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梅花
❶ 辛棄疾的《梅花》整首詩,寄寓什麼感情
①《梅花》是北宋詩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為國家強盛而不畏排擠和打擊的人。
②《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③「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
「凌寒獨自開」,「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凈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
「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
首二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末二句寫梅花潔白鮮艷,香氣遠布,贊頌了梅花的風度和品格,這正是詩人幽冷倔強性格的寫照。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④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撫州(今江西撫州市東鄉縣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謚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❷ 急!!!辛棄疾寫梅花的詩都有哪些
江神子
(賦梅寄余叔良)
辛棄疾
暗香橫路雪垂垂。晚風吹。曉風吹。花意爭春,先出專歲寒枝。畢竟一年春事了,屬緣太早,卻成遲。
未應全是雪霜姿。欲開時。未開時。粉面朱唇,一半點胭脂。醉里謗花花莫恨,渾冷淡,有誰知。
瑞鶴仙 (賦梅)
辛棄疾
雁霜寒透幕。正護月雲輕,嫩冰猶薄。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艷妝難學。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著。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後園林,水邊樓閣。瑤池舊約。鱗鴻更仗誰托。粉蝶兒只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但傷心,冷落黃昏,數聲畫角。
洞仙歌(紅梅)
辛棄疾
冰姿玉骨,自是清涼□。此度濃妝為誰改。向竹籬茅舍,幾誤佳期,招伊怪,滿臉顏紅微帶。
壽陽妝鑒里,應是承恩,纖手重勻異香在。怕等閑、春未到,雪裡先開,風流
❸ 梅花的詩句辛棄疾
《念奴嬌·梅》
辛棄疾
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專朱朱白白。
雪裡溫柔,水邊屬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嘗記寶篽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
萬里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憶。
❹ 辛棄疾醉里看梅花,為何會說梅花緣太早,卻成遲
辛棄疾所說的“梅花緣太早,卻成遲”是來自於他寫的一首詩《江城子•賦梅寄余叔良》中的一句詞。這首詞是一首詠物詞,並且在這首詞中能夠體會到辛棄疾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與此同時,辛棄疾認為自己生不逢時。有著這樣的滿腔熱血,卻無人賞識無處揮灑自己的豪情壯志。在這首詞中辛棄疾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用梅花所處的環境來比喻自己,在其中也有一種無可奈何。
❺ 辛棄疾詠梅詞詩詞
生查子·重葉梅
南宋 辛棄疾
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霜月定相知,先識春風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還許冰壺薦。
❻ 求辛棄疾寫梅花詩的賞析!!!
辛棄疾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版空山餐秀色,為渠權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
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臨江仙》)說明他特別推崇豪放風格。他還對陶淵明在靜穆恬淡之中帶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氣深表推崇。這種審美情趣也直接影響了他的詞風。
❼ 辛棄疾與梅花的關系(急
