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爾克玫瑰
『壹』 奧地利詩人里克爾說:並非勞作,就能成為一朵玫瑰 700字議論文
論"好高騖遠"
東漢名人陳蕃少年時所持觀點「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素來招人批判,在我看來,他這種好高騖遠,忽視量變的思想是極不可取的。薛勤對此早有苛責之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掃天下」固然偉大,但成就這一壯舉,卻也缺少不了「掃一屋」。如果連「掃一屋」都無法做好,那更無「掃天下」之毅力和能耐了。
世人往往急功近利或是奢求碩果,往往忽視達成目標需要在微小的地方加以努力,其結果通常是「小事做不好,大事也不成。」須知「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合抱之木,生於毫米」。自古來有所成就的人物,無不重視平日的積累及細小的處事方式所帶來的影響。大發明家愛迪生從不以深知卓見自滿,而是時刻收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素材;一本本小小的筆記本被寫得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奇思妙想。這對他的發明工作無疑大有裨益。假設他也如陳蕃一般,以「搞大發明」為由棄「記小事」,那不知電燈發明之日又要晚多少年了。
好高騖遠不僅是搞科研的大忌,更是阻礙各項社會工作圓滿完成的遮天大石。有的人生活在空想中,就如陶醉在蜂蜜旁的蒼蠅,卻早已回乏力。他們的一度追求偉大、毫不顧及渺小讓他們不得不在垂暮之年大倒苦水;對昔日的大夢想、高追求也只能付諸無盡的嘆息。沒有絕對的巨,也沒有絕對的微。君不見泰山不讓土壤,故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方成其深。小,無妨,量多即大;弱,無妨,量多則強。沒有一步步的腳踏實地,何來漫漫千里之途?
與好高騖遠相反,不少人重視量變對質變的必要作用,在無數看似微小的行動背後取得了巨大成功。英國作家雅各布在二戰前夕,以一冊內含希特勒軍隊各種情況的軍事小刊震撼世界,因為德國境內的軍事部署情報是嚴密封鎖的,經雅各布本人透露,他只是堅持對德國報紙上所有有關德軍動向的消息加以摘錄,並進行分類,最後加以拼湊,獲得了希特勒軍隊軍事部署的重要情報。如此般像潮濕門邊長出的真菌,恐怕只有雅各布才會細心觀察吧。但就是由於這「渺小」的積累造就了對盟軍十分有利的軍事指導冊。
朋友,當你奮力向「成功人生」奔跑時,是否注意到足旁的鵝卵石呢?不要嫌它小,將它們拾起吧!它們會為你砌起直達成功的階梯!總眼盯著前方不放,小心踏空了。
知足,是一種心態。
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簡單,再簡單一點,這就是生活。
也許有人會說,知足,意味著滿足現狀,不再追求,會對社會發展不利。但我所說的知足,不是意味著沒有進取心,安於現狀,而是在物質追求上不要計較太多。
知足常樂,要求我們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寵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也許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但知足常樂,無疑是一劑心靈的良葯,幫助我們在 紛繁蕪雜的生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心態。知足,不是夜郎自大,而是知現在所得已足矣,對將來所求並不足。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現在,用一顆進取之心去開創未 來。
知足者,並非放棄追求,而是對自己現狀的肯定。因為知足,他很快樂;因為快樂,他能以更好的心態去追求未來。
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黃昏時分,賣燒餅的夫婦數著一天的收入,比前一天多了兩塊錢,兩人相視一笑,非常滿足;也是在這個黃昏,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僅因為所持股票的股值下降30個百分點而自殺。
