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栽培ppt
1. 鬱金香的栽培技術是怎樣的
美麗的鬱金香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妙花卉,它已成為國際上暢銷的高檔切花之一。在聖誕節、春節、情人節等節日里,送上一束或一盆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鬱金香,將會給節日增添無限情意。鬱金香被譽為花中皇後,象徵著吉祥和幸福,其杯狀的花朵被形容為「迷人的酒杯」,可見人們對它的青睞。
根據鬱金香多年來在原產地形成的特性,在自然環境條件下,都是在春天4月前後開放的。圍繞著鬱金香開花的特性,園藝學家們對它進行了許多的探索工作,現在已基本清楚了開花的原理。根據研究的結果,形成了許多的栽培模式,並形成一套非常完善的輪作體制。通過這些栽培模式和輪作體制已經可以控制鬱金香的開花時間,做到周年供花。在這部分里,主要通過對常規栽培,促成栽培和無土栽培的敘述,使讀者有感性認識,為生產提供一定的參考。
鬱金香屬於典型的鱗莖植物,它的鱗莖需要一定時間的低溫處理,並在其花莖充分生長後才能開花。在許多國家或地區冬季有充足的低溫時間,因而鬱金香在自然情況下可以獲得足夠的低溫,在春天可長到一定的高度,自然開花。鬱金香是在種球獲得一定的低溫時間滿足後,才能抽莖開花,種球的低溫獲得時間基本上決定了它開花的時間。因此,如果人為的提前滿足這個低溫時間,鬱金香就能比自然環境下的時間提前開花。這種人為提供鬱金香鱗莖的低溫條件的處理,稱之為冷處理。人們把冷處理與栽培技術結合起來,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鬱金香栽培方式。
在鬱金香的鱗莖內,首先發育的是葉,然後是花。葉片和花的發育速度和品質受到溫度的影響最大。在前面講到鬱金香繁殖方法的分球繁殖中,種球在6~7月份採收後進入貯藏階段,這個貯藏階段有一個最大的要求就是適宜的溫度條件。根據荷蘭的球根花卉研究機構建議,採收後的鬱金香鱗莖應進入一個中間溫度,這有利於鱗莖內花器的發育完全成熟。花發育基本成形後,就應該進入這個溫度處理階段。所謂的中間溫度是指花充分發育後持續到冷處理開始時的溫度。這段時間的溫度范圍是13~23℃,最適宜的溫度是17℃或20℃,高於20℃或低於17℃將會推遲花期,但在20℃的溫度下最佳。中間溫度20℃的條件不僅可以得到較好的品質,而且有利於後面根系的生長速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花瘟。中間溫度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品種以及鱗莖的大小,不同品種均有其特定的適宜時間,而同一品種中,小規格鱗莖的處理時間要長於大規格。
經過這個中間溫度的處理後,有的直接進入栽培階段(即常規栽培),有的進行冷處理階段後再行栽培(即促成栽培)。在我們國內,對鬱金香鱗莖的低溫冷處理運用較少,並沒有形成規模化的低溫處理。一些單位和個人也做了一些嘗試,通常是儲放在冰箱或冷櫃里進行,也可以使鬱金香提前開花,但這種處理沒有保證,盲花率往往很高。
2. 怎樣栽培鬱金香
鬱金香屬秋植球根類花卉,盆栽以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為宜。盆栽宜選擇矮型品種和深筒盆回,以利根系發育。答盆土可用腐葉土7份、沙土2份、腐熟廄肥土1份混勻配製。一般口徑20厘米的花盆,每盆可栽3個鱗莖。栽後澆一次透水。將盆置於室外向陽處,盆土幹了即噴水。但噴水不需太多,以防盆土過濕,造成鱗莖腐爛。上凍前移入冷室內,室溫保持在0℃以上,早春2~3月即可出芽。出芽後逐漸移到室外陽光下,每隔10天左右追施一次稀薄餅肥水,孕蕾到開花前改施1~2次速效性磷、鉀肥。生長期間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狀態,即可按時開花。
