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嚼母丁香

嚼母丁香

發布時間: 2023-05-21 10:58:51

1. 小兒驚風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敷貼法

(1)新鮮蛆!洗凈搗爛,蜂蜜調勻成膏,貼敷門處。適用於急驚風。

(2)桃樹內層皮120克,蔥白20個,燈心6條,上葯共搗爛如泥,外敷患兒兩足心處,每日換葯1次,3-5日為1療程。適用於急、慢驚風。

(3)桃仁、郁李仁各14粒,黃梔子6克,雞蛋清適量,前葯研為細末,入雞蛋清和勻,攤於布上,敷於患兒手腕脈搏處,24小時後去掉,以敷處出現青黑色為度。適用於急、慢驚風。

(4)新鮮蛆叫(洗凈)7條,白糖100克,共搗為泥膏狀,貼敷於自門處。24小時後換葯再敷。適用於急、慢驚風。

(5)胡椒、梔子、蔥白各7個,飛面、雞蛋清適量,前2味研細,與後3味搗和,攤布上,貼心窩,24小時除下。適用於慢驚風。

(6)灶心土、雞蛋清,兩葯調敷頭頂、心口。適用於慢橡拿驚風。

2.敷臍法

(1)車前子巧克,炙黃蔑、白術、炒白芍各9克,炮附子、肉豆范、丁香各6克,炙甘草、炮姜炭各3克,共研細,蜜調成膏劑,敷臍。適用於慢驚風。

(2)燕子巢1個,雞蛋清適量,將燕子巢搗爛,入雞蛋清和勻,敷臍上,綳帶固定,干則更換新葯,連續敷2-3次。適用於慢驚風。

(3)全蠍5個,娛蛤1條,僵蠶5條,蟬蛻7個,諸葯研成細末,填臍中,外蓋煮熟雞蛋1枚,用布袋束好,每日換葯1次,連敷3-5日。適用於急、慢驚風。

(4)活蟾蛛(即癩蛤蟆)破腹除去內臟,放臍上,蟾蛛發熱後,另換1隻。適用於慢驚風。

3.葯熨法

(1)麻黃120克,甘草60克,蟬蛻、白僵蠶、全蠍各21枚,陳膽星30克,白附子、防風、川烏、天麻、川芍、白芷、木香各15克,乾薑12克,牛黃、冰片、輕粉各6克,察香3克,硃砂、雄黃各24克,研為細末,前14味葯煎取濃汁,加蜂蜜收膏,加入後6味葯末,和捏念碧成錠子,臨用時,以淡姜湯摩錠,溫熨小兒前胸、後背。適用於急驚風。

(2)生營蒲、生艾葉各等份,搗為粗末,再取生薑汁、蔥白汁、麻油、醋拌炒葯末,布包熱熨,臨證熱熨時,分別從頭頸、胸背及四肢由上往下反復推揉熨引3遍。適用於急驚風,喉中痰鳴,昏沉不醒,四肢抽搐者。

(3)黨參、黃蔑、白術、甘草、酒白芍、陳皮、半夏、天麻、川烏、全蠍、南星、丁香各6克,硃砂1克,姜3克,棗5枚,將諸葯炒熱,布包熨臍部。適用於慢驚風。

(4)黃土1000克,入酒醋各半,調和炒熱,布包熨腹部。適用於慢驚風。

4.葯浴法

蜂房3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取葯液沐浴,或用燕窩泥亦可。適用於小兒驚風,發熱手搐者。

5.取嚏法

(1)開竅通關散(牙皂、雄黃、細辛、蟾賒、寮香、冰片等)吹在取嚏。適用急驚風神昏抽搐者。

(2)皂角、半夏各等份為末,吹在取嚏。適用於急驚風初起者。

6.擦牙法

(1)烏梅(生者)1個,擦牙。適用於急驚風牙關緊閉不能服葯者。

(2)母丁香1粒,人中白適量,將母丁香細嚼,人中白研細,以其母的中指血共調擦牙上,即蘇。適用於急驚風牙關緊閉,不能服葯者。

7.灌腸法

(1)安宮牛黃丸1粒,大黃蘇打片10片,以溫水100毫升溶解,注射器直接推入肛門,保留15分鍾,腸鳴腹瀉,燥屎排盡,熱退抽止。適用於急驚風。

Z)薄荷葉、寒水石各15克,青黛、白僵蠶、硃砂各3克,全蠍2枚,炒豬牙皂角、槐角各1.5克,共為細末,燈草湯和乳汁調,時時灌腸。適用於急驚風。

8.搽葯法

薄荷、防風各15克,麥冬9克,膽星6克,黃連3克,當歸6克,羚羊角3克,上葯水煎,以葯汁搽抹胸背。適用於急、慢驚風。

9.推擦法

(1)銀花20克,薄荷15克,上葯放入清水中浸潤,蒸餾收集餾液,葯渣加水適量,溫浸1小時,浸液沉澱並濃縮至適量,合並餾液加入乙醇15毫升,加蒸餾水至100毫升,重點推擦曲池、大椎、風池、風府及腋下。適用於急驚風高熱、神昏抽搐者。

(2)花椒15克,用熱水浸泡1小時,以拇指、食指蘸葯液,按以下順序推擦:①掐百會穴3次,手法宜輕,再在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處各掐1次,最後掐前額眉上陽白至曲鬢一帶共7次。男掐左額(女掐右額)及眉心7次。②兩側肩梁高搭井穴各掐7次。③八邪穴(包括合谷)掐7次,太淵穴掐7次。④沿脊柱兩側自上而下推7次。⑤雙委中及足跟各掐7次。推擦完畢後,再取生薑3克,花椒1克,蔥白1根,冬瓜皮6克,鹽1.5克,菜油30毫升,加水少許,熬煎待溫,用手指蘸葯液再按上述順序推擦1遍。適用於慢驚風。

