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丁香
Ⅰ 《雨巷》中雨巷和丁香的意想和象徵意義是什麼
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以世紀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方法上,強調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第一個大量利用象徵主義方法寫詩的是李金發。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接受了法國象徵派的影響,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體現了這種藝術上的特點。詩里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的姑娘,並非真實生活本身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徵意味的的抒情形象。我們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但我們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的的朦朧的詩意。那個社會現實的氣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朧,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讀者眼前。想像創造了象徵,象徵擴大了想像。這樣以象徵方法抒情的結果,使詩人的感情心境表現得更加含蓄蘊藉,也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余香和回味。
朱自清 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徵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但不是鏗鏘而是輕倩的;也找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雨巷》朦朧而不晦澀,低沉而不頹唐,情深而不輕佻,確實把握了象徵派詩歌藝術的幽微精妙的去處。
2、戴望舒的詩歌創作,也接受了古典詩詞藝術營養的深深陶冶。
在《雨巷》中,詩人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的象徵性的抒情形象。這顯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景更把丁香結和雨中惆悵聯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的愁心的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鑒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以為不能這么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吮了前人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
Ⅱ 戴望舒的雨巷,請用自己的話描述你心中的丁香姑娘
在那柳葉綠荷花香最美麗的家鄉之中,有一位叫丁香的姑娘——美麗、 高潔、 愁怨.他撐著油紙傘,哀怨又彷徨.她總是從懷里掏出一把泥土,揉捏著,揉捏著,對著我微笑。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而風起伏,也透過我的心.每當看到她影子的粗細閃爍,我就彷彿置身千年夢幻。那時我輕輕伸出那一根指尖,像問候風一樣,為了她我放棄了和靈魂的對話.沉重的心開始得到解脫,我不再渴求恰好溫柔的陽光,開始擁有生命的力量.因為有你,丁香,因為有你,生活一切短暫而美好。
一片柳葉吹成雪,舟中溫柔海上月,記得人間最好,夢里失約歌里借。
藝術手法
抒情意境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
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象徵主義
《雨巷》在藝術上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方法抒情。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用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方法上,強調用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就受了法國象徵派的影響。
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體現了這種藝術上的特點。詩里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地姑娘,並非真實生活本身地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徵意味地抒情形象。
Ⅲ 怎樣理解和欣賞《雨巷》中「雨巷」和「丁香」兩個主要意象
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內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容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作者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
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3)五四丁香擴展閱讀:
《雨巷》在藝術上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方法抒情。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用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
在表現方法上,強調用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就受了法國象徵派的影響。
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Ⅳ 雨巷中為什麼用丁香姑娘作為意象
原因:丁香可以象徵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但這種理想,即如丁香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
詩人筆下的「丁香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出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帳,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
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4)五四丁香擴展閱讀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麼、追求什麼,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
「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嘆。詩中的「姑娘」,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雨巷》在藝術上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方法抒情。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用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方法上,強調用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
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就受了法國象徵派的影響。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Ⅳ 《雨巷》中「丁香」的象徵意義
丁香姑娘是一切轉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徵,美好回憶的寄託。詩人只是通過她來表達這種對於美好事物的飄忽短暫、轉瞬即逝的痛惜和追憶,念念不忘卻又無從把握,只剩下淅瀝春雨中的深深追憶,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後的無可奈何。盡管全詩沒有一句直白的情語,但情語卻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語之中。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
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
