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關於鬱金香的文獻

關於鬱金香的文獻

發布時間: 2023-01-19 19:52:16

鬱金香泡沫的其他故事

在十七世紀初,英國的工業革命尚未發生。在歐洲人眼中,英國還不能算一個富 國。當時在荷蘭流傳著一些笑話,說從英國來的旅遊者土頭土腦,居然不認得鬱金香。他們象剝洋蔥、大蒜一樣,把鬱金香的球莖一層層撕開來看。有的英國船員荒唐透頂,甚至拿鬱金香的球莖當午飯吃,這個事情傳了出來,大家都在想著,這東西長的也不算多美,吃起來也就和大蒜差不多,它值這么多錢嗎?這件事越傳越遠,越傳越遠,最後大家都想,鬱金香的價格就開始暴跌,從1000多金幣降到了10多個金幣,盡管這樣,還是沒有人買。這次投機事故給荷蘭造成了相當大的打擊,3年內荷蘭的經濟陷於癱瘓。
在歷史上第一個記錄鬱金香泡沫的是Mackey。他在185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了兩百年之前發生的這一案例。可惜,他的文章只有7頁紙,不僅 提供的數據不全,還沒有指出所引用數據的來源。在他之後,Beckmann歸納出了1637--1643年的有關數據,Muning討論了1672-- 1696年之間的經濟數據。在1950年以後,由於要研究多元動態和不穩定資產的價格變化規律,人們又一次注意到了在荷蘭發生的這一次非常典型的泡沫經濟現象。鬱金香泡沫成為載入文獻的最早的泡沫經濟案例。

⑵ 鬱金香的由來是怎樣的

鬱金香屬於百合科鬱金香屬(Tulipa L.)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是高檔花卉種類之一。鬱金香屬專一共有150個種,原產地屬中海沿岸一帶及中亞細亞、土耳其等地,在克里木、高加索、阿爾泰等地區也有分布。我國也有部分原產,大約有10多個種,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等地區。

鬱金香的最早栽培歷史,尚無系統的文獻記載,但優良品種的出現到現在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17世紀初,荷蘭已經培育出兩個優良品種:狂歡節(Gala beauty)和索米爾杯子(Zommeer schoon),隨後又出現了幾個新的優良品種,並很快使荷蘭成為世界最大鬱金香的種球生產基地和優質品種培育中心。17世紀中葉,比利時、英國、俄羅斯等國也廣泛種植鬱金香,出現第一個鬱金香熱。在當時,鬱金香成了搶手的高價物品,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的一座紀念碑上有如此記載「在1634年,此處曾用三個鬱金香球換到了兩座石屋。」狂熱的激情下,鬱金香的品種層出不窮,到19世紀末,品種已經達到了38個。到現在,鬱金香的品種多達8000多個,但被公認常用的品種只有200多個,在這些品種的選育中,荷蘭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法國、英國、日本等國家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⑶ 鬱金香的花兒像什麼

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L.)是百合科鬱金香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鱗莖。英文名為「Garden tulip」或「Didier's tulip」。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狀,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但形狀各異,畢竟鬱金香的品種實在太多了。

鬱金香的栽培種最開始應該是在公元10世紀的波斯,最開始的品種一般是來自被種在花園里的自然雜交和芽變,大家覺得美麗的個體才會被挑出來。但是在早期的文獻和資料里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鬱金香的記載。後來到了奧斯曼帝國時期,無數的鬱金香被培養出來,直到今天,所有大類的鬱金香仍然存在於土耳其。

公元1554年當時在奧斯曼帝國的比利時外交家布斯拜克(Busbecq)第一次把鬱金香的種球和種子帶入了歐洲,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他進入歐洲的並不是原生種,而是已經經過了高度人工馴化的種類,帶回歐洲的種子實生苗包括了現在幾乎所有的早花和中花類型,花的顏色和現代品種也相差不大,只是後期在花型和花莖上有所區別,也就是當時幾乎已經有了現代鬱金香的所有花色了,這也說明鬱金香之前可能已經在土耳其栽培和人工選育了好幾個世紀。

鬱金香栽培種非常多,每年還有無數的品種登錄,大約有近8000個品種目前在市場上,1987年英國皇家種球協會的分類目前是屬於比較權威的,一共分為四大類15型,他們分別是:

