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區北部規劃圖
1. 菏澤牡丹區成陽路小學規劃圖!!什麼時候招生
答: 菏澤牡丹區成陽路小學6月18日招生
祝心想事成
開心快樂。
2. 菏澤市牡丹區吳店鎮修路規劃圖
是啊來 森林覆蓋率挺高的 還有一個自情人堤 在地圖上看上去是一個圈 在菏澤呆了幾年 現在菏澤正在發展 落後照完會走出的 聊城以前不也一樣嗎 你要有空來聊城看看 發展的牛啊 牛年了祝山東各地牛年牛氣沖天
3. 菏澤牡丹區規劃局今年會拆遷牡丹園毛庄楊庄嗎
今年暫時不會
4. 山東菏澤市牡丹區所有鄉鎮的名稱
截至2019年,牡丹區下轄18個鄉鎮辦事處:東城辦事處、西城辦事處、南城辦事處、北城辦事處、牡丹辦事處、何樓辦事處、皇鎮街道辦事處、沙土鎮、吳店鎮、王浩屯鎮、黃堽鎮、都司鎮、高庄鎮、小留鎮、李村鎮、安興鎮、大黃集鎮、胡集鎮。
菏澤市牡丹區,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是菏澤市轄行政區,魯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1140平方公里,人口105萬,是全國著名的「戲曲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民俗之鄉」 和「中國牡丹城」。
菏澤市牡丹區是菏澤市市轄區,菏澤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黃河下游南岸,北緯30°39″—35°53″,東經114°48″—116°24″。北靠鄄城,東接鄆城、巨野,南鄰定陶、曹縣,西與東明相連,西北一隅瀕臨黃河,與河南濮陽市隔河相望。東北距濟南市220公里。
牡丹區屬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坡度降為1/8000。
受幾千年來黃河數次決口泛濫影響,形成了八大類型地貌,即河灘高地、沙丘高地、決口扇形地、坡地、淺平窪地、蝶形窪地、河槽地、背河槽窪地。土壤類型分潮土和白潮鹽土兩個類型,表層質地以輕壤質為主,砂壤質次之。
(4)牡丹區北部規劃圖擴展閱讀:
牡丹區的歷史沿革
1941年2月抗日民主政權於巨野、菏澤毗連地區設巨菏縣,屬魯西行政區第二專區。
1942年9月於縣境西北部、東明東部設立南華縣,屬魯西南專區。同年12月巨菏縣與鄆南縣合並為鄆鄄巨菏四縣邊區(縣),屬晉冀魯豫第十七(運西)專區;
1943年11月鄆鄄巨菏四縣邊改建為臨澤縣,仍屬晉冀魯豫第十七專區(1944年8月改稱冀魯豫第八專區);1944年12月又分為臨澤、鄆巨2縣,此臨澤縣在今市境西北部,時臨澤與南華2縣均屬冀魯豫行政區第八(運西)專區第二辦事處管轄。
1945年11月南華縣復屬魯西南專區。
1949年8月南華、安陵縣撤銷,大部並入菏澤縣,南華縣之一小部並入東明縣,菏澤縣屬新設的平原省菏澤專區。 同年3月原屬菏澤縣的菏澤城關區升為縣級,直屬於冀魯豫行政區, 同年8月冀魯豫行政區撤銷,直屬平原省菏澤專區,為專署駐地,
1953年8月改為菏澤城關鎮,屬菏澤縣。1952年11月菏澤縣隨菏澤專區劃歸山東省。
1958年12月菏澤專區撤銷,改屬濟寧專區。1959年7月復置菏澤專區(1967年改稱菏澤地區),菏澤縣仍為專署駐地。1960年1月撤銷菏澤縣,設立菏澤市。1963年3月撤市復縣。1983年8月撤銷菏澤縣,設立菏澤市。
經國務院 2000 年 6 月23 日國函〔2000〕86 號文件和省政府 7 月18 日魯政字〔2000〕197 號文件批復,撤銷菏澤地區,設立地級菏澤市,原縣級菏澤市改設牡丹區,隸屬菏澤市管轄;
2001 年 1 月10 日,菏澤撤地設市慶祝大會舉行 , 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牡丹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同時揭牌。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牡丹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曾是堯舜活動的主要地區之一,哺育過先賢冉仲賢、北魏著名文學家溫子升、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抗日名將趙登禹、著名愛國人士何思源等志士仁人。
