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愛情
㈠ 以《牡丹亭》為基礎探討人生愛情觀
1、簡述:
作品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傑作。全劇共計五十五齣,每一出都為後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下場詩全部採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於他的《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僅謳歌了人性,同時也用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大行其道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
2、拓展: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改編於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總之,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
㈡ 《牡丹亭》中杜麗娘為愛情做了什麼事
杜麗娘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她面對無愛的人生,毅然選擇了死亡!死後仍然追求愛情,又為愛情而復生。
㈢ 牡丹亭的至情指的是愛情嗎 為什麼
牡丹亭的至親指的不是愛情,因為它說的字性質情情,指的是情感是個人的情感體驗。
㈣ 《牡丹亭》與《西廂記》在愛情描寫上有何異同
現實的愛情追求
《西廂記》是一部現實主義劇作,在塑造女主人公崔鶯鶯時,作者王實甫用寫實主義的筆法,加以藝術的創造,給大家展現在舞台上的是一個活脫脫的青年女子形象。她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憂有個性。她情竇初開,渴望愛情,但又不肯輕易流露真情,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澀;她不滿包辦婚姻,想追求自由幸福,但又瞻前顧後,顧慮重重,不敢徹底背叛封建禮法……作者從人物愛情追求的真實感上下功夫,從熱烈的愛情,猶豫的心理,勇敢的反抗等方面體現其現實性。而《牡丹亭》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劇作,所描寫的愛情,有著和其它愛情劇不同的特色。作者湯顯祖把故事放在虛構的夢境中發展,以人鬼幻化的浪漫過程,表現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追求。讓一對陌生的青年男女在夢中相會,在夢中相合,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的愛情理想。而女主人公杜麗娘由夢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復生。這種異乎尋常、出死入生的愛情,使全劇從主題情節到人物塑造都富於浪漫主義的色彩,在愛情劇方面形成了新的獨特的風格,是千萬人愛情理想的展現。
理想的愛情追求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麗娘是一個晶瑩通透的純真少女,她愛自然、愛生命、愛自由,卻被森嚴的禮教限制在深閨綉閣之中。她在官衙里住了三年,居然連自家的後花園都沒有去過;白天睡個午覺也讓母親責備不合禮教;在裙子上綉一對鴛鴦鳥,母親也生怕引動女兒的情思。在這樣一個滅絕情慾的世界裡,正常的情慾得不到對象化,封建禮教的魔影吞噬了正常的感情。然而,生命意識是頑強的,不可戰勝的,湯顯祖用如椽神筆生動展示了杜麗娘對真摯愛情生死不渝的追求。在《牡丹亭》中,男女愛情,被寫的纏綿悱惻,超凡入幻。「夢其人即病,病即彌,至乎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這是何等奇幻的愛的歷程。
㈤ 湯顯祖的《牡丹亭》表達了什麼情感
《牡丹亭》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禮教和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的矛盾,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家庭關系的冷漠和虛偽;同時又熱情地歌頌了青年男女在追求幸福自由的愛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劇本中,作者大膽地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讓一對陌生的青年男女在夢中相會,由夢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復生。其構思之奇特,文思之優美,戲劇結構之巧妙,的確令人擊節嘆賞。
㈥ 為什麼牡丹亭展現的是一個全新的愛情
因為牡丹亭的話它裡面表現的是一種對愛情的自由,然後對封建禮數,然後的束縛的反抗。
㈦ 如何看待《牡丹亭》中所表現的愛情
《牡丹亭》只是借用了話本中「還魂」的故事;湯顯祖本人由於是個不得志的文人,在官場上屢屢受挫,看透了黑暗的朝廷,所以其憤懣之情大多抒發在他的傳奇里。《牡丹亭》有兩條線,一條是杜麗娘游園驚夢,死而還魂的情節,一條是杜太守、陳最良這些官場士大夫平亂的仕宦情節,兩條線是並重的。 陳最良是一個腐儒,一生只會死讀儒家經典,不通人情世故,是一個和范進一樣為科舉功名、八股取士制度毒害的老儒生。他和杜麗娘一樣,都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是很可憐的,可以說他的境遇與作者有幾分相似之處。不過我認為陳最良最大的作用是把柳夢梅、杜麗娘這條線和杜太守這條線穿在了一起——他是情節上唯一看到了柳夢梅掘墳竊屍,又能為杜太守通風報信,且在道德上與杜太守站在同一陣線上的人。
㈧ 《牡丹亭》是一部怎樣的愛情故事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它描寫了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又名《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者《牡丹亭夢》。
《牡丹亭》作者湯顯祖從小受王學左派影響,結交了被當時統治者視為異端的李贄等人,他反程朱理學,肯定人慾,追求個性自由。湯顯祖是我國古代繼關漢卿之後的又一位偉大戲劇家,影響最大的當數《牡丹亭》。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麗娘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有特色典型,她對愛情執著追求和對禮教徹底反對,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深刻的代表性。
杜麗娘是我國古典文學里繼崔鶯鶯之後出現的最動人婦女形象之一,作者湯顯祖在《牡丹亭》中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之間的愛情婚姻,喊出了要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㈨ 《牡丹亭》和《西廂記》的愛情觀有何不同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是元代愛情劇中的傑作。故事本於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實際上卻是從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脫胎而來,但思想性、藝術性均大大提高。作品在批判封建禮教與婚姻制度的同時,通過鶯鶯與張生等反抗禮教的典型形象的塑造,熱情地謳歌了青年一代追求個性解放與美好思想的戰斗精神,從而把崔、張的愛情故事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後人稱「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還魂記》,共五十五齣,是明代傳奇中最優秀的劇作。它描寫南安太守的女兒杜麗娘,不滿於封建禮教,游園後在夢中與理想的情人柳夢梅相會,因情思成疾而逝;後托夢於夢梅並經夢梅調護,以情之所至,麗娘又得以死而復生,終於結為夫婦。作品對封建禮教作了有力的抨擊,對年青姑娘為掙脫封建教條的束縛,爭取正當的幸福生活作了熱情的贊美。全劇構思奇特,富於浪漫主義色彩;語言絢麗多彩,主要人物個性鮮明,藝術成就很高。
㈩ 《牡丹亭》寫的是愛情故事么什麼背景的故事
《牡丹亭》寫的是愛情故事。
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牡丹亭還魂記》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10)牡丹亭愛情擴展閱讀:
該劇標志著明代傳奇發展的最高峰。《牡丹亭還魂記》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使其成為中國戲劇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牡丹亭還魂記》的積極浪漫主義的表現方法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牡丹亭還魂記》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高度統一,使《牡丹亭》成為後來文人學習、借鑒的一個典範。沈璨曾受湯顯祖的影響改編《牡丹亭》為《同夢記》。在Daniel S.Burst編著的《100部劇本:世界最著名劇本排行榜》中,《牡丹亭還魂記》名列第3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