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紫羅蘭紀伯倫
A. 紫羅蘭閱讀題答案
第①段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作用?(3分)
1.描寫了紫羅蘭寧靜而自足的生活。為下文玫瑰花的驚艷出場,使紫羅蘭自慚形穢而謀求改變鋪墊蓄勢。 共3分。
2.在②~⑤段中,「紫羅蘭」對自己有哪些不滿?對玫瑰花有哪些艷羨?(2分)
2.紫羅蘭自認為渺小可憐,脆弱被無視。玫瑰花亭亭玉立,雍容英挺。共2分。
本文是一篇對話體散文,請結合⑥~⑩段分析「對話」這種手法的好處。(2分)
形象地表現了紫羅蘭的迫切和堅定,感情色彩濃烈,使情節推進自然簡便。共2分。
4.品析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①暴風雨把她從土裡拔起,狂風掃去了她的花瓣,把她拋在濕漉漉的青草上。
②她的臉上浮著超凡絕俗的微笑。
4.①作者運用「拔」「掃」「拋」這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狂風暴雨的肆虐和力量,突出了那株紫羅蘭的慘痛遭遇。共2分。
②「超凡絕俗」意味著紫羅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追求到了比生活更高更遠的東西,達到了至聖的精神境界。共2分。
5.文章的題目不完整,你認為在「紫羅蘭」前面應該加個怎樣的修飾語,並說明理由。
(3分)
5.我認為應該添加「勇敢的」,文章講述一株勇敢追逐夢想的紫羅蘭,為理想而死,無怨無悔。言之成理即可,共3分。
6.文中有很多格言警句,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加以闡述。(3分)
日後不論發生什麼事,都由我自己擔承!人應該有擔當的精神,既然做了選擇就要勇往直前,即便是遇到挫折和艱難,都不能退縮,要勇於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言之成理即可,共3分。
B. 紀伯倫的紫羅蘭中有哪些名言警句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一個人有兩個我,一個在黑暗中醒著,一個在光明中睡著。
對安逸的慾望扼殺了靈魂的激情,而它還在葬禮上咧嘴大笑。
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和你一起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
(尤其是第一句,很深刻,很經典,也很流行~)
C. 紀伯倫的生平,寫作風格
【個人生平】
紀伯倫1883年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里。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語、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志,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惹怒當局,次年遷往紐約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
紀伯倫是黎巴嫩的文壇驕子,作為哲理詩人和傑出的畫家,他和泰戈爾一樣都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樑上的巨人」。並有評論說「上帝的先知於其身復活」。同時,以他為中堅形成的阿拉伯第一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即「阿拉伯僑民文學」),全球聞名。
從上世紀20年代起,紀伯倫的創作由小說轉向散文和散文詩,後陸繼發表散文詩集《先驅者》(1920)、《先知》(1923)《沙與沫》(1926)、《人之子耶穌》(1928)、《先知園》(1931)、《流浪者》等,以及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臨別贈言的方式,充滿比喻和哲理的東方色彩。紀伯倫並自繪浪漫情調和深刻寓意的插圖。
紀伯倫認為要唱出「母親心裡的歌」,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像和象徵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遠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態度或表現某種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領導過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學團體「筆會」。最先介紹到中國來的是《先知》(冰心譯,1931)。從50年代起,逐漸為中國讀者所了解。其《組歌》:《浪之歌》《雨之歌》進入人教八年級下冊第十課。
1883年1月6日,紀伯倫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的崇山峻嶺之中,著名的「聖谷」附近的貝什里村。
