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牡丹杯
⑴ 菏澤牡丹花會起源哪一年
陽春四月,正是菏澤牡丹怒放的時節。圍繞牡丹文化資源,菏澤市本著牡丹搭台、經貿唱戲的原則,先後舉辦了12屆牡丹花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刊記者一行三人受中共菏澤市委宣傳部外宣辦的邀請,有幸參加了一年一度的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創出歷屆成果之最 四月間,迎春花已謝,人們略有「春去」之感。這時,在山東菏澤(古稱曹州),卻色香驟起,春意盎然,盛開的牡丹將這春光留駐。 2004中國菏澤投資貿易洽談會是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的一大重頭戲。菏澤牡丹自明清以來就比較發達,但地處魯西南,地理相對比較偏僻,名聲一直不如洛陽牡丹大。直到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條貫穿城市的京九鐵路的出現,才讓菏澤「飛」動起來。 從1992年第一屆花會開始,全市利用外資大幅度增長,前十二屆花會平均每屆到會外商300多人,十幾個省市的客商雲集菏澤,對菏澤的投資項目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紛紛簽訂合同、協議,要求來菏澤投資興業。 記得菏澤剛開始舉辦花會的時候,人們有不少懷疑。那時,久負盛名的洛陽牡丹已經舉辦了22屆。菏澤,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有何膽量去挑戰洛陽的牡丹?幾年辦下來,它的「戰況」如何?這些問題都長久地縈繞在筆者心頭。 在第十三屆菏澤國際花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放眼望去,座無虛席。最耀人眼目的是鮮艷欲滴的牡丹。與牡丹爭艷的,是幾名來自韓國和西班牙身著盛裝的女客商。參加本屆投資貿易洽談會的中外客商達1500多人,其中來自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400餘人。 在曹州牡丹園寬闊廣場上,神色匆匆的各國客商穿梭其間,據大會組委會透露,就在本屆洽談會期間,全市共簽訂利用境外資金合同31項,合同境外資金25450萬美元,這可創出了歷屆洽談會合同數量、引資數額、投資領域、項目質量之最。 老莊主的「神仙生活」 牡丹象徵富貴祥和,早在公元七八世紀的唐代,就有「惟有牡丹真國色」的詩句。後來,又以「國香」、「國貌」、「國艷」來歌頌牡丹。 菏澤牡丹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牡丹花香滋養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專家學者,也涌現了一批關於牡丹栽培、牡丹文化的著作。 在菏澤筆者見到這樣一位愛花的老花農,陪同筆者去的當地宣傳幹部介紹他是侍弄牡丹的行家裡手。大家笑稱他「老莊主」,可不,雖然他沒有名花牡丹那般秀麗的容顏,但一雙看上去捻得起的濃眉上挑著,眼睛也炯炯有神。那種爽朗和開懷的神情讓筆者們這些常年呆在「鋼筋水泥」森林裡的人很是羨慕。 筆者問他眼前這園中名目眾多的牡丹都是他親手種植的?他笑得得意極了,卻也不脫淳樸的本質。筆者很久沒有看見這種笑了,便一見如故地同他攀談起來。談話間,他把筆者引到家中。一排紅磚房裡,屋中的陳設大方而講究,凡是大都市裡人所追求的家用電器在這里基本上俱全了。 好客的「莊主」夫人為筆者端來茶水和點心。她微笑著把茶杯放在筆者的手上,筆者起身道了一聲「謝謝」,低頭看那茶,細白瓷的茶杯中盪漾碧綠的茶湯,湊近一聞,有淡淡的草葉般清香,細品之下,苦盡而甘來,原來這是用院中的銀杏葉泡的。好一對神仙夫婦! 「老莊主」將多年栽培經驗和科研成果整理寫成技術資料。看筆者來了興趣,便讓老伴取來自己發表在國內各專業刊物上的文章讓筆者指教。「指教」哪裡談得上,卻讓筆者看到了牡丹愛好者的熾熱之心。 只有政府大力鼓勵像「老莊主」這樣的專業技術人員收集、整理菏澤牡丹方面的歷史資料,總結外地的最新栽培技術,特別是生物技術在生產上的應用,菏澤的牡丹才會越開越美麗。 花卉「綉」出民俗長卷 鑒於牡丹的獨特影響,一年一度的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突出了「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台,經貿唱戲,開發旅遊,振興經濟」的主題,每屆都有美國、德國、荷蘭、新加坡、日本及港澳台地區等國內外的數百萬客商前來觀光旅遊和開展經貿活動。 在國際牡丹花會的推動下,群眾的參與性越來越強烈,以前沉寂於民間村落的秧歌、竹馬、高蹺、嗩吶、「羊抵頭」等民間文化活動也紛紛走進城市的大街小巷,登上了大雅之堂。在巨野縣的農村,放下鋤頭提起筆頭的人越來越多了,牡丹工筆畫成了許多農民習以為常的掌上「玩物」,一部分農民靠畫牡丹走上了致富門路。據市場調查結果,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牡丹工筆畫約佔80%的份額是出自巨野農民之手。為此,這個縣也被中國文聯命名為「中國農民繪畫之鄉」。 