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醫學院地圖
❶ 從安徽到牡丹江醫學院有沒有直達的列車啊大致路線呢,還有車費,我是安徽淮南的,謝了!
安徽到牡丹江沒有直達的列車 可以坐到合肥 在從合肥坐火車到哈爾濱 再轉車 到牡丹江
淮南到合肥的車比較多 你選一個合適的時間
合肥到哈爾濱就一趟列車T242/T243 下午五點四十七 第二天下午四點十分到哈爾濱
這樣你要乘坐火車到牡丹江的話最快是半夜十二點多 或者你可以在哈爾濱睡一晚 第二天早上再走
❷ 牡丹江醫學院的寢室准備在好樂迪唱歌、老亨通吃飯、求怎麼從好樂迪去老亨通、遠么
很近的
❸ 牡丹江醫學院是在市區里嗎,它周圍有大商場嗎, 交通便不便利啊,麻煩懂的人介紹一下它。
你可以看看地圖 在北郊 靠近北山公園 周圍只有大一點的超市 交通坐公交 101 102 去市裡還是很方便的 畢竟牡丹江不大
❹ 牡丹江醫學院2019考研復試考口語嗎
一般會有英語口語和筆試,但是每個學校每年的要求都會有變動~親可以去官網上找以往的復試要求~望親採納
❺ 從廣西藤縣到牡丹江醫學院坐火車要怎麼走
你現在在哪裡呀?你可以手機下載一個手機網路地圖導航到牡丹江醫學院,然後可以看到相關的車票和路程都有。
❻ 牡丹江醫學院的地理位置在七台河的哪個方向
位於七台河西南方向約227.4公里(網路地圖公路距離數據,僅供參考)
❼ 牡丹江今年氣溫是歷史最高嗎
牡丹江
(黑龍江省地級市)
編輯
聲明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網路地理組一起交流。
牡丹江市黑龍江省省轄地級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是黑龍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東北東部地區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和黑龍江的重要開放門戶。全市總面積3.8827萬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年末,總人口278.5萬。
牡丹江市,因黑龍江省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橫跨市區因而得名。牡丹江市已開發利用的主要風景名勝古跡及人文景點有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和牡國家自然保護區、雪鄉滑雪場、牡丹峰滑雪場、八女投江紀念群雕、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及冬季在牡丹江江面上建設的雪堡等。
城市網路景點美食文化人物歷史建設學校
快速導航
旅遊預測
中文名稱
牡丹江市
外文名稱
Mudanjiang City(英語)、Муданьцзян(俄語)
別 名
中國雪城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
下轄地區
4市轄區、5縣級市、1縣
政府駐地
江南新區
電話區號
0453
郵政區碼
157000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東南部
面 積
3.8827萬平方公里
人 口
278.5萬人(2012年)
方 言
東北官話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鏡泊湖風景區、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楊子榮烈士陵園等
機 場
牡丹江海浪機場
火車站
牡丹江站
車牌代碼
黑C
行政區劃代碼
231000
行政代碼
231000
GDP
1318.4億元(2015年)
市 花
牡丹花
市 樹
雲杉
市 歌
我的牡丹江
高等學府
牡丹江師范學院、牡丹江醫學院等
城市名人
韓庚、潘長江、董璇、斯琴高麗等
現任領導
市委書記張雨浦、市長劉忻
目錄
1 歷史沿革
▪ 古代歷史
▪ 近現代歷史
2 地理環境
▪ 位置
▪ 地貌
▪ 氣候
3 自然資源
4 行政區劃
▪ 區劃沿革
▪ 區劃詳情
5 人口
6 經濟發展
▪ 農業
▪ 工業
▪ 固定資產
▪ 國內貿易
▪ 招商引資
7 社會事業
▪ 科學教育
▪ 廣電體育
▪ 社會保障
▪ 友好城市
8 交通運輸
▪ 航空
▪ 鐵路
▪ 公路
9 旅遊信息
▪ 風景名勝
▪ 小吃特產
▪ 地標街景
10 城市榮譽
11 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
歷史沿革
編輯
古代歷史
牡丹江市歷史照片 (44張)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長的歷史變革中,由於各個朝代的更替,其稱呼也不盡相同。在夏、商、周時期,被稱為肅慎、息慎和稷慎。在兩漢、魏晉時期,肅慎人改稱為「挹婁」。南北朝時期,挹婁人又轉稱勿吉。隋唐時期,勿吉又轉稱靺鞨,靺鞨族當時分為七個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張廣才嶺東牡丹江和寧安境內,呈寶部居綏芬河流域。五代時靺鞨族改稱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舊日渤海國邊民被稱為生女真。到了清朝皇太極即位後,便將族名定為「滿洲」,稱為滿洲族,簡稱滿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稱為滿族。[1]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族首領大祚榮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東城建立了「震國」,史稱「舊國」。
