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釣丁香油
❶ 釣魚的 餌料加什麼油好
一、丁香油
丁香油拌蚯蚓釣魚比單獨使用蚯蚓作餌料釣獲量要高6~8倍,是極好的釣魚餌料,用5兩蚯蚓與2錢丁香油混合一般可掛100支鉤,可見其效果的強大。在下釣前將蚯蚓與丁香油混合拌勻,當魚兒聞到丁香油香味時,便會迅速聚集到釣竿處覓食,就會頻頻上鉤。
釣友可以自己用簡單的辦法來製作垂釣所用的丁香油。將食用油加熱,溫度不能高,要低一點(和製作辣椒油一樣)倒入公丁,母丁放入(醫學上把香氣重、療效強的花蕾稱作「公丁香」,而香氣弱、效果差的種子則被叫成了「母丁香」),繼續用小火低溫加熱,以丁香不燒煳為准。等油變成紅色即可。
二、羊油
羊油作為魚餌添加劑甚至魚餌,算歷史很久遠的。商品餌和爆炸餌都可以添加,不僅可以垂釣鯽魚鯉魚等常見魚種,還可以垂釣鯝魚、黃顙魚、鯰魚等魚種。
怎麼製作羊油:選用腥膻味大的種羊肥肉自己煉制為最好。切成小塊,而後下鍋煉油。這種老種羊羊油講求純正,不建議添加任何搭配。並且熬制時間不宜過長,一旦油渣焦糊就會嚴重影響羊油的味道和品質。之後,裝入密封瓶直接開餌添加使用即可。因為這個味道很重,魚一下子就吸引過來了。
也可以製作羊油麵餌:玉米面65%,麵粉20%,蔗糖10%,羊油5%。用水將羊油、蔗糖調散,加入玉米面、麵粉調成稠漿糊,裝入飯盒,上籠蒸熟。羊油膻味大,在冬天誘魚的效果好更好,鯽魚、鯉魚都愛吃。
❷ 用麵粉加丁香油釣魚可以嗎,比率是多少,謝謝!
喜歡釣魚的朋友都知道,
釣魚分兩類,一類是:傳統釣魚法,更多注重的是魚餌和窩點的問題。
第二類就是:現在國外很盛行的海釣,利用不停的拋鉤,利用魚餌的特色,吸引大魚吃小魚的辦法來釣魚。
用麵粉加丁香油的釣魚方法,我還沒有見過,
不過,如果這個辦法可行的話,
比率應該看你垂釣的地點和要垂釣魚的種類而決定,
一般中淺水部分,為1.3比率進行。
更深一點的則進行為1.7-1.9比率進行,
餌料沉水的過程中,要進行稀化,所以最好要因各方面情況而決定。
❸ 關於釣魚的知識
特效釣魚秘方
一、釣魚百法百中法:將中葯阿魏研末拌蚯蚓當魚鉺,魚聞味爭相搶食,引法無不上鉤,百發百中。
二、特效釣魚秘方一:人胎盤一隻,焙乾燥末加羊骨粉適量,以油調製成小丸,掛在鉤上作誘餌。
三、特效釣魚秘方二:丁香油混合蚯蚓法釣魚,無論釣何種魚類,都獲得成功,魚類上釣率95%以上,比單純以蚯蚓作誘餌法提高6-8倍以上,用此法釣塘角魚時,更會頻頻上鉤,釣其他魚類也會收到很好效果,是極好的釣魚秘方,若是魚類大量活動尋食的時候,或是在捕捉的季節里,採用此方法釣魚,效果更加理想。