為期3天的中國(鄄城)第二屆國際人發風情節也與菏澤國際花會聯手打造「經濟套餐」。菏澤市鄄城縣是全國最早從事人發收購和加工的地區之一,往往不被人重視的「人發」在這里變成了「烏金」。經過30多年發展,鄄城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人發原料集散地。這些或烏黑亮麗、或金光燦燦、或銀絲飄逸的發製品,大多銷往美洲、歐洲、非洲等地,成了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據初步統計,在這次人發風情節的項目簽約儀式上,共達成了15個合作意向,涉及金額達2億元。 在菏澤的幾天里,無論是質朴無華的宣傳部長那充滿改革意識和現代術語的建設前景的講話;無論是在荒僻的土地建起的格局講究的曹州書畫院,描繪出的筆調細膩、儀態嫵媚的工筆畫;還是那衣著樸拙的農家孩子為筆者表演武術的精彩,都會吸引住筆者的眼光。 當筆者乘火車離開菏澤時,不由得默默祝福:願牡丹這個以往只存在於溫室暖房中的花中貴族,在這片純朴的土地上開得更艷,「走」得更遠。
⑵ 菏澤國際牡丹節的簡介
菏澤是中國的「牡丹之鄉」,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歷史最長、種植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產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觀賞基地。菏澤牡丹栽培始於明代嘉慶年間,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全市牡丹種植面積達8萬多畝,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100個品種。曾多次在國內外花卉展評中獲獎。在1999年昆明世博會上的110項花卉單項獎中,菏澤牡丹奪得81個獎項,充分顯示了"菏澤牡丹甲天下"的實力。
中文名
菏澤國際牡丹節
成立時間
1992年
舉辦時間
每年4月16日
舉辦地點
菏澤
節日類型
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
目錄
1 簡介
2 發展由來
3 第23屆
簡介
成立時間:1992年
舉辦時間:每年4月16日
舉辦地點:菏澤
節日類型: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
節日內容:40餘項活動涵蓋主體節慶、經貿、文體旅遊、地方文藝聯合匯演等幾大板塊
發展由來
自1992年起,經國務院批准,菏澤每年在4月——5月之間,舉辦一屆菏澤國際牡丹花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二十一屆。2013年起,「菏澤國際牡丹花會」更名為「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並將4月16日固定為以後每屆牡丹文化旅遊節開幕時間。
菏澤市還是國務院命名的「武術之鄉」、「書畫之鄉」和「戲曲之鄉」。
據此,菏澤國際牡丹花會每屆都舉辦各種文娛活動和大批的經貿文化活動。2006年菏澤國際牡丹花會期間,舉辦了開幕式暨大型廣場明星演唱會、投資項目洽談會、中國國際龍獅錦標賽、中國(鄄城)人發風情節、房產交易展示會、「花鄉之春」音樂會、第四屆「牡丹杯」 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展、《中、日、韓三國書畫家邀請賽》及系列書畫展、國花婚禮大典、第四屆中國牡丹插花藝術展、「花之魂」地方戲演唱會、 「中華牡丹仙子」暨菏澤「旅遊形象大使」評選大賽等。
菏澤是中華先民的聚居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和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它有著深厚、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舉辦「菏澤國際牡丹花節」,雍容華貴的菏澤牡丹將走出菏澤,進一步擴大菏澤牡丹文化的影響力,拉動菏澤牡丹及其菏澤經濟的快速增長,讓華貴的牡丹花常開在廣大愛美者心裡。
第23屆
編輯
第23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節」將於2014年4月16日開幕。本屆開幕式上不再按歷屆舉行大型文藝演出活動,取而代之的將是31項以群眾喜聞樂見、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出活動。
菏澤市副市長黃秀玲在發布會上介紹說,本屆牡丹文化旅遊節以「熱烈、喜慶、務實、簡朴」為原則,活動不搞大場面、不請明星、不講排場、不搞虛假宣傳,總體共策劃活動31項,將充分反映菏澤「一都四鄉」的文化和非遺文化特色。除了劇目《古城女人》、魯西南鼓吹樂《唱大戲》等2013年十藝節獲獎作品將進行展演,第十二屆「牡丹杯」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菏澤地方民俗文化戲曲展演、戲曲票友大賽等活動也將同期舉行。
