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玫瑰黑板字

玫瑰黑板字

發布時間: 2022-01-03 01:37:11

㈠ 520送女朋友玫瑰花的寄語

1.相思的心情,如沙漠中的老樹渴望著甘泉,滋潤我乾枯的心田;相見的心願,像寒風中的孤雁期盼著火炭,唿喚我寂寞的情緣。520,我愛你,我會義無反顧地給予你真愛的溫暖!愛你到永遠!

2. 520!我愛你!百年人生太短暫,諾亞方舟太遙遠。漫步愛情路纏綿,一生一世猶嫌短。520!我愛你!傾其一生來陪你:我愛你!

3.情人節快到了,我精心挑選玫瑰花百合花和滿天星,紮成一束鮮花隨簡訊送給你,火紅的玫瑰代表熱烈奔放,潔白的百合代表百年好合,小小的滿天星代表幸福美好。願你的情人節熱烈奔放,你們的愛情百年好合,你們的生活幸福美滿。預祝情人節快樂…

4. 口渴需要補水,飢餓及時吃飯。乏困准時睡覺,寂寞記得找伴。遇上是種緣分,愛你天經地義。你問愛有多深,直到海枯石爛。520,我愛你!

5.
寒來暑往,秋去春來,花開花落,年復一年,不知道需要等待多少年,也不知道需要忍受多少煎熬,更不知道需要埋藏多少的思念,才能換來,我們的相見。茫茫人海,紅塵之中,你是我最美的遇見。在520來臨之際,想讓你知道:我真的愛你。

6.
你從我身邊走過的時候,可不可以不要匆匆,葉子灑落在你的發上了,可不可以讓我替你取下,那些拂過你的風,可不可以借我些氣息,嗅嗅你的味道,「520」

7.
你是一曲溫文爾雅的旋律,百轉千結總是讓我揮之不去,給我的人生旅途帶來了無限的愜意,把我們的故事久久地疊印在我的心裡,我要緊緊地握住你的雙手,抵擋住時間的侵蝕,讓時光守候住你的容顏永遠鮮靚美麗!520,我愛你!

8. 我愛你,只有一次,那就是這一輩子;我愛你,只有一時,那就是一生一世;我愛你,只有一種,那就是命中註定。今天是5月20日,我依然愛你!

9.
年少時的無知讓我浪費了許多快樂的時光,自從與你相遇我的生活就變了模樣。我感受到愛情的快樂和幸福,每一天我都在期待你的目光。親愛的,我願意永遠陪伴在你的身旁,與你共享愛情的芬芳。520我愛你,一生一世也不移!

10. 與您相識是一個奇跡! 與您相愛,我無怨無悔,遇到你是我一生牽掛開始,牽掛到永遠,願這份愛天長地久。

11. 520,我想跟你說:愛是緣分,愛是感動,愛是習慣,愛是寬容,愛是犧牲,愛是體諒,愛是一輩子的承諾!

12. 520情人節:我把愛寫在字里,我把情留在行間,我把玫瑰送給聖潔,我把真愛表達給真情。我愛你,祝你情人節快樂…

13.
愛你在心口難開,發條簡訊表心懷,玫瑰花紅也不能表達我的愛,陽光燦爛也沒有我的愛這樣繽紛盛開,海枯石爛,日月無光,我愛你的心馳騁縱橫在天地間,宇宙感動萬物生情,你還沒有感覺到嗎?你還不震撼嗎?你還不動心嗎?

14.又逢520,春風解風情。此心如月明,夜夜逐潮行。愛你不論遠近,想你哪管陰晴。天地亘古難靜,時空變幻不定。有你就有風景,有你就有溫馨。

15. 會因為一首歌喜歡上一個人,因為一個人喜歡一個城市,因為一個城市喜歡上一種生活,然後成為一首歌,想念某個人。

16. 情人節到了,讓我以最真誠的心,邀你共度美好的時光,將溫馨的祝福悄悄給你,願你能感到這甜甜的驚喜。可以給我這個美妙的機會嗎?

17. 情人節到了,我要在愛的扉頁上寫下甜蜜思念,在愛的河流上劃一條幸福小船,在愛的思念里刻下你的名字。520愛你一世…

18.
相知相守,我們守護著海誓山盟;相濡以沫,我們守望著滄海桑田;相扶到老,我們將經歷一生風雨;心有靈犀,我們無需過多的解釋;比翼齊飛,我們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520,我愛你,白首不相離,相伴到永久!

19. 唱起愛的歌謠,甜蜜的柔情涌在心頭;跳起愛的舞蹈,激動的腳步無法控制;許下愛的承諾,一生一世也不會改變。520我愛你,愛你一萬年!