丁香油混合蚯蚓的配方是:鮮蚯蚓五兩(切成段約4-5公分長)丁香油二錢(如果三兩鮮蚯蚓,則用丁香油一錢)。用法:在放鉤前將蚯蚓與丁香油混合拌勻(五兩蚯蚓一般可釣100支鉤),應在早晚之間不久進行陪葯,不要把蚯蚓與丁香油混合時間過長,尤其不能過夜,應隨拌隨用隨釣如果時間過長,丁香油揮發會影響釣魚效果,丁香油與蚯蚓混合隨即鉤在鉤口上,放下江河或塘中開始釣魚,當魚聞到香味時,便迅速趕集到下竿處尋
食,魚就會頻頻上鉤。
四、葯功釣魚法:葯方:公丁、每丁、甘松、小奈、細辛、辛夷、獨活、冰片、白藏、乳香、牙皂、大茴、川各15克,巴豆8克、麝香0.5克,將上述16種中葯賣齊為1付,曬干研成粉,裝瓶備用,1付葯可用10-15次。
用法:取細米糠半斤,炒至半熟,加菜籽餅粉3兩和一付葯粉的10%混合,然後用大糞水攪拌,攪拌的半干不濕,然後以此為誘餌投入下鉤處水面,投的面積不宜過大, 數量不宜過多,一般在投餌後15分鍾後即有魚來,此時要保持周圍環境恬靜,以免驚嚇魚群,釣鉤上的誘餌一般用糞蛆,也可以用蚯蚓,如果用紅蚯蚓干後用芝麻麵粉拌上效果更好。要獲得釣無空發的效果,一要葯方配齊、二要掌握季節、時間,具備上述特點,可以說是十拿九穩。
若缺麝香,可用15克香精代替,效果稍差一些,但價格便宜,缺菜籽餅的地方,可用黃豆炒至半熟磨成粉代替。
五、釣鯉魚百中發:咖啡一兩,胡椒粉五錢共研磨,加入蛋清三個,麵粉一兩攪拌成團,擰成豆大即成葯餌,正常情況下,每天可釣20斤鯉魚。
六、簡法釣草魚:摘一些草蕊,將魚鉤住草心或青菜、紅薯葉,稍用手搓,再鉤於魚鉤上,釣草魚應先窩兩天,這樣就很容易釣到草魚。
七、捕鯉魚特效法:1、原料配方:野八角150克、黃花菜200克、蚯蚓30-50條、大米1000克、臭雞蛋三個、鬧羊花50克。
2、配製方法:野八角、黃花菜、鬧羊花搗爛,蚯蚓切成小塊,混合後密封一個小時左右再與臭雞蛋混合;大米開水泡開花止,然後與原料混合,密封半小時左右便可用來捕魚。
3、捕魚方法:將原料靠岸周圍撒下去,把鯉魚引向岸邊,魚只要吃上一口,便馬上浮出水面,此時捕撈要快,一般半小時後魚便會蘇醒跑掉。
附:臭蛋製作:將雞蛋用針扎幾個小孔,然後將雞蛋放在碳酸氫氨化肥中埋藏2-3天,夏天20小時即成臭蛋。
一上方法在使用時均注意不要在一寸以下小魚的水面捕魚,因為這些葯物對太小的魚有過強的麻醉作用,會影響其生長。
八、南國獨特的誘餌之王---糠砣
隨著當今釣魚技術的不斷發展,誘餌料也五花八門,北方地區,小米對各種魚類都能通用的餌料,但在南國的福州,傳統的誘餌很獨特,它叫糠砣。
究竟怎樣製做糠砣呢?它的主要原料是稻穀。首先把稻穀放在鐵鍋里用水猛炒,炒至焦黑,象面團一樣,這時就要改為微火, 缺乏經驗的人往往不是炒得過老變得焦炭,就是炒得不夠老,咋看起來穀皮也炒黑了,實際裡面仍舊雪白的大米,至多有點焦黃而已,這樣做出來的糠砣,經不起水泡,也經不起魚食,一泡即散,一吃即光。