此節日從1992年舉辦以來,至2014年已是23屆,每年4月16日固定為牡丹文化旅遊節開幕時間。截止2013年,累計共接待中外遊客5211多萬人次,經濟貿易成交額近1118億元,簽訂利用外資合同410餘項,對外合作領域涉及到一、二、三產業的40多個行業門類。
菏澤是著名的「中國牡丹之都」和「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曹州牡丹甲天下,國色天香冠群芳「是對菏澤牡丹的精闢描繪。目前該市牡丹種植面積46萬畝,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標記注冊認證的有9大色系,10個花型,1237個品種。苗木出口率佔全國的80%,遠銷荷蘭、日本、美國、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有菏澤花農掌園傳藝的專業牡丹園。菏澤也由此成為目前中國牡丹最大的出口基地,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生產、繁育、科研、觀賞基地。[1]
網路
http://ke..com/link?url=_KQ4iQJin9s8EYos_ONC0l05baVI32u4VIr_
⑶ 書畫藝術之鄉的菏澤書畫發展史
菏澤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僅以國花牡丹名聞天下,而且以其繁榮發展的書畫藝術飲譽海內。 菏澤書畫歷史淵源流長,名人輩出。據宋史.燕肅傳載:燕素(曹州人),長詩文書畫,其作品多入妙品,以及北宋晁補之兄弟(鉅野人)、元代商挺(曹州人),至明代曹州何氏家族(何永勻,何永健四代孫)以詩書藝傳家,歷代不衰。清代馬延熙、郭如儀、劉琨、田如燴等皆為當時書畫名家。近代以來,著名書畫家牛千古、鄭樹屏、李楣川等都為菏澤地區的書畫藝術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建國以來,菏澤的書畫藝術有了更快的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有較高藝術水平和影響的書畫家,如中國版協付主席、北大荒創始人晁楣先生、著名國畫藝術家田伯平先生、著名雕塑家龐媛女士,以及何方華、魯風、吳東魁等。他們在國內或國外都有一定的影響和名氣。目前,我區有國家級畫家5人,分別是許汝良、梁兆存、王福增、黃恩濤、上官超英,省級畫家88人,如李榮海、董洲、成弘夫、王進、周慶漢等,地區級200多人。
各種類型的書畫組織遍布菏澤,美協、書協、文化藝術單位和民間書畫組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書畫組織網路。現有各類書畫協會、學會、畫店等100多家,其中影響最大的數曹州書畫院。
菏澤書畫藝術的存在與發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全區有全國、省級美術協會員近300人,參加全國書畫函授學習的達3000多人,參加地市級書畫培訓班的達數萬人。目前,書畫作品業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經濟交往,聯誼會友的重要禮品。為滿足廣大書畫愛好者的需求,菏澤每年都舉行近百次不同規格的書畫展覽,推動了書畫藝術的提高和普及。 菏澤市巨野縣農民書畫展飲譽省城巨野縣民間書畫藝術展覽08年在省美術館開展,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朱正昌、副省長蔡秋芳、省文化廳廳長張長森等領導同志和省內書畫界部分知名人士參加了展覽活動。
巨野縣民間書畫藝術展覽作為山東省創建社會文化先進縣成果展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由省文化廳主辦。此次展覽匯集了巨野縣39位書畫家的340多幅作品,代表了巨野縣書畫創作的最高水平。作品真實地表達了基層群眾的現實生活,生動反映了在新的時代農民群眾嶄新的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在展覽開幕式上,朱正昌、蔡秋芳、張長森等為展覽剪綵,並向參展作者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 曹州書畫院創建於1985年10月,佔地一萬六千平方米,建築面積九千多平方米,是集書畫研究、創作、展覽、交流、收藏於一體的文化事業單位。目前為全國地市級規模最大的畫院。
曹州書畫院建築既有傳統的民族特色,又有現代的園林風格,院內藤廊、亭台、假山、噴泉、千字文石刻壁,松竹斗奇,百花爭艷,景觀幽雅,宜書宜畫,已成為菏澤對外開放的窗口,書畫活動的中心,參觀旅遊的重要景點和愛國注意教育基地,並常年對外開放。東西兩大展廳,面積九百多平方米,先後承辦、舉辦各種展覽二百多場次;曹州碑廊全長四百多米,內容以反映菏澤風光、贊美曹州牡丹為主題,並刻制了部分歷史名人的肖像和事跡。作品多出自當代書畫名家之手,也刻制了數位偉人和先賢的手跡,具有強烈的民族性、鮮明的地方性和高超的藝術性;曹州書畫家作品陳列館陳列的作品均系菏澤書畫名家之精心創作,代表了菏澤書畫藝術的最高水平;晁楣版畫藝術陳列館所藏80幅精品是晁先生無償捐獻的,作品以當年人們開墾北大荒熱火朝天的創業精神和壯麗景觀為主要內容,融歷史性、藝術性為一體,展示了晁楣先生高超的版畫藝術水平。