不禁感嘆:對於身外之物——錢,為什麼有的人看得這么重?「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並無特殊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因快樂而快樂。」哲人說過。
總有人忘記了今天,苦苦尋找記憶中快樂的昨天或是展望並未到來的明天。擁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
也許「寬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的心態不是人人都能擁有,但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知足,而且我們也該學著知足。
知足,是一種心態。
簡單,再簡單一點,這就是生活。
『貳』 里爾克的一首詩 求出處 寓意
她可能給改編復了,我只制找到了一首相近的詩,是這樣的:有一座邸第/最初的玫瑰醒了
在平地上有一次等候/這是最後幾個小茅舍的所在
往往在深夜這樣發生/那時我是個孩子
「你們少女要像舢板/他們都說:你有時間 」
我那麼害怕人們的言語/不要怕,紫苑亦老
(以上選自《為我慶祝》)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從奧地利詩人里克爾說:並非勞作,就能成為一朵玫瑰
意思就是說:並非努力了就可以達到理想的狀態
我覺得可以提煉出的論點有:知足、理想要切合實際、不要好高騖遠
『肆』 玫瑰,純粹的矛盾,樂 為無人的睡夢,在眾多 眼瞼下。 什麼意思啊
馮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講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舊志不懈,守誠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盡心盡力,我寫我說,咬緊牙關,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聶耳是我國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誌銘引自法國詩人可拉托的詩句:「我的耳朵宛如貝殼,思念著大海的濤聲。」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的精力,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後35位,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著:「π=3.」。
「37,22,35,R.I.P」是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的墓誌銘,許多人鬧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最終這個謎由夢露研究會揭開,這三個數字是夢露的胸圍、腰圍和臀圍的英寸數,縮寫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長眠。死者生前最大的嗜好是愛美,她用數字將自己十分鍾愛的形體永久記錄了下來。
英國詩人雪萊的墓誌銘是莎士比亞《暴風雪》中的詩句:「他並沒有消失什麼,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
愛爾蘭詩人葉慈的墓誌銘是他去世前夕寫的一首詩的最後十七個字:「對人生,對死亡,給予冷然之一瞥,騎士馳過。」
大文豪蕭伯納的墓誌銘:「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誌銘:「恕我不起來了!」
對任何一位畫家的贊美,又有什麼樣的語言,能勝過出現在義大利畫家拉斐爾的墓碑上的:「活著,大自然害怕他會勝過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會死亡。」
法國作家司湯達的墓誌銘精煉:「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於此。他曾經生存、寫作、戀愛。」
伏爾泰,這位《哲學通信》和史詩《亨利五世》的作者,順理成章的在專門迎葬偉人的先賢祠里佔了一「席」,並受到這樣的贊美:「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他拓展了人類精神,並且使之懂得它應當是自由的。」