炒好稻穀後,就要轉入第二道工序---磨粉。第三道工序搗捶,在搗捶之前,要加點糯米稀粥和,這也要化點工夫,一次需要半小時左右,在搗捶過程中就會聞到獨特的香味,而且粘性強,搗道一定程度,即可轉入做胚成型,開頭缺乏經驗,不必做的太大,一般每個重量150克,待熟練後做成250克,大有大的好處,做一個就能用上幾個月甚至半年,一年做二次就夠用了,當胚子捏成團後,把它固定在事先准備好的底坐上,其形狀有點象手榴彈,置於通風處晾乾待用,系線上端還需要做一個十二厘米長的糖跎木柄,並塗上紅漆,象浮漂一樣露出水面1厘米,以利觀察魚類吃餌的動作。合格的糠砣有三個特點:一、味香,經水浸泡後,表皮有一層黑油。二、不散,無論在水裡多久,水只能在皮層上,裡面仍然硬如石。三、不霉,當釣畢,把糠砣表皮晾乾或曬干就不會發霉了。
正確使用糠砣應該是垂釣之前做好准備工作,先把當日所需要的糠砣在水裡泡一下,然後選好釣點即可下水釣用了,一次垂釣究竟要放幾個糠砣?河魚密度高的,糠砣放二至三個就夠了,反之則可多放幾個。做糠砣成本經濟,一斤稻穀可做3-4個,一年做二到三次就夠用了。
參考資料:http://www.jkyjw.cn/web/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7
❹ 釣鰱魚的誘餌是什麼
原料:
新鮮豆渣10公斤(磨豆腐產生的豆渣)
原汁豆漿1000毫升
麵包渣或點心渣1公斤
配料:
紅糖500克
大蒜50克剝皮搗爛備用(最好是家用粉碎機攪拌成蒜汁)
新鮮韭菜500克榨汁備用
安琪酵母15克
制備方法:
准備一個大盆,將豆渣和麵包渣及安琪酵母混合攪拌均勻,豆漿煮沸後趁熱加入紅糖,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冷涼後同大蒜汁、韭菜汁一起加入攪拌均勻的原料中,再次攪拌,攪拌均勻後,用適當大小的塑料袋分兩公斤左右一袋,塑料袋要用厚一些的,最好套上兩層,扎緊密封放陽台常溫下(20-35度為宜)自然發酵一周後即成釣白鰱的餌料,取回一半放入冰箱冷藏室備用,另一半繼續留在陽台再發酵一周,開袋有酸嗆味即可,專釣鱅魚(花鰱)。
垂釣時,發酵一周及發酵兩周的餌料各取一袋,備玉米面500克,現場調制。餌料通過加水或加玉米粉調節霧化速度,裝入水怪現場試驗,以10分鍾完成霧化為最佳,霧化時間不足十分鍾應加入適當玉米麵粉,霧化時間時間超出十分鍾應適當加水調稀。經過幾次試驗,很快就能熟練掌握調配比例。現場調制加入適當白粉,效果更佳。釣白鰱餌料應和釣鱅魚餌料分開調制,分開使用。一般水深2米左右的水域,水怪釣深鰱魚為40-50厘米,鱅魚1-1.5米。水深超過三米的水域,釣白鰱水怪入水一米,釣鱅魚水怪入水兩米或更深。用不完的料帶回放入冰箱冷藏室,一般冷藏條件下可存放3--5個月,隨用隨取,方便,相對商品餌來說,便宜太多。另外,這款餌料也可做為手竿垂釣鰱鱅及武昌魚的窩料使用,效果極佳。
