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癭瘤病

杜鵑花癭瘤病

發布時間: 2021-01-21 21:26:01

⑴ 臘皮杜鵑花買來一周不到花開始蔫了,沒枯萎,澆過水好點可是第二天又蔫了. 應該怎麼辦謝謝

症狀:
杜鵑葉腫病又叫餅病。杜鵑的幼嫩組織均可受害,主要為害花芽、嫩葉和新梢。葉片正面初為淡黃色半透明的圓形斑,後為黃色,下陷;葉背面淡紅色,肥厚腫大,隨後隆起呈癭瘤,癭瘤表面有厚厚灰白色的粉層,如餅干狀,葉枯黃早落。嚴重時葉柄病斑連片,畸形肥厚。嫩梢發病時,頂端產生肉質蓮狀葉,或為瘤狀葉,後干縮為囊狀。花瓣感病後,異常肥厚,呈不規則的癭瘤。花芽受害成為肉質變厚變硬。這些嫩葉和花芽感病後異常的呈肉質增厚,產生大小不一的菌苞,花農稱之為「杜鵑蘋果」,直徑為3-12毫米,有的可達8-18毫米,表面披覆有灰白色粉狀物,此即為病原菌的擔子的和擔孢子。最後病部變黑褐色乾枯脫落。
病原及發病規律:
真菌為擔子菌的日本外擔子菌(Exobasidium japonicum Shirai.)或杜鵑外擔子菌(E. Rhododendri Cram .)。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外擔子菌目、外擔子菌科、外擔子菌屬。
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為發病盛期。病菌的擔子在杜鵑寄主的表皮組織下形成。成熟後突破表皮外露,上生圓筒形的擔子孢子,以此侵染傳播。低溫高濕病害容易發生。月均溫為15-20攝時度,相對濕度80%以上利於病害發生。 杜鵑葉腫病菌以菌絲體在植株組織內潛伏越冬。次年春天產生擔子孢子,經風吹雨水飛濺傳播,侵染幼嫩組織。潛育期7-17天。病害一年發生兩次,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以春末夏初最常見,3-5月較嚴重。溫度較低,月平均氣溫在15-20攝氏度時,相對濕度為80%以上,陰雨連綿,陽光不足,植株生長柔嫩,病害容易流行。高山杜鵑發病最重。

⑵ 杜鵑花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

杜鵑的病抄蟲害防治:1.褐斑襲病:病葉初現紅褐色小點,擴大近圓形或多角形病斑,葉片枯黃,早落。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70%甲基托布津1000倍,連噴2~3次防效好。

2.葉腫病:危害嫩葉、新梢、幼芽及花,病葉初現淡綠色、凹陷、近圓形病斑。嫩芽受害變成球形癭瘤,花被害後花瓣變厚呈肉質的癭瘤。防治方法:發芽前噴1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滅病菌。展葉後噴2%波爾多液2~3次,7~10天1次。

