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牡丹
2019上海海灣牡丹文化藝術節在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開啟,賞牡丹花的活動已經開展,而這活動未來將會截止到4月28日,在這里,期間將會開展不少牡丹花系列活動,不少牡丹花作品也將會在這里展出,更多賞花活動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
2019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
本屆牡丹節將持續到本月28號,期間會前納有6場牡丹節系列活動,分別是「畫」——「翰墨飄香」名家現場創作牡丹作品;
「詩」——「詩情畫意」攝影大賽&歷屆詩詞、書畫、攝影作品匯總成冊;
「賞」——「朝花夕拾」游園賞花活動;
「寫」——「丹韻塗春」少兒牡丹拓印美術研學;
「展」——「流光溢彩」牡丹漆器、琉璃金石工藝品、牡丹畫作展;
「藝」——「國色添香」牡丹主題插花,恭迎遊客朋友們的到來。
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內的湯兆基牡丹文化傳播基地揭牌儀式
「湯兆基美術館」從籌備到落成歷時一年半,建築面積近15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湯兆基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數百件作品。
美術館呈「四館一廊」格局,「華府」、「翰堂」、「古軒」、「潔廬」四個展館分別展出運用各種不同技法描繪牡丹的國畫、大型紫砂瓶、金石、木雕、漆畫等,藝術長廊展出的國畫白鷺荷花和牡丹系列的攝影畫譜,與海灣國家森林公園景色競相呼應。
上海海灣國家森缺悔嘩林公園
景點位置
上海市奉賢區海灣鎮隨塘河路1677號伏行
門票
門票:80元
開放時間
08:30-16:3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自駕線路
線路一:市區—S4—G1503瓦洪公路出口—瓦洪公路—隨塘河路—海灣森林
線路二:市區—S20—S2新四平公路出口—五四公路/五四支路—隨塘河路—海灣森林
路線三:市區—林海公路—平庄公路—瓦洪公路—隨塘河路—海灣森林
❷ 當代哪個畫畫家牡丹最我有時代特徵
當代 著名畫家葛桂林.張繼馨.張葆桂.劉彥水.王紅莉;筆名;蕭雨、若函.孫鈺德,著名畫家,洛陽大學藝術系教授.陳培光.宋雨玢.張京,苦禪先生.幽石先生.大連老畫家張鳳鳴王綉、王厚生、王鳴、文柳川.知名國畫家曾海濤,國畫家喬德英.李國林.當代青年畫家喬衛明,國畫家王雪濤,夏學惠,一代宗師吳昌碩.奉儒.邵仲節.葉雲.艷枝 史艷枝:字艷文、一名艷華.......寫意牡丹非常棒的畫家。
其中畫家——王道中是寫意牡丹的「牡丹之王」
他畫的牡丹其狀若人,有的若生氣勃勃灑脫奮進的青年,有的若含情脈脈的少女,有的若活潑天真笑跳嬉戲的兒童,其神態各異,若驚、若喜、若怒、若起舞、若展翅,無不妙俏動情。他積四十年來畫牡丹之經驗,寫成四句詩:風花瓣舞葉如蟬,晴花迎日葉挺勁,雨花下斜葉如浴,』露花含抿葉羞情。所以看道中的牡丹,猶如與情人娓娓相談,面對團團粉臉,含羞半掩,一擎一笑,楚楚含情,根舒葉展,婀娜多姿,一招一式,款款傳情,令人如醉如痴,花耶人耶? 道中之牡丹何以生動傳神?不在、於形似,而得之於神肖,他不是用筆與色來作畫,而是用心與情來作畫,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進入「物我文融」的境界。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潛移默化入客觀的牡丹。簡單地說,他把花擬人化了,不是靜止的表現,而是「以動為主」、「以情為主」,因此他筆下的牡丹花,既有其形態,又有其神韻,是富有人的情感的。
❸ 山東畫牡丹的前十位都是誰
山東是中國滾州著名的畫牡丹大省,有著悠久的畫牡丹歷史和豐富的畫牡丹藝術資源。前十位畫牡丹大師包括:①朱履一②夏振基③張本啟④王軍⑤郭田生⑥郭宏森⑦張大千⑧嵇紹康⑨曹峰⑩李樹斌。這大伍蔽些大師們的畫作都有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他們的作品使得山東畫牡丹的文化越發豐富多彩。他們對花卉的造型、色彩橘殲和紋理都進行了精心的描繪和藝術化處理,呈現出了多種多樣的畫風和表現手法,是中國畫牡丹藝術的寶貴財富和人類文化的珍貴遺產。