3. 鬱金香栽培技術要點有哪些
盆栽鬱金香宜選用矮型品種盆土宜用腐葉土6份沙土3份腐熟廄肥1份混合均勻配製,或泥炭腐葉土和沙以1∶1∶1混合作為栽培基質,加入適量腐熟有機肥栽培時選充實肥大的鱗莖,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浸泡2小時左右,每盆栽種3~5株,並覆土4~5厘米栽後澆1次透水生長期一般不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翌春莖葉及花蕾出現時,需要較多的水分和養料,結合澆水,每月追施2次稀薄液肥,可澆1~2次透水8℃以上即可正常生長,耐寒性很強,一般可耐-14℃低溫鬱金香的最適生根溫度為6~9℃,在此溫度下維持2周,能使根系生長健壯;苗期以15℃左右為宜,生長開花適溫為15~20℃,花芽分化適溫為20~25℃,最高不得超過28℃要通過放風等措施調節溫度每天陽光直射4~8小時,花期忌強光暴曬,中午要適當遮陰對種球的變溫處理,打破休眠,人為增溫補光等使鬱金香在非自然花期開花市場上常見的有5℃種球和9℃種球,一般選5℃種球進行春節開花促成栽培栽植鱗莖尖頭朝上,埋土0.5~1.5厘米,不可覆蓋過厚,否則影響促成栽培的時間種植好種球後,基質表面撒一層沙子,厚0.5厘米,這樣可以減輕澆水對基質的沖擊放於0~10℃的無光照條件下,每周澆水2次當幼苗長到5~7厘米高時,其莖部可摸到小花蕾,開花時間大約28天,此時應從無光照環境中移出來轉移的時間越早,開花越晚可根據需要,決定轉移的時間來控制花期
瞎蕾是鬱金香促成栽培中最常見的問題溫度過高或溫度出現急劇變化,或者植株營養代謝失調等,都易形成瞎蕾而莖節變細變黃而後枯萎,則是土壤水分過多而含鈣量不足所致,可通過減少澆水次數追施硝酸鈣緩解易發生灰腐病和枯萎病,可選用百菌清或多菌靈葉面噴霧,或用多菌靈灌根鬱金香花朵上出現花紋是病毒感染所致,發現後應及時挖出燒毀,否則將傳染給其他植株
4. 鬱金香常規栽培方法的步驟有哪些
1. 栽培前的准備 在准備生產鬱金香花卉時,需要制定一個完整的生產計劃。一個較好的生產計劃,可以使以後的生產安排順利進行。計劃里應在栽植前包括選擇整理種植場地、如何獲得鬱金香鱗莖、生產用具准備,盆栽的還得准備配製盆土和容器。
鬱金香鱗莖應該種植在土層深厚、肥沃的沙性土壤中,選擇土質疏鬆的坡地,而不宜種植在低窪地,鬱金香的根系生長最忌積水,選擇的地勢一定要排水通暢。第一年種植的土壤如果土質較黏,可以每100平方米可用2個立方米國產泥炭和5千克復合肥作為底肥進行土壤改良。鬱金香忌連作,前一二年種植過鬱金香的土地不宜再行種植。盆栽土可以以3份園土加3份細沙加4份腐殖土配製而成。種植鬱金香之前的一個月應對土地進行深翻暴曬,消滅病菌孢子,並除去雜草,未腐熟基肥應該同時翻入,基肥。種植前的10天左右,對土面耙平開溝做畦,溝深30厘米,畦寬可在1.2~1.5米,地勢平坦的地方開溝應深一些。種植之前,選擇晴朗天氣,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澆灌(深度達10厘米以上)後用薄膜覆蓋進行消毒,覆蓋時間在1周左右。揭膜之後,耙土整細,可以准備種植。准備的土壤pH應在6.0~7.0,EC(土壤中的陽離子交換率)值小於1.5。
種球可以通過供應商處購得,但要注意對種球的選擇。首先,剔除病蟲害嚴重的種球,以防開花畸形或成花率低。一般情況下,剔除爛球後,還要對種球進行消毒處理,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或福爾馬林溶液浸放30分鍾。另外,需要比較大球和小球的價格,相同條件下,大規格的種球產生的植株莖桿、花朵大小明顯好於小規格的種球。在價格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應優先選擇大規格種球。盆栽鬱金香時,大小規格的成花率差異相對明顯。