用玉米面為主料,製成各種氣味獨特的麵食,是垂釣各種淡水魚的基礎餌料。先將玉米面用細羅過篩,羅上的粗粒和糠皮,可作為制糟食的賦形劑,篩下的細粉,是做各種釣餌的主料。具體配製方法是:取細玉米面3份、白面1份(3∶1),放在容器里拌勻,用沸水邊沖燙邊攪拌,使其成為大小均勻的「珍珠」狀,趁熱放在鍋內蒸5分種(水燒開後計時),出鍋晾涼至不燙手,用力揉搓。或出鍋倒入盛器中,用擀麵杖頭趁熱搗均勻。經過這樣加工的釣餌,粘性大,韌性好,耐水泡。無論是揉還是搗制,其軟硬均以嘴唇為度。這個我們把它叫做基礎餌。根據要釣的不同魚種,對基礎餌要加不同的添加劑。如以釣鯉魚為主,需摻入適量白糖或蜂蜜,再加點香精(或曲酒、花露水、魚粉,只限加一種,多加效果不好)。如以釣塘養魚為主,需摻點喂該塘魚的顆粒飼料粉末,其效果獨佳。如以釣鰱鱅為主,可摻入適量阿魏粉,或韭菜大蔥發酵水,或雞骨發酵後的臭水。
餌譜之六
將鮮活蚯蚓抖凈泥土(不要水洗),裝鉤後在丁香油中(或香精、花露水中)蘸一下,立即投入垂釣水域。其上鉤率比單純用蚯蚓垂釣高4~6倍。切記,不能為省事,在出釣前就把蚯蚓浸泡在上述油或液體中,那樣蚯蚓會很快死亡,影響誘魚效果,降低上鉤率。如能用動物鮮血喂蚯蚓,或在出釣前用動物鮮血拌在蚯蚓中,能增加蚯蚓的腥味和色澤,對甲魚、兇猛食肉魚類有更大的誘惑力。
蛆色白、味美,是多種淡水魚喜食的食物,可謂是上等釣餌。這種餌一般都是自繁自養,隨用隨取,十分方便。繁殖方法是:將魚頭、魚內臟或食剩的變質肉,裝入罐頭瓶內,放到室外向陽處,讓蒼蠅在此產卵,1周就能長成可使用的餌蛆。為防止蛆變成蛹,要及時用鑷子揀出,放在裝有鋸末或木屑的容器中,撒上些精鹽拌勻。經過這樣處理後的蛆,皮厚、身潔,7天之內不會變蛹。
酒麴發酵餌,具有酒香氣味濃、誘魚效果好、製作簡便、經濟適用的特點,深受釣魚愛好者的青睞。其製作方法是:取細玉米面適量,加玉米面重量1/3的白面,用沸水沖燙,邊沖邊攪拌,趁溫熱時摻入適量的酒麴粉(酒廠有賣),揉勻後裝入經過徹底清潔處理後的瓷罐內,罐口用干凈塑料布密封好,放在保溫處發酵。1周左右就有酒香味溢出。此時即可供釣魚裝鉤用。既可捏成小丸裝單鉤,更適宜裝「梅花鉤」、「雪花鉤」。一次製作量夠1周使用即可。若製作過多,時間長了會繼續發酵,失去其香甜味,上鉤效果差。但發酵適中後放入冰箱內,可貯存15~20天。當此餌快要用完時用它做引子(如同老面肥),再加所需要的基礎餌,揉勻,仍放保溫處發酵,就不需另加酒麴了。所以,有一點酒麴,就可一次接一次地常年使用下去。到了深秋收竿時,可把剩餘餌料晾乾,第二年將其壓成粉末,仍可代替酒麴做餌。全部操作過程和使用的器具,必須嚴格清潔消毒,以防被有害細菌污染。
餌譜之十
