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厚朴丁香煮湯

厚朴丁香煮湯

發布時間: 2022-04-26 05:51:26

1. 丁香,厚朴,肉桂,細辛,陳皮敷葯功效

應該是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 或者腹內長寒痛的

2. 老湯醬牛肉的湯怎麼做!

主料:牛腱子1250克

香料:八角5個、桂皮1小塊花椒40粒、香葉6片、草果1個、砂仁6個、白豆蔻3個、高良姜1小塊、蓽撥2個、白芷3片、沙姜(山奈)2塊、小茴香1小把、陳皮1塊、干辣椒3個

調料:黃酒50克、黃豆醬油100克、冰糖60克、鹽50克、黃醬50克、大蔥1棵、姜1小塊

步驟:

1.准備所需食材:我選的是前腱,前腱筋多,吃起來口感更棒

2.用刀切去表面沾的雜質臟物,在涼水中浸泡2小時,中間多換幾次水,撈出瀝干水備用

竅門:牛腱子在涼水中浸泡2小時,可去除裡面的血水,吃起來肉嫩不腥

3.姜切片,蔥切段備用

4.把香料包和牛肉放鍋中,加水沒過牛肉即可

竅門:

①香料如果找不到那麼多,那麼八角、桂皮、花椒、香葉、白芷、山奈、砂仁最好要有

②可用紗布把香料包起來,香料用量不要太多,否則會蓋住肉味

5.水燒開後撇去浮沫

竅門:浸泡後的牛肉,已去除大部分血水,可不做焯水處理,但在醬的過程中,大火燒開後,要撇去浮沫,去除腥味

6.再放100克黃豆醬油,醬油要慢慢放,讓水保持開,這樣能煮掉醬油的生味

7.然後下50克黃酒、蔥段、薑片、50克黃醬、50克鹽和60克冰糖

8.轉小火蓋蓋兒慢燉兩至三小時,燉至用筷子能輕松扎透,就熟了

竅門:

①想節約時間可選用高壓鍋,上氣後壓30分鍾左右,然後再浸泡2小時,但是口感不如小火慢燉的勁道,肉香味也沒那麼濃郁

②醬完的牛肉泡在湯中,等湯快涼時再撈出來,味道更好

9.牛肉徹底放晾後再切,刀垂直牛肉紋理切片,薄厚隨意,整齊的碼放在盤中,還可調碗料汁蘸著吃

竅門:

①牛肉徹底放晾後才容易切薄片,切牛肉時刀一定要垂直於它的紋理,這樣口感才更好

②調料汁:姜蒜剁碎,加辣椒油、香醋、白糖、生抽拌勻,蘸食味道更鮮美

③老湯儲存:可晾涼後直接凍上,還可每天燒開一次,常溫放置

3. 丁香茶喝的時候有禁忌事項嗎

丁香茶喝的時候沒有禁忌事項,適合所有人飲用。

丁香茶尤其對於胃脹痛專或者脾虛不明屬顯的,或者說脾胃虛弱恢復期的人,可以減少中葯的量,改服用丁香茶養胃。丁香茶雖不是治病的能手,卻是調理脾胃的最佳幫手。每日取3~5g茶葉反復沖泡飲用即可。

(3)厚朴丁香煮湯擴展閱讀:

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粗壯無毛,葉廣卵形,通常寬大於長,寬 5~12 cm,端尖銳,基部長型至截形,全緣。有細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顯油性。

丁香可入葯,木犀科品種,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長白縣地區,另外一種是中葯丁香,全稱為桃金娘科母樹紫丁香茶,花蕾為中葯,葉子作為飲品,我國主要產地為長白山,國外主要產自坦尚尼亞,印尼,馬來西亞等地。