2. 栽植鬱金香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時間大約為10月中下旬以後,一般情況下,早種不如稍稍晚種。種植時間的確定與土壤溫度密切相關,一般在土溫低於 12℃以下時,可以考慮種植。如果溫度在 12℃以上時種植,鬱金香鱗莖碰到水分後容易提早發芽,而這個溫度不利於根系發育,根系一旦發育不好,會導致後面的開花不良。而且發芽後如果遇到0℃以下的低溫,由於根系發育不良,抗逆性差,容易受到凍害。在低溫下種植,可以確保鬱金香有一個良好的根系。如果當時種植溫度較高,可以通過澆灌冷水、通風措施來降低地溫。最佳的種植低溫是 7~9℃,鬱金香種植的時間可持續到 12月 15 日以前。
生產性種植,栽植的密度可以控制在12厘米×2厘米或13厘米×2厘米,根據品種不同而有差異,一般葉片直立性強,植株矮小的可以適當密植。如果是展覽性種植,可以放到20~25厘米的密度來栽植。栽植的深度為鱗莖高度的2倍左右為宜,如果盆栽,可以考慮淺植。栽植後,應澆一次透水,以免種植後脫水。
3. 栽培後的管理鬱金香定植後,有條件的應進低溫溫室,可防止一些惡劣的氣候條件的傷害,如暴風雨後容易積水爛球。大部分的鬱金香品種在2~3月份氣溫升高後才發芽,只是少量品種在溫度不高的情況下可緩慢發芽。鬱金香耐寒性較好,但剛發芽抽葉時遇到低溫容易受到凍害,在長江以北地區,冬天部分種球品種會提早發芽,如果當時的氣溫低於0℃時,剛剛發出的芽極有可能受凍,應該在種球種植後在上面覆蓋稻草或礱糠進行適當保溫。
植株生長到5~7厘米時,就可以用手觸摸到中間膨大出來的花芽。當第一片葉子伸展開以後,較好的生長溫度是16~18℃,注意氣溫不要太高,否則容易造成徒長。該時期的自然光照不強,全光照有利於它茁壯生長,並有助於矮化。大約到3月中下旬(各地的氣候不同而異,該處參考杭州氣候)可以開花,室外自然栽植的要到3月底4月初開花。開花時間的早晚,不同的品種差異很大,同時氣候環境不同也有一定影響。
鬱金香對肥料的要求不高,如果生長勢弱,可以施加一些氮肥。當根系發育良好後,每100平方米施加2千克硝酸鈣,分3次撒施,每次間隔在1周以上。
4. 鱗莖回收及土壤調整一般情況下,自然栽培的條件可以獲得較大的更新鱗莖及子鱗莖,這些鱗莖的再利用可以增加一定的收益。當鬱金香花期快結束時,打掉殘花或剪去花枝,留取2~3片葉,並適當施加一些葉面肥。葉片枯黃時,挖出鱗莖。
鬱金香是比較忌連作的植物,如果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種植,鱗莖退化嚴重,病蟲害明顯增加,不利於鬱金香的生產。當一塊土地種植過鬱金香後,最好是經過5~6年時間的間作,間作的植物以馬鈴薯或豆科植物較好,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結構及肥力。
5. 鬱金香要怎麼栽培
鬱金香宜露地栽培,地栽鬱金香的地點宜選擇土層深厚,背風向陽,地勢稍高而又乾燥的地方。種植前深耕土地,施入基肥。栽後覆土深度一般為鱗莖直徑的2倍,行距為14~16厘米,株距為5~15厘米。栽後立即澆透水,以利生根,入冬前再澆1次透水,華北地區11月末要在畦上覆蓋馬糞、稻草等物防凍。早春解凍後應及時除去覆蓋物,澆1次透水,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不幹不澆。開花後應控制澆水。在嫩芽出土後施1次稀薄餅肥水,現蕾前再施1次以磷、鉀肥為主的液肥,開花前往葉面上噴1次02%的磷酸二氫鉀,則花大色艷。花謝後除預留種子的母株外,其餘的均需及時剪除花莖,以使養分集中供給新鱗莖發育。此時澆水次數應逐漸減少,以利新鱗莖膨大和質地充實。入夏前莖葉開始變黃後應及時將鱗莖挖出,以防子球脫落。晾乾後放於陰冷通風的室內貯藏度夏(鱗莖夏季貯藏溫度以保持20℃左右為宜),秋後再種。
鬱金香一般在10~11月種植鱗莖。盆土要用肥沃、疏鬆、深厚、透水、保肥的沙壤土。
