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攝影技巧
⑴ 賞花旅遊有哪些實用的拍攝技巧
春天又如期而至,此時,戶外已是繁花似錦,到處散發著春天的味道。金黃的油菜花,嫣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盛開的櫻花,鮮艷的杜鵑花等,這些都成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們的最愛,拿起攝影器材,走進春天,把春天最美的花兒,最美的風景裝進我們的鏡頭里。那麼,使用數碼相機拍攝春天的花卉需要注意些什麼技巧呢?
尋找拍攝主體
花卉拍攝之前,必須找到一個完美的素材。不同的花兒有著不同的魅力,即使同一品種的花,也是千姿百態、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因地制宜,仔細觀察,去挑選出最美的花朵來拍攝。正所謂:「一看、二品、三拍攝。」
構圖
一幅好的花卉攝影作品,吸引人的主題很重要,處理好構圖、用光、色調和景深等的控制,也是拍攝成敗的關鍵因素。
構圖的基本要求是要突出和美化主題。花卉攝影的構圖目的,是把選擇的對象,運用各種攝影造型手段,表達出生動完美的形象及富有韻味的意境來。總之,讓畫面更美。在拍攝花卉構圖時,往往面對的是一片雜亂,那就得想盡一切辦法,把沒有用的或者干擾主題的景物去掉,簡潔畫面來突出主題。這樣,畫面才不會顯得單調。如小村道旁的一棵怒放的桃樹或梨樹,背景上保留些村莊的影子或幾個玩耍的孩童入畫,這樣畫面會更有意境,更有春天的味道。又如花瓣上的一顆小露珠、花蕊上翩翩起舞的小蜜蜂、蝴蝶,都可以同花朵一起入畫,讓畫面更生動,也更有活力。
用光
光線的運用,是攝影藝術造型的重要技法,它是突出地表現花卉質感、姿態、色彩、層次的決定因素。拍攝同一類花卉,不同的用光,得出的效果截然不同。在自然光線條件下,逆光容易拍出好效果,能勾畫出輪廓,光線透射過花瓣和葉片使其具有透明感,產生立體感,而且還可以隱藏雜亂的背景。順光拍攝,花朵布光均勻,顏色鮮艷,但質感平淡;側光拍攝,花朵生動鮮活,質感豐富。
色調
拍攝花卉,在畫面中要有一個主色調,要麼以暖調為主,要麼以冷調為主,色彩處理上,不能雜亂無章,要使色調和諧。每種花卉都有自己的色彩特點,因而要根據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光線條件來經營好畫面的色調,這樣有著和諧色調的畫面,更讓人看上去賞心悅目。
控制景深
在拍攝花卉時,注意光圈對景深范圍的控制。運用鏡頭較大光圈來虛化雜亂的背景,使畫面干凈簡約起來。主次虛實得當的畫面,才更具美感,更能體現花卉的美姿和生命活力。控制景深,除了調節鏡頭光圈,還可使用攝影器材長焦鏡頭和靠近拍攝體,達到較淺的景深,虛化前景和背景,來突出主體。
⑵ 櫻花的種植技巧是什麼
隨著當前綠化市場的改變,一些觀花樹種更加受歡迎,比如櫻花,櫻花是春季的花卉,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栽植。櫻花的品種繁多,開花效果很好,移栽種植較為簡單,成活率高。
3、移栽方法
移栽時要注栽植的深度,土壤可以埋到原來土印以上5~10厘米,每層土壤都要踏實。栽好後要立即澆1次透水,等到土干以後在周圍埋成土堆。
4、秋季防凍害
在寒冷的山坡上栽植櫻花樹,冬天要注意防凍,在上凍前和消凍時,要分別將樹坑踩一遍,壓實表面的土壤,防止凍害死苗。
⑶ 櫻花與其他植物的搭配需要注意什麼
一個來優秀的櫻花專類園,應達到以自櫻花為主且四季有景的景觀要求。
因此,可將常綠樹與落葉樹同植園中,並搭配其他色彩的春花植物,如黃色的迎春、連翹,白色的玉蘭,紫色的紫荊等。但要注意,應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植物,不可照搬別人的配置模式。因此,南北方的植物選擇會有一定的差異。另外,高大喬木的配置也是有技巧的。調查發現,高大喬木多植於成片櫻花的周圍,此配置方法較為合理。首先,從生態習性上看,櫻花喜光,不耐陰,若櫻花中間栽植高大喬木,會造成一定的遮光,影響櫻花生長;且櫻花根系淺,不抗風,需外圍由高大喬木形成防風屏障進行保護。另外,從景觀效果來看,外圍高大喬木可作背景樹,襯托櫻花嬌美的色彩;且櫻花集中栽植,更能突出其群體美,營造壯觀的場面,將其景觀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
⑷ 華為手機櫻花特效怎麼用
1、首先,我們在應用商店裡搜索下載phantaxy這個應用,下載完畢後我們可以選擇設置各種特效!比如櫻花,雪花,腳印等等都可以......