早花型(Earlies)

(1)單瓣早花型(Single Early),基本是最早開花的一批品種了。

鸚鵡型-Silver Parrot


(11)重瓣晚花型(Double-Late),該型又被成為牡丹型,之前一直被人冷落,因為花蕾太大了會導致下垂。

⑷ 荷蘭鬱金香泡沫的政治影響有哪些,請具體分析

我只記得這個好象是泡沫經濟事件 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從康士坦丁(今,土耳其)進口第一顆鬱金香花根,並種植。由於此花為進口商品,因此一躍為財富的象徵,於是這個風氣由荷蘭擴散到德國。這時鬱金香正好染上花葉病,使鬱金香花瓣產生了一些色彩對比非常鮮明的彩色條紋或如火焰,於是染病鬱金香引起一股搶購風潮。從最初的鬱金香行家賞其美到投機分子炒作,交易市場形成並熱鬧起來,如同股市。 1634年,鬱金香熱潮蔓延至中產階級,後又為全民運動,家家戶戶都傾一家之產,只為買一朵鬱金香。1,000美元一個鬱金香球莖,不到一個月,就變為2萬美元。 最瘋狂的時候,1個鬱金香球莖=4噸小麥=1張床=4頭牛=8頭豬=12隻羊。 1636年,鬱金香在歐洲一些股市上市,有的設選擇權以降低投機者的門坎,使投機者可以買到幾分之一的鬱金香,於是價格又往上推,從本來購買一個月之內可獲利20倍,到透過選擇權獲利可放大100倍。 最高點時,一位大戶全數賣出;荷蘭政府開始採取煞車行動;土耳其大量鬱金香將抵達。鬱金香的價格開始下滑,六星期內下跌了90%,此時不管政府如何護盤都無力回天,鬱金香價格持續探底,許多股市交割無法完成,而荷蘭政府宣布這一事件為賭博事件,豁免交割,結束這一場瘋狂的鬱金香泡沫事件。

櫻花和玫塊和鬱金香的別稱資料

櫻花(學名: ssp.):是薔薇科櫻屬幾種植物的統稱,在《中國植物志》新修訂的名稱中專指「東京櫻花」,亦稱「日本櫻花」。櫻花品種相當繁多,數目超過三百種以上,全世界共有野生櫻花約150種,中國有50多種。全世界約40種櫻花類植物野生種祖先中,原產於中國的有33種。其他的則是通過園藝雜交所衍生得到的品種。櫻花原產北半球溫帶環喜馬拉雅山地區,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長,主要在日本國生長。花每枝3到5朵,成傘狀花序,花瓣先端缺刻,花色多為白色、粉紅色。花常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隨季節變化,櫻花花色幽香艷麗,常用於園林觀賞。櫻花可分單瓣和復瓣兩類,單瓣類能開花結果,復瓣類多半不結果。據文獻資料考證,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已在中國宮苑內栽培。唐朝時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櫻花的栽培在日本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櫻花象徵純潔、高尚,且花期短,落花優美,真切地反映了大和民族的物哀美學觀,因此被尊為日本國花。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百合科鬱金香屬的草本植物,是土耳其、哈薩克、荷蘭的國花。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Tulip, Flower of Late Tulip ,中葯名稱:鬱金香《本草拾遺》;鬱金香《太平御覽》;紅藍花、紫述香《綱目》。花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狀,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花被片紅色或雜有白色和黃色,有時為白色或黃色,長5-7厘米,寬2-4厘米,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花期4-5月。[1]原產中國古代西域及西藏新疆一帶,早在1300多年前,中國唐朝大詩人李白留下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即為明證。[2]後經絲綢之路至傳至中亞,又經中亞流入歐洲及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各地均有種植,是荷蘭、紐西蘭、伊朗、土耳其、土庫曼等國的國花,被稱為世界花後,成為代表時尚和國際化的一個符號。[3]

⑹ 鬱金香適宜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習性)

鬱金香原產地中海沿岸及中亞細亞、土耳其等地 。由於地中海的氣候,形成鬱金香適應冬季濕冷和夏季乾熱的特點,具有夏季休眠、秋冬生根並萌發新芽但不出土,需經冬季低溫後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溫度在5℃以上)開始伸展生長形成莖葉,3~4月開花的特性。

