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王綉
⑴ 洛陽畫牡丹畫的王錦綉與王綉是不是一個人
王錦綉是洛陽人,也畫牡丹,及有收藏價值,每平方尺2000元。丈夫高翔中國篆刻家協會會長,每字800至3000元,洛陽日報報道過,,,高翔是高氏篆刻的正宗傳人,他的外祖父與清代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是好友,祖父高景彤和齊白石還是摯交,彼此來往甚密。高翔的叔父迷戀古玩雕刻,而且還得齊老先生的首肯。高翔的父親高一夫,甲骨文專家,是中國著名畫家黃胃的老師,還是洛陽一高的前身洛陽中學的創辦者。高翔自幼耳熏目染,備受熏陶,很早就掌握了高氏篆刻的真傳。
高氏篆刻刀鋒硬朗,布局大氣,聞名遐邇,曾為許多名人治印刻章,也有眾多名人為其題詞留念。高翔在原有的基礎上又獨創了一種新的篆刻形式,即把詩詞分刻在多方印章上,然後再按一定的結構、布局拓印在宣紙上。其作品《百壽圖》、《百福圖》、《三字經》、《朱子家訓》被多國博物館收藏,其中《三字經》更被選為「國禮饋贈作品」。
或許是曲高而和寡,高翔夫婦依然清貧如舊,就連韓國篆刻研究會會長鄭文卿都大為震驚,他很難想像高老先生能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創作。
人們常說,藝術是針對心靈的撫慰。高翔和王錦綉夫婦的生活雖然清貧,卻始終與藝術為伴,因為藝術能使他們的精神得以充實。在這樣濃淡虛實的生活中,一個個平凡的日子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他們沒有過多的評論人生的話語,只是用日子來表達他們在平凡生活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價值,他們的熱愛已經把藝術貫穿到生活中的空氣里,把中國的瑰寶靈魂默默地發揚光大!
⑵ 代表連續4年建議牡丹為國花,為什麼要確定國花
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王綉說,國花是一個國家文化形象最生動的名片,是國家獨立、社會安定、民族興旺的象徵,也是民族文化、國人精神、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國花,我國是迄今為止唯一未定國花的大國,這與中國「世界園林之母」的稱號不相稱,也不利於向世界展示中國深厚的花文化魅力和中國花卉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近年來,社會各界紛紛通過各種途徑反映,建議盡快確定我國國花。
盡快確定我國國花,以自然之花代表國家之美,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以國花之美開展國際交流,可更好體現大國禮儀,體現山川異域、大美無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國花之美融合國民生活,可更好凝聚民心民意,激發愛國情懷;以國花之美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可更加堅定全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2)洛陽牡丹王綉擴展閱讀:
國花標准:
國花是代表一個國家的符號。 一些國家的國花具有可追溯到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文化歷史或宗教根源。在許多國家,植物被選為代表特定地理區域的符號。
有些國家在全國范圍有統一的花卉象徵徽章,採用這些特定的花卉符號來代表和形象化的喻義一個國家或民族。這些被稱之國花或民族之花的植物,有些是由政府機構授予的,而另一些則是非正式公共民意調查的結果。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中國是尚未確立國花的為數不多的大國。國花,應滿足幾個條件:是一個國家原產名花,種植區域廣,社會認同感強,喜聞樂見,觀賞價值高,文化積淀深厚,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經濟價值高,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比如能食用、泡茶、做葯、做香料等。
⑶ 牡丹連續4年被建議為國花,你的看法是怎樣的
國花是一個國家文化底蘊的象徵,更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和精神信仰,牡丹連續四年被建議定為國花自有它的獨特優勢。
- 牡丹原產中國,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
牡丹一直有著花中之王的美稱,有著四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現在已經培育出了一千多種,牡丹還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在唐宋時期尤盛。
從古到今,牡丹都象徵著雍容華貴,這樣吉祥的寓意也正符合國家的繁榮之姿。
- 牡丹廣受好評
我國評選國花的活動共進行過兩次,一次是在1994年,全國人大開展自下而上的全國評選國花活動,最後提出了兩套候選方案:一是一國一花,牡丹;二是一國四花,即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當時贊同贊同牡丹為國花的有18個省,占總數的58.06%。
第二次是在2019年,為了提升國家形象,中國花卉協會向公眾徵求了對中國國花的意向,最後牡丹以362264票79.71%的得票率,奪得了當時的花魁。
今年牡丹被定為了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的會花,這也顯示出了牡丹在國民心中的地位,現在還沒有任何國家將牡丹作為國花,所以,將牡丹定為國花可以說是非常合適了。
你認為牡丹適合成為國花嗎?你心中的國花是什麼呢?