(3)先取熊膽0.2克,化入5毫升水中,將葯液滴入患兒臍中2-3滴,再以手掌輕輕推擦,每次1分鍾,每小時1次,直至症狀消失。適用於慢驚風。

(4)天竺黃9克,青黛、輕粉各3克,黑丑15克,共為末,白蜜為丸,薄荷湯調,摩擦胸口。適用於急驚風。

(5)龍膽草、防風、青黛、鉤藤各9克,黃連1克,共為末,加入牛黃、冰片、香少許為丸,用金銀花湯調,摩擦胸口。適用於急、慢驚風。

2. 八寶丹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八寶丹說明書
    • 4.1 葯品名稱
    • 4.2 葯品漢語拼音
    • 4.3 劑型
    • 4.4 八寶丹的主要成份
    • 4.5 八塌燃寶丹的功能主治
    • 4.6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4.7 注意事項
  • 5 《瘍醫大全》卷九方之八寶丹
    • 5.1 處方
    • 5.2 製法
    • 5.3 功能主治
    • 5.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6 《種福堂公選良方》卷三方之八寶丹
    • 6.1 處方
    • 6.2 製法
    • 6.3 功能主治
    • 6.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7 《外科傳薪集》方之八寶丹
    • 7.1 處方
    • 7.2 製法
    • 7.3 功能主治
    • 7.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8 《種福堂方》卷四方之八團螞虛寶丹
    • 8.1 處方
    • 8.2 製法
    • 8.3 功能主治
    • 8.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9 《救傷秘旨》方之八寶丹
    • 9.1 處方
    • 9.2 製法
    • 9.3 功能主治
    • 9.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10 《古方匯精》卷二方之八寶丹
    • 10.1 處方
    • 10.2 製法
    • 10.3 功能主治
    • 10.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11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寶丹
    • 11.1 處方
    • 11.2 製法
    • 11.3 功能主治
  • 12 《回生集》卷下方之八寶丹
    • 12.1 處方
    • 12.2 製法
    • 12.3 功能主治
    • 12.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13 《傷科補要》卷四方之八寶丹
    • 13.1 處方
    • 13.2 製法
    • 13.3 功能主治
    • 13.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14 《攝生眾妙方》卷二方之八寶丹
    • 14.1 處方
    • 14.2 製法
    • 14.3 功能主治
    • 14.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14.5 注意
  • 15 《外科傳薪集》方之八寶丹
    • 15.1 處方
    • 15.2 製法
    • 15.3 功能主治
    • 15.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16 《內外驗方秘傳》方之八寶丹
    • 16.1 處方
    • 16.2 製法
    • 16.3 功能主治
  • 17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方之八寶丹
    • 17.1 處方
    • 17.2 功能主治
  • 18 《青囊秘傳》方之八寶丹
    • 18.1 八寶丹的別名
    • 18.2 處方
    • 18.3 製法
    • 18.4 功能主治
    • 18.5 八寶丹的用物鎮法用量
  • 19 《瑞竹堂方》卷七方之八寶丹
    • 19.1 處方
    • 19.2 製法
    • 19.3 功能主治
    • 19.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20 《女科指掌》卷一方之八寶丹
    • 20.1 處方
    • 20.2 製法
    • 20.3 功能主治
    • 20.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21 《痘疹仁端錄》卷九方之八寶丹
    • 21.1 處方
    • 21.2 製法
    • 21.3 功能主治
    • 21.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22 《幼科金針》卷上方之八寶丹
    • 22.1 處方
    • 22.2 製法
    • 22.3 功能主治
    • 22.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23 《壽世保元》卷九方之八寶丹
    • 23.1 處方
    • 23.2 製法
    • 23.3 功能主治
    • 23.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24 《跌損妙方》方之八寶丹
    • 24.1 處方
    • 24.2 功能主治
  • 25 《瘍醫大全》卷三十四方之八寶丹
    • 25.1 處方
    • 25.2 製法
    • 25.3 功能主治
    • 25.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26 《朱氏集驗方》卷五方之八寶丹
    • 26.1 處方
    • 26.2 製法
    • 26.3 功能主治
    • 26.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27 《種福堂方》卷四方之八寶丹
    • 27.1 處方
    • 27.2 製法
    • 27.3 功能主治
  • 28 《眼科全書》卷六方之八寶丹
    • 28.1 處方
    • 28.2 製法
    • 28.3 功能主治
    • 28.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29 《一草亭》方之八寶丹
    • 29.1 處方
    • 29.2 製法
    • 29.3 功能主治
    • 29.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30 《惠直堂方》之八寶丹
    • 30.1 處方
    • 30.2 製法
    • 30.3 功能主治
    • 30.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31 《種福堂方》卷三方之八寶丹
    • 31.1 處方
    • 31.2 功能主治
  • 32 《惠直堂方》之八寶丹
    • 32.1 處方
    • 32.2 製法
    • 32.3 功能主治
    • 32.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33 《壽世新編》卷上方之八寶丹
    • 33.1 處方
    • 33.2 製法
    • 33.3 功能主治
    • 33.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34 《絳囊撮要》方之八寶丹
    • 34.1 處方
    • 34.2 功能主治
    • 34.3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34.4 注意
  • 35 《痘疹仁端錄》卷十四方之八寶丹
    • 35.1 處方
    • 35.2 功能主治
  • 36 《集驗良方·續補》方之八寶丹
    • 36.1 處方
    • 36.2 功能主治
    • 36.3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37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寶丹
    • 37.1 組成
    • 37.2 功效
    • 37.3 制備方法
  • 38 《集驗良方·續補》方之八寶丹
    • 38.1 組成
    • 38.2 功效
    • 38.3 主治
    • 38.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 39 參考資料
  • 附:
    • 1 古籍中的八寶丹

1 拼音

bā bǎo dān

2 英文參考

Pill of Eight Treasure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八寶丹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三十四首。

