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梅花楊
A. 楊貴妃眉心畫的是什麼花
梅花。梅花妝,又稱落梅妝,是古代婦女在額頭貼一個梅花形的妝飾,內這種裝飾容在南北朝時期開始盛行。
梅花妝據傳是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額頭曾經印有梅花印記,當時宮中女子紛紛效仿,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誕生。當時被稱為梅花妝,一直到唐朝及五代十國都非常流行。
書面用語稱梅花妝為花細。花細是古代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細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居多,用金銀製成花形,蔽於臉上。花細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的小鳥,小魚,小蝦等,十分美妙新穎。
現在播出的歷史類影視劇中多有體現,有趣的是婦孺皆知的央視86版《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在被佛祖加封後額頭出現的花細,表示師徒四人已經是神仙了。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資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他出生於宦門世家,在安史之亂中被唐玄宗李隆基賜自盡於馬嵬驛,香消玉損。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形容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資料來源網路)
B. 古代女子喜歡在額頭眉心處繪上象梅花印似的圖紋.比如楊貴妃.想知道那個類似於梅花印的東西確切的叫什麼
叫梅花妝,是一位公主,一日在梅花樹下休息,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額頭上,結果拂之不去,眾以為奇。後宮女皆仿效,畫梅花為飾。那個公主叫什麼名字我忘了,只記得這個典故,不好意思。
C. 中國國畫畫梅花的畫家 古代名家有幾人
據畫史記載,抄南北朝已經有人畫梅花,到了北宋,畫梅就成了一種風氣,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創墨梅,畫梅全不用顏色,只用水墨深淺來加以表現。據說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紙上的影子,從中得到了啟發,便創作出用濃談相間的水墨暈染而成的墨梅。此後,另一畫家楊補之在這種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了這種畫法。創造出一種雙勾法來畫梅花,使梅花純潔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來,用梅花作畫更多。元代最大的畫梅大師應該首推王冕,他自號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畫一變宋人稀疏冷倚之習,而為繁花密蕊,給人以熱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圖》他用單純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筆致,生動地傳達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託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懷。
D. 專畫梅花的畫家
北宋畫家仲仁(1086-1093出家為僧),始創墨梅畫法,有「墨梅鼻祖」之稱,將枝專干虯曲、疏影橫斜屬之神態勾勒得淋漓盡致。 現存最早的梅花畫要算楊補之(1097-1171)的《四清圖》。 元代王冕(1287-1359年),以墨梅詩、畫聞名於世。別人畫梅,多寫老乾疏枝。而王冕多寫嫩枝,突出梅花的清拔,似有風拂欲動之感。其畫梅代表作有《梅花圖軸》。 明代陳老蓮畫梅,其枝幹老辣渾厚,而又不失典雅俏麗。清代畫梅高手,要數揚州八怪中的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金農畫梅,不疏不繁,獨創一格。 李方膺畫梅尤精,有印章曰「梅花手段」。常題梅花詩,識者謂「李公為自家寫生。」 汪士慎畫梅,簡枝繁花,有空里疏香,風雪山林之趣。老年失一目,尚能揮寫自如,自稱「尚留一目看梅花」。 其他很多人也畫過。比如唐寅、齊白石……太多了。
E. 四君子的畫梅花風姿
我們先說梅。我們知道,梅花較耐寒,花開特別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與松、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人們畫梅,主要是表現它那種不畏嚴寒、經霜傲雪的獨特個性。那麼,梅花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入畫的呢?
