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薛城借杜鵑花

薛城借杜鵑花

發布時間: 2023-03-17 14:11:10

『壹』 杜鵑花的傳說故事

杜鵑花的傳說故事

杜鵑花的傳說故事1

傳說很早以前,在今江蘇鎮江市南郊的黃鶴山裡有座小村莊,庄前有條美麗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長江。村子裡的人都靠種田打獵過活。

靠河邊住著兩家人,東邊住著一個姓劉的年輕人叫劉鵠,他長得結結實實、高高大大,上山打獵、下河摸魚,飛禽走獸都逃不過他的手。而且,劉鵠隨身還帶著一樣特別的東西,那是一支排蕭。他一吹呀,就會引來許多五顏六色的美麗小鳥,在他頭頂上盤旋。劉鵠也和這些小鳥成了好朋友,有空就抓些小蟲子喂它們,小鳥也會銜來一些奇花異草給劉鵠。這些奇花異草都是些名貴的草葯,劉鵠經常把這些草葯送給村裡的窮人治病。

再說河的西邊住著一家姓王的,只有一個母親和一個女兒,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兒鵑子紡紗、織布、賣布來賺錢養家。鵑子聰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織出來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鵑子心地善良,經常接濟一些比自己還窮的人家。鵑子還會唱歌,歌喉圓潤,歌聲動人,就像百靈鳥一樣婉轉。更有一件出奇的事,就是:只要鵑子一唱歌,那黃鶴山下的一片片杜鵑花就會展苞開放,而且朵朵飽滿,朵朵艷麗。

劉鵠和鵑子共飲一河水,同住河岸邊,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他們經常一個吹蕭一個唱歌,引來百鳥飛舞,引得杜鵑花開。

鵑子既會唱歌,又會織布,而且長得又漂亮,周圍村莊的人都知道她,贊美她。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呀傳,最後竟傳到皇宮里去了。皇帝是個昏君,整天沉湎酒色。從不過問朝政,只關心一年一度的選妃之事。皇帝一聽說鵑子是個大美人,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道聖旨,指名要選鵑子進宮。

這一下可忙壞了縣太爺,自從皇上下了聖旨之後,他就開始盤算起來:如何借這個機會討好皇上,為自己的仕途升遷好好鋪墊一下。於是,縣大爺帶了一大幫衙役直奔黃鶴山。一到黃鶴山,到處烏語花香,原來劉鵠和鵑子正在一唱一和。縣太爺兩眼骨碌一轉,心想:奇了,這個大美人還真有這么大的本事,只要把她獻上去嘿嘿,縣太爺心裡暗暗高興。於是縣大爺走上前說:恭喜!恭喜!鵑於姑娘,皇上選中你做皇妃了,以後可要還沒等縣太爺說完,鵑子轉身就進了屋。縣太爺一看軟的不行,就要來硬的了。縣大爺喝令幾個衙役去撞開門,劉鵠急得從吹蕭的地方跳下來要去保護鵑子。這時又有幾個衙役沖上去,他們抓手的抓手,抓腳的抓腳,把劉鵠抱了個緊,劉鵠只能幹著急。門被撞開了,可憐鵑子體弱,力氣小,一個人怎能敵得過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三下兩下就被抓出來了。她一路走一路叫:劉鵠救我!救我!劉鵠在一旁心急如焚,只得眼睜睜地看著鵑子被抓走了。

自從鵑子被抓走後,劉鵠天天愁,夜夜愁,鵑子媽天天哭,夜夜哭,眼睛就更瞎了。劉鵠心裡想:就算是赴湯蹈火,我也要把鵑子找回來,於是他幫鵑子媽挑滿了一缸水,砍好了一捆柴,買了一缸米,安頓好鵑子媽,就准備出發了。第二天一大早,劉鵠背了個小包袱,帶著他心愛的排蕭出發了。他翻過了九九八十一座山,淌過了九九八十一條河,繞過了九九八十一個灣,終於到了皇城。

再說,鵑子被抓到皇宮後,皇帝一見到她,歡喜得不得了,便對鴿子說:聽說你會唱很好聽的歌,唱一支給我聽吧!鵑子不開口說話。又問:聽說你會織很好看的布,織一匹給我看吧!鵑子還是不開口。不管皇帝說什麼,鵑子都不理不睬。皇帝就死皮賴臉,胡攪蠻纏,動手動腳,鵑子恨死了這個皇帝老兒,是他派人闖進了自己的家,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劉鵠,想到這她操起凳於就往皇帝頭上砸去。皇帝一點便宜沒沾上,反倒被砸了個頭破血流,嚇得抱頭就逃。鵑子從此不吃不喝,漸漸地瘦得不成人形,容貌也枯槁憔悴了。這時,皇帝連看也不看她,更不管她的死活。鵑子就這樣躺在床上等死了。

劉鵠來到了皇宮前,但他不知鵑子在哪裡,更不知鵑子病得快不行了。他急著想進去,可圍著皇宮轉了一圈,看見到處都是衛土,到處都是高牆,沒有一點機會可以讓他進去找鵑子。正著急間,他突然右手無意間摸到了排蕭,這下他有主意了。他趕緊扎了個風箏,把排蕭綁在風箏後面,接著他把風箏放上了天。隨著風箏在天上飛起來,排蕭也被氣流吹響了,於是,他把線放得越來越長,鳳箏就在皇宮的上空飛舞,這排蕭的聲音一直傳到了鵑子那裡。鵑子正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聽到熟悉的蕭聲,就慢慢睜開了眼睛,通過窗戶往天上看。她終於看到了排蕭,知道劉鵠來找她了,便掙扎著坐起來,唱起了家鄉的歌,那是劉鵠熟悉的歌。歌聲繞著花園轉,繞著大樹轉,繞著宮牆轉,轉呀轉就轉到了劉鵠那裡,劉鵠聽到這凄楚動人的歌聲後,又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鵑子知道他來找她了,難過的是他和鵑子被重重宮牆所阻隔。劉鵲越想越傷心,越想越難過,自己不能救鵑子脫離苦海,自己雖經歷了千山萬水終於找到了鵑子,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受折磨,劉鵠的心像刀鉸一樣難過。

