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玫瑰燈展
⑴ 沈陽有看冰燈的地方在哪啊
今年沈陽冬季有很多地方可以觀賞冰燈、彩燈、花燈的,主要在沈陽棋盤山冰雪大世界游樂王國、棋盤山關東影視城、沈陽世博園和沈陽中街豫瓏城,這些地段都有舉辦冰燈、花燈、彩燈等等。沈陽棋盤山冰雪大世界游樂王國的冰燈是沈陽市聯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辦的,而且面積是歷屆沈陽棋盤山冰雪節最大的一屆,冰燈的種類和質量達到新的高度!
①沈陽棋盤山冰雪大世界游樂王國;2017中國沈陽首屆棋盤山冰雪大世界游樂王國舉辦地點在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沈陽棋盤山風景名勝區綉湖廣場東岸,沈陽棋盤山冰雪大世界游樂王國距離沈陽棋盤山關東影視城盛京燈會大約五百餘米左右。本屆棋盤山冰雪大世界游樂王國的面積是歷屆沈陽棋盤山冰雪節最大的,是往屆的一倍大小的面積。景區內有冰雕、雪雕、冰燈等等,門票190元。沈陽棋盤山冰燈點亮的時間;17:30——22:00。建議遊玩時間;三小時至六小時左右。交通工具分三大種類;私家車自駕游、168路公交車、384路公交車、旅遊集散中心大客車等等。時間;09:00——22:00。
②沈陽棋盤山關東影視城盛京燈會;沈陽棋盤山關東影視城盛京燈會地址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棋盤山風景名勝區綉湖廣場東岸北部關東影視城內舉辦的盛京燈會,今年的棋盤山關東影視城盛京燈會有一大亮點——空中燈展區!燈組在距離地面四米的空中點亮。沈陽棋盤山關東影視城盛京燈會的燈組、面積、質量等等都是歷屆最大最漂亮種類最齊全的一屆。沈陽關東影視城盛京燈會的門票為六十八元一張,而且不分日場和夜場均為68元!盛京燈會的點亮時間是傍晚十七點三十分關燈的時間是夜裡二十一點左右,但是今天是正月十五,所以關燈的時間延時至次日凌晨時分,所以今天有很長的時間可以觀賞花燈和彩燈的哦。建議遊玩時間;三小時至四小時左右,全天時間約十六個小時。
③沈陽世博園燈光節;本屆沈陽世博園燈光節是首次在冬季的世博園內部展出的,而且今年沈陽世博園是第一次在冬季對外開放的。沈陽世博園燈光節最大的亮點是四川省自貢市彩燈花燈在沈陽世博園展出!
④沈陽中街豫瓏燈會;豫瓏燈會的燈展地址在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中街北中街東二百六十米處的豫瓏城當中的小廣場上面舉辦的燈展,在燈展的旁邊是冰雪王國,有冰燈觀賞的。豫瓏燈會有花燈十二組、冰燈一組。建議遊玩時間;一小時三十分至二小時左右。
⑤沈陽丁香湖公園9999玫瑰燈展;9999玫瑰燈展的地域位置在遼寧省沈陽市於洪區丁香湖公園濱江街附近的廣場上舉辦的,本次燈展是免費對外開放的。建議遊玩時間;約三十分鍾至三十分鍾左右。
⑵ 玫瑰小鎮的花燈要怎麼點亮呢
點擊就可以了
⑶ 玫瑰小鎮點花燈任務里 點亮數字為5的花燈是什麼意思
任務裡面的「賞月」 5就是5祈福值,10就是10祈福值,求採納
⑷ 沈陽過年七天都可以去哪兒玩兒
在過春節7天假期期間,沈陽有很多戶外旅遊項目,絕大部分是冰雪項目和美食項目居多,沈陽市在冬季旅遊、觀賞、攝影、聚會、娛樂有很多。沈陽冬季春節期間可以看冰燈、雪雕冰雕、逛廟會、品美食、看節目、滑雪、拍照攝影等等。
①沈陽棋盤山國際冰雪節;地址在棋盤山,可以觀賞冰雕雪雕、品美食、滑雪、冰上娛樂項目等等。沈陽棋盤山公交車;168路。本屆沈陽國際冰雪節大型冰雕雪雕一百於組。建議遊玩時間;約3——4小時。08:00——22:00。
②沈陽關東影視城;沈陽關東影視城展春節期間舉辦盛京燈會,大約百於組大型中型燈展,小型燈展無計其數。關東影視城門票68元,公交車;168路。建議遊玩時間;約2小時——3小時。09:00——22:00。
③沈陽皇寺廟會;沈陽皇寺廟會分為皇寺區、美食區、購物區、博物館區、老北市文化園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區、舞台區、太平寺區、瀋河公園區等等。皇寺廟會門票;免費,皇寺撞吉祥鍾門票20元。建議遊玩時間;約3.5小時——4.5小時。08:30——17:00。
④沈陽丁香湖公園玫瑰燈展;燈展展出9999朵玫瑰燈,現在已經開展了,門票;免費,公交車;260路支線。本次燈展從2016年12月28日——2017年2月28日。建議遊玩時間;約1小時——1.5小時。16:00——21:30。
⑤沈陽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辦冰雪嘉年華,可以乘坐沈陽地鐵二號線到達奧體中心站下車東走500米即是。建議遊玩時間;約2小時——3小時。09:00——17:00。