這里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孫臏生擒龐涓的「桂陵之戰」,清代捻軍斬殺僧格林沁的「曹州大捷」,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魯西南戰役」等都發生在這里。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牡丹區北依黃河,南臨隴海,東連齊魯,西接中原,自古為九省通衢、商賈雲集之地。
京九鐵路與新亞歐大陸橋在市區十字交匯,日東、濟廣、德商等高速公路於此呈「米」字型分布,與濟南、鄭州、曲阜等機場均全程高速貫通,可快速通往全國各大城市和世界各地,成為南引港、粵、滬、杭,北接京、津,東通沿海發達經濟帶,西聯能源富集區的黃金區域。
氣候宜人,資源豐富。這里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系健全,淡水資源豐富,為農林牧副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5. 2020年菏澤市牡丹區昆明南路修築嗎
2020年的菏澤市牡丹區昆明南路修築已經完工了,修了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
6. 菏澤牡丹區長城路北陽光社區楚庄村今年拆遷嗎
這個目前還在計劃中,還沒那塊,可以當地的街道直接問下
估計是這個是還需內要一段時間,最少出通知還要容有四五個月的樣子
最好是可以到當地的相關部門的網站問下最好了
這個上面可能你問的得不到最佳的答案
畢竟這個上面的影響力也是有限,如果上面開始安排了
那你就要做好准備的了,以及以後的一個房子規劃
等等,要運籌帷幄,到時候受手訪腳亂就不好了。
7. 牡丹區2017一47號地塊二期被徵收房屋劃紅線是否合法以什麼理有為准
在征地拆遷的過程中,如果因規劃不合理,致使整幢建築物的一部分未納入規劃紅線范圍內,從而將房屋一分為二,導致一部分房屋在紅線以里,另一部分在線外。遇到這種情況,是應當只徵收紅線內的部分,保留線外部分,還是將線外的部分也一並徵收呢?
規劃紅線圖是指宏觀規劃用地范圍的標志線圖,是建築紅線或道路紅線圖的總稱,它規定了建築物的邊界外沿界限,即建築物必須建造在該線以內,限定了建築物與道路或其他公共設施的紅線距離等。規劃紅線圖是建設項目必須遵守的,也是征地拆遷、房屋徵收的重要依據。
當房屋被徵收紅線分成兩部分時,如何處理才能合乎法律規定,現有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意見、批復等裁判淵源性文件中均無具體的參考,在法律適用上並無確切的依據可循。為了能夠公平、合理地處理這一問題,既能保護被徵收人的利益,又能使徵收過程順利進行,有必要結合社會生活現實、法學基本原理以及《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立法精神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綜合考量,提供可資借鑒的解決途徑。下面分兩種情形進行討論。
一、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只徵收和拆除紅線以內的部分。
房屋是按永久存在設計而建成的建築物,佔用土地空間,一般有屋頂,周圍有牆,能防風避雨,禦寒保溫,供人們在其中工作、生活、學習、娛樂和儲藏物資,並具有固定基礎,層高一般在2.2米以上的永久性場所。房屋的結構具有一定的整體性,如果由於道路、城市規劃不合理,而將房屋一分為二,就要判斷紅線內有多少,紅線外有多少,部分拆除是否會對房屋的功能、使用和安全造成影響。假如紅線內只有一小部分,拆除後不影響其餘部分的功能、安全和正常使用,那麼可以保留線外。然而,假如線內是一半甚至一大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嚴格按照紅線范圍拆除,這樣雖然合法,但是不夠合理。因為拆除一部分後,房屋的結構被破壞,失去了其原有的居住功能。如果不再居住,又保留殘余結構、建築,還可能會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建築上可能有物體墜落,對周邊的人或者財物造成損害。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另外,紅線內部分被拆除後,原來的房屋所有權證應該注銷,那麼剩餘部分仍然屬於不動產,根據物權法的規定,不動產需要進行物權登記,但是剩餘部分房屋是否可以登記還是個問題。
二、突破紅線,將房屋作為整體一並徵收。