古希臘「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誌銘出自哲學家柏拉圖之手:「美樂女神要尋找一所不朽的宮殿,終於在阿里斯托芬的靈府發現。」
古希臘大數學家刁藩都的墓誌銘:「過路人,這里埋葬著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數字可以告訴你,他的一生有多長。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頰上長了細細的胡須。如此,又過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結了婚。婚後五年,他獲得了第一個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運給這個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輝燦爛的生命,只有他父親的一半。自從兒子死後,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結束了塵世的生涯。」
傑弗遜是和華盛頓、林肯齊名的美國三大偉人之一,美國的第三任總統。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寫的:「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亞大學之父。」
盧梭:「睡在這里的是一個熱愛自然和真理的人。」
馬克·吐溫:「他觀察著世態的變化,但講述的卻是人間的真理。」
貝多芬:「他總是以他自己的一顆人類的善心對待所有的人。」
美國空軍頒發紫心勛章給麥洛維奇,表揚他在越戰中的英勇表現。後來他被發現是同性戀者,於是被解除軍職。其墓誌銘為:「當我在軍隊時,他們因我殺害兩個人給我一枚勛章,卻因我愛一個人解除我的職務。」
普希金:「這兒安葬著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愛情和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沒有做過什麼善事,可在心靈上,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牛頓臨終前曾說:「我只不過是在大海邊撿貝殼的小孩」。然而,大異其趣的是,鐫刻在這位英國大科學家的墓碑上的,卻是:「死去的人們應該慶賀自己,因為人類產生了這樣偉大的裝飾品。」
日本醫學家野口英世,曾長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國。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黃熱病病源,聲譽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眾議,毅然決定親自深入疫區,終於殉職。在紐約烏茲德倫墓地上的他的銅板墓碑上,刻的是:「生於日本豬苗代,死於非洲哥爾多克斯,獻身科學,為科學而生,為科學而死。」
物理學家玻爾茲曼生前發現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解釋,他的墓碑上只寫著他發現的公式「S=KlnΩ」。
英國大詩人莎士比亞對自己遺骸、「陰宅」的珍愛,似乎並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庫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語:「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冀』將在他頭上降臨。」而莎士比亞的墓誌銘,據說是他自己撰寫的:「看在耶穌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這黃土下的靈柩;讓我安息者將得到上帝祝福,遷我屍骨者將受亡靈詛咒。」
曾經「捕捉」天上雷電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的墓碑上刻的卻是:「印刷工富蘭克林」。他至死不忘,並引以為自豪的,正是他青少年時代擔任的印刷工。
有一個人,生前並不算名人,但死後,卻因墓誌銘而成名。名不見經傳的「卑賤者」,美國人約翰·特里奧的墓碑,被他的相同國籍的作家納撤尼爾·霍桑在「陰暗潮濕的一隅」發現。作家在看了刻在碑上的「凄涼的詩句」後,哀痛地說:「要想用更精練或者更感人的語言,來描述這個使人寒心的不幸的生死與埋葬的故事,不是容易的事」:可憐地生活,可憐地死去,可憐地掩埋,沒有人哭泣。(蹊足梅子)
