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玫瑰紅球菌

玫瑰紅球菌

發布時間: 2022-01-06 06:41:01

① 這個花叫什麼名字


科名:鳳仙花科

原產地:中國、印度用途:盆花、花壇

特性:一、二年生草本,株高約25-50公分,重瓣大花,花色艷麗,花頭頂生,形如茶花

② 『;、;時間有點長了』;玫瑰痤瘡能治好『;』嗎總是消不下去為啥呢

哥也有..但很少出現 主要是飲食問題哦 你吃肉食多了 體內就會有N多的毒素 在大腸里被吸收 從皮膚排出 由於排除的不是一般的油脂 就起紅包包哦 不要擠破它 以免感染化膿球菌就完了 葯物治標不治本哦 所以LZ吃素的好 在排出大腸毒素 請參考大腸水療法!

③ 化妝品致病菌檢測怎麼做

中科院中科檢測是化妝品備案檢測機構,化妝品致病菌檢測常見的有:耐熱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耐熱大腸桿菌檢測方法:

1.取 10mL 1:10 稀釋的檢液,加到 10mL 雙倍乳糖膽鹽(含中和劑)培養基中,置 44.5℃

±0.5℃培養箱中培養 24h,如既不產酸也不產氣,繼續培養至 48h,如仍既不產酸也不產

氣,則報告為耐熱大腸菌群陰性。

2. 如產酸產氣,劃線接種到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36℃±1℃培養18h—24h。同時取該

培養液 1—2 滴接種到蛋白腖水中,置 44.5℃±0.5℃培養 24h±2h。

經培養後,在上述平板上觀察有無典型菌落生長。耐熱大腸菌群在伊紅美藍瓊脂培養

基上的典型菌落呈深紫黑色,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常具有金屬光澤。也有的

呈紫黑色,不帶或略帶金屬光澤,或粉紫色,中心較深的菌落,亦常為耐熱大腸菌群,應

注意挑選。

3. 挑取上述可疑菌落,塗片作革蘭氏染色鏡檢。

4. 在蛋白腖水培養液中,加入靛基質試劑約 0.5mL,觀察靛基質反應。陽性者液面呈玫

瑰紅色;陰性反應液面呈試劑本色。

銅綠假單胞菌檢測方法

1.增菌培養:取 1:10 樣品稀釋液 10mL 加到 90mL SCDLP 液體培養基中,置 36℃±1℃培

養 18h—24h。如有銅綠假單胞菌生長,培養液表面多有一層薄菌膜,培養液常呈黃綠色或

藍綠色。

2. 分離培養:從培養液的薄膜處挑取培養物,劃線接種在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銨瓊脂平板

上,置 36℃±1℃培養 18h—24h。凡銅綠假單胞菌在此培養基上,其菌落扁平無定型,向周

邊擴散或略有蔓延,表面濕潤,菌落呈灰白色,菌落周圍培養基常擴散有水溶性色素。

在缺乏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銨瓊脂時也可用乙醯胺培養基進行分離,將菌液劃線接種於

平板上,置 36℃±1℃培養 24h±2h,銅綠假單胞菌在此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菌落扁平,邊緣

不整,菌落周圍培養基呈紅色,其他菌不生長。

3. 染色鏡檢:挑取可疑的菌落,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為革蘭氏陰性者應進行氧化酶