⑥豫瓏燈會;地址在北中街附近,大型燈展約十於組,門票;免費。建議遊玩時間;約2小時30分鍾左右。此外這里還有沈陽市唯一夜晚也開的博物館——汗王宮遺址陳列館。附近還有沈陽豫親王府遺址、中街、冰雪王國等等。09:30——21:00。
⑦東北亞滑雪場;位於沈陽市國家森林公園內,是目前沈陽市最大的滑雪場,在沈北新區,建議遊玩時間;3小時——5小時。09:00——17:00
⑧沈陽白清寨滑雪場;位於沈陽市蘇家屯區白清寨,滑雪場面積沒有棋盤山的大,但是也不錯的。建議遊玩時間;2小時——3小時左右。09:00——17:00。
此外沈陽故宮和北陵公園清昭陵有皇家禮儀節目
⑸ 今年哪裡有元宵燈會
時間2月19日至2月20日 18:30-21:30,地點: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94年來首次在正月十五辦燈會,燈專會通過燈光照屬明及燈光布景,點亮紫禁城的午門—雁翅樓、太和門、東南角樓、東華門、東北角樓、神武門等處。行走其中,只可見光卻見不到燈,藝術氛圍濃厚。
世界公園,四川自貢非遺傳人設計了「世界一家」「假面舞會」「璀璨寶鑽」 「梵高的天空」等20多組融入國際化元素的花燈。另有3.5萬枝鬱金香花、玫瑰花燈組成的奇幻燈海裝點5000平方米區域。園內藝術劇場等區域還將開展猜燈謎和掛燈籠活動。當日白天,彩面花車巡遊、大象獻藝、烏干達風情表演、小丑雜耍表演等也將上演。
⑹ 福州哪裡看燈會
2014年福州元宵燈會也將從2月10日開始持續至2月14日,每天亮燈時間為18:30~21:00。朋友們有時間可以趁著春節放假期間陪著孩子去走一走,逛一逛,享受一下福州元宵節的熱鬧氛圍。
第一主題板塊地點位於鼓樓區,主題為「輝煌閩都·文化之城」,主要燈組有《中華神燈》(曇石山文化)、《千古坊巷》(三坊七巷文化)、《海納百川有「榕」乃大》、《三山兩塔》、《閩劇》等。展示區分別位於創業廣場東側、融僑錦江西段、融僑錦江C區對面、錦江園入口處、烏山西路與江濱西大道交叉口、金沙園觀江平台。
第二主題板塊地點位於台江區,主題為「活力之都·幸福之城」,主要燈組有《團圓中國結》、《溫泉福地》、《福船》、《閩都果香》、《茉莉芬芳》、《榕樹蒼翠》等。展示區在鰲峰路至曙光支路間的光明南路段,共設5個點。
第三主題板塊地點位於倉山區,主題為「歡樂無限·智慧之城」,主要燈組有《歡樂世界》、《玫瑰之約》、《夢幻童真》、《熊出沒》、《喜迎青運會》等。展示區地點分別位於閩江公園南園車輛入口、帆船廣場、融僑水鄉酒店東側綠地、「南江濱的一天」景點西側、「南江濱的一天」景點東側。
第四主題板塊地點位於晉安區,主題為「魅力福州·和諧之城」,主要燈組有《山水福州》、《生態福州》、《石鼓名山》、《幸福魔方》等。展示區地點分別位於融僑廣場、車站東、福文化廣場、尤溪洲橋西側。
第五主題板塊位於馬尾區,主題為「兩馬同春·創新之城」,設立「萬馬奔騰」「潮湧馬江」「船政之光」「民俗風情」「夢想綻放」5個主題,展示區位於閩江北岸新大陸附近560米距離,展示約40個燈組。
福州的元宵佳節,除了賞燈之外,還有一些十分特別的過節活動值得一看。民俗專家方炳桂介紹說,至今福州台江區的兩個社區在迎元宵節時還保留有與眾不同的「節目」,一是新港街道中選社區的酒神廟「迎酒神廟會」,二是義洲街道太平社區泰山廟的「金雞站年糕」。
中選社區里有個吳顏廟,裡面供奉的就是福州酒神吳、顏二神。過去每年元宵節,附近居民就會聚到吳顏廟里喝酒。酒過三巡,人們抬起神仙塑像上街,所到之處,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燒香。最有趣的是,巡遊時每位扮演者手裡都要有一件酒具佯裝喝酒,極具狂歡色彩。
而關於公雞也戴金項鏈的「金雞站年糕」奇聞,福州方言中「雞」與「接」諧音,年糕又寓意著「年年高」,因此「金雞站年糕」寓意著接下來的一年還是年年高。
⑺ 中國哪裡燈會最著名
秦淮燈會又稱金陵燈會、夫子廟燈會,是流傳於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專動,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屬元宵節期間舉行,每年持續50多天,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是中國唯一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燈會,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
秦淮燈會的歷史悠久,早在南朝時期,國都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是中國最早的燈會。明初之後,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
⑻ 除了中國自貢的燈會以外,中國還有哪些比較出名的燈會呢