對於這種情況,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突破紅線,徵收線外房屋的行為是否違法。行政違法,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侵害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對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構成犯罪,依法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主要構成要素包括:1、行政違法的主體必須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可能構成行政違法;2、行政違法違反的是行政法律規范,侵害的客體是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3、違法必須是行為者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即行為人有主觀方面的過錯的行為;4、政違法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
據此分析,首先,徵收紅線以外的行為,如果嚴格按照程序辦事,則不存在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情形。其次,該行為的對象是房屋所有權,如果政府依法徵收並給予合理補償,那麼也不存在侵害行為對象的情形。再次,該行為雖然突破了規劃紅線,但並未對社會產生任何危害,反而消除了可能產生的潛在安全問題,是對社會有利的行為。可見,徵收紅線以外的行為不符合行政違法的構成要素。
另外,從社會生活事實和常理來講,房屋是人們生活、居住的空間,各部分通常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果拆除了一部分而保留其餘部分,可能會使房屋失去整體的價值和用途。因此應當將房屋看作一個整體,而不能僵化地按照紅線圖進行處理。
最後,從《條例》的立法精神上分析,《條例》的立法目的是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按照正當法律程序徵收紅線外的部分房屋,既可以維護公共利益,又能夠保障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是合法、合理的行政行為,符合《條例》的立法精神。
綜上所述,當徵收紅線正好經過房屋並將其分為兩部分時,要綜合考慮各部分的大小,對房屋功能和周邊環境的影響,在不違反法律法規、不損害相關權利人合法權益、不危害社會的情況下,可以將房屋線內線外部分作為一個整體一並徵收。
8. 菏澤市牡丹區區委馬合秋是幹啥的
劉文林,男,漢族,1968年6月出生,山東曹縣人,1991年10月參加工作,1995年6月入黨,在內職研究生學歷容。 1991.10—1995.02 菏澤市(縣級)規劃局規劃科科員 1995.02—1998.05 菏澤市(縣級)規劃局規劃科副科長 1998.05—2002.09 菏澤市(縣級)(菏澤市牡丹區)規劃處副主任、黨組成員 2002.09—2003.03 菏澤市牡丹區規劃局副局長(正科) 2003.03—2004.06 待安排 2004.06—2005.12 菏澤市規劃局黨組成員、開發區分局局長 2005.12—2009.01 菏澤市規劃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2009.01—2010.01 菏澤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黨組書記,菏澤市牡丹區委副書記(掛職) 2010.01—2010.12 菏澤市牡丹區委常委、副區長(列副區長第一位),菏澤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正縣級) 2010.12—2011.01 巨野縣委副書記、代縣長 2011.01---至 今 巨野縣委副書記、縣長
9. 菏澤規劃
在網上自己找的
第一章 城市現狀概況
菏澤古稱曹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 2000 年 6 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設市,下轄定陶、曹縣、成武、單縣、巨野、鄆城、鄄城、東明八縣和牡丹區、開發區,總面積為 12228 平方公里。 2003 年底總人口 875 萬,其中非農業人口 149 萬人。