由此,書畫院被譽為藝苑奇葩、畫宮無雙、民族文化的基地,書畫藝術的殿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炳森先生贊道:靈根天降魯西南,魏紫姚黃墨牡丹。更著曹州書畫府,蒞臨皆有十分緣。書畫院的獨特魅力,吸引著八方來賓。建院以來,共接待國內外參觀遊客人八十餘萬人次。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漢生、李錫銘,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吳學謙,全國人大委員會副委員長王光英、何魯麗,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等,先後視察了曹州書畫院,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曹州書畫院1985年聘請舒同先生為首席顧問,蘇毅然、崔子范、許麟廬、於希寧、劉炳森、劉藝為名譽院長,院外畫師120多名。兩次應邀赴中南海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創作書畫作品65幅。15年來,在中央、省級報刊發表書畫作品二千餘幅,入選國家、省級展覽六百餘幅,外出辦展六十餘次。先後編輯出版了《劉炳森楷書曹州書畫院碑記》、《當代中國花鳥畫集》、《牡丹杯大獎賽作品選》、《曹州碑林作品集》和《曹州書畫院》等大型精裝畫冊。2000年4月舉辦中國文聯黨組書記高占祥大型牡丹攝影作品展,《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大眾日報》、山東電視台、香港衛視中文台、日本有關新聞機構等一百多家新聞單位對書畫院及書畫家進行了專題介紹或新聞報道。
另外,建於書畫院內的趙登禹紀念館,以大量翔實的文字和圖像資料再現了菏澤籍抗日名將趙登禹將軍各個時期的光輝業績,熱情謳歌了趙登禹將軍崇高的民族氣節和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
曹州書畫院被評為地市級文明單位、文明窗口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山東省文化下鄉先進集體、地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2年,被國家旅遊局收入《中國旅遊信息庫》;1997年,入編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旅遊協會、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中國博物館協會主編的《中國著名風景名勝旅遊景區大觀》,被列入全國著名景區景點500家;2000年中國文聯在曹州書畫院設立中國文聯文藝家生活創作基地。
位於曹州書畫院的曹州碑廊分別於1985年和1995年兩期施工落成,全長近500米,刻碑四百餘塊,目前為全國最長的碑廊。碑廊內容多以贊頌國花牡丹的歷代詩詞和牡丹風采為主,其中有部分歷史名人和偉人的手跡,也有舒同、啟功,藏克家、黃苗子、唐雲,沈鵬、劉炳森、武中奇、沙孟海等現代名家的作品,同時還刻制了數塊反映曹州歷史名賢和名貴牡丹品種的繪畫作品,以豐富多才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形成了一個集現代書法家作品之大成,熔牡丹文化於一體的亮麗景觀,吸引著上萬遊客前來觀光,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培養書畫藝術人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巨野縣的書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上溯到秦漢時期,到了宋代,頗具建樹,清代和民國時期發展迅速,形成了以劉藻為代表的一個書畫家群體,留下了大量的碑貼、畫本。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巨野縣以黃恩濤、王世超、董森、梁福根、鄒德玲、劉新義、王廣雲、李世群為代表的廣大書畫藝術工作者繼承和發揚傳統書畫藝術,植根巨野這片沃土,用丹青繪志抒懷,把全縣的民間書畫藝術又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目前,全縣擁有國家和省級美協會員二十多人,市縣級會員九百多人,市級以上參展作品一千餘幅,群眾性的各類書畫組織遍布全縣,書畫研究會、美術家協會、麟州書畫社等組織已成為廣大書畫愛好者學習交流的場所。全縣集創作、銷售、裝裱於一體的大型繪畫點達三十餘處,以姚貴元、王傳學、黃呈進、常進等為代表的農民繪畫創作學習班、加工點和以工筆牡丹為主的產銷網路,遍布全縣十多個鄉鎮,獨山鎮劉庄村等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書畫專業村。全縣常年在外地從事書畫銷售的人員達六十餘人,年銷售書畫作品二十餘萬幅,年產值達二千餘萬元。
巨野縣書畫藝術的蓬勃發展,引起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2000年被中國文聯命名為「中國巨野農民繪畫之鄉」,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高占祥發來了賀信。繪畫之鄉的命名提高了巨野農民書畫的知名度,為巨野縣農民書畫走向市場、形成書畫產業奠定了基礎。