4. 紅油高湯的熬制方法及配料

(一)老湯

老湯是指使用多年的鹵煮禽、肉的湯汁,時間越長,內含營養成分、芳香物質越豐富,煮制出來的肉食風味愈美,而且凍起來會成為膏狀。俗話說「要想燒雞香,巴料加老湯」。任何老湯都是日積月累,而且都是從第一鍋湯來的。第一鍋湯,即頓煮雞、排骨或豬肉的湯汁,除主料外,還應加花椒、大料、胡椒、肉桂、砂仁、豆、丁香、陳皮、草果、小茴香、山奈、白藍、桂皮、鮮姜、食鹽、白糖等調料。最好不要加蔥、蒜、醬油、紅糖等調料(主義要將不易撿出的調料用紗布包好),以利於湯汁的保存。將湯盛於搪瓷缸內,晾涼後放在電冰箱內保存,第二次燉雞、肉、或排骨時,取出倒在鍋中,放主料加上述調料(用量減半),在添適量清水燉煮,留取湯汁,如此反復,多次後用此湯汁燉出的肉食味道極美,且燉雞有肉香,燉肉有雞味,妙不可言。

說到這高湯,可是大有講究,「高湯,就是凍起來會成膏的湯。」高湯是烹調必不可少的東西,大抵是可以用水的地方,若用高湯代替,這菜做出來,就會鮮美許多。比如那烤麩,要用到水煮,若是用高湯去煮,這鮮味就會滲透到烤麩裏去;而那魚翅、鮑魚之類,本身並不怎麼鮮,就更要用高湯來把鮮味引出來,叫做「吊鮮」。高湯的製作,民間各不相同,最好的可能要數老雞、甲魚兩樣混燉的;差一點的,用雞殼子、肉骨頭混燉。最不濟的,也是民間飯店用得最多的,是用豬下水和豬血混燉,據說味道相當鮮,但我總想那種鮮法乃是「虎狼之鮮」,就像給極虛之人用極補之葯,為法所不取。

葷菜長用的高湯是以肉骨,雞身等熬煮而成,燉高湯的時候,要用冷水,蓋過裡面的物料,加酒以去葷物的腥味,但是切忌放蔥姜等物,以防和菜奪味,把水燒沸以後,撇去浮沫,就改用小火焐著,一直焐到骨酥肉爛,方才可以。焐高湯,一定要用水火,火大則湯不清,光是如此,還不夠,等到燉好了,要把湯水泌出,再用布濾過雜質,冷卻後,颳去上層的凍油。然後把湯重新燒沸,放入打散的蛋清,倒入蛋清的時候,要一邊倒入一邊攪拌湯水,那樣蛋清會裹住湯裏的混濁之物,等到蛋清燒老,撩起棄去。這才有了清清爽爽的高湯,這種高湯,才能當做水用。這湯清的學問,一般人不知道,只是拿個雞煮煮,燒菜的時候,從裡面舀上一勺加加,這種高湯,不清且油,還是不放的好。而且,也不是什麼菜都可以用高湯的,比如豆腐衣,就不能用高湯,取其純清之故;再比如燒海鮮,宜用雞湯不能用肉湯;這裡面的講究,多著呢。燒好的高湯,可以裝入塑料袋冷凍起來,隨用隨取,如果下班沒有時間做湯,只要拿出一包來,加熱後放些蔬菜,就是一道好湯。高湯,是烹調的基本,因此,哪怕是凈素的菜,也用素高湯一說。素高湯,多用胡蘿卜、黃豆芽、芹菜和香菇根燉成;我曾經做過只用香菇和蘑菇兩樣的素高湯,果真鮮美異常,而且那香味較之葷湯,更有一種高雅的品味

較長時間不用的老湯,放在冷凍室內可保存3周,否則煮沸殺菌後再繼續保存。

具體做法:

1。燉高湯的時候,要用冷水,蓋過裡面的物料,加酒以去葷物的腥味(切忌放蔥姜等物,以防和菜奪味)

2。把水燒沸以後,撇去浮沫,就改用小火焐著,一直焐到骨酥肉爛,方才可以。(焐高湯,一定要用小火,火大則湯不清)