第二章 規劃目標和期限
一、發展目標
把菏澤建設成為以能源化工和農產品加工業為支撐,農業基礎穩固、工業結構合理、商貿旅遊繁榮、生活環境宜人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三大基地」,即山東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全國重要的優質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的商貿流通基地。
二、規劃期限
菏澤市城市總體規劃期限為: 2003 年—— 2020 年。
近期—— 2010 年;
遠期—— 2020 年;
遠景—— 2020 年以後。
第三章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一、市域總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預測
1 、總人口預測
規劃 2010 年菏澤市總人口為 940 萬人, 2020 年總人口為 1010 萬人。
2 、城鎮化水平預測
規劃 2010 年菏澤市城鎮人口 330 萬人,城鎮化水平 35 %; 2020 年城鎮人口 505 萬人,城鎮化水平 50 %。
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1 、城鎮等級規模結構規劃
菏澤市的城鎮體系等級規模分四個等級:市域中心城市、市域二級城市、重點建制鎮、一般城鎮。
2 、城鎮職能結構規劃
菏澤市的城鎮職能分為四類:綜合型、能源工業型、旅遊商貿型、工業商貿型。
3 、城鎮空間結構規劃
以菏澤市區為核心,以巨野、曹縣、鄆城、東明、單縣、鄄城、成武為二級城市,以「米」字形高速交通干線為發展軸,重點鎮為骨架,一般鎮為基礎,形成多層次城鎮空間格局。
一核:以菏澤市區(包括定陶)為核心,以巨野、東明、曹縣為副中心,形成菏澤市域的重點城鎮密集區和產業密集區。
四軸:四條市域的城鎮發展軸線,其中巨野——菏澤——東明、曹縣——定陶——菏澤——鄄城為主要發展軸線,定陶——成武——單縣、庄寨——菏澤——鄆城為次要發展軸線。其中巨野——菏澤——東明為工業發展軸,重點發展能源化工業;其他為農副產品加工和商貿發展軸,重點發展商貿流通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輻射周邊地區。
「米」字型結構:依託交通幹道和發展軸線,強化菏澤中心城市對市域二級城市的交通聯系與輻射帶動作用,共同構築菏澤市域的「米」字型發展結構。
三、市域交通體系規劃
半小時交通圈:中心城市菏澤市區至各個縣城的交通時距,經高速公路建設後,為半小時交通圈。各個縣城至各自所轄鄉鎮的交通時距,經縣道及鄉鎮公路新建與改造後,為半小時交通圈。
一小時交通圈:中心城市菏澤市區至各城鎮及一級中心村的交通時距,經市網公路的拓寬、改造、優化後,為一小時交通圈。
第四章 城市性質與規模
一、城市定位
山東省東西協調發展的西部經濟重要增長極,魯蘇豫皖邊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二、城市性質
以能源化工、農副產品加工和商貿物流為主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三、城市特色
菏澤市城市特色可概括為:以「花城水邑」為依託的中國平原森林城市。
四、城市規模
規劃菏澤中心城區近期 2010 年人口規模為 50 萬人,用地規模為 6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 120 平方米 / 人。
規劃菏澤中心城區遠期 2020 年人口規模為 68 萬人,用地規模為 8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 117.6 平方米 / 人。
五、 城市規劃區范圍
東至皇鎮鄉,南至佃戶屯辦事處、何樓辦事處,西至萬福辦事處、馬嶺崗鎮,北至吳店鎮、黃堽鎮,規劃區面積為 860 平方公里。
第五章 城市總體布局
一、中心城區用地發展方向
以向東發展為主,向南發展為輔,可適當向北發展,嚴格控制向西發展。
二、中心城區 用地布局
按照組團式結構形態,通過綠化、水系的分割,形成「一核、兩軸、四區」的布局結構。
一核 :城市核心區 , 西至太原路,北到大學路,南到鐵路編組站,東至京九鐵路,面積約 16 平方公里。沿趙王河兩側從北向南依次布置市級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商務中心。