1.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又稱金陵燈會、夫子廟燈會,是流傳於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是中國唯一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燈會,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秦淮燈會的歷史悠久,早在南朝時期,國都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是中國最早的燈會。明初之後,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紀以後主要集中在夫子廟地區,如今已擴展到「十里秦淮」東側五里地段,核心區域包括夫子廟、瞻園、白鷺洲公園、吳敬梓故居、江南貢院、中華門、老門東、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及中華路、平江府路、瞻園路、琶琵路一帶。
2.秀山花燈
秀山花燈,是我國西南地區花燈藝術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雜技、紙扎藝術為一體的民間文化現象和民間表演藝術,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秀山花燈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花燈藝術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又稱跳花燈、耍花燈、花燈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歌舞說唱藝術,廣泛流傳於四川、湖南、貴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區。秀山花燈是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土、苗、漢各族人民喜愛民間歌舞,她歷史悠久,遍及全縣各村寨、城鎮,其中尤以隘口、清溪、蘭橋、平凱、迎鳳、涌洞、海洋、溶溪、峨溶、玉屏等地為最盛。秀山花燈傳統的表演形式有兩種。
3.全豐花燈
全豐花燈是江西修水全豐鎮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是一項介於燈、戲、舞之間的藝術表演活動,主要特色是燈隊表演,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春節期間,鄉村各路花燈雲集,從初一發燈一直唱到元宵,跑東家竄西家,通宵演唱。此外,民間節日、做壽、上樑、婚嫁,都請來花燈熱鬧一番。全豐花燈的演產唱形式,有生、旦、丑三行。醜行臉勾豆腐塊,一手持絹,一手扶把,作顫顫阿娜態;生帶禮帽眼鏡,眉宇間畫以白線條,騎馬(竹扎字紙)揚鞭,時與旦角逗趣,三人方步圓場,邊走邊表演。
4.自貢燈會
自貢燈會是一種具有歷史傳統的民俗文化。自貢位於四川省。南國燈城的內蘊所在,它成型於清明時期,逐漸衍展為具有相對固定內涵、並在特定時段進行的並有一定傳承線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自貢燈會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就是歷屆燈會均組織幾十組大中型組燈和數千隻工藝燈參展。宏大的規模形成一片彩燈之海,仿若仙境,且燈組體量大,氣勢壯觀,有佔地(或水面)上千平方米的大型燈組「魚美人戲群龍」、「珍珠神女」;有高聳入雲的「龍柱禮花」、「騰雲閣」、「彩雲閣」等等組燈,令人驚嘆不已。遊人漫步其間,入耳笙簫管弦之樂,入目萬紫千紅之光,陶醉在彩燈藝術賦予的獨有神韻之中。自貢地區在開展花燈活動中,還伴以耍「龍燈」、亦稱「龍燈舞」或「耍龍燈」,一般在正月初一「開燈」,正月十六「倒燈」。
5.中國大同古都燈會
中國大同古都燈會,是由中共大同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從2014年開始成功舉辦了3次。2016年燈會主題為「來大同過大年,觀燈會好夢圓」,旨在讓古城「活起來、火起來」,營造吉祥幸福的節日氛圍,豐富群眾新春文化生活,打造經典文化品牌,展示古都文化魅力,同心同力發展大同。燈會以「來大同過大年·觀燈會好夢圓」為主題,在大同古城牆上設置了百餘組大型傳統花燈、現代聲光電彩燈,還引入了3D夢幻燈光秀,以及民俗展示、戲曲表演、主題攝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點亮大同城的璀璨夜色,營造絢麗華彩的古都之美、展現大美大同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之美、歷史與人文的和諧之美。