4 八寶丹說明書

4.1 葯品名稱

八寶丹

4.2 葯品漢語拼音

Babao Dan

4.3 劑型

每粒0.3g。

4.4 八寶丹的主要成份

牛黃、蛇膽、羚羊角、珍珠、田七、麝香等。

4.5 八寶丹的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解毒,去黃止痛。適用於濕熱蘊結所致發熱,黃疸,小便黃赤,惡心嘔吐,納呆,脅痛腹脹,舌苔黃膩或厚膩干白,或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道灼熱刺痛、小腹脹痛,以及傳染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膽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等見有上述癥候者。

4.6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口服。1~8歲,一次0.15g~0.3g,8歲以上,一次0.6g,2~3次/d。

4.7 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

5 《瘍醫大全》卷九方之八寶丹

5.1 處方

珍珠(布包,入豆腐內煮一伏時,研細)牛黃1.5克 象皮(切片)琥珀(燈心同乳)龍骨(煅)輕粉各4.5克 冰片0.9克 蘆甘石(煅紅,研細)9克

珍珠(布包,豆腐煮一伏時)一錢,牛黃五分,象皮、琥珀、煅龍骨、輕粉各一錢五分,冰片三分,煅爐甘石三錢[1]。

5.2 製法

上葯共研極細,瓷瓶密貯。

5.3 功能主治

《瘍醫大全》卷九之八寶丹具有生肌斂瘡之功效。主治一切漬瘍,膿腐已凈而須收口者。

功能生肌長肉。治瘡瘍,瘡口不斂[1]。

5.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摻瘡面,上以膏葯或油膏蓋貼。

為細末,撒瘡口[1]。

6 《種福堂公選良方》卷三方之八寶丹

6.1 處方

真犀黃3克 血珀6克 珍珠6克 冰片3克 滴乳15克 飛面24克 辰砂6克 飛滑石12克

6.2 製法

上葯為細末。

6.3 功能主治

《種福堂公選良方》卷三之八寶丹主治廣瘡結毒。

6.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每日調服0.36克。

7 《外科傳薪集》方之八寶丹

7.1 處方

煅龍骨6錢,檳榔2錢,水飛甘石6錢,白佔6錢,煅石膏8錢,寒水石6錢,東丹2錢,鉛粉2錢。

7.2 製法

上為末。

7.3 功能主治

《外科傳薪集》之八寶丹主治瘡瘍潰後久不斂者。

7.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外摻。

8 《種福堂方》卷四方之八寶丹

8.1 處方

螵蛸1兩(去骨),赤石脂1錢2分(煅),文蛤1錢2分(炒焦),白龍骨8錢,兒茶1錢,枯礬1錢,黃丹1錢,宮粉7分。

8.2 製法

上為末。

8.3 功能主治

《種福堂方》卷四之八寶丹主治黃水瘡。

8.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摻瘡上。

9 《救傷秘旨》方之八寶丹

9.1 處方

沒葯2錢,乳香2錢(去油),輕粉兒茶1錢,龍骨1錢,鉛粉1錢,血竭1錢,冰片1分,珍珠2粒,百草霜2錢。

9.2 製法

上為極細末。

9.3 功能主治

《救傷秘旨》之八寶丹主治跌打損傷。

9.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敷之。

10 《古方匯精》卷二方之八寶丹

10.1 處方

西牛黃2分,明血珀2分,生珍珠1錢2分,硃砂1錢2分,兒茶1錢2分,人中白2錢(煅),馬勃8分,滴乳石1錢6分。

10.2 製法

上葯各為細末,和勻,研至無聲為度。

10.3 功能主治

《古方匯精》卷二之八寶丹主治口舌潰爛,並一切瘡毒、癰疽、發背,膿潰毒盡,未全完口者。

10.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摻膏上貼之。

11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寶丹

11.1 處方

珍珠5分,血珀(燈心同研)1錢,象皮(切,烘)1錢,龍骨(煅)1錢,辰砂1錢,乳香5分,沒葯5分,白及1錢。

11.2 製法

上為極細末,瓷瓶密貯,待用。

11.3 功能主治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寶丹具有收口生肌長肉之功效。

12 《回生集》卷下方之八寶丹

12.1 處方

川大黃1兩,香白芷3錢,獨活3錢,天南星3錢,制半夏3錢,天花粉3錢,大貝母5錢,穿山甲5錢。

12.2 製法

上為細末。

12.3 功能主治

《回生集》卷下之八寶丹主治一切魚口便毒、頑瘡23年不愈者。

12.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每葯1兩,加粉霜3錢,糯米濃汁為丸,如鳳仙花子大,硃砂為衣。每服3分,空心白滾湯送下,1日1服。

13 《傷科補要》卷四方之八寶丹

13.1 處方

琥珀1錢,川連1錢,龍骨1錢,象皮1錢,兒茶1錢,輕粉1錢,鳳凰衣1錢,血竭1錢,珠子3分,冰片3分。

13.2 製法

上為細末。

13.3 功能主治

《傷科補要》卷四之八寶丹具有生肌之功效。主一切破傷出血。

13.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摻傷口上。

14 《攝生眾妙方》卷二方之八寶丹

14.1 處方

何首烏(赤、白)各1斤(用竹刀颳去粗皮,米泔水浸1宿,用黑豆3斗,每次用豆3升3合3勺,用水泡漲,將豆鋪1層,何首烏1層,重迭鋪足,用砂鍋蒸之,豆熟為節,將豆摒去,何首烏曬干,如此9次,為末聽用),赤茯苓1斤(用竹刀颳去粗皮,為末,用盆盛水,將葯末傾入水內,其筋膜浮在水面者,撈而棄之,沉在盆底者留用,如此3次,濕團為塊,就用黑牛乳5碗,放砂鍋內慢火煮之,候乳盡,入茯苓內為度,仍研為細末聽用),白茯苓1斤(製法同上,亦濕團為塊,就用人乳5碗,放砂鍋內煮之,候乳盡,入茯苓內為度,仍研為細末聽用),川牛膝8兩(去蘆,酒浸1日,使何首烏蒸7次,將牛膝同鋪黑豆內蒸之,至第9次止,曬於,研末聽用),破故紙4兩(用黑芝麻炒,以芝麻熟為度,去芝麻,研末,聽用),當歸8兩(酒浸,曬干,為末聽用),懷山葯4兩(研末聽用),枸杞子8兩(酒浸,曬干,研末聽用),菟絲子8兩(酒浸生芽,研為泥,曬干,為末聽用)。

