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還魂記牡丹亭

還魂記牡丹亭

發布時間: 2022-06-03 01:44:36

『壹』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

《牡丹亭》故事梗概:
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私出遊園,觸景生情,睏乏後夢中與嶺南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柳生進京赴試,借宿觀中。
他在園內拾得杜麗娘殉葬的自畫像,情有所鍾,終於和畫中人的陰靈幽會。柳生情系麗娘,冒死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締結秦晉之好,同往臨安。杜寶升任宰相,拒不承認婚事。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位有情人終成眷屬。

『貳』 湯顯祖的《牡丹亭》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當時什麼情況

說到《牡丹亭》不得不說它的作者,湯顯祖。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的偉大戲劇家。而作為與莎士比亞同一時代的劇壇偉人——我國明代的戲曲家湯顯祖,是與莎士比亞並稱為東西方交相輝映的兩顆巨星。他的「玉茗堂四夢」——《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是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千古佳作,享譽海內外,被譽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其中,《牡丹亭》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偉大的戲曲家、文學家。 湯顯祖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

《牡丹亭》創作於1598年。全名《牡丹亭還魂記》 ,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它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

萬曆二十六年(公元 1598年)《牡丹亭》出版後,很快在坊間和舞台上傳播開去,成為非常轟動的暢銷書,一時間「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牡丹亭》的問世和轟動都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晚明社會那種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在明代中晚期的思想界,「異端」思想十分活躍,異端「狂士」們要求尊重人的天性,一切順其自然。他們面向現實,執著地追求人間幸福。他們主張自得自適,按照自己的志趣愛好去生活。他們感到禮法名教、舊傳統、假道學是遏制個性發展的巨大障礙,必須破除之。晚明時代這種個性思潮波及思想、文化各個領域,直接推動了晚明文藝領域的「尊情」和「崇俗」的風潮。作為經典作品,《牡丹亭》被改編成多個版本,迄今仍常演不衰。

『叄』 《牡丹亭》講的是什麼故事

故事梗概

南宋時期南安太守杜寶之獨女杜麗娘,在聽聞家庭教師陳最良的詩經《關關雎鳩》一課之後,居然動了思春之情,於夢中邂逅一書生,醒後因思念夢中情郎,鬱郁寡歡而亡。杜寶赴淮陽升任安撫使前,將杜麗娘葬後花園梅樹下,並修梅花庵,囑一道姑守之。

杜麗娘的靈魂來到地府,判官卻查出她命不該絕,命定有一段姻緣,便放她回返人間。後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卻因故寓於梅花庵,並因此與杜麗娘遊魂相遇相知。其後杜麗娘指示柳夢梅掘墳,開其棺木,並利用自己的屍體復活,兩人結為夫妻。隨後柳夢梅趕考並高中狀元。

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往淮陽見杜寶時,杜寶不相信杜麗娘復活,欲將柳夢梅除之而後快,判處就地正法。在緊急關頭,知情者急告杜寶以實情,並指出柳夢梅乃新科狀元,不宜殺之。杜寶卻懷疑柳夢梅是妖怪,上奏皇帝。

此後全案歸朝廷處理,皇帝查明真相,柳夢梅終於與杜麗娘相聚,杜寶也與女婿盡釋前嫌,全劇歡喜而終。

(3)還魂記牡丹亭擴展閱讀:

簡介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文學地位

《牡丹亭》與《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此劇在明末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