2、去武大看櫻花?學會這個技巧給你手機添加櫻花特效。
⑸ 櫻花要怎麼拍攝才好看
講攝影就要講到光線。拍攝靜物尤其要突出光線的運用。關於主題物品的光照,大體分為:主光;側光;頂光;背光。具體的拍攝技巧,你去其他網站找些資料吧!總之,沒有科學的方法,拍攝的肯定不是最好的照片。
⑹ 如何拍不負時光不負心(櫻花雨)
出不負時光不負心的櫻花雨,你可以用照相機調好色素調像素就可以拍到的。
⑺ 我參加的日本櫻花攝影團會去到很多日本古老的地方,想知道櫻花對於日本最實質上的含義
櫻花定為國花,因為它是愛情與希望的象徵。相傳在很久以前,日本有位名叫「木花開耶姬」(意為櫻花)的仙女。有一年11月,仙女從沖繩出發,途經九州、關西、關東等地,在第二年5月到達北海道。沿途,她將一種象徵愛情與希望的花朵撒遍每一個角落。為了紀念這位仙女,當地人將這種花命名為「櫻花」,日本也因此成為「櫻花之國」。 櫻花熱烈、純潔、高尚,嚴冬過後是它最先把春天的氣息帶給日本人民,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為「櫻花節(祭)」。在這個賞花季節,人們帶上親屬,邀上友人,攜酒帶餚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邊賞櫻、邊暢飲,真是人生一大樂趣。 櫻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奈良時代(710—794年),說到花,就是指梅花,到了平安時代(794--1192年),櫻花成了主角,詠櫻花的歌比詠梅花的歌要多5倍。而且日本很早就有了賞櫻花的活動。7世紀,持統天皇特別喜愛櫻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觀賞櫻花。另外,據說日本歷史上的第一次賞櫻大會是9世紀嵯峨天皇主持舉行的。當初,賞櫻只是在權貴間盛行,到江戶時代(1603—1867年)才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傳統的民間風俗。 櫻花的生命很短暫。在日本有一民諺說:「櫻花7日」,就是一朵櫻花從開放到凋謝大約為7天,整棵櫻樹從開花到全謝大約16天左右,形成櫻花邊開邊落的特點。也正是這一特點才使櫻花有這么大的魅力。被尊為國花,不僅是因為它的嫵媚嬌艷,更重要的是它經歷短暫的燦爛後隨即凋謝的「壯烈」。 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很乾脆,被尊為日本精神。 櫻花是最受日本人喜愛的花種,白雪似的櫻花,象徵日本武士道絢爛而短暫的美學。日本語中,「櫻時」就是指櫻花盛開的時節,也就是春天。在春天櫻花盛開的時候,到櫻花開得最燦爛的地方,一邊吃著壽司,喝著日本酒,一邊陶醉在漫天飛舞的「花吹雪?はなふぶき)」中,是日本人一年裡最重要的事情。 賞櫻花,日語寫作「花見」。花見(Hanami)是日本獨特的賞花方式,每當春天櫻花季節展開之際,群聚於各地賞櫻名所,席坐粉白花樹下,大家舉杯高歌,談笑春日,盡情捕捉爛漫春光。這般原味的大和風情,「花見」一詞甚至被納為英文專有名詞,意為日人賞櫻盛宴。日本人賞櫻花的歷史悠久,一般認為源於平安時代在宮中舉行的櫻花宴。