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與洛水
❶ 清朝劉灝的《牡丹》的賞析
這就是一首贊美牡丹花的詩句啊,贊嘆牡丹花的美麗,彷彿是洛川女神的神來之作內,千嬌百容態勝過朝霞!
洛川神女就是洛神,又名宓妃,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中的女神.伏羲氏之女,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陽!
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植寫過浪漫主義名篇《洛神賦》,虛構自己在洛水邊與洛神相遇的情節!賦中形容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真是形象鮮明,色彩艷麗,令人目不暇接.」所以,洛神是一個很美的女子!
❷ 為什麼洛陽牡丹天下聞名
十五年前到洛陽,正是「滿街俱是看花人」的花開時節。盡管那時還沒有一年一度的牡丹花會,但千百年來形成的賞花習俗卻使觀花的人流洶涌如潮:到王城公園的車擠得滿滿的,大街上也盡是看花買花的人。初來乍到洛陽的我,雖然也曾讀過唐宋文人的牡丹詩文,但親臨實地感受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詩意,卻仍然感到激動和驚訝,心底泛起的是對洛陽的崇敬和仰慕。
洛陽位於河南省的西部,古稱豫州,因地處洛水之北而得名,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起,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13個皇朝在此建都,歷時長達2000多年,佔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五分之二,號稱中國的「九朝古都」。漢唐時,「城池雄偉,宮苑壯麗,為天下之冠」。那時的洛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有「東都」,「詩都」、「花都」等美稱。悠久的歷史給洛陽留下了豐厚燦爛的文化積存,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為此而感慨「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洛陽多花,那花自然指的是牡丹。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洛陽人稱其他的花為「果子花。曰:某花雲雲。至牡丹則不名直曰花,其意為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愛重之如此。」自古以來,洛陽牡丹就以品種繁多,花色絕倫而名揚天下。由於洛陽的氣候、土壤都特別適合牡丹的栽種,這里的牡丹花朵碩大, 超逸群卉。歐陽修稱贊說「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因此又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萬花一品」諸多美稱。
洛陽盛產牡丹,民間有個極有趣的傳說。說是在隆冬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武則天飲酒作詩,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後,便又下令燒死牡丹。誰知道牡丹枝幹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反而開得更盛了。洛陽牡丹享譽之後,各地慕名者紛紛前來求購,這就使得洛陽牡丹流傳全國。人們對牡丹更有偏愛,贊之為「勁骨剛身」、「焦骨牡丹」。自唐代以來,牡丹之盛,莫過於洛陽。 宋代歐陽修曾把中國各地的牡丹加以對比,得出了牡丹「而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一」的結論。自此,「洛陽牡丹甲天下」之說便流傳於世。
大自然賦予了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國色天姿。洛陽牡丹歷來品種繁多,到宋代已有100多個品種,其中尤以「姚黃」、「魏紫」最負盛名,被譽為牡丹的「王」與「後」。今天洛陽牡丹有300多個品種,有紅、黃、紫、白、墨、粉、藍、綠諸多花色,各色之間還有過渡色。有些花朵碩大,花瓣層迭高聳多達百葉;有些花齡長久,壽逾百年;還有些花色富於變化,一株樹上可開出粉、白兩色花,甚至在一朵花上也可分出粉、白二色,極為奇妙。因為同株異花或同花異色,便以三國東吳美女喬國老的二個女兒大喬小喬命名之。 「醉楊妃」花色如唐代貴妃醉酒等。此外還有「青龍卧墨池」、「豆綠」、「趙粉」、「狀元紅」等眾多名貴品種。
