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玫瑰蚊子血硃砂痣
『壹』 張愛玲說的,紅玫瑰和蚊子血是什麼意思
1.意思是:不論得到了哪一個,時間久了,在心裏面更美好的永遠是舍棄掉的另一個,原本在心裡嬌艷欲滴的紅玫瑰最後也會變成了令人生厭的蚊子血。
2.原文: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1)紅玫瑰蚊子血硃砂痣擴展閱讀:
1.張愛玲(1920.9.30—1995.9),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2.《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一部廣為流傳的中篇小說。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普通人隱秘的心理與情結, 展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中西方文化交匯時人們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傳統與現代融合下男權社會中女性難以擺脫的悲劇人生。
3.《紅玫瑰與白玫瑰》寫於張愛玲與蘭成戀愛時期,那時的張愛玲滿心愛著胡蘭成,希望與他結婚,雖然胡蘭成最終離婚並與她簽訂了婚約,但生性風流的胡蘭成最終厭惡了張愛玲,另尋新歡。
『貳』 選了紅玫瑰,白的就\\\"床前明月光\\\';選了白玫瑰,紅的就是心口上那顆硃砂痣.什麼意思
張愛玲說的: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意思就是女人總是得不到的好;得到了時間一長就有審美疲勞,不懂得珍惜了。
『叄』 硃砂痣和蚊子血是什麼意思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張愛玲的小說寫情愛見血入肉,寫出多少兒女情長,其中《紅玫瑰與白玫瑰》里這幾句,更是道盡兩種典型的女人在男人世界裡所扮演的角色,也常常被拿來引用,至今仍不時出現在網路上。
寧為硃砂痣 不做蚊子血
有一回在朋友的MSN昵稱上看見了這樣的句子,其實我有點小小的驚訝。
當然,比起硃砂痣,蚊子血顯然是太過不堪。一巴掌給拍死了,留下的痕跡就算擦不去,也只是個惹人嫌的污點,誰會想從一朵紅艷的玫瑰變成蚊子血呢?
硃砂痣比起紅玫瑰似乎不那麼風光招搖,但生在心口上反倒引起無限遐想,雖然隱誨起來,卻更顯曖昧,叫人暗自心動。
生為紅玫瑰的女人,大概沒有誰會選擇末了成為當一抹蚊子血;會落成蚊子血的下場,恐怕不是迫不得已,就是給蚊香熏昏了,才給一巴掌拍在牆上。要是遇上了電蚊拍,就連一點血跡也留不下了。
襟上飯粘子 不若明月光
紅玫瑰不想當蚊子血,白玫瑰變成飯粘子也不見得高明。
床前明月光,見得著摸不著,只能相思不能當飯吃,說起來也是百般寂寞,但好歹詩情畫意,回憶總是美;飯粘子就一點都不浪漫,盡是柴米油鹽之事,生活里總是缺失大過美好,說起來也不怎麼樂觀。
這樣說來,不管紅玫瑰白玫瑰,似乎一嫁了就貶值千萬倍,原本各有風情如花似玉,結了婚,就變成男人眼中的一個疙瘩。這幾句話似乎結論就應了「家花哪有野花香」的道理,不管是哪一種花,結了婚就註定凋零。
不做蚊子血 也不當硃砂痣
說起來我覺得有點訝異,是因為掛上這個昵稱的女人,向來是朋友眼中獨立自主的大女人,男人遇到她只有乖乖聽話的份,當然她不可能是白玫瑰,甚至紅玫瑰似乎也不足以形容她的鮮明個性。
也許單單一句話當做昵稱,只是一時片刻的心神領會,只是看到了難免聯想到張愛玲筆下的故事,甚至就單從這幾句話來看,也覺得當今女人其實不該當蚊子血,也不該當硃砂痣。
因為在《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故事裡,女人只是男人眼中的一個角色,或者說,這個故事原本寫的就是男主角眼中的女人,而不是女人自己的價值。蚊子血、硃砂痣、飯粘子與明月光,說的都是這個女人在男主角心目中的形象與價值,而且這個價值是對男主角所產生影響的價值,並不是這些女人在所有人眼中的價值。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或許女人大部分呈現的價值,就存在於她的男人眼中,而在男人的眼中能看到的,也就是這么多了。在這個邏輯下,不管是嫁了成為蚊子血,或是沒嫁化為硃砂痣,都是男人眼中所見。如今時代不同,男女平等,照現在的價值觀來看,女人當是既不做蚊子血,也不當硃砂痣。
管他紅白玫瑰 女人只管做自己
相較之下,紅玫瑰或白玫瑰也是男人眼中所見,著眼於做紅玫瑰或白玫瑰,把做一個對方眼中的什麼角色,當做愛情中的目標,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有一回和朋友聊起了這話題,我說張愛玲這部小說講的就是一個男人,終其一生為了要做別人眼中的某個角色而誤了自己的幸福,而且他自己眼中看出去的女人也是種種角色,所以一心想要當紅玫瑰或白玫瑰,同樣都是一種誤解。
那麼正解是什麼呢?