2001年,中國巨野農民書畫家協會、中國巨野農民書畫銷售總公司成立。為了向外界充分展示巨野書畫藝術的風采,該縣多次遠赴上海、嘉興、西寧、西安等地組織農民畫家舉辦作品展覽,並與香港、北京等地的藝術中介機構保持熱線聯系,積極開拓書畫市場。
2002年,中國巨野農民書畫院暨巨野農民書畫研究會成立,為菏澤文化大市的創建添了新的亮點。兩個組織薈萃巨野書畫精英,集研究、創作、培訓、銷售功能於一體,內靠基地,外聯市場,實行市場化運作,充當巨野縣書畫產業「橋頭堡」,打響「中國巨野農民書畫」品牌,從而帶動全縣文化產業的發展。
⑷ 當導游介紹菏澤的一些景點
曹州書畫院:
創建於1985年10月,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是集書畫研究、創作、展覽、交流、收藏於一體的文化 事業單位。目前為全國地市級規模最大的書畫院。
曹州書畫院建築既有傳統的民族特色,又有現代的園林風格,院內藤廊、亭台、假山、噴泉、千字文石刻壁,松竹斗奇,百花爭艷,景 觀幽雅,宜書宜畫,已成為菏澤對外開放的窗口,書畫活動的中心,參觀旅遊的重要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常年對外開放。東西兩大展廳,面積900多平方米,先後承辦、舉辦各種展覽200多場次;曹州碑廊全長400多米,內容以反映菏澤風光、贊美曹州牡丹為主題,並刻制 了部分歷史名人的肖像和事跡。作品多出自當代書畫名家之手,也刻了數位偉人和先賢的手跡,具有強烈的民族性、鮮明的地方性和高超的 藝術性;曹州書畫作品陳列館陳列的作品均系菏澤書畫各家之精心創作,代表了菏澤書畫藝術的最高水平;晁楣版畫藝術陳列館所藏80幅精 品是晁先生無償捐獻的,作品以當年人們開墾「北大荒」熱火朝天的創業精神和壯麗景觀為主要內容,融歷史性、藝術性為一體,展示了晁 楣先生高超的版畫藝術水平,由此,書畫院被譽為「藝苑奇葩」、「畫宮無雙」、「民族的文化基礎,書畫藝術的殿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柄森先生贊道:「靈根天降魯西南,魏紫姚黃黑牡丹,更著曹州書畫府,蒞臨皆有十分緣。」書畫院的獨特魅力, 吸引著八方來賓。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會長萬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黨委宋平,原中 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會長廖漢生、李錫銘,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吳學謙,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會長王光英、何魯麗,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等,先後視察了曹州書畫院,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曹州書畫院1985年聘請舒同先生為首席顧問,蘇毅然、崔子范、許麟廬、於希寧、劉炳森、劉藝為名譽院長,院外畫師120多名。書畫院畫師兩次應邀赴中南海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創作書畫作品65幅。在中央、省級報刊發表書畫作品2000餘幅,入選國家、省級展覽600 余幅,外出辦展60餘次,先後編輯出版了《劉炳森楷書曹州書畫院碑記》、《當代中國花鳥畫集》、《牡丹杯大獎賽作品選》、《曹州碑林 作品集》和《曹州書畫院》等大型精裝畫冊。2000年4月舉辦中國文聯黨組書記高占祥大型牡丹攝影作品展,《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 大眾日報》、山東電視台、香港衛視中文台、日本有關新聞機構等100多家新聞單位對書畫院及書畫家進行了專題介紹或新聞報道。
另外,建於書畫院內的趙登禹紀念館,以大量翔實的文字和圖像資料再現了菏澤籍抗日名將趙登禹將軍各個時期的光輝業績,熱情謳歌了趙登禹將軍崇高的民族氣節和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
曹州書畫院被評為地市級「文明單位」、「文明窗口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山東省文化下鄉先進集體」、「地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2年,被國家旅遊局收入《中國旅遊信息庫》;1997年,入編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旅遊協會、中國風景名勝協會、中國博物館 協會主編的《中國著名風景名勝旅遊景區大觀》,被列入全國著名景區景點500家;2000年中國文聯在曹州書畫院設立「中國文聯文藝家生活 創作基地」。
