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鬱金香節
① 五一打算去旅遊,是狼牙山好玩還是野三坡好
狼牙山:
1、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匾額由由楊成武將軍親筆題寫。館內設有圖片,歷史資料,抗戰文物,戰斗場景等四個展廳,生動再現了我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保家衛國的英雄業績和悲壯歷史。
2、紅瑪瑙溶洞:位於半山腰,是我國首次發現的紅瑪瑙質構成的自然景觀。共設6個景廳,有仙女下凡、八仙賀壽、塔林夜月等40多個景觀。
3、蠶姑坨:是狼牙山五坨之最,又名姑姑坨,山勢險要,風景優美,山上有廟,勝景頗多,據史書記載,此處為燕昭王當年求仙之處。
4、五勇士紀念塔:位於棋盤坨頂,塔高21米,正面刻有聶榮臻元帥書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塔底層有5勇士頭像浮雕,塔頂涼亭是登高觀景佳地。
5、蓮花峰:狼牙山主峰蓮花峰(大蓮花瓣)海拔1105米,位於狼牙山的西部,
6、靈峰院:俗名尼姑聖母院,位於蠶姑坨半山腰,為五代時所建,原有佛殿20餘間,現仍保存完好。
7、棋盤坨:位於通往主峰棋盤坨頂峰的一處懸崖旁,為一塊天然形成的酷似棋盤的岩石。石面紋理縱橫。傳說孫臏與其師傅鬼穀子常在此布棋為樂。
8、石棋盤:石棋盤又名仙弈石,王禪、孫臏弈棋時,一青年樵夫觀棋,觀完弈棋回至家中,故人皆無,其妻尋夫化作石人,人稱此地為「女思谷」。
9、老君堂:即漢武帝太子劉據之子避難處,郎山之名由此始。供奉道教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老子李聃),又稱懸空寺。
10、仙人橋:到老君堂,先要過仙人橋,為兩崖間一木板橋,行其上,搖搖晃晃,飄飄欲仙。傳為道士們超度升天之地。
11、千年古柏:傳說孫臏與師傅曾在這顆樹下弈棋。
12、狼牙山滑雪場:滑雪場配備了多種型號的滑雪器具及較為完善的娛樂設施,包括狗拉雪橇、木扒犁、雪上悠波球、東北風情園等雪上娛樂項目。
野三坡:
1、蠍子溝:此溝長25華里,因溝中遍生蠍子草而得名。該草形如幼桑,如肌膚觸動其葉,頓覺疼痛難忍,但少時即愈。蠍子溝內有「一線天」、「龍潭映月」、「摩耳崖」等奇景,令人嘆為觀止。
2、海棠峪:海棠峪是一條長35華里的峽谷,此處翠壁兀立令人望而生畏。每逢仲夏時節,野生海棠花開遍峽谷,清香四溢。
3、拒馬河景區:拒馬河流經兩岸群峰崛立,怪石崢嶸。遊人既可中流泛舟,飽覽山光水色。度假村、苗寨與四周景點渾然一體,是休閑、娛樂、避暑的最佳選擇。
4、金華山景區:有蔥籠黛綠的林海,飛流直下的拉拉湖瀑布,高聳雲端的千年銀杏,風格別致的古建築清彈寺。
5、魚谷洞:魚谷洞位於野三坡風景區中部,魚谷洞是以奇泉、怪洞為主體的風景區。在紫石口村2公里處的小西河東岸,那裡有一口泉,亦稱「魚谷洞泉」。
6、「空城計」外景:百里峽入口是漢城堡,這是一座仿漢建築,它採用了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建築風格,是為了拍攝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空城計」一出戲所建的外景。
7、天梯棧道:百里峽天梯棧道共2842階,全長1200米,相對高度270米。天梯是連接海棠峪峽谷與十懸崖峽谷之間的一條路段。
8、野三坡民族園:野三坡民族園是由文化部倡導建設的北方最大的少數民族文化城。這里依山而建,拒馬河三面環繞,白、傣、苗、侗等各個民族風格的竹樓、木樓錯落分布在山坡上,寨門、鑼鼓坪、祭壇等全部按原居式樣建成。
9、龍門天關景區:龍門天關位於野三坡地質公園西北部,是京都通往塞外的重要關隘,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而留下了大量人文歷史遺跡,有「文化長廊之稱」。
10、立兒石:此石位於龍門峽中部,在公路左側,石面有一長方石孔。
11、摩崖石刻:在峽谷一側的石壁上,留下歷代關將士的20餘處石刻。這些石刻運筆自如,筆力遒勁,是難得的書法珍品,許多文人墨客游覽後,都形象的稱龍門峽為「文化長廊」。
12、三皇廟:三皇廟建在三皇山半山腰峭壁上,是春秋舊中國年間為供奉天、地、人三皇,保佑百姓平安、五穀豐登而建。
13、白草畔森林游覽區:這里山勢挺拔,奇峰怪石林立,滿山野花盛開,野生動物成群,森林遮天蔽日堪稱太行「綠色明珠」。
14、失樂園薰衣草庄園:野三坡失樂園薰衣草主題庄園位於野三坡拒馬河畔,在拒 野三坡 野三坡 馬河河水和高山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典雅和浪漫,庄園內設有愛心之門、法式風情風車等。
15、野三坡「三件寶」:核桃、杏扁、伏花椒素稱野三坡「三件寶」,是絕佳的伴手禮佳品。
16、野三坡美食:在當地可以品嘗到特色河菜、水芹菜、小雞燉蘑菇和羊肉等。
ps:人個有喜好,只能幫你到這里了。
② 在狼牙山上的抗日故事有哪些