20.
風風雨雨我們一同走過,坎坎坷坷已成為幸福的回憶。我已經習慣身邊有你的目光伴隨,你的嘮嘮叨叨是我最愛聽的話語。我願意照顧你一生一世,我願意與你相伴讓孤獨遠離。520我愛你,愛你永不移!

21.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我要愛你---;昨天,今天,明天,我要愛你---;黑天,白天,我要愛你---;給我生命的每一天,愛你到永遠!520,---愛你亘古不變!

22. 最最溫馨的是:有你相伴,天天快樂;最最浪漫的是:與你相戀,時時甜蜜;最最幸福的是:與你共度,情人佳節。情人節快樂,我的小甜心…

23.
想找個人訴說,訴說我對你深深的愛,你不知道你的出現是我的劫難,我已經無法忘卻,深深地眷戀,我只想擁著你顛覆今生今世,520我愛你,讓我們接受這場考驗,摯愛一生,至死不渝。

24.
愛你是從談戀愛時送你玫瑰花的那一刻起,護你是從身懷有孕十月懷胎孕育時,恨你是從成家立業時,你不顧自己的身體一心一意操持家務,用心照料我的生活起居,是你自己落的許多病根。520我愛你,愛你一生一世無悔。

25.
向日葵的花語是「愛慕」。傳說中美麗的女子,因為得不到太陽神阿波羅的愛情,願變成向日的葵花,一生執著、一生等待!520我愛你,我願是你的「向日葵」,攜手幸福連同快樂和你一起綻放!

26. 雲想衣裳花想容,想你想得臉通紅。你是蜜蜂我是花,你是哈密我是瓜,你是牙膏我是刷,你是黑板我是擦,哪裡有你哪裡就是俺的家…情人節快樂…

27. 寶貝,情人節到了,送你一束玫瑰,用真心塑料紙包紮,繫上快樂綵帶,噴點愛的香水,插一張真情卡片,寫著:寶貝,願我的愛能帶給你一生的快樂…

28.
暖暖的陽光照耀你,柔柔的清風撫摸你,陣陣的細雨呼喚你,靜靜的夜裡思念你。情人節送你甜言千字,蜜語萬句,還有浪漫你一生的玫瑰。寶貝,節日快樂。

29.
情人節里玫瑰香,沒有我的問候香;元宵節里元宵甜,沒有我的思念甜;情人節里情書美,沒有我的簡訊美;元宵節里燈火紅,沒有我的祝福誠。恩恩愛愛情人節,甜甜蜜蜜元宵節,雙節合璧美滋滋,雙節快樂喜洋洋。

30.
我的手願放在你手裡,握手深情甜如蜜;我的心願靠在你心裡,心心相印永不渝。我的眼願看在你眼裡,望一眼柔情時空也…。情人節到了,祝你幸福快活。

31. 想用幸福造句,怎能缺少你來當主語?想請月老幫忙牽紅繩,我的告白怎能如此單純?情人節,不放過任何告白的細節,愛你,寶貝…

32.
玫瑰香香,情人黏黏,情話甜甜,情歌綿綿;花燈燦燦,禮花點點,好運連連,好夢圓圓。情人節喜逢元宵節,喜鵲登枝蝴蝶成雙鴛鴦成對雙喜臨門祝雙節快樂,合家團團圓圓,甜甜蜜蜜,開開心心,倖幸福…。

33.
早晨我吃不下飯,因為我想你;中午我吃不下飯,因為我更加想你;晚上我吃不下飯,因為我瘋狂想你;夜裡我睡不著,因為……我餓了。520情人節快樂…

34.
世間本無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落下一粒沙,從此便有了撒哈拉…這世界本來沒有海,只因為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掉下一滴眼淚,於是就有了太平洋。

35.
今天是情人「劫」,玫瑰劫我的錢包,而我要劫你的心,更要劫你的愛,最重要的是,我還要劫你的人,與我一起共度浪漫情人節…哈哈,親愛的節日快樂…
以上的你滿意嗎,滿意就幫忙採納下 謝謝

㈡ 粉筆、白楊樹、玫瑰花、竹子各代表著什麼精神

1、粉筆:粉筆很渺小,卻也很偉大,只要輕輕的一下,便可攔腰截斷。它的一生短暫而脆弱,卻帶著無數的子女走進了知識的殿堂。

2、白楊樹:白楊樹雖然出身寒微,卻是最講究生存質量的,白楊樹象徵著不屈不撓,吃苦耐勞的精神。

3、玫瑰花:玫瑰精神是愛情、和平、友誼、勇氣和獻身。玫瑰不僅是美神的化身,也是愛神的血液。

4、竹子:竹子精神是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喻物詩和文人畫作中最常見的題材;它表現著自強不息、頂天立地的精神;清華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脫俗、不作媚世之態。

