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與小麥
1. 葡萄蒲公英小麥馬鈴薯虎皮蘭鬱金香玉樹甘薯分別是靠根莖葉種子哪一個繁殖
1、葡萄主要用莖扦插繁殖
2、蒲公英、小麥主要用種子繁殖
3、馬鈴薯主要用塊莖繁殖
4、甘薯主要用塊莖、莖扦插繁殖
5、虎皮蘭主要用扦插法和分株法繁殖
6、鬱金香主要用分球法繁殖
7、玉樹主要扦插法繁殖
2. 鬱金香為什麼叫麥田
鬱金香不叫麥田。
麥田:從字意上來說是種上麥子的田地。
麥子:單子葉植物,禾本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稈中空,有節。葉長披針形。穗狀花序稱「麥穗」,小穗兩側扁平,有芒或無芒。穎果即麥粒。按播種期分冬小麥和春小麥。世界各地都有栽培。子粒主要制麵粉,皮可作飼料,麥稈可用於編織等。
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 L.)是百合科、鬱金香屬植物。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狀,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花被片紅色或雜有白色和黃色,有時為白色或黃色,長5~7厘米,寬2~4厘米,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花期4~5月。
3. 荷蘭為什麼盛產鬱金香是什麼地理特徵、環境、氣候
荷蘭: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適宜機械化耕作,生產效率高;
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暖濕,溫差小,適宜鬱金香生長;
發達的科技推廣出優質品種。
4. 種出來的鬱金香怎麼像韭菜
種出來的鬱金香,像九菜,可適當加鉀肥。
鉀肥,全稱鉀素肥料。以鉀為主要養分的肥料,植物體內含鉀一般占干物質重的0.2%至4.1%,僅次於氮。鉀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參與60種以上酶系統的活化,光合作用,同化產物的運輸,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和蛋白質的合成等過程。
作物缺鉀時通常是老葉和葉緣發黃,進而變褐,似灼燒狀;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或斑塊,但葉中部、葉脈和近葉脈處仍為綠色。隨著缺鉀程度的加劇,整個葉片變為紅棕色,壞死脫落;根系短而少,易早衰,嚴重時爛,易倒伏。主要作物的缺鉀症狀如下所述。
①小麥:植株呈藍綠色,葉軟弱下披,上、中、下部葉片的葉尖及邊緣黃,老葉焦。莖稈細弱、早衰、易倒伏。
②玉米:葉片與莖節的長度比例失調,葉片長,莖稈短,老葉尖端及邊緣褐色焦,莖稈細小柔弱,易倒伏。
③馬鈴薯:生長緩慢,節間短,葉面積縮小,小葉排列緊密,與葉柄形成較小的夾角,葉面粗糙、皺縮並向下捲曲。早期葉片暗綠,以後變黃,再變成棕色,葉色變化由葉尖及邊緣逐漸擴展到全葉,下部老葉脫落,塊莖內部帶藍色。
④水稻:苗期葉片綠中帶藍,老葉軟弱下披,心葉挺直,中下部葉片尖端出現紅褐色組織壞死,葉面有不定型紅褐色斑點。隨後老葉焦,早衰.稻叢披散。葉鞘短,葉片相對長,根系發育顯著受損害,穀粒缺乏光澤,不飽滿。易倒伏和感染葉斑病。
⑤大豆;苗期缺鉀,葉片小,葉色暗綠,缺乏光澤。中後期缺鉀,老葉尖端和邊緣失綠變黃,葉脈間凸起.皺縮,葉片前端向下捲曲,有時葉柄變棕褐色,根系老化早衰。
⑥棉花:棉花缺鉀初期,葉肉組織褪綠出現黃自色的斑塊。嚴重缺鉀下部葉片焦似灼燒狀,向卜捲曲。棉鈴小,吐絮差,抗病性低,易早衰,產量低,品質差。
⑦油菜:葉片的尖端和邊緣開始黃化,沿脈間失綠。有褐色斑塊或局部自色。嚴重缺鉀時,葉肉組織呈明顯的灼燒狀,葉緣焦,隨之凋零,有的莖稈表面呈現褐色條斑,病斑繼續發展,使整個植株死掉。
⑧大白菜:從下部葉緣變褐,逐漸向內側或上部葉片發展,下部葉干。
⑨番茄:老葉葉緣捲曲,脈間失綠,有此失綠區出現邊緣為褐色的小斑,以後老葉脫落,莖變粗,木質化,根細弱。果實著色不勻,背部常綠色不褪,稱「綠背病」。
⑩黃瓜:植株矮化,節間短,葉片小。葉呈青銅色,葉緣漸變黃綠色,主脈下陷。後期脈間失綠嚴重,並向葉片中部擴展,隨後葉干。症狀從植株基部向頂部發展,老葉受害最重。果實發育不良,易產生「大肚瓜」。
⑾蘋果:新生枝條的中下部葉片,葉緣初呈暗紫色,而後焦皺縮和捲曲。嚴重時幾乎整株葉片呈明顯的紅褐色,捲曲,焦灼感顯著。
⑿桃:新梢中部葉片變皺捲曲,隨後壞死,症狀葉片發展為裂痕、開裂,呈淡紅或紫紅色,小枝纖細,花芽少。
⒀葡萄:葉片黃色,有褐斑、壞死。褐斑可能脫落並穿孔,以後葉片變脆,果實成熟不一致。
⒁梨:葉片呈邊緣壞死或深褐色灼傷,小枝生長很弱。