上盆後3~4天放在弱光的地方。以後放在涼爽、空氣濕潤、陽光充足的地方。10天後開始生根,葉片展開前每天噴水2~3次,空氣濕度在70%以上,澆水時注意不讓根系露出土壤表面。11月下旬至12月移進溫室,室溫保持在5℃左右。待顯蕾時,溫度逐步提高到15~20℃,每10天澆施一次腐熟的稀餅肥水。當花蕾著色時,植株不受陽光直射,可使花期長、艷麗、花莖堅實。
6. 鬱金香如何栽培管理
鬱金香又名洋荷花,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40厘米,花期3~5月。白天開花,陰天及夜間閉合。
鬱金香適應性較強,喜陽光充足,也耐半陰,喜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稍乾燥的環境,耐寒性強,生根需在5℃以上,適宜生長在肥沃、富含有機質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上,忌土壤黏重和濕澇。
鬱金香為秋植球根花卉,秋天栽植,早春開花,夏季休眠,生長適溫為9~13℃,5℃以下則停止生長。鬱金香的栽培方法有地栽和盆栽。露地栽植要選向陽背風處和疏鬆肥沃的土壤,並施足基肥,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溝植或畦植,栽植深度要適宜,一般覆土厚度為球高的2倍,栽後澆透水,發芽和開花前後追施2~3次液肥。北方寒冷地區要加覆蓋物防寒,並在早春化凍前及早除去。盆栽在秋季上盆,每盆3~4球,球的頂部要與土面平齊,澆透水然後放入冷床或露地向陽處,經8~10周低溫,放入5~10℃溫室,保持半陰,顯蕾後再把室溫提高到15~18℃,在春節前後就可以開花。
鬱金香易受花葉病危害,是病毒病,受害植株變矮,球莖退化,由蚜蟲傳染。因此,除輪作外,要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及時防治蚜蟲。
鬱金香花期早,花色多,花形嬌美,國外栽培較多,尤以荷蘭的鬱金香享譽世界。中國近年栽培日漸增多。鬱金香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適於作切花,布置花壇、花境,中矮品種可作盆花。
7. 鬱金香促成栽培的步驟有哪些
1. 種植前的環境條件要求 鬱金香對光照不是很敏感,對溫室的類型要求不高。但從控制條件看,最好有控制氣候的各個系統,應具備有一定空間高度(可以有良好的通氣條件)。溫度控制(可以降溫、加溫),還應有灌溉系統及一些必須的儀器。溫室中的土壤要有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無塊狀,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土壤在鬱金香種植前應該經過仔細消毒,可用福爾馬林溶液噴灑後,蓋上薄膜,堆放一周後,等氣味消除後可用。pH 要控制在 5.5~6.5 左右,EC 值(土壤中離子的導電能力)低於 1.5。盆栽土可按照園土、腐殖土、細沙(珍珠岩或蛭石)為4∶2∶4配製而成,使用前必須經過消毒。
2. 種植要求 在種植之前,一般要對種球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挑出畸形的或受損嚴重的鱗莖,選擇無病蟲害、有一定大小規格的鬱金香鱗莖,放入配製好托布津1 0 00倍溶液和除蟎特1000倍溶液的混合液,浸泡30分鍾,進行滅菌處理。但在處理前,建議鱗莖去皮,即去除包在根外的褐色種皮(圖5)。
鱗莖去皮
去皮有利於根系的均一生長,使植株生長開花更加穩定,同時使根系提前形成,可縮短栽培時間3~4天,但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而且去皮時有可能損壞鱗莖或根系。去皮時,注意避免使上部的種球種皮也去掉,保留上面的種皮可以使種球與土壤有一個間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助於防止病菌感染。鱗莖滅菌處理後,可以開始種植。