在短暫而輝煌的生命之旅中,紀伯倫飽經顛沛流離、痛失親人、愛情波折、債務纏身與疾病煎熬之苦。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區的一個農家。故鄉的奇兀群山與秀美風光賦予他藝術的靈感。
12歲時,紀伯倫因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殘暴統治,他隨母親去美國,在波士頓唐人街過著清貧的生活。1898年,15歲的紀伯倫隻身返回祖國學習民族歷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會。1902年返美後僅一年多的時間,病魔先後奪去了他母親等三位親人。他14歲的妹妹死於肺病。妹妹臨死之前,哭喊著「希望見到哥哥,希望見到爸爸」,但是她沒有實現這個願望。
紀伯倫非常喜愛自己的同母異父的哥哥,還沒來得及悼念哥哥的時候,母親因為接連失去2個孩子,也病倒了,1903年6月,母親也離他而去。紀伯倫曾經用一幅畫描繪了母親臨終前的瞬間,題為《走向永恆》,畫中母親的面容沒有一絲的痛苦,顯得十分從容和平靜。紀伯倫日後回憶母親對他文學創作的啟迪時強調「我的母親,過去,現在仍是在靈魂上屬於我。我至今仍能感受到母親對我的關懷,對我的影響和幫助。這種感覺比母親在世的時候還要強烈,強烈的難以測度。」
他以寫文賣畫為生,與為人剪裁縫衣的妹妹一起掙扎在金元帝國的底層。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資助赴巴黎學畫,並得到羅丹等藝術大師的親授指點。1911年他再次返美後長期客居紐約,從事文學與繪畫創作,並領導阿拉伯僑民文化潮流。當他感到死神將臨,決心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得更加光耀,遂不顧病痛,終日伏案,直到48歲英年早逝。
1904年5月,在戴伊先生的安排和許多朋友的幫助下,紀伯倫在戴伊先生的畫廊中舉辦了他的首次個人畫展。畫展是成功的 ,畫展也為紀伯倫的文學創作打開了大門。紀伯倫認識了阿拉伯《僑民報》的創辦人,他答應《僑民報》每周發表《淚與笑》中的2篇文章。1903--1908年紀伯倫在《僑民報》發表了50多篇散文,總標題為《淚與笑》。
【寫作風格】
紀伯倫的畫風和詩風一樣,都受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1757—1827)的影響,所以,文壇稱他為「20世紀的布萊克」。1908年—1910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藝術期間,羅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評價紀伯倫:「這個阿拉伯青年將成為偉大的藝術家。」紀伯倫的繪畫具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色彩,在紀念館收藏。在東方文學史上,紀伯倫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在美妙的比喻中啟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紀伯倫風格還見諸於他極有個性的語言。他是一個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寫作的雙語作家,而且每種語言都運用得清麗流暢,其作品的語言風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東西方讀者。美國人曾稱譽紀伯倫「象從東方吹來橫掃西方的風暴」,而他帶有強烈東方意識的作品被視為「東方贈給西方的最好禮物」。
【主要著作】
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叛逆的靈魂》
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
散文《音樂短章》《花之詠》《我的心靈告誡我》
散文詩集《先知》(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淚與笑》《暴風雨ا》《先驅者》 《沙與沫》《人之子耶穌 》《先知園》《流浪者》《組歌》(包括《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詩集《行列歌》《珍聞與趣談》《與靈魂私語》
散文集《瘋人》
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
D. 雄心壯志紫羅蘭讀後感
最近讀了紀伯倫寫的《雄心壯志紫羅蘭》,感覺很不錯,很喜歡紀伯倫的文專章,很有思想,尤其是這屬篇文章,感覺很深奧,我讀了好幾邊也無法理解透作者的意圖,不知道作者是贊揚那棵紫羅蘭,還是批判她,那株紫羅蘭是真正領悟了真理,還是拿一些似乎很深奧的話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呢?不過紫羅蘭所說的那句「存在的目的在於追求存在以外的東西。」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我花了很大的工夫把這篇文章打了出來,希望博友們幫一下忙,告訴我那株「狂妄」的紫羅蘭到底做的對不對......