(2)玫瑰黑板字擴展閱讀:

習近平同志在「上山下鄉」時曾將鄭板橋詠《竹石》詩改為「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其群眾意識、服務意識可見一斑。

每名黨的幹部都要保持好事業心、責任心和平常心,像竹子那樣「咬定青山不放鬆」。就是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動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目標不松勁,樹立「紮根」意識,工作到哪裡就要把「根」扎牢哪裡,把「心」放到哪裡,不計較工作生活環境、條件,要「計較」幹了多少群眾津津樂道的事實,時刻保持昂揚向上的革命鬥志和氣節。

讀過茅盾先生文章的人無不被他筆下描述的白楊樹所折服,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他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團結靠攏。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始終堅強不屈英姿挺拔,他是樹中的偉丈夫。縱然身處險境無依無靠,他卻依然努力向上生長發展,不折不撓孤獨的對抗著凜冽的西北風,直到參天聳立卻沒有絲毫彎曲妥協。

㈢ 夢見在黑板上畫玫瑰花,畫完後變成真花了

今天你對現實的不公平現象有很多想法。很迎合做大眾權益的代言人呢!你憑借自己的本心就能夠體諒到他們的疾苦,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就可以說出他們的心裡話,參加公益活動很適宜呢!

㈣ 求黑板報勵志語句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畢業班、沖啊~

㈤ 求助黑板報

理想與愛情
有同學說大學里的愛情就像沙漠里的玫瑰,也許只因它脫不了世俗, 因為有很多人的愛情是想要一個結果的。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為了不知結果的愛情奮斗著 ,也或許只是默默地在愛著,這樣的愛情是更沒有結果可言的,可是他們還是這樣在生活著 ,愛著!

直面現實
昨天今天明天

每個人都在成長,這種成長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也許你在某種場合 和時期達到了一種平衡,而平衡是短暫的,可能瞬間即逝,不斷被打破。成長是無止境的, 生活中很多事是難以把握的,甚至愛情,你可能會變,那個人也可能會變;但是成長是可以 把握的,這是對自己的承諾。我們雖然再努力也成為不了劉翔,但我們仍然能享受奔跑。可 能有人會妨礙你的成功,卻沒人能阻止你的成長。換句話說,這輩子你可能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到底該怎麼利用大學的時間充實自己

一路做黑板報做到老。喜歡

㈥ 黑板報主題:《新年新氣象 和元宵節》 求這倆內容的資料啊。速度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資料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 元宵節美食——元宵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the Lantern Festival),春燈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相關傳說
點彩燈來歷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另有一說是元宵[1]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的傳說
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

袁世凱與元宵
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觀燈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猜燈謎
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雪中送炭
所謂雪,就是湯圓雪白的外層,而炭則是內層的炭燒朱古力餡,湯圓味道較濃,所以就配一個清新的玫瑰花湯底,喝一口湯,吃一口湯圓,就是最佳的吃法哦。
玫瑰椰露湯圓
玫瑰椰露湯圓單看外型已夠賞心悅目的咯,吃一口,更有雙唇在浸玫瑰花浴的感覺哦,椰汁、鮮奶再加上玫瑰花的芬芳,清潤而暖和,再加上同樣有美顏作用的芝麻湯圓,最適合女孩子品嘗咯~~~

香蕉奶皇湯圓
奶皇湯圓最叫人難忘之處就是外層夠薄夠干身,湯圓皮軟糯但是不糊口,以往有芒果、麥提莎、榴及燕窩等口味,這次則返璞歸真,以最簡單的香蕉做餡,蕉味濃郁,軟綿綿的口感並不比一向好賣的芒果遜色哦~~~
桂花南瓜湯圓
南瓜湯圓通常以南瓜做皮,這個則以南瓜做餡,外層蘸芝麻增添香口的感覺。湯圓放於桂花糖水內,外香內甜,保證這個元宵節會甜蜜蜜的哦~~~
心湯圓
心湯圓可說是層次感最豐富的湯圓,是雲南人過年必吃的早點,餡料有火腿、花生蓉及曬乾的雲南桔皮,最精彩的是湯底,用雲南野生玫瑰,曬干後加入片糖和黃酒放入山洞內發酵半年以上,做成玫瑰花醬保存起來。吃發時後最好將湯圓切開,讓花生粒及桔皮的香跟帶清醇酒香的玫瑰花湯融為一體,幾種香味同時向味蕾沖擊,實在非比尋常啊~~