據畫史記載,南北朝已經有人畫梅花,到了北宋,畫梅就成了一種風氣,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創墨梅,畫梅全不用顏色,只用水墨深淺來加以表現。據說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紙上的影子,從中得到了啟發,便創作出用濃淡相間的水墨暈染而成的墨梅。此後,另一畫家楊補之在這種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了這種畫法。創造出一種雙勾法來畫梅花,使梅花純潔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來,用梅花作畫更多。元代最大的畫梅大師應該首推王冕,他自號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畫一變宋人稀疏冷倚之習,而為繁花密蕊,給人以熱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圖》他用單純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筆致,生動地傳達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託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懷。
歷代畫梅代表,如王冕、劉世儒、石濤、金農、汪士慎、朱宣咸、關山月、王洪軍等。
但是,要畫好梅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畫梅人還必須有畫梅人的品格,有人稱之為「梅氣骨」,一種高尚的情操和潔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謂:「畫梅須有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
F. 揚無咎如何畫梅
揚無咎(1097—1169),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清江(今江西清江縣)人,是北宋與南宋之交重要的畫梅專家,詩詞書畫,無所不精,尤以畫梅著稱於世。
揚無咎平生喜梅愛梅,年輕時所居庭院中植有梅樹,他每天觀賞寫生,或月下描摹梅影,日積月累,達到了寫梅之前而胸有梅意的境界,其梅在北宋末就已聞名。但宋徽宗趙佶並不欣賞揚無咎的畫格畫風,笑謂揚無咎畫的梅花是「村梅」,揚無咎我行我素,並且在畫梅花時,索性押上「奉敕村梅」的字樣。
揚無咎墨梅畫法是得道於僧仲仁的墨暈梅花。仲仁,人稱「華光長老」。他酷愛梅花,始創「墨梅」畫法。揚無咎久聞仲仁墨梅大名,欣然前去拜訪,僧仲仁賞其人品、愛其才,與之以同道畫友相處。仲仁親授其墨梅畫法,揚無咎得其真傳,繼承而有發展,一變仲仁之墨暈花瓣,創為墨筆圈線,變黑為白,更適宜於表現疏香淡色的梅花特性。相傳宮廷中曾經壁上掛了一幅揚無咎的梅花畫,只見一群蜂蝶雲集畫中梅花上,宮人見之,贊嘆不已。
揚無咎平生耿介正直,不慕利祿,又不俯仰時好,朝廷屢次請他出來做官,均遭拒絕。他一生沒有做過官,潛心鑽研畫法,終成一代畫梅大師。
G. 誰的國畫梅花最有名啊
元代最大來的畫梅大師應該源首推王冕,他自號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畫一變宋人稀疏冷倚之習,而為繁花密蕊,給人以熱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圖》他用單純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筆致,生動地傳達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託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懷。
H. 中國古代有哪些畫梅花出眾的大家有哪些存世的精品呢
北宋畫家仲仁(1086-1093出家為僧),始創墨梅畫法,有「墨梅鼻祖」之稱,將枝幹虯曲、疏回影橫斜之神態勾勒得答淋漓盡致。
現存最早的梅花畫要算楊補之(1097-1171)的《四清圖》。
元代王冕(1287-1359年),以墨梅詩、畫聞名於世。別人畫梅,多寫老乾疏枝。而王冕多寫嫩枝,突出梅花的清拔,似有風拂欲動之感。其畫梅代表作有《梅花圖軸》。
明代陳老蓮畫梅,其枝幹老辣渾厚,而又不失典雅俏麗。清代畫梅高手,要數揚州八怪中的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金農畫梅,不疏不繁,獨創一格。
李方膺畫梅尤精,有印章曰「梅花手段」。常題梅花詩,識者謂「李公為自家寫生。」
汪士慎畫梅,簡枝繁花,有空里疏香,風雪山林之趣。老年失一目,尚能揮寫自如,自稱「尚留一目看梅花」。
其他很多人也畫過。比如唐寅、齊白石……太多了。
是我幫你轉的。
I. 墨梅後兩句說明了他畫梅花不是為了什麼
《墨梅》後兩句說明了他畫梅花不是為了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表現了詩回人鄙薄流俗,獨答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原詩:
《墨梅》元代: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釋義: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點染而成。
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多麼好看,只是要將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9)畫梅花楊擴展閱讀:
此詩約作於元順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間。王冕在長途漫遊以後回到了紹興,在會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此詩就作於此。此時正值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前夕,作者面對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詩。
詩句構思精巧,將畫中墨梅與池邊梅樹化而為一,彷彿畫中之梅的淡淡墨暈,為池頭梅樹吸收水中墨色所致。贊賞墨梅雖無耀人眼目的色彩,卻極富清新高雅之氣,以此表達不願媚俗的獨立人格理想。
這首詩表面上是贊美梅花的美麗,實際上寫出了詩人自己不向世俗獻媚的胸襟氣質和堅貞純潔的情操。全詩以畫作真,詩情畫意融合無間,意蘊深邃,耐人尋思,為題畫詩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