於是,劉鵠便倚在宮牆上哭,他不吃不喝只是痴痴地望著天,漸漸地支持不住了,後來就變成了一隻五彩繽紛的小烏。小鳥振翅飛起躍過高高的宮牆,一直飛到鵑子身邊,對鵑子吱吱喳喳地叫,鵑子伸出手來撫摸小鳥,說:烏兒,鳥兒,你要能帶我飛出去該有多好啊!說完就吐血了,吐出來的血變成了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鵑子的身體也慢慢地變成了一朵杜鵑花,小鳥銜著這朵杜鵑花,飛出了宮,一直飛到了黃鶴山下,把這朵杜鵑花栽在了鵑子家門口。從那以後,那裡就開出了一片美麗的杜鵑花,但最美的一株還是鵑子變成的那株,這株花有五個瓣,花心有一顆碧綠的珠子,叫五寶綠珠,它是杜鵑花中的珍貴品種。

過了許多年後,這里造了一座廟宇,叫做鶴林寺,廟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台叫杜鵑台,杜鵑台上種了許多杜鵑花,各式各樣,那株五寶綠珠也被移植到這杜鵑台上了,它在那花叢中,花開得更加嬌艷動人。每當清晨和黃昏時,總有一群五顏六色的小鳥在花台上空飛舞,其中有一隻總喜歡繞著那株五寶綠珠轉,而且這只烏的叫聲特別凄楚,就像排蕭吹出來的一樣,據說那就是劉鵠變成的。

杜鵑花的傳說故事2

相傳,古代的蜀國是一個和平富庶的國家。那裡的人們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生活得十分幸福。可是,無憂無慮的富足生活,使人們慢慢地懶惰起來。他們一天到晚,醉生夢死,縱情享樂,有時搞得連播種的時間都忘記了。蜀國的皇帝,名叫杜宇。他是一個非常負責而且勤勉的君王,看到人們樂而忘憂,他心急如焚。為了不誤農時,每到春播時節,他就四處奔走,催促人們趕快播種。可是,如此地年復一年,反而使人們養成了習慣,杜宇不來就不播種了。終於,杜宇積勞成疾,離開了人世。但他的靈魂化為了一隻小鳥,每到春天,就四處飛翔,發出聲聲的啼叫:快快布穀,快快布穀。直叫得嘴裡流出鮮血。鮮紅的血滴灑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

傳說給杜鵑花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而唐朝詩人自居易那兩句: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的詩句,更是對杜鵑花的高度贊美。如果說把楊貴妃喻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那杜鵑花就是人間的'西施。

杜鵑花的傳說故事3

傳說一次舜帝南巡,來到了九嶷山一帶視察;聽聞這裏的姑娘都長得十分秀麗,就像紅杜鵑花那般叫人喜歡,可是她們的命運卻災難重重,於是愛人民如子的舜帝便決定查個明白。這天,風和日麗,舜帝沿著母河左岸走上九嶷山,只見桃紅李白,柳翠竹綠,鳥雀呼晴,紅色的杜鵑花遍野開放,舜帝看到如此景象,心裡十分高興。可是,當舜帝過了涼傘坳,來到一個叫小桑塘村子裡,到了百姓家裏訪問,卻只見百姓們吃的是麥糠餅,喝的是苦菜渴,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破衣裳,而沿途村落的情況亦是一樣,他心裡便十分難過。舜帝又走到小桑塘村隔壁的大桑塘村,來到一位老爹家,只見老爹沉默寡言,老婆婆雙眼盲瞎,舜帝更又難過的問老爹:「怎麼沒有人照顧你們呢你們的兒女呢」兩老一聽,隨即老淚縱橫。舜帝一看,更加不解,於是追問原因,老爹只好嗚咽的說出了始末。原來,他們原本有六個秀麗聰明的女兒,女兒們都會織布綉花,養豬餵羊。但三年前,部落里的酋長來到鄉間視察,見到了他們的女兒個個長得美麗,便強行逼婚,但她們寧死不屈,被兇殘的酋長送到六個山頭去餵了老虎。老婆婆傷心的足足哭了七天七夜,淚流成河;山神深受感動,便將那六座山峰變得高大奇秀,十足六位姑娘生前的風姿。老婆婆見到那些山峰,便大聲哭喚著自己的女兒:「你是朱明峰,你是石城峰,你是石樓峰,你是簫韶峰,你是杞林峰,你是桂林峰。」叫喚完了,她的雙目亦因流淚過度而失明。後來,這六座山峰老是雲遮霧蔽,只因六個姐妹不想看見母親悲呼的慘象;這六座山峰又時常風聲呼呼,正是六姐妹在控訴酋長的兇殘。舜帝十分難過,他一向愛民如子,知道酋長這樣兇殘,百姓的日子這樣艱辛,實在心如刀割。於是他沿著母河右岸下山時,不禁放聲痛哭,他的淚水灑落在杜鵑花上,花就變成白色了。從此,杜鵑花紅白對開,人們便稱這些杜鵑花為哭笑花。

『貳』 杜鵑花里杜鵑啼——詠杜鵑花古詩詞賞析(下)

杜鵑花里杜鵑啼

——詠杜鵑花古詩詞賞析(下)

王傳學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晝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鮮血灑在地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花與鳥的名字相同,很容易勾引起詩人的聯想。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宣城看見杜鵑花開,想起了家鄉的杜鵑鳥,觸景生情,引起鄉思,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

蜀國曾聞子規鳥,

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

三春三月憶三巴。

         (《宣城見杜鵑花》)

此詩是詩人晚年在宣城所作。詩中的子規鳥、杜鵑花均為思鄉之情的象徵。詩人在宣城看到杜鵑花盛開,聯想到幼年在四川常聽到子規鳥的啼叫。子規啼聲凄厲,令聽者腸斷,暮春三月,特別叫人思念故鄉。「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寫盡了旅人思鄉的情緒。全詩渾然一體,對仗工整,情景交融,前呼後應,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足見詩人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

詩人從夜郎遇赦歸來後,此時正流落江南,寄人籬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慘。老來思鄉,本是人之常情,何況詩人老邁患病,於是,濃重的鄉思就襲上了詩人心頭。