6.上海豫園元宵燈會
自1979年元宵燈會又恢復,至1992年由豫園商場先後舉辦了8屆燈會。1995年起,改由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燈會易名為「豫園新春民俗藝術燈會」(簡稱「豫園燈會」)。自後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在豫園商城及其周邊地區舉行,且每年以一個生肖為主題,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燈會。 「豫園燈會」充分利用老城廂歷史空間、建築景觀及深厚文化底蘊的巨大魅力,以豐富多彩的燈彩藝術和活態民俗的表現形式,為豫園商城也為整個上海營造出一種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民間親和力。「豫園燈會」現已成為滬上新春佳節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成為都會上海享譽國內外的一個文化品牌。
7.成都燈會
成都燈會是四川省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基於元宵賞燈習俗,既在天府之國這塊沃土的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基礎之上、又在兩千年燈節長期發展的傳統技藝的基礎之上,經過不斷創新而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藝術魅力的中國最著名的燈會。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綉峰,遊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成都燈會的主要內容是安放在園林美景之中的各式燈彩,按不同的主題或故事內容分組陳設,最多時可以達到150組,每組又由若干個不同的人物或景物組成,同時有無數的串燈、燈籠、牌坊燈、工藝燈、書畫燈、壁燈、臉譜燈、皮影燈、水底射燈、空中玫瑰、火樹銀花等作為襯托,形成了一個上下輝映、八方閃耀、色彩斑斕、眩人眼目的彩燈世界。
8.南安英都鎮拔拔燈
南安英都鎮拔拔燈是福建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燈的海洋。正月初九,這里的拔拔燈活動,由來自不同村落的隊伍連成萬米長拔拔燈,在昭惠廟前匯集,緩緩向前行進。每到這個傳統活動時, 拉繩的村民就近萬人,觀燈的村民更是把道路擠了個水泄不通,等著拉一把拔拔燈,一年都有好運氣。拔拔燈前,惠安腰鼓、電音樂隊、晉江舞獅、泉州大搖人, 喧囂的鑼鼓配上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震得大夥都要沸騰了。 萬米長的燈海,隨著人群的徐徐前行,花燈前後晃動,搖曳生姿。在燈陣中,寫在燈籠上的「進財」、「添丁」、「興旺」等花燈上的字,也趁著紅光,照在人們臉上。拔拔燈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9.前門上元燈會
前門一帶明清時期就盛行舉辦上元燈會,也留下由乾隆皇帝首開每逢此日奉母觀燈、大行孝道、與民同樂的歷史傳說。天街公司董事長田耘介紹,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初五,十三到十五,前門都要舉辦天街年市和天街上元燈會這兩大傳統活動,崇文區(現東城區)已將天街年市和上元燈會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計劃。
⑼ 元宵燈會的作文800
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觀燈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該習俗始於宋朝。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猜燈謎
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舞獅子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劉宋的軍隊,後來傳人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綉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為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