3。等到燉好了,要把湯水泌出,再用布濾過雜質

4。冷卻後,颳去上層的凍油

5。然後把湯重新燒沸

6。放入打散的蛋清,倒入蛋清的時候,要一邊倒入一邊攪拌湯水,那樣蛋清會裹住湯裏的混濁之物,等到蛋清燒老,撩起棄去

7。這才有了清清爽爽的高湯,這種高湯,才能當做水用。

提示:1、鹵湯內切毋鹵制豆腐乾、羊肉等易發酵和帶膻味的東西,如需鹵制時,可取出一些湯,單獨來鹵。

2、每次鹵食品時都要加蔥姜,並要檢查湯的色和口味濃淡、湯的多少、香味輕重登,如果欠某味時,可隨時加某種調料,以保質量。

3、鹵制時放入的砂仁、豆寇、草果、陳皮、肉桂、丁香、良姜、厚朴、茴香等十多位葯物,不但味美可口,還營養豐富,具有健胃、順氣、促進食慾之功能。

(二)鹵湯的分類

鹵汁一般分為紅鹵和白鹵

1、紅鹵中由於加入了醬油、糖色、紅曲米等有色調料,故鹵制出的成品色澤發紅,適宜於畜肉、畜禽內臟、鴨以及豆製品的鹵制。

2、白鹵中則只加入無色調料,故成品色澤淡雅光亮,適宜於水產品、雞、蔬菜的鹵制。

3、紅鹵的配方秘籍:生薑500克、八角60克、三奈40克、小茴香40克、桂皮40克、砂仁50克、草果50克、白寇50克、高良姜30克、丁香50克、藿香30克、陳皮30克、花椒20克、香葉20克、紅曲米30克、生抽40克、精鹽、料酒、味精、骨湯各適量。

(三)鹵湯的熬制方法

傳統的老湯熬制方法分三個階段:首先把原料冷水下鍋用旺火燒開,然後用中火熬煮5-6小時,最後用小火使老湯微沸煨制12小時,老湯的熬制時間越長,積累的呈味成分越多,因此老湯的製作工藝只有根據傳統老湯熬制的方法,把握好火候,方能得出醇厚濃郁、風味獨特的老湯。

(四)高湯的分類及配製方法

高湯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輔料之一,高湯的做法很多,有葷有素,主要有雞高湯、豬高湯、牛高湯、魚高湯、蔬菜高湯等。

高湯(鮮湯)一般分為毛湯、奶湯、清湯三類

1、毛湯:毛湯大量用於普通烹調,餐廚中常常連續滾煮,連續取用補水。

原料:雞骨、鴨骨、豬骨、碎肉、豬皮等,無特別要求。

火候:冷水煮滾,去沫,放入蔥姜酒,小火慢煮幾小時。

出湯率:原料的3-5倍。

2、奶湯:

原料:選用雞鴨豬骨,豬爪,豬肘等容易出湯白(脂酸)的原料。

火候:原料用滾水燙過,放入冷水旺火煮開,去沫,放入蔥姜酒,文火慢滾至湯稠呈乳白色。

出湯率:原料的1-2倍。

3、清湯:分為普通清湯和精製清湯

(a)普通清湯:

原料:老母雞(自然放養的老母雞),配部分瘦豬肉。

火候:原料用滾水燙過,放冷水旺火煮開,去沫,放入蔥姜酒,隨後改小火,保持湯面微開,翻著碎小水泡。火候過大會煮成白色奶湯,火候過小則鮮香味不濃。

出湯率:原料的1-2 倍。

(b)精製清湯(上湯、頂湯、單吊湯、雙吊湯)

取普通清湯用紗布過濾。取肌肉斬成肉茸,放蔥姜酒及清水浸泡片刻,把雞肉茸放入清湯,旺火加熱攪拌,待湯將沸時改用小火,不能讓湯翻滾。湯中混濁懸浮物被雞茸吸附後,除盡雞茸,這一精製過程叫做吊湯,精製過兩次的清湯叫雙吊湯。

