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附子湯

丁香附子湯

發布時間: 2022-06-06 23:16:58

1. 加減附子理中湯的加減附子理中湯-《醫學探驪集》卷五

【葯物組成】炙附子3錢,炮姜3錢,木香3錢,焦檳榔3錢,吳茱萸5錢,枳實3錢,廣陳皮3錢,厚朴4錢,丁香3錢,桂心3錢。
【處方來源】《醫學探驪集》卷五。
【方劑主治】陳寒結氣,合脾濕凝聚而成繞臍腹痛,大便順利,脈沉緊者。
【用法用量】竹葉1捻為引,水煎服。
【各家論述】其病因寒凝氣滯,用附子、炮姜、吳萸、厚朴、桂心祛寒;木香、檳榔、丁香、廣皮、枳實破氣,少佐竹葉引葯下行,其凝滯一開,疼痛自止矣。

2. 什麼叫虛冷胃

胃虛冷
論曰足陽明胃之經,與足太陰為表裡,其氣喜溫而惡寒,得溫則能變化水谷。若其氣不足,寒冷之氣乘之,則令脛寒不得卧,惡風灑灑,目急腹中常痛,兩脅虛脹善鳴,時寒時熱,唇口乾麵目浮腫,食飲不下,皆胃虛冷故也。

治胃氣虛冷,不思飲食, 砂丸方

砂(研二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桂(去粗皮) 乾薑(炮) 當歸(切焙)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芎 胡椒 縮砂(去皮) 甘草(炙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四兩) 白術(三兩) 五味子(一兩半)

上一十五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用銀石鍋,入好酒一升,白蜜一十兩,先下 砂阿魏青鹽三味,並好面一兩,同煎煮稀稠成糊,入葯末和成劑,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鹽湯下,不拘時。

治胃氣虛冷,腹脹食減,四肢少力,丁香丸方

丁香(半兩)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 乾薑(炮半兩) 吳茱萸(湯洙焙炒半兩干)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 五味子 訶黎勒(去核) 檳榔(銼各半兩) 木香(一分

上一十味,搗羅為細末,煮棗肉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橘皮湯下,不拘時服。

治胃氣虛冷,不思飲食,及冷氣攻腹脅疼痛,四肢少力,口吐酸水,吃食無味,沉香湯方

沉香(一兩銼) 白豆蔻(去皮一兩)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 高良姜(半兩)桂(去粗皮一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胃氣虛冷,肌瘦少力,不思飲食,濃朴丸方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訶黎勒(去核)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臍) 乾薑(炮) 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各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

治胃氣虛冷,不思飲食,脅肋脹滿,胸膈不快,臟腑不利,烏頭湯方

烏頭(炮裂去皮臍三兩) 益智(去皮炒三兩)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 木香 訶黎勒(去核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治胃氣虛冷,臍腹疼痛,或滑泄下利,不思飲食,濃朴丸方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一兩) 乾薑(炮二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訶黎勒(煨三分) 白術(銼

上五味,搗羅為細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日三。

治胃氣虛冷,腹脅脹滿,痰逆不思飲食,順氣湯方

濃朴(去末薑汁制姜餅炙半兩) 乾薑(炮半兩) 甘草(炙) 陳皮 白術 半夏(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中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劈,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胃氣虛冷,腹脹減食,訶黎勒湯方

訶黎勒(五枚炮去核) 大腹(銼五枚) 草豆蔻(去皮一十四枚) 甘草(炙) 白術人參(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胃氣虛冷,大便滑泄,臍腹多痛,蓽茇丸方

蓽茇 高良姜 肉豆蔻(去殼) 桂(去粗皮) 縮砂(去皮) 附子(炮裂去皮臍) 白術(銼) 胡椒

上九味,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粟米飲下,空心食前。

治胃中虛冷,惡寒灑灑,卧而不寐,補胃煮散方

細辛(去苗葉一兩半) 柏子仁 人參 芎 (銼各一兩) 防風(去叉) 桂(去粗皮)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 甘草(炮) 吳茱萸(漿水浸一宿淘焙乾炒各新水三分)

上九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水七分煎沸,通口服。

治胃中虛冷,霍亂吐瀉,煩熱發渴,或下利赤白,丁香湯方

丁香皮(銼二兩) 白術(銼四兩) 甘草(炙一兩) 乾薑(炮半兩) 枇杷葉(拭去毛二七片) 草豆蔻(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胃冷嘔逆,濃朴湯方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一兩) 白術 桂(去粗皮各三分)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丁香(各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入醋數滴,去滓熱呷。

