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嚼梅花讀

嚼梅花讀

發布時間: 2021-02-24 21:15:07

Ⅰ 填動詞 梅花嚼以( )書味   月色收來( )酒香

梅花嚼以調書味
月色收來兌酒香

Ⅱ 漫研竹露吟唐句細嚼梅花讀漢書對聯

  • 細嚼梅花讀漢書」,這是一副對聯的下聯。上聯,則有多個板本,有回說「漫答研竹露吟唐句」的,有說「漫飲香茗品唐句」的,也有說「閑裁蕉葉題唐句」的;將此聯入畫,初見於1944年,許昭作《細嚼梅花讀漢書》。


  • 「嚼梅花」,要細膩嚴謹,要嚼通嚼懂,要嚼出梅的高潔:不畏風雪嚴寒,傲然屹立;在日常生活中,亦須時時以梅為鑒,不僅潔身自好,還須不畏艱難困阻,百折不回。

  • 「讀漢書」,也就是讀歷史,這就要像品茶一樣,高斟低酌,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品味;越是古老的書籍,越是要反復熟讀,越是要仔細品味。

  • 讀書要細膩深沉,要讀出味道,從書中學習作者的高潔情懷。

Ⅲ 輕研竹露裁唐句 細爵梅花讀漢文

我也不夠肯定,大概意思應該是描寫一個讀書人在竹林中讀書吧 輕言和細爵都應該是指那個人讀書十分用功 樓主給分吧 謝謝 對了補充一句原句應該是漫研竹露裁唐句 細嚼梅花讀漢書

Ⅳ 11·3短論:暗含儒雅的對聯

安徽省黟縣城南,原來有一座碧陽書院。明嘉靖四十二年 始建於縣儒學舊址,因處碧山之陽而得名。天啟五年 遭毀,崇禎初重建。清道光至咸豐間修建,光緒三十二年 改為公立碧陽高等小學堂。這里有前人留下的一副對聯,十分儒雅。曰:
漫研竹露裁唐句;
細嚼梅花讀漢書。
這副對聯,查不到作者,然而對聯中所蘊涵的儒雅之氣,卻能在汗牛充棟的對聯中凸顯出來,正應了那一句唐詩:「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其妙在何處呢?妙在寫書院,而有書、有院卻無陳腐書卷氣。
在碧陽書院中原來另外有一聯曰:
養成大拙方知巧,
學到如愚乃是賢。
這里直接講書院精神,就是要培養「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人才。「大巧若拙」是《老子》中的話,「大智若愚」是蘇軾所說。這先後二賢,講的都是辦好書院的標准。此外再做一聯,重復立意顯然是不智的。作者則另闢蹊徑,以形象的手法寫書院的氣氛。書院里主要工作自然是讀書。讀什麼書?需取法乎上。漢代是奠定中華文化的基礎時期,唐是中華文化最輝煌時期。「漢唐文化」代表中華文化的筋骨。所以對聯提出要「裁唐句」「讀漢書」。「裁」字,兼有鑒賞、評判之意,過去有部書,就叫《唐詩別裁》。這里用這個「裁」字,比用「讀、學、吟、誦」等字都深刻一層。下聯的漢書,也不應該理解成是與《史記》齊名的《漢書》,而是泛指漢時之書。
妙趣在修飾「裁」與「讀」的狀語上,不同凡響。
作者從書院內檢出兩種帶有寓意的植物:竹與梅。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被喻為「君子」的形象代言人。
上句寫用竹葉上的露水研墨,用來批點唐人詩句。「漫研」,說明不是專心致志地研,那麼專心致志在干什麼呢?「裁唐句」。一個「漫」字,活畫出一個學人的一面讀書、一面思考的狀態,生動而形象。「研」字兩用:既研墨,也研究唐人詞句。
下聯用「細嚼梅花」來形容「讀漢書」的樂趣。梅花本不能吃,真要是「嚼梅花」乃是有傷大雅之舉。所以這里的「嚼」字非為世俗之「吃」,應該是品味的意思,如同「咬文嚼字」的用法。漢時之書,古奧難懂,自然每個字都需「嚼」,才能品出真味。真味是什麼味?「梅花」味也,古雅清香。所以這下聯之一,應該是說,讀漢人書能品出梅花般的清香。
書院里枯燥的讀書活動,被作者寫得如此生動傳神、引人入勝。首先得益於作者自己的深刻體會。如果作者沒有這樣的體會與經驗,如何能想像出這樣的妙喻。
此聯看似平淡,甚至不必用任何註解,深層之意,卻非個中人不能道也。

Ⅳ 細嚼梅花一卷詩的上聯是什麼

漫飲香茗品唐句,細嚼梅花讀漢書.

