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獻祭
① 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什麼不同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
許多人以為天主教和基督教沒有甚麼分別,甚至基督教範圍內的基督徒也有同樣的看法,以為兩者之間非常接近,也有許多人以為基督教是從天主教分出來的 新教,這種思想和看法是錯誤的。他們只注意到馬丁路得的改教運動產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記自從耶穌降世一直到使徒時代,基督教便己經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後 基督教日趨腐化的產物。事實上,在第四世紀羅馬王君士坦丁統治之前,在基督教里絕對沒有教皇這一種位分。並且在第七世紀的初葉各教會才同意教皇作為教會中 看得見的元首。所以我們縱使按最保守的講法,在第四世紀初葉以前根本就沒有天主教,因為天主教最大的特點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時代便開始存在的了。
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絕對不相同的。宗教是講究信仰的,不講信仰的不是宗教。基督教的信仰和天主教的信仰有甚麼差別?本文限於篇幅僅列舉十點以為參考:
一.教皇
天主教以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節為根據,認為彼得為教會第一任教皇,這是十分牽強而且不成理由的。他們的根據是以耶穌曾對彼得說過這樣的 話:「……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耶穌在這里所說的,「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的盤石是指彼得本身抑 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我們暫且不談原文的爭論。但不論「這盤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認的信仰,和教會中有教皇的位 分都是毫不相乾的。相反的,耶穌明明教訓門徒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一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 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二○:25-28)所以天主教有教皇 的設立是與聖經的明文直接沖突的。
天主教傳說彼得在主後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這二十五年中在羅馬作教皇,這是完全沒有聖經或歷史根據的,而且在這些年間彼得是否到過羅馬 也沒有聖經的記載。保羅在主後五十六年左右寫信給羅馬教會,曾經向二十七位信徒問安,卻沒有提彼得的名向他問安,倘若當時彼得是在羅馬,保羅是沒有理由不 問彼得的安;因為彼得在他的書信中稱保羅為「親愛的弟兄保羅」,保羅又曾在羅馬寫過六封書信給其它各地教會,六封書信沒有一封提過彼得的名字。天主教竟認 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條例以為教皇必須有人承繼。他們認為教會必須有看得見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就當有繼承的人維持他的職位;可是他 們不能在歷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記載。既然世上沒有第一位的教皇,當然沒有繼任的教皇了!所以羅馬教記戴他們歷代的教皇歷史時,從彼得以後到羅馬教成立之 間,好些「教皇」都沒有史實可記,況且使徒中最後離開世界的是使徒約翰,倘若教皇是應當有人繼承的話,使徒約翰理當是最合適的人選了。可是年老的約翰在他 的書信中沒有半點吐露他是教皇,只稱自己為長老,反而在他所寫的啟示錄中,極力高舉耶穌基督為萬主之主,萬王之王。