❹ 中國畫牡丹最好的著名畫家
閆桂林,1944年生於山東淄博,現居黃河三角洲。其「枯筆牡丹」國畫作品自成一家,被譽為中國「枯筆牡丹」第一人,深受國內外政府要人及收藏界推崇和喜愛。少年時代,他受畫家徐永祺先生啟蒙學習中國畫。在半個世紀的書畫生涯中,閆桂林先生不慕虛名,不拘邪流,尊崇傳統,筆耕不輟,修學不怠。他於2008年在中國美協花鳥高研班進修學習,受教於呂雲所、王培東、郭石夫、霍春陽等尊師,其花鳥國畫作品創作達到了新的藝術境界。經過多年磨練,在寫意花鳥創作中,他前學古人,博採眾長;近遍訪名師,日積月累,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獨創的「枯筆牡丹」國畫藝術作品,形神兼備,品味高尚,自成流派,粗狂豪放中體現著作者對藝術嚴謹細致的追求,即:「不誇張,不浮躁,風格獨立,卓然不同。」他為人謙虛謹慎,平易近人,盡管藝術造詣深厚,但從不狂傲,終生以藝術為追求。是當代難得的德藝雙馨書畫藝術家之一。
2003年獲中華文人書畫優秀小品展銀獎
2004年獲中國書畫報主辦的全國中青年書畫大展優秀獎
2004年獲山東省美協主辦的黃河龍杯山東省中國畫大展優秀獎
2004年獲得全國「完美杯」講誠信、反欺詐全國大賽銀獎
2006年獲得全國「中國聯通杯」大賽銀獎
2009年獲得中國書畫報主辦的「戰國名相故里---大唐牡丹聖地全國書畫大賽」入選獎。
2009年獲得中華文人全國第五屆詩書畫名家邀請展三等獎
2009年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中國(內城)永樂宮第二屆國際書畫藝術節」入選獎
2010年獲得全國老年書畫大賽「金辰杯」二等獎
❺ 洛陽牡丹的牡丹文化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洛陽東傍嵩山,西依秦嶺,南含伊闕,北靠邙山。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山拱載,形勢甲天下」之譽。洛陽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牡丹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故有「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之稱。牡丹為我這園藝花較早的觀賞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過程伊始就與洛陽結下了不解之緣。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而「甲天下」於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洛陽牡丹不僅以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而美譽邇;以也其造化鍾情,天下君臨而總領群芳。洛陽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牡丹之聖地。洛陽牡丹栽培始於隋朝,隋煬帝(605-618年)「周二百里為西苑……易州進二十箱牡丹」,並記述了牡丹品種名稱。宋高承也稱「隋煬帝世始傳牡丹」。可見洛陽為中國最早的牡丹栽培地之一。
當時,姚黃出自洛陽司馬坡的姚氏家,魏花出自晉宰相魏仁溥家。洛陽地方留守錢惟演賞之曰:「人謂牡丹花王,『姚黃』真可謂王,而『魏花』乃後也」。