行政中心
位於趙王河西岸、黃河路北側,面積約 80 公頃,集中布置市級行政辦公機構和相配套的服務設施。
文化中心
位於丹陽路北、黃河路南、趙王河兩岸,面積約 100 公頃,結合規劃建設的趙王河公園,重點布置博物館、藝術館、科技館、圖書館、規劃展覽館等大型公共設施。
商務中心
位於趙王河以東、火車站以西、中華路兩側,面積約 280 公頃,對現有商業設施提升檔次,整合周邊用地,並向東向西延伸,形成以中華路為核心的市級商業金融服務中心。
兩軸 :城市的兩條發展軸線,東西向為丹陽路,南北向為人民路。
四區:城市的四個功能組團,即城西組團、城北組團、城東組團和城南組團。
城西組團:東至太原路、西至昆明路、南到萬福河、北至大學路,以生活居住、商業服務為主,是城市的副中心,保護和發展「內方外圓」的城市格局,西部適當發展一類工業用地。
城北組團:生態控制區域,西至菏劉路,北到北外環路,南到大學路,東到京九鐵路,以牡丹觀賞、種植及高教園區等功能為主的生態組團。
城東組團:位於京九鐵路以東,以發展一、二類工業和相配套的生活服務設施為主,為城市東部副中心。其中廣州路以西發展生活服務用地為主,廣州路以東發展一、二類工業用地為主。
城南組團:位於新石鐵路以南,以倉儲物流及相配套的商貿、生活服務設施為主的城市組團。
第六章 城市專項用地規劃
一、居住用地規劃
規劃居住用地為 2152 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 26.95% ,人均 31.6 平方米;其中中小學用地為 216.5 公頃,占建設用地的 2.7% 。
居住用地規劃形成四個居住片區:老城居住片區、老城周邊居住片區、中心區居住片區、新城居住片區。規劃設置 12 所高級中學, 20 所初級中學,小學按 2 ~ 3 萬人一所設置。
二、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規劃公共設施用地為 1391.6 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 17.4% ,人均 20.5 平方米。
1 、行政辦公用地規劃
規劃行政辦公用地面積為 97.6 公頃,人均用地 1.4 平方米。整合原有城區內的行政辦公用地,在城市核心區北部 , 建設市級行政中心。
2 、商業金融用地規劃
規劃商業金融市場用地面積為 810.6 公頃,人均用地 11.9 平方米。市級商業服務中心位於趙王河以東、火車站以西的中心城區;整合原有解放大街、東方紅大街商業布局,形成菏澤老城區商業副中心;在廣州路以西、洙水河兩側形成東部新城商業副中心;在各個城市組團內新建組團級商業中心。
規劃將南華街、東方紅大街改造為步行商業街。
規劃商貿物流專業市場四處。南部批發市場,位於珠江路以北、人民路兩側,面積為 60 公頃。西南農副產品批發、蔬菜批發市場,佔地 23 公頃。西北批發市場,位於菏劉路以東、大學路以北,佔地 32 公頃。整合沿康莊路、青年路、牡丹路等現有市場,形成小商品市場,佔地 25 公頃。
3 、文化娛樂設施用地規劃
規劃文化娛樂用地面積為 103.5 公頃,人均用地 1.5 平方米。建設市級文化娛樂中心、組團級文化娛樂中心、社區活動中心三級文化娛樂設施體系。市級文化娛樂中心位於丹陽路以北、趙王河兩側,結合趙王河綠地景觀,安排新建大劇院、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規劃展示館、科技館等大型公共設施。在老城區曹州路以北、廣福街以西建設魯西南民俗博物館。
4 、體育設施用地規劃
規劃體育用地面積為 78.9 公頃,人均用地 1.2 平方米。保留現有的菏澤體育場。規劃新建菏澤市體育中心,位於泰山路以北、古今園以西,用地面積 37 公頃。
5 、醫療衛生設施用地規劃
規劃醫療衛生設施用地面積為 57.9 公頃,人均用地面積 0.9 平方米。
按「市級醫院——社區醫院」二級配套醫療衛生服務設施,保留更新現有醫院,另規劃建設大型綜合醫院 4 所。
6 、教育科研用地規劃
規劃教育科研用地面積為 243.1 公頃,人均用地面積 3.6 平方米。規劃形成一個高教園區和一個專科教育基地。在城北組團內建設全市的高教園區,建設內容包括大學、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專業技術培訓學校、高級中學等。在老城區西側,整合利用原有菏澤醫專、菏澤農校、市委黨校、菏澤師范、區職工中專、區教師進修學校、菏澤信息工程學校、市技工學校、公安幹校等學校用地,形成菏澤專科教育基地。
三、工業用地規劃