狼牙山五壯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馬寶玉,1920年生,河北蔚縣人,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後參加八路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作戰勇猛頑強。胡德林,1917年出生在山西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失去父母,12歲給地主打長工。胡福才,從小流離失所,行乞度日,記不清自己的身世。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們走到一起,在八路軍這個大熔爐里鍛煉成長,成為朝夕相處的戰友。
1941年8月,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4日拂曉,日偽軍3500餘人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地區實施「清剿」。該地區駐有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所屬第1軍分區機關部隊和淶源、易縣、徐水、滿城四縣黨政機關及群眾數萬人。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奉命掩護機關、部隊和群眾向老君堂方向轉移。該連依託山地地形巧布地雷陣,運用麻雀戰阻擊和迷惑敵人,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馬寶玉等5人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
5位勇士堅定沉著,從25日拂曉一直打到中午,擊退了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他們邊打邊撤,來到了一個岔路口:往右的路通往老君堂,如果走這條路,敵人必定跟蹤而來,主力部隊和群眾就暴露了;往左通往棋盤陀,到了那裡無路可退,但可保證主力部隊和群眾的安全。馬寶玉思索片刻,迅速下定決心:「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把敵人引向絕路!」他們沿著崎嶇的小路,向棋盤陀攀去。敵人誤認為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跟蹤追擊。5位戰士一直堅持戰斗到黃昏。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身負重傷,被老鄉們救起,倖免於難。
馬寶玉等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並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宋學義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為紀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ZF在棋盤陀峰頂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當年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聶榮臻為紀念塔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1986年又重建增修。新中國成立後,宋學義轉業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離職休養,離休前任湖南省軍區衡陽軍分區後勤部副部長,2005年3月逝世。
③ 《狼牙山五壯士》課文
抗日戰爭時期·沈重《狼牙山五壯士》原文: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區大舉進犯。當時,七連奉命在這一帶堅持游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一帶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撤退,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斗,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扔一顆手榴彈就把胳膊掄一圈兒,好使出渾身的力氣。
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綳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戰斗進行了很久,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屍體。
五位壯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准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跟在身後,容易暴露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另一條是通向三面懸崖的棋盤陀頂峰。走哪一條路呢?