二.拜馬利亞
天主教敬拜主耶穌也敬拜馬利亞,甚至高舉馬利亞過於神和主耶穌。他們認為馬利亞是永遠童貞的女子,在生了主耶穌後沒有和約瑟過夫婦生活,馬利亞 是耶穌的生母,耶穌既是聖子,馬利亞便是當然的聖母。人要向耶穌求甚麼,應先向馬利亞求,通過她的代求,必能蒙應允,如此便把馬利亞視為人與耶穌之間的中 保。把馬利亞的地位抬高,實際上便是貶低耶穌中保的地位,這種講法違背聖經的真理。
1. 聖經記載的馬利亞是約瑟的妻子,在馬太福音第一章明載天使吩咐約瑟把她娶過來作他正式的妻子。在第一章的末了一節如此說:「只是沒有和她同房,等他生了兒 子。」小字註明「有古卷作等他生了頭胎的兒子。」這一節經文很明顯給我們看見約瑟娶過馬利亞以後,並沒有親近她,但等她生了耶穌以後才過夫妻生活。
2. 馬可福音第六章三節記載耶穌還有許多兄弟姊妹,耶穌本鄉的人議論他的時候說:「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布、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么?他妹 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里么?可見馬利亞除了生耶穌之外,又生雅各布、約西、猶大、西門和耶穌的妹妹們,倘若約瑟沒有和她親近,她怎樣會再生這些孩子呢?難道約 瑟娶了這個妻子以後,卻另外再娶?既有妻子卻又另娶,豈不是犯姦淫?另娶之後,如何處置發妻?無法自圓其說。
3. 按聖經的記載馬利亞和主耶穌除了在肉身的關系是母子以外,她便和其它的信徒一樣只是一個人而已,如使徒行傳第一章第十四節記載馬利亞和其它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樣的向主禱告,馬利亞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樣不同,就是她把身體獻上被主使用,讓主道成肉身到世上來。
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前書第二章五節說:「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注意:「只有一位」, 不能在基督以外另有一位中保,這一點明明違背聖經。倘若馬利亞或是其它去世的聖徒能代信徒轉達禱告的話,便是說他們也是信徒和主耶穌之間的中保,聖經完全 沒有這樣的記載證明基督之外另有中保。
三.敬奉偶像
天主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基督教則是完全拒絕偶像的。照毛勞主教所寫的「我的公教信仰」中曾論到每一位天主教徒最少要供奉聖母像和耶穌受苦像。 除了向上述兩像敬禮外,還主張信徒要向一些聖徒的像敬禮。他們稱對神行的禮是「崇敬之禮」,對聖徒像則是「敬禮之禮」,不是要拜聖人,乃是表示尊敬而已; 因為聖人是天主的朋友,我們理當向他們敬禮。這便和聖經的明訓有沖突。十誡的第二誡是這樣:「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麼形象,彷佛上天、下地、和 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又羅馬書第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中說「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 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佛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天主教對偶像行敬禮,明明違反了聖經的教訓,聖經叫我們不可事奉偶像,不可把神的榮耀 變為偶像,基督榮耀的形像不是人心所設想的偶像所能代替的。
天主教解釋說他們不認為那些像為偶像,所行的敬禮不過對聖人表示尊敬之意而已,這是取巧的說法,實際上和敬拜偶像是沒有分別的。照聖 經的話,我們就算敬拜耶穌的像也不對的,何況敬拜馬利亞及其它聖人的像呢?天主教徒常站在教堂內外的聖徒像前念經敬禮,實際上取代了對獨一神的敬拜,否認 對像敬禮是「最高的敬禮」是巧辯而已。
四.聖經與遺傳