取黃豆適量,上鍋用文火炒出香味,但要防止炒煳或夾生,晾涼後磨碎過篩,羅上的粗粒和豆皮可作為做糟食的添加劑,篩出的細粉裝瓶備用。臨釣場時,先把漁鉤用水濕一下,然後放在盛有細豆粉的瓶內滾蘸一下,再濕一次漁鉤,再滾蘸一下細豆粉,如此反復4~5次即可投鉤施釣。此餌用量少,攜帶方便,裝鉤省事,每次出釣都可以帶一些備用。其他面團釣餌裝鉤後在香豆粉中滾沾一層,能增加上鉤率。另外,也可將生豆面或豆腐粉加水攪拌,和成軟面團,捏成小丸裝鉤,對魚很有誘招力。若用蜂蜜代水調製成蜜丸,其效果更佳,特別是釣養魚塘的鯉魚,其餌具有獨特的優越性。這種蜜調餌,存放十天半月不變質。不論是水調還是蜜制,這種純豆面餌透鉤性較差,在製作時寧軟(比嘴唇還要軟)勿硬。針對鯽魚的吞鉤特點——吞吞吐吐,提竿稍慢就跑魚,如果把鉤尖裸露在餌外,其情況就大為改觀——只能吞進不能吐出。所以用這種豆面餌裝鉤,更需要把鉤尖裸露出來,否則往往跑魚。
夏天到,魚難釣」
立夏後,白天氣溫增高,魚類進入生長期,食慾旺盛。由於氣溫、水溫較高,夏季並不是釣魚的最好季節,也給釣魚人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掌握了魚兒在夏季的生活規律,加之垂釣得法,仍能做到魚兒滿簍。有不少夏釣諺語,都實踐證明了夏天能釣到魚、多釣魚的科學道理。
「早釣太陽紅,晚釣雞入籠」
這句釣諺說的是夏釣的最佳釣時是早晨和傍晚。因上午9時之前,氣溫、水溫一般在20℃~30℃之間,正是魚兒吃食的最佳水溫。此時魚兒食慾旺盛,四處覓食,特別是喜歡到岸邊「進餐」。下午4時之後,太陽西斜,灼熱程度大減,氣溫、水溫下降,魚兒在深水休息後預感夜晚的到來,紛紛從深水游向岸邊覓食。夏日的中午一般是難釣到魚的,因氣溫、水溫太高,魚兒多游至深水區「避暑」去了。故釣諺雲:「早晚釣一陣,回家吃一頓」、「酷暑三伏釣早晚」、「寧釣早晚一刻,不釣中午半天」、「早釣魚,晚釣蝦,中午釣個癩蛤蟆」。
「夏釣夏釣,夜間比白天好釣」
這句釣諺是說夏日釣魚,夜間比白天好釣。因到了晚上,水溫、氣溫皆在30℃以下。再因魚類都有怕驚擾、怕強光的習性,夜間干擾少,光線弱,加之夜間涼爽,晚風一吹水中氧氣增多,魚兒便無憂無慮,放心大膽游到岸邊,覓找食物。夜釣,除白天能釣到的魚類外,還能釣到鯰魚、鱖魚等肉食性魚類。夜釣,免受白天高溫日曬之苦,涼爽微風使人心盪神怡,感受到白天迥然不同的天賜樂趣,簡直是一種人生的享受。
「大麥黃,釣魚忙」
這句釣諺說的是夏釣的最佳季節。芒種前後,大麥成熟時,正是夏釣的最佳季節。因為魚兒交配、產卵後,需要大量補充營養,就得大量攝食,便四處游動,到處找食。這個季節各種魚類都易上鉤,特別是鯉魚格外好釣。故釣諺雲:「大麥須須亮,鯉魚遍溝放。」
「夏釣蔭、夏釣深,不冷不熱釣邊邊」