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一面依託樹和岩石向敵人射擊。山路上又留下了許多具敵人的屍體。他們把敵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懸崖絕壁的狼牙山頂峰。
五位壯士居高臨下,繼續向敵人射擊。不少敵人墜落山澗,粉身碎骨。班長馬寶玉負傷了,子彈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裡還剩下一顆手榴彈。
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同志們!用石頭砸!」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又一群敵人撲上來了。班長嗖的一聲拔出手榴彈,擰開蓋子,用盡全身氣力扔向敵人。手榴彈在敵群中炸開了花。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班長馬寶玉激動的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隻從敵人手裡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後走向懸崖,像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
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3)狼牙山鬱金香節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狼牙山五壯士》是在1941年9月25日的戰斗中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事跡所編寫,共二十四天。沈重經過了采訪、構思、寫作、修改、定稿五個步驟將文章完成。完成後,由交通員穿過敵人的封鎖區七個縣,行程二百三十多公里,最終發表。
1941年冀西山區的秋季反「掃盪」戰斗中,沈重深入前線采寫了一系列戰場手記,膾炙人口的《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就是其中一篇,作品生動地描寫了狼牙山上的五位七連八路軍戰士。
為掩護部隊和民眾撤退,與敵人周旋在狼牙山三面絕壁的棋盤陀(懸崖)上,在彈盡糧絕,敵人被消滅100多人的情況下,寧死不屈捨身跳崖的壯烈故事。
《狼牙山五壯士》,是1941年11月5日《晉察冀日報》刊登的一篇通訊,原名《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
同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等首長,簽署的訓令中,正式稱為《狼牙山五壯士》。從此《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從晉察冀邊區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成為浴血抗戰的中國軍民的楷模。
「狼牙山五壯士」是在1941年9月25日的戰斗中跳崖的,到第二十四天,沈重經過采訪、構思、寫作、修改、定稿,文章完成後,由交通員穿過敵人的封鎖區七個縣,行程二百三十多公里,才送到報社,很艱辛。
作者簡介:
沈重(1915——1986),原名沈紹初,浙江吳興縣人。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同年參加革命。
1939年到晉察冀邊區,先後擔任晉察冀通訊社科長,特派員,新華社冀晉支社副社長等職,抗戰中作為《晉察冀日報》特派記者,主要在冀西遊擊區參加部隊和地方的軍事活動。
他的通訊報告作品大多是武裝斗爭的題材。解放戰爭期間擔任《新張家口報》社長,身體有殘疾,一目失明。曾用筆名沈重和藍戈。解放後任太原市市長。
④ 狼牙山的主要景點
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據地。1941年9月25日,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學義五名戰士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被敵人逼到狼牙山頂峰,跳下了懸崖。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勇士。五勇士跳崖後,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為國捐軀,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懸崖上的樹枝掛住而得救。
1942年1月,晉察冀一分區決定,在棋盤坨頂峰五勇士跳崖處修建紀念塔。在邊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築民工的艱苦努力下,三層樓高的「三烈士紀念塔」於當年9月底基本建成。「三烈士紀念塔」鼓舞著革命人民抗戰的決心,同時招來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時刻想摧毀它。1943年9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再次大掃盪中,「三烈士紀念塔」遭到敵人山炮的轟擊而被毀。為繼承和發揚五勇士的英雄業績,1959年易縣人民重修紀念塔,聶榮臻親自題寫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的塔名。但由於「文化大革命」和地震的破壞,六十年代末再次遭到毀壞。紀念塔兩次修建、兩次被毀,但毀不掉人民對五勇士的懷念。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1986年第三次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新塔呈乳黃色,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69平方米,底座直徑3.06米,高21.5米,塔身5層,呈正五邊形,塔頂設涼亭式黃琉璃瓦塔帽,塔身正面(南面)嵌有聶榮臻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黃色大字。五勇士浮雕像鑲嵌在與塔底同高的一面漢白玉旗上,與塔底層相連。向東有一碑廊,碑廊東端是一碑亭,亭內有一個六棱大理石碑,碑上刻有彭真、聶榮臻楊成武、劉瀾濤、陳正湘、史進前等12位領導人的題詞,紀念塔周圍還有澆築的欄板、牌房和圍牆。 位於「狼牙山農業生態科技示範區」場的石家統村,是胡錦濤總書記2011年春節前看望老區幹部群眾時走訪的村莊。石家統材堅持「治山興材,依託材果產業帶動生態旅遊」的發展思路,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昔日荒山已經變成了花果山,擁有了各類果樹二十餘萬株,實現了人均收入八千餘元,初評為「全國造林綠化十佳村」。