毛勞主教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一冊論到公教和聖經那一章中有兩小段的話說「只有聖而公教會從天主獲得解釋聖經的權力,任何人不可作與聖而公教會 的傳解相反的解釋。」另一段又說:「聖經中並沒有完全包括了為救靈魂而必須的全部真理。」舉例來說,天主教徒必須守主日才能得救,但是在全部聖經中從創世 記到啟示錄找不到一句確定必須善守主日的誡命。
這兩小段話可說是天主教對聖經的主要看法,一方面他們認為聖經沒有包括整個救恩真理,換句話來說在聖經以外教會仍可以從神另得啟示, 指示人如何得救。他們不但不根據聖經並無記載人必須守主日才可以得救,以說明守主日不是得救的條件,反而憑天主教會定規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而斷定了「聖 經不是包括救靈魂的必須全部真理」!真是本末倒置,是非顛倒。由此可見天主教把教會的權力放在聖經之上,以為聖經的真理還不夠完全,從而擅自定規各種誡 命。
請看聖經如何指出他們的錯誤來:啟示錄第二十二章第十八至第十九節說:「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豫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豫言上加添甚 么,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從啟示錄的末了給我們看見神的啟 示已經完全,人不能再在聖經以外加增甚麼啟示,教會無權力設立聖經以外的真理,只可以照聖經真理來定規她的原則,指導信徒在信仰上和生活上實行真理。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後三:15-17)
注意:提摩太是從小明白聖經,不是作傳道才明白聖經的,乃是在他還是一個猶太教徒,沒有遇見保羅以前,已經明白聖經。可見早在使徒時代人人可以閱讀那些遠較新約難明的舊約聖經,任何基督徒可以借著聖靈的教導領悟聖經的話,絕不是只有神父或聖品人才可以明白聖經的。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換句話來說,只有神默示的才是聖經,只有聖經才是神的啟示,人不能在聖經以外說他得了神的啟示。主耶穌在約翰 福第五章第三十九節說:「你們查考聖經(小字或作應當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可見基督徒是應該查考聖經的。
在舊約,摩西勉勵以色列人要殷勤把神的律法教導他們的兒女,無論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系在手上為記號,帶在額上為經文,可見普遍的人當讀聖經而明白聖經。
使徒保羅稱贊庇哩亞人比帖撒羅尼迦的人好,「因他們甘心領受這道,天天查考聖經。」(徒一七:11)可見照聖經的記載,每一個基督徒應該讀聖經。
為甚麼天主教說聖經並不包括整個救恩真理?因為他們有許多規條是沒有聖經根據的,是受異教影響加上去的,而且教會的權威實際上高過聖經。
五.大小罪與煉獄
天主教把罪分成大罪和小罪,大罪即該死罪,使靈魂死的罪,小罪就是不致於死的罪。「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章說:「大罪也稱為死罪,因它奪去成聖 的恩寵,……褻瀆聖神,殺人,縱火,搶劫,姦淫等都是大罪。小罪即可赦免之罪,意即易得赦免的罪。如不忍耐,小過錯,不關重要的謊言等。」在「我的公教信 仰」第二十七章又說:「在不大重要的事上犯了罪,便是小罪,或者有時雖在重大的事件上犯罪的人並未想到事情的重大,或未完全同意所犯的罪仍是小罪,如某人 偷了一隻鑽石戒指,原意以為只是假造膺品,那他所犯的罪便是小罪。」他們認為大罪必須借著聖洗,告解、聖事才得赦免,小罪使人失去神的恩典。人若犯了小 罪,還未做補贖的工夫便死亡,他的靈魂會下到煉獄,要遲一些時才能進天堂。這些教訓完全沒有聖經的根據。聖經對罪雖有輕重之說,對赦罪之道卻沒有大小之 別。天主教以無關重要的謊言是屬於小罪,但聖經怎樣論到謊言的罪呢?聖經說:「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 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啟二一:8)請注意這里說「一切說謊話的」沒有說是緊要的或是不緊要的謊言,顯然聖經認為 一切說謊話的都該滅亡的。謊言的罪不是小罪,和其它使人滅亡的罪同樣是大罪,主耶穌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 上也不義。」(路一六:10)。聖經論到人因罪而滅亡的時候,沒有分大小罪的。「罪的工價乃是死。」(羅六:23)又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 耀。」(羅三:23)「虧缺了神的榮耀」包括一切罪。