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
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須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須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樣如意,事事平安。
[編輯本段]○元宵的傳說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另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編輯本段]○元宵的詩詞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註:珍品這里指元宵)
折桂令 元宵
(元)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元宵 燈謎
清明前夕(打傳統節日一)----元宵
閑話元宵(卷簾格,打雜志一)----夜聊
元宵前後(打柔石小說一)----二月
[編輯本段]○元宵的吃、作
元宵節的主要吃食也叫元宵。在南方,元宵也叫「湯圓」、「圓子」。據說元宵象徵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元宵(rice glue ball)即「湯圓」,是用糯米粉等原料做成的圓形食品,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實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釀、白糖、桂花煮食,風味獨特,宜於茲補。
南方人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蘿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煮「元宵」也有技巧:輕輕捏。 下鍋前,用手輕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這樣煮出來的「元宵」,里外易熟,軟滑可口。 開水下。鍋內水開後,放入「元宵」,用勺背輕輕推開,讓「元宵」旋轉幾下,就不粘鍋底。 文火煮。「元宵」入鍋煮至浮起後,要迅速改用文火,否則,「元宵」不斷翻動,受熱不均勻,外熟內硬不好吃。 點冷水。「元宵」入鍋後,每開一次應點入適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開兩三次後,再煮一會兒,即可撈出食用。這樣煮出的「元宵」質軟不硬,香甜可口。
■元宵的製作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種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的菜餡元宵,稱「五味元宵」,意寓勤勞、長久、向上。
元宵的製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異。南方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餡兒捏成均勻的球,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籮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沾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具體介紹一下:
肉湯圓
原料:適量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醬油、胡椒、料酒、薑末、冬菜末、蔥花。
做法:
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浸1~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製成麵粉。
2.在鍋中倒油少許,油七成熟時下肉末炒熟,加入醬油、胡椒、酒、薑末,入味後起鍋裝盤。
3.熟肉末涼後,加入適量生肉末、冬菜末、蔥花,拌勻後放冰箱里冷凍,切小塊為餡心。
4.將麵粉加入適量冰水揉和,取一小塊捏扁,包入餡心揉圓。
5.將湯圓下鍋煮,火不宜過旺,見湯圓浮上水面即撈出。
6.在碗中放入適量的醬油、胡椒、味精、化豬油、蔥花等,沖入適量高湯,將撈出的湯圓放入即可食用。
核桃酪湯圓
原料: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棗50克,麵粉、桂花少許。