試驗。

4. 氧化酶試驗:取一小塊潔凈的白色濾紙片置於滅菌平皿內,用無菌玻璃棒挑取銅綠假

單胞菌可疑菌落塗在濾紙片上,然後在其上滴加一滴新配製的 1%二甲基對苯二胺試液,在

15s—30s 之內,出現粉紅色或紫紅色時,為氧化酶試驗陽性;若培養物不變色,為氧化酶

試驗陰性。

5.綠膿菌素試驗:取可疑菌落 2 個—3 個,分別接種在綠膿菌素測定培養基上,置 36℃

±1℃培養 24h±2h,加入氯仿 3mL—5mL,充分振盪使培養物中的綠膿菌素溶解於氯仿液

內,待氯仿提取液呈藍色時,用吸管將氯仿移到另一試管中並加入 1mol/L 的鹽酸 1mL 左

右,振盪後,靜置片刻。如上層鹽酸液內出現粉紅色到紫紅色時為陽性,表示被檢物中有

綠膿菌素存在。

6 .硝酸鹽還原產氣試驗:挑取可疑的銅綠假單胞菌純培養物,接種在硝酸鹽腖水培養基

中,置 36℃±1℃培養 24h±2h,觀察結果。凡在硝酸鹽腖水培養基內的小倒管中有氣體者,

即為陽性,表明該菌能還原硝酸鹽,並將亞硝酸鹽分解產生氮氣。

7. 明膠液化試驗:取銅綠假單胞菌可疑菌落的純培養物,穿刺接種在明膠培養基內,置

36℃±1℃培養 24h±2h,取出放置於 4℃±2℃冰箱 10min—30min,如仍呈溶解狀或表面溶解

時即為明膠液化試驗陽性;如凝固不溶者為陰性。

8. 42℃生長試驗:挑取可疑的銅綠假單胞菌純培養物,接種在普通瓊脂斜面培養基上,

置於 42℃±1℃培養箱中,培養 24h—48h,銅綠假單胞菌能生長,為陽性,而近似的熒光假

單胞菌則不能生長。

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方法

1 增菌:取 1:10 稀釋的樣品 10mL 接種到 90mL SCDLP 液體培養基中,置 36℃±1℃培養

箱,培養 24h±2h。

註:如無此培養基也可用 7.5%氯化鈉肉湯。

2. 分離:自上述增菌培養液中,取 1—2 接種環,劃線接種在 Baird Parker 平板培養基,

如無此培養基也可劃線接種到血瓊脂平板,置 36℃±1℃培養 48h。在血瓊脂平板上菌落呈

金黃色,圓形,不透明,表面光滑,周圍有溶血圈。在 Baird Parker 平板培養基上為圓形,

光滑,凸起,濕潤,顏色呈灰色到黑色,邊緣為淡色,周圍為一混濁帶,在其外層有一透

明帶。用接種針接觸菌落似有奶油樹膠的軟度。偶然會遇到非脂肪溶解的類似菌落,但無

混濁帶及透明帶。挑取單個菌落分純在血瓊脂平板上,置 36℃±1℃培養 24h±2h。

3. 染色鏡檢:挑取分純菌落,塗片,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革蘭氏

陽性菌,排列成葡萄狀,無芽胞,無莢膜,致病性葡萄球菌,菌體較小,直徑約為 0.5mm —1mm。

4. 甘露醇發酵試驗:取上述分純菌落接種到甘露醇發酵培養基中,在培養基液面上加入

高度為 2mm—3mm 的滅菌液體石蠟,置 36℃±1℃培養 24h±2h,金黃色葡萄球菌應能發酵

甘露醇產酸。

5. 血漿凝固酶試驗:吸取1:4新鮮血漿0.5mL,置於滅菌小試管中,加入待檢菌24h±2h肉

湯培養物0.5mL。混勻,置36℃±1℃恆溫箱或恆溫水浴中,每半小時觀察一次,6h之內如呈

現凝塊即為陽性。同時以已知血漿凝固酶陽性和陰性菌株肉湯培養物及肉湯培養基各

0.5mL,分別加入無菌1:4血漿0.5mL,混勻,作為對照。

④ 肺炎雙球菌的生理生化發酵實驗結果是什麼

IMViC反應:玫瑰紅,紅,無色,綠~

⑤ 我想知rhod.red什麼意思

rhod red是指一種顏色,中文可以翻譯成玫瑰紅。

其全稱是rhodamine red(rhodamine=玫瑰精或叫做若丹明,是一種紅色熒光染料)

而一般rhod red c會整體出現代表了一種國際色號,如下。

(補充:因為也並沒有什麼英文短語片語是以中間帶點隔開的,以上均翻譯的是rhod red)

⑥ 紅葯水和紫葯水的區別各自的作用原理

紅葯水的主要成分是紅汞,對化膿性球菌有殺滅作用,但汞能污染人體和環境,對汞過敏者還可因使用紅汞引發接觸性皮炎。

紫葯水的主要成分是龍膽紫,它不但對化膿性球菌有殺滅作用,且毒性和過敏性也有些小,對殺滅念珠菌還有特效,因此比紅葯水略勝一籌。

⑦ 玫瑰糠疹 和 愛滋病有無關系 細說

玫瑰糠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之所以稱為玫瑰糠疹,是因為它的皮疹呈玫瑰紅色,微微高出皮膚,有的含在皮內,大小不一,有的象小鈕扣大小,有的象錢幣大小,呈橢圓形,上面覆蓋著一層糠狀的薄皮,稱為糠狀鱗屑。

玫瑰糠疹好發於春秋兩季,中青年人發病較多,女性稍多於男性,發病最初是在軀幹部出現一個圓形淡紅色斑,被稱為母斑。母斑不斷擴大,甚至可達雞蛋大小。之後在軀幹部陸續出現比較小的紅斑,多時可蔓延到頸部及四肢近端,一般不發生在顏面部及小腿。皮疹分批出現,所以在病人身上可以同時看到玫瑰色、黃紅色、黃褐色、淡褐色的皮疹。這些皮疹大多數為橢圓形,其長軸與皮膚紋理相一致。