至於人死先到煉獄,為仍在煉獄之親友多做功德,可使他們早升天堂,與佛教的念經、做法事來超度死人極為接近,與福音真理背道而馳。
六.神父赦罪
天主教對信徒犯了罪認為當向神父告解,借著神父的宣告才得赦罪。他們主要的根據是在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耶穌對十二門徒所說的話。 但十二門徒之中沒有一個是神父。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的應許是為著向外傳福音用的,卻不是說門徒自己有赦罪權,或說信徒當得著他們的 赦免才算得赦罪,使徒行傳第八章使徒彼得遇到行邪術的西門,他企圖向彼得買按手在人身上而賜下聖靈的恩賜,彼得對他說:「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吧,因你想 神的恩賜是可以用錢買的,你在這道上無關無分,因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請注意下面一節)你當懊悔你這罪惡,祈求主……叫你們所說的,沒有一樣臨到我 身上。」請注意西門是在主的道上無關無分的人,卻希望彼得求主使他不致於受刑罰咒詛。彼得告訴他,你當懊悔這罪祈求主。彼得要他自己祈求主,不是求彼得的 赦免。此外,在使徒行傳第五章,彼得曾使亞拿尼亞和撒非拉在眾人面前死亡,保羅在第十三章使以呂馬瞎眼,他們運用的都是屬靈方面的權柄,不是因為他們有一 個特殊的地位,人家便都得來向他們認罪,乃是他們自己有那種靈性的程度,便按他們的信心運用屬靈的權柄。他們照神的旨意咒詛甚麼人,甚麼人便受咒詛,但現 今的神父並沒有彼得保羅的屬靈權柄。彼得保羅運用這些權柄的時候,也不是要人向他認罪,乃是行出懲罰性的神跡來。聖經也沒有給我們看見信徒要向古聖徒認罪 的例證。使徒約翰在他的書信中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要信徒向義者耶穌基督認罪。約翰壹書第一章第九節: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
撒該悔改的時候,是向主耶穌認罪還是向使徒認罪?在主十字架旁的強盜並沒有向神父告解,更沒有從神父得著赦免的憑據,耶穌卻應許他當天便可以和他在樂園里了。
七.聖體和彌撒
天主教根據耶穌和門徒最後晚餐所設立的聖餐禮儀所說的話:「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這是我立新約的血,為多人流出。」因此他們認為聖餐的 餅和葡萄汁經過祝福之後,便變成真的耶穌的身體和耶穌的血,而且還有耶穌的人性和神性隱藏在餅和杯里,這就是天主教變質不變形的講法。並進而推論說,既然 杯和餅經過祝福而成為主耶穌的聖體,餅和杯的任何一部也包括了耶穌基督的靈魂和神性人性的全部。在「我的公教信仰」一書中論及聖體還有以下的話:「念了聖 體經,祭台再沒有餅和酒的存在,因為餅酒變成了耶穌的聖體聖血,但是餅酒的形像卻還存在,所謂形像便是餅酒的顏色滋味軟硬、大小、輕重等,祝福過了的聖 體,就表面與原有的面餅完全一樣,口味感覺也和原餅完全一樣,但是它己經不是面餅,因為它整個的本質已經變作耶穌的聖體。」又說:
「另外任何一部分面形和任何一滴酒液內都有整個的耶穌存在,面形可以剖分,耶穌的聖體卻不可以剖分。原是完整地存在每一個最小的部分中。」另一段又說:
「耶穌既然確實在聖體中,我人該怎樣恭敬聖體?」
「我人恭敬聖體當如對天主本身一樣的恭敬朝拜。」
「祭台上的聖龕中幾時供有聖體,前面使用綉簾掩任,並燃著一盞常明燈,我人在進堂和出堂的時候,常該向聖體曲膝請安,用表朝拜。」又說:
「為要表現我人愛慕耶穌和感恩的摯情,每天可以進堂拜聖體、望彌撒、領聖體。」