『伍』 玫瑰花來自哪裡
有人願意為海倫的美貌而無怨無悔地投入一場慘烈的戰爭,也有人願意死於一朵玫瑰的花刺之下。著名詩人里爾克的墓誌銘如此寫道:玫瑰,哦純潔的矛盾,幸勿在這許多眼瞼之下睡去。據傳,晚年的詩人已經知道自己的白血病將無法治癒,在臨死的前一天,他執意要為一位美麗的姑娘親手採摘一支玫瑰,結果不幸地是玫瑰的ù袒撲氖種福鈾倭稅籽〉牟》ⅰ>駝庋晃晃按蟮氖嗽詿拷嗟拿倒宓難垌攏澇兜廝チ恕S肫淥凳敲倒逯戰崍慫納蝗縊凳撬約貉≡袼澇諉倒逯隆?br /> 玫瑰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生命中最後一道門。玫瑰成了由生到死的關口,原因簡單極了,在西方傳統中,玫瑰是心靈與宇宙的中心,神聖、浪漫、以及肉體的情愛均來源於此。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墓誌銘。白玫瑰被聖母瑪利亞稱為「天堂中的玫瑰」,代表清白、純潔與童貞;而紅玫瑰則象徵著慾望、沖動與肉感之美。
玫瑰的由來與兩個希臘神話有關。一說,阿多尼斯與愛神阿佛洛狄忒相戀愛,卻被她的丈夫戰神阿瑞斯因嫉妒而殺。在他倒下的血泊中,第一束玫瑰花汲取了他血液中沸騰的愛,鮮紅地綻放盛開。於是,玫瑰就成了超越死亡的愛情以及復活的象徵。另一說,愛神阿佛洛狄忒駕車去見自己的心上人,只為了給他送上一杯純釀的美酒。在下車時,她不慎踩在了帶刺的灌木上,於是她的鮮血與灑掉的美酒都傾注在這植物上。從此,那灌木便開出了鮮紅的玫瑰,不僅是愛神的鮮血,還有她的美酒。不論哪個傳說,都由兩個因素構成——愛與血。血自然是生命的轉喻,為了愛而流血似乎就是在訴說著為了愛而不顧生命。
在西方的傳統中,唯有當玫瑰進如了基督教文化的體系中,它才與忠誠聯系起來——對上帝虔誠的愛,而非世俗的。甚至在此之前,並沒有發現玫瑰與忠誠有什麼關聯。愛神阿佛洛狄忒雖能做到用情至深,卻絕對做不到用情專一。她只是忠於自己對愛情的感覺,卻絕不會忠誠於某一個戀人。頗值得玩味的是,反而是在中國古代,玫瑰卻有了忠貞的含義。清人李漁的《閑情偶寄》中如此描述玫瑰:「是能忠臣其身,而又能媚子其術者也。花之能事,畢於此矣」。顯然,在傳統的「香草美人」的植物評判價值體系中,玫瑰的身份相當曖昧。一來,它的「忠」符合政治倫理學;二來,它的「媚」則隱含著類似於「紅顏禍水」的語義。但不論怎麼說,玫瑰在一個離婚制度欠發達的地方,成了忠於愛情的象徵。當然,這僅僅限於對女性而言,「夫為妻綱」的倫理觀不過是單方面約束罷了。
據我一位賣玫瑰花的朋友稱,她在情人節前通常都能以每支10到20元人民幣的售價兜售一空。這是現代社會的方便,既不用流血,也不用犧牲,更不需要因花而死寫下墓誌銘。玫瑰就像阿佛洛狄忒的幽靈一樣,安全地飄浮在充滿戀愛氣氛的城市裡。當然,那些玫瑰也是安全的,它們的花刺早已被消除干凈。這倒讓我突然想起一句話來——倘若我註定是一隻破舊的花瓶,我依然希望我的心裡有一支含露帶刺的玫瑰。
『陸』 時間的玫瑰指的是什麼
是一抄本書
從20世紀始,作者北島襲用「詩歌傳記」的表現手法,向我們娓娓道來20世紀最為輝煌的詩歌時代,——「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洛爾加、漫德爾施塔姆、里爾克、特拉克爾、策蘭、帕斯捷爾納克、特朗斯特羅默、艾基、狄蘭·托馬斯。然而,這些詩人又是北島最喜歡和熱愛的。用平等、理性的眼光,雕琢20世紀的「黃金時代」。一種完全出自個人思想,又完全超越個人思想范疇,面對詩歌與歷史的理性思想。
『柒』 里爾克的經典詩句
里爾克墓碑
其墓誌銘為
玫瑰,純粹的矛盾,樂為無人的睡夢,在眾多眼瞼下。
旅行、愛情、冥想、死亡是里爾克的關鍵詞。
玫瑰是一個致命的隱喻
里爾克正是在採摘玫瑰的時候刺破手指
得了敗血症後不治身亡
詩人不斷地旅行
不斷地道別
漂泊成為他的宿命
漢語世界首部《里爾克詩全集》來了
收錄里爾克畢生創作的全部詩歌
收錄里爾克生前正式出版的詩歌
《里爾克詩全集(全10冊)(珍藏版)》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里爾克詩全集》依據德語國家研究者通行的底本譯出,收錄里爾克畢生創作的全部詩歌,年表、注釋一應俱全,譯文精準,注釋翔實,共分四卷。
1. 生前正式出版詩集
2. 原初與未刊詩集
3. 逸詩與遺稿
4. 法文詩全集(附義大利語和俄語詩歌)
01
黃昏
寂寞在最後的房屋後
紅紅的太陽進入睡眠,
庄嚴的終曲八度音里
白晝的歡呼漸漸隱散。
調皮的光們天晚依然
在檐角上玩著捉迷藏,
而黑夜已將顆顆鑽石
散播在了藍色的遠方。
02
愛
在春天或者在夢里
我與你昔日曾相遇,
此刻我們相伴著走過秋日,
你緊握我的手,在哭泣。
你哭泣,是因飛渡的亂雲?