這句諺說的是夏釣的最佳釣位。夏釣蔭。因為夏天氣候炎熱,陽光直射,對水溫極為敏感的魚兒,此時也都躲在深水和有樹蔭、坡蔭、水草的地方乘涼、戲水、覓食、集聚棲息。故釣諺雲:「水草旁,樹蔭下,夏季釣魚不放空。」夏釣深。入夏後,淺水區溫度上升超過魚類生活的適宜溫度時,魚類便由淺水轉入深水游動、覓食。因為水深1米以下水溫變化緩慢,晝夜溫差小,所以酷熱的白,魚類大多喜歡在2-3米的深水處覓食,故所謂釣深,不是越深越好。不冷不熱釣邊邊。夏天,氣溫不高,水溫適度,魚兒便從深水處游向岸邊覓食,故釣位應選擇在岸邊、淺灘。
「雷陣雨後,釣魚豐收」
這句釣諺說的是夏釣的最理想天氣。夏天,雷陣雨後,涼爽宜人,水中溫度明顯下降,水中氧氣充足,岸上沖刷下來的食物增多,魚兒游動、覓食非常活躍。若在池塘、湖泊、水庫下釣,魚兒便頻頻上鉤。若在江、溪、河下釣,要等到退水時,才是釣魚的好時機。故釣諺雲:「大雨過後好釣魚」、「雨後放光,釣魚辰光」。
❺ 如何自製海釣用的打窩料
用玉米做打窩料,需要以下五個步驟:
工具材料:玉米粒4公斤,豆粉2公斤,酒麴一包zd,蒸鍋一個,鐵盆一個,塑料瀝水盆一個,20升大塑料桶一個。
1、准備玉米粒4公斤,上鍋蒸熟。
(5)海釣丁香油擴展閱讀:
海釣時打窩的技巧
海釣打窩的時間應該是在潮起潮落時間過程的中間。因為剛漲潮的時候,潮區還沒有足夠產生流子的海水,潮區以下的魚群還沒有隨水逐潮而來,所謂一潮海水一潮魚。
只有漲潮的時間和潮區的水量漲達到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時,漲流產生後的一段時間里,魚才會光顧到潮區來覓食,此時打窩才能更好地提高上鉤率。
就是說,按正常預測漲、落潮潮區有魚的時候才去打窩誘魚,使隨潮而來的魚群停留在窩子里覓食不至於離去,
❻ 釣魚的小葯是什麼,哪款小葯好用
說起釣魚小葯,絕大多數的釣友應該都不會陌生。雖然有可能你沒有用過,但是你一定聽過!每一位釣王都有屬於自己的「絕活」,這「絕活「就是小葯。
釣魚小葯之丁香
這個可以說是小葯的鼻祖,屬於中葯小葯系列。我們常常在廚房裡面看到丁香,丁香是廚師們必不可少的增香去腥去體味的葯材。丁香芳香濃烈,我們常常用丁香浸泡糧食酒來垂釣鯉魚、鯽魚、草魚、鯪魚等魚種。
魚兒本身是不吃丁香的,所以我們如果用丁香釣魚不會有什麼收獲。但是丁香所發出的香味有種類似於發酵過的野果的香味,這才是對魚兒致命誘惑所在。下面是丁香的使用技巧:丁香有公丁香和母丁香之分,我們釣魚常常用公丁香泡酒。
丁香油要比丁香酒的效果好很多,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使用丁香油。使用丁香油的時候注意用量,丁香油有毒,多了魚兒吃了會感覺暈,過量會死亡。
丁香酒泡製的時候可以添加少量的香虎,可以起到體味增香中和餌料味型的作用。
蚯蚓、蝦、紅蟲也可以拌入丁香油使用,誘魚效果會提升數倍。
丁香也可以摻入窩料打窩,切忌放多!