相關景點

牡丹亭的故事背景在江西南安府(今江西大余縣),湯顯祖停留該地時取得故事靈感,牡丹亭亦為當地真實景點,毀壞後又重建,現在根據牡丹亭故事內容擴建成牡丹亭公園。

『肆』 牡丹亭公園的還魂記故事

《還魂記》故事的源淵於牡丹亭公園(南安府後花園)。它主要描寫兩位主人公的一段生死離合的忠貞愛情,歌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愛情自由的斗爭精神,同時也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冷酷與虛偽,在當時社會現實來說,這樣的戲劇故事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戲劇中的兩位主人公,一位是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一位是柳夢梅,據說是唐宋八大家中柳宗元的後代。故事中的柳夢梅是一個窮苦書生,在南安東山碼頭上船到京城去參加科舉考試,上船時不小心落到江水中,被後花園中的僕人救了起來,因生病在後花園養病,幾天之後,柳夢梅病情好轉 ,游覽花園時遇到一個妙齡少女,這少女便是女主人公杜麗娘——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兩人第一次相見便似曾相識,於是一見鍾情產生了愛情。
而在古代,婚姻大事是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並且講究「門當戶對」,而柳夢梅是一介貧窮書生,杜麗娘是堂堂太守之女,有地位、有身份的大家閨秀,兩個人顯然門不當戶不對的,所以遭到杜寶夫婦的斷然反對。為了不讓他們暗中約會,杜寶夫婦還把自己女兒杜麗娘關在閨房中不準出來。就這樣,杜麗娘與柳夢梅分離之後,她整天茶不思、飯不香的,悶悶不樂,最後郁悶成疾而死。杜麗娘死後,杜寶夫婦很痛苦,為表思念,把女兒葬在後花園的一棵梅樹下。幾年之後,柳夢梅又一次進京趕考,經過南安府,當他得知心戀之人杜麗娘為自己而死之後,十分悲痛,來到後花園墳墓前痛哭一場,就昏睡在杜麗娘的靈位旁。那天晚上,柳夢梅做了一個夢,夢中杜麗娘指點他把墳墓打開,突然天昏地暗,一道閃光降落在杜麗娘屍體上,使得杜麗娘還魂復活,這樣杜、柳重新相見,最後依禮成親。這就是由杜麗娘與柳夢梅之間構築的一段由生至死,死而復生的驚天戀情的《牡丹亭》故事。

『伍』 《牡丹亭還魂記》是誰的作品及作品的簡介

《牡丹亭還魂記》乃明代湯顯祖所作。湯顯祖,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繭翁,江西臨川人。此劇作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為湯顯祖棄官回鄉後立刻著手寫成。多年來對現實的不滿,對社稷傾危的憂心。對自己身世的憤怒,使他的情感猶如火山一樣噴發而出,把《牡丹亭》劇的夢境燃成一片燦爛的極光。杜麗娘的為情而戰的經歷說明,從現實到夢境,從死去到復生,在這里始終貫穿著現實的要求,亦即通過自己的追求,去創造一個符合自己理想的現實世界。不難看出,杜麗娘的形象正是那個為實現自己理想鍥而不舍奮鬥了一生的湯顯祖的影子,甚至在某些細節上湯顯祖與杜麗娘也無不相像,他不但把自己多病多夢的身體特徵賦予了杜麗娘的形象,而且也把自己通過夢境對超現實力量的尋求與杜麗娘夢境中的花神聯系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牡丹亭》正像杜麗娘的寫容一樣,是要通過作品向世人展示他熾熱的真情,剖白自己的忠貞和追求!

『陸』 湯顯祖的《牡丹亭》簡介

湯顯祖(1550~1616),中國來明代戲曲作自家。代表作《牡丹亭》,又名《還魂記》。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她受《詩經·關雎》啟發,私出遊園,夢中和一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柳夢梅進京赴試,借宿園中。他掘墓開棺,使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婦,同往臨安。杜麗娘的教師陳最良前往淮安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恰逢金兵入侵,延遲放榜。安撫使杜寶在淮安被圍。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的喜訊,被杜寶囚禁。敵兵退去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杜寶也升了官,但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圓滿的解決。
《牡丹亭》感人的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人幸福、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浪漫主義思想。這個理想是作為和封建思想對立的力量而出現的,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這是她自己思想和行動的主宰。湯顯祖寫杜麗娘的外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青年男女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也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熱點內容
日式插花活動 發布:2025-10-12 06:52:02 瀏覽:89
小玉櫻花 發布:2025-10-12 06:42:16 瀏覽:15
古琴櫻花 發布:2025-10-12 06:37:15 瀏覽:662
大山櫻的花語 發布:2025-10-12 06:37:04 瀏覽:820
櫻花女巫服 發布:2025-10-12 06:35:48 瀏覽:316
花卉園取名 發布:2025-10-12 05:49:22 瀏覽:955
蘭花開六朵 發布:2025-10-12 05:48:32 瀏覽:401
五角梅花吧 發布:2025-10-12 05:45:47 瀏覽:584
蘭花海歸 發布:2025-10-12 05:39:51 瀏覽:544
朱祁鈺丁香 發布:2025-10-12 05:39:50 瀏覽: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