詩是感物而起興的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瞧,原來是 杜鵑花開了 。這杜鵑不是故鄉的花嗎?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啼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詩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對仗,從地理和時間兩個方面的對比和聯結中,真實地再現了觸動鄉思的過程。這兩句的語序倒置:本來是先看見宣城的杜鵑花,才聯想到蜀國的子規鳥,詩人卻將它倒了過來,先寫回憶中的虛景,後寫眼前的實景。這樣,就把故國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這故國之思原本就郁積於心,今日一旦勾起,大為凄苦強烈。然而,被鄉思苦苦折磨著的詩人,眼下怎能回到故鄉去呢?青年時代 ,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要到故鄉之外的廣闊天地中去實現宏偉抱負。本想功成名就再榮歸故里,誰料功業無成,老來竟落到這步田地,他有何面目見蜀中父老呢?何況,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著老邁的病體,也無法踏上旅途。飄泊終生的詩人,到頭來不但政治與事業上沒有歸宿,就連此身也無所寄託,遙望著千里之外的故鄉,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別承接一、二句,進一步渲染濃重的鄉思。首句說「曾聞」,第三句則強調了真切如聞:子規鳥的俗名,就叫斷腸鳥,「一叫一回腸一斷」,它啼叫起來,沒完沒了,詩人的愁腸也斷成一寸寸了。末句點明時令 ,用「三春三月」四字,補敘第二句;「憶三巴」三字,則突現了思鄉的主題,把杜鵑花開、子規悲啼和詩人的斷腸之痛融於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詩的三、四句,把「一 」「三」兩個字各自串連起來,紆結縈回,使人感到鄉思襲來時無比的悲切傷痛。

宋代詩人梅堯臣的《九月十八日山中見杜鵑花復開》,為杜鵑花在深秋重開而興發感嘆:  

山中泉壑暖,幽木寒更華。

春鳥各噤口,遊子未還家。

雲誰未及還,對此重興嗟。

何必因啼血,顏色勝曙霞。

杜鵑花本來是春天開放的,可是詩人於秋天在山中看到重開的杜鵑花,不由得觸發了思鄉之情。

詩中寫道:時值深秋,山中的泉水使得丘壑保持著暖意,幽谷中的杜鵑花在寒秋中又開花了。 此時各種春鳥都不再鳴叫,在外地的遊子也還未回家。提到誰還沒回來,對此大家都再次發出嘆息。杜鵑花啊,你何必因為杜鵑啼血,顏色紅得像朝霞呢!  

宋代詩人擇璘的《詠杜鵑花》:想像豐富,思鄉情濃:

蠶老麥黃三月天,

青山處處有啼鵑。

斷崖幾樹深如血,

照水晴花暖欲然。

三嘆鶴林成夢寐,

前生閬苑覓神仙。

小山拄頤愁無奈,

又怕聲聲聒夜眠。

首聯描繪了一派暮春景象:暮春三月,桑蠶已老,麥穗漸黃,滿目青山,處處有杜鵑鳥在啼叫。頷聯重點寫杜鵑花,「如血」、「欲然」,極言杜鵑花之鮮紅艷麗,紅似火燃。然同燃。頸聯寫詩人的想像。三嘆:再三惋嘆。鶴林:佛家語。佛祖入滅之處。佛祖於婆羅雙樹間入滅時,其樹一時花開,林色變白,如鶴之群棲。夢寐:此處意為夢想、幻想。閬苑:閬風之苑。仙人所居之處。李商隱《碧城》詩:「閬苑有書多附鶴,女牆無處不棲鸞。」詩人想像神仙居所景色殊異,令人神往。尾聯感嘆鄉愁縈繞,怕杜鵑鳥的叫聲使自己徹夜難眠。拄頤:以手托著下巴,憂愁的樣子。

此詩既寫杜鵑花,亦寫杜鵑鳥,想像豐富,思鄉情濃。

宋代詩人楊巽齋的《杜鵑花》,對花寄託思鄉之情:   

鮮紅滴滴映霞明,

盡是冤禽血染成。

羈客有家歸未得,

對花無語兩含情。

詩的意思是:杜鵑花鮮紅欲滴映著朝霞格外明艷,這是杜鵑鳥含冤啼叫的鮮血染成的。羈留外地的遊子有家不能回,對著杜鵑花默默無語,互相傳遞著思鄉之情。

詩人由杜鵑花的紅艷想到杜鵑啼血,由杜鵑的啼叫想到遊子有家難歸,只得對著杜鵑花暗寄情愫,思鄉之情盡在不言中。   

宋代詩人真山民的《杜鵑花得紅字》,將杜鵑花與杜鵑鳥兩個意象交融合一:

愁鎖巴雲往事空,

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在終難白,

啼血萬山都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

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恨,

長掛行人望眼中。

得紅字:指詩人和朋友分韻賦詩,分到的是「紅」字,亦即需押此韻。

詩的首聯描寫了巴蜀一帶愁雲密鎖、凄涼黯然的環境,定下了全詩的基調。往事成空,無法挽回,詩人無奈之餘,只得將遺恨寄託在遍地的杜鵑花上。頷聯寫杜鵑鳥聲聲悲啼,啼血染紅了萬山開放的杜鵑花,表明詩人眷戀故國的心不改,千古難明,怨深恨長。頸聯出句從正面寫花,杜鵑花的翠枝在深夜與明月相伴。因是寫夜景,詩便不再寫花而寫枝葉,既避免了重復,又與夜的朦朧融成一氣,升騰起一片悲涼之氣。後句虛寫,杜鵑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東風飛回那朝思暮想的錦水之濱,意象凄美動人。尾聯直抒胸臆,由杜鵑花聯繫到杜鵑鳥思歸啼血,魂飛錦水生出。至今杜鵑花上還帶有懷鄉的遺恨,常使天涯遊子觸目驚心。那滿山的紅杜鵑原來是用碧血染出,飄泊天涯的亡國遺孤見此,能不傷心淚零?結句正面出現「行人」,點出題意,詩人的家國之恨,也是碧血染成,永無休止。                                               