(五)素高湯

1、原料:黃豆芽3斤、胡蘿卜1.5個、甘蔗頭6節、水18斤

做法:胡蘿卜洗凈去皮後切塊,甘蔗頭剖開切塊;油鍋燒熱,黃豆芽炒香、加水及全部原料煮開,鍋蓋(略留縫)改小火燜煮約3小時,即成湯汁清鮮之素高湯;放冷後以紗布過濾,即可放入冰箱冷藏,隨時備用。

2、原料:黃豆芽1.5斤、胡蘿不1.5個、冬筍3個、香菇蒂2.5兩、玉米3支、水20斤

做法:胡蘿卜、冬筍均洗凈去皮後切塊,香菇蒂洗凈泡軟,玉米洗凈切段;黃豆芽加水及全部原料一起煮開,蓋鍋(略留縫)改小火燜煮約4-5小時,即成湯汁清鮮的素高湯;放冷後以紗布過濾,即可放入冰箱後冷藏,隨時備用。

3、紅燒用素高湯:原料:冬菇頭50克、黃豆芽300克、胡蘿卜皮100克、大白菜老葉300克、水5000克

做法:全部材料一同以小火熬3小時。

4、清湯素高湯 原料:大白菜老葉150克、黃豆芽300克、胡蘿卜皮100克、白蘿卜100克、芹菜葉100克、水5000克

做法:全部材料一同以小火熬1小時。

5. 丁香、蒼術、雞冠花、砂仁、桂枝、代赭石、蘇梗、厚朴、旋覆花、柿蒂、吳茱萸、黨參、瓦楞子、茯苓、…

此方為四君子湯合安神定志丸加減方,有健脾益氣,養心安神之用,可能同時伴有心火亢盛的症狀

6. 請問丁香能和厚朴配合用嗎

不建議這樣弄!因為香料的味道會完全蓋住酸辣粉的味道,哪樣的話!就不能叫酸辣粉了!沒有純酸辣粉的味道了

7. 護心鍋老湯做法

一、製作方法:
任何老湯都是日積月累所得,而且都是從第一鍋湯來的,家庭制老湯也不例外。
1、第一鍋湯,即燉煮雞、排骨或豬肉的湯汁,除主料外,還應加花椒、大料、胡椒、肉桂、沙仁、豆、丁香、陳皮、草果、小茴香、山奈、白藍、桂皮、鮮姜、食鹽、白糖等調料。最好不要加蔥、蒜、醬油、紅糖等調料,以利於湯汁的保存。上述調料的品種可依市場行情,並非缺一不可,但常用的調料應佔一半以上。調料的數量依主料的多少而定,與一般燉肉食用料一樣。不易揀出的調料要用紗布包好。將主料切小、洗凈,放入鍋內,加上調料,添上清水(略多於正常量),煮熟主料後,將肉食撈出食用,揀出調料,潷凈雜質所得湯汁即為"老湯"之"始祖"。 將湯盛於搪瓷缸、陶瓷的或玻璃罐內,晾涼後放在電冰箱內保存。
2、第二次燉雞、肉或排骨時,取出倒在鍋中,放主料加上述調料(用量減半),再添適量清水(水量依老湯的多少而定,但總量要略多於正常量)。燉熟主料後,依前法留取湯汁即可。如此反復,就可得到"老湯"了。這種老湯既可燉肉,亦可燉雞,如此反復使用多次後,燉出的肉食味道極美,且燉雞有肉香,燉肉有雞味,妙不可言。
二、鹵菜的製法