E. 《紫羅蘭》紀伯倫
幽靜的花園里,生長著一棵紫羅蘭。她有美麗的小眼睛和嬌嫩的花瓣。她生活在女伴們中間,滿足於自己的嬌小,在密密的草叢中愉快的擺來擺去。
一天早晨,她抬起頂著用露珠綴成王冠的頭,環顧四周,她發現一株亭亭玉立的玫瑰,那麼雍容而英挺,使人聯想起綠寶石的燭台托著鮮紅的小火舌。
紫羅蘭張開自己天藍色的小嘴,嘆了一口氣,說:「在香噴噴的草叢里,我是多麼不顯眼啊,在別的花中間,我幾乎不被人看見。造化把我造得這般渺小可憐。我緊貼著地面生長,無力地伸向藍色的蒼穹,無力把面龐轉向太陽,像玫瑰花那樣。」
玫瑰花聽到她身邊的紫羅蘭的這番話,笑得顫動了一下,接著說:「你這枝花多麼愚蠢呵!你簡直不理解幸福,造化把很少賦予別類花朵的那種美貌,那種芬芳和嬌嫩給予了你。拋棄你那些錯誤的想法和空洞的幻想,滿足自己的命運吧,要知道,誰要求過多,誰就會失去一切。」
紫羅蘭回答道:「呵,玫瑰花,你是在安慰我,因為我只能幻想的那一切,你都有了。你是那樣美好,所以你用聰明的辭令粉飾我的渺小。但是對於不幸者來說,那些幸運者的安慰意味著什麼呢?向弱者說教的強者總是殘酷的!」
造化聽到玫瑰與紫羅蘭的對話,覺得奇怪,於是高聲問:「呵,女兒,你怎麼了,我的紫羅蘭?我知道你一向溫柔而又馴服,你安貧而又高尚。難道你被空虛的願望和無謂的驕傲制服了?」
紫羅蘭用充滿哀求的聲調回答她:「呵,你原是無上全能、悲憫萬物的啊,我的母親!我懷著滿腔希望請求你,答應我的要求,把我變成玫瑰花吧,哪怕只有一天也好!」
造化說:「你不知道你請求的是什麼。你不明白外表的華麗暗藏著不可預期的災福。當我把你的軀干抽長,改變面貌你的容貌,使你變成玫瑰後,你會後悔的,可是,到那時,後悔也無濟於事了。」
紫羅蘭答道:「呵,把我變作玫瑰吧!變作一株高高的玫瑰花,驕傲地抬著頭!日後不論發生什麼事,都由我自己擔承!」
於是,造化說:「呵,愚蠢而不聽話的紫羅蘭,我滿足你的願望!但是,如果不幸和災禍突然降落在你的頭上,那是你自己的過錯!」
造化伸開她那看不見的魔指,觸了一下紫羅蘭的根--轉瞬間紫羅蘭變成了盛開的玫瑰,佇立在眾芳之上。
午後,天邊突然烏雲密布,捲起旋風,雷電交加,隆隆作響,狂風和暴雨所組成的一支不計其數的大軍突然向園林襲來,他們的襲擊折斷了樹枝,扭彎了花莖,把傲慢的花朵連根拔起。花園里除了那些緊貼著地面生長或是隱藏在岩石縫里的花草之外,什麼也不剩了。而這座幽靜的花園遭到了比其他花園更多的災難。等到風停雲散,花兒幾乎都死去了,--她們像在籬邊的紫羅蘭,在這場風暴的襲擊之後,安然無恙。
一株紫羅蘭抬起頭來,看著花草樹木的遭遇,愉快地微笑了一下,招呼自己的女伴:「瞧呵,暴風雨把那些自負為美的花朵變成了什麼喲!」
另一株紫羅蘭說:「我們緊貼著地面生長。我們才躲過了狂風暴雨的憤怒。」
第三株喊道:「我們是這般脆弱,但龍卷風並沒有戰勝我們!」
這時紫羅蘭皇後向四周環顧了一下,突然看見昨天還是紫羅蘭的那株玫瑰花。
暴風雨把她從土裡拔起,狂風掃去了她的花瓣,把她拋在濕漉漉的青草上。她躺在地上,像一個被敵人的箭射中了的人一樣。
紫羅蘭皇後挺直了身子,展開自己的小葉片,招呼女伴們說:「看呵,看呵,我的女兒們!看看這株紫羅蘭,為了能炫耀自己的美貌,她想變成一株玫瑰,哪怕是一小時也可以。就讓眼前這景象作為你們的教訓吧。」