我說正解該當是先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喜歡的是怎樣的人吧?
雖然人與人相處,自己總是會在對方眼中成為某個形象,有些是真相,有些是假象,但若是一開始就沒有自己想要的,那麼對方眼中的自己是紅玫瑰或白玫瑰並沒什麼意義吧?
戀愛經驗比我多好幾倍的朋友說,愛情如果都那麼清楚明白,天下就沒有感情困擾了。原來很多人平時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很容易在一頭陷入之後,只在乎自己變成什麼,忘了玫瑰只是別人眼中看出來的形象。
『肆』 .張愛玲說: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玫瑰就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玫瑰就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還是『床前明月光』」的意思是:
這段話出自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它的意思是說,男人這種生物,總是對失去的懷有美好念想而且念念不忘。紅玫瑰的熱情似火,白玫瑰的溫柔似水。只是擁有了紅玫瑰,時間一長,看多了只會越發的看到缺點,即使願意去包容,願意去視而不見,那也只是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當初玫瑰的紅,玫瑰的熱情奔放只會讓他覺得越發的惡心,厭煩。而那個失去的白玫瑰,卻越發的在回憶里動人。床前一抹月光,多清純,多脫俗。同樣這句話後面是關於擁有白玫瑰之後,對紅玫瑰的不忘。所以,也告訴了我們。不是得到對方就可以代表永遠的擁有,失去的那個恐怕住在心裡更久。
『伍』 「紅是硃砂痣烙印心口,紅是蚊子血般平庸」的含義
這句話的典故來自於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實際上是說人性本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得不到的永遠是美好的,得到了卻不懂得珍惜。
硃砂痣「 痣」在醫學上稱作痣細胞或黑素細胞痣,是表皮、真皮內黑素細胞增多引起的皮膚表現。如果是高出皮面的、圓頂或乳頭樣外觀的或是有蒂的皮疹,臨床上叫作皮內痣;略微高出皮面的多為混合痣;不高出皮面的是交界痣。 痣是先天形成的,有紅痣和黑痣,終身不變。
實際上「守宮」是晰蠍的一種,軀體略扁,脊部顏色灰暗,有粟粒狀的突起,腹面白黃色,口大,舌肥厚,四足各有五趾,趾內多皺褶,善吸附他物、能遊行在直上的牆壁上,就是大家常見的「壁虎」。
古老相傳,用瓦罐一類的東西把壁虎養起來,天天喂給它丹砂,大概吃到七斤丹砂的時候,就把它搗爛,用來點在女人的肢體上,殷紅一點,只要沒有發生性關系就終身不滅,一有性生活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只能用在未結婚的女子身上,已婚婦女是絕對不靈驗,這種辦法是在宋代隨理學的興起而得到推廣的。
『陸』 硃砂痣 蚊子血 白月光 還一個什麼來著 分別代表什麼
還有一個是米飯粒。硃砂痣、蚊子血、白月光和米飯粒出自張愛玲的《紅玫瑰和白玫瑰》。
1、硃砂痣代表心頭所好,是愛。
2、蚊子血代表久處之後的厭倦。
3、白月光代表可望而不可即的摯愛,以及對於愛情最美好的想像。
4、米飯粒代表喜新厭舊。
張愛玲曾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道「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6)紅玫瑰蚊子血硃砂痣擴展閱讀: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 用別有深意的服飾描寫顛覆了其中男主人公對女性類型的陳見, 並填補了新鮮的意義。兩位女主分別用不同的服飾風格表明了她們在自主性、生命力等方面的差異, 以及她們在面對父權制規則時的不同態度和命運。
《紅玫瑰與白玫瑰》體現了張愛玲的女性主義立場和批判精神, 表達了對父權制下女性生存困境的審視與關注, 以及對女性社會性別角色的質疑和反叛。