1.將製成(或保存)的鹵湯放在大鍋內,再加入一些水、鹽、蔥、姜。
2.將要鹵制的原料(如雞、鴨、豬肉、牛肉、豬舌等)先用開水煮一下,撈出洗凈血沫,放入鹵湯內,上火燒開,撇盡泡沫,轉用小火鹵熟(注意不能鹵的太爛,否則不好改切),關火後,在鹵湯里腌泡6-8小時(不能久泡,會是肉質發腐),撈出晾涼。抹上香油以免乾燥。
三、保存方法:
家庭保存老湯量依人口多少,每次得老湯500—1000克即可。保存老湯時,一定要清除湯中雜質(蔥姜等),涼透後放入冰箱內。盛器最好用大搪瓷杯(玻璃或陶瓷也行),不要用塑料、鋁制或不銹鋼的容器,以保證湯汁不與容器發生化學反應。容器要有蓋,外面再套上塑料袋,放在冷藏室,5天內不會變質。如每周吃一次燉雞或燉肉,則對老湯不必專門再煮沸殺菌。如較長時間不用老湯,放在冷凍室內可保存,否則應煮沸殺菌後再繼續保存。
四、提示:
1、鹵湯內切勿鹵制夏腐乾、羊肉等易發酸和帶膻味的東西,如需鹵制時,可取出一些湯,單獨來鹵。
2.每次鹵食品時都要加姜蔥,並要檢查湯的色和口味的濃淡、湯的多少、香味的輕重等。如果欠某味時,可隨時加某種調料,以保質量。
3·鹵制時放入的砂仁、豆蔻、草果、陳皮、肉桂、丁香、良姜、厚朴、茴香等十多位葯物,不但味美可口,還營養豐富,具有健胃、順氣、促進食慾之功能。
五、專業鹵湯的分類: 鹵汁一般分為紅鹵和白鹵。
1、紅鹵中由於加入了醬油、糖色、紅曲米等有色調料,故鹵制出的成品色澤棕紅發亮,適宜於畜肉、畜禽內臟、鴨以及豆製品的鹵制;
2、白鹵中則只加入無色調料,故成品色澤淡雅光亮,適宜於水產品、雞、蔬菜的鹵制。當然也有不少原料既可紅鹵,又可白鹵。而且隨著季節的變化,菜品也需採用不同的鹵制方法。例如在炎熱的夏季,人們需要色澤淡雅、口味清爽的鹵製品,所以夏季以白鹵為多,而秋冬季則多採用紅鹵。但總的來說,紅鹵的適用范圍比白鹵廣泛,品種也較多,並且一年四季都可以採用。
六、專業的紅鹵配方秘籍:
生薑500克 八角60克 三奈40克 小茴香40克 桂皮40克 砂仁50克 草果50克 白蔻50克高良姜30克 丁香50克 藿香30克 陳皮30克 花椒20克 香葉20克 紅曲米30克 生抽40克精鹽、料酒、冰糖、味精、骨湯各適量。

8. 厚朴湯的介紹

厚朴湯《聖濟總錄》中的葯物組成為: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1兩,白術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半兩,丁香半兩。其主治調理脾胃、嘔逆等。與其他古典醫著大同小異,請見下文。

