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摘花的那個部位

杜鵑花摘花的那個部位

發布時間: 2023-03-29 08:05:56

杜鵑花的花心是什麼顏色的

因為 杜鵑花 的品種不同,所以其花心有紅色、黃色、紫色和白色四種顏色,在養護杜鵑花的過程中需要為其提供適宜的光照,使植株可以正常的進行光合作用,同時也需要為植株提供適量的水分和養分,幫助植株健康的生長。

杜鵑花的花心什麼顏色

1、紅色

杜鵑花的花心也有黃色的。在養護杜鵑花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修剪,並且在不同的時期修剪的部位不同。在植株花期過後需要將植株凋謝的花苞剪去,在植株進入休眠期時需要將植株生長過長的枝條剪去,在植株生長期時則需要剪去植株生長不良的枝條。

Ⅱ 杜鵑花新出來的芽要不要剪掉

可以剪的,目前是最好的時節。
五月份修剪最好了。為了保持杜鵑花的樹外形的美觀,每年要修剪過多的枝和徒長枝、蕾、芽等部分。當杜鵑花樹長到一定高度後,摘去頂芽,控制高度和萌發側枝。摘心後,又長出許多個側枝,呈輪生狀。側枝長到一定高度,再摘心。萌發出次一級側枝。
杜鵑花萌發新梢和抽生徒長枝的能力很強,不能讓其瘋長,要合理修剪,進行控制和調整,保持合理而優美的樹形。修剪的方式有摘心、剝蕾、抹芽、疏枝和短截5種。一般採用抹芽、疏枝、短截就可以了。
抹芽是在每一個枝條上留一兩個芽,其餘的芽要抹去,這就減少了枝條的密度。疏枝--就是把過密的枝條、纖細枝、重疊枝、交*枝、病枝、弱枝剪去。短截--就是把徒長枝、過旺枝進行短截,不能讓它瘋長,為的是使樹形優美,提高觀賞價值。

Ⅲ 杜鵑花要怎樣整形修剪

杜鵑具有很強的萌芽、發枝能力,必須通過修剪來調節和控制其體內的養分分配,使樹勢旺盛,形成合理而優美的樹形,並能開花繁茂,色彩鮮麗。下面就和波奇網的小編一起來學習下如何進行整形修剪吧。


杜鵑花修剪

小苗期主要採用以摘心為主的修剪方法,即每年在當年生枝條長至4、5厘米時進行摘心,以促發分枝。摘心後,會在留下的枝條上端萌生2、3個側芽。這 樣,通過2、3年的培育,即可形成良好的樹體骨架。但長勢瘦弱的小苗不宜摘心,否則長出的枝條更加細弱,不利於日後的生長。苗期形成的花蕾,要及早剝除,以免浪費養分,影響植株的生長。苗期還應結合蔬剪,特別是對分枝較多的種類和品種,應及時把樹冠內的內膛枝及過密枝、細弱枝和病蟲枝剪除。

對於已經形成一定蓬形的植株,要在春天開花後或秋天結合翻盆進行修剪。修剪時,一要剪除萌條。杜鵑植株的基部,常會萌生眾多的枝條,消耗很多養分,從而影響植株的生長,並擾亂樹形,要及時抹去或剪除。用毛鵑作砧木嫁接的植株,要注意及早抹除砧木上長出的萌芽,以保證接穗的生長;二要適當進行疏枝,剪除一切 有礙生長和樹形的枝條,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集中養分增強生長勢;三要短截高出樹冠的竄枝與空頹處長出的徒長枝,以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株形。

因杜鵑的花蕾頂生,短截會使枝條無花,故不能普遍使用。短截後常會從剪口處萌生許多枝芽,要及時抹去多餘的芽。成年的植株在出現長勢衰退時,可通過疏剪的方法,使植株集中養分,保持一定的生長勢。同時適當進行縮剪,刺激萌發健壯的新枝,或利用抽生的徒長枝,短截後 進行更新。