生長開花適溫為15~20℃。花芽分化是在莖葉變黃時將鱗莖從盆內掘起放陰冷的室外內度夏的貯藏期間進行的。分化適溫為20~25℃,最高不得超過28℃。

鬱金香屬長日照花卉,性喜向陽、避風,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8℃以上即可正常生長,一般可耐-14℃低溫。耐寒性很強,在嚴寒地區如有厚雪覆蓋,鱗莖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如果夏天來的早,盛夏又很炎熱,則鱗莖休眠後難於度夏。要求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忌鹼土和連作。

(6)關於鬱金香的文獻擴展閱讀

一、鬱金香的歷史

鬱金香的栽培種最開始應該是在公元10世紀的波斯,最開始的品種一般是來自被種在花園里的自然雜交和芽變,大家覺得美麗的個體才會被挑出來。但是在早期的文獻和資料里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鬱金香的記載。後來到了奧斯曼帝國時期,無數的鬱金香被培養出來,直到今天,所有大類的鬱金香仍然存在於土耳其。

二、鬱金香之父

布斯拜克將鬱金香帶到歐洲之後,他把一些種子也送給了他維亞納的朋友-克盧修斯(Carolus Clusius,1526-1609)。

收到鬱金香的時候克盧修斯在維也納皇家花園做園丁,1573年他第一次種下了鬱金香,之後他在1593年克盧修斯擔任了荷蘭萊頓大學植物園的主管,他隨身帶了一些鬱金香的種球。

克魯修斯當時建了兩個花園,一個是教學用的花園,另一個是他自己的私人花園,當然他把鬱金香種到了私人園子里,這些種球在第二年就在荷蘭開出了花朵,所以1574年也被認為是鬱金香第一次在荷蘭開花。就是這些在萊頓的鬱金香種球,不僅為荷蘭鬱金香產業奠定了基礎,而且引起了後來大名鼎鼎的「鬱金香狂熱」(Tulip mania)。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鬱金香

⑺ 鬱金香是什麼時候引進我國的它最早是在什麼時候見諸於文獻呢

鬱金香原產地中海南北沿岸及中亞細亞和伊朗、土耳其、東至中國的東北地區等地,確切起源已難於考證,但現時多認為起源於錫蘭及地中海偏西南方向。而今鬱金香已普遍地在世界各個角落種植,其中以荷蘭栽培最為盛行,成為商品性生產。中國各地庭園中也多有栽培。早在17世紀奧斯曼帝國的御花園中,曾專門種給皇室貴族觀賞。[1]
歐洲最早種植的鬱金香,從土耳其引入。1593年,第一顆鬱金香花根,由一位荷蘭商人格納,從康士坦丁(即是現在的土耳其)進口。中國19世紀開始引進。依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約在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雖然全世界約有2,000多種鬱金香品種,但被大量生產的大約只有150種左右。[2]

⑻ 鬱金香泡沫的經典案例

1636年荷蘭的鬱金香投機是有據可查的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泡沫經濟案例。每年春季,人們都可以在花園中見到美麗嬌艷的鬱金香。可是卻很少有人想到在三百多年前,鬱金香花居然給歐洲經濟帶來一場軒然大波。
有人考證說,鬱金香的原產地是中國。據說在很久以前,騎在駱駝背上的商人們通過絲綢之路把鬱金香帶到了土耳其。根據文獻記載,鬱金香在16世紀中葉從土耳 其傳入奧地利,然後從這里逐步傳向西歐。當時,荷蘭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強國,以其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荷蘭很快就成了鬱金香的主要栽培國之一。
1630 年前後,荷蘭人培育出了一些新奇的鬱金香品種,其顏色和花型都深受人們的歡迎。典雅高貴的鬱金香新品種很快就風靡了歐洲上層社會。在禮服上別一枝鬱金香成 為最時髦的服飾。貴夫人在晚禮服上佩戴鬱金香珍品成為顯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徵。王室貴族以及達官富豪們紛紛趨之如鶩,爭相購買最稀有的鬱金香品種。特別是在法國盛行的奢侈之風把鬱金香的價格逐漸抬高起來。在1635年秋季,名貴品種鬱金香的價格節節上升。在巴黎一枝最好的鬱金香花莖的價錢相當於110盎司的 黃金。
到1634年以後鬱金香的市場需求量逐漸上升。在1636年10月之後,不僅珍貴品種的價格被抬高,幾乎所有的鬱金香的價格都飛 漲不已。在表A-1中給出了在1637年1月2日和2月5日以及1739年荷蘭市場上鬱金香的價格。從表中的數據可見,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期間內,鬱金香的 價格被抬高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鬱金香花達到了空前絕後的輝煌。好景不長,鬱金香泡沫只維持了一個冬天,在開春之前,鬱金香泡沫崩潰了。鬱金香市場一片 混亂,價格急劇下降。1739年的數據顯示出,有些品種鬱金香的價格狂跌到最高價位的0.005%。在西方流行的花卉品種很多,例如玫瑰、菊花等,為什麼 惟獨鬱金香會引起這樣大的金融風暴呢?