14.2 製法

煉蜜為丸。先丸如大彈子者150丸,

14.3 功能主治

《攝生眾妙方》卷二之八寶丹具有烏須延壽,平調氣血,滋補五臟之功效。主陰虛陽弱無子者。

14.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每日3丸,清晨,酒浸1丸;午,姜湯1丸;晚,鹽湯1丸。余為梧桐子大,每日清晨5070丸,酒與鹽湯任下。

14.5 注意

以上葯俱不犯鐵器;忌黃白蘿卜、牛肉。

15 《外科傳薪集》方之八寶丹

15.1 處方

大濂珠(同豆腐煮過)3錢,真青龍骨1兩,上血竭1兩,嫩兒茶1兩,石膏(童便浸百日,漂)2兩,西血珀5錢,上浮甘石(煅)2兩,雞內金(炙)1兩。

15.2 製法

上為細末如霜,瓷瓶藏貯。

15.3 功能主治

《外科傳薪集》之八寶丹主治一切潰瘍不收口。

15.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摻患處。

16 《內外驗方秘傳》方之八寶丹

16.1 處方

生濂珠1錢,牛黃5分,凈掃盆5分,青黛5分,琥珀2錢,硃砂1錢,熊膽4分,冰片5分。

16.2 製法

研至無聲。

16.3 功能主治

《內外驗方秘傳》之八寶丹具有收口生肌之功效。主癰瘍。

17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方之八寶丹

17.1 處方

人參5錢,犀黃5錢,輕粉1兩,白龍骨1兩,濂珠8錢,真象皮8錢(炙),上冰片2錢。

17.2 功能主治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之八寶丹具有生肌收口之功效。

18 《青囊秘傳》方之八寶丹

18.1 八寶丹的別名

拔毒生肌散

18.2 處方

甘石6錢,石膏8錢,東丹2錢,龍骨3錢,輕粉1錢,鉛粉2錢,白蠟6錢(以刀刮極細),寒水石6錢。

18.3 製法

先輕粉,次各葯,研極細,後入白蠟令勻。

18.4 功能主治

《青囊秘傳》之八寶丹具有拔毒生肌之功效。

18.5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加冰片1分,紅升2分,名「桃花散」。

19 《瑞竹堂方》卷七方之八寶丹

19.1 處方

廣木香2兩,母丁香2兩,紅花2兩,牡蠣5錢,地龍(去土)5錢,燈草2錢(糨,曬干,研),干胭脂2兩半,穿山甲15片(炮)。

19.2 製法

上為末,甘草3兩研末,熬成膏子為丸,如彈子大。

19.3 功能主治

《瑞竹堂方》卷七之八寶丹具有壯益元陽,行氣生血之功效。

19.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細嚼,空心酒送下,以干物壓之;或用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溫酒送下亦可。