瀕死的玫瑰嘆了一口氣,集中了最後的力量,用微弱的聲音回答道:「聽我說吧,你們這些愚蠢而謙遜的花兒,聽著吧,暴風雨和龍卷風都把你們嚇壞了!昨天我也和你們一樣,藏在綠油油的草叢里,滿足於自己的命運。這種滿足使我在生活的暴風雨里得到了庇護。我的整個存在的意義都包含在這種安全里,我從來不要求比這卑微的生存更多一點的寧靜與享受。呵,我原是可以跟你們一樣,緊貼著地面生長,等待冬季用雪把我蓋上,然後偕同你們去接受那死亡與虛無的寧靜。但是,只有當我不知道生活的奧妙,我才能那樣做,這種生活的奧妙,紫羅蘭的族類是從來也不知道的。從前我可以抑制自己一切的願望,不去想那些得天獨厚的花兒。但是我傾聽著夜的寂靜,我聽見更高的世界對我們世界說:『生活的目的在於追求比生活更高更遠的東西。』這時我的心靈就不禁反抗起自己來了。我的心殷切地盼望升到比自己更高的地方。終於,我反抗了自己,追求那些我不曾有過的東西,直到我的憤怒化成了力量,我的嚮往變成了創造的意志。到那時,我請求造化--你們要知道,造化,那不過是我們一種神秘的幻覺的反映,--我要求她把我變成玫瑰花。她這樣做了。就像她常常用賞識和鼓勵的手指變換自己的設計和素描一樣!」
玫瑰花沉默了片刻,然後帶著驕傲而優越的神情補充說:「我做了一小時的玫瑰花,我就像皇後一樣度過了這一小時。我用玫瑰花的眼睛觀察過宇宙。我用玫瑰花的耳朵傾聽過私語。我用玫瑰花的葉片感受過光的變幻難道你們中間找得到一位蒙受過這樣的光榮么?」
玫瑰低下頭,已經喘不上氣來,說:「我就要死了。我要死了,但我內心裡卻有一種從來沒有一株紫羅蘭所體驗過的感覺。我要死了,但是我知道,我所生存的那個有限的後面隱藏著的是什麼。這就是生活的意義。這就是本質的所在,隱藏在無論是白天或夜晚的機緣之後的本質!」
玫瑰捲起自己的葉子,微微嘆了一口氣,死去了。她的臉上浮著超凡絕俗的微笑--那是理想實現的微笑,勝利的微笑,上帝的微笑。
F. 紀伯倫 貪心的紫羅蘭譯文
在一座孤零零的花園里,有一株紫羅蘭,花瓣艷麗,芳香四溢,幸福愉快地生活在同伴當中,得意洋洋地在群芳之間左右搖動。 一天早晨,紫羅蘭戴著露珠桂冠,抬眼環視四周,看到一朵玫瑰花,軀干苗條,恰似一柄為炬,插在寶石燈上。 紫羅蘭咧著她那藍色的嘴唇,嘆息道:「唉,在群芳當中,我最不走運;在百卉之中,我地位最低!大自然把我造就得如此低矮渺小,我只配伏在地上生存,不能像玫瑰那樣,枝插藍天,面朝太陽。」 玫瑰花聽到鄰居紫羅蘭的哀嘆聲,笑著搖了搖頭,然後說:「百花群里,你最糊塗。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大自然賦予你芳香、文雅和美貌,這都有是別的花草所沒有的。你還是趕快打消你那些奇異的念頭和有害的想法吧!滿足於天賜予你的福氣吧!你要知道:虛懷若谷者,地位無比高尚;貪得無厭者,永遠貧困飢荒。」 紫羅蘭答道: 「玫瑰花,你這所以這樣安慰我,因為你已得到了我想得到的一切;你這所以用格言來掩飾我的低下地位,因為你偉大高尚。在倒霉者的心中,幸運兒的勸誡是何等苦澀;在弱者面前慷慨陳詞的強者,何其冷若冰霜!」 大自然聽了玫瑰花與紫羅蘭之間的對話,禁不住打了個寒戰,繼之提高嗓門,說: 「紫羅蘭,我的女兒,你怎麼啦?我了解你,你朴實無華,小巧玲瓏,溫文爾雅,莫非貪欲纏住了你的身,或者虛榮占據了你的心?」 紫羅蘭乞憐道: 「力大恩深的母親,我謹向您傾訴我心中的懇求和希冀,萬望您答應我的要求:讓我變成一株玫瑰,哪怕只有一天。」 大自然說: 「你不曉得你的要求意味著什麼。你不知道華美外觀後隱藏的巨大災難。倘若你的身軀變高,外貌改變,成為一株玫瑰,恐怕到時後悔莫及。」 紫羅蘭苦苦哀求: 「改改我的外貌吧!讓我變成一株身材高大、昂首藍天的玫瑰花.到那時,不管怎樣,我的願望總算實現了。」 大自然無奈: 「叛逆的傻瓜,我答應你的要求!