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黃色玫瑰鸚鵡

黃色玫瑰鸚鵡

發布時間: 2022-04-05 06:59:41

① 黃色玫瑰鸚鵡的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准(分布區域或波動范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② 什麼鸚鵡啊!!!

是黃色玫瑰鸚鵡嗎?很漂亮的~XD
黃色玫瑰鸚鵡 【物種名稱】 黃色玫瑰鸚鵡
【又 名】 黃玫瑰鸚鵡
【拉丁學名】 Platycercus flaveolus
【英文名稱】 Yellow Rosella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紐澳鸚鵡族
【整體概述】
身長:33公分(13吋)
亞種:目前並無已知亞種
外型:這種鸚鵡鳥體為淺黃色;前額為橘紅,臉頰兩側為深藍色,背部和翅膀的羽毛為黑色,並帶有很寬的淺\黃色滾邊,許多鳥的胸部上方和喉嚨帶有紅色;翅膀中間覆羽為黑色,翅膀內側覆羽和外側飛行羽為藍色;尾巴覆羽上方和背部下方為深黃色;上方尾羽中間為藍色,並且帶有些綠色,外側羽尖為淺藍;尾巴內側灰色,羽尖淺\藍;鳥喙灰白色;虹膜深棕色。母鳥的胸部上方和喉嚨帶有較多的紅羽,翅膀內側通常帶有白色的條紋,鳥喙比較細窄。幼鳥體色較深,背部為橄欖綠,胸部和腹部為淺黃綠色;通常翅膀內側也會有淺\色條紋,幼鳥需要16個月才能長成成鳥般體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黃色玫瑰鸚鵡主要棲息於狹長林區、桉樹屬常綠喬木叢生的樹叢、沿著河岸或是水源經過的地區;有時候他們也會前往連接農耕區的馬利「Mallee」植被區覓食。平時他們大多成對或是以小群體活動;大部分被人看見的時候均是在地面上或是桉屬植物最外緣的枝幹上覓食;在濃密林中活動的時候,身體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因此並不容易察覺;有時候會和當地的超級鸚鵡(Superb Parrots)和瑪莉環頸鸚鵡(Mallee Ringneck Parrot)一起集結活動,偶爾會因為尋找食物而四處游牧;他們的個性較其他玫瑰鸚鵡來的內向,叫聲也比較沒有那樣吵雜,如果平時受到驚擾,會整群驚叫著飛離;飛行時會強力的拍動翅膀,並不像其他玫瑰鸚鵡那樣成波浪狀,有時候飛行一段很長的距離仍然能夠維持相當的高度;飛行時會伴隨刺耳的鳴叫,聲音類似深紅玫瑰鸚鵡(Crimson Rosella),但是音頻略高。
食物:黃色玫瑰鸚鵡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種子、植被、植物嫩芽、漿果、水果、花朵、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有時會前往農耕區覓食,但是並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害。
【地理分布】 棲息地:澳洲西南

③ 黃色玫瑰鸚鵡的生活習性

平時大多成對或是以小群體活動;大部分被人看見的時候均是在地面上或是桉屬植物最外緣的枝幹上覓食;在濃密林中活動的時候,身體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因此並不容易察覺;有時候會和當地的超級鸚鵡和伯納德氏鸚鵡一起集結活動,偶爾會因為尋找食物而四處游牧;黃色玫瑰鸚鵡的個性較其他玫瑰鸚鵡來的內向,叫聲也沒有那樣吵雜,如果平時受到驚擾,會整群驚叫著飛離;飛行時會強力的拍動翅膀,並不像其他玫瑰鸚鵡那樣成波浪狀,有時候飛行一段很長的距離仍然能夠維持相當的高度;飛行時會伴隨刺耳的鳴叫,聲音類似深紅玫瑰鸚鵡但是音頻略高。
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種子、植被、植物嫩芽、漿果、水果、花朵、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有時會前往農耕區覓食,但是並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害。