公元705年,大祚榮受招唐朝改國號為「渤海」,正式成為唐朝管轄下的地方自治政權。
公元755年,大祚榮之孫,渤海三世王大欽茂將國都遷到今天寧安市渤海鎮,定首都名為上京龍泉府。渤海強盛時期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疆域包括今吉林省、黑龍江省的大部,遼寧省少部以及俄羅斯濱海地區和朝鮮咸鏡北道、兩江道、慈江道及平安北道的一部分,幅員五千餘里,有戶十餘萬,常備兵數萬,號稱「海東盛國」。公元十世紀初,渤海國開始衰落。
公元926年,契丹攻佔上京龍泉府。渤海末王大湮撰率眾出城投降,渤海國滅亡。
老光華街
公元928年,契丹將渤海國王族及城內居民遷到契丹腹地今遼南地區,為使渤海人忘其國土,臨行前放火將渤海故都化為灰燼。渤海國從698年建國到926年滅亡,共傳十五世,歷時229年。
公元十二世紀初,女真完顏部崛起。據《金史·本記第一》記載:「始祖居完顏部仆干水之涯」,仆干水就是今天的牡丹江,女真完顏部最早就是居住在這里。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今寧安、海林、穆棱及牡丹江市區均屬金代胡里改路管轄。
公元1234年,蒙古帝國滅金。牡丹江流域女真族歸於元朝政府統治之下。
公元1368年,元朝滅亡,明朝建立,建洲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綏芬河、長白山一帶。
明永樂八年(1410年),建州女真斡朵里部酋長努爾哈赤六世祖愛新覺羅·孟特穆率部從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寧古塔(今海林市舊街鄉)定居下來,這一支女真在歷史上被專稱為建州女真。十年以後,他們東進至今俄羅斯雙城子對面克拉斯諾雅爾山城定居下來,再後來又經過多次遷移,最後定都於新賓的赫圖阿拉。明朝後期,建州女真日益強大,努爾哈赤相繼統一了建洲諸部和海西女真四部。
1608年,努爾哈赤派兵進駐寧古塔舊城,並以此為基地征服了今興凱湖、三岔口、烏蘇里斯克、穆棱、寧安、密山、琿春等地的女真部落。
1666年,寧古塔將軍巴海率部在今寧安市寧安鎮修建新城,同年12月駐
老西三條路
地遷往新城,原來的舊址便被稱為「舊城」或「舊街」,寧古塔舊城作為清朝各級章京駐地和治所,自1636年至1666年前後共存30年。
清王朝入主中原後,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後來,為了穩定政權,繼續擴張中原地區的疆域,清王朝從順治到康熙年間不斷往寧古塔一帶撥民和安置有戰功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屬,漢族人逐漸增多。寧古塔遷往新城後,寧古塔作為清朝政府的流放地,先後有大批被朝遷罷職、刻黜的官員和一些有學識的文士被「謫戍」或「遺戍」到這里。他們的到來,對傳播中原文化,加速民族融合、開發建設邊疆都做出了積極貢獻。
近現代歷史
1860年,清政府開始對東北地區局部解禁。1881年,清政府開放了寧古塔管轄下的鐵嶺河,1904年,牡丹江流域全部開禁,大批漢族人進入了這一地區。
老太平路
到了二十世紀初,今天的牡丹江市還是一片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的地區,當時的地圖記載這一帶叫「黃花甸子」,因有大片黃花點綴於草地上而得名,僅有四、五戶人家分散居住,屬於寧安第五區管轄。1903年,沙俄修築的中東鐵路在牡丹江沿岸修建了一座車站,因車站南臨牡丹江,便為車站命名為牡丹江車站,這便是今日牡丹江的雛形。從此,人口不斷增加,牡丹江站開始迅速發展。
1907年,清政府將東三省將軍制改為行省制,牡丹江境域屬吉林省寧安府管轄。民國初年,牡丹江地域沿襲清制,仍歸吉林管轄。
1932年5月,日本侵略軍佔領牡丹江站等地,1937年1月,成立偽牡丹江省公署,轄寧安、穆棱、東寧、密山、虎林五縣。同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偽牡丹江市公署,當時的牡丹江省共轄5縣1市,省會設在牡丹江。
牡丹江老汽車站(現文化廣場)
1945年8月14日,蘇聯紅軍進駐牡丹江。日本侵略者敗退,偽東滿省公署和牡丹江市公署同時解體。同年8月18日,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成立了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維持會。受東北黨委員會派抗聯幹部20餘人進入牡丹江市,建立了牡丹江衛戍司令部,維持剛解放的地方治安。1945年10月14日,在中共領導下的民主政府成立,軍區司令員李荊璞擔任市長。隨後延安幹部團團長張聞天等高級幹部陸續到達牡丹江市,張聞天同志以中共中央東北及駐牡丹江地區代表的身份,指揮和領導了這里的工作。[2]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
牡丹江市位於黑龍江省的東南部,地處中、俄、朝合圍的「金三角」腹地,北鄰哈爾濱市的依蘭縣和七台河市的勃利縣,西鄰哈爾濱市的五常市、尚志市、方正縣,南鄰吉林省的汪清縣、敦化市,東鄰雞西市、雞東縣,並與俄羅斯接壤。[1]
地貌
市區中部是牡丹江河谷盆地,整個地區凸現山勢並且連綿起伏,亦縱橫河流,被稱為「九分山水一分田」。地形則是以山地,丘陵為主,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四種地質形態。全市平均海拔高度230米,牡丹江地區的海拔最高處位於張廣才嶺的白突山,其海拔高度為1686.9米;而海拔最低地區則是位於綏芬河市與俄羅斯的邊境地區,為86.5米。[1]
氣候