治胃寒胸膈虛滿,面目浮腫,飲食不化,丁香湯方

丁香 藿香葉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分) 乾薑(炮半分)

上四味,銼碎,用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徐徐呷盡。

治五飲酒癖,忪悸動氣,心下痞滿,嘔逆吞酸,背寒中冷,身體寒戰,心腹注痛,不思飲食,腹內虛鳴,便往滑利,胃虛氣弱,心下有冷痰者,最宜服餌,新法半夏散方舊名湯生薑(切作片子鹽腌一宿焙乾秤十二兩) 甘草(八兩炙銼) 陳曲(二十四兩炒) 草豆蔻(去皮三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計時候。

治胃虛冷,中脘氣滿,不能傳化,善飢不能食,溫胃煮散方

人參末(二錢) 生附子(末半錢) 生薑(一分切碎)

上三味和勻,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雞子一枚,取清打轉,空心頓服。

治胃氣冷,不思食,人參附子湯方

人參(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桂(去粗皮一兩) 乾薑(炮三分) 甘草(炙一分半) 半夏(湯洗七遍焙一兩) 枳殼(去瓤麩炒) 丁香 陳橘皮(去白炒) 白術草豆蔻(去皮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生薑如錢大二片,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治胃冷不思食,痰逆多吐,茯苓湯方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 半夏(湯洗七遍焙一兩) 人參(一兩) 陳橘皮(湯去白焙一兩半) 丁香(半兩) 木香(半兩) 白術(一兩) 草豆蔻(去皮二兩) 檳榔(銼半兩) 桂(去粗皮三錢)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半) 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上一十二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不拘時去滓溫服。

治胃虛冷嘔逆,豆蔻湯方

草豆蔻(去皮一兩半) 桂(去粗皮) 生薑(去皮切) 附子(炮裂去臍皮各三分) 乾草(炙銼) 丁香(

上六味細銼,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棗一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胃冷嘔逆,氣厥不通,丁香湯方

丁香母(三粒椎碎) 陳橘皮(一枚全者湯浸去白焙)

上二味,用水一盞,煎取半盞,去滓熱呷。

3. 丁香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歸經】辛,溫。入脾、胃、腎經。

【功效主治】

1.溫中降逆用於胃氣虛寒呃逆,常版配伍柿蒂權、人參、生薑,方如丁香柿蒂湯;用於胃寒嘔吐,常配伍半夏;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吐瀉,常配伍砂仁、白術,方如丁香散。

2.溫腎助陽用於腎陽不足,陽痿,陰冷,寒濕帶下,常配伍附子、肉桂、巴戟天等。

【用量用法】2~5克,入煎劑宜後下,或入丸散劑。

【禁忌】畏鬱金。

【按語】丁香純陽辛溫,其氣芳香,入脾胃而溫中焦,善於降胃氣,為治胃寒呃逆、嘔吐之要葯;入腎經而溫下焦,助腎陽,又常用治男子陽痿女子陰冷之證。

附:母丁香

性味、功效與公丁香相似而力較弱,用量同公丁香。

4. 利根生對附子的作用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陽中之陽。
作用:1、用於亡陽虛脫(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脈象微小欲絕)
2、用於陽虛證(畏寒肢冷,腰酸腳弱,陽痿尿頻)
3、散寒祛風燥濕,散寒止痛,用於痹痛(尤其以寒濕偏盛,周身骨節疼痛較甚者為宜)。
禁忌:1、辨證准確,葯證相應才能取效(附子為大熱之品,只能用於里寒證或陽虛證)。
2、孕婦小心使用。
3、限量應用。
4、久煎降毒(煎30-60分鍾)。
5、用時必須用調和的中葯調和毒性(甘草、生薑)。
6、盡量不同時用犀角,半夏、瓜蔞、貝母、白及。

5. 丁香和什麼香料放一起犯相

樓主你好
壽陽公主梅花
[葯物] 沉香七兩二錢,棧香五兩,雞舌香四兩,檀香、麝香各二兩,藿香六錢,零陵香四錢,甲香二錢(法制),龍腦香少許。
[制備] 上搗羅細末,煉蜜和勻,丸如豆大。
[用法] 爇之。

宣和貴妃王氏金香
[葯物] 真臘沉香八兩,檀香二兩,牙硝、甲香(制),金額香、丁香各半兩,麝香一兩,片白腦子四兩
[制備] 上為細末,煉蜜先和前香,後入腦、麝為丸,大小任意,以金箔為衣。
[用法] 爇如常法。