作為洛陽市花的牡丹,今天已被洛陽人廣植於公園、花壇和街道兩旁,種植面積已達到4000餘畝,1000萬余株,品種達610餘種。每逢清明、穀雨時節,紅白黛綠,嫣紅奼紫,綺麗絢爛,美不勝收,恰如條條色色緞帶在城中逶迤穿行。洛陽賞花的地方很多,但最佳之處還是王城公園。公園坐落在洛陽市中州路北側,佔地1080畝,是洛陽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因修建在東周王城遺址上而得名。公園由古文化區、牡丹花圃等幾個部分組成,既有深厚的傳統意境,又不乏濃郁的現代氣息。古文化區中,由「紀勝柱」碑林、「神元台」殿閣及「紀成殿」、「懷周亭」、「明德門」等組成的仿古建築群,迴廊環繞,結構緊湊,體現了周王都「郟鄏紀勝」的內涵;韶樂台建築古樸典雅,內設編鍾、石罄、管弦等古代樂器,體現了周文化的博大精深;九鼎壁和河圖洛書石雕則反映了中華民族祖先卓越的智慧和才華。牡丹區則由好幾個大型牡丹花圃組成,栽種牡丹4萬余株,品種500多個,其中以洛陽紅、二喬、趙粉、姚黃等早期品種居多。花開時節,奼紫嫣紅,五彩繽紛,是古城的賞花佳處。牡丹叢中,有潔白的牡丹仙子雕塑一尊,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放眼望去,紅一片、紫一群,粉一簇,還有黑色的牡丹,園內姿色迷人,花香四溢。洛陽的牡丹嫵媚而不妖冶,華貴而不驕奢,豐腴里透出園潤,雍容中自見端莊。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洛陽牡丹「徑可盈尺」者不止一個二個品種,其花型之碩大、枝葉之鰵茂前所未見。記得前年在廣州友誼亭看菊花,有一盆花竟著花13000朵,當時就感嘆「無與倫比」,今日在洛陽又見牡丹「花可盈尺」者,不能不驚呼「天地造化」了,因集唐、宋、明幾代詩家之句而贊曰:
「宮雲朵朵映朝霞,
白寶欄前斗麗花。」
「數苞仙艷火中出,
一片異香天上來。」
「粉香雲暖露花新,
曉日濃熏富貴春。」
「洛陽三月花如錦,
多少工夫織得成?」
作者:周遊
❸ 牡丹之都洛陽,十三朝古都洛陽,為什麼古代皇帝對洛陽情有獨鍾呢
陝西省中部自古以來就稱為關中,因為處在四關之中,關中有古都長安(西安),易守難攻。由三國吳入西晉的大文學家陸機所作《洛陽記》記載,洛陽東有成皋關,南有伊闕關,西有函谷關,北有孟津關,也是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到了仁宗年間,大臣范仲淹與呂夷簡討論遷都之事,范仲淹的態度是:洛陽有河山之固,開封地勢過於低平。如果是太平時期,可以定都開封,一旦天下有事,還是遷都洛陽,有險可守,才是上策。」洛陽在五代、北宋雖然不是正式國都,但一直都是西京建置,是各王朝沿黃河防禦體系的重要環節。
❹ 百花之首是哪種花
百花之首是來牡丹
因為:
牡丹以它特源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徵。
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多採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因為與芍葯同屬芍葯屬,又多選用芍葯作為砧木。
所以被稱為百花之首!
❺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請問這首詩寫的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一首贊美牡丹花的詩句啊,贊嘆牡丹花的美麗,彷彿是洛川女神的神來之作,千嬌專百態勝屬過朝霞!
洛川神女就是洛神,又名宓妃,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中的女神。伏羲氏之女,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陽!
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植寫過浪漫主義名篇《洛神賦》,虛構自己在洛水邊與洛神相遇的情節!賦中形容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真是形象鮮明,色彩艷麗,令人目不暇接。」所以,洛神是一個很美的女子!