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關於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另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製作手抄報首先應該搜集資料,然後布局,最後填寫內容並著色。
從內容方面說,可以寫一些關於元宵節的起源、各地在元宵節的文化傳統及民俗、元宵的做法、猜燈謎、關於元宵節的感人故事、關於元宵節或元宵的詩文(名家之作最好,也可以古、今、中、外四方面都有涉及)等。
從布局上看,手抄報是關於元宵節的,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本來就應該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用色方面應以紅色或暖色為主;布局更應該符合元宵節的氛圍,布置的花邊及圖案應該以元宵、彩燈、中國古老的圖騰——龍、彩雲等最為合適了。此外,手抄報的標題或每一小版塊的標題可採用紅色並採用花體字來修飾,已達到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
從手抄報的標題來說,所用的名字應該屬於比較文雅喜慶的方面,大致可從喜慶、團圓、和美等方面命名標題。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㈦ 板報玫瑰花怎麼畫

1、先畫一條短短的豎線。

㈧ 怎樣在黑板上畫一朵玫瑰花

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畫,找個參考物最好

㈨ 中秋節黑板報的內容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 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千里試問平安否?且把思念遙相寄。綿綿愛意與關懷,濃濃情意與祝福,中秋快樂!
皓月閃爍,星光閃耀,中秋佳節,美滿時刻!
共賞圓月一輪,喜迎中秋良宵。
彩雲追月,桂花飄香。
您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
月圓年年相似,你我歲歲相盼。那滿天的清輝,遍地水銀,便是我們互傾的思念。
舉杯望明月,天涯共此時。
秋空給人以深深的思索,您留給我的瑰寶是哲人的深思明辨,還有那從容出世的信條。
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靜靜地懸著。我愣愣地看著它。彷彿它是一面明鏡,你我在互相注視。
想與你一起賞月亮。
明月當空灑銀泄玉,中秋正至喜世悅人。
月白風情兩岸親人同望月,牛耕女織雙星伴侶偶牽牛、
中秋月圓圓,人兒團圓圓。
三五良宵秋澄銀海,大千世界光滿玉輪、
花好月圓
華夏九州同祝福,中秋兩岸盼同圓。
九夏芳辰八蜒共慶,一輪明月兩岸同圓、

歲月邁著輕捷的步伐,走進公元2008年中秋。
秋,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季節。那豐碩的果實,每一個都滿載著勞動者辛勤的汗水!那隨風輕舞的楓葉呀,每一片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絕唱!風輕拂,星低訴,舉杯邀明月,遙寄相思贈嫦娥;低頭念親人,它鄉赤子表丹心!!!
月已圓,人歡聚,同舉杯,共歡慶!家鄉明月愛無限,它鄉皓月也多情!齊歡唱,同頌今宵明月!歌傳萬里,祝福彼此頻傳!待到來年中秋日,在歡聚,同豐收,各訴衷腸……!!!

㈩ 黑板刷加玫瑰加燈籠加一雙眼是什麼成語

謎底:橫眉瞪眼。

橫眉瞪眼
héng méi dèng yǎn
【解釋】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兇狠的樣子。

【出處】《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徐泰吉找死》:「一個太平軍沖到他身邊,他以為是他的部下,還橫眉瞪眼的叫:『打、打、打!』」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定語、謂語、狀語;指怒目而視

【近義詞】橫眉瞪目、橫眉怒目、橫眉努目

【例句】李曉明《平原槍聲》:「紅槍會的人個個赤膊卷腿,磨刀擦槍,橫眉瞪眼地注視著馬英。」

熱點內容
稻城亞丁香格里拉 發布:2025-05-11 23:36:03 瀏覽:786
花卉區域牌 發布:2025-05-11 23:33:52 瀏覽:385
玫瑰a視頻 發布:2025-05-11 23:33:40 瀏覽:305
正方形玻璃瓶插花 發布:2025-05-11 23:23:03 瀏覽:255
三聯花卉掛畫 發布:2025-05-11 23:08:28 瀏覽:627
兩層鮮花蛋糕 發布:2025-05-11 22:52:33 瀏覽:362
北歐風綠植吊蘭 發布:2025-05-11 22:50:15 瀏覽:679
櫻花系列匡威 發布:2025-05-11 22:49:40 瀏覽:280
綠植矢量 發布:2025-05-11 22:41:27 瀏覽:589
綠植防灰塵 發布:2025-05-11 22:38:57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