規劃工業用地面積為 1600.8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 20.05% ,人均工業用地 23.5 平方米。老城區內的工業用地,除保留少數幾個效益較好的一類工業企業外,其餘企業逐步遷往新建的工業區。人民路兩側污染較重、位於城市的上風向和城區主要發展方向的工業用地,予以搬遷、置換。規劃形成兩大工業園區:牡丹工業園區、城東工業園區。
牡丹工業園區:北起日東高速公路,南到新石鐵路和 220 國道,東接現狀城區,西至蘭州路, 面積為 209 公頃,為一類工業區。
城東工業園區:京九鐵路以東,菏蘭高速公路以西,面 積為 1256 公頃 ,其中洙水河以北為二類工業區,洙水河以南為一類工業區。
四、倉儲用地規劃
規劃倉儲用地面積為 218.6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 2.74% ,人均倉儲用地 3.2 平方米。規劃倉儲用地四處,南部倉儲區位於鐵路編組站以南,東北部倉儲區位於南京路以東、淮河路以北,東部倉儲區位於洙水河以南、台灣路以西,西部倉儲區位於銀川路以西、中華路以南。
第七章 城市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一、鐵路規劃
遠期將現有鐵路貨運站搬遷,在鐵路編組站以南新建中轉貨運站,規劃用地面積 30 公頃。上海路以西,新石鐵路以南預留工業區鐵路貨運站,作為遠期備用貨站建設,規劃用地面積 60 公頃。
二、公路規劃
高速公路:在城市的北部和東南部分別有日東高速公路、菏蘭高速公路和德商高速公路,保留原日東高速公路的三個立交口,菏蘭高速公路分別在長江路、人民路、劉民路、 220 國道預留互通式立交口。
一般公路:規劃遠期菏澤中心城區公路主要對外出入口共 14 個。國道、省道及其他公路在城市環路以外保留對外交通道路功能,城市環路以內改為城市道路,對外交通與過境交通由城市環路來組織。
三、汽車站場規劃
遠期菏澤市區規劃形成 5 個汽車客運站, 5 個汽車貨運站,一個對外交通口岸。其中菏澤中心汽車客運站,位於長江路北、鐵路客運站南,規劃佔地面積 5 公頃。
四、水運規劃
改建洙水河航道,連接京杭大運河, 2010 年使洙水河航道延伸至菏澤市區。貨運碼頭規劃位於上海路以東、菏蘭高速公路以西、洙水河以南,佔地面積 22 公頃。客運碼頭規劃位於洙水河以北、濟南路以東,佔地面積 7 公頃。
五、城市道路結構規劃
規劃形成「二環、四橫、六縱」的交通性城市道路網路。
「二環」:在城市外圍形成城市外環路,由上海路、昆明路、北外環路及珠江路等城市快速路組成,道路紅線寬度為 60 米;在城區內部形成城市內環路,由黃河路、西安路、長江路、廣州路四條交通性主幹道部分路段組成。
「四橫」:四條東西向主幹道,即黃河路、丹陽路、長江路、閩江路。
「六縱」:六條南北向主幹道,即西安路、廣福街、牡丹路、人民路、廣州路、南京路。
「四橫」、「六縱」道路紅線寬度為 40-60 米。
第八章 城市綠地與水系規劃
一、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指標
規劃近期 2010 年綠化用地為 803 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 13.38% ,人均綠地面積為 16.1 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 10.1 平方米,城市綠地率為 30% ,綠化覆蓋率為 40% 。遠期 2020 年綠化用地為 1088.3 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 13.63% ,人均綠地面積 16.0 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 12 平方米,城市綠地率為 35% ,綠化覆蓋率為 45% 。
二、城市綠地系統布局結構
規劃綠地系統結構為:「三環、五帶、九園」。
三環:指沿城牆綠化環、大堤綠化環和環城綠化環。
五帶:萬福河綠帶、趙王河綠帶、洙水河綠帶、新石鐵路綠帶、京九鐵路綠帶。
九園:九個市級綜合性公園 ---- 牡丹園、西城水庫公園、雷澤湖公園、萬福河公園、內環城河公園、外環堤河公園、趙王河公園、洙水河公園、森林公園。
三、生態綠地規劃
城市生態綠地包括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郊野公園、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林地、城市綠化隔離帶、野生動物園、濕地、垃圾填埋場恢復綠地等,分為四個體系:環形生態綠圈、道路綠化聯結分隔帶、濱河風景生態林地及水源保護綠地體系。