❻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誰不愛牡丹花呢?她占盡了城中物品的好色澤,讓人不僅懷疑她是洛水女神的化身, 她姿態萬千,如同沖破雲霄照亮天空的朝霞一般耀眼。
出處:唐代詩人徐凝寫歌詠牡丹的詩作《牡丹》。這首詩沒有具體描寫牡丹花的漂亮,而是通過賞花者的主觀感受間接表現的。牡丹在景物中獨占鰲頭,引起詩人無比的贊嘆,從而既可見牡丹之美,又表現了詩人對牡丹花的喜愛。
全詩如下: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詞語注釋
1、牡丹:屬毛茛科植物,又名木芍葯、洛陽花,初夏 開花,單生,大朵,一般有 紅、白、紫三色。
2、占斷:占絕。獨占的意思。
3、好物華:美好的景物。
4、洛川神女,即「洛神」。三國魏曹植作有《洛神賦》。傳說宓(伏)羲之女,名宓妃,溺洛水而死,遂為洛水女神。洛川:洛水。(見《文選》卷十九《洛神賦》注)。
5、破:突破,超出、勝過的意思。
(6)牡丹與洛水擴展閱讀
關於牡丹的古詩
1、《惜牡丹花二首》
唐代: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譯文:惆悵地看著台階前的紅牡丹,傍晚到來的時候只有兩枝殘花還開著。料想明天早晨大風颳起的時候應該把所有的花都吹沒了,在夜裡我對這些衰弱的卻紅似火的花產生了憐憫之心,拿著火把來看牡丹花。
暮春時節冷雨蕭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紛紛飄落,隨風飛散,再也沒有人來關心她寂寞凄涼的處境。縱然是晴明天氣里,殘花落地猶覺得惆悵,何況在風雨之中,飄零在污泥爛土之中更覺得慘不忍睹。
2、《詠牡丹》
宋代: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譯文: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鄉洛陽,路是那麼的漫長。歲月使我變得衰老不堪,流落在青墩溪畔,我獨自一個,在煦煦春風中,欣賞著盛開的牡丹。
❼ 為什麼唐詩里,也稱洛陽為「京城」例如:「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因為洛陽也是唐朝來的都城。武源則天專政,長駐洛陽,於684年九月改東都為神都,另派官留守長安。690年,武則天平定徐敬業反叛,廢唐睿宗,繼皇帝位,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定都洛陽,改洛陽為神都,降李旦為皇嗣,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從684年至706年,洛陽作為事實上的首都二十二年。883年四月,唐軍收復長安,隨後收復洛陽。904年正月,唐昭宗遷都洛陽,至907年四月唐亡,洛陽為首都三年。至於詩中牡丹,也與武則天有關, 在歷史上曾有武則天貶牡丹到洛陽的傳說,將武則天描寫成一個暴君。其實不然,她是一個極富感情的人,尤其喜歡牡丹。據舒元輿《牡丹賦序》說:「天後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後(則天)嘆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這正說明了武則天的家鄉,早就種有許多牡丹,而且品種「特異」,已超過京城的許多品種,因此,將家鄉的珍稀品種移到都城。所以才有上面那首詩。
❽ 作為國花,洛陽牡丹是如何融匯傳說與歷史成為盛世花王
每年清明節後的四五月份,人們都能在洛陽的景區欣賞到盛放的“洛陽牡丹”。 從花卉植物學概念上看,牡丹在我國的種植歷史大約有一千五百年;不過若要追溯它背後的歷史與傳說,那就要從“中州”時代的周王朝時期說起了!傳說周文王拿尺子丈量大地,測量得知“寒暑風雨乖與順”均位於洛陽之地,所有的草木精華在這地方都能盡得天地間的“中和之氣”,洛陽與牡丹的“姻緣”自那時候就已經開始。
春日間當我們流連在鮮花綠野之時,可千萬別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所迷惑了!須知道,“花王”只有牡丹,國花也是牡丹。
❾ 誰幫我找找關於洛陽牡丹的現代詩歌、急用