一般病人都無症狀,有的自覺發癢,癢感輕重不等。個別病人有低燒、頭痛、全身不適、咽喉痛、關節痛或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

玫瑰糠疹病程一般為4~6周,也有2~3個月的。這種病不治療也可以自行消退,一般不再復發。皮疹消退先從中央開始,由玫瑰色變為黃紅色,由黃紅變為黃褐色、淡褐色,直到最後消失,邊緣消退較晚,周圍的鱗屑形成環狀。皮疹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玫瑰糠疹的病因不明。有一種學說,認為玫瑰糠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有人說玫瑰糠疹是血內有毒。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血液在血管內流遍全身,若有病毒侵入血內,則會出現毒血症。臨床表現為高熱、寒戰、神昏,甚至會影響到腦、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這都是玫瑰糠疹不具備的臨床表現,因此不能說玫瑰糠疹是血內有毒。

從中醫學角度講,玫瑰糠疹又叫風熱瘡,是由於外感風熱之邪,怫鬱肌腠,毛竅閉塞,陽氣閉郁,蘊而生熱,血熱化燥,傷及陰液,外泛皮膚所致,因此也不能說玫瑰糠疹是血內有毒。

玫瑰糠疹的治療,應當針對風熱外襲,血熱化燥的病因,治宜疏風清熱,涼血潤燥法。方用消風散化裁。

服葯期間,應注意避免搔抓患處,忌食辛辣油膩飲食及腥發動風之物。
愛滋病症狀

發布時間02年11月27日 10時52分

作者:w6987

人體感染HIV後到發展為愛滋病,可以分為4個臨床期,但不是每個感染HIV的人都一定出現4個臨床期。部分人(60%-70%)感染HIV的初期尚未出現症狀,即無症狀攜帶者,月25%-30%在3-5年內,表現為愛滋病相關綜合征(ARC),以後約10%-25%再發展為典型的愛滋病,大概在10年內,50%-75%將發展為愛滋病。

急性感染期多發生於感染後2-6周,主要表現為流感樣症狀,發熱、頭痛、肌關節痛、咽痛、皮疹、全身淋巴結腫大,有的像單核細胞增多征。有10%出現腦膜炎症狀,腦脊液中單核細胞增多,蛋白質中度增多。有的病人此期症狀輕微,常易忽略。一般持續3-14天,然後大部分病人進入無症狀期,而部分病人則持續發熱,淋巴結腫大,消瘦。此時一般血象正常,或血細胞輕度增高,淋巴細胞減少,血液中可HIV抗原,但出現血清HIV抗體陽性時間延遲,一般為輸血感染後2-8周,性交感染後2-3個月。

潛伏期為無症狀感染期,本期除HIV抗體陽性外,無自覺症狀和陽性體征。潛伏期長短不一,半年到10年不等,少數可達15年。

愛滋病相關綜合征(AIDS-related complex,ARC),有的稱為持續性泛發性淋巴結病,本期實際屬於愛滋病的前期或早期,已出現愛滋病的基本特徵但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多見於頭頸部淋巴結、胸腺乳突肌後緣淋巴結,一般至少有2處,可有脹痛或壓迫神經痛。50%的病人出現低熱、盜汗、消瘦、腹瀉,酷似結核病,或有瘙癢性皮疹,消瘦不能以發熱或營養不良解釋,1/3的病人的體重減輕在10%以上。有的病人出現神經紊亂、頭痛、抑鬱或焦慮。3/4的病人脾腫大,出現不名原因的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減少,T4細胞數<400mm3,T4/T8<1, HIV抗體陽性,部分患者經常或反復出現條件性感染,如腳癬、念珠菌感染、濕疹、皰疹等,雖然不很嚴重,但常使病人感到痛苦。

典型的愛滋病(full blown AIDS)主要表現為獲得性免役缺陷所引起的條件性感染(或稱機會性感染)、惡性病變和多系統損害。條件性感染常見的有:

(1)卡氏肺囊蟲肺炎(pnenmocystsis carinii pneumonia,PCP) 50%-60%的病人並發此病。卡氏肺囊蟲廣泛分布於自然界,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正常人因有抵抗力,感染後不構成威脅,但對有免疫缺陷的的愛滋病病人確是主要的病死原因。卡氏肺囊蟲肺寄生於肺泡及小支氣管,阻礙氣體交換,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熱、紫紺。診斷主要依據肺部X線檢查、痰和免役學檢測。在寄生蟲感染中,出PCP外還有弓漿蟲病(toxoplasmesis)。愛滋病婦女感染此蟲後可胎傳給胎兒,引起流產、死產或胎兒的腦月眼的損害、小腦畸形和視網膜炎等;成年人感染後則出現腦膜炎、癲癇等。隱孢子蟲病也是愛滋病發生腸道感染的常見病之一,引起嚴重的霍亂樣水瀉便、每日5-10次不等。