杜鵑啼血的出典是一位亡國君主泣訴他的怨恨,在南宋亡國之際,以此為詩歌意象者甚多,如文天祥《金陵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和中齋韻》:「啼血南飛望帝魂。」詩人詠此當然也是為了寄託故國之思。

宋末元初名畫家、詩人楊公遠寫的《白杜鵑花》,別具一格:

從來只說映山紅,

幻出鉛華奪化工。

莫是杜鵑飛不到,

故無啼血染芳叢。

詩歌的題目雖然是白杜鵑花,可是詩歌里句句都是在寫映山紅。詩人從如火一般絢麗燦爛的映山紅落筆,寫出了映山紅紅得耀眼奪目,巧奪天工。而白杜鵑花為什麼是白色的呢?詩人突發奇想,這白色的杜鵑花,該不是杜鵑鳥沒飛到這里,所以沒有啼血來染紅了。   

詩人要描寫白杜鵑花,卻「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從跟它顏色迥異的映山紅下筆,從紅、白杜鵑花的對比中,表現了它們的各自芳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感染力與表達效果。

宋代詞人趙師俠的《醉桃源》,描繪暮春美景,抒發惜春意緒: 

杜鵑花發映山紅,韶光覺正濃。

水流紅紫各西東,綠肥春已空。 

閑戲蝶,懶游蜂,破除花影重。

問春何事不從容,憂愁風雨中。

這首詞寫暮春時節的景緻與思緒。時值暮春,杜鵑花開得正艷,呈現出濃郁的春色。然既已春晚,綠肥紅散,蝶閑蜂懶,花影破碎,春意難留。詩人感嘆道:要問春天的萬物為什麼不能從容生長,只是憂愁風雨來臨。惜春意緒溢於言外。

詞的意境優美,描寫生動,抒情自然,引入入勝。

宋代詞人晏幾道的《鷓鴣天》,寫杜鵑花里杜鵑啼,借杜鵑啼聲寫思歸:

陌上濛濛殘絮飛。杜鵑花里杜鵑啼。年年底事不歸去,怨月愁煙長為誰。 

梅雨細,曉風微。倚樓人聽欲沾衣。故園三度群花謝,曼倩天涯猶未歸。曼倩:漢東方朔字曼倩。

這是一首寫杜鵑啼聲引起思歸的詞。

首句描寫殘絮飄飛的景象,並以之點出季節時令,還應看到,此句雖寫景,同時也是抒情,因為思歸的情緒正如飛絮一般,也是迷濛紛亂的。次句甚巧,一名兩物,「杜鵑花里杜鵑啼」,此句明寫鳥啼,暗喻「不如歸去」之心意。接下來,又是自怨自傷。年年思歸而年年不歸,拖延下來,在外的年頭已然不少了,而自己又長期生活在「怨月愁煙」的心境之中,見到月亮,引起怨情,見到風景,引起哀愁,心裡遭受如此折磨,這到底又是為了誰來?在這種自責自問之中,思歸之情的抒寫,又深入了一層。

下片為家裡的「倚樓人」著想,體味她作為思婦的心緒,也是由景寫起,梅雨、曉風,與上片的濛濛飛絮相呼應,同樣也點出暮春時節。接下來的「倚樓人聽欲沾衣」,則承接上片第二句,倚樓人,就是倚樓遠望盼歸人的思婦,她聽到的也是那「不如歸去」的杜鵑啼聲。最後,由於思歸而不得,發出了深切的感嘆。故園的花已經三度凋謝了,那就是行人在外已滿三年,而且是年年思歸,年年未歸,至今呢,仍然是「曼倩天涯猶未歸」。

宋代詞人陳允平《望江南》,以暮春樂景,反襯思歸情濃:

煙漠漠,湖外綠楊堤。滿地落花春雨後,一簾飛絮夕陽西。梁燕落香泥。 

流水恨,和淚入桃蹊。鸚鵡洲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歸思越凄凄。

詞的上片寫江南暮春景象。湖上煙霧迷濛,湖外綠楊拂堤,一陣春雨過後,遍地撒滿落花。夕陽西下,簾外飛絮飄盪,樑上燕子正在銜泥做巢。描繪了一幅清新明麗的暮春圖景。

下片寫遊子盼歸思緒。本來春光明媚,應是賞心樂事,但過片「流水恨,和淚入桃蹊」,詩意陡轉,寫遊子的心頭之恨,和著傷心的淚水流入到桃溪。「鸚鵡洲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鸚鵡洲(在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因唐代詩人崔顥的詩句「芳草萋萋鸚鵡洲」(《黃鶴樓》)而出名,是引起鄉愁的地方;而杜鵑花、杜鵑鳥都是描寫鄉愁的意象,杜鵑鳥落在杜鵑花枝上啼叫,使思歸之情更加一倍。結句「歸思越凄凄」直抒胸臆,進一步突出了思歸之情的濃重。

明代詩人張獻翼的《杜鵑花漫興》,寫杜鵑花的芳華永駐:

花花葉葉正含芳,

麗景朝朝夜夜長。 

何事江南春去盡,

子規聲里駐年光。

前兩句寫遍地杜鵑花爛漫綻放,從早到晚到處是一片美麗景象。後兩句寫春天將盡,杜鵑花也要凋落,但她的芳華卻長駐在杜鵑鳥的啼叫聲中。詩人借杜鵑花與杜鵑鳥 的關聯,抒發惜春思歸之情。  

清代女詩人秋瑾的《杜鵑花》,贊美杜鵑花的紅艷: 

杜鵑花發杜鵑啼,

似血如朱一抹齊。

應是留春留不住,

夜深風露也寒凄。

暮春時節,杜鵑花開了,杜鵑鳥也開始啼叫。杜鵑花紅艷似血如硃砂,開花之處都是一片紅色。這鮮艷的紅花想必是想把春天留住吧,可是到了夜裡風雨交加寒風凄冷,想留春天也留不住啊!