牡丹江市東南瀕臨日本海,相距1000km。受海陸巨大熱力差異的影響,形成海洋(半濕潤型)中溫帶季風氣候特徵。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暖熱多雨。冬季,風從大陸吹向海洋,寒冷乾燥。牡丹江地處盆地,四面環山,四季分明。西部山脈阻擋沙塵暴的入侵,使得牡丹江地區免受沙塵天氣。[1]
自然資源
編輯
全市共有林地面積244.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2.3%。樹種有25科百餘種,主要優質木材有紅松、落葉松、樟子松、雲杉、冷杉、水曲柳等。林區土特產資源十分豐富,各種可開發利用的野生經濟植物2200餘種,其中葯用植物500餘種,年貯量20餘萬噸,主要品種有山參、細辛、刺五加、黃芪、杜鵑、五味子、桔梗、防風等。可食用的山野菜有80餘種,其中蘑菇、木耳、松茸、蕨菜、薇菜、刺老芽等被視為「山珍」、「天然無污染綠色食品」,暢銷海內外,年蘊藏量40萬噸。可開發利用的山野果有紅松籽、榛子、山核桃、山葡萄、刺玫果等15種,年貯量15萬噸。此外,在林區還棲有東北虎、梅花鹿、狍子、黑熊、野豬、狐狸等18科53種珍稀野生動物。鳥類資源有48科256種。[1]
截至2012年,已發現的礦產有煤、黃金、大理石等78種。旅遊資源豐富,全市境內擁有可開發的景點450餘處,其中,自然景觀約有270處,人文景觀約有l80處,已開發並具備接待能力的自然、人文景觀230處。[1]
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沿革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2月,沙俄修築中東鐵路,建牡丹江站。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7月,鐵路全線通車後,沙俄將鐵路沿線兩側,劃為其附屬地。附屬地的行政權、司法權、設警權、駐軍權以及森林、礦產、土地的開發、經營管理權,均被沙俄中東鐵路局(亦稱俄國鐵路公司)攫取。車站周圍設立居民組織自治會,具體掌管工交、財經、民政、文教衛生等事宜。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將東三省將軍制改為行省制,撤銷寧古塔副都統,寧安府劃歸綏芬廳管轄。1910年改綏芬廳為寧安府,歸吉林行省管轄,牡丹江境域屬寧安府管轄。
民國初年沿襲清制,牡丹江地域仍歸吉林省寧安府(後稱縣公署、縣政府)管轄,今市郊乜河,屬寧安縣第五行政區團聚鄉所在地,為當時境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牡丹江站兩側歸哈爾濱中東鐵路公司督辦公署轄屬。[3]
1920—1930年,中東鐵路哈爾濱地畝管理局在牡丹江站周圍地段發放過三次街基號,街路地段不斷擴大,人口繼續增加,店鋪作坊日益興起,逐步形成集鎮。寧安縣第五區的政治、經濟活動中心很快從乜河轉移到火車站周圍。
1932年5月日本侵略軍佔領牡丹江站及乜河、鐵嶺河、卡路、海浪、南嶺(今勝利村)等地。1933年7月,將東省特別區改為北滿特別區(1936年1月撤銷);將中東鐵路改為北滿鐵路。1934年10月,將寧安等縣劃為新成立的濱江省管轄。今牡丹江市大部分境域仍屬寧安縣五區。1935年,偽滿洲國當局成立濱江省牡丹江辦事處。1936年12月圖們至佳木斯鐵路全線通車後,牡丹江新站(即今火車站,原稱寧北站),成為貫穿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1937年7月1日,成立偽牡丹江省公署,轄寧安、穆棱、東寧、密山、虎林5縣。在偽省公署內設立牡丹江市政籌備處(即市正式建置的前身)。同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偽牡丹江市公署。時牡丹江省共轄5縣1市,省會設在牡丹江市。
1943年10月1 日,日本侵略者為使國境地帶的軍事管轄區域和行政管轄區域一致起來,以加強其「國防要塞」和行政機構,設立東滿總省,轄牡丹江省、東安省和間島省(今吉林省延邊地區),共3市16縣。總省省會設在牡丹江市。
1945年5 月28日,撤銷東滿總省,劃出間島省;將原牡丹江省和原東安省合並,設立東滿省,轄2市11縣,省會仍設在牡丹江市。當年8月14日日本侵略者敗退,偽東滿省公署和牡丹江市公署同時解體。
1945年8月18日,在蘇聯紅軍駐軍幫助下,成立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維持會。同年8月下旬,受東北黨委員會派遣的金光俠、陶雨峰、喬書貴等抗聯幹部,隨同蘇聯紅軍進入牡丹江市,於當月25日成立中共牡丹江市委員會,隸屬中共牡丹江地區委員會領導。10月14日,牡丹江軍區司令員李荊璞接收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維持會,建立在中共領導下的牡丹江市民主政府。
1946年4月8日至10日,綏寧省首屆臨時參議會在本市召開,成立綏寧省政府。牡丹江市劃屬綏寧省領導。
1946年10月7 日,綏寧省撤銷,成立東北政聯直屬牡丹江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專員公署領導。
1947年8 月20日,牡丹江專區與東安專區合並,成立牡丹江省,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省領導。
1948年7月9日,撤銷牡丹江省建制,並入松江省,牡丹江市為松江省直轄市。
1949年5月27日,牡丹江市政府改稱市人民政府。
1954年6 月19日,松江省建制撤銷,與黑龍江省合並。統稱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劃為黑龍江省直轄市。 1955年3月24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改稱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