至此,無論是上片描寫梅花的形貌還是下片抒寫梅花的堅強不屈,其情感都是昂揚向上的。可是最後幾句卻令人費解地出現了消沉的情緒:「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惜。」為什麼突然給一首對梅花堅強孤傲的贊歌,加上這樣一個黯淡的結尾?私意以為,這應該與這首詞的抒懷性質是分不開的。
我國古代的詠物詞,以借寫外物來抒寫自己的情懷者為多。其中又有一些詠物詞,「以直接感發之手法在詠物之作中表現出自己之情懷志意」,「不以安排思索取勝」,「全為作者之性情襟抱以及平生遭際之自然流露」。(葉嘉瑩《王沂孫其人及其詞》)辛棄疾的這首詠梅詞,便具有這一特點。辛棄疾是個以情御詞的詞人,而他的情感,又如 葉嘉瑩 先生所說,似「峽束蒼江對起,欲飛還斂」,每每在高昂意氣之後,急轉為低沉壓抑。寫這首詞,也是在這樣的心情之下。這首詞作年莫考,但一般認為,是在辛棄疾任福建提刑期間寫的。這次出任,辛棄疾的心理是很復雜的。一方面,它為詞人提供了施展抱負的空間,不致使他閑居於帶湖(正因這一點,詞人才會接受任命,而且在任期間,只要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就要努力為國家,為百姓做事);可另一方面,根據有限的史料,由於人際關系等問題,詞人在任期間一直鬱郁不歡,愁憤交加。在這一期間內,他的一些詞作就流露出希望歸隱之情,如《滿江紅》(宿酒醒時),《鷓鴣天》(點盡蒼苔色慾空),《最高樓》(吾衰矣)。可以說,宦遊三山時期的詞人,仕與隱的矛盾心理始終是交織在一起的,甚至「隱」更為突出,常常不知不覺地出現在他心中。所以我認為,這首詞的結尾,正是詞人這種心境的不經意的流露。他盼望著歸隱,更也盼望著「閬苑」中有人珍愛,以結束這無人知賞的寂寞生活。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美貌超眾,才華橫溢,又清高孤傲,不屑世俗;稼軒筆下的梅花,也一般有著脫俗的天姿與傲世的風骨,可謂同為「世外仙姝」。兩者又一樣都不能為人所知賞,都懷有一份深深的寂寞。故此,我仿照「世外仙姝寂寞林」,以「世外仙姝寂寞梅」為題,藉以賞讀這樹代表著稼軒心靈的寒梅。
❽ 辛棄疾的詠梅表達了什麼意思
辛棄疾沒有寫過以詠梅為題的,但與陸游的「驛外斷橋邊」相比。也有一首,如下:
《卜運算元 尋春》
修竹翠羅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
芳,此恨知無數。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著
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雖未詠梅,卻處處詠梅。
辛棄疾這首《卜運算元》本事如何,為甚而作,無從查考,也不必查考。我們放棄本事解讀的方法,徑直選擇審美解讀的方法。這篇《b運算元》運用了朦朧含蓄的表現方法,表現一位佳人的幽獨神情。青翠修長的竹林,夕陽斜照,江山美麗,身著輕紗薄袖的佳人,在幽靜無人的小路上,
尋找春之神,獨自徘徊,香氣襲人。而她的心頭之恨,卻不知有多深。她懶得追逐飛絮游絲去尋找春神,她與梅花投緣,只與梅花私語,似乎與梅花有不解之緣,一見如故,攀為知己,同類相聚,同道相謀、同病相憐、同趣相求。佳人似梅花,梅花擬佳人。梅花的不諂諛、不趨勢、不借春工之力、孤芳高潔、凌寒尤艷的品質,也就是佳人的品質。這就是作者辛棄疾審美觀念的外化和人格理想的寄話。篇末,詞人以贊論的方式,對於佳人的尋春,給予點評:「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意思是說,如果著意、帶著私心,去追求春之神,不達目的不終止,則未必能得到春天的雨露,未必能夠芬芳四溢;如果像梅花那樣,無意於尋春,不借春工之力,在春天來到之前就開放,春天來到之後,則開得更茂盛,其芳香充斥宇宙乾坤。
——希望幫到你O(∩_∩)O~
❾ 求辛棄疾寫梅花詩的賞析!!!
清平樂
雲煙草樹。山北山南雨。溪上行人相背去。惟有啼鴉一處。
門前萬斛春寒。梅花可□專摧殘。使屬我長忘酒易,要君不作詩難。
抒發了自己虛度歲月、壯志難酬的滿腔悲憤,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歷史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❿ 求辛棄疾寫梅花的詩的賞析!!!
臨江仙
辛棄疾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無花態度,全有雪回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答,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 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臨江仙》)說明他特別推崇豪放風格。他還對陶淵明在靜穆恬淡之中帶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氣深表推崇。這種審美情趣也直接影響了他的詞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