詩人贊美杜鵑花的紅艷美麗,惋惜留春不住,惜春之情濃郁。

    描寫杜鵑花的古詩詞還有很多。杜鵑花紮根山野僻壤、恣意盛放的情景,隨處可見,紅的像火,熱情奔放,灼灼燃燒著人們的視野,點燃了山野的寂寞和冷清。在古詩詞里欣賞杜鵑花的鮮艷與朴實,帶給我們的不只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上的觸動!

『叄』 有關於杜鵑的詩句思鄉

1.含有杜鵑的詩句

1、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3、唐李白《蜀道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 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5、唐李賀《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飢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村寒白屋念嬌嬰,古台石磴懸腸草。

6、唐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獨游千里外,高卧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8、唐溫庭筠《碧磵驛曉思》: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9、唐崔塗《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10、唐柳中庸《聽箏》: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1、唐李群玉《黃陵廟》:

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啼妝自儼然。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無名氏《雜詩》: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13、宋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14、宋文天祥《金陵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15、宋王安石《出城訪無黨因宿齋館》:

關外尋君信馬蹄,謾成詩句任天倪。花枝到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

今日笑談還喜共,經年勞逸固難齊。生涯零落歸心懶,多謝殷勤【杜宇】啼。

16、宋王安石《十五》: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17、宋蘇軾《築堤》:

六橋橫截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煙空。

昔日珠樓擁翠鈿,女牆猶在草芊芊。東風第六橋邊柳,不見黃鸝見【杜鵑】。

18、宋晁補之《臨江仙·信州作》: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葯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一個【幽禽(杜鵑)】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19、宋賀鑄《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2.與杜鵑有關的詩句

有關杜鵑詩句 名句:宋陳允平《望江南》「鸚鵡州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句。

1 、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 、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 ,宣城又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3 、唐李白《蜀道難》: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 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 月 ,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4 、唐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 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 取酒還獨傾。

5 、唐李賀《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飢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村寒白屋念嬌嬰,古台石磴懸腸草。

6 、唐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 、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獨游千里外,高卧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 。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8 、唐溫庭筠《碧磵驛曉思》: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 ,滿庭山杏花。

9 、唐崔塗《春夕》: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10 、唐柳中庸《聽箏》: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1 、唐李群玉《黃陵廟》: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啼妝自儼然。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 。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 、唐無名氏《雜詩》: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13 、宋文天祥《酹江月》: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

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

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 首,一線青如發。

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14 、宋文天祥《金陵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15 、宋王安石《出城訪無黨因宿齋館》:關外尋君信馬蹄,謾成詩句任天倪。

花枝到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今日笑談還喜共,經年勞逸固難齊。

生涯零落歸心懶,多謝殷勤杜宇啼 。16 、宋王安石《十五》: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17 、宋蘇軾《築堤》詩:六橋橫截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

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煙空。昔日 珠樓擁翠鈿,女牆猶在草芊芊。

東風第六橋邊柳,不見黃鸝見杜鵑。18 、宋晁補之《臨江仙·信州作》: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

松間葯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一個幽禽(杜鵑)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 ?月斜西院愈聲悲。

青山無限好,猶 道不如歸。採納。

3.關於杜鵑的有名的詩句

1. 《送梓州李使君》唐代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譯文:萬壑古樹高聳雲天,千山深處杜鵑啼囀。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樹叢梢頭流淌百泉。

漢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訴訟爭田。

望你發揚文翁政績,奮發有為不負先賢。

2.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唐代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譯文:曾經在蜀國見到過杜鵑鳥,在宣城又見到了杜鵑花。

杜鵑叫一回,我的淚流一次,傷心欲絕。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時時念叨著家鄉三巴。

3. 《老夫采玉歌》唐代 李賀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飢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

村寒白屋念嬌嬰,古台石磴懸腸草。

譯文:民工不斷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貴的水碧。不過是雕琢成貴婦的首飾,替貴婦們裝扮容姿。

老漢飢寒交迫來采玉,鬧騰得水中蛟龍也愁戚。碧藍的藍溪水啊,也被翻攪得渾濁不清了。

夜黑雨狂的山岡上,老漢只好以榛子充飢。杜鵑聲聲哀怨啼血,就像老漢悲傷的淚滴。

又深又險的藍溪水,把多少採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縱然過了千年仍怨恨藍溪。

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樹呼嘯,風狂雨急。老漢腰系繩索盪悠悠,從山腳直垂到藍溪底。

心理掛念著寒村茅舍里,嬌兒弱女在嗷嗷哭啼。看著山崖石級上的懸腸草,老漢的心悲戚無已。

4. 《錦瑟》唐代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譯文: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詩創作於李商隱妻子死後,故五十弦有斷弦之意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

莊周其實知道自己只是嚮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靈和作為可以感動杜鵑。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而在當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並不知珍惜。

5. 《子夜歌·三更月》宋代 賀鑄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譯文:深夜的月光照著庭中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相思的情懷有說不盡的凄然就像是杜鵲啼血。遠去的遊子為什麼沒有了音信,當時在柔桑夾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聲和你道別。只有那隴頭的流水彷彿知道我的心意,發出潺潺的聲響像是在替我哭泣。

6. 《金陵驛》宋代 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萬里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塗。

空流杜宇聲中血,半脫驪龍頷下須。

老去秋風吹我惡,夢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

譯文:夕陽下那被野草覆蓋的行宮,自己的歸宿在哪裡啊?

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原來沒有什麼不同,而人民已成了異族統治的臣民。

滿地的蘆葦花和我一樣老去,人民流離失所,國亡無歸。

現在要離開這個熟悉的老地方了,從此以後南歸無望,等我死後讓魂魄歸來吧!