花蕊夫人衙香
[葯物] 沉香、棧香各三兩,檀香、乳香各一兩,龍腦半錢(另研,香成旋入),甲香一兩(法制),麝香一錢(另研,香成旋入)。
[制備] 上除龍腦外,同搗末入炭皮末、朴硝各一錢,生蜜拌勻,入瓷盒重湯煮十數沸,取出窨七日。
[用法] 作餅爇之

唐開元宮中香
[葯物] 沉香二兩(細銼,以絹袋盛懸於銚子當中,勿令著底,蜜水浸,慢火煮一日),檀香二兩(清茶浸一宿,炒令無檀香氣味),龍腦二兩(另研),麝香二兩,甲香一錢,馬牙硝一錢。
[制備] 上為細末,煉蜜和勻,窨月余取出,旋入腦、麝丸之。

江南李主帳中香
[葯物] 沉香一兩(銼如炷大),蘇合香油(以不津瓷器藏)。
[制備] 上以香投油,封浸百日。
[用法] 爇之。入薔薇水更佳。

漢建寧宮中香
[葯物] 黃熟香四斤,白附子、茅香各二斤,丁香皮五兩,藿香葉、零陵香、檀香、白芷、生結香各四兩,茴香二兩,甘松半斤,乳香一兩(另研),棗半斤(焙乾)。
[制備] 上為細末,煉蜜和勻,窨月余,作丸或餅。
[用法] 爇之。

韓魏公濃梅香
[葯物] 黑角沉半兩,丁香一錢,臘茶末一錢,鬱金五分(小者,麥麩炒赤色),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白蜜一錢。
[制備] 上各為末,麝先細研,取臘茶之末湯點澄清調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鬱金,次入余茶定粉,共研細,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器中,窨月余取燒,久則益佳。
[用法] 燒時以雲母石或銀葉襯之。

逼蟲香
[葯物] 茅香一兩五錢,細辛一兩五錢,零陵香一錢三分,山柰一兩,川椒二兩五錢,藿香一錢六分,千金草三錢六分,莪術一兩七錢三分。
[制備] 共研成粗末。

百和香
[葯物] 沉水香五兩,丁子香、雞骨香、兜婁婆香、甲香各二兩,薰陸香、白檀香、熟捷香、炭末各二兩,零陵香、藿香、青桂香、白漸香、青木香、甘松香各一兩,雀頭香、蘇合香、安息香、麝香、燕香各半兩。
[制備] 上二十味末之,酒灑令軟,再宿酒氣歇,以白蜜和,放入瓷器中,蠟紙封,勿令泄。
[用法] 冬月開取用,尤佳。

6. 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肺、腎經,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常用內於治療容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等病症。

丁香樹一身都是寶,其樹皮、根和枝均有很好的葯用價值。丁香皮散寒理氣、止痛止瀉,可用於治療胃寒、脘腹痛脹、腹瀉、牙痛等疾病;丁香根能散熱解毒,可用於治療風熱腫毒;丁香枝理氣散寒、溫中止瀉,可治療脘腹脹滿、惡心、腹瀉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丁香不宜與中葯鬱金同用。

(6)丁香附子湯擴展閱讀:

丁香有兩種,園林綠化丁香以及用作香料和中葯的丁香。它們其實毫無關聯,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前者是大家普遍熟知的觀賞植物丁香,為木犀科丁香屬植物。

中葯丁香是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及其周圍島嶼,在古代屬於進口葯。中葯丁香分為公母兩種,公丁香是未盛開的花蕾,母丁香則是成熟的種子。

在用作中葯之前,丁香的身份一直是家家戶戶廚房裡的香料。葯用丁香需在花蕾由綠轉紅時採摘,曬干備用,用時要搗碎。

7. 中葯中有一種叫『白丁香』的葯嗎它有什麼作用在哪有賣

就是鴿子的糞便 越新鮮越好 到別人家養鴿子的要點就行了 葯店應該有的賣

8. 丁香四逆湯什麼意思

四逆湯是由甘草、乾薑、附子等製成的湯劑,主要成份是甘草酸,具有升壓、強心、抗休克的功效。臨床上用於治療高血壓、心肌梗塞、休克、胃下垂等症。
主要應用於
①少陰病②虛寒下利③心肌梗塞④休克⑤胃下垂⑥高血壓⑦便秘

9. 請問肉桂、肉寇、丁香、良姜、砂仁等的作用、性味、功能

肉桂(肉桂心、官桂)