1958年6月18日,牡丹江市劃歸牡丹江專員公署領導,變為地轄市。
1960年4月5日,寧安縣由牡丹江專員公署管轄改為牡丹江市管轄。1962年9 月22日,又將寧安縣劃回牡丹江專員公署。
1966年2月8日,牡丹江市由地轄市又改為黑龍江省直轄市。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開始,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受沖擊。1967年1月,市人委被「造反派」接管。
1967年3 月30日,撤銷牡丹江專員公署,成立牡丹江地區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地革委),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地革委領導。
1967年4月8日。撤銷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成立牡丹江市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市革委)。4月19日市革委召開成立大會,並發布《第一號通告》。
1968年2月6日,根據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潘復生的指示。市革委和地革委機構合並,統稱牡丹江地革委。撤銷牡丹江市建制,原市轄的先鋒(西安)區、東風(東安)區、愛民區和郊區直接由地革委領導。並在地革委內部設城市工作部門,具體管理協調各區工作。
1973年9月1日。牡丹江地、市革委分設,恢復牡丹江市建制,仍歸牡丹江地革委領導。地革委直轄的東風區、先鋒區、愛民區、陽明區(1970年10月新成立)和郊區重新劃回市管轄。
1979年2月8日,牡丹江地革委改稱牡丹江行政公署。牡丹江市革委仍隸屬牡丹江行政公署領導。 1980年12月1日,牡丹江市革委改稱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仍歸牡丹江行政公署領導。
1983年9月29日,牡丹江地、市合並.撤銷牡丹江行政公署建制。牡丹江市為省轄市,實行市管縣的領導體制。除原行政公署管轄的雞東縣劃歸雞西市外,牡丹江市管轄原行政公署管轄的海林、寧安、林口、穆棱、東寧、密山、虎林7縣、綏芬河1市(代管)和市內的西安區、東安區、愛民區、陽明區、郊區5個區。同年10月17日,合並完成,正式辦公。[3]
1986年,設立鏡泊湖市,由牡丹江市代轄。
1987年,撤銷鏡泊湖市。
1988年,撤銷密山縣,設立密山市。
1992年,撤銷海林縣,設立海林市。[3]
1992年10月5日,密山市改由雞西市代管。
1993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將虎林縣劃歸雞西市管轄。
1993年,撤銷寧安縣,設立寧安市。
1995年,撤銷穆棱縣,設立穆棱市。[3]
1997年,撤銷牡丹江市郊區。
2010年5月19日,穆棱市磨刀石鎮、林口縣五林鎮和海林市海南朝鮮族鄉劃歸牡丹江市,磨刀石鎮、五林鎮劃入陽明區,海南朝鮮族鄉劃入西安區。
望採納
❽ 牡丹江醫學院鳥瞰圖詳細的啊 誰能提供以下 謝謝啦
直接上網路地圖查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❾ 學俄語的可以上什麼大學
目前中國開設俄語專業的院校(含二級學院)有121所,是開設院校數最多的歐洲小語種;俄語高校有明顯的地域性,只是東三省就佔了43所,在小語種地圖上,鮮有亮點的新疆,也因俄語點了五盞。
東三省俄語高校數≈全國西班牙語專業高校數
黑龍江俄語高校數 > 全國葡萄牙語專業高校數
【北京(11所)】
北京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上海(3所)】
復旦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黑龍江(20所)】
黑龍江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佳木斯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科技學院
黑龍江東方學院
大慶師范學院
哈爾濱師范大學
哈爾濱學院
哈爾濱理工大學
哈爾濱商業大學廣廈學院
齊齊哈爾大學
牡丹江師范學院
牡丹江醫學院
大慶石油學院華瑞學院
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
黑河學院
綏化學院
齊齊哈爾職業學院
【吉林(12所)】
吉林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
長春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長春工業大學
長春師范學院
吉林師范大學
延邊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長春大學光華學院
長春大學旅遊學院
【遼寧(11所)】
東北大學
遼寧大學
大連外國語學院
沈陽理工大學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沈陽大學
遼寧師范大學
沈陽大學科技工程學院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山東(10所)】
山東大學