Ⅵ 魚嚼梅花影運用了什麼手法

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前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萌芽,唯獨牆角數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牆角」二字點明地點;「獨自開」與「數枝梅」相照應,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於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徵。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並非首創。在此之前,已有別的詩加以描繪了。如南朝陳詩人謝燮的《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緊扣一個「早」字,用表現人的心理狀態的「疑」與「畏」字寫梅花,使之人格化,從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鬥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較之前兩句,後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梅花的香色,則寫得較為新穎別致。「遙知不是雪」,著眼於人們的視覺形象,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盡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於遠處所看到的牆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試想,假如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紅的或是其他顏色,詩人會由此而聯想到雪嗎?正因為梅花似雪,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詩句「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以錯把梅枝當作雪枝來反映白梅早發、皎潔似雪的特點,才給人以「錯」而無誤,「錯」中見奇之感。
「遙知不是雪」這句詩,不僅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也間接地交代前兩句中所寫的迎寒怒放的「牆角數枝梅」實為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中所見,且與訴諸人們嗅覺的下句「為有暗香來」一道寫梅花的香色,詩句之間具有內在聯系,顯示出全詩結構的嚴謹。
詩人寫梅香,沒有藉助任何形容詞,亦未潑墨如雲,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尋常最奇崛」(王安石語)的「遙知」這兩句詩巧妙自然地出之。這兩句詩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正因為有梅花的香氣從遠處襲來,才使詩人「遙知不是雪」。倘若梅花無香氣,則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看到的「牆角數枝梅」,是難免把它錯當作雪枝的。以互為因果的兩句詩寫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與張謂的《早梅》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遙知」兩句詩也未必是實寫詩人於遠處聞到梅花的香色,從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結論,而只是虛寫,極言梅花的香氣之濃。
如果說,這首《梅花》詩所吟詠的梅花,不僅讓人領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韻,而且給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別具一格的鮮明印象,那麼,這首詩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詠的梅花,令人賞心悅目,獲得藝術美的享受。

Ⅶ 學習對聯

人貴有志,學貴有恆。
橫批:堅持不懈

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無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橫批:堅持不懈

Ⅷ 細嚼梅花雪乳香是什麼意思

說梅花入口清潤韻香。

Ⅸ 關於讀書的兩副對聯

讀書之人首先應愛書:

有書藏滿案
惟德自成鄰

萬卷讀書如好友
一樽談笑伴高人

長留天地無窮趣
最愛書田不老春

伴我書千卷
可人花一簾

勸人讀書、鼓勵人讀書的對聯有許許多多,今天仍在不斷產出:

輕研竹露栽唐句
細嚼梅花讀漢書

求知識學海探寶累亦喜
追科學書山尋珍苦也甜

學海闊千里絕無缺志人敢渡
書山高萬仞惟有勤奮者能攀

許多書聯深刻闡明讀書的好處,告訴人們讀書的益處:

若知天下事
須談古今書

風月一庭為良友
讀書半榻是嚴師

開卷有益益臨此境
寓教於樂樂在其中

歷史上許多名人、有識之士也撰有這方面的對聯:

世間惟有讀書好
天下無如吃飯難(包虎臣)

養心莫若寡慾
至樂無如讀書(鄭成功)

退筆如山未足珍
讀書萬卷始通神(蘇東坡)

有一些對聯指導人們如何讀書,介紹讀書經驗與讀書方法:

讀書必提要
處世在通情

毛澤東年輕時也撰寫一副對聯提出讀書貴在持之以恆:

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有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還有一些對聯剖析讀書與寫作的關系,強調讀書對寫作的益處:

書中乾坤大筆下天地寬
讀書破萬卷落筆超群英

書聲讀落三更月筆陣掃開萬里雲
馳筆常苦夏日短展卷不厭冬夜長

那些強調讀書致用、讀書與行路、讀書與實踐關系的對聯,很受當今人們的青睞:

讀書心存志遠
實踐悟出真知

腳下行路千里遠
腹中貯書萬卷多。

Ⅹ 細嚼梅花讀漢書什麼意思

「細嚼梅花讀漢書」,這是一副對聯的下聯。上聯,則有多個板本,有說「漫研竹內露吟唐句」的,有容說「漫飲香茗品唐句」的,也有說「閑裁蕉葉題唐句」的;將此聯入畫,初見於1944年,許昭作《細嚼梅花讀漢書》。
「嚼梅花」,要細膩嚴謹,要嚼通嚼懂,要嚼出梅的高潔:不畏風雪嚴寒,傲然屹立;在日常生活中,亦須時時以梅為鑒,不僅潔身自好,還須不畏艱難困阻,百折不回。
「讀漢書」,也就是讀歷史,這就要像品茶一樣,高斟低酌,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品味;越是古老的書籍,越是要反復熟讀,越是要仔細品味。
讀書要細膩深沉,要讀出味道,從書中學習作者的高潔情懷。

熱點內容
玫瑰花糯米 發布:2025-05-15 22:05:00 瀏覽:910
情人節一個人說說 發布:2025-05-15 22:04:56 瀏覽:164
野生鬱金香的花語是 發布:2025-05-15 21:50:27 瀏覽:434
樂村蘭花 發布:2025-05-15 21:37:12 瀏覽:150
情人節偷跑 發布:2025-05-15 21:34:32 瀏覽:440
樹狀玫瑰花 發布:2025-05-15 21:34:24 瀏覽:851
暴食西蘭花 發布:2025-05-15 21:28:07 瀏覽:816
蘭花紅鳳凰 發布:2025-05-15 21:18:16 瀏覽:773
越南蘭花郵票 發布:2025-05-15 21:15:23 瀏覽:642
蘭花引蝶 發布:2025-05-15 21:14:34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