡拉劇院上演,義大利國王蒞臨觀看,劇場內外盛況空前。《阿依達》使這位大師登上了藝術創作的頂峰。
⑶ 《茶花女》主題思想是什麼
主體思想: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茶花女》為讀者塑造了一些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難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瑪格麗特。她美麗、聰明而又善良,雖然淪落風塵,但依舊保持著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
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而當這種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
這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聖潔的光輝,以至於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3)茶花女語言特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茶花女》就是根據小仲馬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這是是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故事。小仲馬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的母親卡特琳娜·拉貝是一個貧窮的縫衣女工,他的父親大仲馬當時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抄寫員,後來在戲劇創作和小說創作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成為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的重要代表。隨著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不斷改變,他的父親大仲馬越來越瞧不起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他混跡於巴黎的上流社會,整日與那些貴婦人、女演員廝混在一起,把小仲馬母子倆忘得一干二凈。
可憐的縫衣女工只好一個人起早貪黑辛苦勞動,勉強維持母子兩人的生計。小仲馬七歲的時候,父親大仲馬通過打官司從卡特琳娜·拉貝手中奪取了對兒子的監護權,而那位勤勞善良的縫衣女工則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重新成為一個孤苦伶仃的人。
這使小仲馬從小體驗到了人世間的殘酷和不平。使得小仲馬熱切地期望著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揚名於文壇。於是,他也開始從現實中取材,從婦女、婚姻等問題中尋找創作素材。《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
⑷ 茶花女句子
1、如果男人懂得眼淚的價值,那麼他會更可愛
2、眼睛只有一個圓點,它卻能一覽無餘地看見海闊天空。
3、也許我活在你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裡別人看不到我,沒有人能鄙視我們的愛情。
4、贏得一顆沒有談過戀愛的心,這就等於進入一個沒有設防的城市。
5、就像陰天的太陽,誰會在意你何時升空,何時落山呢?
6、金錢是出色的傭人,糟糕的主人
7、什麼都猜測到了,真情卻除外。
8、不了解別人的痛苦,又要去安慰,那總是很困難的事。
9、他們要滿足虛榮心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我們,可又把我們看得比誰都不如。
10、人心走過多少路,找到多少借口,才能接近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11、生活對於心靈有時會提出殘酷的要求,但是必須逆來順受。
12、生活只不過是反復完成持續不斷的慾望。
13、沒有受到「善」的教育的女子,上帝總是向她們指出兩條道路:一條通向痛苦,一條則通向愛情。這兩條路走起來都萬分艱難。
14、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15、我們時而為了一樣東西,時而又為了另一樣東西以身相許。有些人為了我們傾家盪產,卻一無所得,還有一些人用一束鮮花就得到了我們。
16、這些女人生前考究的生活越是鬧得滿城風雨,她們死後也就越是無聲無息。她們就像某些星辰,隕落時和初升時一樣黯淡無光。
17、我感到需要迷戀上某種東西,以便消磨時間,讓時間過得飛快,一直察覺不到韶光流逝。
18、人的靈魂有它不可理解的寄託。
19、我面對威脅比面對祈求更加堅不可摧。
20、且讓我們一起遺忘, 你忘掉一個你應該不會關心的名字, 我忘掉一份不可能的幸福。
⑸ 《茶花女》描寫茶花女的片段
記得我過去經常在香榭麗舍大街遇到瑪格麗特,她坐著一輛由兩專匹栗色駿馬駕著的藍色屬四輪轎式小馬車,每天一準來到那兒。她身上有一種不同於她那一類人的氣質,而她那風致韻絕的姿色,又更襯托出了這種氣質的與眾不同。
瑪格麗特卻不落窠臼,她總是獨個兒坐車到香榭麗舍大街去,盡量不招人注意。她冬天裹著一條開司米大披肩,夏天穿著十分淡雅的長裙。在這條她喜歡散步的大道上盡管有很多熟人,她偶爾也對他們微微一笑,但這是一種只有公爵夫人才有的微笑,而且也唯有他們自己才能覺察。
⑹ 您覺得《茶花女》寫得好,好在什麼地方
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