3.軍配蟲:以若蟲和成蟲群集葉背刺吸汁液,形成黃白色斑點,7~9月危害最重。5月第1代若蟲期可50%殺螟松1000倍液防治。

4.杜鵑小葉病:是缺鋅引起的,可噴0.05%硫酸鋅。

⑶ 怎麼防治杜鵑花常見病蟲害葉腫病

又稱杜抄鵑餅病癭瘤病,主襲要危害杜鵑的嫩枝嫩梢和葉片等幼嫩部位

(1)病害症狀葉片受害後病部明顯腫大,正面隆起呈半球形,背面凹陷;潮濕時病部出現白色的粉層,後期病皰干縮,病葉脫落;嫩枝嫩梢受侵染後,症狀同葉片

(2)發病時間此病害以春季發病最重,秋末冬初也有發生

(3)防治措施

①應在病部發生白色粉末之前徹底摘除病葉,切勿錯過防治最佳時期

②在病部未產生白色粉層前的發病初期(一般是在4月底,9月底)向葉面噴霧浸種靈1000倍液,可控制病害蔓延

③通風透光,降低空氣濕度

⑷ 杜鵑 白粉病

常見杜鵑病害中,主要真菌病害有杜鵑白粉病、銹病、灰斑病、疫病、餅葉病等,這些病害主要危害杜鵑的葉片、幼枝、芽和花器,防治不及時常造成很大損失。
(一)以下病害主要區別是:
1.杜鵑白粉病:一般發生在生長中後期,起初為退綠斑,而後長出白色菌絲層,產生大量白粉狀分生孢子層,後期成灰褐色
2.杜鵑銹病:初期葉背點片發生透明的金色或淺褐色孢子堆,中後期葉片出現黃褐色或紅色葉斑。
3.杜鵑灰斑病(炭疽病):葉斑較大,正面銀灰色,邊緣暗褐色,背面淺褐色,上生突出小黑色。多發生在日灼、凍害部位。
4.杜鵑疫病:一般主根莖基部變褐腐爛,頂端芽、葉片變褐、彎曲及下垂;嫩枝潰瘍和皺縮,常「死頂」。莖基部潰爛一圈後,上部枝葉片即枯萎。
5.杜鵑餅葉病(葉腫病):受害的嫩葉、新梢、花芽等肥厚腫大,常造成癭瘤(橫切10—20毫米)淺白色,重者葉畸形,新梢叢生,芽成球形,花成臘質癭瘤,病部表麵灰白色或粉紅色。
(二)杜鵑真菌性病害的防治:
杜鵑真菌病害的發生條件是高濕、郁閉,光照不足以及以凍傷、日灼等。其次是連年栽培菌源逐年累加,以及偏施氮肥,澆水過頻。栽培中防治方法主要是
①改善杜鵑生態環境,加強通風透光,減少創傷,更換盆土。施用復合肥料。及時剪除病殘枝條。
②葯劑防治:對於杜鵑白粉病、銹病,用25%粉銹寧1500倍液防治;或用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
防治杜鵑灰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600倍液。
防治杜鵑疫病:用1%波爾多液;或用0.1—0.2%硫酸銅液噴霧。還可用瑞毒霉600倍液。百菌清600倍液防治。
防治杜鵑餅葉病:用100—15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或0.5度石硫合劑噴霧。

好的話給我+多一些分哦

⑸ 映山紅葉片肥厚曲卷該怎麼防治

杜鵑花葉腫病, 又稱餅病、葉蠟病、癭瘤病,主要危害嫩梢、嫩葉、花、花芽和幼芽.為杜鵑花上的一種常見病害,北侖 本地栽品種春、夏鵑發病較多,新引種品種高山杜鵑也有發現:病原為真菌,日本外擔子菌。以菌煌體在植株組織內越冬,翌年春季產生擔孢子,借風力或昆蟲傳播。受害後、嫩葉病部明顯 腫大、變形,背面凹下,正面隆起,呈半球形。病斑初期色較淡,漸呈淡紅色,後變為黃褐色。同時,病斑擴 大成不規則狀,病部表面產生白色至灰白色粉狀物,即擔子和擔孢子,嚴重時,全葉腫大,或者畸形捲曲。幼 芽感病後,變成蓮座粗大的癭瘤。孢斑孤立或相互癒合,葉片局部或全部變厚呈肉質。後期皰斑干縮成夾狀淡 褐色枯斑,病部以上嫩枝枯死。花受害後也變厚,呈不規則的癭瘤,最後枯萎。濕度大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蔓 延。發病商峰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以春末夏初發病最重。
防治辦法
(1)初現病狀而在病部未形成白色粉狀物時,立即摘除感病組織,集中燒毀。不要將帶病苗木引入無病區。(2)發芽前噴2-5波美度石硫合劑。(3)發病前,尤其在抽梢展葉時可噴灑0.5-1%波爾多液或80%代森鋅500倍液。發病時噴灑65%的代森鋅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3-5次。 也可用160~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70%代森錳鋅500。600倍液、50%甲基托 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等進行輪換防治,每10—20d1次,長 期陰雨,做到雨前防,雨後治。花期注意防治灰霉病和花腐病,從早春開花前開始每隔7一lOd,噴施甲基托布 津1 000~1 500倍液1—3次,可控制發病;發病初期噴灑1:1:200波爾多液.或28%灰霉克800倍液、或 50%代森銨l 000倍液。防治根腐病應在5月用200倍托布津塗抹根莖部位,每7—10d塗1次,連續3次,預 防感染;對死株及盆土及時處理,對鄰近植株用o 1%高錳酸鉀浸泡或淋洗全株,並用凈水沖洗後再上盆,盆土 事先用70%托布津1 000倍液噴澆。

熱點內容
見男朋友的情人節 發布:2025-07-08 19:53:47 瀏覽:766
蘭花花苞短 發布:2025-07-08 19:43:10 瀏覽:480
牡丹是啥科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999
小茶玩櫻花 發布:2025-07-08 19:37:31 瀏覽:523
邯鄲花卉批發市場地址 發布:2025-07-08 19:33:48 瀏覽:815
秋日白海棠 發布:2025-07-08 19:18:14 瀏覽:617
垂下綠植 發布:2025-07-08 19:08:57 瀏覽:257
藍色玫瑰饅頭 發布:2025-07-08 18:59:40 瀏覽:892
景天三七盆景 發布:2025-07-08 18:58:19 瀏覽:871
野藍莓盆景圖 發布:2025-07-08 18:58:11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