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5)五四丁香擴展閱讀
《雨巷》中,詩人用象徵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並且融會了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不僅如此,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的和諧的音律美。
《雨巷》在藝術上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方法抒情。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用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方法上,強調用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
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就受了法國象徵派的影響。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體現了這種藝術上的特點。
詩里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地姑娘,並非真實生活本身地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徵意味地抒情形象。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但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但朦朧的詩意。
那個社會現實的氣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朧的,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眼前。想像創造了象徵,象徵擴大了想像。這樣以象徵方法抒情的結果,使詩人的感情心境表現得更加含蓄蘊藉,也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余香和回味。
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徵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照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 詩集·導言》)
Ⅵ 關於丁香的詩句及其象徵意義
1.丁香花在詩歌中的象徵意義
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
丁香花常見白色、紫色兩種,外形單薄細弱,往往用來代表孤高、美麗和憂愁。 詩人將這種美賦予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古往今來以丁香為題寫作留下的名詩名篇並不多,是因為丁香在文學領域是憂郁情結的代名詞,是很傷情感的東西。但也有幾首詩是很有影響力的:一、代贈(李商隱):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二、浣溪沙(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三、現代詩人戴望舒所做《雨巷》,其意境來自於《浣溪沙》,而值得一提的是,戴望舒就憑借這首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丁香花具有的象徵意義:1、象徵純潔美好丁香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是純真無邪、初戀、謙遜、憂愁思念、光輝,寓意著愛情和暗結同心的希望。2、象徵勤奮謙虛丁香花寓意勤奮、謙遜,因此在校園中種植丁香花象徵著學校的良好校風。
3、象徵美麗高潔在古典詩詞中它象徵著美麗,高潔,幽怨。 是古人所心中仰慕,並且放置在很高地位的花,在古代也可以象徵人的品行高潔。
(6)五四丁香擴展閱讀:丁香花自古以來的寓意:丁香花擁有天國之花的光榮外號,因為它高貴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視。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
我國古詩里有好些吟詠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丁香體柔弱,亂結枝欲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樣姣好美麗,品格像丁香一樣高雅聖潔,心緒也像丁香一樣憂愁惆悵。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而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輝的人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花語 (用花表達的語言)網路-紫丁香 (植物)。
2.丁香花在詩歌中的象徵意義
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 丁香花常見白色、紫色兩種,外形單薄細弱,往往用來代表孤高、美麗和憂愁。 詩人將這種美賦予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古往今來以丁香為題寫作留下的名詩名篇並不多,是因為丁香在文學領域是憂郁情結的代名詞,是很傷情感的東西。但也有幾首詩是很有影響力的:
一、代贈(李商隱):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二、浣溪沙(李璟):
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三、現代詩人戴望舒所做《雨巷》,其意境來自於《浣溪沙》,而值得一提的是,戴望舒就憑借這首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丁香花具有的象徵意義:
1、象徵純潔美好
丁香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是純真無邪、初戀、謙遜、憂愁思念、光輝,寓意著愛情和暗結同心的希望。
2、象徵勤奮謙虛
丁香花寓意勤奮、謙遜,因此在校園中種植丁香花象徵著學校的良好校風。
3、象徵美麗高潔
在古典詩詞中它象徵著美麗,高潔,幽怨。 是古人所心中仰慕,並且放置在很高地位的花,在古代也可以象徵人的品行高潔。
(6)五四丁香擴展閱讀:
丁香花自古以來的寓意:
丁香花擁有天國之花的光榮外號,因為它高貴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視。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我國古詩里有好些吟詠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丁香體柔弱,亂結枝欲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
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樣姣好美麗,品格像丁香一樣高雅聖潔,心緒也像丁香一樣憂愁惆悵。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而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輝的人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花語 (用花表達的語言)
網路-紫丁香 (植物)
3.《雨巷》中「丁香」的象徵意義
丁香姑娘是一切轉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徵,美好回憶的寄託。詩人只是通過她來表達這種對於美好事物的飄忽短暫、轉瞬即逝的痛惜和追憶,念念不忘卻又無從把握,只剩下淅瀝春雨中的深深追憶,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後的無可奈何。盡管全詩沒有一句直白的情語,但情語卻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語之中。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
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
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6)五四丁香擴展閱讀
《雨巷》中,詩人用象徵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並且融會了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不僅如此,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的和諧的音律美。
《雨巷》在藝術上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方法抒情。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用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方法上,強調用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