1844年9月,小仲馬與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瑪麗出身貧苦,流落巴黎,被逼為娼。她珍重小仲馬的真摯愛情,但為了維持生計,仍得同闊老們保持關系。小仲馬一氣之下就寫了絕交信去出國旅行。1847年小仲馬回國,得知只有23歲的瑪麗已經不在人世,她病重時昔日的追求者都棄她而去,死後送葬只有兩個人!她的遺物拍賣後還清了債務,餘款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但條件是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程。一年後,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問世了。此時,小仲馬年僅24歲。
《茶花女》真實生動地描寫了一位外表與內心都像白茶花那樣純潔美麗的少女被摧殘致死的故事。主人公瑪格麗特是個農村姑娘,長得異常漂亮;她來巴黎謀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芒赤誠地愛她,引起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但是阿芒的父親反對這門婚事,迫使她離開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尋機羞辱她,終於使她在貧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作品藝術表達上獨特而新穎。組織情節時,用了追敘、補敘、倒敘,手法多變,生動有致。一個個懸念的設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釋卷。特別是作品洋溢著濃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劇氣氛,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茶花女》的成功無疑是巨大的
據稱,《茶花女》當時一經出版即轟動全國,盡管上流社會惱怒地批評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盪墮落」、「低級下流」。但更多的人們則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瑪格麗特的悲慘命運,她的靈魂悲號,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徹肺腑的悔恨,都強烈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弦,令人「心神飛越」。
小仲馬一舉成名,他又把小說改編為劇本。1852年,五幕劇《茶花女》上演了。劇場爆滿,萬人空巷。當小仲馬將《茶花女》演出大獲成功的消息,告訴遠在比利時的父親時,電報上寫道:「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父親立即回電:「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兒子!」
小仲馬的處女作《茶花女》所取得的成功無疑是巨大的。雖然小仲馬後來發表的無數優秀問題劇,今日愛好者都已寥寥無幾,但這一部作品就足以使他取得如大仲馬一樣的名聲。《茶花女》也許在社會道德方面未必替小仲馬爭得好的評價,但卻實實在在令這位作者在死後依舊名垂千古。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大小仲馬」構成了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父子雙壁」的奇觀。
《茶花女》後來被改編成歌劇,由義大利著名的音樂家威爾第作曲,影響更為深遠。不久,無論是劇本還是小說,很快就跨越國界,流傳到歐洲各國。它率先把一個混跡於上流社會的風塵妓女納入文學作品描寫的中心,開創了法國文學「落難女郎」系列的先河。而它那關注情愛墮落的社會問題的題裁,對19世紀後半葉歐洲寫實主義問題小說的產生,寫實性風俗劇的潮起,卻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茶花女》也是最早被介紹到我國的西方文學名著。1897年,著名翻譯家林紓將它介紹到我國,當時譯名為《巴黎茶花女遺事》,產生了「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盪子魂」的巨大反響,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1907年,我國留日學生組織「春柳社」,又把小說改編為劇本,在日本東京首次公開上演,這次演出還標志著我國話劇的開
⑺ 茶花女原著寫於什麼語言
1995年的茶花女是電影
相對於其它同類作品,更忠實於原著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⑻ <茶花女>寫作目的表達什麼
《茶花女》是小仲馬的第一部揚名文壇的力作,小說所表達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現了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了人性的愛,這種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的共鳴,並且受到普遍的歡迎。
⑼ 古典音樂茶花女是什麼語言
茶花女是威爾第的代表作,威爾第是義大利人,所以茶花女是義大利語。
小仲馬雖然是法國人,但歌劇茶花女的首演是在義大利,所以肯定是義大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