種植的深度一般為2~4厘米,需將鱗莖的頂部覆蓋。對於去皮的鱗莖,栽植時應使鱗莖鼻部露出土壤。種植後立即澆透水,避免乾燥脫水,同時可使土壤溫度降低,種植的密度與自然球種植雷同或更密一些,盆栽時可根據高度,花期相近的品種3株,5株或更多種在一起。栽植時,不能魯莽地將鱗莖插植在土壤中,這可能傷害鱗莖的根原基或根系(有些鱗莖種植時已有根出現)。
3. 種植後管理 種植後土壤的溫度是很重要的。種植後的2周內,應該盡可能的保持土壤的低溫條件,最好是10℃以下,在促成栽培的早期,氣溫是比較高的。所以,准備陰涼的場地是很必要的,尤其是要控制在9℃環境,否則影響冷處理的時間。有條件的最好能准備一個低溫冷室,在冷室中度過這關鍵的幾周,是成功栽培的保證,低溫的這個時間段,主要是讓鱗莖充分的進行根系發育。當土壤溫度超過 12℃時,鱗莖中的芽會先於根系生長而且抑制根系的發育形成,這將導致植株長到一定階段,需要根系提供水分和養分時,根系因發育不良而缺乏提供養分,而使植株的啞蕾率大大提高。因此,如果沒有低溫條件,最保險的做法是推遲種植。如果不可避免在較高的溫度下種植,建議種植之前,用冷水對土壤進行澆灌,同時加強通風,以期降低土溫,這里所要避免的是不可用水進行漫灌,這極易改變土壤原有的團粒結構。
大約3~4周的時間,根系可以發育良好,在這段時間里,除了注意保持穩定的溫度外,還需要避免對植株搬動,以免使根系斷裂。根系發育後,溫度可提高到15~18℃,這個溫度比較適合植株的正常生長。溫度不夠的,應該考慮加溫,一般低於適宜生長溫度生長栽培時間會延長2~3天,溫室中的空氣相對濕度(RH)應低於80%,高溫會影響植株的蒸騰作用,增加葡萄孢屬病菌的侵染。加強通風,是降低濕度的最佳辦法,同時會帶走一些不利於生長的氣體(如乙烯、NH3等)。另外,這里提醒的是一些品種葉片較多、對猝倒病較敏感的品種要降低其種植密度,以利於植株間通風,如琳馬克。
土壤要經常保持濕潤,以保持良好的土壤結構和植株正常生長。但水量過多會有危險,積水極易導致爛球。水分的供應主要決定於植株的生長階段,旺盛生長時需要供應充足的水分,靠近收獲時間應減少水分的供應。注意水分供養應特別是防止土壤乾裂,乾裂時會引起根系受損,而根系對植株的生長是至關重要的。根系的重要,在於它的不可再生性,鬱金香的根是肉質須根系,從鱗莖盤處發生,一旦斷裂或受損後,這部分根系死後不可再生。因此,防止土壤乾裂很有必要,但也要避免如搬運轉移、挖掘移動等產生的對根系的傷害。
在促成栽培中,通常不需要施肥或施少量肥。鬱金香鱗莖不能吸收足夠的氮,可考慮施加一些氮肥,在鱗莖生根後,每平方米溝施或穴施20克硝酸鈣,要求分三次施,每次隔1周。施加的磷和鈣有利於子球的形成,盆栽方式種植的,可以用肥料溶液澆灌。
從種植到開花時間大約45~60天不等。一般在植株露色後可以考慮採收,採收的方法及要點可以參照「切花儲藏」部分。
上面主要講述的是種植管理的要求,而各個種植者的條件有差異,根據各自的條件,採取的栽培方式可以有很多的歸納起來主要有:溫室地栽、溫室盆栽,還有箱栽。溫室地栽和盆栽的方法比較簡單,比較容易使用,而箱栽是一種規模化生產的模式,是最有經濟效益的生產模式。
4. 箱栽箱栽主要指的是把鬱金香鱗莖種植在周轉箱中(周轉箱的高度、大小有一定規格),放到生根室處理一定的時間,等到鱗莖低溫滿足及根系發育完整後,移入溫室生長。由於9℃球種植溫度控制比較嚴格,這一處理類型的種球多採用這種方法。箱栽的土壤等環境要求比一般栽培的要高,在種球距離箱底要有8厘米,介質要求疏鬆透氣、排水良好,上面可以用粗沙覆蓋,厚3~6厘米。種植方法更加嚴格,尤其是在生根室中對室內的環境條件的控制比較嚴格。9℃球結合箱栽的種植方式,可以在生根室 9℃的溫度下滿足其低溫的時間積累。一般情況下,9℃球可以在室內滿足2~4周的低溫時間,同時,這2~4周時間也基本上完成了生根的過程。因此,根據這種栽培方式,9℃球才能較好的提前到春節開花。