20 《女科指掌》卷一方之八寶丹

20.1 處方

琥珀1兩,沒葯1兩,當歸1兩,赤芍1兩,細辛1兩,硃砂5錢(另研),冰片2分,麝香2分。

20.2 製法

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20.3 功能主治

《女科指掌》卷一之八寶丹主治婦人血厥,經隧乖戾,血上沖心,神昏者。

20.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每次1丸,石菖蒲湯化服。

21 《痘疹仁端錄》卷九方之八寶丹

21.1 處方

真珠2分,硃砂5分,琥珀2分,冰片1分,天竺黃5分,龍齒5分,白附(薑汁炒)5分,全蠍(水洗凈)5分,膽星(九制者佳)5分(一方有牛黃2分,麝香2分)。

21.2 製法

煉蜜為丸,金箔為衣。

21.3 功能主治

《痘疹仁端錄》卷九之八寶丹主治痘疹胖期,痰迷,手足厥冷,不省人事。

21.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薄荷湯送下。

22 《幼科金針》卷上方之八寶丹

22.1 處方

狗寶3錢(如無,九節菖蒲代之),鯉魚膽9枚(犀角可代用之),全蠍1錢5分(去毒,炙),牛黃1錢5分,虎睛1對,琥珀5錢,珍珠5錢,沉香1兩(鎊末)。

22.2 製法

為末蜜丸,量兒大小作丸,辰砂為衣。

22.3 功能主治

《幼科金針》卷上之八寶丹主治小兒驚癇重症,已發聲者。

22.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薄荷湯化服。

23 《壽世保元》卷九方之八寶丹

23.1 處方

乳香、沒葯、孩兒茶、紅褐子灰海䰾(煨)1個,珍珠(炒)5分,象牙(煨)5分,龍骨(煅)5分。

23.2 製法

上為細末。

23.3 功能主治

《壽世保元》卷九之八寶丹主治疳瘡。

23.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先用米泔水洗瘡,拭乾摻上。

24 《跌損妙方》方之八寶丹

24.1 處方

珍珠(豆腐煮)1錢,滑石1錢,爐甘石2錢(薄荷水煮,火煅),硼砂8分,乳香1錢,荸薺粉1錢。

24.2 功能主治

《跌損妙方》之八寶丹主治跌打損傷。

25 《瘍醫大全》卷三十四方之八寶丹

25.1 處方

鍾乳粉(制)5錢,辰砂(飛)3錢,熊膽3錢,珍珠1錢,琥珀1錢,西牛黃1錢,冰片1錢,飛白面(炒,研)5錢。

25.2 製法

上為細末,瓷瓶收貯。

25.3 功能主治

《瘍醫大全》卷三十四之八寶丹主治楊梅瘡結毒。

25.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1分,土茯苓半斤煎湯調下。

如毒在下部,加薏苡米5錢配用。

26 《朱氏集驗方》卷五方之八寶丹

26.1 處方

雄黃1兩,雌黃1兩,硃砂1兩,信砒(並生用)1兩,白礬(飛過)1兩,綠豆粉(生)1兩,黑豆(生)1兩,巴豆(去油)1兩,皂角(炙,去黑皮)1兩。

26.2 製法

上為細末,煮糊為丸,如綠豆大。

26.3 功能主治

《朱氏集驗方》卷五之八寶丹主治痰實發喘。

26.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至3丸,磨刀水送下。

27 《種福堂方》卷四方之八寶丹

27.1 處方

乳香2錢,沒葯(各去油)2錢,血竭2錢,輕粉2錢,兒茶1錢,龍骨1錢,鉛粉1錢,冰片5分。

27.2 製法

上為極細末。

27.3 功能主治

《種福堂方》卷四之八寶丹主治腐肉已盡,新肉遲生。

28 《眼科全書》卷六方之八寶丹

28.1 處方

甘石1錢,熊膽3分,珍珠3分,琥珀2分,石燕7分,石蟹7分,硃砂6分,硼砂4分,蕤仁3分,麝香2分。

28.2 製法

上為極細末。

28.3 功能主治

《眼科全書》卷六之八寶丹主治目翳。

28.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點翳上。

29 《一草亭》方之八寶丹

29.1 處方

當歸1兩,防風1兩,川連1兩,朴消2兩,杏仁(去皮尖)20粒,銅青2錢,白礬5錢,郁李仁(去皮)49粒。

29.2 製法

上葯以生絹包之,如梅子大。

29.3 功能主治

《一草亭》之八寶丹主治赤眼。

29.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放碗內,傾水泡一時,再隔水燉熱,熏洗,1日5次。

30 《惠直堂方》之八寶丹

30.1 處方

琥珀1錢(新瓦炒),珠子4分,象牙1錢(火煅外黑,內帶白色),冰片2分,乳香(炙)1錢,沒葯(炙)2錢,兒茶1錢,血竭1錢。

30.2 製法

上為細末。

30.3 功能主治

《惠直堂方》之八寶丹具有生肌收口之功效。主癰疽。

30.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摻膏上,貼之。

31 《種福堂方》卷三方之八寶丹

31.1 處方

真犀黃1錢,血珀2錢,珍珠2錢,冰片1錢,滴乳5錢,飛面8錢,辰砂2錢,飛滑石4錢。

31.2 功能主治

《種福堂方》卷三之八寶丹主治廣瘡結毒。

32 《惠直堂方》之八寶丹

32.1 處方

箭頭砂5分,滴乳香5分,冰片1分,珍珠2分,琥珀1分,牛黃2分,麝香7厘。

32.2 製法

上為細末。

32.3 功能主治

《惠直堂方》之八寶丹主治楊梅瘡。

32.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分,和飛面5分,用歧良10兩,煎湯送下。每歧良10兩,木捶打碎,水10碗,煎5碗,用汁1鍾,將葯6分送下,其餘歧良汁1日服盡。服49日。

風毒,加輕粉5分;如破爛,加乳香4分,狗胎骨2分。

  •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 預產期計算器
  •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 孕期用葯安全性分級(FDA)
  • 五行八字
  • 成人血壓評價
  • 體溫水平評價
  • 糖尿病飲食建議
  •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 基礎代謝率計算
  • 補鈉計算器
  • 補鐵計算器
  •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 葯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網路,馬上計算!

33 《壽世新編》卷上方之八寶丹

33.1 處方

九轉膽星5錢,川羌活5錢,北全蠍5錢(酒洗,炒,去足),僵蠶5錢(薑汁炒),雙鉤藤(凈末)8錢,雄黃2錢,天麻8錢(煨),白附子3錢(煨),懷山葯5錢,白茯神5錢,遠志肉5錢(甘草水洗),真麝香5分,石菖蒲2錢,大梅片5分,真琥珀3錢,珍珠1錢5分(豆腐內煮過,研末,水飛),真牛黃1錢,金箔5分,枳實3錢(炒)。

33.2 製法

上為末,用竹瀝調和,少加薑汁為丸,如小痧葯大。

33.3 功能主治

《壽世新編》卷上之八寶丹主治一切風痰發閉,驚風發搐,昏沉譫語,不知人事,危在頃刻。

33.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12歲者服35粒,34歲或5粒或7粒。

34 《絳囊撮要》方之八寶丹

34.1 處方

五穀蟲1兩(洗凈,焙乾),大蝦蟆1個(黃者佳),山楂肉(蒸熟)2兩,蓮肉(去心)2兩,青黛3錢,胡連5錢,使君子肉5錢,麥芽1兩。

34.2 功能主治

《絳囊撮要》之八寶丹主治疳積,脾胃怯弱,不長肌肉。

34.3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砂糖拌勻,搗為餅。任兒食之。

34.4 注意

實者可用,虛者宜忌。

35 《痘疹仁端錄》卷十四方之八寶丹

35.1 處方

膽星錢半,琥珀7分,牛黃5分,硼砂1錢,硃砂1錢,犀角1錢,羚羊1錢,薄荷1錢,珍珠5分,僵蠶2錢,防風2錢,天麻2錢,全蠍錢半,麝香3分,冰片2分。

35.2 功能主治

《痘疹仁端錄》卷十四之八寶丹主治急驚痰熱及因驚發痘,火毒盛者。

36 《集驗良方·續補》方之八寶丹

36.1 處方

真珍珠1錢(豆腐內煮,研),全蠍2個(漂凈,炙),龍骨1錢5分,(煅)蜈蚣2條(去頭足,炙),瑪瑙1錢(煅),白蠟1錢,雄精1錢,海螵蛸1錢(漂淡),麝香1分,金毛狗脊2分(炙),梅片1分,制甘石1錢,紋銀末2分(銼,研極細),制乳香1錢,象皮1錢5分(瓦上炙),制沒葯1錢,輕粉2分。