還是因血紅的樹葉?大概不是。
我感到:你曾經幸福
在春天或者在夢里……
03
為我慶祝
這就是渴望:在波濤中安居,
在時間里不擁有家。
而這就是願望:日復一日的時刻
與永恆悄聲對話。
而這就是生活:最終從一個昨日
升起了一切時刻中的最寂寞時刻,
微笑著,別樣於別的姊妹,
向著永恆沉默。
04
少女向馬利亞祈禱(節選)
正是這些時刻,我找到了自己,
草地在風中暗暗翻滾,
所有的樺樹樹皮爍閃,
那是黃昏臨到了它們。
而我生長在黃昏的沉默里,
願以眾多的枝條開花,
只為與一切跳起圓圈舞,
舞入統一的和音……
黃昏是我的書。封面
紫色地閃耀在它的錦緞里;
我解開它金色的襻帶
兩手冰涼,從容不急。
閱讀它的第一頁,
因諳熟的聲音而欣悅,——
更輕悄地閱讀它的第二頁,
然後我夢見它的第三頁。
時常我在畏怯的觀看者中感覺到
我深陷在生活里。
文字只是圍牆。
牆後越來越藍的山中
爍閃著文字的含義。
05
拉加茲墓園(節選)
如果玫瑰願意告訴我們
它是如何做到不分心。
但願女友對情郎
『捌』 里爾克法文詩怎麼樣
有原文對照的譯詩,優點之一是,除了譯本之外,你還可以嘗試DIY,自己琢磨譯法。詩在那裡,像內藏火焰的酒,譯的過程是調兌,使之可以入口。比如,有一句,Ton parfum fait le tour。你讀到時,輕柔溫婉,猶如歌唱。配了原文,你自然會覺得,連自己吐氣的那幾個點,都合於音律。 但交給你……你怎麼譯下去? 我會覺得,以芬芳來代parfum,似乎輕重總是不勻,fait le tour這樣旋轉、起伏輕盈的語調,要摸到一個與之相配的中文短語更是困難。你愈喜歡這句話,愈找不到恰好嚴絲合縫的譯法。 翻譯本來就是以夜光杯盛威士忌,譯詩更是永無止境的艱難。僅以上句詩為例,原文意思、音韻,輕緩柔滑,他種語言要尋意思相配,而口感又能氤氳繾綣如此的,就不是人力可達,有時只好怪祖宗造字,沒造好適配的詞。與原詩珠聯壁合、意韻皆襯的翻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或者說,只要翻譯,絕大多數時候,是沒法完美的。 推考細節的讀者,或者會覺得,何老師的譯文清澈有餘,婉妙不足。字里行間並未浸透有詩歌味道、有文藝氛圍的淵深辭藻,以至於偶爾顯得樸素,與里爾克德文詩之沉鬱深刻,恰成對比。但其實,在瑞士瓦萊用法語寫詩時,里爾克已經身處療養期。他說及法語時,認為那是上帝給予他的表述。可以說,《杜伊諾哀歌》的里爾克,是一個深邃、神秘、冷峻、預言家般的里爾克,而《玫瑰集》中,是一個反璞歸真、坐看流水的里爾克。 王小波《我的師承》認為,了不起的譯詩者們給出的,是最好的文體和語言。確切的說,是再造了文體和語言。偉大的文體並非辭藻塑就——詞彙有時代表意象,是龐德偶爾用來做游戲的工具。文體意味著節奏與韻律。如果細讀與比照,你自然發覺,此版《里爾克法文詩》的著重點,並非把那威士忌中刻意加些雞湯,以顯得更接近中文詩。忠實語文之餘,把握語句節奏與分量,不事藻飾,然後給出的結果。 Une rose seule, c'est toutes les roses et celle-ci: l'irrempla04able, le parfait, le souple vocable encadré par le texte des choses. Comment jamais dire sans elle ce que furent nos espérances, et les tendres intermittences, dans la partance continuelle. 