9. 天冬有什麼功效的煲湯用什麼材料啊

【葯性】
甘、苦、寒。歸肺、腎、胃、大腸經。
【葯效】
敗毒抗癌,、清勢化痰、滋陰潤燥。
【葯用】
(1)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
肺癌 天冬、白花蛇舌草、白英、魚腥草、八月札各30克,麥冬、百部、南沙參、北沙參、薏苡仁、牡蠣、山海螺、夏枯草、金銀花各15克,葶藶子、苦參各9克,壁虎、干蟾皮各1枚 水煎服,日1劑。能使臨床症狀基本消失。近期療效56.5%。
胃癌 天冬、麥冬各15克,人參、赭石、半夏、當歸、知母、柿霜各9克 水煎,日服2次,病情明顯改善。
食管癌 天冬、麥冬、石斛沙參、急性子、當歸、仙鶴草、旋復花、赭石各15克,厚朴、川楝子、半夏、竹菇各9克,木香、丁香、沉香、豆蔻各6克,蜣螂1枚 水煎服。症狀顯著改善。適用於中、晚期良管癌。
乳癌 鮮天冬60克 搗汁,兌適量黃酒,飯前服。能促進病情好轉。適用於早期也癌。
宮頸癌 天適應症注射劑 1:5 2毫升肌肉或靜脈注射,每日2~4支。能使臨床症狀消失。
白血病 天冬、黨參各30克、百合、地骨皮、熟地、沙參、玉竹、生地、炙鱉甲各15克,麥冬、鳳凰衣、白芍、白及各9克,川貝母6克 水煎服。適用於肺癌之未轉移者。
肝癌 天花、生地、茵陳、板藍根各15克,梔子、苦叄、牡丹皮、工業區芍、玄參各9克,大黃、龍膽草、黃連各6克 水煎,兌人工牛黃1克分服。適用於中、晚期有黃疸、衄血者。
乳腺癌 天花粉、土貝母、玄參、牡蠣、夏枯草各15克,海灌、昆布、蜂房各9克,蜈蚣2條 水煎,日服2次。租用於早期硬功夫性癌。
宮頸癌 天花粉、皂角刺、銀花、連翹、生地、當歸、莧芪各9克,工業區芍、甘草各6克,黃連3 克,炙木鱉1克 水煎,日服2次。適用於宮頸癌初期。
絨毛膜癌 天花粉注射劑10毫克,用生理鹽水500毫升稀釋後作緩慢靜脈滴注(先用0.1微克皮試,陰性者可靜肪滴注),一般3~5次為1療程,劑量可以10毫克、12毫克、15毫克、17毫克直至20毫克,農漸增加。兩次注射間隔5~7天。治癒率為88.8%。亦治惡性葡萄胎。
淋巴肉瘤 天花粉、硃砂、乳香、沒葯各60克,生水蛭、蜈蚣、全蠍、雄典、枯礬、血竭各30克,蘇合油、硼砂、白及各15克,輕粉2克 研勻,水泛為丸,綠豆大小,每次2~10丸(視患者耐受程度而定),日服3次。連服3個月,效果顯著。緩解期較長。
白血病 天花粉、石斛、生地、熟地、黃精、太子參、板藍根、半枝蓮、何首烏各12克,麥冬、白術各9克 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急性各型白血病。
(2)清熱生津,用於熱病傷津:
糖尿病 天花粉、炮山甲、乳香、沒葯、當歸、白芷、防風、皂角刺、赤芍、貝母、甘草各3克,陳皮、金銀花各9克 水、酒各半煎為仙方活命飲,日2次。
胃潰瘍 天花粉30克,浙貝母15克,雞蛋殼10個 研末,每次6克,溫開水送服。並治十二指腸潰瘍。
【葯量】
煎劑:3~30克。
丸散:0.75~3.6克。
注射劑:10~20毫克(逐漸遞增),用生理鹽水500毫升稀釋後靜肪滴注。
外用:適量。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霉,防蛀。

10. 治療胃消化不良的處方有哪些

胃消化不良一般可因胃腸道功能和器質性病變造成。胃腸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不正常,胃腸道各種疾病,傷食,受涼和其他疾病均可引起胃消化不良。