④ 玫瑰鸚鵡屬的外形特徵

玫瑰鸚鵡屬共有8種鸚鵡,最明顯的特色是羽毛的花紋。其一是他背羽呈扇形;其二是他面頰皆是有顏色。所有的玫瑰鸚鵡背上都是以黑色為主體,而在每一個羽毛邊則有對比色以呈現出扇型的感覺。然後在臉頰上也都會有著一塊對比的顏色飾片存在著。依據種類的不同,這些顏色有可能是綠色、紅色、黃色、白色、或者是藍色的。但這種特色是每一隻玫瑰鸚鵡都可以見到的。 東澳洲的玫瑰鸚鵡大致可分為兩個族群:一個是有著藍色面頰的深紅玫瑰鸚鵡,另外一種則是白色面頰的東部玫瑰鸚鵡。
玫瑰鸚鵡雖然種類繁多,但所有玫瑰鸚鵡 間亦存在著共同的特色,主要包括扇形的羽毛排列方式以及翅膀和尾巴都有特殊的藍色邊;再則根據其頰部區域的顏色可大致分成兩組:第一組是頰部圈圈內為白色的,如:澳西玫瑰鸚鵡 、東部玫瑰鸚鵡 、藍頰玫瑰鸚鵡等;第二組是頰部區域內為藍色的,如:深紅玫瑰鸚鵡 、黃色玫瑰鸚鵡 和綠色玫瑰鸚鵡等。
玫瑰鸚鵡的翅膀前端及尾巴為帶有光澤的藍色。非常漂亮。有的品種胸部、頸部以及頭部為鮮紅色,白色的臉頰,背部為黃色,但羽毛有黃綠色的邊緣,尾部的上腹羽是黃綠色,下腹羽是紅色,棕色的眼,灰白色的喙及黑灰色的腳。母鳥的喙較小,紅色較淡,且眼睛的周圍有灰棕色的羽毛。
英文名稱Rosellas 這個字基本上就是在形容 rose ( 玫瑰)、rose-coloured ( 玫瑰色的) 、 roselike ( 似玫瑰的),尤其是觀看其背羽的花紋,宛如片片玫瑰花瓣。

⑤ 黃色玫瑰鸚鵡的分布范圍

分布於以澳大利亞東南部為中心的墨累河( Murray River)和馬蘭比吉河( Murrumbidgee River)流域。

⑥ 黃色玫瑰鸚鵡的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⑦ 黃色玫瑰鸚鵡的介紹

黃色玫瑰鸚鵡(學名:Platycercus flaveolus)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鳥體為淺黃色;前額為橘紅,臉頰兩側為深藍色,背部和翅膀的羽毛為黑色,並帶有很寬的淺黃色滾邊,胸部上方和喉嚨帶有紅色。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主要的食物是花朵、花蜜、草類與樹木的種子等,通常4-6隻成群活動,繁殖期多在9-1月間。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

⑧ 黃色玫瑰鸚鵡的外形特徵

黃色玫瑰鸚鵡體長36厘米,體重115-170克。原屬深紅玫瑰鸚鵡的一個亞種,已化分為獨立物種。這種鸚鵡鳥體為淺黃色;前額為橘紅,臉頰兩側為深藍色,背部和翅膀的羽毛為黑色,並帶有很寬的淺黃色滾邊,許多鳥的胸部上方和喉嚨帶有紅色;翅膀中間覆羽為黑色,翅膀內側覆羽和外側飛行羽為藍色;尾巴覆羽上方和背部下方為深黃色;上方尾羽中間為藍色,並且帶有些綠色,外側羽尖為淺藍;尾巴內側灰色,羽尖淺藍;鳥喙灰白色;虹膜深棕色。
雌鳥的胸部上方和喉嚨帶有較多的紅羽,翅膀內側通常帶有白色的條紋,鳥喙比較細窄。幼鳥體色較深,背部為橄欖綠,胸部和腹部為淺黃綠色;通常翅膀內側也會有淺色條紋,幼鳥需要16個月才能長成成鳥般體色。
黃色玫瑰鸚鵡圖冊(圖片來源:flickriver)

⑨ 黃色玫瑰鸚鵡的繁殖方式

繁殖期多在9-1月間,求偶時雄鳥會靠近雌鳥翅膀微開且不停地拍動,尾部也會一直擺動,頭部不停地晃動、鼓起胸前的羽毛且持續地發出啁啾的鳴叫聲,之後雄鳥會有餵食雌鳥的行為出現,這表示配偶之間的感情非常好,主要築巢於樹洞內,一窩產3-8枚卵蛋,孵化期約21天,雄鳥一天餵食雌鳥2次,5周後幼鳥羽毛長成,再與親鳥相處一個月後即離巢。

⑩ 黃色玫瑰鸚鵡的棲息環境

黃色玫瑰鸚鵡主要棲息於狹長林區、桉樹屬常綠喬木叢生的樹叢、沿著河岸或是水源經過的地區;有時候也會前往連接農耕區覓食。

熱點內容
情人節最幸福情侶 發布:2025-08-23 17:48:35 瀏覽:896
盆載梅花 發布:2025-08-23 17:33:18 瀏覽:527
荷花桌上擺 發布:2025-08-23 17:23:23 瀏覽:536
牡丹是哪國的國花 發布:2025-08-23 17:21:48 瀏覽:876
實荷花 發布:2025-08-23 17:21:44 瀏覽:516
梅花三弄吹 發布:2025-08-23 17:20:52 瀏覽:374
焰里還生一朵蓮姻緣 發布:2025-08-23 17:20:08 瀏覽:797
青花語服飾 發布:2025-08-23 17:19:53 瀏覽:387
素子百合本 發布:2025-08-23 17:05:37 瀏覽:944
學插花包花 發布:2025-08-23 17:05:24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