如今,作為「農業生態文明示範村」的石家統,遵照總書記的囑托,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積極發展旅遊產業,努力建設老區的美好家園。其湧泉山風景區,以其獨特的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山高谷深的湧泉山,位於石家統村的北部,因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巡幸而得名,坐落在湧泉山莊園,遍野青綠彌漫,總佔地面積一百五十畝。
⑤ 狼牙山的故事
⑥ 狼牙山是一個什麼景點,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和特色景觀
保定周邊的景點還是很多的,狼牙山我認為值得一去看的,因為狼牙山不僅是國內經典的紅色景區,還是一座自然風光秀美的歷史名山,這里植被茂密、生態良好,俗有五坨三十六峰之稱。
⑦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壯士在狼牙山英勇跳崖只好的事。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 9月23日,日軍分三路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城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區一分區。 24日,35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將邱蔚團以及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游擊隊以及周圍人民群眾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 邱蔚團長急速將此情報告楊成武司令員,為解救游擊隊員與當地百姓,楊城武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於被圍的游擊隊員與人民群眾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 狼牙山
邱蔚團長根據此作戰方案將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交給7連。午夜,邱蔚團長指揮部隊及當地群眾
從盤陀路安全地轉移到了田崗、牛崗、松崗一帶。清晨,日偽軍誤以為邱蔚團已經被包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500多日偽軍兇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來。 7連戰士早就在敵人必經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偽軍丟下五十多具屍體慌忙地逃了回去。日軍指揮官深信邱蔚團已被圍住,命令部隊再次瘋狂地向狼牙山方向進攻。激戰中,7連戰士大部分犧牲,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生命垂危。為了讓大部隊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這班留下堅守。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班長馬寶玉等五名戰士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1942年5月,晉察冀軍區舉行了「狼牙山五壯士」命名暨反掃盪勝利祝捷大會,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並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 狼牙山五壯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高度評價,他說:「他們身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優秀品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為紀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棋盤陀主峰建起了紀念塔。新中國成立後,狼牙山五壯士英勇事跡被收錄進小學課本。 1971年6月26日,宋學義在鄭州病逝,享年53歲,長眠於沁陽市烈士陵園。2005年3月21日,在即將迎來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葛振林病逝於湖南衡陽,享年88歲。至此,狼牙山五壯士中最後一位在世者也永遠離開了人們。可他們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2009年9月14日,「狼牙山五壯士」被選入「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列。滅偽軍118萬餘人,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但是,中國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傷亡達2100萬人。 狼牙山五壯士狼牙山在河北省易縣西南部。狼牙山是晉察冀邊區東大門,因其峰巒狀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遠遠望去,群峰突兀連綿、壁若刀劈斧鑿。它不僅在軍事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據地的武器裝備庫。 1941年9月25日,日軍糾集三、四千人的兵力,進犯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地區。當時在這一地區隱蔽著我們的許多幹部和三、四萬群眾。