⑷ 現在王綉牡丹畫的價格
摘要 王綉2012年的潤格價已經漲到2萬一平尺了,如果是八平尺的話,應該是16萬。具體的情況你可以看看王綉官網網站上的作品潤格報價表,每個年份的都有。
⑸ 代錶王綉第三次提建議將牡丹確定為國花,你覺得哪個適合做國花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句詩讓人夢回唐朝,展現出牡丹已是國民喜愛之花。不過,時至今日,牡丹並不是國花,我國的國花也尚未確定。“把牡丹確定為國花,或盡快組織開展國花評選活動,將評選結果提交全國人大確定後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確。”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王綉連續4年提出這樣的建議。
國花是一個國家文化形象最生動的名片,是國家獨立、社會安定、民族興旺的象徵,也是民族文化、國人精神、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國花,我國是迄今為止唯一未定國花的大國,這與中國“世界園林之母”的稱號不相稱,也不利於向世界展示中國深厚的花文化魅力和中國花卉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近年來,社會各界紛紛通過各種途徑反映,建議盡快確定我國國花。盡快確定我國國花,以自然之花代表國家之美,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以國花之美開展國際交流,可更好體現大國禮儀,體現山川異域、大美無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國花之美融合國民生活,可更好凝聚民心民意,激發愛國情懷;以國花之美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可更加堅定全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⑹ 代表連續4年建議牡丹為國花,為何牡丹比較適合做國花
因為世界上還沒有國家以牡丹為國花,牡丹做國花更彰顯唯一性和獨特性。時至今日,我國尚未確定國花。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王綉連續4年提出這樣的建議:“把牡丹確定為國花,或盡快組織開展國花評選活動,將評選結果提交全國人大確定後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確。”
形成了包括植物學、園藝學、葯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洞察中華民族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⑺ 洛陽牡丹畫誰畫的最好
唐玉潤,早就被美術界譽為「唐牡丹」。見網路----
字秋山,1924年生於古都咸陽回,後答移居鄭州商城,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法家協會理事,河南美學學會理事,並兼任鄭州大學、山東大學、鄭州教育學院教授等職。其書畫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及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地展出,受到好評,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書畫家。
早年曾習工筆,50年代又師承八大山人、任伯年、吳昌碩、陳半丁、齊白石等大家,畫風為之一新。先生的花鳥畫以牡丹著稱,素有「唐牡丹」之譽。
1994年,唐老的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眾贊如潮,張愛萍、谷牧、方毅、賀敬之等都親往參觀並給予很高評價,《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和中央電視台都作了熱情洋溢的報道;《人民畫報》、《當代中國》等報刊多有刊載;山東、江蘇、河南及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等都有專題報道其書畫藝術成就;作品收錄於《天安門珍藏書畫集》、《中南海珍藏書畫集》等大型畫冊,著名作家姚雪垠欣然題詞曰「書畫傳世」。近年,唐老的新作《牡丹》又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的「國際中國畫展暨大賽」中展出並收入《二十世紀中華畫苑綴英》。
⑻ 中國牡丹畫家前十名