做法:
1.將白糖放入碗內,加桂花、麻仁、麵粉少許,再加開水少許拌勻,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見方的丁,即成湯圓餡。
2.將江米面放入簸箕里。湯圓餡放在漏勺里,用涼水浸過,倒入簸箕內,用雙手搖動,使湯圓餡沾滿江米面,連續3次,即成湯圓。下入鍋內煮10分鍾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開水沖兩次,剝去外皮剁碎,小棗洗凈,用涼水浸泡12小時。
4.把江米、核桃仁、小棗肉放人碗中,加清水200克拌勻,用小磨磨一遍,成為細漿。
5.凈勺放開水,下入白糖,上火見開,撇去浮沫,迅速將核桃仁漿下入,攪勻成粥狀,至熟,盛於碗內,將煮熟湯圓撈入即成。
橙羹小湯圓
原料:糯米面2500克,白糖750克,熟麵粉150克,豬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個,青紅絲、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熟麵粉100克、白糖500克及豬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勻,將用50克熟麵粉打成的漿糊倒入,搓成餡,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
2.在籮筐內放些糯米粉,將浸過水的餡塊放入滾動,滾成大小適中的湯圓。將橙子切成兩瓣,擠出汁。
3.水煮沸時,倒入湯圓,湯圓浮上水面後,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後盛入碗內。
拔絲小湯圓
原料:糯米粉300克,綿白糖300克,豬板油25克,青紅絲、桂花、瓜子、芝麻少許,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實耗100克)。
做法:
1.將青紅絲切碎與豬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餡。
2.將和好的餡砸成3毫米厚的片,切成3毫米見方的丁,沾水放人糯米粉用簸箕搖晃,反復3次即成生湯圓。
3.在炒勺中倒入花生油,燒至六七成熟時,下入湯圓並用筷子撥開,漂浮後用漏勺撈起,用小勺拍開口。
4.將炒勺置火上,注入少許清水,下入白糖150克,炒至金黃色時下入湯圓,離火顛勺,撒入青紅絲、芝麻等即成。
酒鍋湯圓
原料:糯米粉2500克,白糖1000克,熟麵粉150克,豬油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仁25克,芝麻25克,瓜條25克,青紅絲、掛花醬、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白糖500克加熟面100克,加青紅絲、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桂花醬、豬油、香精等,另外用50克麵粉打成漿糊,倒在一起搓成餡,拍緊成塊,再切成小方丁。
2.在籮筐內放些糯米面,把切好的小方丁進水浸一下,放在籮筐內的糯米面上,用手搖動,使糯米面掛在剩餡上,連續多次,搖成玻璃球大小的湯圓。
3.待鍋內清水燒開後,將湯圓下鍋,湯圓浮起時,加入白糖,連湯一起倒入已備好燒酒的酒鍋內,將酒鍋端於桌上,再將鍋內酒點燃。
■元宵除了煮食外,還有多種食法:
元宵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實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釀、白糖、桂花煮食,風味獨特,宜於茲補。
油炸「元宵」 如果是生「元宵」,可將「元宵」先粘上雞蛋清,再放進鍋里炸。這樣炸出來的「元宵」有雞蛋香味。炸時要不斷翻動,以免炸得不透不勻。油炸「元宵」時,有時會發生「元宵」在油鍋里突然炸裂濺傷人的現象。如在「元宵」下鍋前用針在「元宵」上扎兩個小針眼,即可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另外,炸時要用小火溫油,這樣炸出的「元宵」香甜可口,皮酥里糯。
拔絲「元宵」 將「元宵」炸好備用。用食油滑鍋底,放入白糖和適量清水,用文火熬成糖稀,當糖稀冒大泡呈黃色時,放入炸好的「元宵」,與糖稀攪拌,迅速出鍋,趁熱食用,宛如金珠纏絲,別有情趣。
穿衣「元宵」 將芝麻炒酥研末,放入熬稠糖糊的鍋中,再倒入炸好的「元宵」,滾粘均勻,出鍋上盤,逐個擺開,互不粘連,冷食、熱食皆宜。
蒸「元宵」 將「元宵」擺入抹了一層油的恣盤或金屬盤里,入鍋蒸熟,取出後撒上綿白糖即可。食之香糯可口,做法方便易行。