江山淪喪在於沒有宏偉的謀劃,連德祐皇帝也向異族下拜稱臣,就像從天上落入泥塗。

德祐已是亡國之君,即使杜鵑啼到嘴角流血也是無家可歸了,小皇帝也死於非命。

人已老去,秋風吹得我心情不佳,夢中醒來,寒月照著孤寂的人。

在歷史長河中,暫時的成敗不算什麼,最值得關注的是讓人稱道自己是一個大丈夫。

4.有哪些詩句是寫鄉愁的

杜鵑 : 雜詩 白鷺 : 絕句 鷓鴣: 鷓鴣

無名氏 杜 甫 鄭谷

近寒食雨草萋萋, 兩個黃鸝鳴翠柳,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著麥苗風柳映堤。 一行白鷺上青天,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等是有家歸未得? 窗含西嶺千秋雪, 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杜鵑休向耳邊啼。 門泊東吳萬里船。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荷葉羅裙一色裁,英蓉何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5.關於「杜鵑」的詩句有哪些

1.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唐代: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2. 《鵲橋仙·夜聞杜鵑》——宋代: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

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3. 《宣城見杜鵑花》——唐代: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4. 《詠杜鵑花》——宋代:擇璘

蠶老麥黃三月天,青山處處有啼鵑。

斷崖幾樹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

三嘆鶴林成夢寐,前生閬苑覓神仙。

小山拄頤愁無奈,又怕聲聲聒夜眠。

5. 《錦瑟》——唐代: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6. 《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7. 《送梓州李使君》——唐代: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8. 《清明日對酒》——宋代: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9. 《鷓鴣天·十里樓台倚翠微》——宋代: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

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

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10. 《贈梁任父同年》——清代:黃遵憲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6.求所有關於杜鵑的詩詞

杜鵑花 (梭蘿花,即杜鵑花,又稱映山紅。)

1。李白 《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2。「杜鵑花時夭艷然,所恨帝城人不識。丁寧莫遺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唐·施肩吾)

3。白居易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詩人贊美杜鵑,把杜鵑比作花中西施。

4。李商隱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 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 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5。〈七絕憶大別山歌映山紅兩首〉一「北國南疆行跡遍,春來最憶大別山。家家祭掃紅軍墓,漫野時開紅杜鵑。」二「革命搖籃不怕窮,邊陲小縣盡光榮。青山遍灑英雄血,始得逢春萬壑紅!」

6。年代:宋

作者:元絳

作品:映山紅慢

內容:「穀雨風前,占淑景、名花獨秀。露國色仙姿,品流第一,春工成就。羅幃護日金泥皺。映霞腮動檀痕溜。長記得天上,瑤池閬苑曾有。千匝繞、紅玉闌干,愁只恐、朝雲難久。須款折、綉囊剩戴,細把蜂須頻嗅。佳人再拜抬嬌面,斂紅巾、捧金杯酒。獻千千壽。願長恁、天香滿袖。」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

1。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這首詩表達安徽見到盛開的杜鵑花時,不由想起故鄉杜鵑鳥的叫聲,從而深深喚起詩人的思鄉之情。相傳子規鳥,即杜鵑鳥為古蜀王所化。其鳴聲凄切。杜鵑花因杜鵑鳥啼血而被染成鮮紅色。

2。「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常見再拜,重是古帝魂。」(杜甫《杜鵑》詩)

3。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4。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游「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5,踏莎行 秦觀「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6。憶王孫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蠻全了 呵呵

7.關於「杜鵑」的詩句有哪些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唐代:李白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鵲橋仙·夜聞杜鵑》——宋代:陸游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

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宣城見杜鵑花》——唐代:李白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詠杜鵑花》——宋代:擇璘蠶老麥黃三月天,青山處處有啼鵑。斷崖幾樹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

三嘆鶴林成夢寐,前生閬苑覓神仙。小山拄頤愁無奈,又怕聲聲聒夜眠。

《錦瑟》——唐代: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觀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送梓州李使君》——唐代:王維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清明日對酒》——宋代:高翥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鷓鴣天·十里樓台倚翠微》——宋代:晏幾道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

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

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贈梁任父同年》——清代:黃遵憲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8.帶杜鵑的詩句有哪些

唐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

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9.求所有關於杜鵑的詩詞

在古詩詞中,杜鵑鳥又名「杜宇」、「子規」擬行路難 (南北朝)鮑照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園。荊棘郁蹲蹲。

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奔亡道中其五 (唐)李白淼淼望湖水,青青蘆葉齊。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江上送客 (唐)白居易江花已萎絕,江草已銷歇。遠客何處歸?孤舟今日發。

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共是多感人,仍為此中別!雨中赴劉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劉已先去因以四 (唐)白居易雲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懶卻還。

將謂獨愁猶對雨,不知多興已尋山。才應行到千峰里,只校來遲半日閑。

最惜杜鵑花爛熳,春風吹盡不同攀。山石榴 (唐)白居易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

杜鵑啼時花撲撲。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

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斫得廳前栽。爛熳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麴塵。淚痕浥損燕支臉,剪刀裁破紅綃巾。

謫仙初墮愁在世,奼女新嫁嬌泥春。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

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題詩報我何所雲?苦雲色似石榴裙。

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

子規 (唐)杜甫峽里雲安縣,江樓翼瓦齊。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

眇眇春風見,蕭蕭夜色凄。客愁那聽此,故作傍人低。

杜鵑 (唐)杜甫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雲安有杜鵑。

我昔游錦城,結廬錦水邊。有竹一頃餘,喬木上參天。

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喂其子,禮若奉至尊。

鴻雁及羔羊,有禮太古前。行飛與跪乳,識序如知恩。

聖賢古法則,付與後世傳。君看禽鳥情,猶解事杜鵑。

杜鵑行 (唐)杜甫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

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身羈孤。業工竄伏深樹里,四月五月偏號呼。

其聲哀痛口流血,所訴何事常區區。爾豈摧殘始發憤,羞帶羽翮傷形愚。

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覆何所無。萬事反覆何所無,豈憶當殿群臣趨。

杜鵑行 (唐)杜甫(一作司空曙)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跳枝竄葉樹木中,搶佯瞥捩雌隨雄。

毛衣慘黑貌憔悴,眾鳥安肯相尊崇。隳形不敢棲華屋,短翮唯願巢深叢。

穿皮啄朽觜欲禿,苦飢始得食一蟲。誰言養雛不自哺,此語亦足為愚蒙。

聲音咽咽如有謂,號啼略與嬰兒同。口乾垂血轉迫促,似欲上訴於蒼穹。

蜀人聞之皆起立,至今斅學效遺風,乃知變化不可窮。豈知昔日居深宮,嬪嬙左右如花紅。

杜鵑 (唐)杜牧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門?至今銜積恨,終古吊殘魂。芳草迷腸結,紅花染血痕。