倘若遇到災禍,你只能抱怨自己呆傻。」 大自然伸出她那無形的魔手,輕輕觸動柴羅蘭的根部,一株高出群芳之首、色彩斑斕奪目的玫瑰花,頓時出現了。 那天傍晚,天色突變,烏雲急聚,狂風驟起,撕破世界沉寂,電閃雷鳴,疾風暴雨一齊向葯園襲來。剎那之間,萬木枝條盡折,百花軀干彎曲,枝長桿高的花木被連根拔掉,倖免者只有伏在地面上、隱身石縫間的矮木小草。 與此同時,那座孤零零的花園也遭受到了其他花園所經歷的浩劫和沖擊,而且有過而無不及。風暴未息,烏雲未消,已見園中花木花滿地。風停雲散,只有隱藏在牆根下的紫羅蘭安然無恙。 一位紫羅蘭少女抬起頭來,望著園中花木敗落的慘狀,得意地微笑了。她當即呼喚同伴: 「姐妹們,快來看哪!看看風暴是怎樣對待那些盛氣凌人的高大花木的吧!」 另一位紫羅蘭姑娘說: 「我們的體軀雖然微小,但風雨沒肥我們壓倒。」 就在這時,紫羅蘭王後走了出來。她發現昨天還是紫羅蘭的那株玫瑰就在自己身邊,只見它已被暴風連根拔掉,葉子散落在地上,彷彿身中萬箭,被風神拋到了濕漉漉的草叢之間。 紫羅蘭王後挺起腰桿,舒展葉片,大聲呼喚: 「女兒們,你們仔細看看!這棵紫羅蘭為貪欲所慫勇,變成一株玫瑰,挺拔一時,不久被拋入萬丈深淵。但願這能成為你們的明鑒。」 那株玫瑰戰栗著,用盡全身力氣,上氣不接下氣地說: 「知足安分的傻姐妹們,聽我對你們說:昨天,我像你們一樣,端坐綠葉中間,滿足於天賜之福。知足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將我與生活的風暴隔離開來,使我心地坦然,無憂無慮,無難無災。我本來可以像你們一樣,靜靜葡匐在地面,冬來以雪花裹身,沒有弄明大自然的秘密,便與同伴一步入死一般的沉寂。我本來可以避開那令人貪婪的事情,棄絕那些超越我自身天性的東西。可是,我在靜夜裡,聽上天對人間說:『存在目的,在於追求存在以外的東西。』於是,我背棄了我的靈魂,一心想得到我不應得到的東西。正是這種貪欲,使背棄心理變成一種巨大的力量,使我的內心渴望變成了異想天開幻想,於是,我要求大自然——大自然不過是我們內心夢想的外觀——將我變成一株玫瑰花。大自然立即讓我如願以償。大自然常用她的偏愛與渴望改變自己的形象。」 玫瑰花沉默片刻,又自鳴得意地說: 「我當了一個小時的皇後。我用玫瑰花的眼睛觀看了宇宙,用玫瑰花的耳聽到太蒼竊私語,用玫瑰花的葉子感觸了光明。諸位當中,誰能得到我這份光榮? 爾後,玫瑰花的脖子彎下去了,用近似喘息的聲音說: 「我就要死去了。我心中有一種特殊感觸,這是我之前的紫羅蘭不曾有過的。我就要死去了。我終於了解到自己生活天地這外的一些事情。這就是生活的目的。這就是隱藏在晝夜間發生的偶然事件背後的真正實質。」 玫瑰花合上葉子,渾身一抖,便死去了。此時此刻,她的臉上綻現出神聖的微笑——願望實現後的微笑——勝利的微笑——上帝的微笑。
G. 紀伯倫《紫羅蘭》主要內容及情感
文章講述一株勇敢追逐夢想的紫羅蘭,為理想而死,無怨無悔。
情感:以紫羅蘭暗喻自己,勇敢追族夢想,無畏艱險。
H. 《雄心壯志紫羅蘭》文章有何特色
《雄心壯志紫羅蘭》選自《紀伯倫作品精選》,講述的是人生的進取精神和境界問題。內這篇文章採取了寓言的容形式。作者在文中所表述的平平淡淡和轟轟烈烈兩種不同的人生來引導讀者要正確地看待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這篇課文里,作者贊賞雄心壯志的紫羅蘭,覺得為了提高眼界,提升層次,獲得更新更壯麗的人生體會,哪怕付出沉重代價也是值得的。但是作者在前半部分的描寫中,又肯定了平凡生活的意義。