36.2 功能主治

《集驗良方·續補》之八寶丹具有拔膿除腐,生肌長肉之功效。主癰疽,發背,搭手,無名腫毒。

36.3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上為極細末,瓷瓶收貯備用。

37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寶丹

37.1 組成

珍珠5分,血珀(燈心同研)1錢,象皮(切,烘)1錢,龍骨(煅)1錢,辰砂1錢,乳香5分,沒葯5分,白及1錢。

37.2 功效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寶丹具有收口生肌長肉之功效。

37.3 制備方法

上為極細末,瓷瓶密貯,待用。

38 《集驗良方·續補》方之八寶丹

38.1 組成

真珍珠1錢(豆腐內煮,研),全蠍2個(漂凈,炙),龍骨1錢5分,(煅)蜈蚣2條(去頭足,炙),瑪瑙1錢(煅),白蠟1錢,雄精1錢,海螵蛸1錢(漂淡),麝香1分,金毛狗脊2分(炙),梅片1分,制甘石1錢,紋銀末2分(銼,研極細),制乳香1錢,象皮1錢5分(瓦上炙),制沒葯1錢,輕粉2分。

38.2 功效

《集驗良方·續補》之八寶丹具有拔膿除腐,生肌長肉之功效。

38.3 主治

《集驗良方·續補》之八寶丹主治癰疽,發背,搭手,無名腫毒。

38.4 八寶丹的用法用量

3. 世界上最古老的口香糖

2007年,英國枝慶考古人員在芬蘭發現一塊迄今最古老的「口香糖」,是由白樺樹皮做成的膠狀物,其中含有化學元素酚,具有殺菌的作用。

這塊「口香糖」距今已超過五千年,上面甚至還留有牙印。

原始「 口香糖 」的樣貌:

最早記錄的「 口香糖 」的原始容貌是天然樹脂。人類的祖猛豎握先酷愛咀嚼樹脂,並從中獲得快樂。

距今5000年前的樹脂「 口香糖 」:

幾千年來,來自不同地域的先輩都有咀嚼天然樹脂的習慣。比如,古印度人通過咀嚼樹脂和蜂蜜的混合物用來去除口腔的異味;古希臘人利用樹脂清理牙齒,保持口腔清新;中美洲瑪雅人同樣喜愛咀嚼樹脂,瑪雅人咀嚼的樹脂產自人心果樹的凝固樹脂。

而咀嚼樹脂的習慣,也隨著15世紀末到16實際初大航海時代的開拓,傳播到世界各大洲。

人心樹果:

除了西方最早記載的「 口香糖 」歷史,古代中國同樣有古人咀嚼天然「 口香糖 」的記載。

據漢代應劭《漢宮儀》記載:「尚書含雞舌香伏奏事,黃門郎對揖跪受,故稱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

從此,雞舌香成為歷代顯貴們的推崇時尚。五代草本學家日華子在其著作中提道:「雞纖州舌香治口氣,所以三省故事,郎官含雞舌香,欲其奏事對答,其氣芬芳,至今方書為然。」

雞舌香:

雞舌香又稱母丁香,是丁香的成熟果實,性味功效與公丁香相似,但氣味稍淡,功力較遜,在我國海南有栽培。

4. 煨姜丸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雞峰》卷十二
    • 2.1 方名
    • 2.2 組成
    • 2.3 主治
    • 2.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2.5 制備方法
  • 3 《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 3.1 方名
    • 3.2 組成
    • 3.3 主治
    • 3.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3.5 制備方法
  • 4 《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 4.1 方名
    • 4.2 組成
    • 4.3 主治
    • 4.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4.5 制備方法
  • 5 《御葯院方》卷四
    • 5.1 方名
    • 5.2 組成
    • 5.3 主治
    • 5.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5.5 制備方法
  • 6 《醫方類聚》卷一○二引《吳氏集驗方》
    • 6.1 方名
    • 6.2 組成
    • 6.3 主治
    • 6.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6.5 制備方法
  • 7 《醫方類聚》卷一○三引《神巧萬金方》
    • 7.1 方名
    • 7.2 組成
    • 7.3 主治
    • 7.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7.5 制備方法
  • 附:
    • 1 古籍中的煨姜丸

1 拼音

wēi jiāng wán

2 《雞峰》卷十二

2.1 方名

煨姜丸

2.2 組成

硇砂1兩,附子半兩,豆蔻仁1分,胡椒1分,乾漆1分。

2.3 主治

胃冷。

2.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薑剜作合子,入葯,濕紙裹,煨之,細嚼,飲送下。

2.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棗空唯信和丸,如芡實大。

3 《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3.1 方名

煨姜丸

3.2 組成

附子(大者)2枚(刀刻作一小口,入硇砂3分,面裹煨,面熟去面),丁香半兩。

3.3 主治

胃心痛,吐清水,上吐下瀉及一切冷痰。

3.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生薑1塊,切兩片剜空,入葯在內,以濕紙裹,煨令姜軟,和姜嚼細,鹽湯送下。

3.5 制備方法

上為末,新汲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4 《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4.1 方名

煨姜丸

4.2 組成

附子、硇砂、木香、生薑。

4.3 主治

本臟虛,飲食不化,或成痃癖,或發心痛,冷水積脾,結聚疼痛;一切冷氣等疾。

4.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復以生薑1塊,擘作兩片,以葯在內,濕紙裹,令煨,候姜熟,白湯嚼下,空心服。

4.5 制備方法

用大附子50個,各重半兩者,去皮臍,以尖刀子剜去心子,約容硇砂半錢,實之;卻以附子末和面作餅子,裹附子,用文武火煨令黃,用木香如附子之半,同為細末,以水為丸,如芡實大。

5 《御葯院方》卷四

5.1 方名

煨姜丸

5.2 組成

木香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硇砂(好明者)1兩,桂(去粗皮)1兩,沉香半兩,丁香半兩,陳皮(去白)半兩,舶上茴香半兩,蓽澄茄半兩斗輪,青皮(去白)半兩,檳榔、雞舌香(即母丁香)各等分。