洛陽與牡丹詩歌四首 思洛陽,望洛陽,浮雲冉冉日長長,兩河逶迤來相會,牡丹開處是故鄉;思故鄉,望故鄉,明月圓圓夜朗朗,一生坎坷但珍重,飛燕還巢舊時牆。09—04—21 洛城四月(56) @故地重遊溫舊夢,暖暖清晨車馬喧。 09—03—13 歡樂冉冉為何意?滿城熙熙看牡丹。 四月最是好時節,青春氤氳洛水緩。 大河南北同涼熱,唯覺此地是春天! 洛陽牡丹(56) @層層疊疊牡丹花,參差錯落漫無涯。 09—03—26 姍姍來遲春莫笑,暖暖最愛此煙霞。 紅黃粉紫任顏色,伊洛瀍澗繞芳華。 賓客休言天下廣,洛陽依舊是我家! 故都洛陽(120) @嵩岳生浮雲,飄我過盟津,回頭西南望, 09—04—14//16/17 蒼翠何逡巡;伊洛紛然來,嵩邙合抱盆, 草木豐靈秀,禽鳥樂斟鄩;生蕃三代地, 延綿九朝魂,五都呈錯落,一鼎鎮乾坤; 山河相形勝,日月共圖文,成周聞禮樂, 馬寺傳古音;秋風吹洛浦,曉月映天津, 龍門山色秀,牡丹城中春;隋唐畫風采, 漢魏書神韻,根源發此地,龍馬奮精神! 擬牡丹芳(167) @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 09—04—18/19/20 天涯遊子知何處?夢里依稀霓虹裳。 翩婉帝子臨洛浦,搖曳雲錦戴高岡, 容顏如月端凝重,情態似霞止若翔。 散漫群碧樂戲浴,飄搖扶風笑低昂, 晨醒朝陽與朝露,暮眠清風伴雲璋。 未知西子為何物,無論昭君與蟬娘, 自是仙宮謫來客,年年春暮洛水旁。 岸芷汀蘭相為伴,霞光雲影共徜徉, 不耐歲寒羨梅菊,性乏妖嬈避桃棠。 為歡幾何繁華地,千古詩歌出洛陽, 於今織卻雲錦綉,芬芳蘊夢是故鄉! 後語: 「春花和秋月它最美麗 少年的情懷是最珍惜人生如煙雲它匆匆過呀 要好好地去珍惜 時光它永遠不停息 把我們年華都帶去 天上的風雲它多變幻 唯有情義地久天長 好花美麗不常開 好景宜人不常在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是春風化似雨 鮮花它只能贈佳人 真情它送給心上人 又是一個艷陽天 花好月圓唱今朝 花好月圓唱今朝」
麻煩採納,謝謝!
❿ 洛陽牡丹簡介 急需!!!
洛陽牡丹大觀園
富貴吉祥牡丹花 平安幸福有情人
洛陽地處中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史上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立都城,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名城.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同時也是牡丹和芍葯的栽培中心. 牡丹和芍葯為同科同屬植物,一為木本,一為草本.花葉相似,花色艷麗,花型豐富,花香濃郁都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名花,牡丹象徵富貴,吉祥,尊為"百花之王","富貴花"。芍葯象徵友誼,情愛,尊為"花中皇後","情人花"。中國牡丹早在公元724年傳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國;公元1656年荷蘭開始引種;公元1789年英國引進中國牡丹,培育出100多個園藝品種;美國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開始引進。
新中國建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洛陽市政府十分重視牡丹的恢復與發展工作,先後建立了各種牡丹生產管理機構以及牡丹栽培基地,組織園林科技人員收集散失品種,擴大繁殖,改良栽培技術,開展新品種培育、扦插繁殖、促成栽培,盆栽及盆景製作、獲得了百餘項國際、國家、省部級、科技、展出成果獎。洛陽現有牡丹品種462個。種植面積約140公頃,約200餘萬株。中國牡丹為中國的國花,洛陽牡丹也成為洛陽的「市花」,一年一度的洛陽牡丹花會,「以花為媒,廣交朋友、發展經濟、振興洛陽」的方針使洛陽牡丹更加聞名於世界。洛陽牡丹伴隨著時代的腳步遠涉重洋,進入了20個多國家和地區,成為連接名國人民友誼的紐帶和橋梁。
洛陽牡丹大觀園是一家以牡丹為主集花卉研究,栽培,種植和花卉銷售的園藝公司,有牡丹,芍葯資深專家,花師十多人,常年致力於苗木的科學化管理和標准化栽培,技術力量雄厚。本園座落於牡丹,芍葯的發祥地,中國牡丹之鄉洛陽北部的邙山鎮,我園面朝洛水,背靠邙山,是洛陽八大景「龍門山色,馬寺鍾聲,平泉朝游,銅駝暮雨,天津曉月,洛河夜哭,金谷春晴,邙山晚眺」之一邙山晚眺的觀景勝地。大觀園佔地一百五十畝,栽培種植國內外名優牡丹二百多個品種三十萬株,精選 芍葯五十多個品種六十三萬余株.紅,粉,蘭,紫,黃,黑,綠,白,變色等九大色系,花色齊全,規格眾多, 另外還有各種規格的其他花卉苗木十萬余株,確實是各地區,各單位綠化工程及同城的單位和個人喜慶典禮,節假日自然花展和拜訪親友的最佳選擇。我們熱烈歡迎新老客戶到我園來購花栽培和賞花旅遊!
希望對你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