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琵琶行杜鵑花

琵琶行杜鵑花

發布時間: 2023-01-10 10:04:51

⑴ 「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 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譯文: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的意思是最欣賞杜鵑花的姿態,(其實寓回意生活美好),可是花答瓣落盡,我遠方的友人不能一起欣賞。

⑵ 琵琶行杜鵑詩句

暫列這些,隨後再補充更多:
有關杜鵑詩句
名句:
宋陳允平《望江南》:「鸚鵡州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

1、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3、唐李白《蜀道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 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5、唐李賀《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飢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村寒白屋念嬌嬰,古台石磴懸腸草.
6、唐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獨游千里外,高卧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8、唐溫庭筠《碧磵驛曉思》: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9、唐崔塗《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10、唐柳中庸《聽箏》: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1、唐李群玉《黃陵廟》:
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啼妝自儼然.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無名氏《雜詩》: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13、宋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14、宋文天祥《金陵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⑶ 琵琶行中寫杜鵑的詩句

(1)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重點字:啼)
(2)舞榭歌台,風流總,雨打風吹去(重點字:榭)
(3)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重點字:酹)

⑷ 琵琶行中杜鵑與猿猴的印象分別是什麼

《琵琶行》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樂府詩之一,其中塑造了一位琵琶技藝高超的琵琶女的形象,以及描述了她不幸的遭遇,來表現作者和琵琶女一樣「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遭遇。

其中寫到杜鵑和猿猴的詩句就是最後一段中間的「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這里是為了表現江州地處偏僻,只有這樣的凄冷的聲音,給人一種蕭瑟悲涼的感覺。「猿猴」和「杜鵑」在古詩往往都是愁苦的意象,比如在李商隱的「望帝春心托杜鵑」中間的「杜鵑」就是亡國之恨。「猿猴」在古代往往表現作者身處偏僻,比如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

白居易像

⑸ 白居易<<琵琶行>>中.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杜鵑在裡面有什麼含義呢

在必修○3第二單元的詩歌學習中,就多次出現典型意象的分析,像《錦瑟》中的四個典故就是運用的多層意象的疊加來描繪了一個迷惘、失意又惆悵的意境,《登高》中也有「風急天高猿嘯哀」,《琵琶行》中「杜鵑啼血猿哀鳴」,《蜀道難》中的「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這一系列的意象的營造,卻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表達詩人悲傷的情懷。這四句詩中有關杜鵑意象的運用就有三處,猿的兩處,可見頻率之高。像這樣的意象尤其是「杜鵑」的意象不僅是唐人喜歡用,又如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秦少游《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在曹雪芹的詩文里我們依然可以聽到「杜鵑」的啼血悲鳴聲:「杜鵑無語正黃昏」(《葬花詞》)、「一聲杜宇春歸盡」(《桃花行》)。
杜鵑究竟蘊涵了怎樣的意義呢?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李白詩雲:「楊花飄落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宋代范仲淹詩雲:「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由此可見,杜鵑鳥或花都帶上神話色彩,寄託了詩人傷感和無盡的哀怨,中國幾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經把杜鵑當作一種悲鳥,當作悲愁的象徵物了。

⑹ 琵琶行中對杜鵑啼聲甚哀表達妻涼之意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

原文: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譯文:住在湓江這個低窪潮濕的地方,第宅周圍黃蘆和苦竹繚繞叢生。在這里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

(6)琵琶行杜鵑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

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斗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⑺ 杜鵑啼血的典故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典故吧,典故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杜鵑啼血的典故,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

杜鵑啼血

【解釋】:傳說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杜鵑啼血典故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李白詩雲:「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卻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宋代范仲淹詩雲:「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由此可見,杜鵑鳥或花都帶上神話色彩,寄託了詩人傷感和無盡的哀怨,中國幾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經把杜鵑當作一種悲鳥,當作悲愁的象徵物了。

很早很早以前,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名叫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經常帶領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穀。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綉一般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裡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裡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哪裡,哪裡的河水就會向西流。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後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嘆,便忙問為什麼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願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裡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裡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污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香,心中難受。

鱉靈聽後,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什麼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鬥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灧澦堆下的上牢關里。接著,他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拚鬥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里。然後,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峽等彎曲峽谷,終於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叢帝」。他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慾的日子。

可是,後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愁起來啦。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裡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於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後面,進宮請願,結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裡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

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於想到只有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於是,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裡,又飛進了高高宮牆的裡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後的君王要愛民。於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後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傳說2:

據《史書.蜀王本紀》載,望帝(「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時間約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時代。)稱王於蜀,相思於大臣鱉靈的妻子,望帝以其功高,禪位於鱉靈。在這之後,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至春則啼,滴血則為杜鵑花。這聲聲啼叫是杜鵑對那個夢牽魂繞的佳人的呼喚。

還有一則更為平民化的傳說。閩東山區杜家村裡有一戶窮人家,家中三口人,母親和兩個兒子。大兒子年30餘未婚,村裡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兄弟以販賣私鹽為生,養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鹽300斤,杜二力小,一擔不過100斤,自己可勉強糊口。

有一天,杜大經過一處街坊歇肩的時候,由於擔子太重,鹽擔滑下來,把一個小孩壓死了。人命關天,杜大被官府抓去,關在監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個人賣鹽,奉養老母,十分困難。一次,杜大對來探監的弟弟說:「再過兩天,找要被執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

弟弟說:「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個,你死便死三個。因為我力氣小,掙的錢,不能養活母親,二人都會餓死。」說著弟弟把哥哥推出門外,自已進了牢房。

過了兩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來後並沒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裡去了。杜二靈魂化作杜鵑鳥,到處飛叫:「哥哥回來!哥哥回來!」一邊叫,一邊口中滴出鮮血。鮮血滴處,長出了紅杜鵑。此後,每年春天滿山一片紅杜鵑花,人們都說,這是杜二的紅心與孝心。

⑻ 杜鵑,是我國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緣之一。因其啼聲甚哀,往往用來傳達一種凄涼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

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熱點內容
不老草盆栽 發布:2025-08-25 18:50:18 瀏覽:366
插花命名直立 發布:2025-08-25 18:44:57 瀏覽:175
怎樣做蘭花干 發布:2025-08-25 18:39:50 瀏覽:922
雨櫻花翻唱 發布:2025-08-25 18:22:05 瀏覽:456
吉安荷花節 發布:2025-08-25 18:21:52 瀏覽:97
給你一朵大紅花 發布:2025-08-25 18:16:24 瀏覽:874
紫色薰衣草花語 發布:2025-08-25 17:55:02 瀏覽:301
盆栽慈姑 發布:2025-08-25 17:52:42 瀏覽:715
躥出一朵花 發布:2025-08-25 17:47:30 瀏覽:993
切西蘭花視頻 發布:2025-08-25 17:42:56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