5.3 主治

脾胃虛冷,飲食不消,嘔噦氣逆,心胸痞悶,腹脹心痛,積滯寒飲,膈氣酒病,惡心虛煩,不入粥食。

5.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生薑1塊,切作兩處,各剜取成坑子,安葯在內,以濕紙裹,於慢火煨令紙焦為度,取出和姜細嚼,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

5.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如酒煮稀麵糊為丸,如小彈子大,每1兩作16丸。

6 《醫方類聚》卷一○二引《吳氏集驗方》

6.1 方名

煨姜丸

6.2 組成

草果(炮)、良姜、茴香、丁香、吳茱萸、木香、川楝子(去核)、石菖蒲、白姜、蓽茇各等分。山悉

6.3 主治

冷熱脾痛。

6.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以1丸入棗肉內,次入生薑,合濕紙裹煨熟,取出,去火氣,嚼,煎艾湯送下;婦人,艾醋湯送下;翻胃,人參湯送下。

6.5 制備方法

上為末,陳皮糊為丸,如小雞頭子大。

7 《醫方類聚》卷一○三引《神巧萬金方》

7.1 方名

煨姜丸

7.2 組成

丁香1兩,大附子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木香半兩,青橘皮半兩。

7.3 主治

反胃嘔噦吐食,數日不定。

7.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用生薑1塊,批開,納葯3丸,濕紙裹,煨熟,爛嚼,鹽湯送下。

7.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煮棗肉為丸,如豌豆大。

古籍中的煨姜丸

  • 《普濟方》:[卷二十脾臟門]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

    兩)陳橘皮(三錢湯浸去白焙)檳榔(一兩銼)上為煨姜丸(出和劑方)治本臟虛。飲食不化。或成癖。或發心...

  • 《普濟方》:[卷一百七十五積聚門]寒癖

    訶黎勒(一兩煨炒微黃)干丸如梧桐子大。每大沉香煨姜丸(出聖濟總錄)治寒癖。積氣疼痛下利。沉香(一兩...

  • 《雜病廣要》:[臟腑類]嘔吐

    服一錢匕,含化咽津。(《聖濟》)(按∶《和劑》煨姜丸,與此相類,見《脾胃》。)《醫說》引《類編》治...

  • 《秘傳外科方》:[李防禦五痔方]解腸散

    用肉桂膏貼腰。煩疼以通心散逐日服,次下丁膈散、煨姜丸、枳殼散落洗,用海蛤散附之,乳香膏貼,退痔勻腸...

  •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二·脾胃部嘔吐膈氣總論]膈氣

5. 八大味是什麼

中國調料之「八大味」如下:一:肉 桂俗名桂皮,是我這一代人極熟悉的「口香糖」。小學校的門口總有提籃小賣的小商販,他們的竹籃里量多且便宜的就是那一根根捲成筒狀的桂皮。一、兩分錢就可以買到一根,放在口袋裡,不時地掰下一小塊送進嘴裡,那種味道有些辛辣,但異常清涼爽口。在那貧瘠的年代,桂皮是孩子們的首選,扮演著零食的主角。時至今天,若見到調料中的桂皮,還會情不自禁地嚼上一片,那辛辣而清涼的味道恰是我少年時代的感覺……現代研究表明:桂皮確有殺菌作用,有助於對付口腔細菌,防止口臭。現在就有加入了桂皮的口香糖。如此說來,兒時選擇的零食還是很科學的。只是今天的孩子再也不會去吃桂皮了,甚至不知道桂皮為何物。二:良 姜八大味中見到的良姜都切成片狀,干硬粗糙。從畫圖上看,良姜呈圓柱形,根莖有節,節上生根,與平日食用的生薑不像親兄弟。不僅如此,味道和作用也有異同。良姜做香料似乎是在其次,主要是入葯,用於胃寒痛,嘔吐,消化不良,疝氣等病症。相傳劉邦與項羽爭雄之際,身染疾病,久治無效,服了良薑茶即愈。後來劉邦將良姜定為貢品。雖然都有一個姜字,但生薑似乎要威猛得多。俗語說「姜還是老的辣」———喻人年老即成「老奸巨猾」,城府也越深。畢竟走的橋比年輕人走的路還要多,怎麼能不「辣」呢?但也有「不辣」的,比如糖薑片,辣中有甜,甜中含辣,既開胃又爽口,不失為一味獨特的休閑食品。三:白 芷:白芷作為八大味中的一員似乎有點褻瀆了它。在八大味中,白芷猶如陽春白雪,頗有貴族氣息。因為在兩千多年前,白芷就在屈子的《離騷》中散發著芬芳:「攬木根以結芷兮,貫薜荔之落蕊」;「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白芷因其天生異稟,常常被栽於園庭,若蔽於衣袖,則芬馨滿徑,衣袂生香。自古就有「孔子佩白芷,屈原掛澤蘭,曹操藏江離」,以喻其行止清潔,並為後人贊美效仿。香草名士,「腹有詩書氣自華」,自有一種不俗的氣節和氣度。這應該是白芷一類香料的本來意旨。中國的文人與香似乎達到了難舍難分幾近情侶的地步:撫琴燃香,品茗香伴;衣需香熏,衾乃香暖;那讀書呢,則更要「紅袖添香」了。但一直心存疑惑:身邊有如玉紅袖,那書還讀得下去嗎?四:丁 香:丁香的樣子煞是可愛,像一枚微型的小釘子,又因其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丁香花原產我國,主要品種有白丁香、紫丁香等。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花蕾為「公丁香」,成熟的果實為「母丁香」,此外,丁香不僅是香料,還是一味很好的中葯材。但若說起丁香,總令人聯想到秋風秋雨,和那「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據說南唐李璟是第一個把丁香與雨中愁悵聯袂在一起的人,他在一首《浣溪沙》中有「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句子。現代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似乎承襲了這一愁緒,他希望逢著「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想像著她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又彷徨……。這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動了無數人。而我卻看不出丁香花的愁怨。在我眼裡,丁香恰似一個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出手闊綽、肆意揮霍著她的豆蔻年華,她是那樣隨意可人、蓬勃恣意,還不懂得哀怨為何物。盡管不懂,無辜的花兒就這樣永遠與愁緒聯姻,小小的丁香花只怕是「載不動,許多愁」。好在丁香不解風情,至今香如故。五:豆 蔻:唐代詩人杜牧《贈別》有詩句雲:「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從此「豆蔻」一詞也就詩意了起來,後被喻做女子美好的青春年華。舊時,豆蔻專指女孩子十三歲,這是即將步入青春期的一段光陰,青春、羞澀、風情猶如即將破土而出的嫩芽兒正在一天天蘊涵萌動。八大味中,豆蔻是以果入味。因對豆蔻的好奇與神秘,曾特意去看豆蔻花,那花果然是想像中的細膩、嬌媚,用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真是恰如其分。但也令人擔憂那種嬌嫩不堪風雨,秋風乍起就會落英委地。仔細搜索自己的豆蔻年華及有關往事,腦海里竟是一片空白:沒有娉娉裊裊,沒有青春的萌動,甚至連嬌羞也不懂得。因為在那個「革命是暴動」的年代,豆蔻這兩個字太斯文太嗲,讓人惡心摒棄是自然的,有誰願意與豆蔻比肩呢?六:陳 皮:即曬幹了的橘子皮 。陳皮,貴在陳字,年代越久越好,過百年的陳皮甚至貴於黃金,可謂至寶。橘子人人愛吃,沒想到其外皮既可入葯、做香料,還給人們提供了味美的零食:川貝陳皮、甘草陳皮、九制陳皮、陳皮梅、陳皮李等……,若沒有陳皮,口福中真是少了一福。而八大味中有了陳皮的加入,自是品味不俗,味高一籌。因為它是「後皇嘉樹」:「橫而不流」、「淑離不淫」,有梗然堅挺的高風亮節,即使撕成碎片,其味也依然不改初衷。七:八 角:八角,也稱大茴香。在八大味的家族中,八角的形狀最美:蓇葖果,星狀放射八角形。特別是裹在八角裡面的種子,油鑒光滑十分可愛。八角的香氣中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煮雞蛋、花生、燉肉、煲