丁香酒自作方法:
1. 山奈5片,丁香7~8顆,香草4~5根,蜂蜜一羹匙。500ml曲酒泡一個星期即可。使用方法:500ml礦泉水瓶子裝小米3/4,葯酒二兩,隔夜即可打窩使用。
2. 丁香5克、桂皮10克、胡椒10克、香薷10克、阿魏10克,白酒一斤。
3. 丁香5克、桂皮10克、胡椒5克、香薷5克、阿魏5克、小茴香5克、細辛5克、木香5克、神曲5克、甘草20克,白酒一斤。
4. 丁香和桂皮泡酒對鯉魚有一定的誘惑力。但濃度要適度,可以攙在窩子和手食里(淡淡的味道),在水溫高時和大部分肥水中有效。泡酒米要加蜂蜜以中和丁香的辛苦的味道。(味道太濃要加酒稀釋)
5. 買5元丁香,一瓶高度數的白酒,泡製1個月以上,把小米放到塑料瓶中(不要放滿,多半瓶就行),再把泡好的葯酒倒入瓶中(沒過小米),24小時後即可使用。
❼ 海釣鰻魚用什麼餌最佳
鰻的體型較小,300~800克左右,它在我國沿海均有分布,其中黃海和渤海較常見。而作為底層魚,多在夜間覓食的星鰻,主要生活在島礁的海底石縫和洞穴內。到了中秋和初冬時期,星鰻會為了過冬而儲存能量,進行大量捕食,因此這也是海釣星鰻最佳的時期。
星鰻是最難海釣的近海,名貴魚種之一,因為其覓食很狡猾,謹慎,所以釣手在作釣時,除了要有耐心以外,在釣具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使用短天平,短子線,用以解決魚餌被海流沖高、星鰻無法吃餌的問題;二是選用帶有熒光的夜釣鉤;三是在子線中間位置穿上夜光棒,以方便星鰻看清魚餌。
至於釣餌的選擇,最好選用新鮮的鮐魚切成帶皮魚肉條,魚皮會發光,而魚肉的腥味重,對星鰻的誘惑力極強,是海釣星鰻的最佳釣餌。不過如果釣手沒有新鮮的鮐魚的話,也可以選用小黃魚,烏魚之類的。
若是海釣上了星鰻,星鰻烹飪的方式有多種,紅燒、油煎、鰻魚飯、熬湯等都可以。不過星鰻的肉質細嫩,最適合的是清蒸。首先選用500克左右的星鰻,處理了內臟和腮以後,將魚用開水燙一下,這是為了去除魚身上的粘液;接著將魚切成2厘米左右的小段,放置在魚盤上,再在魚盤上鋪上幾片薑片;最後撒上蔥絲,姜絲,鹽、胡椒、還有蒸魚豉油,先大火蒸10到12分鍾,後閉火燜幾分鍾就好了
❽ 釣魚的秘訣是什麼
1、勤提勤動,誘魚上鉤
魚鉤下沉至水底,並不是完全處於理想的位置。由於水體下地質比較復雜,有時恰好沉在岩石縫隙、水草上或枯葉底下,有時被木柱所遮蓋、雜物所隱蔽、小坑或淤泥所埋沒,魚看不到釣餌便不合攝食。因此,在釣魚活動中,一經發現魚漂久無動靜,就該勤提釣竿,不斷變化魚鉤位置,增加魚的視覺機會,誘魚上鉤。
2、機動靈活,聲東擊西
一般地說,釣魚目標不可死守。即使魚的數量稀少,或等候大全的時候,也不能固守不動。一個窩點釣上幾條魚,就該在另一個窩點上下鉤;而且在一個窩點上還要照顧到前後左右的位置。如果幾個喂窩點暫時都不出魚,應在喂窩點近處、遠處或其它草叢里試釣游動的魚,不斷變換釣魚地點。
3、勇於探索,大膽實踐
許多釣魚者勇於開拓,善於歷險,他們攀登懸崖峭壁,穿過茂密森林,淌過荒漠河灘,大膽實踐,敢於試釣別人不敢觸及的「禁區」;荷葉密匝的空隙,蘆葦叢生的地帶,水草蔓生的地方,倒樹斜枝的旁邊,往往收獲較多。
(8)海釣丁香油擴展閱讀:
釣魚水溫:
魚是變溫動物,體溫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它們的生長和繁殖都需要一個適宜的水溫環境。按照適宜魚類正常生長和繁殖的水溫的不同,可把它們劃分為暖水性、溫水性和冷水性三種類型。