山東交通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泰山醫學院
山東師范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臨沂師范學院
【新疆(5所)】
新疆大學
石河子大學
新疆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新疆師范大學
伊犁師范學院
【河北(5所)】
河北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燕山大學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
【江蘇(5所)】
南京大學
蘇州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徐州師范大學
【四川(5所)】
四川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外語學院成都學院
【內蒙古(4所)】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
內蒙古師范大學
呼倫貝爾學院
【天津(3所)】
南開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外國語大學
【陝西(3所)】
陝西師范大學
西安石油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
【湖北(3所)】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海南(3所)】
海南大學
海南大學三亞學院
瓊州學院
【湖南(2所)】
湖南師范大學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山西(2所)】
山西大學
山西大同大學
【廣東(2所)】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福建(2所)】
廈門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安徽(2所)】
安徽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甘肅(2所)】
蘭州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河南(2所)】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浙江(2所)】
浙江大學
浙江越秀外國語
【重慶(1所)】
四川外語學院
【貴州(1所)】
貴州師范大學。
❿ 包頭醫學院和牡丹江醫學院哪個好幫我介紹介紹!
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座落於世界聞名的稀土之鄉、首批全國文明城市、美麗的草原鋼城包頭。 包頭醫學院成立於1958年,是新中國在少數民族地區較早建立的普通高等醫學院校之一。2003年6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原包頭醫學院、原包頭鋼鐵學院和原包頭師范學院合並組建內蒙古科技大學。2004年12月,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內蒙古科技大學分為三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辦學實體,原包頭醫學院更名為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以下簡稱包頭醫學院)。
包頭醫學院創建於1958年,是內蒙古自治區直屬本科院校,面向全區招生。地處「草原鋼城」—包頭市,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佔地面積15.5萬平方米,教學建築面積47854平方米。 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學院已建成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較完整 包頭醫學院
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設有研究生學院、臨床學院、基礎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醫學技術學院、口腔學院、麻醉學院、葯學院、法醫學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外國語學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體育部、職業技術學院等16個教學單位,有8所附屬醫院、35所臨床教學實習醫院、15所自治區全科醫學臨床及社區培訓基地、34所公共衛生教學基地、8所葯學、10所法醫學專業教學基地。 1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校全日制本、專科生及碩士研究生為1864人;在校各類成人教育本、專科生885餘人。 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其中教學樓面積25100平方米,有83個教室,可容納9000餘名學生同時上課;圖書館面積21400平方米,有18個閱覽室、自習室,同時可供2000人閱覽學習,館藏圖書64萬余冊(種),電子圖書29萬余種(冊);實驗室面積33660平方米,一次性可供4000名學生做實驗。公共服務體系日臻完善,建成了現代化的校園計算機網路。現有教職工(含附院、職院)2335名,其中正高職稱191名,副高職稱467名。有碩士研究生導師191人, 6人獲自治區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辦的《包頭醫學院學報》為省級公開發行刊物,2007年獲第二屆北方優秀期刊獎。 形成了一支陣容整齊、結構趨於合理的專業師資隊伍,具有培養多層次高級醫學專 包頭醫學院 校園地圖