鉀肥可用作基肥,也可用作追肥,部分品種還可以作為葉面肥,但作基肥和葉面肥施用效果為好。將鉀肥用作基肥,可滿足農作物全生育期對鉀元素的需求,對生長期短的作物和明顯缺鉀的土壤尤為重要。對生長期長的作物如棉花可採用基施和葉面噴施相結合。對沙質土壤可採用基施和追施相結合。鉀在土壤中的移動性介於氮、磷之間。在土壤速效鉀含量低於100毫克/千克/畝即可;土壤速效鉀含量在100至150毫克/千克以下,5千克/畝即可,當土壤速效鉀含量大於150毫克/千克時,可視作物種類不施或少施化學鉀肥。
5. 1610年」鬱金香事件」
什麼叫鬱金香泡沫?
歷史上最大的三個泡泡——鬱金香投機風潮
鬱金香投機風潮
人們絕難想到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機狂潮是由一種小小的植物引發的。
這一投機事件是荷蘭由一個強盛的殖民帝國走向衰落而被載入史冊的,它也是迄今為止證券交易中極為罕見的一例。經濟學上的特有的名詞"鬱金香現象"便由此而出!
讓我們回溯到17世紀的荷蘭,看看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是如何為之瘋狂如何為之悲泣的。
鬱金香,一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鬱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在當地極為普通。一般僅長出三四枚粉白色的廣披針形葉子,根部長有鱗狀球莖。每逢初春乍曖還寒時,鬱金香就含苞待放,花開呈杯狀,非常漂亮。鬱金香品種很多,其中黑色花很少見,也最珍貴。鬱金香的花瓣上,多有條紋或斑點,容易受病毒的侵襲。
17世紀的荷蘭社會是培育投機者的溫床。人們的賭博和投機慾望是如此的強烈,美麗迷人而又稀有的鬱金香難免不成為他們獵取的對象,機敏的投機商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在輿論鼓吹之下,人們對鬱金香的傾慕之情愈來愈濃,最後對其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以致擁有和種植這種花卉逐漸成為享有極高聲譽的象徵。人們開始競相效仿瘋狂地搶購鬱金香球莖。起初,球莖商人只是大量囤積以期價格上漲拋出,隨著投機行為的發展,一大批投機者趁機大炒鬱金香。一時間,鬱金香迅速膨脹為虛幻的價值符號,令千萬人為之瘋狂。
鬱金香在培植過程中常受到一種"花葉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襲。病毒使鬱金香花瓣產生了一些色彩對比非常鮮明的彩色條或"火焰",荷蘭人極其珍視這些被稱之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莖。
"花葉病"促使人們更瘋狂的投機。不久,公眾一致的鑒別標准就成為:"一個球莖越古怪其價格就越高!" 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猛漲,價格越高,購買者越多。歐洲各國的投機商紛紛擁集荷蘭,加入了這一投機狂潮。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來不值一錢的鬱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就連長在地里肉眼看不見的球莖都幾經轉手交易。
1637年,一種叫"Switser"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在一個月里上漲了485%!一年時間里,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
所有的投機狂熱行為有著一樣的規律,價格的上揚促使眾多的投機者介入,長時間的居高不下又促使眾多的投機者謹慎從事。此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整個市場的崩潰。
查爾斯.麥凱在他的著作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他把引發鬱金香球莖大恐慌歸結為一起偶然的事件。
一位年輕的水手,是一個外國人。初來乍到,他不知道荷蘭國內正在掀起起鬱金香投機潮。水手因賣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獎賞,離船時他順手拿了一朵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球莖。那朵球莖是船主花了3000金幣,(約合現在3到5萬美元)從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買來的。當船主發現鬱金香丟失時,便去找那位水手,並在一家餐廳里找到了他,卻發現水手正滿足地就著熏腓魚將球莖吞下肚去。水手對鬱金香的球莖的價值一無所知,他認為球莖如同洋蔥一樣,應該作為鯡魚的佐料一塊兒吃。值幾千金幣的球莖在一個陌生人眼裡竟如同洋蔥,是水手瘋了,還是荷蘭人太不理智了,法官難以決斷。然而,就是這個偶然事件彷彿一枚炸彈,引起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謹慎的投機者開始反思這種奇怪的現象,反思的結果無不例外地對鬱金香球莖的價值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極少數人覺得事情不妙,開始賤價賣出球莖,一些敏感的人立即開始仿效,隨後越來越多的人捲入恐慌性拋售浪潮,暴風雨終於來臨了。