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就受了法國象徵派的影響。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體現了這種藝術上的特點。
詩里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地姑娘,並非真實生活本身地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徵意味地抒情形象。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但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但朦朧的詩意。
那個社會現實的氣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朧的,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眼前。想像創造了象徵,象徵擴大了想像。這樣以象徵方法抒情的結果,使詩人的感情心境表現得更加含蓄蘊藉,也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余香和回味。
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徵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照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 詩集·導言》)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雨巷 (戴望舒詩作)
4.丁香在古代詩詞中的含義是什麼
丁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意象,是美麗、高潔、憂郁的象徵。自唐代開始,以丁香為題材的作品增多,它作為一種意象也進入詩人的創作視閾,其審美意蘊和情感、思想內涵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從歷代關於丁香的文學作品分析,丁香意象的意蘊是多樣性的,有著豐富的人文或社會內涵:或為高潔情趣的象徵,獨立人格的載體;或藉以抒發愁怨、憂傷之情;或烘托戀情等。但是,對丁香意象多義的解讀不能忽視其幽怨的基本特質。丁香在古代詩詞中的含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潔情趣的象徵,獨立人格的載體。
舉例:《江頭五詠丁香》
Ⅶ 關於丁香的詩句和作用
1.丁香花在古代詩文中的意義
代表愛情 丁香在唐宋時期就在我國廣泛栽培,據說,除了它素雅清純的美麗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還因為它是愛情與幸福的象徵,常被人們譽為「愛情之花」、「幸福之樹」。
這在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常有描寫。小說《鏡花緣》列為「十二友」的花卉中,丁香花是其中之一。
更有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代贈》一詩中用「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借丁香喻愛情,描述了年輕女子思念情郎的眷戀心情。唐詩人陸龜蒙作有《丁香》詩:「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借丁香花抒懷,寄寓情思。 古代人借丁香花抒發愛情,今天我國許多地方仍是如此,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
在雲南,崩龍族和傣族人民,每逢春暖花開之際,都要舉行一次傳統的「採花節」(和田伯光沒關系。)。
身著節日盛裝的青年男女,爭相上山採摘丁香花,贈送給自己的戀人,表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有些地方還把丁香花作為定情之物或催辦婚事之物。
在男女雙方訂親以後,如果女方同意出嫁,就託人送一束丁香花給男方。男方收到女方送來的花束之後,要把花束放在即將成親的新房中,不等花朵謝落,就要選定成親迎娶的良辰吉日。
此外,說丁香是愛情之花,還因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
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
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
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
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
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郁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
一日,書生見有一白發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自發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
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 「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 丁香花,百頭,千頭,寓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
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
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
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2.丁香花在詩歌中的象徵意義
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 丁香花常見白色、紫色兩種,外形單薄細弱,往往用來代表孤高、美麗和憂愁。 詩人將這種美賦予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古往今來以丁香為題寫作留下的名詩名篇並不多,是因為丁香在文學領域是憂郁情結的代名詞,是很傷情感的東西。但也有幾首詩是很有影響力的:
一、代贈(李商隱):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二、浣溪沙(李璟):
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三、現代詩人戴望舒所做《雨巷》,其意境來自於《浣溪沙》,而值得一提的是,戴望舒就憑借這首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丁香花具有的象徵意義:
1、象徵純潔美好
丁香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是純真無邪、初戀、謙遜、憂愁思念、光輝,寓意著愛情和暗結同心的希望。
2、象徵勤奮謙虛
丁香花寓意勤奮、謙遜,因此在校園中種植丁香花象徵著學校的良好校風。
3、象徵美麗高潔
在古典詩詞中它象徵著美麗,高潔,幽怨。 是古人所心中仰慕,並且放置在很高地位的花,在古代也可以象徵人的品行高潔。
(7)五四丁香擴展閱讀:
丁香花自古以來的寓意:
丁香花擁有天國之花的光榮外號,因為它高貴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視。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我國古詩里有好些吟詠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丁香體柔弱,亂結枝欲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
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樣姣好美麗,品格像丁香一樣高雅聖潔,心緒也像丁香一樣憂愁惆悵。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而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輝的人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花語 (用花表達的語言)
網路-紫丁香 (植物)
3.有關丁香花的
丁香花一般都是四瓣的 一直流傳有五瓣幸運丁香的說法 就說可以找到五瓣丁香的人會交好運的 丁香花綻開於百花爭奇斗妍的仲春,芳香襲人,花繁色麗,十分惹人愛。
丁香屬木 犀科丁香屬,叢生大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我國東北、華北地區。
現仍有許多野生種,如 小葉丁香、毛葉丁香、紅丁香、遼東丁香等等。丁香花原為紫色,故又叫紫丁香。