北宋時洛陽不僅成為中國牡丹栽培中心,同時出現了一批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牡丹專著,為牡丹研究推廣及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景佑元年(1034年)歐陽修著有《洛陽牡丹記》,列舉牡丹名品24種,總結了牡丹栽培、育種經驗,記述了洛陽人種花、賞花習俗。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牡丹專著。其後周師厚(1082年)的《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列舉牡丹109種,芍葯41種。元佑年間(1086一1093)張峋撰《洛陽花譜》,列牡丹119種。這些專著對促進當時牡丹發展及後人研究牡丹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在改革開放國泰民安的今天,在邁進21世紀繼往開來的今天,雍容富貴,情系萬眾的洛陽牡丹必定會益增美艷,倍崇尊榮。洛陽牡丹飲譽天下,得益於牡丹譜記的傳世,它是研究牡丹的極為珍貴的文獻資料。洛陽牡丹的譜記資料甚為豐富,專門記述洛陽牡丹的名著就有宋代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和《洛陽花木記》。建國後,洛陽人好花之俗更盛。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改革的深入,開放的擴大,經濟的快速發展,洛陽市黨政領導充分利用這一良好民俗,以花為媒,廣交朋友,開發牡丹資源為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1982年9月,洛陽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定牡丹為洛陽「市花」,並決定每年4月15~25日舉辦洛陽牡丹花會。從1983~1990年,洛陽已成功地舉辦了8屆牡丹花會,每屆接待海內外遊客均在數百萬人次。花會期間還舉辦牡丹燈會、經貿洽談會和一些學術文化交流活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洛陽文化藝術品也相得益彰。生產企業和民間藝人向「專、精、特、新」方向共同努力,牡丹石、剪紙、玉雕、刺綉等牡丹工藝都有相應發展,從不同角度豐富了牡丹藝術的百花園地;以牡丹為特色的化妝品、工藝品、飲品、用品等得到逐步開發;而在花會期間,《千枚牡丹》個性郵票發行儀式、牡丹婚典、牡丹攝影繪畫展、盛唐歌舞《千年牡丹情》等活動的舉辦,「十萬宮廷樂舞」、洛陽剪紙、「唐三彩」、「洛陽牡丹栽培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保護、開發,使牡丹文化藝術得到空前繁榮。
到了唐朝,作為陪都的洛陽,牡丹的種植更加廣泛,洛陽牡丹品種更加豐富,並出現了從事牡丹專業人員。「洛人宋單父,善種牡丹,凡牡丹變異千種,紅白斗色,人不能知其術。」當時牡丹至少有5種顏色:殷紅、深紫、桃紅、通白、黃色,同時出現了重瓣品種。後唐庄宗(923-926)曾「在洛陽建臨芳殿,殿前植牡丹千餘本」,其規模不亞於長安唐宮。
北宋時,洛陽牡丹規模為全國之冠。牡丹出「洛陽者,為天下第一也」。洛陽人對牡丹不呼其名,「直曰花。其宰謂天下真花獨牡丹」。「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況為遨遊。」可見,牡丹人養牡丹、賞牡丹已成為民風民俗。其時,牡丹的栽培技藝普遍提高,在播種繁殖的同時,用嫁接的方法固定變異,牡丹「不接則不佳」,使得新品種不斷出現。
縱觀洛陽牡丹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歷代興亡的演變史。難怪李格非嘆曰:「天下之治亂,侯於洛陽之盛衰;洛陽之盛衰,侯於園輔之廢興」,此言甚誠。
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艷、富麗端莊名揚天下。她始於晉、興於隋,盛於唐,極盛於宋。自隋唐以後,洛陽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蘇鹽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東曹州、廣東韶關等地相繼引種栽培,如今已遍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洛陽牡丹已溶入了中國牡丹的花海之中,並且香飄海外。公元724年,中國牡丹傳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國;公元1656年荷蘭開始引種;公元1789年英國引進中國牡丹,培育出100多個園藝品種;美國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開始引進。