⑼ 鬱金香泡沫!

負財富效來應。很多人在自虛擬經濟中賠了錢,就會減少消費,很多企業也賠了錢,就會減少投資。社會總需求的萎縮就導致了經濟危機。另外由於很多個人及企業是向金融系統貸款進行交易的,他們的虧損也直接導致金融系統的困難,實體經濟在得不到金融支持後也會加速其破產倒閉,員工相應失業,社會總需求也會急速下降。

⑽ 漢代香料從何而來其用途及其文化意義是什麼

香料的產地多在域外,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漢代從域外輸入了香料,並移植了某些芳香植物,如胡椒、龍腦香、迷迭香、乳香、安息香、蘇合香、沉香、丁香等。這些香料不僅豐富了漢代以來中國上流階層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也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不同香料傳入時間和傳播途徑均有差異,需要通過對文獻材料和考古發現研究分析,方可確切了解沿絲綢之路而來的諸多香料如何促進了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互動,從而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溝通。

一、漢代香料的輸入及其用途

漢代絲綢之路的開辟為域外香料的輸入提供了條件。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材料可知,漢代時香料有的經陸上絲路從西域傳入,也有的經過海上交通從南方海外傳入。

蘇合香用途很廣,漢代人對蘇合香已有較多的了解,並應用於宮廷。《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大秦國出蘇合香,並雲:“合會諸香,煎其汁以為蘇合。”西晉傅玄《鬱金賦》有“凌蘇合之殊珍”之句,稱之為“殊珍”,意謂來自域外。《梁書·諸夷傳》“中天竺國”條以為蘇合乃“大秦珍物”,說中天竺“西與大秦、安息交市海中”,所以國中“多大秦珍物”,其中包括蘇合。關於蘇合香之製作,書中記載“蘇合是合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蘇合香對醒腦開竅有奇效,又能清熱止痛,作外敷葯。

宋人趙汝適《諸蕃志》雲:“蘇合香油出大食國。”“蕃人多用以塗身,閩人患大風者亦仿之,可合軟香及入醫用。”沉香,中國古代文獻中有時寫作沈香、瓊脂。沉香氣味香如蜜,所以又稱為蜜香。入水下沉,又稱沉水香。印度、緬甸及柬埔寨、馬來半島、南中國、菲律賓、摩鹿加群島等地皆產沉香木。《諸蕃志》雲:“沉香所出非一,真臘為上,占城次之,三佛齊、闍婆等為下。”這些地方皆在東南亞一帶。

沉香木是一種綠喬木,只有樹齡二十年,或五六十年以上的樹,枝幹腐朽,其木心部分凝聚了樹脂的木材,才是所謂沉香。沉香的採集非常危險,必須經過原始森林,穿越山崖,因此十分珍貴。古印度葯書中曾記載焚燒沉香,其熏煙可使身體染上香味,並可用來作為治癒外傷及傷口的葯材,有鎮痛作用。葛洪《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時趙飛燕被立為皇後,其妹趙合德遺飛燕書,並送禮致賀,禮品中有沉水香。後來的小說《趙飛燕外傳》大約由此生發,多處寫到此香。