【處方1】

組成:蜂蜜15克,金橘800克,酒1800毫升。

製作與用法:蜂蜜和金橘(去皮分瓣)浸入酒中,2個月後過濾,取橘,壓汁。汁酒混勻飲用。

主治:胃腸功能不佳。

【處方2】

組成:菠菜200克,胡蘿卜400克,橘子100~200克,芹菜60~100克,蘋果400克,牛奶60毫升。

製作與用法:上料榨汁,並加適量牛奶和蜂蜜服食。

主治:胃腸功能不佳。

【處方3】

組成:糯米。

製作與用法:將糯米煮熟(軟一些)。將這種糯米飯代替米飯吃,初期不要吃得太飽,後可慢慢增加食量。

主治:中氣衰弱胃病。

【處方4】

組成:胡蘿卜種子。

製作與用法:胡蘿卜種子炒熟後研末。每次6克,1日2次。

主治:胃病。

【處方5】

組成:桂圓核。

組成與用法:熱酒或水沖服。

主治:胃脘痛。

【處方6】

組成:雞蛋殼,酒。

製作與用法:用雞蛋殼研末。用酒調服,每次取末6克。

主治:反胃。

【處方7】

組成:黑木耳5~7片。

製作與用法:黑木耳5~7片水煎服。

主治:反胃。

【處方8】

組成:洋蔥1/4個,捲心菜1個,蘋果1個,鹽少許。

製作與用法:1個中等大小洋蔥的1/4,捲心菜中等大小1個以及蘋果1個同榨汁,後用少許鹽調味飲用。

主治:胃消化功能降低。

【處方9】

組成:糯米100克,白糖10克,山楂片50克。

製作與用法:糯米入水熬粥,粥成加白糖、山楂片,再稍煮即可食。

主治: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悶不適。

【處方10】

組成:蘿卜。

製作與用法:生蘿卜榨汁或用蘿卜煮湯。將其汁緩緩飲下。

功效:通氣,消散積滯。

主治:飲食過量,或多食油膩物引起不消化、胸膈脹悶,渾身不暢等狀。

【處方11】

組成:檸檬。

製作與用法:用檸檬煎茶或將檸檬皮搗汁。開水沖服。

主治:胃部呆滯,飲食不思,肝氣陰寒,中腹飽脹。

【處方12】

組成:山楂肉15克,麥芽15克,香附6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水煎服。

主治: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悶不適。

【處方13】

組成:山楂肉15克,麥芽15克,香附6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水煎服。

主治: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悶不適。

【處方14】

組成:芒果核。

製作與用法:芒果核煎水1碗飲。

功效:除食滯,退熱。

主治:食滯發熱。

【處方15】

組成:蠶豆,紅糖。

製作與用法:蠶豆磨粉,拌紅糖食用。

主治:膈食。

【處方16】

組成:萊菔子10~15克,白粳米50克。

製作與用法:先將白粳米煮粥,將熟時放入萊菔子,煮熟。食用時可按各人口味加少許食鹽或適量白糖。

主治:傷食。

【處方17】

組成:小米飯,紅糖。

製作與用法:小米飯焦巴焙乾成細面,再用適量紅糖水沖開。每次用焦巴10~15克沖服。

功效:消積導滯。

主治:傷食。

【處方18】

組成:砂仁1.5克,木香1克,藕粉30~50克,白糖適量。

製作與用法:先將砂仁、木香研成細末拌入藕粉中,然後用滾開水沖熟,加糖食。

主治:傷食。

【處方19】

組成:蓽撥、胡椒、桂心、砂仁各0.5克,粳米50克。

製作與用法:蓽撥、胡椒、桂心、砂仁研末,粳米煮粥,再將葯末放入調勻。加少許食鹽調味食用。

主治:傷食。

【處方20】

組成:桂皮6克,山楂10克,紅糖30克。

製作與用法:用水煮熬桂皮、山楂,濾汁去渣,放入紅糖。每日2次,調勻熱飲。

主治:傷食。

【處方21】

組成:檳榔10克,萊菔子10克,生山楂10克。

製作與用法:檳榔打碎,炒萊菔子和生山楂;然後將3味葯共同水煮,去渣。涼後加入白糖少許,代茶飲。

主治:傷食。

【處方22】

組成:小麥曲20克,粳米50克。

製作與用法:炒小麥曲,水煎取汁,入粳米煮粥食用。

主治:傷食型腹脹、腹痛、呆納。

【處方23】

組成:陳茶葉10克,粳米50克。

製作與用法:陳茶葉水煎取汁,將汁放入粳米中煮粥食用。

主治:傷食型腹脹、腹痛、呆納。

【處方24】

組成:神曲15克,粳米50克。