(2)真菌性感染其中以口、咽、腸道的白色念球菌常見,但比一般念球菌感染較重,出現口咽白膜,剝脫後灼痛,流涎,吞咽困難,腹瀉大便呈綠色或黏液便。此外還有肥、腦的隱球菌病,肺部麴菌病,組織胞菌病(histoplasmosis)。

(3)細菌性感染最常見的是肺結核,其次是淋巴結核、腸結核。因治療效果欠佳,易早期死亡。與結核類似的鳥結合分支桿菌感染,症狀與結核類似,因對常用抗菌葯有耐葯性,也常導致愛滋病病人死亡。

(4)病毒性感染常見的有皰疹病毒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多發生在口外、生殖器、肛門,水皰較多,炎症反應較重,常致壞死、潰瘍、劇痛,持續時間長。愛滋病並發帶狀皰疹者不少,HIV感染者出現帶狀皰疹則常是愛滋病發病的預兆。皰疹多發生在肋間神經及三叉神經部位,距痛,常潰爛或出血壞死,或呈水皰樣。由痘病毒引起的傳染性軟疣亦不少見,多發生在外陰,腋下部位。還有乳頭瘤空泡病毒所致的尋常疣、尖銳濕疣。並發肝炎病毒感染的發生率可高達76%-95%,巨細胞病毒感染亦常見,表現為肝炎、肺炎或視網膜炎。

惡性病變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又稱多發性出血性肉瘤,並發率在20%-40%,多見於同性戀或異性戀的男性愛滋病病人,與經典餓KS不同之處是多發生在上半身,面(鼻樑、耳後)、口腔、咽、陰莖等處,表現為小的斑丘疹到大的結節、浸潤性斑塊,褐紅、紫紅到藍紫色。開始出現時因皮疹不典型易被誤認為皮下出血、痣或血管瘤,繼續擴展後常色澤加深或深紫色周圍有少許水腫。單個結節常成橢圓形,在軀乾的皮疹常沿皮紋分布,像玫瑰糠疹或類似二期梅毒。一般不痛,很少出血,後期結節可融合成潰破。多數病人(70%)內臟也被累及,最常見為胃腸道、淋巴結、其次為肺。胃腸道KS多無症狀,亦很少出血。淋巴結腫大可引起淋巴迴流障礙所致的水腫(陰囊),肺部病變用X線檢查難與肺部感染區別。

非何傑金淋巴瘤95%發生與淋巴組織外。骨髓受累則發熱、貧血,血象及骨髓異常。腦被累及時症狀無特異性,腦脊髓正常。消化道淋巴瘤表現為腹脹、腫塊、排便異常或出血。

多器官系統損害神經系統損害。表現為急性HIV腦膜炎、亞急性腦炎、進行性多灶性腦血質病、脊髓炎及周圍神經病變。亞急性腦炎的病變後果就是腦萎縮,引起進行性痴呆,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或類似精神病症狀,約30%有肌陣攣。

心血管損害。可發生心包炎、心肌病變、心內膜炎,可能與巨細胞病毒感染及各種條件性感染、營養障礙、葯物毒性等有關。

HIV相關腎病。HIV可能引起局灶性階段性腎小球硬化,巨細胞病毒感染可致全身免疫復合物腎炎,可致膜性腎炎,發現腎損害後常在16周內死亡。

皮膚黏膜病變。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損害為口腔的毛壯白斑病,又稱口腔扁平濕疣(oral cendylomaplanus,OCL)表現為舌的側緣或舌背或頰黏膜出現白斑,表現為被有較厚的毛狀粗糙突出,難剝落,表現特別,多見於同性戀或異性戀的男性。脂溢性皮炎可發生在愛滋病前驅期,皮損好發於雙頰、顴部、頭皮、耳後及胸部,在紅斑基礎上被有大片油污狀鱗痂,比正常人的脂溢性皮炎嚴重。有的顴部紅斑似紅斑狼瘡,有的表現為大片角化性脫屑,似銀屑病,可發展為紅皮病。有的愛滋病病人可伴發皮膚乾燥、魚鱗病、嗜酸細胞性膿皰性毛囊炎、瘙癢性皮疹等。