⑼ 洛陽牡丹國畫大師有誰
王綉,女,漢族,1942年出生,哈爾濱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1966年畢業於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系。現任洛陽博物館館長、河南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洛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曾榮獲國家文化部貢獻獎,文化部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她的牡丹畫作品氣韻典雅,章法嚴謹,筆墨酣暢,嫵媚動人,尤其在色彩的配置上獨具匠心,形成了雅俗共賞的獨特藝術風格,享譽畫壇。
張志文1966年出生於河南洛陽嵩縣紙房,自幼酷愛美術、痴迷丹青,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和國家級的美展並獲獎。
1998年開始創作世界第一牡丹畫卷——500米《華夏牡丹圖》。
2001年《華夏牡丹圖》被列為十六大獻禮作品,3月被洛陽市評為十大文明新事之一。
2002年《華夏牡丹圖》(300米)在福建洛陽橋進行跨海大展,轟動海峽兩岸,收藏家出高價購買被作者婉拒,三月,此畫卷應邀在洛陽牡丹花會和河南省博物院展出。
2003年,作者深居家鄉白雲山野生牡丹園繼續創作,同年3月《華夏牡丹圖》完成500米,由家鄉嵩縣縣委、縣政府和洛陽市文化藝術研究會聯合展出。8月此畫卷聯姻河南白雲山與廣州白雲山成為友好景區。9月定居廣州奇藝仙館繼續創作。
2004年,在廣州大型名家書畫藝術品交流會上500米牡丹畫卷艷驚羊城,4月《華夏牡丹圖》被列為中國牡丹博物館開館大禮,並被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社、人民網、中新網、中國台灣網等媒體譽為「世界第一牡丹畫家」。
2004年10月,廣州順德美術家協會、收藏家協會在順德圖書館共同舉辦世界第一牡丹花畫家張志文精品展。12月,作者在廣州虎門舉辦世界第一牡丹花畫家與中國嶺南猴王作品展。
2005年1月,在中國十大名園之一「清暉園」舉辦世界第一牡丹花畫家精品展。2月,在廣州順德榕桂鑒藏傢俱樂部舉辦世界第一牡丹畫家精品展。
2005年2月,在廣州順德榕桂鑒藏傢俱樂部舉辦世界第一牡丹畫家精品展。
2005年10月中國文聯首選30位中國著名藝術家,在泰國曼谷舉辦中泰建交30周年大型國際美展。張志文與揚之光、林墉、劉大衛、鄧琳、劉文西、王西京、何水法等應邀參加,並受到泰國總理的親切接見。
⑽ 哪位代表連續4年建議牡丹為國花
時至今日,我國尚未確定國花。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王綉連續4年提出這樣的建議:「把牡丹確定為國花,或盡快組織開展國花評選活動,將評選結果提交全國人大確定後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確。」王綉說,世界上還沒有國家以牡丹為國花,牡丹做國花更彰顯唯一性和獨特性。
據介紹,牡丹原產中國,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分布區域廣,品種繁多;牡丹花色鮮艷,雍容華貴,寓意富貴吉祥,被盛贊「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牡丹文化底蘊深厚,唐代就被譽為國花。
(10)洛陽牡丹王綉擴展閱讀
國花的標准:
國花是代表一個國家的符號。 一些國家的國花具有可追溯到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文化歷史或宗教根源。在許多國家,植物被選為代表特定地理區域的符號。
有些國家在全國范圍有統一的花卉象徵徽章,採用這些特定的花卉符號來代表和形象化的喻義一個國家或民族。這些被稱之國花或民族之花的植物,有些是由政府機構授予的,而另一些則是非正式公共民意調查的結果。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中國是尚未確立國花的為數不多的大國。國花,應滿足幾個條件:是一個國家原產名花,種植區域廣,社會認同感強,喜聞樂見,觀賞價值高,文化積淀深厚,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經濟價值高,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比如能食用、泡茶、做葯、做香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