四、公共綠地規劃
規劃設置市級公園、居住區級公園、街頭綠地三級公共綠地體系。其中市級綜合公園 9 個;居住區級公園 12 處;在重要的公共場所、道路交叉口、標志性景觀、重要建築等設置街頭綠地,每處面積不小於 3000 平方米,在工業區每處服務半徑為 700 — 800 米,其他功能區每處服務半徑為 200 — 300 米。
五、河流水系規劃
規劃市區形成布局廣泛、相互貫通的「五湖六河」城市水系系統,水面面積達到萬畝以上。
1 、五湖
西城水庫:位於牡丹工業園的西部,是城市的水源地,面積約為 203 公頃。
雷澤湖:位於城市東部新區的南側,面積約為 233 公頃。
青年湖:位於老城區,面積約 11.58 公頃。
雙月湖:位於老城區,面積約 5.73 公頃。
東湖:位於城市東部新區的東部,面積約 12.78 公頃。
2 、六河
趙王河:貫穿城市中心,寬度為 50 — 300 米,結合兩側的重點公共建築和綠化景觀設計,營造城市中心的濱水特色風貌。
萬福河:位於城市南部,寬度為 50 — 80 米,貫通西城水庫、雷澤湖,結合城市的生態綠地,建成城市南部的休閑和水上活動區域。
內環城河:位於老城區內,寬度為 16 — 30 米,進行疏浚、整治,貫通青年湖、雙月湖及老城區的其他坑塘,建成內環城公園。
外環堤河:位於老城區內,寬度為 30 — 60 米,進行疏浚、整治,貫通老城區內的水體及外圍的趙王河、萬福河。
洙水河:位於城市中部,寬度為 50 — 150 米,既為城市水體,又是連通濟寧的水運航道,連接趙王河、經四溝及東湖。
洙水河南支:位於城市東部沿菏蘭高速公路,可在現有的河道基礎上進行拓寬、新挖,寬度為 30 — 80 米。
第九章 城市近期建設規劃
一、近期城市規模
規劃菏澤中心城區 2010 年人口規模將為 50 萬人,用地規模為 6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 120 平方米。
二、近期建設規劃指導思想
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新世紀「平原森林城市」為目標,以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為核心,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創新體制,加大投入,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把形態開發、功能開發和生態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城市化進程,為把菏澤建設成為魯蘇豫皖交界地區適宜人居住和創業的現代化城市而奠定基礎。
三、近期建設策略
1 、以東部工業區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工業經濟。
2 、以建設「魯蘇豫皖四省邊界地區中心城市」為目標,積極發展商貿物流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3 、兼顧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4 、加強園林綠化與生態環境建設,突出菏澤的城市特色。
5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和基礎設施系統。
第十章 城市遠景構想
菏澤遠景發展將形成組合式城市,包括菏澤中心城區和定陶縣城。
菏澤中心城區:中心城市。採用東西並行發展的模式,東西兩側為工業區,中間為城市中心和生活服務用地。工業以向東發展為主,建設集中的、成規模的工業區;西側在現有牡丹工業區的基礎上發展,未來可向萬福河以南拓展。在兩個工業區之間發展生活用地,未來可跨過萬福河向南發展,建設城市新區,加強和定陶的聯系。
定陶:衛星城鎮。在現有用地布局的基礎上,向北、向東發展,強化與中心城區的銜接。向北以發展生活居住用地為主,包括新建的定陶中心區。工業用地以向東發展為主,避免對北部仿山旅遊度假區的影響。
仿山:旅遊度假區,以綠化、旅遊度假及相應的生活配套設施為主。
菏澤未來將發展成以菏澤城區為中心、定陶為副中心,以綠化、水系相聯系的組團式復合城市。
10. 牡丹區黃鎮鄉東往北到胡集的公路有沒有修啊那條公路太爛了,菏澤公路局有沒有規劃
沒 我就是安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