由於我主力部隊轉移到敵後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軍只有一個連的兵力,這個連就是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七連經過一個多月的英勇奮戰,給了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決定將連隊主力和幹部群眾轉移到龍王廟,由這個連的六班擔任掩護。 六班的5名戰士,即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學義,為掩護連隊和群眾轉移,一邊打,一邊撤,把敵人引上狼牙山棋盤坨的懸崖絕壁。他們與敵人激烈戰斗,打退了敵人多次沖鋒,打死敵人50多名。當手榴彈、子彈打光後,他們寧死不屈,縱身跳下身後深不見底的懸崖。 五壯士跳崖後,馬寶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一棵橫生的樹掛住,身體負傷,沒有犧牲。他倆蘇醒後,不顧劇痛堅持爬上山頭,經群眾幫助,又回到了連隊。 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於2005年3月21日23時10分在湖南衡陽逝世,享年88歲。 狼牙山五壯士,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戰士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中華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氣概。
⑧ 狼牙山的資料
狼牙山位於保定西北約50公里的易縣境內。因其群峰狀似狼牙,直刺雲天,故名狼牙山,為易州十景之一「狼牙競秀」,亦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省級森林公園。
狼牙山有五坨三十六峰組成,主峰蓮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兩面峭壁千仞,令人頭暈目眩:東南兩面略為低緩,各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主峰,但「閻王鼻子」、「小鬼臉」等險要之處仍需貼壁而過,令人膽戰心驚。登高遠眺,群峰林立,崢嶸險峻,狀似狼牙,澗浹之霧飄渺神奇莫測。
狼牙山風光倚麗,「狼牙競秀」為古燕都古景之一,素有「北方小黃」之稱。山上既有流泉飛瀑,蒼松翠柏、紅瑪瑙溶洞,又有石棋盤,老君堂等歷史遺跡。尤其是巍然矗立的棋盤坨頂峰的五勇士紀念塔,高大雄偉。1941年8月,我某部六班戰士胡德林、宋學義,胡福才在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的帶領下,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把侵華日軍牽制在狼牙山上,終因彈盡糧絕,相繼跳崖的英雄壯舉,聞名中外。為紀念「狼牙山五壯士」英勇獻身的精神,建塔紀念,聶榮致元帥親筆題寫「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該塔底層有五勇士頭像浮雕。塔內有鋼梯直通塔頂,上塔頂涼亭俯瞰,千峰競立,浮雲繚繞,狼牙山雄姿盡收眼底。遊人至此,瞻仰當年五勇士英勇殺敵和捨身跳崖之處,緬懷勇士,憑吊英靈,千般感慨,萬縷情思,不禁油然而生
⑨ 狼牙山五壯士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發生的時間:1941年9月25日。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發生的地點: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棋盤坨。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的人物: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的起因: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奉命掩護機關和群眾轉移。該連依託有利地形,巧布地雷陣,運用麻雀戰,迷惑、阻擊日偽軍。
經過:六班毅然將日偽軍誘向狼牙山主峰棋盤陀。日偽軍誤認為咬住了第1團主力,遂向棋盤坨主峰發動4次猛攻,均被擊退,傷亡90餘人。
結果:5名戰至彈盡,寧死不屈,砸爛武器,跳下60餘米深的懸崖。班長馬寶玉、戰士胡德林、胡福才陣亡,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負傷脫險。
(9)狼牙山鬱金香節擴展閱讀:
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之後,5名戰士被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為表彰這一壯舉,晉察冀軍區在狼牙山主峰建「三烈士紀念塔」。1959年5月,「三烈士紀念塔」重建,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⑩ 狼牙山之戰的資料
狼牙山,以八路軍五勇士浴血抗擊日寇捨身跳崖而聞名於世。其實,狼牙山還是一座雄險奇偉,景色秀麗的名山。早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狼山競秀」就是當時燕國十景之一。遠遠可以看到群山中的一個山頭上,有一組白色建築,五角五層的狼牙山三烈士紀念塔,兩座五角亭,一座石牌坊,一圈圍牆。如今,這里既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級森林公園。作為一處旅遊勝地,品位很高。
狼牙山坐落在易縣西部的太行山東麓,距縣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崢嶸險峻,狀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由五坨三十六峰組成,主峰蓮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兩面峭壁千仞,東、南兩面略為低緩,各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主峰。登高遠眺,可見千峰萬嶺如大海中的波濤,起伏跌宕。近望西側,石林聳立,自然天成,大小蓮花峰如出水芙蓉,傲然怒放,澗峽雲霧縹緲,神奇莫測。
狼牙山風光綺麗,漫山遍布蒼松翠柏,飛瀑流泉,擁有豐富的動物和植物資源,動物有黃羊、烏雞、錦雞等,植物有松、柏、樺、楓等北方樹種二三百種之多,涉足游覽,可盡享森林浴之妙。秋季金風送爽時,坡崗溝壑之間,紅葉吐艷,層林盡染,放眼望去,漫山猩紅,可與香山紅葉相媲美。