門人才、開展醫學科研的實力和優勢。現有自治區重點學科1個,院級重點學科5個;有4個研究所和5個研究室,這些研究機構都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較好的教學、科研條件。近幾年,承擔科研課題64項,多次獲得研究成果,其中有33項成果獲得省、市級獎勵。學院圖書館藏書17.8萬冊,外文圖書1.9萬冊,期刊雜志735種,擁有「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碟資料庫」和「中文生物醫學期刊資料庫存」。有供外語學習的現代化的外語語音室和調頻發射台;學院設有設備較先進的計算機網路中心;辦有《包頭醫學院學報》、《包頭醫學院院刊》。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院正在深化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深化教育改革,加強因才施教,努力把學院辦成全面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高層次應用型醫學人才的本科院校。學院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制定並認真實施了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成效明顯。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79名,其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佔50.92%,生師比為12.95: 1,醫學門類生師比為8.20: 1,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佔45.38%, 45歲以下教師佔75.99%,有外校學緣的教師佔65.44%,形成一支職稱、學位、年齡、學緣等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 包頭醫學院
根據教學需要積極擴大師資隊伍的同時,始終關注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重視改善師資隊伍的職稱、學位、年齡和學緣結構。近三年,共選派130人赴國內外院校深造學習,已有22人通過在職學習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有36人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引進優秀人才118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的5人,副高職稱的2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109人。目前,學院在編的具有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有33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8人,占師資總數的43.79%;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有184人,占師資總數的54.44%;45歲以下的教師有 261 人,占師資總數的77.22 %;具有外校學緣的教師有222人,占師資總數的65.68%。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學位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逐漸優化,發展趨勢良好,符合教育部對高等學校師資隊伍職稱結構的基本要求。 包頭醫學院 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出台了加強學科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努力營造有利於高層次人才引進和成長的環境。現有各級各類學科帶頭人17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63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17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 1人,入選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二層次人才7人,入選自治區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二層次人才1人。 