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吹梅花
⑴ 北風吹梅花開。(改成擬人句)
北風吹梅花開。
(改成擬人句)
例句:
北風吹得梅花綻開了笑臉。
⑵ 怎麼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寫梅花
在百花凋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數九隆冬,地凍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開得那麼鮮麗。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紅,花瓣潤滑透明,像琥鉑或碧玉雕成,有點冰清玉潔的雅緻。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還有的綠如碧玉。梅花開或有早有遲,在同一顆梅樹上,可以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有的含羞待放,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就有幾只小蜜蜂鑽了進去,貪婪的吮吸著花粉;有的盛開許久,粉紅柔嫩的花瓣若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謝。風吹花落,你不用擔心花瓣會摔破,梅花不是嬌貴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氣雪壓,它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古人有句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吹拂它的不是輕柔的春風,而是凜冽的寒風;滋潤它的不是清涼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氣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燦爛的陽光,而是嚴寒里的一縷殘陽。只有具有挑戰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對如絮飄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燦爛了。它從不與百花爭奪明媚的春天,也從不炫耀自己的美麗,它有著一副傲骨,也從不驕傲自大。每當寒冬的清晨,一股別具神韻、清逸幽雅的清香就從窗外飄來。
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贊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立志奮發的激勵。
梅花的色,艷麗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蒼古而清秀。難道,這不正是我們的建築工人么?他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天寒地凍,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的工作著。
梅花呀!你那不畏嚴寒的精神讓我刻記心中.
⑶ 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梅花怎麼樣
迎春花飄盪起金黃色的衣裳;迎春花綻開了金黃色的笑臉; 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大喇叭 迎春花吹起了黃色的小喇叭;
⑷ 吹梅花需要什麼材料,是用黑色顏料還是墨汁梅花怎麼吹呢
樓主的題目是畫梅花材料
毛筆別太大,看手感,准備材料:筆,墨,紙(初學隨便什麼內紙都行),先練筆也有何容不可?,有基礎了買點便宜的宣紙,半生熟均可,顏料嘛:看你是畫墨梅,還是帶設色的,設色的,一般有:胭脂 朱膘,大紅,暑紅, 雙勾設色:石綠,胭脂 朱膘,大紅,暑紅都可以。
還有,設色創新是好事,注意整體畫面協調就行了。
⑸ 求救,梅花花萼一吹就脫落是怎麼啦
可能的幾個原因:第一、上盆的時候根部沒處理好,枝條缺水導致花蕾脫落;第二、房間內溫度過高、空氣濕度太低;還有就是南北方溫差大或者以前在室外一下進入室內沒有溫度過度,導致水土不服。也可能幾種原因交替作用,最終引起花蕾脫落,進一步嚴重的話可能會引起爛根、縮枝等危及花木存活的後果!建議移入涼爽的背陰處緩苗或者拔出後整理根部重新上盆!
⑹ 塞北梅花羌笛吹全詩
楊柳枝詞九首·其一
作者: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譯文
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淮南小山為楚辭《招隱士》作詞。
請你不要再吹奏前朝的曲子,來聽聽新創作的《楊柳枝》。
注釋
梅花:指漢樂府橫吹曲中的《梅花落》。
桂樹:指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小山作的《招隱士》,其首句為「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翻:改編;一說演奏。
賞析
劉禹錫的樂府小章《楊柳枝詞》,一共有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說是這組詩的序曲,鮮明地表現了他在文學創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漢樂府橫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種),其曲調流行後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鮑照、吳均、徐陵、盧照鄰、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詞,內容都與梅花有關。(見《樂府詩集》卷二四)這句意思說,起源於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樂曲。
次句講的是《楚辭》中的《招隱士》篇。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門客小山之徒作《招隱士》篇來表現對屈原的哀悼。《招隱士》首句雲,「桂樹叢生兮山之幽」,下文又兩處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劉禹錫詩中以桂樹指代《招隱士》篇。《招隱士》雖然篇章短小,但情辭悱惻動人,為後代所傳誦。篇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尤為後世文人所賞愛,樂府雜曲歌辭有《王孫游》曲,南齊謝朓與王融、唐崔國輔均有歌詞,即從此兩句衍化出來。(見《樂府詩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說,《招隱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詞。《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詠梅花,《招隱士》出自淮南王門下,屢屢詠及桂樹,它們與《楊柳枝詞》(詠柳)都以樹木為歌詠對象,在內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劉禹錫拿它們來與《楊柳枝詞》相比。
《梅花落》、《招隱士》雖是產生於西漢的作品,但長久流傳後世,到唐朝仍為人們所吟唱傳誦。唐代文士不但寫《梅花落》、《王孫游》樂府古題詩,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詠及這兩個作品。如李白詩雲:「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維詩雲:「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送別》)即化用《招隱士》句意。這都可以說明這兩個作品在唐代的影響。
劉禹錫固然也重視這兩個作品的歷史地位和長遠影響,但他本著文學必須創新的原則,向時人提出:「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隱士》這兩個作品畢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現在還是聽他改舊翻新的《楊柳枝詞》吧。《折楊柳》原來也是樂府舊曲。樂府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曲,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歌辭》、《折楊柳枝詞》,相和歌辭中有《折楊柳行》,清商曲辭中有《月節折楊柳歌》,其歌辭大抵是漢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體來抒寫。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楊柳枝詞》,從白居易、劉禹錫以至晚唐的李商隱、溫庭筠、薛能等的許多作品,卻都用七言近體的七絕形式來寫作,雖然內容仍詠楊柳或與楊柳有關的事物,在形式上確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絕句配樂演唱,七絕尤多。《樂府詩集》都編入近代曲辭,表明它們是隋唐時代的新曲調。
劉禹錫晚年與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楊柳枝》組詩八首,其第一首雲:「《六么》《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劉禹錫的《楊柳枝》組詩九首,就是與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構思、造語上都非常接近。比較起來,劉的「請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舊曲」二句,語言更為精警動人,因而贏得更多讀者的喜愛。這兩句詩,不僅概括了詩人的創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於推陳出新的人們,也都可以借用它們來抒發自己的胸懷,因此可說含蘊豐富,饒有啟發意義。
此篇上下兩聯都接近對偶,每聯意思都對稱,詞語則是大部分對稱,於大體整齊勻稱中顯出流動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