Ⅳ 杜鵑花開過以後是摘掉花蕾還是剪去花枝,如果是剪枝,是具體剪什麼部位

1、去花蕾

杜鵑花在2到4年內還是幼苗的時候,剪去花蕾能加速形成骨架。有利於以專後植株花型的形屬成。

2、修剪時間

長成後的杜鵑花一般只在開花後修剪。

3、修剪徒長枝

徒長枝會影響杜鵑花的美觀,使枝條長的毫無秩序,花開後對徒長枝進行修剪能很好的控制植株的造型。修剪時要疏剪,生長的造型才好。

4、修剪病弱枝

發現枝葉變黃、枯萎、損傷可將其剪掉。這樣有利於整盆花的健康生長。

5、修剪畸形枝

畸形枝必須剪掉,不修剪掉畸形枝能影響健康枝的生長,使外形變得不美觀。

Ⅳ 杜鵑的詳細介紹有嗎

杜鵑花】

簡介

杜鵑花:花中西施
【科名】杜鵑花科 Ericaceae
【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拉丁名】Rhododendron simsii & R.spp.(rhododendrons - subgenus Pentanthera、 rhododendrons - subgenus Titsushi ).
【英文名】Sims Azalea、Indian Azalea
域:真核域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杜鵑花目(Ericales)
科:杜鵑花科
屬: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種:杜鵑花
【別名】杜鵑花、紅杜鵑、映山紅、艷山紅、艷山花、清明花、格桑花(藏語)、金達萊(朝鮮語)、山躑躅、紅躑躅、山石榴、羊角花(羌族)等。
杜鵑花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它是杜鵑花科中一種小灌木,有常綠性的,也有落葉性的。北半球溫帶各地,都有杜鵑花的分布。在全世界900多個品種中,中國有近600種,因此杜鵑花被一些熱心人推舉為中國候選國花之一。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
南亞著名的山國尼泊爾,把杜鵑花定為國花。尼泊爾的國徽中有一朵盛開的紅杜鵑花。
杜鵑花十分美麗。管狀的花,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 。當春季杜鵑花開放時 ,滿山鮮艷,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杜鵑花通常為5瓣花瓣,在中間的花瓣上有一些比花瓣略紅的紅點。杜鵑花的生命力超強,既耐乾旱又能抵抗潮濕,無論是大太陽或樹蔭下它都能適應。根淺,分布廣,能固定在表層泥土上。最厲害的是它不怕都市污濁的空氣,因為它長滿了絨毛的葉片,既能調節水分,又能吸住灰塵,最適合種在人多車多空氣污濁的大都市,可以發揮清靜空氣的功能。通常在春、秋兩季開花。
杜鵑花的代表種,就是俗稱的「映山紅」。它幾乎遍布長江流域各省以至雲南、台灣等山地和丘陵上的疏林或灌木叢中。漏斗狀的花,花瓣有酸味,可當水果吃,但一次食用不能過多,否則會引起鼻出血。
注意: 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約2米;枝條、苞片、花柄及花等均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葉紙質,卵狀橢圓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頂端尖,基部楔形,兩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較密。花2—6朵簇生於枝端;花萼5裂,裂片橢圓狀卵形,長2—4毫米;花冠鮮紅或深紅色,寬漏斗狀,長4—5厘米, 5裂,上方1—3裂片內面有深紅色斑點;雄蕊7—10,花絲中部以下有微毛,花葯紫色;子房及花柱近基部有糙伏毛,柱頭頭狀。蒴果卵圓形,長約1厘米,有糙伏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為酸性土指示植物。葉含黃酮類(杜鵑花醇)、三萜成分、烏蘇酸。
分布

生於山坡、丘陵灌叢中;廣布於長江流域各省,東至台灣、西南達四川、雲南。
世界分布:杜鵑花在全世界約有960餘種,亞洲最多約850種,北美洲24種,歐洲9種,澳大利亞1種,中國約佔560種,佔全世界種類的59%。我國的橫斷山區和喜馬拉雅地區是世界杜鵑花的現代分布中心之一。
生長環境

