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扇面畫牡丹

扇面畫牡丹

發布時間: 2022-05-31 17:21:58

A. 清朝畫家中有沒有蔣南沙這號人物啊

有,他本名蔣廷錫(抄1669年-1732年)江蘇常熟人。字揚孫,一字西君,號南沙、西谷、青桐居士,江蘇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進士,雍正年間曾任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職,是清代中期重要的宮廷畫家之一。卒後謚文肅。中國清代畫家。擅長花鳥,以逸筆寫生,奇正率工,敷色暈墨,兼有一幅,能自然洽和,風神生動,得惲壽平韻味。點綴坡石,偶作蘭竹,亦具雅緻。曾畫過《塞外花卉》70種,被視為珍寶收藏於宮廷。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1723)下令經延講官、戶部尚書蔣廷錫(1669—1732)重新編校《古今圖書集成》。蔣廷錫把陳夢雷的名字塗掉,寫上自己的名字,他重編的《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共收醫書520卷,採集歷代名醫著作,為中醫學類書之冠。著《青桐軒秋風》、《片雲諸集》。卒年六十四。康熙五十七年(1718)作《牡丹扇面》,康熙五十九年(1720)作《歲歲久安圖》、《桃花鸚鵡圖》。傳世作品有《竹石圖》軸,現藏中國美術館;《花卉圖》卷,現藏南京博物院。

B. 扇面形的牡丹畫適合掛在家裡的什麼地方

國花牡丹因為寓意富貴,所以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家居擺放需要有一定講究。客廳掛牡丹花畫的禁忌是不宜掛在西方位置,西方屬金,金克木,對家庭風水運程有很大的影響。

牡丹畫一般可選擇北向和南向,因為牡丹屬木,北方是堪輿上的「水」地,木得水生而茂盛繁榮;南方是「火」地,取木生火是興旺之象。

在家中玄關、客廳掛牡丹花比較好,可提高全家火熾運勢,吸引貴客臨門,近貴遠禍,前程飛黃騰達,一片天日似錦。

牡丹,國色天香;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鍾愛敬慕。牡丹高雅而不作媚,富貴而不從之,專心專一,吶天地之靈氣,播福音於四方。

牡丹花色鮮明可愛又鮮艷,花朵絢爛大氣,畫軸挺拔,仰著頭向陽,有金子之花的贊美的稱呼,飽含正向積極能量,是吸引貴人益友、遠離小人的最佳表徵。

C. 在明清以前題扇面牡丹花有哪些詩詞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木末:樹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顏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維《辛夷塢》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劉禹錫《賞牡丹》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晚發:花開得晚。
唐·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天下真花獨牡丹。
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一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
姚黃魏紫:兩種名貴的牡丹花。
宋·范成大《再賦簡養正詩》
篔簹竟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篔簹:大竹名,節長而竿高。躑躅:即羊躑躅,杜鵑花科,春季開花,花紅黃色,鮮艷奪目。
唐·韓愈《答張十一》
嫩竹猶含粉,初荷未聚塵。
南朝陳·徐陵《侍宴》
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
唐·駱賓王《晚泊》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唐·王維《山居即事》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芙蓉:荷花。
唐·王維《臨湖亭》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人》
從來不著水,清凈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葉不沒於水。
唐·李頎《粲公院各賦一物得初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唐·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唐·杜甫《為農》
風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凈:光潔。雨裛:濕透。紅蕖:荷花。冉冉:柔弱貌。
唐·杜甫《狂夫》
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
唐·杜甫《暮春》
荷香隨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劉長卿《留題李明府霅溪水堂》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芙蓉:荷的別名 東風:春風。
唐·高蟾《上商侍郎》
荷深水風闊,雨過清香發。
宋·歐陽修《和聖俞百花洲》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宿雨:指荷葉上隔夜的雨水珠。清回:形容荷葉清凈圓潤。風荷舉:晨風吹動著荷葉在水面上舒展開來。
宋·周邦彥《蘇幕遮》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紅。
宋·米友仁《臨江仙》
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西陵:西興鎮,在今浙江蕭山。
宋·姜夔《湖上寓居雜詠》:苑牆曲曲柳冥冥,人靜山空見一燈。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
接天蓮葉無究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出凈茲寺送林子方》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胭脂雪瘦:形容紅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顏色。沉水:沉香,閨房熏用。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葉上滾動。指荷葉上滾動的水珠。
金·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牡丹在我國被譽為「國花」、「國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負有盛名。