慶長三年(1598年)3月15日,豐臣秀吉在京都醍醐寺舉行的賞花會(歷史上稱「醍醐の花見」),以其豪侈華麗而名標史冊。而花見成為日本平民百姓的年中行事則是江戶時代以後的事情。 4月的日本充滿了櫻花的味道,無論是公園或是街道,都遍布盛開的櫻花樹,使得如盆景般精緻的日本越發顯得嬌美了。 作為日本的國花,櫻花深受日本人與遊客的喜愛。目前日本的櫻花種類共有300多種,櫻花的花季是4月,由南往北依次盛開,最早可以觀賞到櫻花的是沖繩島,而最姍姍來遲的櫻花則是全日本最寒冷的北海道。櫻花的花期不長,盛開的時間一般為10天,就如一片粉色的雲彩由南往北飄過整個日本。 櫻花綻放時,在公園及街道的賞花處,便可聞到淡淡的花香和欣賞到紅色、粉紅色和白色的櫻花。每當這時,日本各地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櫻花祭」,親朋好友圍坐在櫻花樹下,取出各自准備的便當(飯盒),飲著香檳或是日本清酒,談笑風生,身邊還不時有花瓣隨清風掠過,賞花的人群無論是認識或是不認識的,都會不時點頭打招呼,甚至交換食品。與其說是賞花,不如說是賞花讓大家有了一個真正的「家庭日」和「友誼日」,難怪日本人樂此不疲,甚至有些公司將賞櫻花列為公司的「指定項目」。 在日本賞櫻花最有特色的地方當屬箱根了。在這個風光明媚的旅遊勝地里,不但可以一邊泡溫泉一邊賞櫻花,還可以遠眺沉靜優美的富士山。 箱根位於東京西面90公里處,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旅遊勝地之一,周圍群峰環繞。而箱根本身早在40萬年前就曾有過幾次火山爆發,形成一座與富士山相似的圓錐形火山——箱根山,後由於中央部分沉降,形成了一個大火山噴口,在火山口積存的水就形成了明眸皓齒的蘆之湖。現在在箱根山的中央,遊客仍可望到冒出蒸汽和硫煙的景色。而箱根作為日本指定的國立公園,還有不少的名勝古跡值得遊客觀賞。 4月,當春色降臨箱根的時候,櫻花由箱根山腳、山腰及山頂相繼開放。由於花期較長,遊客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可以觀賞櫻花,加上箱根隨處可見的熱氣騰騰、煙霧彌漫的日式露天溫泉和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的日式旅館,因此每年都吸引大量遊客到此觀光度假。 春季的日本,從三月初的九州開始,直到五月中旬的北海道為止,一路由南而北,這一條「櫻花前線」推進到哪裡,櫻花就輪番張揚到哪裡,熱鬧的櫻花宴也由南而北蔓延。櫻花由全綻到花謝,只有三五天,一旦遇到下雨,燦爛櫻花可能翌日就劃下句點,雖然花期短暫,日本人還是熱熱鬧鬧地設宴慶祝,宛如一場快樂的櫻花嘉年華會,也佩服櫻花的精神。
參考資料: 網路
⑻ 櫻花栽培技術
櫻花種植一般在秋季落葉後至春季萌動前進行。
種植方法如下:
1.栽植:栽專植前要把地整平,可挖直徑屬寬0.8米乘以深0.6米的坑,坑裡先填入10公分的有機肥,把苗放進坑裡,使苗的根向四周伸展。
2.防旱:除定植時充分灌水外,以後8~10天灌水一次,保持土壤潮濕但無積水。灌後及時鬆土,最好用草將地表薄薄覆蓋,減少水分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