一時間,鬱金香成了燙手山芋,無人再敢接手。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宛如斷崖上滑落的枯枝,一瀉千里,暴跌不止。荷蘭政府發出聲明,認為鬱金香球莖價格無理由下跌,讓市民停止拋售,並試圖以合同價格的10%來了結所有的合同,但這些努力毫無用處。一星期後,一根鬱金香的價格幾乎一文不值,——其售價不過是一隻普通洋蔥的售價。
千萬人為之悲泣。一夜之間多少人成為不名分文的窮光蛋,富有的商人變成了乞丐,一些大貴族也陷入無法挽救的破產境地。
暴漲必有暴跌,客觀經濟規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下跌狂潮剛過,市民們怨聲載道,極力搜尋替罪羊,卻極力迴避全國上下群體無理智的投機這一事實。他們把原因歸結為那個倒霉的水手,或把原因歸結為政府調控手段不力,懇請政府將球莖的價格恢復到暴跌以前的水平,這顯然是自欺欺人!
人們緊接著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恐慌之中,那些原已簽訂合同要以高價購買的商人全部拒絕履行承諾,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們依照合同辦事。然而,法律除了能幹預某些具體的經濟行為外,它是決不能凌駕於經濟規律之上的。法官無可奈何地聲稱,鬱金香投機狂潮實為一次全國性的賭博活動,其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人們徹底絕望了!從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極而泣之人,而如今又在為乍然降臨的一貧如洗仰天悲哭了。宛如一場惡夢,醒來之時,用手拚命掐自己的臉蛋才發覺現實就在夢中。身心疲乏的荷蘭人每天用呆滯的目光盯著手裡鬱金香球莖,反省著夢里的一切…… 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為自己的狂熱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荷蘭經濟的繁榮僅曇花一現,從此走衰落。
鬱金香球莖大恐慌給荷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使之陷入了長期的經濟大蕭條。17世紀後半期,荷蘭在歐洲的地位受到英國有力的挑戰,歐洲繁榮的中心隨即移向英吉利海峽彼岸。
鬱金香依然是鬱金香,荷蘭卻從此從世界頭號帝國的寶座上跌落下來,從此一蹶不振。
"鬱金香現象"成了經濟活動特別是股票市場上投機造成股價暴漲暴跌的代名詞,永遠載入世界經濟發展史。
6. 阿富汗的國花究竟是小麥還是鬱金香Thanks
阿富汗國花(1)——小麥 阿富汗國花(2)——鬱金香 阿富汗國樹——桑樹 扶桑紐西蘭 ,
7. 鬱金香種植技術
鬱金香性喜陽光充足、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忌酷暑、濕澇。宜疏鬆、肥沃、微酸性、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鹼土和連作。具有夏季休眠,秋季栽植,冬季在土內生長的特性。生長開花適溫15℃-20℃,鱗莖夏季貯藏溫度20℃-25℃,冬季能耐低溫。鬱金香以分球繁殖為主。6月份將休眠鱗莖掘起,晾乾後放通風陰涼乾燥處貯藏,到10月份進行栽種。栽種地點宜選擇土層深厚、背風向陽而又高燥的地方。深耕地後施入混合基肥(腐葉土、餅肥及骨粉)。上墊一層土,噴施新高脂膜500倍液拌種(提高發芽率)後再栽種。覆土深度一般為10厘米-15厘米,栽後澆一次透水,入冬前再澆一次透水,寒冷地區,覆蓋稻草等物防凍。自萌芽出土後,可每10天左右施1次稀薄液肥,適量澆水,放向陽處養護。翌春幼葉萌發後10天-15天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狀態。展葉前和現蕾初期各施1次腐熟稀薄餅肥水或復合化肥。開花前往葉面上噴1次0.2%磷酸二氫鉀,花蕾期噴施花朵壯蒂靈,可促使花蕾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花謝後,除預留種子的母株外,其餘的需及時剪除花莖,以便使養分集中供給新鱗莖發育。此時,澆水次數要逐漸減少,以利新鱗莖膨大和質地充實。
8. 阿富汗的國花和荷蘭的國花都是鬱金香嗎
阿富汗有兩個,第一是小麥,第二個是鬱金香。荷蘭就不用說了,肯定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