學院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成長,關心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通過青年教師崗前培訓、舉行青年教師講課比賽、資助青年教師提升學歷層次、為青年教師配備指導教師等措施,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十一五」期間,學院在增加教師數量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以培養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幹教師為重點,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專任教師數量也同步增加,確保生師比控制在16:1以內,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達到60%以上。為此,學院將採取如下措施:加大人才引進和師資隊伍補充力度,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安家費、科研啟動費等;加大對教師攻讀學位的資助和獎勵力度,鼓勵教師以各種形式攻讀學位,對高學歷優秀人才在出國進修等方面予以支持;積極組織教師申報國家留學基金,支持教師到國內外高水平大學進修學習、合作研究或參加培訓;遴選校級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對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幹在出國進修、申報科研項目等方面給予傾斜,並積極推薦他們參加國家和自治區各種高層次人才的評選和培養.
牡丹江醫學院一所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醫葯院校,創建於1958年,著名史學家郭沫若先生題寫了校名。學校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97年一次性通過原國家教委合格評估。2006年在國家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專家組給予了優秀的評價。2009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增列為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學院面向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招收本科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9500餘人。
牡丹江醫學院一所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醫葯院校,創建於1958年,著名史學家郭沫若先生題寫了校名。學校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97年一次性通過原國家教委合格評估。2006年在國家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專家組給予了優秀的評價。2009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增列為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學院面向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招收本科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9500餘人。牡丹江醫學院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牡丹江醫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8897人。設有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麻醉學、護理學、制葯工程、公共事業管理、預防醫學、葯學等14個本科專業,其中醫學影像學、麻醉學、醫學檢驗專業是省級 牡丹江醫學院
重點專業。醫學影像學專業還被評為省級一類特色專業、國家級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 學院本科招生面向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培養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心血管內科、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等學科的碩士研究生,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葯理學是省級重點學科,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物遺傳學、病原生物學是省級精品課程,內科學是省高校教學團隊。學院設有黑龍江省「抗纖維化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牡丹江市北葯開發實驗基地。學院已與吉林大學、佳木斯大學聯合培養人體解剖學與組織
牡丹江醫學院 學院景色(10張)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心血管內科、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等學科的碩士研究生。2006年已獲准獨立招收、培養上述學
最後拍板的還是你自己啊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