箱栽主要指的是把鬱金香鱗莖種植在周轉箱中(周轉箱的高度、大小有一定規格),放到生根室處理一定的時間,等到鱗莖低溫滿足及根系發育完整後,移入溫室生長。由於9℃球種植溫度控制比較嚴格,這一處理類型的種球多採用這種方法。箱栽的土壤等環境要求比一般栽培的要高,在種球距離箱底要有8厘米,介質要求疏鬆透氣、排水良好,上面可以用粗沙覆蓋,厚3~6厘米。種植方法更加嚴格,尤其是在生根室中對室內的環境條件的控制比較嚴格。9℃球結合箱栽的種植方式,可以在生根室 9℃的溫度下滿足其低溫的時間積累。一般情況下,9℃球可以在室內滿足2~4周的低溫時間,同時,這2~4周時間也基本上完成了生根的過程。因此,根據這種栽培方式,9℃球才能較好的提前到春節開花。在荷蘭等國家,箱促成栽培方法使用得比較普遍,它能生產出整齊一致、品質更佳、成本更低的鬱金香。當然,絕大多數用於生產切花品種的,盆栽的基本上不用該法,另外,有些品種由於環境的條件而不適宜於用箱促成栽培。
箱栽成為規模化的生產模式,有它的很多優點。首先是在生根室內箱子可累疊,佔用的空間很少,可以對種球進行統一大量的提供生根條件。其次,它使溫室佔用時間空間偏短,使工作量安排更加合理,集中合理的佔用生產的人力、物力。再次,簡單易行,適合於多數品種。
運用箱栽技術,可以推遲鬱金香的開花時間。經過低溫冷處理的鬱金香在11月份種植在促培箱中,在9℃下2~4周內長出根並根系發育成熟。生根期結束後逐漸降低溫度置於-1.5℃到-2℃的溫度下冷凍貯藏。到需要開花的時間前45天左右,將促培箱移入溫室或室外,注意溫度差異大的需要溫度過渡,使鬱金香慢慢恢復生長並開花。這種方法可以調控鬱金香的花期,甚至可使鬱金香推遲到國慶節前開花。因此,鬱金香周年供應並非是不可實現的,當然,這種方法花期會相對短一些,切花的質量也會差一點。
5. 種植方式根據所選擇的種植方法的不同(溫室地栽或箱中栽培),有許多不同冷處理方式。這些冷處理方式通常與栽培方式結合在一起,形成許多不同的栽培模式。大致如下:
(1)鬱金香室外築畦栽培 一般在11月中旬栽入室外土壤,對種球和環境沒有經過處理和控制,讓鬱金香接受一個自然低溫,如果低溫足夠,大約2月中旬開始抽莖生長,4月可採收切花。這種模式最簡單,生產的切花質量低下,產生的效益最低。一般是沒有保護地,其他栽培條件也較差的情況下採用。
(2)鬱金香室內築畦栽培 栽培時間與室外築畦栽培的同時,栽在溫室內,種球也沒有經過任何冷處理,在低溫溫室內接受自然低溫過程,這種栽培模式在2月底就開始抽莖生長,開花可提早到3月底。與室外築畦栽培相比,此法的條件較好,低溫溫室對自然環境有一定的防範,在抽莖開花期間,能適當增加溫度,可提早採收。
(3)9℃(預冷)鬱金香室內築畦栽培 9月中旬開始9℃預冷處理,11月中旬結束處理進入溫室栽培,1月初結束自然冷處理,2月初可以開花。
(4)5℃鬱金香室內築畦栽培 8月底至10月下旬進行5℃條件下低溫處理,結束後進入溫室栽培,可在聖誕節前開花。
(5)未冷處理鬱金香室內箱栽 9月中旬栽入盤中(或箱)並放入9~0℃環境,1月初移進溫室,2月初開花。
(6)9℃(預冷)鬱金香室內盤栽(箱栽)8月底至10月初在9℃環境下預冷處理,結束後栽入盤中(或箱)置於9~0℃環境,12月中旬移進溫室,1月初開花。
(7)冰凍鬱金香盤栽(箱栽)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栽入盤中(或箱),之後移入-2℃環境下凍藏,可在9月中旬移進溫室,10月初開花。
8. 種植鬱金香全部知識資料
一.鬱金香種球(鬱金香種之前建議除去包在球根外面的褐色表皮
這樣可以促 進根系均一的生長,使的整個種植群整體齊生長和同步開花。種植初期盡量放置在 有遮陰或半日照地方,需保持盆土濕潤,鬱金香忌干濕差距過大。種球類適宜11月 -3月種植,整個發芽期大約在10-20天(視環境溫度可有不同)。
二.使用松 軟透氣的土壤。種球球根尖凸的部分朝上,較扁平的一面朝同一個方向種植,則 長出來的葉子方向就會整齊,葉片 也比較漂亮.
三.鬱金香在萌芽期、現蕾期 都需要的營養,若土壤養分不足可施些觀花肥料,如磷肥.
鬱金香種植後 的栽培與管理
一.當鬱金香球根長出新芽以後就要移到日照充足的地方, 並給予充分的水分。
二.出芽後可以適當提高生長環境的溫度來縮短開花需要 的時間。低於10度,生長相對緩慢些,但對生長開花沒有影響.