杜鵑花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杜鵑花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杜鵑花經過人們多年的培育,已有大量的栽培品種出現,花的色彩更多,花的形狀也多種多樣,有單瓣及重瓣的品種。 杜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繁殖方法

1.扦插法:此法應用最廣,優點是操作簡便、成活率高、生長迅速、性狀穩定。①時間,西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鵑在6月上、中旬,春鵑、夏鵑在6月中下旬,此時枝條老嫩適中,氣候溫暖濕潤。②插穗,取當年生剛木質化的枝條,帶踵掰下,修平毛頭,剪去下部葉片,保留頂部3片至5片葉,保濕待插;③扦插管理,扦插基質可用蘭花土、高山腐殖土、黃心土、蛭石等,扦插深度以穗長的1/3至1/2為宜,扦插完成後要噴透水,加蓋薄膜保濕,給予適當遮蔭,一個月內始終保持扦插基質濕潤,毛鵑、春鵑、夏鵑約一個月即可生根,西鵑約需60天至70天。
2.嫁接:可一砧接多穗,多品種,生長快,株形好,成活率高。①時間,5月至6月間,採用嫩梢劈接或腹接法;②砧木,選用2年生的毛鵑,要求新梢與接穗粗細得當,砧木品種以毛鵑「玉蝴蝶」、「紫蝴蝶」為好。③接穗,在西鵑母株上,剪取3厘米至4厘米長的嫩梢,去掉下部的葉片,保留端部的3片至4片小葉,基部用刀片削成楔形,削麵長約0.5厘米至1.0厘米。5嫁接管理,在毛鵑當年生新梢2厘米至3厘米處截斷,摘去該部位葉片,縱切1厘米,插入接穗楔形端,皮層對齊,用塑料薄膜帶綁扎接合部,套正塑料袋扎口保濕;置於蔭棚下,忌陽光直射和暴曬。接後7天,只要袋內有細小水珠且接穗不萎蔫,即有可能成活;2個月去袋,翌春再解去綁扎帶。
種植方法

1.栽植 長江以北均以盆栽觀賞。盆土用腐葉土、沙土、同土(7:2:1),攙入餅肥、廄肥等,拌勻後進行栽植。一般春季3月上盆或換土。長江以南地區以地栽為主,春季萌芽前栽植,地點宜選在通風、半陰的地方,土壤要求疏鬆、肥沃,含有
豐富的腐殖質,以酸性沙質壤土為宜,並且不宜積水,否則不利於杜鵑正常生長。栽後踏實,澆水。
2.光照與溫度 4月中、下旬搬出溫室,先置於背風向陽處,夏季進行遮蔭,或放在樹下疏蔭處,避免強陽光直射。生長適宜溫度15 -25℃,最高溫度32℃。秋未10月中旬開始搬入室內,冬季置於陽光充足處,室溫保持5 -10℃,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否則停止生長。
3.澆水與施肥 栽植和換土後澆1次透水,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根部成活生長。生長期注意澆水,從3月開始,逐漸加大澆水量,特別是夏季不能缺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勿積水,9月以後減少澆水,冬季入室後則應盆土干透再澆。台理施肥是養好杜鵑的關鍵,喜肥又忌濃肥,在春秋生長旺季每10天施1次稀薄的餅肥液水,可用淘米水、果皮、菜葉等漚制發酵而成。在秋季還可增加一些磷、鉀肥,可用魚、雞的內臟和洗肉水加淘米水和一些果皮漚制而成。除上述自製家用肥料外,還可購買一些家用肥料配合使用,但切記要「薄」肥適施。入冬前施1次乾肥(少量),換盆時不要施盆底肥。另外,無論澆水或施肥時用水均不要直接使用自來水,應酸化處理(加硫酸亞鐵或食醋),在pH值達到6左右時再使用。
4.整形修剪 蕾期應及時摘蕾,使養分集中供應,促花大色艷。修剪枝條一般在春、秋季進行,剪去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病弱枝,及時摘除殘花。整形一般以自然樹形略加人工修飾,隨心所欲,因樹造型。
5.花期控制 若想春節見花,可於1月或春節前20天將盆花移至20℃的溫室內向陽處,其他管理正常,春節期間可觀花。若想「五一」見花,可於早春萌動前將盆移至5℃以下室內冷藏,4月10日移至20℃溫室向陽處,4月20日移出室外,「五一」可見花。因此,溫度可調節花期,隨心所願,四時開放,另外,花後即剪的植株,10月下旬可開花;若生長旺季修剪,花期可延遲40天左右;若結合扦插時修剪,花期可延遲至翌年~2月。因此,不同時期的修剪,也影響花期的早晚。
葯用價值