烤「元宵」 將「元宵」擺入抹有底油的金屬盤內,連盤放進烤箱,烤至色呈金黃、熟透,取出裝盤,以綿白糖佐食,口味清香甘甜。
[編輯本段]○其他新奇的元宵品種
雪中送炭
所謂雪,就是湯圓雪白的外層,而炭則是內層的炭燒朱古力餡,湯圓味道較濃,所以就配一個清新的玫瑰花湯底,喝一口湯,吃一口湯圓,就是最佳的吃法哦。
玫瑰椰露湯圓
玫瑰椰露湯圓單看外型已夠賞心悅目的咯,吃一口,更有雙唇在浸玫瑰花浴的感覺哦,椰汁、鮮奶再加上玫瑰花的芬芳,清潤而暖和,再加上同樣有美顏作用的芝麻湯圓,最適合女孩子品嘗咯~~~
香蕉奶皇湯圓
奶皇湯圓最叫人難忘之處就是外層夠薄夠干身,湯圓皮軟糯但是不糊口,以往有芒果、麥提莎、榴及燕窩等口味,這次則返璞歸真,以最簡單的香蕉做餡,蕉味濃郁,軟綿綿的口感並不比一向好賣的芒果遜色哦~~~
桂花南瓜湯圓
南瓜湯圓通常以南瓜做皮,這個則以南瓜做餡,外層蘸芝麻增添香口的感覺。湯圓放於桂花糖水內,外香內甜,保證這個元宵節會甜蜜蜜的哦~~~
心湯圓
心湯圓可說是層次感最豐富的湯圓,是雲南人過年必吃的早點,餡料有火腿、花生蓉及曬乾的雲南桔皮,最精彩的是湯底,用雲南野生玫瑰,曬干後加入片糖和黃酒放入山洞內發酵半年以上,做成玫瑰花醬保存起來。吃發時後最好將湯圓切開,讓花生粒及桔皮的香跟帶清醇酒香的玫瑰花湯融為一體,幾種香味同時向味蕾沖擊,實在非比尋常啊~~
三色湯圓
三色湯圓是用草莓啊,胡蘿卜汁啊還有就是綠茶啊放到湯圓皮或者湯圓陷兒里做成的。紅蘿卜汁相思湯圓,搭配著杏仁汁、綠豆沙等各種糖水來吃,非常的受大家歡迎哦。
[編輯本段]○元宵的禁忌
熱量:元宵含大量油脂及糖分,所以熱量很高,對於體重過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都不宜過量攝取。對於痛風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風病發生的可能。 四顆芝麻元宵的熱量相當於一碗飯的熱量,而無餡小湯圓大約四十顆才等於一碗飯的熱量,因此可以吃無餡湯圓減少熱量攝取,或是以快步走一小時等運動方式消耗這些熱量。
外皮:無論北方元宵或南方湯圓,其外皮均以糯米粉為食材。糯米含較多澱粉,黏性高,不易消化,腸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小孩,在食用湯圓的時候應特別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礙。
餡:元宵餡種類繁多,甜的、鹹的應有盡有。
無論甜、咸餡,其中油脂含量均很高,為求美味,常會使用豬油。另外甜餡常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失控。花生、芝麻、豆沙等含磷量高,會加重腎臟病患者病情,應特別注意。
湯甜餡元宵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里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甜湯可以桂圓紅棗湯或桂圓姜湯取代,除了可減少糖分外,也有補身驅寒的功效。
咸湯圓則可放小蝦米及蔬菜,多一些鈣質及纖維質的補充。但需注意的是,湯中不要再放太多的油脂或調味料。
■不宜食元宵的群體:
糖尿病患者:元宵含糖量較高,患者若貪圖口福,可使血糖急劇升高,不僅會加重病情,還能誘發酮症酸中毒。
潰瘍病患者: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
胃腸消化功能不良者: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較大,不易消化,食後可導致胃痛、胃脹、噯氣、反酸甚至腹瀉。
急性胃腸炎患者患者:胃腸道正處於充血、水腫狀態,病人應吃米湯、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吃元宵會加重胃腸道負擔。
高燒患者:發熱時患者的胃腸道處於相對抑制狀態,因此應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患者:這些病人食用元宵有加重病情的危險,因此少吃為宜。
久病初愈者此時患者:食慾雖有好轉,但消化功能仍然較弱,過量食用元宵不利於康復。
年老體弱者:這些人消化功能減退,牙齒脫落,特別是老人吞咽反射比較遲鈍,可能會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嬰幼兒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尚未發育完善,因此吃元宵時不能整個地吃,要分成四分之一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一定要細嚼慢咽,以防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