洛陽具有豐富的牡丹文化,它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夏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從唐宋開始出現的贊頌牡丹的詩詞、歌賦、小說、故事已經繪畫、刺綉等量大且內容豐富。由於人們對洛陽牡丹的至愛,千百年來流傳的關於洛陽牡丹的種種神話故事和趣聞逸事更是家喻戶曉。人們把牡丹比作造福人類的天使,反抗強權的正義化身,把她塑造成美麗、善良的仙女等等,寄託了人們的理想和願望。建國後,洛陽考古發掘墓葬中發現的有關表現牡丹內容的珍貴文物,以及現存的古代建築上的牡丹紋飾,是研究牡丹史、繪畫史、建築史、雕刻藝術史等不可多得的資料。表現牡丹題材的戲劇歌曲、影視音樂以及工藝美術等作品爭奇斗妍,琳琅滿目。洛陽牡丹文化的發展,推動著河洛地域周邊牡丹文化的發展,為形成中國的牡丹文化奠定了基礎。
洛陽文化藝術品也相得益彰。生產企業和民間藝人向「專、精、特、新」方向共同努力,牡丹石、剪紙、玉雕、刺綉等牡丹工藝都有相應發展,從不同角度豐富了牡丹藝術的百花園地;以牡丹為特色的化妝品、工藝品、飲品、用品等得到逐步開發,使牡丹文化藝術得到空前繁榮。
「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洛陽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歷史和眾多的品種、宏大的生產規模、豐富的野生資源、高超的栽培技藝、日臻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以及具有深邃內涵的牡丹文化,在國際園藝界及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
❻ 國畫牡丹畫法
國畫牡丹畫法如下:
橙紅牡丹的畫法
(一)洗凈筆,筆根蘸白粉,調硃砂或朱磦,再調入曙紅。
(二)成橙紅色後,筆尖面少許胭脂,稍作調和後即在畫而上點畫。
(三)筆法同前面所講的相同,需要強調的是要注意外形和向心形態。
(四)畫時注意疏密之分,呈現出錯落有致的效果。
粉牡丹的畫法
(一)畫花頭最好使用兼毫斗筆。待筆浸透清水後,筆根部蘸白粉,筆尖蘸曙色或牡丹紅,調勻後再碰一點胭脂,筆鋒朝下,筆腹朝上,點虱(虱,音督,即隨意點染)於紙上,畫出兩三瓣淺花瓣。
(二)繼續如前法點出外花瓣,擠出內花瓣的形狀,用色稍重,連續用挑筆和疊加,向然滲化。
(三)加畫花瓣時,筆觸不可雷同,要注意花瓣的寬窄、長短、參差錯落。
(四)用筆要有節奏,豐富花瓣層次,用破色法去刻畫花瓣外形,使每一瓣都有內心感。
❼ 如何畫工筆牡丹
第一步: 中墨勾花、老乾,重墨勾葉,淡墨勾反葉、葉柄、花莖。淡花青統染花瓣、正葉葉面。反葉的根部用淡花青小面積分染。老乾用淡墨青皴染結構。梗正面平塗淡花青。莖順著一邊留水線分染淡花青。
第二步: 花頭繼續用花青統染,花房、反葉、梗的反面平塗汁綠。托葉平塗檀香色。反葉用墨綠擴大面積分染,靠近主筋的地方留水線。莖用墨綠罩染後平塗汁綠。梗正面用花青勒1遍,外邊緣留1條水線。正葉用花青繼續分染,順葉筋的部位留水線。水線要留在葉子偏亮的那一面。老乾平塗赭石。花房用花青分染。蕊片平塗白色。
圖片1 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研究院方院長工筆牡丹《富貴吉祥》
第三步: 花頭用墨青繼續分染,染足後在花瓣邊緣留水線平塗墨紅(墨+曙紅)。正瓣比反瓣要多平塗1次。花房用胭脂提染頂部,蕊片淡曙紅復勒。正葉罩草綠,1次不足可再罩1次。芽孢、托葉用胭脂提染。反葉薄罩淡草綠後用淡胭脂從尖部淡淡的分染2次。莖、梗的亮面微提染淡胭脂。老乾亮面皴染淡三綠。第四步: 花瓣整體罩染胭脂2次,遇到顏色有些悶的地方用淡墨青醒染,中墨復勾線條。正葉中墨復勾主筋後用濃胭脂勒主筋根部。反葉、梗、芽孢、莖用淡胭脂復勒同時勾出細葉脈。正葉細葉脈用淡墨青勾。老乾重墨局部皴擦暗面後,中墨散鋒點苔。粉黃色立粉法點花蕊,白粉勾花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