視網膜炎。發生率可高達75%,是本病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

⑧ 嬰兒玫瑰疹多久會好

病毒分離是HHV-6、7型感染的確診方法。HHV-6、7型可在新鮮臍血單核細胞或成人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增殖。但需在培養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IL-2、地塞米松等物質。感染細胞在7天左右出現病變,細胞呈多形性、核固縮、出現多核細胞。感染細胞出現病變後還可繼續生存7天,未感染細胞則在培養7天內死亡。由於病毒分離培養費時,不適於早期診斷,一般只用於實驗室研究。
3.病毒抗原的檢測
病毒抗原檢測適於早期診斷,但病毒血症維持時間短,很難做到及時採取標本。目前廣泛採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細胞和組織內病毒抗原。抗原陽性結果可作為確診的依據。
4.病毒抗體的測定
採用ELISA方法和間接免疫熒光方法測定HHV-6、7型IgG、IgM抗體,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簡便的方法。IgM抗體陽性,高滴度IgG以及恢復期IgG抗體4倍增高等均可說明HHV-6、7感染的存在。當從腦脊液內測到IgM抗體或IgG抗體時,提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存在。IgM抗體一般產生於感染後5天,可持續存在2~3周,IgG抗體於感染後7天產生,4周後達高峰,可持續長時間。但由於皰疹病毒之間存在一定抗原交叉,其他皰疹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抗體增高,可用抗補體免疫熒光試驗加以鑒別。
5.病毒核酸檢測
採用核酸雜交方法及PCR方法可以檢測HHV-6、7DNA。由於HHV-6、7均存在潛伏感染,因此有時檢測出病毒的DNA,並不能確定處於潛伏狀態或激活狀態。可用定量、半定量PCR來測定DNA的量,明確是否存在活動性感染。高濃度的病毒DNA提示活動性感染的存在。
6.其他輔助檢查
一般病例無需特殊檢查,必要時可做X線胸片、心電圖等檢查。
診斷及鑒別診斷
2歲以下的嬰幼兒突然高熱,無其他系統症狀,熱退時出現皮疹,應該考慮此病。本病需要與肺炎球菌膿毒血症及麻疹、風疹和川崎病等進行鑒別。與風疹鑒別較為重要,因兩者皮疹相似,但風疹患兒熱度不高,發熱的同時出現皮疹,耳後和枕部淋巴結腫大更明顯。而幼兒急疹是高熱3~5天後熱退疹出。
治療
本病應著重一般處理,加強護理,主要是對症處理。輕型患兒可卧床休息,給予適量水分和營養豐富易消化飲食。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或小量退熱劑,哭鬧煩躁試用鎮靜劑;驚厥則及時止驚。退熱劑及對症治療。但對免疫缺陷的嬰幼兒或者嚴重的病例,則需抗病毒治療,目前尚無十分肯定的抗病毒葯。
預後
本病預後良好,嚴重的並發症很少發生,有報道患兒可出現HHV-6腦病、肝炎、嗜血細胞綜合征等。

⑨ 毒死蜱降解效率計算

降解率=(A0-A)/A0100% 。

如果沒用葯,蜱蟲去不幹凈的,因為沒吸血的蜱蟲只有芝麻那麼大,不容易發現。如果有蟲卵,那就更看不清楚了。除了狗的脊背和脖子處,爪子里(把爪子掰開看),耳朵里,腋窩里均是蜱蟲依附的主要地方。蜱蟲繁殖很快的。聽說柏靈素也不錯。

蜱在叮刺吸血時多無痛感,但由於螯肢、口下板同時刺入宿主皮膚,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過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經毒素可導致宿主運動性纖維的傳導障礙,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現象,可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稱為蜱癱瘓(tick paralysis)。多見於兒童,如能及時發現,將蜱除去,症狀即可消除。此病在東北和山西曾有人體病例報告。

熱點內容
英德看荷花 發布:2025-05-15 13:56:28 瀏覽:18
神農丁香 發布:2025-05-15 13:41:09 瀏覽:606
名古櫻花女鞋 發布:2025-05-15 13:37:31 瀏覽:981
元歌花語 發布:2025-05-15 13:35:54 瀏覽:93
玫瑰色口紅圖片 發布:2025-05-15 13:22:28 瀏覽:999
鏤空梅花圖片 發布:2025-05-15 13:16:48 瀏覽:225
玫瑰花苗6 發布:2025-05-15 13:08:47 瀏覽:249
蘭花英文詩 發布:2025-05-15 12:55:06 瀏覽:768
安慰人花語 發布:2025-05-15 12:37:29 瀏覽:194
九月荷花命 發布:2025-05-15 12:36:27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