山川盡春色,嗚咽復誰論?子規 (唐)杜牧蜀地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河瀆神 (唐)溫庭筠河上望叢祠,廟前春雨來時。楚山無限鳥飛遲,蘭棹空傷別離。

何處杜鵑啼不歇,艷紅開盡如血。蟬鬢美人愁絕,百花芳草佳節。

錦城曲 (唐)溫庭筠蜀山攢黛留晴雪,簝筍蕨芽縈九折。江風吹巧剪霞綃,花上千枝杜鵑血。

杜鵑飛入岩下叢,夜叫思歸山月中。巴水漾情情不盡,文君織得春機紅。

怨魄未歸芳草死,江頭學種相思子。樹成寄與望鄉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子規 (唐)顧況杜宇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樹何山著子規。

聽子規(一本題上有攝山二字) (唐)顧況棲霞山中子規鳥,口邊血出啼不了。山僧後夜初出定,聞似不聞山月曉。

聞子規 (唐)雍陶百鳥有啼時,子規聲不歇。春寒四鄰靜,獨叫三更月。

夜聞子規 (唐)王建子規啼不歇,到曉口應穿。況是不眠夜,聲聲在耳邊。

杜鵑花 (唐)成彥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聞砧 (唐)孟郊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月下誰家砧,一聲腸一絕。

杵聲不為客,客聞發自白。杵聲不為衣,欲令遊子歸。

途中聞子規 (唐)李中春殘杜宇愁,越客思悠悠。雨歇孤村裡,花飛遠水頭。

微風聲漸咽,高樹血應流。因此頻回首,家山隔幾州。

子規 (唐)鮑溶中林子規啼,雲是古蜀帝。蜀帝胡為鳥,驚急如罪戾。

一啼艷陽節,春色亦可替。再啼孟夏林,密葉堪委翳。

三啼涼秋曉,百卉無生意。四啼玄冥冬,雲物慘不霽。

芸黃壯士發,沾灑妖姬袂。悲深寒烏雛,哀掩病鶴翅。

胡為托幽命,庇質無完毳。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群勢。

吾聞鳳凰長,羽族皆受制。盍分翡翠毛,使學鸚鵡慧。

敵怨不在弦,一哀尚能繼。那令不知休,泣血經世世。

古風失中和,衰代因鄭衛。三嘆尚淫哀,向渴嘻流涕。

如因異聲感,樂與中腸契。至教一昏蕪,生人遂危脆。

古意嘆通。

『肆』 關於杜鵑的詩句及賞析

1. 關於杜鵑的古詩及賞析

杜鵑行

作者:唐·杜甫

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⑴。

寄巢生子不自啄⑵,群鳥至今與哺雛。

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身羈孤⑶。

業工竄伏深樹里⑷,四月五月偏號呼⑸。

其聲哀痛口流血⑹,所訴何事常區區⑺。

爾豈摧殘始發憤⑻,羞帶羽翮傷形愚⑼。

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覆何所無。

萬事反覆何所無,豈憶當殿群臣趨。

【注釋】

⑴《華陽風俗錄》:杜鵑大如鵲而羽烏。

⑵《博物志》:杜鵑生子,寄之他巢,群鳥為飼之。

⑶曹植詩:「倉卒骨肉情。」陶潛《祭妹文》:「遺孤滿眼。」謝庄《月賦》:「羇孤遞進。」

⑷曹植《白鶴賦》:「恆竄伏以窮棲。」阮瑀詩:「深樹猶沾裳。」

⑸《呂氏春秋》:「號呼而走之。」

⑹《風俗錄》:杜鵑聲哀而吻有血。

⑺辛延年詩:「一心抱區區。」

⑻《西京賦》:「朴叢為之摧殘。」

⑼毋丘儉詩:「但當養羽翮。」

【創作背景】

黃鶴認為此詩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他說:「李輔國劫遷上皇,乃上元元年七月事。此詩借物傷感,當屬上元二年作。觀其詩意,乃感明皇失位而作。」

【賞析】

仇兆鰲 《杜詩詳注》:《杜鵑行》,傷舊主之孤危也,起含寓意。蜀天子,化杜鵑,憐之也。寄子代哺,蜀帝之分猶存焉。

中間八句憫杜鵑形聲之哀慘。君臣舊禮,承哺雛。伏樹號呼,自傷孤立也。哀聲流血,承號呼。含憤包羞,備言失所也。《杜臆》:傷形愚,哀其有情而不能自達。

末四句致感慨悲痛之意。當殿群趨,遙應蜀天子。

此詩分三段。中間八句,首尾各四句。朱鶴齡註:鮑照《行路難》:「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國門。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荊棘郁蹲蹲。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惟悴似人髠。飛走樹間逐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此詩意所本也。

洪邁《隨筆》雲:明皇為輔國劫遷西內,肅宗不復定省,子美作《杜鵑行》以傷之。

黃鶴曰:上元元年七月,李輔國遷上皇,高力士及舊宮人皆不得留,尋置如仙媛於歸州,出玉真公主居玉真觀。上皇不懌,成疾。詩曰:「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身羇孤。」蓋謂此也。

盧元昌曰:蜀天子,雖指望帝,實言明皇幸蜀也。禪位以後,身等寄巢矣。劫遷之時,輔國執鞚,將士拜呼,雖存君臣舊禮,而如仙、玉真一時並斥,滿眼骨肉俱散矣。移居西內,父子睽離,羇孤深樹也。罷元禮,流力士,徹衛兵,此摧殘羽翮也。上皇不茹葷,致辟穀成疾,即哀痛發憤也。當殿群趨,至此不復可見矣。此詩托諷顯然。鶴注援事證詩,確乎有據。張綖疑「羞帶羽翮傷形愚」句,謂非所以喻君父,亦太泥矣。蓋托物寓言,正在隱躍離合間,所謂言之者無罪也。