【性味】辛、甘、大熱。

【功用】(1)補火助陽:用於腎陽虛衰之水腫尿少、腹冷久瀉、四肢發涼,常配附子。

(2)祛寒止痛:用於寒證的胃痛、腹痛、痛經等。前人有「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之說。常配吳萸、乾薑。

【用法】3~6克。有效成分煎煮後易於揮發,故研末沖服效著。孕婦忌服。
丁香(公丁香)。

【性味】辛、溫。

【功用】(1)溫中降逆:本品為治療胃寒呃逆之要葯。用於脾胃虛寒之呃逆,常配柿蒂。亦用於虛寒性嘔吐、泄瀉。

(2)溫腎助陽:用於腎陽虛之陰冷、陽萎等。

【用法】1.5~3克。

砂仁 又叫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味,葯性溫,味辛。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之功,葯用於胃腹脹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腸炎、痢疾、胎動不安等症。用於火鍋和鹵菜中則不可過多,以3克以內為宜。

別名:良姜。

處方用名:高良姜、良姜。

葯用部分:根莖。

性味:辛、熱。

歸經:入脾、胃經。

主治與應用:

有良好的散寒和止痛、止嘔作用,適用於脘腹冷痛、嘔吐等胃寒證,單用有效,如《千金方》以本品微炒。米飲送服,治心脾氣痛。如治胃寒疼痛,與香附配伍,如良附丸。治脘腹冷痛、脹滿,可配肉桂、厚朴等同用。治胃寒氣逆、嘔吐清水之證,可與生薑、半夏煎服。

用量:3-9克。

10. 丁香和丁香茶的區別

丁香和丁香茶的區別:

1、 丁香(公丁香異名)指公丁香,公丁香,指的是沒有開花的丁香,桃金娘科蒲桃屬花蕾曬干後作為香料。丁香茶是桃金娘科植物常綠喬木丁香樹的乾燥花葉,暴馬丁香亦可作為中葯葯材,其葉可制茶。

2、公丁香被用作香料和中葯,是桃金娘科蒲桃屬的熱帶植物,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群島上。丁香茶原產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東非沿海國家,我國主要產地為長白山。

3、丁香常綠喬木,高10-15米。樹皮灰白而光滑;葉對生,葉片革質,卵狀長橢圓形,全緣.密布油腺點,葉柄明顯。丁香茶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粗壯無毛,葉廣卵形,通常寬大於長,寬 5~12 cm,端尖銳,基部長型至截形,全緣。有細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顯油性。

(10)丁香附子湯擴展閱讀

丁香本身是兩性花,人們說的公丁香和母丁香,不是學術概念,也沒有性別之分,而是在香料的干貨市場上根據外形特徵,而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而已。

公丁香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的功效。本品辛溫氣香,入脾胃經,既能溫中散寒止痛,又尤善降逆止嘔,治胃寒之脘腹冷痛、嘔吐、呃逆,為治虛寒嘔逆之要葯。入腎經,能溫腎助陽,治腎虛陽痿及宮冷。母丁香性味歸經,功效應用與公丁香相似而力弱。

母丁香,指的是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屬)的成熟果實,也是曬干後作為香料使用分布

桃金娘科蒲桃屬丁香即丁香。陳藏器以雞舌香為丁香母。宋時按沈括考究諸義直是丁香無疑。《齊民要術》雲:雞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應劭為漢侍中,年老口臭。帝賜雞舌香含之,後來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雞舌香欲其奏事對答芬芳。古代「沉檀」的一種原料。

丁香茶,適合所有人飲用,尤其對於胃脹痛或者脾虛不明顯的,或者說脾胃虛弱恢復期的人,可以減少中葯的量,改服用丁香茶養胃。丁香茶雖不是治病的能手,卻是調理脾胃的最佳幫手。每日取3~5g茶葉反復沖泡飲用即可。

熱點內容
梅花詩圖 發布:2025-10-13 15:38:36 瀏覽:542
清新百合生態洗衣 發布:2025-10-13 15:36:33 瀏覽:695
八尺牡丹 發布:2025-10-13 15:28:09 瀏覽:823
荷花池拼音 發布:2025-10-13 15:26:26 瀏覽:895
花藝峰是誰 發布:2025-10-13 15:14:18 瀏覽:440
海棠葉發芽 發布:2025-10-13 15:12:12 瀏覽:236
荷花微信語 發布:2025-10-13 15:12:07 瀏覽:405
除了櫻花愛情和春天 發布:2025-10-13 15:09:15 瀏覽:906
五彩玉花卉 發布:2025-10-13 15:07:33 瀏覽:224
野山茶花樹 發布:2025-10-13 15:01:09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