他讓兩個陣營的代表都出來說理,站在各自的角度和立場上,誰的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作者還是有選擇的。因為雄心壯志紫羅蘭的境界正是作者自己的境界。
(8)勇敢的紫羅蘭紀伯倫擴展閱讀:
紀伯倫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ト舍里。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
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志,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激怒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毀,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國。後去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
I. 貪心的紫羅蘭讀後感
希望能幫到你啊......
今天,我讀了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一篇文章:《貪心的紫羅蘭》。乍一看這篇文章,是一棵「愚蠢而又不聽話」的紫羅蘭請求大自然把它變成一隻直插藍天的玫瑰花、最終為了一天的光艷照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的故事。也許大多數人都會說:「這是不償之舉,是貪圖虛榮、不安現狀的人的必然下場。貪心的人是不會得到好結果的。」而我卻不那麼認為。其實剛讀完這篇文章,我也認為紫羅蘭失去了生命,完全是它咎由自取。貪心,自然不會有好下場。可是再仔細讀一讀,我的觀點又發生了變化。紫羅蘭並不是貪心,而是在向自己的理想前進,哪怕只有一天,它也實現了自己的心願。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知足者常樂」。許多人認為,為人處世知足常樂是最重要的一條。一旦取得大的進取,就應該滿足了,何必再去努力,那不是自討苦吃?其實,這樣理解人生是錯誤的,人生就是要不斷地進取、開拓、創新。站得高,望得才遠,否則將永遠是一隻井底之蛙。人生的真諦就是不斷地鞭策自己,勇於挑戰新高度,成為生活的強者!大家都知道「飛蛾撲火」這個成語吧。飛蛾為了追求光和熱,用身子去撲火,最終死在了燈光之中。我認為飛蛾也是需要贊美的,即使它死去了,但它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得到了光和熱,同時也得到了生命的升華。即使它死去了,也要比那些活著的平庸的飛蛾幸福,因為它們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只是僅僅活著。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是我們的目標,奮斗是我們的槳櫓。我們要勇於做生活的勇士,將自己的生命當作劍戟,挑開風雨,刺破黑暗,在命運之神的面前揮舞出道道寒光,看到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