安息香,原產於古安息國、龜茲國、漕國以及阿拉伯半島地區,唐宋時因以舊名。《新修本草》曰:“安息香,味辛,香、平、無毒。主心腹惡氣鬼。西戎似松脂,黃黑各為塊,新者亦柔韌。”據說該香是從安息香樹傷口處流出的樹脂凝固而成,中國原從波斯商賈手中購買此香,蘇恭《唐本草》說它出於西戎,當指古代波斯,後來改從東南亞購進,所以李珣《海葯本草》說它生於“南海波斯國”。

《諸蕃志》雲:“安息香出三佛齊國,其香乃樹之脂也。”安息香是中國較早從海外進口的香料,《酉陽雜俎》前集卷十八雲:“安息香樹,出波斯國,波斯呼為辟邪。樹長三丈,皮色黃黑,葉有四角,經寒不凋。二月開花,黃色,花心微碧,不結實。刻其樹皮,其膠如飴,名安息香。六七月堅凝,乃取之。燒之通神明,辟眾惡。”李時珍說:“此香辟惡,安息諸邪,故名。或雲:安息,國名也。梵書謂之拙貝羅香。”漢代文獻稱波斯之地為安息國,魏晉以後安息國不復存在,而稱此地產香料為安息香者,可能沿襲漢代舊稱。

據此推測,安息香應該在漢代已經傳入。

鬱金香,別名郁香、紅藍花、紫述香、洋荷花、草麝香。由於地中海的氣候,鬱金香形成了適應冬季濕冷和夏季乾熱的特點,但其確切起源已難於考證,現時多認為起源於錫蘭及地中海偏西南方向的地區。鬱金香所散發的香氣使人為之傾倒,姿態高雅脫俗,清新雋永。

西晉傅玄《鬱金賦》則把鬱金與外來的蘇合香相比,“氣芳馥而含芳,凌蘇合之殊珍”,暗示鬱金也是來自域外的殊珍。西晉左芬《鬱金頌》則明言從域外傳入,“伊此奇草,名曰鬱金,越自殊域,厥珍來尋”。《梁書·諸夷傳》“中天竺國”條特別強調:“鬱金獨出罽賓國,華色正黃而細,與芙蓉華里被蓮者相似。國人先取以上佛寺,積日香槁,乃糞去之。

賈人從寺中征雇,以轉賣於他國也。”李時珍《本草綱目》引陳藏器曰:“鬱金香生大秦國,二月、三月有花,狀如紅藍;四月、五月採花,即香也。”鬱金香漢代時已移植中國,東漢朱穆曾專門作《鬱金賦》雲:“眾華爛以俱發,鬱金邈其無雙。比光榮於秋菊,齊英茂乎春松。”朱穆是東漢中晚期人,其賦中並未提及鬱金香來自何處,說明這種異域花種已為人們司空見慣。

結 語

漢代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個高潮時期。漢武帝時代開拓了絲綢之路,使中國與域外的交通得到空前發展。隨著絲綢之路的開拓,中外文化交流得以有組織、有規模地展開,各種香料的輸入是這個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高潮的重要表現。漢代從域外輸入的器物產品和香料品類豐富了漢代社會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對漢代社會產生了潛在的深刻影響。

盡管香料屬於生活的奢侈品,香料的輸入起初更多地為上層貴族統治階層服務,但是這些舶來品隨著中外交流的開展影響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物質成果和精神產品的互通有無,促進人類相互間的認知和不同文明的互動,從而推動人類文明的不斷躍升。香料的傳播不僅豐富和改善了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而且也推動了世界各民族的互相認知和世界文明的進步。

熱點內容
學會拍櫻花 發布:2025-08-22 11:16:36 瀏覽:314
櫻花折星星 發布:2025-08-22 11:08:37 瀏覽:893
合肥插花學校 發布:2025-08-22 11:07:06 瀏覽:309
用艾草插花 發布:2025-08-22 11:06:13 瀏覽:157
泰康情人節 發布:2025-08-22 10:58:48 瀏覽:442
插花腳停球GIF 發布:2025-08-22 10:52:06 瀏覽:583
解花語老九門 發布:2025-08-22 10:51:14 瀏覽:783
荷花緣起圖 發布:2025-08-22 10:50:20 瀏覽:107
宋代詩插花 發布:2025-08-22 10:49:47 瀏覽:733
南瓜玫瑰饅頭 發布:2025-08-22 10:12:48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