狼牙山壯士
馬寶玉(潤堡子),男,1920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蔚縣下元皂村,1937年12月 28日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擔任班長。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斗中壯烈犧牲,系狼牙山五勇士之一,三烈士之一。
胡福才(胡小禿),男,1913年出生,容城縣郭村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斗中壯烈犧牲,系狼牙山五勇士之一,三烈士之一。
胡德林(安小尚,其生父姓胡,繼父姓安,參軍時的名字叫胡德林),男,1917年出生,容城縣李郎村人,出生地容城縣郭村,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斗中壯烈犧牲,系狼牙山五勇士之一,三烈士之一。
葛振林,男,1917年生,河北省曲陽縣喜峪村人,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斗中,英勇跳崖,被樹枝掛住,倖免遇難,系狼牙山五勇士之一。解放戰爭隨軍南下。解放後在湖南省衡陽軍分區任後勤部副部長,於2005年3月2於3月21日23時10分在湖南衡陽169醫院應病去世,享年88歲。
宋學義,男,河南省沁陽縣北孔村人,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故斗中,英勇跳崖,被樹枝掛住,倖免遇難,系狼牙山五勇士之一。1947年因傷復員,任北孔村黨支部書記,1971年病逝。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這是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題的詞。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戰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在子彈打光了的情況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1941年,日軍對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9月23日,日軍分三路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城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分區一分區。
24日,30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將邱蔚團、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游擊隊以及周圍人民群眾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邱蔚團長急速將此情報告楊城武司令員,為解救游擊隊員與當地百姓,楊城武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於被圍的游擊隊員與人民群眾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邱蔚團長根據此作戰方案將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交給7連。
午夜,邱蔚團長指揮部隊及當地群眾從盤陀路安全地轉移到了田崗、牛崗、松崗一帶。清晨,日偽軍誤以為邱蔚團已經被包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500多日偽軍兇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來。7連戰士早就在敵人必經的路上埋下地雷,炸的日偽軍丟下五十多具屍體慌忙地逃了回去。日軍指揮官深信邱蔚團已被圍住,命令部隊再次瘋狂地向狼牙山方向進攻。激戰中,7連戰士大部分犧牲,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為了讓大部隊再走遠些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班留下堅守。
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已經剩下5個人了,並且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只好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到「捉活的,捉活的!」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提著槍縱身跳入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馬寶玉等五名戰士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1942年5月,晉察冀軍區舉行了「狼牙山五壯士」命名暨反掃盪勝利祝捷大會,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並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狼牙山五壯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高度評價,他說:「他們身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優秀品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為紀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棋盤坨主峰建起了紀念塔。新中國成立後,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事跡被收錄進小學課本。1978年,宋學義因病逝世,長眠於沁陽市烈士陵園。2005年3月21日,在即將迎來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葛振林病逝於湖南衡陽,至此,狼牙山五壯士中最後一位在世者也永遠離開了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