三.開了花的 鬱金香盆栽,如果要延長花期,放在陰涼處,減少水分。
鬱金香開花持久 的秘訣
鬱金香對溫度極為敏感,既使是花瓣緊閉的鬱金香,只要是放在 溫暖的地方,就會開始綻放。而開了花
的鬱金香要延長花期,只要將它擺在 涼爽且濕度低的場所,越冷花期越長。在攝氏四度的低溫下甚至花期可長達一個 月不凋謝呢!當您正擔心花瓣要開盡掉落時,到了氣溫降低的夜晚又恢復了含苞的 狀態。
鬱金香凋謝後的處理
當鬱金香凋謝以後,可將花盆移到日 照充足的地方,小心照顧,不要讓葉子枯萎,鬱金香的葉片形狀優美,也可當觀 葉植物觀賞,如此一來新球根就會在土壤中不斷長大。而挖掘球根必須等到六月 份再進行。原有的球根會漸漸萎縮,而再長出
9. 鬱金香怎麼栽培的
鬱金香宜露地栽培,地栽鬱金香的地點宜選擇土層深厚,背風向陽,地勢稍高而又乾燥的地方。種植前深耕土地,施入基肥。栽後覆土深度一般為鱗莖直徑的2倍,行距為14~16厘米,株距為5~15厘米。栽後立即澆透水,以利生根,入冬前再澆1次透水,華北地區11月末要在畦上覆蓋馬糞、稻草等物防凍。早春解凍後應及時除去覆蓋物,澆1次透水,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不幹不澆。開花後應控制澆水。在嫩芽出土後施1次稀薄餅肥水,現蕾前再施1次以磷、鉀肥為主的液肥,開花前往葉面上噴1次0.2%的磷酸二氫鉀,則花大色艷。花謝後除預留種子的母株外,其餘的均需及時剪除花莖,以使養分集中供給新鱗莖發育。此時澆水次數應逐漸減少,以利新鱗莖膨大和質地充實。入夏前莖葉開始變黃後應及時將鱗莖挖出,以防子球脫落。晾乾後放於陰冷通風的室內貯藏度夏(鱗莖夏季貯藏溫度以保持20℃左右為宜),秋後再種。
鬱金香一般在10~11月種植鱗莖。盆土要用肥沃、疏鬆、深厚、透水、保肥的沙壤土。
上盆後3~4天放在弱光的地方。以後放在涼爽、空氣濕潤、陽光充足的地方。10天後開始生根,葉片展開前每天噴水2~3次,空氣濕度在70%以上,澆水時注意不讓根系露出土壤表面。11月下旬至12月移進溫室,室溫保持在5℃左右。待顯蕾時,溫度逐步提高到15~20℃,每10天澆施一次腐熟的稀餅肥水。當花蕾著色時,植株不受陽光直射,可使花期長、艷麗、花莖堅實。
10. 鬱金香怎樣栽培
、鬱金香常規露地栽培
(1)土壤准備:選擇避風向陽,土壤疏鬆、肥沃的地方種植。鬱金香忌粘重土壤。種植前深翻土地35―40cm,同時進行土壤消毒(用40%的福爾馬林,方法同百合)並每畝施入2000―3000公斤腐熟的有機肥改良土壤。土壤的ph值在6.5―7.5之間。
(2)定植:我國北方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份定植。東北和西北溫度下降的時間早些.應適當提前定植,華北地區可稍晚,北京地區定植的時間一般在10月的中下旬。定植過早,氣候溫暖,長出葉叢,越冬需加覆蓋物才可避免受凍;定植過晚,生根不好,影響來年生長。種植深度約3―5cm,即球頂部以上有3―5cm的表土,頂芽朝上擺正。
(3)定植後的管理:定植前應澆一次水,確保定植期間土壤濕潤。定植後,立即再澆一次水,既可降低土壤溫度,又可增加土壤濕度,促進鬱金香鱗莖基盤生根,生根後鱗莖基部有著強大的根系,能吸收土壤中水分和養分來維持地上部葉莖的正常生長。入冬前一定要澆一次防凍水,來年春天幼葉出土後,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在冬天,一般不需澆水,其餘時間以土壤保持濕潤為標准。葉片快速生長期和顯蕾初期各施一次稀薄液肥,可使花大色艷。
2、5℃鬱金香在溫室中的畦植促成栽培
5℃鬱金香球:鬱金香球在收獲後,先經過一段時間的高溫處理,然後在5℃條件下處理8―l2周時間,經過5℃處理的鬱金香球在溫室內45―60天便可開花。但並不是所有的鬱金香種球都適合做5℃處理,因此,在訂購種球以前,一定要查閱各公司的品種目錄。
(1)土壤准備:溫室內的土壤應土質結構好、排水性好,土壤ph在6.5―7.5之間以及低鹽、低養分水平。土壤在種植前必須進行消毒,用40%的福爾馬林進行消毒(方法同百合)。
(2)種球處理:一種方法是,種植前小心去除包裹在根上的褐色外表皮並消毒(種球消毒方法同百合球)。去除外皮,可以減少鱗莖消毒殘液對根的傷害,促使根系均勻生長,使整株鬱金香生長勻稱,還可縮短在棚室的栽培周期。另一種方法是,不去除褐色外皮,直接栽種。