6. 中葯里丁香有何作用

丁香又名「雞舌香」,在古代,它曾為治療口臭立下過汗馬功勞。

相傳,唐代著名的宮廷詩人宋之問在武則天掌權時曾充任文學侍從,他自恃長像儀表堂堂,又滿腹詩文,理應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可事與願違:武則天一直對他避而遠之。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寫了一首詩呈給武則天以期得到重視,誰知武則天讀後對一近臣說:「宋卿哪方面都不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聞之羞愧無比,從此之後,人們就經常看見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稱丁香為「古代的口香糖」。

經常嚼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分泌,從而更好地清潔口腔與牙齒,但是,醫學專家卻不主張將嚼口香糖作為一種時尚來倡導,尤其是過多、過長時間咀嚼口香糖有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嚼口香糖 別超過一刻鍾!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葯,由於其形狀像釘子、有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的西漢古屍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們常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實稱為「母丁香」,其用法與用量基本相同。

中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

此外,丁香還是一味很好的溫胃葯,對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泄瀉等,均有良好的療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潰瘍也有一定的良效。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療口臭的方法現今仍可用之,且療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試。

7. 怎樣清除口中的大蒜味和蘿卜味

1、嚼花生

食用大蒜後,嚼嚼幾顆花生,對改善口腔蒜味具有特別的功效。因為花生中含有多種天然芳香物質且氣味清新自然,較之使用口香糖等方法,花生更能使口腔氣味趨近自然。

2、喝牛奶

吃完大蒜後的口腔中彌漫著一股蒜臭,這個時候喝上一杯牛奶,就可以消除大蒜臭味。

3、嚼茶葉

吃了大蒜後,用濃茶漱口或取一小撮茶葉,放入口中慢嚼,待唾液分解茶葉後慢慢咽下也可去除異味。

4、喝果汁

食用大蒜後,可在一杯開水中加入一些薄荷,並加上一些新鮮檸檬汁飲用,可去除口中異味。茄棗

5、含丁香

丁香又名雞舌香,是古代除口臭的良葯。食用大蒜後口含1-2粒的母丁香或者含1片丁香花片也是去除口臭的良方。

口臭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一、口臭的人宜多吃:

1、生蔬菜和蘋果,以愛護齒齦。

2、姜、肉桂、芥末和辣根,以防鼻竇炎。

3、全谷類和水,以防便秘。

4、胡蘿卜、花莖顫嘩拆甘藍、菠菜和柑橘類水果,以攝取蘆派β-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

二、口臭的人應少吃:

糖、甜食、甜飲料、蛋糕和餅干,輕愛護牙齒和齒銀,並減少牙斑。

三、口臭的禁忌:

1、忌吃大蒜、洋蔥和咖喱。

2、忌吸煙或其他煙草製品。

3、忌飲酒。

8. 《長安十二時辰》里角色嘴裡經常咀嚼的東西是什麼

是薄荷葉~

所以,可能是張小敬吃不起雞舌香,只能嚼薄荷葉。鴛鷺差池出建章。

熱點內容
趙珂海棠 發布:2025-07-27 22:15:43 瀏覽:436
海棠書屋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27 22:00:52 瀏覽:746
大慶到牡丹江火車時刻表 發布:2025-07-27 21:58:59 瀏覽:388
銀星海棠葉子 發布:2025-07-27 21:52:08 瀏覽:952
楚雄市茶花谷 發布:2025-07-27 21:44:06 瀏覽:122
東莞常平玫瑰花園 發布:2025-07-27 21:39:09 瀏覽:805
娘心之梅花印電視劇 發布:2025-07-27 21:38:51 瀏覽:243
七夕徵文300字 發布:2025-07-27 21:28:06 瀏覽:260
五月丁香丁六月 發布:2025-07-27 21:27:54 瀏覽:1
酒店管理花藝 發布:2025-07-27 21:13:48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