所以有些虔誠天主教徒的家中設有耶穌的像,也有「常明燈」;因為有耶穌的聖體在其中,要經常朝拜。由於天主教相信祝福過的酒和餅就是耶 穌聖體本身——真正的耶穌,所以他們經常舉行彌撒,把隱藏在酒和餅的耶穌當作祭物再次的獻祭給神來為人贖罪,他們每一次這樣舉行彌撒,就是多一次把主耶穌 重釘在十字架上,所以天主教舉行的彌撒和基督教守聖餐有不同的意義。天主教的彌撒是要將耶穌再獻給神為人贖罪,使人得赦罪;基督教的聖餐是要記念主在十字 架為我們受苦所付救贖之功,是記念的性質,而天主教乃是朝拜之意。
當逾越節的那一天晚上,主耶穌拿起餅來說:「這是我的身體,你們拿來吃。又說,這是我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當主耶穌把餅和酒遞給門 徒的時候,是否這餅和酒正式變成主耶穌的身體?其實耶穌那時還站在他們面前,餅和酒都沒有變作另一個主耶穌的身體和血,天主教就是這樣咬文嚼字地按字面強 解了聖經真理。
主耶穌曾說我是葡萄樹,他沒有真的變成葡萄樹。主耶穌說我是門,也沒有真的變成門。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很明顯說明耶穌所祝 福的餅和酒是表明主的死。請看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二十六節:「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並沒有說這餅就是主的身體和主的血, 乃是要表明主的死。天主教把充滿記念基督的愛和代死意義的儀式,作為信徒敬拜的對象。使人在敬拜獨一神以外又敬拜一切代表獨一神的東西,就是神所厭惡的偶 像及其同類品。
希伯來書第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六節——「也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帶著牛羊的血進入聖所。如果這樣,他從創世以來,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這末世顯現一次,把自己獻為祭,好除掉罪。」注意:這里明明說耶穌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乃是一次獻上。
又第十章十至十二節——「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 了。」這里一再的強調主耶穌只一次獻上身體,成就了永遠贖罪的事。現今我們每逢多得一次赦免,並不是說耶穌又多一次為我們釘在十架上。乃是根據耶穌那一次 為我們在十字架獻上自己為祭,贖了我們的罪,那一次的功勞存在到永遠,我們是繼續的支取他那一次的功榮而得赦免,卻不是把耶穌不斷的一再拿來獻祭,好像天 主教所說餅和酒經過祝福,及念聖體經以後便成為有神性人性全備的耶穌聖體,然後把聖體獻祭給神再一次為我們贖罪。這正是希伯來書所說的,是將耶穌重釘十字 架上,明明的羞辱他。
八.功德赦罪
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義上和信仰上最大的不同是基督教是因信稱義,憑恩典得救;天主教是憑功德赦罪得救。天主教的一切儀式和重要禮儀都一樣有功 勞,使信徒可以減輕罪孽而得若干赦免,對他們的得救更有助益而已。在「我的公教信仰」一書中論及聖體和終傅,就是臨終聖事第十五面中有一段關於終傅的講解 如下:
下面的一段經文是附有臨終大赦的,經文是:「吁,我天主我今准備甘心領受爾手賜我之任何情形之死亡,及一切煩惱、愁苦及病痛、如爾聖意。」又說:
「人在沒有病的時候,告解領聖體後,發愛天主的心情,誦念上面的經文,可得一個全大赦,並有臨終大赦的效力。我們該知道,妥善得到一個全大赦,可使死後直升天堂,為此我人該怎樣熱切輔助病人,為得到這樣的神恩呢?又說:
「假如我人把這些浪費的金錢用到彌撒和行哀矜等善功去,那對死者的靈魂會有更大的益處。」
這些都是將功贖罪的方法,是世人自己設想的方法,並不是聖經中憑恩典得救的原則。
又如洗禮,他們稱為聖洗,基督教的洗禮是見證現在的我不再是我,已經歸入耶穌基督的死,與他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天主教的洗禮卻是除罪功效的儀式。「我的公教仰」中關於洗禮如此說:
「聖洗是吾主耶穌親立的聖事,為消滅求進聖教人的原罪本罪,並一切罪罰,使成天主和聖教會的義子,也就得到領別件聖事的名分。」