牡丹花,嬌艷多姿 ,雍容大方,富麗堂皇。自古以來引起許多騷人墨客的謳歌、贊美,是很自然的。據初步收集,歷代文人專寫牡丹的詩詞就有四百餘首。其中,以唐、宋兩朝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餘首。包括象王維、李白、李賀、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溫庭筠、李商隱、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游、辛棄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詩人在內。僅蘇軾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餘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餘首。近代和當代文人,也寫了不少詠牡丹的詩。

唐朝殷文圭詩:

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

紅艷裊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

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詩,頗能表達人們對牡丹的贊美之情: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對人生短暫、青春不駐的感嘆,更是動人:

斷腸東風落牡丹,為祥為瑞久留難。

青春不駐堪垂淚,紅艷已空猶倚欄。

D. 國畫牡丹四扇屏圖片怎樣畫扇面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內稱為容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漢族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E. 崑曲中扇子是怎樣運用的

團扇主要是女性角色,且主要是貼旦等年輕活潑的小姑娘用。比如《牡丹亭》的春香。
摺扇男女通用,尺寸不同。花臉也有角色用扇子,尺寸最大。其次一般生角的扇子。最小的是旦角的扇子。
傳統上旦角的摺扇常常是金面畫牡丹和梅花的。生角則用素麵/書畫的摺扇。
舉例。
1持打開的扇面:反手看一下,最中間的扇骨與手腕成直角,展開好看。
比如「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那個身段就有用到。京劇「海島冰輪」那個身段也是它。
2用打開的扇面翻花的手勢,另一隻手也扶著扇面,一般是成蘭花拳扶里側的那個角。
這樣拿扇子中間的扇骨和手腕還有中指成直線,這樣不管是抖扇子還是手腕翻花,扇子和手都是聯動順著的,不會顯得笨拙。

F. 摺扇和團扇的區別

摺扇與團扇的區別最通俗的說法就是,摺扇可以折疊,團扇不可以折疊。

二者之間有很大差別,比如在樣式、用途、製作方式等等都有所不同,下面是「凌雲扇廠」家的摺扇和團扇圖片,試著對比一下。

摺扇

G. 宋扇面畫牡丹圖的介紹

宋扇面畫牡丹圖為宋代扇面畫。圖繪牡丹花後魏紫,花冠碩大,重瓣層疊,嬌艷華貴,左右以綠葉相襯。花瓣層次豐富,刻畫入微,先用中鋒細筆勾花瓣,然後用胭脂紅層層渲染,以淺黃色點花蕊,以花青汁綠染花葉。

H. 揚州名人的故事

1、秦少游

宋朝詩人蘇東坡和秦少游,二人才華都狠高,又很自負,經常在一起談學論道,互不相讓。有一天,蘇東坡和秦少游在吃飯時,正好看到桌上有一隻虱子。

蘇東坡就說:「這個地方好臟,竟然有虱子,不知是誰身上的垢穢變成虱子!」秦少游一聽,馬上反駁說:「虱子哪裡是人身上的垢穢變的?它是人身上穿的衣服里的棉絮所變的。虱子兩人為此爭論不休,最後決定第二天去請教佛印了元禪師,以做公斷。

蘇東坡求勝心切,先私下去找佛印禪師,請他務必「幫忙」,說虱子是人體的垢穢變的。蘇東坡走了以後,秦少游也來找佛印禪師,請他說「虱子是衣服里的棉絮生出來的。」佛印禪師都答應了他們,所以蘇東坡和秦少游二人都以為自己穩操勝算。