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以根、葉及花入葯。春末採花,夏季采葉,秋冬采根,曬干備用或鮮用。
1. 性味歸經
根:酸、澀,溫。有毒。
葉、花:甘、酸,平。
2. 功能主治
根:祛風濕,活血去瘀,止血。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閉經;外用治外傷出血。
花、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止癢。用於支氣管炎,蕁麻疹;外用治癰腫。

3. 用法用量
根2~3錢;花、葉3~5錢;外用適量,根研粉,葉鮮品搗爛敷患處。

4. 注意
孕婦忌服。
·資料來源:《全國中草葯匯編》

Ⅵ 杜鵑花有幾個心皮

杜鵑花的組成
花 : 雄蕊數目同花冠裂片或多2倍,花絲離生,花葯2室,先端呈尾狀,頂孔開裂花,萼4-7裂,殘存,花冠4-7裂,大多數為5裂,花兩性、單生;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冠為漏斗形或闊鍾形子房上位、數室,胚珠多數,花柱單生。

果實: 果實為蒴果。

種子: 種子較小,有肉質的胚乳及直立的胚,有時有翅。
·花的構造

雌蕊: 又稱為大蕊,是花的雌性器官,通常位於花的中央部位,由子房、花柱和柱頭三個部分組成。

柱頭:在花柱的頂端,是授粉的地方。有的柱頭長得比較粗糙,會分泌黏液,使花粉可以附著上去。

花柱:生於子房上部,是花粉從柱頭到達子房的通路。

子房:是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常是瓶狀的。杜鵑的子房通常有5或10個小室,裡面的許多胚珠,一旦受精就會發育成種子。

雄蕊: 又稱為小蕊,是花的雄性器官,由花葯和花絲組成。一般杜鵑花雄蕊通常有5或10枚,也有多到25枚的。
花葯:裡面裝著許多花粉。花葯上端裂開,花粉便會掉出來,可以藉由昆蟲傳播開來。

花絲:功用是支持花葯。一般杜鵑花的花絲細長,有的表面非常光滑,有的長著軟毛。

花萼: 通常由幾片小萼片組成。花芽冒出來的時候,有它包圍著,能保護花瓣、雄蕊和雌蕊。杜鵑的花萼有五片。

花冠: 由花瓣組成。杜鵑花通常有五片花瓣,底部連在一起,屬於合瓣花。

熱點內容
月球七夕 發布:2025-08-05 01:24:29 瀏覽:876
花卉壓枝 發布:2025-08-05 01:09:57 瀏覽:380
花卉人才網 發布:2025-08-05 01:09:22 瀏覽:742
梅花剎車 發布:2025-08-05 01:09:13 瀏覽:476
七夕光谷 發布:2025-08-05 01:07:41 瀏覽:443
過年了買盆栽 發布:2025-08-05 01:07:28 瀏覽:180
豆芽丁香 發布:2025-08-05 01:01:49 瀏覽:326
黑豆牡丹水 發布:2025-08-05 00:56:51 瀏覽:277
山茶花代筆 發布:2025-08-05 00:34:03 瀏覽:284
牡丹江地下森林怎麼樣 發布:2025-08-05 00:32:19 瀏覽: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