暖水性魚類一般在水溫30°c-50°c時食慾最旺盛,生長繁殖的速度也最快;當水溫降至20°c以下時,便會食慾減退、行動遲緩;水溫降至15°c以下就會死亡。
溫水性魚類最適宜在水溫15°c-30°c之間生活;水溫30°c以上時便避入涼爽的水域;水溫40°c以上會致使溫水性魚類的大面積死亡;在水溫10°c以下時,這種魚會食慾減退、停止生長;當水溫降至4°c以下時,它們中的多數就會停食冬眠。因此釣取溫水性魚類的最佳水溫應該是在15°c-30°c之間。
冷水性魚類在20°c以上就會游往冷水區;4°c-15°c的水溫是最適宜它們的溫度,此時的冷水性魚類也最宜釣獲。
❾ 海釣魚料和淡水魚料有什麼不同
魚類不一樣,魚餌自然也不一樣。
海釣的餌料豐富多彩:
1、沙團。沙團適合掉大部分魚類,只是蟲壁太薄,易於破碎,須經常換餌,可以用它浮釣梭魚,適宜整隻掛鉤,鉤掛滿後其餘部分垂於後面,不要剪斷,目標大。梭魚喜歡追食。
2、海蚯蚓。海蚯蚓是許多魚類的最愛,蟲壁厚且不易破碎,耐咬,不用經常換餌,適宜底釣。
3、南極蝦。南極蝦是釣海浮加吉等魚類的佳餌,但易於掉餌。用是須把硬蝦頭去除(蝦頭搗碎,可用於打窩)。從蝦頭經蝦背穿出,露出小許鉤尖。
4、淡水蝦。淡水蝦的用法和南極蝦相同,黑魚也喜歡吃。
5、鯽魚片子。小的海鯽魚就是鯽魚片子,是巴魚的最愛。釣時鉤從魚頭穿入,從腰穿出,再從尾部穿出,露鉤尖。釣巴魚時水深在1.5M-2.5M之間。
6、蛤類。取出殼內軟肉,成S型或者C型穿在鉤上,食慾旺盛的黑魚,鯰孤頭魚喜食。
7、錫紙。錫紙包巴魚鉤,露鉤尖,釣巴魚的方法同5。
8、空錨鉤釣烏賊。
釣淡水魚的魚餌及其做法:
第一種是將鮮活的蚯蚓弄乾凈(不要用水沖),裝到鉤上後在丁香油里蘸一下,馬上拋入水中,它的上鉤率比單純用蚯蚓垂釣會高出4~6倍。不要為了省事情而在出門釣魚之前就把蚯蚓浸泡在丁香油中,這樣蚯蚓會很快就死掉,影響誘魚的效果。在出門釣魚之前用動物鮮血拌在蚯蚓中,或者拿動物的血來喂蚯蚓,能增加蚯蚓的腥味和色澤,對甲魚、兇猛食肉魚類有很大的誘惑力。
第二種是用玉米面做主料,製成氣味獨特的麵食。具體的做法是將玉米面上篩出來的粗料和糠皮作為制糟食的賦形劑,剩下的細粉做各種釣餌的主料。玉米面放在容器里拌勻,用沸水邊沖燙邊攪拌均勻,出鍋後放到不燙手的時候,用力揉搓,或者出鍋倒入盛器中,趁熱搗均勻。這種餌料粘性大,韌性好,耐水泡。我們把這種餌叫做基礎餌。根據不同的垂釣對象,我們在基礎餌上加工不同的添加劑。例如鯉魚,我們摻入適量白糖或蜂蜜,再加點香精。釣塘養魚,我們需要摻點喂該塘魚的顆粒飼料粉末。釣鰱鱅,我們可以摻入適量阿魏粉,或韭菜大蔥發酵水。釣草魚,我們可以摻入適量草惠醬。將基礎餌裝入兩層以上的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強陽光下曝曬2~3天,使之稍發酵,略帶酸味,效果也很好。
第三種是蛆色白、味美的餌料。這種餌料一般都是自家培養的,隨用隨取,十分方便,是多種淡水魚喜食的食物。將魚頭、魚內臟或食剩的變質肉,裝入罐頭瓶內,放到室向陽處,讓蒼蠅在此產卵。只需要一個星期,這些卵就可以變成餌蛆。要防止蛆變成蛹。把蛆放在裝有鋸末或木屑的容器中,撒上些精鹽拌勻,七天內,它不會變成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