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椅結構
❶ 玫瑰椅的宋式玫瑰椅
宋代直搭腦扶手椅中有一種基本可納入玫瑰椅范疇,但又與明清玫瑰椅在形制上有所不同的椅子,其圖像可見於宋佚名《十八學士圖》、宋佚名《孟母教子圖》、宋佚名《佛像》、南宋佚名《凈土五祖圖》、南宋佚名《博古圖》等畫中,但至今未見實物出土。其特點是靠背高度低矮,多數與扶手齊平(也有個別的靠背高於扶手而與後來的玫瑰椅基本相同),我們可稱其為「平齊式扶手椅」。它屬於一種過渡形式,可視為明清玫瑰椅的前身。本文為具體區別於後世所謂玫瑰椅,稱其為玫瑰椅(折背樣)。「折背樣」這一說法較早見於唐末李匡乂《資暇錄》。《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匯編考工典》所收《資暇錄》中有一段記載:「近者繩床(指椅子),皆短其倚衡,曰『折背樣』。言高不過背之半,倚必將仰,脊不遑縱。亦由中貴人創意也。蓋防至尊(帝王)賜坐,雖居私第,不敢傲逸其體,常習恭敬之儀。士人家不窮其意,往往取樣而制,不亦乖乎!」
「短其倚衡」即指椅背低矮,「折背樣」中的「折背」言其椅背高度相當於普通椅子高度的一半,而非指其靠背可折疊。玫瑰椅(折背樣)的原始意圖按李匡乂《資暇錄》說法是為了「不敢傲逸其體,常習恭敬之儀」,因為坐者倚靠過分則使其仰斜,但是當時的文人「取樣而制」恐怕未必是「不窮其意」,筆者認為這似乎更與當時文人崇尚雅潔簡朴之風相關。玫瑰椅(折背樣)的結構簡練,主要體現的是功能性的結構,構件多細瘦有力,幾乎將框架式結構精簡到了無法再減的程度,故而沒有材料與工藝上的浪費,後來西方現代主義設計中的一些簡潔風格的傢具與此是不謀而合的。如南宋馬遠《西園雅集圖》、南宋佚名《商山四皓會昌九老圖》、南宋佚名《南唐文會圖》等畫中的玫瑰椅(折背樣)就均十分凝練,全以結構為主,甚至沒有牙頭、牙條、牙板的加固與裝飾,體現了後來現代主義設計觀念中的「結構也是一種美」的審美特徵。譬如,西方現代主義設計教育的搖籃——包豪斯的優秀畢業生、匈牙利設計師馬歇·布勞耶於1925年為其師瓦西里·康定斯基設計的《瓦西里椅》在無形中就暗合了中國宋代玫瑰椅(折背樣)的某些結構美學特徵。
北宋張先《十詠圖》、北宋張訓禮《圍爐博古圖》、北宋李公麟《高會習琴圖》、宋佚名《孟母教子圖》、宋佚名《博古圖》、宋佚名《勘書圖》等畫中的玫瑰椅(折背樣)則或在牙頭、或在背板上多了局部的曲線變化,顯得豐富了一些。宋佚名《博古圖》中的玫瑰椅(折背樣)主體結構非常簡潔,只是背板較為復雜,既有開光,又有雲紋裝飾,與椅身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而北宋李公麟《高會習琴圖》中的2件玫瑰椅(折背樣)稍顯復雜,不但均有椅披,而且一件的牙頭曲線變化較為豐富,另一件的椅足與牙板上都有雲紋裝飾。
在刻畫細致入微的宋佚名《羅漢圖》(如圖)中,一位羅漢盤腿坐於玫瑰椅(折背樣)上。椅子各部件以方材製成,木紋畢現。椅背甚低,截面為扁方形的扶手距座屜的高度僅約為坐高的三分之一,摺合成今天尺寸為16cm左右(南宋佚名《商山四皓會昌九老圖》、北宋張先《十詠圖》中的玫瑰椅也是如此「短其倚衡」),如此看來,這一設計主要不是為了倚靠,而是為保持「恭敬之儀」。扶手出頭,腿間設橫棖,座屜下置卷雲紋牙板。前面管腳棖處有三朵雲頭紋開光,下設卷雲紋牙板。椅子上鋪設飾有精美花紋的椅披。
目前看來,玫瑰椅(折背樣)有著基本形態,即椅子具有相對較矮的通高,較小的座屜,扶手和靠背以直邊方角結構水平相連而等高,但高度也較矮。其造型設計可能源於傳統竹椅,即模仿其未經完全截斷的竹材彎曲90度角的邊框和以細竹攢接的背板、牙條等 。
❷ 玫瑰椅及其名稱的由來!
玫瑰椅在宋代名畫中曾有所見,明代更為常見,是一種造型別致的椅子。為什麼會叫玫瑰椅,這在中國傢具史上是一個無解的謎,因為典籍中沒有參考文獻,所以人們大多從其名推測,以為與女性閨房陳設有關,但是目前尚無定論。「玫瑰」二字,一般指很美的玉石。單就「瑰」字講,一曰「美石」,另一曰「奇偉」,即珍貴的意思。《後漢書•班固傳•西都賦》載:「因瑰材而究奇,抗應龍之紅梁」,以「瑰」謂奇異之物。玫瑰椅只是北方匠師對這種椅子的稱呼,而江南一帶多稱之為「文椅」。
玫瑰椅屬於扶手椅的一種,它的製作方法跟南官帽椅相近。玫瑰椅造型特徵是尺寸較別種椅子稍小,方形低靠背和方形低扶手,且與椅面垂直,方形的邊框通常加上雕刻紋飾的卷口牙子,基本樣式仿效小竹椅。它多用花梨木或雞翅木製作,一般不用紫檀木和紅木,利用花梨木獨具的色彩、紋理和玫瑰椅本身別致的造型巧妙結合,達到了珍奇、美麗的效果,更令人賞心悅目。玫瑰椅的優點在於輕巧靈便,背矮不遮擋視線,置諸室內,處處相宜。缺點就是搭腦正當人背,坐在上面感覺並不是很舒服,背和頭部都沒有依靠,令坐者很快感到疲勞,但是較適宜坐以寫作。
玫瑰椅在居室中陳設較靈活,靠窗檯陳設使用時不致於高出窗沿而阻擋視線,椅形較小,造型別致,用材較輕巧,容易搬動。玫瑰椅別具一格,是明式和清式傢具常見的一種椅子式樣,常供文人書房、畫軒、小館陳設和使用,式樣考究,製作精工,造型單純優美,有一種所謂「書卷之氣」,由此可見古人的雅而尚禮、文不失秀、而不墮媚的審美境界。不管怎樣,玫瑰椅設計不俗,名字也好聽,假如就像我們所說的是閨房坐具的話,那它低矮的搭腦,說不定就是別出心裁的設計,陳設於閨房,才得以坐者自由展現其女性柔媚多。
❸ 中國古代椅子都有哪些分類
交椅:起源於古代的馬扎,也可以說是帶靠背的馬札。
圈椅:最明顯的特徵是圈背連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座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人們喜愛。
官帽椅:官帽椅是由於像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而得名。
玫瑰椅:這種扶手椅的後背與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後背低,靠窗檯陳設使用時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別致。
靠背椅:椅子沒有扶手的都稱靠背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