位於曹州書畫院的曹州碑廊分別於1985年和1995年兩期施工落成,全長近500米,刻碑400餘塊,目前為全國最長的碑廊。碑廊內容多以贊頌國花牡丹的歷代詩詞和牡丹風采為主,其中有部分歷史名人和偉人的手跡,也有舒同、啟功,藏克家、黃苗子、王個簃、唐雲、沈鵬、劉炳 森、武中奇、沙孟海等現代名家的作品,同時還刻制了數塊反映曹州歷史名賢和名貴牡丹品種的繪畫作品,以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 式形成了一個集現代書法家作品之大成,熔牡丹文化於一體的靚麗景觀,、吸引著上萬遊客前來觀光。
2、單縣浮龍湖旅遊度假區:
浮龍湖旅遊度假區,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境內,周圍有京九鐵路、105國道、碭定公道、單虞省道相通,距單縣城20公里,菏澤80公里,商丘(河南)50公里,徐州(江蘇)90公里,是集游覽觀光、會務、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
浮龍湖是明朝黃河決口沖擊而形成的平原湖泊,南北寬2.5公里,東西長10公里,由浮龍湖、月亮灣兩部分組成。旅遊度假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核心區25平方公里。浮龍湖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黃河故道濕地景觀區、浮龍湖水上休閑娛樂區、森林公園生態體驗區。
度假區建立以來,始終把握「回歸自然、保護生態、休閑度假」的開發思維和功能定位,積極貫徹為魯、蘇、豫、皖四省周邊旅遊服務的建設宗旨,環境建設取得突出成績、旅遊功能不斷完善。核心區內集中了浮龍湖的自然生態景觀和旅遊資源的精華,體現了浮龍湖的主體風貌和功能。主要包括人造沙灘游泳區、垂釣區、水上樂園、遊艇俱樂部、康樂養生園、生態觀鳥區、森林野營體驗區、歷史文化展示區。在景區的建設中分別突出了自然生態、魯西南地方特色、現代元素和歷史古跡的特點。
⑸ 有哪些關於「菏澤牡丹」詩句
1、牡丹
唐代:李商隱
錦幃初卷衛夫人,綉被猶堆越鄂君。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譯文
織錦的簾帷剛剛捲起,是美艷的衛夫人;絲綉的褥被還堆擁著,是俊秀的越鄂君。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飾正零亂翻動;又像在彎腰而舞,鬱金裙子正爭相迴旋。
它像石崇家的蠟燭,哪須常把燭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體膚,豈用香爐細細染熏?我是詩人江淹,在夢中得到了那支彩筆,想把清麗的詞句,題在花葉上寄給朝雲。
2、牡丹
唐代:韓琮
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成陰始放紅。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名移蘭杜千年後,貴擅笙歌百醉中。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
譯文:
在桃花、杏花盛開時它從不與其爭奇斗艷;等到葉密成帳時才慢慢開始綻放。清晨艷麗的花朵好似金掌承接著潔凈清涼的露水,傍晚幽香飄溢與那豪華富麗的住宅里的香風爭惹。
蘭草、杜若一類的名花要想改變得像牡丹那樣,至少得一千年以後呢!你是花中之王,獨占尊位,比動聽的笙歌還醉人。牡丹花啊,為什麼像夢中的仙人一樣飄走了,只空留下綠色似屏的葉子呢?
3、紅牡丹
唐代: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譯文
紅牡丹的綠葉在悄悄地舒展,紅牡丹的花色有鮮有暗。面臨凋零,牡丹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4、牡丹
唐代: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譯文
有哪個人不喜歡牡丹花呢,盛開時獨佔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裡翩舞吧,千嬌萬態如同燦爛的朝霞飛騰。
5、
減字木蘭花·花
宋代:蘇軾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纖手裡。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
溫香熟美。醉慢雲鬟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譯文
黃金的花蕊開綻在紅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細的手裡。朦朧的月亮月光淡淡,時不時吹起微風來捲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風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聳的發髻垂到兩只耳朵下了。謝謝春姑娘的巧奪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紅艷,更像是美人肌膚透出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