一朵玫瑰,就是所有玫瑰 與她自身:不可替代的 完美,這甜蜜的詞彙 被事物本身所包圍。 沒有她,永不知如何說出 我們的希望為何物, 還有那些溫柔的間斷 在持續的出發程途。 第一闋的四句中,除了第四句較長有發揮餘地外,其他都是精當選詞、盡可能忠實按原文節奏譯出;第四句譯的同樣不事渲染,與上三句贊美的輕柔語調恰成一個整體。第二闋,較長的第一句同樣以清澈簡潔的字句譯出,整體干凈明快。私人以為,這樣是相當忠實的尊崇了原文的節奏和語感。 當然,少了譯者的個人發揮,中文與法語的不同,還是會製造一些如開頭所講的缺憾:無法完美對稱。馬爾克斯曾經盛贊《百年孤獨》的英譯譯者:「他把書看了一遍,然後用英文寫了遍。」然而,小說究竟和詩歌不同。龐德《落葉哀蟬曲》那樣照搬漢詩意象的文本,也許可以以意譯來華麗發揮,無須顧及原文節奏,但里爾克的法文詩,並不純以意象取勝。 按照我極粗淺的經驗,對原文語言和母語越是熟悉,翻譯時的惶惑感愈重。因為,語感敏銳,便自然清楚譯文與原文恢恢乎其間的細微區別,而許多時候,這些縫隙不是單純的煉字可以彌補,因此,譯的過程必然艱辛而不安……越是鍾愛原作者的譯者,甚至會加力施為添飾,以便能盡現原文風儀……但這是譯者自己的選擇:更多保留原文的意蘊與節奏,不去刻意添加一些斑斕明麗的煙花效果,使里爾克被投影到中文中的形象減少水分:這是出於尊重,或者是一種本分。是譯者最古老、最純真的傳統。
『玖』 白血病可以因為被玫瑰花的刺刺傷而發作嗎為什麼艾雲的《玫瑰與石頭》第34頁倒數第二段說里爾克是因
應該不會,有可能是玫瑰花的刺,刺到了身體的哪個敏感神經。
『拾』 里爾克的詩句
里爾克的詩句
01
黃昏
寂寞在最後的房屋後
紅紅的太陽進入睡眠,
庄嚴的終曲八度音里
白晝的歡呼漸漸隱散。
調皮的光們天晚依然
在檐角上玩著捉迷藏,
而黑夜已將顆顆鑽石
散播在了藍色的遠方。
02
愛
在春天或者在夢里
我與你昔日曾相遇,
此刻我們相伴著走過秋日,
你緊握我的手,在哭泣。
你哭泣,是因飛渡的亂雲?
還是因血紅的樹葉?大概不是。
我感到:你曾經幸福
在春天或者在夢里……
03
為我慶祝
這就是渴望:在波濤中安居,
在時間里不擁有家。
而這就是願望:日復一日的時刻
與永恆悄聲對話。
而這就是生活:最終從一個昨日
升起了一切時刻中的最寂寞時刻,
微笑著,別樣於別的姊妹,
向著永恆沉默。
04
少女向馬利亞祈禱(節選)
正是這些時刻,我找到了自己,
草地在風中暗暗翻滾,
所有的樺樹樹皮爍閃,
那是黃昏臨到了它們。
而我生長在黃昏的沉默里,
願以眾多的枝條開花,
只為與一切跳起圓圈舞,
舞入統一的和音……
黃昏是我的書。封面
紫色地閃耀在它的錦緞里;
我解開它金色的襻帶
兩手冰涼,從容不急。
閱讀它的第一頁,
因諳熟的聲音而欣悅,——
更輕悄地閱讀它的第二頁,
然後我夢見它的第三頁。
時常我在畏怯的觀看者中感覺到
我深陷在生活里。
文字只是圍牆。
牆後越來越藍的山中
爍閃著文字的含義。
05
拉加茲墓園(節選)
如果玫瑰願意告訴我們
它是如何做到不分心。
但願女友對情郎
能成為十足的玫瑰。
她無盡地自我剋制
在溫柔的外表下
為了一個奧維德式的完美幸福……
如同從前的小號,像響亮的風暴,
推倒被圍困小城的炮塔和城牆,
有形的管風琴,你就這樣在我心裡築起
無法言喻的城,在一片旌旗的天空下。
我的心矗立起來,帶著它的塔樓,它的高牆,
如同畫上圖畫的古老羊皮紙,
我呢,直立著住在它裡面,有著它的身材,
與我的城一樣高,與它瞬間的存在一樣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