(3)定植深度:若用去掉表皮的鱗莖,以球頂部微露為好;若用未去表皮的鱗莖,球頂部距土表3―4厘米:
(4)定植密度:230―280球/平方米,秋季定植,密度應小些,冬季定植,密度應大些。根據不同品種、鱗莖大小和種植時間而定。一般冠幅大的重瓣晚花型,達爾文雜種型等品種,密度小些:而早花型,可密一點。
(5)定植後的管理:
a.溫度:5℃球定植後的前兩周,正是生根階段,土壤溫度應保持在9―12℃,超過12℃會引起盲花,降低開花率。定植後用稻草或秸桿覆蓋土壤表面,既能防止陽光直射土壤降低土壤溫度又可起到保濕作用。若土溫過高,可用冷水澆地,再用稻草覆蓋。兩周後溫室溫度可逐漸升高到15℃,3―4周後溫度可上升並保持17℃。
b.濕度:定植前必須澆一次水,以保證定植期間土壤濕潤。定植後澆水一次,使種球同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於生根。以後的澆水以保證土壤濕潤為標准,即手抓鱗莖以下的土壤,剛剛捏成團為標准。澆水的時間為晴天的上午,滴灌最好。鬱金香在生長過程中,相對濕度決不可超過80%,最好低於70%。
c.肥料:鬱金香在萌芽期,現蕾期都需要大量的營養,用於切花生產的鬱金香,對肥料更敏感,若肥料不足,則莖葉生長無力,花莖柔弱。種球很好的發根後,可考慮施一些氮肥,每100平方米施2公斤的硝酸鈣分3次施入,每兩次間隔一周。硝酸鈣中的鈣離子還可以防止發生鬱金香猝倒。在鱗莖萌芽至新芽出土2―3cm高時,可施用20―8―20四季用高硝酸鉀肥,和28―14―14高氮肥。當花蕾形成後再施一次四季用高硝酸鉀肥,以利於鬱金香開花,此時莖葉十分繁茂,施肥操作時不要損傷嫩莖葉,同時肥液要沾污葉片。
d.光照:在促成栽培中,光照十分重要,充足的陽光使葉片肥厚,花莖粗壯,花色艷麗,但光線過強,使花期縮短,花色過早變淡;相反,冬季連續陰雨或雨雪時,會影響正常光合作用,莖葉顏色也變淡,花莖細長柔軟,有時下垂或下彎,直接影響切花質量,需增加補充光照,這對鬱金香的提早上市有利。
e.促進開花可用赤黴素和光照處理。赤黴素處理在11月中旬植株高7―l0cm時,把赤黴素(0.5―1.0毫升)滴入鞘狀葉內,7―10天後進行第二次處理,注葯前l―2天控水,使筒葉內不存水滴,這樣處理可提前10―15天開花,赤黴素處理結合延長光照處理,效果更好。
3、9℃鬱金香在溫室中的箱式促成栽培
9℃鬱金香球:鬱金香球在收獲後,先經過一段時間的高溫處理,然後在9℃條件下處理13―20周時間(其中最後6―8周冷處理在生根室中進行),冷處理結束後將其移入溫室,25天左右便可開花。不同品種9℃處理所需時間不同開花時間也就不同,並不是所有種球都適合做9℃處理。
(1)種植箱及土壤准備:9℃鬱金香的栽培要求種植箱的深度至少有10厘米,箱的底板應有合適數目的通氣孔,箱與箱堆在一起時,要求兩層之間至少要有7厘米的空隙。種植箱的尺寸沒有統一的要求。目前通常是使用進口種球時的塑料周轉箱。土壤應是疏鬆透氣的沙壤土,建議用1/3園土,2/3粗河沙:鬱金香不耐鹽,土壤總鹽度(ec)應小於1.5ms/cm,種植土應處於低營養水平。
(2)種植方法:先在種植箱內放入10厘米的種植土,然後將鬱金香種球輕輕壓入種植土中,以種球能穩穩植入土壤中為宜。40cm*60cm的種植箱可種80―100個球。然後覆土至球頂部,球尖微微露出土外即可。然後澆水使箱內土壤徹底濕潤,包括角落的土壤。水量的標準是:把土壤捏在一起時,有水分出現但不會成滴。
(3)生根室管理:9℃鬱金香種植後移入生根室進行8―10周的生根。生根室內溫度應保持在9℃左右,可以密閉不見光。盆栽品種需要6周以上的生根期,切花品種需要8周以上的生根期。注意保持土壤濕潤,空氣濕度最好保持在90―95%;保持空氣濕度的簡單方法就是定期向生根室地面噴水。注意適當地通風換氣。
(4)溫室期管理:
a.溫度:將生好根的鬱金香在傍晚移到溫室內。比較理想的溫室溫度是晝夜18℃左右。但在國內的簡易日光溫室內,由於設施本身的條件有限,鬱金香5―25℃之間也可生長。但注意溫度不能高於25℃,否則會影響開花率和開花質量。生長期視溫室溫度而定。
b.濕度:土壤一定要保持濕潤,在採收期間,澆水最好安排在每次採花後進行,最好在清晨。相對濕度不可超過80%,最好低於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