或疑劫遷西內,宮禁秘密,子美遠游西蜀,何從遽知之?曰:蜀有節鎮,國家大事,豈有不知者。故曰朝廷問府主。其以杜鵑比君,本緣望帝而寓言,非擅喻禽鳥也。

2. 我想要關於杜鵑的詩句(最好是有名的),而且杜鵑在那首詩里可以

《杜鵑》 徐志摩

杜鵑,多情的鳥,他終宵唱;

在夏蔭深處,仰望著流雲

飛蛾似圍繞亮月的明燈,

星光疏散如海濱的漁火,

甜美的夜在露湛里休憩,

他唱,他唱一聲「割麥插禾」——

農夫們在天放曉時驚起。

多情的鵑鳥,他終宵聲訴,

是怨,是慕,他心頭滿是愛

滿是苦,化成纏綿的新歌,

柔情在靜夜的懷中顫動;

他唱,口滴著鮮血,斑斑的,

染紅露盈盈的草尖,晨光

輕搖著園林的迷夢;他叫,

他叫,他叫一聲「我愛哥哥!」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3. 杜鵑的詩歌鑒賞

這首詩,寫的是杜鵑花及與杜鵑花息息相關的一個家庭。壺井繁治是一位無產階級革命作家,詩中所寫的正是一個革命家庭。這是個和美的小家庭,夫妻志同道合,小女乖巧活潑。他們雖然過著貧窮而不安定的生活,但沒有放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革命理想抱有堅定念。詩人善用象徵手法,詩中的杜鵑花是革命理想的象徵。

詩人採取「隱」的手法將杜鵑花與一個家庭的命運熔於一爐,如心雕龍·隱秀》中指出:「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文隱以復義為工。」杜鵑花的,形象,是言中之意,是一條明線。而「文外之重旨」是一家人對革命理想的追求,是一條暗線。詩人以明線來帶動暗線發展,以暗線來表達思想感情。杜鵑花的出現,揭示了詩人一家在困窘的生活環境下,追求、嚮往著革命理想。杜鵑花的凋零,揭示了政治形勢的變化,革命者受到迫害。杜鵑花的重新開放,揭示了真理之花猶存,只是我們失去了追求它的自由。最後一節詩,杜鵑花在獄中出現,揭示了監牢只能禁錮革命者的身軀,卻禁錮不住革命者對革命理想的堅定信念。寫一枝杜鵑花,寫出了一個志同道合、前仆後繼、堅信真理的革命家庭。

杜鵑花是詩中的主體形象。詩人選擇它來象徵革命理想,真是神形俱備。從「形」上看,杜鵑花鮮紅耀眼、光彩照人;從「神」上看,杜鵑花遍地開放,生命頑強;這給人以顛撲不破、星火燎原的啟示。而這一切正是革命理想所具備的威力。另外,杜鵑花還含有「杜鵑啼血」之義,這為表現百折不屈,寧死不悔的革命衷腸,平添了別一番色彩。詩人還通過舉家逐花而居、小女戴花和妻子插花這些細節,來烘托杜鵑花的美麗高潔;並把它放在「舊花瓶」、「寒傖的屋子」和陰森的「牢里」與環境進行對比,反襯出杜鵑花作為理想之花的奪目光彩。這一切,使杜鵑花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象一團火一樣,照耀著這個處於「冬夜」的革命家庭。明代學者何景明,在談到詩的意境時曾說:「意象應曰合,意象乖曰離。」就是說形象與思想相吻合、詩的意境就和諧,反之則不能和諧。杜鵑花的形象與詩人所賦予它的含義是相輔相成的。因而,詩的意境是和諧完美的,是清新而耐人尋味的。

4. 描寫杜鵑鳥的詩句

噫吁戲,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虺,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杜鵑鳥,也叫子規,在古詩中多出現。

又如:《送春》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5. 《杜鵑》賞析

杜鵑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卉之一,每於春季盛開,其姿態優美,花色艷麗,花瓣富於變化,開花整齊而且花期較長。在自然界,杜鵑可形成壯麗的景觀。「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鋇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就是人們對杜鵑贊美的詩句。

杜鵑除供觀賞外,還有一定的葯用價值。花、葉和根均可入葯。花含花色甙和黃酮醇類,有活血、調經、祛風濕的功能。葉和嫩枝中含黃酮類、香萜類、有機酸、氨基酸、鞣質、酚類、甾醇、強心甙、揮發油等;黃酮類中有紅花杜鵑甲和乙,杜鵑花醇和杜鵑花醇甙。葉中還含熊果酸和*木毒素。甘、酸、平。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止血、治癰腫疔瘡、外傷出血、支氣管炎、蕁麻疹。根含鞣質。酸、澀、溫。活血,止血,祛風,止痛。治吐血、衄血、月經不調、崩漏、痢疾、風溫疼痛、跌打損傷。內服:水煎,25—50克,或浸酒。外用:搗敷。

春天採花,夏季采葉;秋、冬挖根,曬干備用或鮮用。

『伍』 送春和宣城見杜鵑花借子規意象分別表達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1.子規不停啼叫,不信喚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藉此抒發頑強進取、執著追求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2.詩人在宣城看到杜鵑花看,聯想到蜀地故鄉的杜鵑鳥(子規),艷麗的花朵,凄楚的啼鳴,一下子溝動了詩人濃烈的思鄉之情,還有那略顯凄涼的的羈旅之苦。

熱點內容
茶花女歌劇片段 發布:2025-08-06 05:12:53 瀏覽:154
金蘭花6 發布:2025-08-06 05:12:47 瀏覽:72
吳京梅花樁 發布:2025-08-06 05:12:09 瀏覽:715
綠植的名詞 發布:2025-08-06 05:12:08 瀏覽:66
玫瑰糍粑冰粉的做法 發布:2025-08-06 05:12:03 瀏覽:503
日本老盆景家 發布:2025-08-06 05:00:32 瀏覽:323
花卉即功能 發布:2025-08-06 04:48:07 瀏覽:495
致命玫瑰電影 發布:2025-08-06 04:47:29 瀏覽:667
玫瑰果美白 發布:2025-08-06 04:37:28 瀏覽:991
怎樣用絲帶做玫瑰花 發布:2025-08-06 04:35:53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