白花丁香是紫丁香的變種,花香比紫丁香濃烈,更受人們喜愛,常和紫丁香配在一 起,色彩和諧淡雅檢驗知識真理性的客觀標准。提出辯證法是關於外部世界和,更具情 趣。
此外,經人們多年培植,還有佛手丁香,其花重瓣,香似茉莉;垂絲丁香,其花內 白外紅,花朵倒垂,風姿秀麗可人;荷花丁香,其花黃白色,香味與女貞花相似,一派 素雅風韻;南了香,其花藍紫色,十分雅緻。 除了以上介紹的品種外,還有一種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和非洲熱帶地區的洋丁香,在 我國也早有栽培。
但洋丁香與紫丁香不同科種,屬桃金娘科丁子香屬,常綠喬木知識來 自理性自身,只承認理性知識的可靠性,貶低感性知,樹高可達十米以上。夏季開淡紫 色花,花蕾乾燥後入葯,稱公丁香。
花後結果,果為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稱母丁香, 我國中葯里用的丁香,就是母丁香。清人張秉成編著的《本草便讀》中記載:「丁香有 公丁母丁兩種。
公丁是花,母丁是實。……母者即雞舌香,古方多用之。
今人所常用者, 皆公丁香耳。」丁香是溫熱性葯品,有溫胃降逆、達腎壯陽的作用。
丁香的花蕾還可以煉製成丁香油,是一種重要的香料。非洲的坦尚尼亞桑給巴爾島 盛產洋丁香,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稱為「丁香之島」。
丁香在唐宋時期就在我國廣泛栽培,據說,丁香之所以令人喜愛,除了它素雅清純 的美麗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還因為它是愛情與幸福的象徵,常被人們譽為「愛情之 花」、「幸福之樹」。這在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常有描寫。
小說《鏡花緣》列為「十二友」 的花卉中,丁香花是其中之一。更有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代贈》一詩中用「樓上黃昏欲 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借丁香喻愛情, 描述了年輕女子思念情郎的眷戀心情。
唐詩人陸龜蒙作有《丁香》詩:「殷勤解卻丁香 結,縱放繁枝散誕春。」借丁香花抒懷,寄寓情思。
古代人借丁香花抒發愛情,今天我國許多地方仍是如此,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 在雲南,崩龍族和傣族人民,每逢春暖花開之際,都要舉行一次傳統的「採花節」。
身 著節日盛裝的青年男女,爭相上山採摘丁香花,贈送給自己的戀人,表示對愛情的堅貞 不渝。有些地方還把丁香花作為定情之物或催辦婚事之物。
在男女雙方訂親以後,如果 女方同意出嫁,就託人送一束丁香花給男方。男方收到女方送來的花束之後,要把花束 放在即將成親的新房中,不等花朵謝落,就要選定成親迎娶的良辰吉日。
此外,說丁香是愛情之花,還因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
店家父 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
二人月 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
書生應 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 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 宗。
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 身亡。
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 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郁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 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
一日,書生見有一白發老翁經 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自發 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 了。」
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 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 「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 丁香花,百頭,千頭,寓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 「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 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
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 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
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 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 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
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
4.《雨巷》中「丁香」的象徵意義
丁香姑娘是一切轉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徵,美好回憶的寄託。詩人只是通過她來表達這種對於美好事物的飄忽短暫、轉瞬即逝的痛惜和追憶,念念不忘卻又無從把握,只剩下淅瀝春雨中的深深追憶,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後的無可奈何。盡管全詩沒有一句直白的情語,但情語卻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語之中。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
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
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7)五四丁香擴展閱讀
《雨巷》中,詩人用象徵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並且融會了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不僅如此,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的和諧的音律美。
《雨巷》在藝術上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方法抒情。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用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方法上,強調用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
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就受了法國象徵派的影響。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體現了這種藝術上的特點。
詩里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地姑娘,並非真實生活本身地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徵意味地抒情形象。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但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但朦朧的詩意。
那個社會現實的氣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朧的,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眼前。想像創造了象徵,象徵擴大了想像。這樣以象徵方法抒情的結果,使詩人的感情心境表現得更加含蓄蘊藉,也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余香和回味。
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徵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照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 詩集·導言》)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雨巷 (戴望舒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