第二天,當三人見面時,佛印禪師就說:「虱子的頭是從人體的垢穢中生出來的,虱子的腳是從衣服的棉絮里長出來的。」

2、鄭板橋

板橋定潤格,規定凡求其書畫者,應先付定金,並作潤例,頗為風趣。當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為榮。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勢,生平最不喜為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里是不便聲明的。

有一次,一幫豪紳為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下陷阱,他們了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遊的必經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過時,主人笑臉相迎,並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橋不疑,開懷暢飲,連贊酒美餚不止。

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以作紀念。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諾,隨即起身提筆,並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書畢,盡興而歸。後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現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那裡,方知自己受騙,十分後悔,自己嘴饞不已。

3、朱自清

近現代註明散文家、詩人、作家、學者、民主戰士,六歲隨家人遷居揚州,在揚州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1935年,養病於成都,聞李公朴、聞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險參加追悼會並演講。

同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託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積極參加各項民主活動。在胃病加劇,體重僅有38.8公斤的情況下,告誡家人無論如何不買政府所售的美國麵粉。

於民國37年8月,貧病中逝去。毛澤東曾贊揚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4、李涵秋

涵秋的逸事很多。據說他每次去上課,總是騎著一匹毛驢到學堂去,優哉游哉,令人想起在驢背上覓詩的古代騷人。他喜歡養鳥,認為鳥鳴可以助其文思。他初次到上海時,友人領他乘電梯,他驚訝地說:「這房間怎麼這樣小?」

每逢友人相聚會餐,別人吃西餐時,他總是單獨要一份中餐。他的眼睛高度近視,有一次去訪周瘦鵑,晤畢告辭,但一二分鍾後又折回原處,因為他看不清樓梯。有一次,涵秋在一部小說中偶然涉及某公司產的糖果,該公司因此銷路大增,盈利數倍。

為感激作家,這家公司特地備了最高級的糖果,裝以錦匣,恭敬地送給涵秋。涵秋本是無意,不料得到意外口福,便將糖果分贈給朋友。 涵秋文思敏捷,有時能夠同時做五、六種小說。周瘦鵑在《李涵秋》一文中就曾回憶說,有一段時間,涵秋同時為《新聞報》寫《鏡中人語》。

5、阮元

阮元(1764~1849)清代官吏、學者。字伯元,號芸台,別號雷塘庵主。揚州市邗江縣人。因其祖父應武舉占籍儀征,故史稱儀徵人,久居揚州舊城選樓巷(今毓賢街8號)。歷官山東、浙江學政,內閣學士,禮部、兵部、戶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撫。

漕運總督及湖廣、兩廣、雲貴總督,太子少保,體仁閣大學士。清道光十五年(1835),先後主刑部、兵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任經筵講官、殿試讀卷官,教習庶吉士。十八年(1838),以老疾請退,加銜太子太保。阮元任職中,悉心辦學,培養人才,扶掖後進。

作會試副考官時,嚴格認真,許多有學問的人得以出類拔萃。博學融通,凡經史、小學、歷算、輿地、金石、校勘等無不涉及,尤以治經名重後世。仕宦生涯50餘年,雖忙於政務,但又從事學術研究,著述不輟。

熱點內容
蜻蜓對荷花 發布:2025-10-10 22:08:13 瀏覽:928
雙百合片葯店有賣嗎 發布:2025-10-10 22:02:36 瀏覽:18
四月花季花語 發布:2025-10-10 21:58:32 瀏覽:833
高清花卉背景 發布:2025-10-10 21:40:21 瀏覽:334
玫瑰花藤 發布:2025-10-10 21:29:15 瀏覽:126
花卉插排 發布:2025-10-10 21:20:55 瀏覽:58
耐克黑色花卉 發布:2025-10-10 21:15:14 瀏覽:877
荷花香蓮3號 發布:2025-10-10 21:10:12 瀏覽:753
丁香疫情地圖 發布:2025-10-10 21:10:06 瀏覽:437
石蒜黃蘭花 發布:2025-10-10 21:09:54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