製作與用法:神曲炙後搗末,和粳米煮粥食用。

主治:傷食型腹脹、腹痛、呆納。

【處方25】

組成:山楂30克,粳米50克。

製作與用法:山楂水煎取汁,入粳米煮粥食用。

主治:傷食型腹脹、腹痛、呆納。

【處方26】

組成:番茄。

製作與用法:番茄洗凈、搗爛、擠汁。每日服2~3次,每次150毫升。

主治:消化不良。

【處方27】

組成:扁豆,附片,肉桂,厚朴。

製作與用法:以扁豆為主料,加適量附片、肉桂、厚朴煮湯或煮粥食用。

主治:消化不良。

【處方28】

組成:芥菜,生薑。

製作與用法:將芥菜和生薑一同煮湯飲用。

主治:消化不良。

【處方29】

組成:生薑,醋。

製作與用法:生薑研末,取3克水煎,

加醋少許。熱服。

主治:消化不良。

【處方30】

組成:菠蘿1隻。

製作與用法:菠蘿削皮,擠汁。每次15~25毫升服用。

主治:消化不良。

【處方31】

組成:生山楂、炒麥芽各10克(小兒減量)。

製作與用法:上料水煎服。

主治:消化不良。

【處方32】

組成:金橘500克,白糖250克。

製作與用法:金橘洗凈放入砂鍋中,用勺壓扁去核,加白糖腌漬1天,以文火燉煮至汁干,冷卻後再加白糖,風干數日裝瓶備用,用時取適量食。

主治:消化不良。

【處方33】

組成:雪梨1個,丁香10~15粒。

製作與用法:雪梨剖開去核,放入丁香合好,用水濕草紙4~5層包好,文火煨熟。去丁香吃梨。

主治:消化不良。

【處方34】

組成:石榴皮、茄子根各30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共焙黃研末。開水沖服,每次3克,早晚各1次。

主治:消化不良。

【處方35】

組成:山楂葉50克,麥芽20克。

製作與用法:鮮山楂葉,麥芽一同水煎服。

主治: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處方36】

組成:紅橘(潮州橘或大紅橘)1隻,綠茶葉10克。

製作與用法:紅橘挖一小洞,塞入綠茶葉,曬干備用。成人每次1隻,小兒每次1/2~1/3隻,煎水代茶,小兒可加白糖。

主治:飲食積滯、消化不良。

【處方37】

組成:牛肚1個,砂仁5克,陳皮10克,生薑15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共煮熟。喝湯吃肚。

主治:脾胃不和,消化不良。

【處方38】

組成:秋子梨。

用作:鮮秋子梨30克,搗爛後加開水半杯拌勻,榨汁。飲汁,每日2次。

主治:氣力不足,反胃、消化不良。

【處方39】

組成:糯米100克,蘋果500克,白糖適量。

製作與用法:糯米、蘋果入水煮粥,粥成時加入白糖。常飲。

主治:胃脘脹悶,消化不良。

【處方40】

組成:茶葉6克,大米100克。

製作與用法:先將茶葉用沸水沖泡6分鍾,濾取茶汁後和淘洗凈的大米同煮粥。每日服1~2次。

主治:胃脘脹悶,消化不良。

【處方41】

組成:豬肚,胡椒。

製作與用法:用胡椒煮豬肚食。

功效:暖胃和推動胃部蠕動。

主治:胃寒消化不良。

【處方42】

組成:蠶豆皮。

製作與用法:蠶豆皮炒焦,用開水沖泡。代茶飲。

主治:胃寒風重、消化不良。

【處方43】

組成:鯉魚1條,赤小豆200克,老薑,陳皮。

製作與用法:鯉魚刺凈,和赤小豆、老薑一些、陳皮半個煲湯食用。

禁忌證:毒病、癌症、膿癤、胃潰瘍者不宜食。

主治:中氣不足、消化不良、胃腸積滯。

熱點內容
姚關荷花 發布:2025-10-11 13:17:04 瀏覽:983
正牛牡丹 發布:2025-10-11 13:16:18 瀏覽:871
玫瑰島怎麼樣 發布:2025-10-11 13:04:16 瀏覽:786
插花安全 發布:2025-10-11 12:18:44 瀏覽:19
閨蜜百合肉 發布:2025-10-11 12:15:56 瀏覽:779
櫻花視頻成 發布:2025-10-11 12:08:53 瀏覽:498
丁香幾月成熟 發布:2025-10-11 12:08:42 瀏覽:913
閑魚花卉 發布:2025-10-11 12:06:26 瀏覽:660
振華紫斑牡丹 發布:2025-10-11 12:02:43 瀏覽:967
小玫瑰爬藤 發布:2025-10-11 12:01:35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