『柒』 張愛玲是怎麼想到硃砂痣蚊子血的比喻的
原句是「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硃砂痣」與「蚊子血」是張愛玲在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用來作比喻而牽連在一起的。
張愛玲在寫這段話的時候想要用一個比喻來刻畫對男人最寫實精闢的描寫,而硃砂痣的象徵著喜慶、吉祥,恰恰與低俗的蚊子血形成強烈的對比,張愛玲就是因為將「硃砂痣」與「蚊子血」用的如此經典,才使這句話有了靈魂。
拓展資料
原句的大體意思是:男人初始時,大多是喜歡淡雅清麗的白玫瑰,皎潔的清香,象是冰涼的高山之雪,值得付出一生的代價,求得在這冰涼水流中的沉淪。然而,在度過如醉如痴欣喜若狂之後,男人漸漸變的不滿足。他開始想要一個快樂的艷麗夢幻,妖嬈的濃艷,搖曳在月的黃昏。紅色的玫瑰,芳香彌散,辛辣魅惑。
『捌』 硃砂痣和蚊子血是什麼東西
回答:
同樣都是紅色,
硃砂痣是少女手臂的一顆痣,是讓人抹不去的記掛,
而蚊子血是打死蚊子後的印記,是讓人厭惡的東西。
『玖』 張愛玲硃砂痣那段話怎麼說
出自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原話如下: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紅玫瑰與白玫瑰》這本書講的就是鳳凰男佟振保的選擇和掙扎。也許每一個男子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紅玫瑰和白玫瑰。紅玫瑰:熱情、誘惑、吸引人的愛人。白玫瑰:清高、幽遠、高貴不可褻玩。
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了紅玫瑰就像得到了蚊子血,顏色艷麗,鮮紅刺目、卻讓人厭惡。得到了白飯粒,又覺得索然無味,不覺珍貴。最後啊,白玫瑰變成了明月光,清淡悠遠,可望而不可及。紅玫瑰變成了硃砂痔,是心頭隱痛,得不到隱隱惘然。
(9)紅玫瑰蚊子血硃砂痣擴展閱讀: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 用別有深意的服飾描寫顛覆了其中男主人公對女性類型的陳見, 並填補了新鮮的意義。兩位女主分別用不同的服飾風格表明了她們在自主性、生命力等方面的差異, 以及她們在面對父權制規則時的不同態度和命運。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普通人隱秘的心理與情結, 展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中西方文化交匯時人們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傳統與現代融合下男權社會中女性難以擺脫的悲劇人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玫瑰與白玫瑰(1944年張愛玲著的小說)
『拾』 硃砂痣蚊子血的原句內容是什麼
出自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一書中寫道:「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
寄予希望卻無法擁有的人叫白月光,擁有過卻無法再擁抱的人叫硃砂痣,看似寫的是生命中總有一個人錯過了卻再也難忘,但其實是諷刺男人的喜新厭舊,陳奕迅的《紅玫瑰》和《白玫瑰》也是引用這個意思,「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現實意義
一種是白月光般潔白無瑕的愛情,一種是硃砂痣般永遠記得的愛情。白月光的愛情是虛假的,不存在的,是可望不可即的,是愛而不得;硃砂痣的愛情是愛過之後留下的記號,是永遠的痛。
人對白月光的感情或許只是一種感覺,你日思夜想,但始終是虛幻的,而硃砂痣是早已經埋藏在心底的,是無法忘懷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他們總是心心念念著白月光般的愛情,而對現實中的愛情視而不見,也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