論到聖洗的效能又說:「聖洗是唯一的赦免原罪的聖事,它赦免我人的罪和本罪,並赦免罪惡所當受的暫罰。」
又如天主教相信念經有赦罪的功效,天主經就是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禱文,聖母經是馬利亞受聖靈感動所稱頌主的話。他們以為念聖母經,由 聖母轉達他們的禱告而得神的恩典和赦免。他們念經的時候手拿一串念珠,一面念一面算,念珠中有大珠,也有小珠。數小珠的時候便念聖母經,數大珠的時候便念 天主經,每逢念了五十篇聖母經,五遍天主經,便算為一份玫瑰經,他們以為玫瑰經附有許多大赦,如果教徒拿著附大赦的念珠來念玫瑰經,每逢念一次天主經或聖 母經,或是聖三光榮頌,便可以得著三百日大赦。凡是這一類的事天主教都視為十分隆重的儀式,完全是用功德叫人得赦罪的原理。但是聖經告訴我們得救只有一個 方法,就是出於神的恩典。以弗所書第二章八至九節——「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天主教這一切的儀式是和聖經的明文完全沖突的,雖然天主教也講信心和恩典,但他們卻把信心也看作是行為的一種。聖經卻告訴我們得救的信心「不是出於自己, 也不是出於行為」。天主教的恩典是用工價得來的,但是聖經說:「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 義。」(羅四:4-5)
九.聖體遊行
天主教有每年例定的若干日子為「聖體遊行」典禮:(1) 在「遊行隊的前面常用苦像引導。兩旁一對蠟燭,有時也張打旗幟等。(2) 除了聖體遊行外,通常要捧聖像等。」
「聖體」遊行,特指抬耶穌像遊行。「在遊行中,司鐸恭捧著聖體,供在特備的露天的祭台上,供人朝拜。」(我的公教信仰第六冊頁「苦像」即耶穌受苦像)
事實上天主教除了抬耶穌的「聖體」遊行之外,還另有不同的節日「恭捧」其它古聖徒的像遊行。而遊行的目的是在公眾前表現他們所信的,並聯合眾人的祈禱懇求天父的仁慈。這類事跟拜菩薩的人在菩薩節日抬偶像遊行,以宣揚他們所信的偶像之靈驗,並求菩薩保佑賜福的用意相同。
十.聖徒神化
中國人民間迷信所拜的神明,不分儒、釋、道,多半都是本國歷史上的聖人,英雄……被人升格為神,而成為眾民敬拜的對象,由於這些由人升格為神的 神明愈來愈多,所以通常拜偶像的人僅特選一二或三數個神明作為特別虔誠膜拜的對象。天主教則把聖經或教會歷史中的人物神化,並教導信徒懇求聖徒代禱。「我 的公教信仰」第三冊「敬禮聖母和聖人」一章中說:
「……當我們領洗的時候,要取一位聖人的名字作聖名;年中每日都要紀念一位或數位聖人。聖堂中懸掛著聖人們的聖像。此外在彌撒中、禱文和公共祈禱中,常在呼求著聖人們的代禱。
在一切聖像中,我們首先敬重苦像,那是我人得救的象徵…… 」
「公教人臨終時,手中要捧苦像。這苦像要陪他到墳墓中去。每一個公教家庭,都應該有一尊苦像,供奉在適宜的地方。」
總括來說,天主教的教義和基督教的教義不單不相同,更是相背。天主教的原理和中國人拜菩薩的原理相似。雖然天主教用了聖經的人物和名詞,卻是民間迷信的原理,所以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完全兩樣的宗教。
有人建議天主教和基督教合一,這不是從信仰的立場提出的要求,乃是按屬世利益方面或對世界政治影響力方面而提出的主張。從信仰立場來說,基督教和天主教是應當分開的,絕不應當合一。
② 克羅埃西亞狂想曲的歌詞
一位詞作「仲弘」以梵卓神話為藍本,為「克羅埃西亞狂想曲」填詞,填詞後的版本由女歌手「歌姬幻夜」翻唱,此後也有多人翻唱過。
翻唱的歌曲依然不失激昂穩重,以吸血鬼為靈感,再一次強調了戰火過後的悲慘。
歌詞如下:
世紀創,黍或羊,兄弟淚伊甸園外流淌
被放逐,禁忌力量,該隱血脈在大地上延長
月色中,淡淡腥甜香,是誰悄悄喚醒沉睡墓葬
揮去那,灰色蜘蛛網,眼眶深邃誘惑取代迷茫
雙翼生,尖銳獠牙長,叫囂生命對鮮血的渴望
夜幕下,在那聖殿堂,這到底會是怎樣的獵場
你是誰(我是誰),在中央(在歌唱),
繁復袖扣酒杯後閃亮
銀面具(王子裳),黑瞳孔(騎士裝),
遮蔽臉龐阻不了目光
我為上帝馳騁疆場 凱旋卻面對
愛人永遠沉睡的真相
今晚又是銀月照耀 你我之間
早已失去了前塵念想
唱吧歌聲嘹亮,盡情展露,縱情享樂又何妨
舞吧腳步輕快,身體纏繞,裙下之臣的放盪
戰死的謠言讓人絕望,刺傷了我純潔的新娘
殉情的鮮血滋潤土壤,百年玫瑰的清香
究竟是上帝放棄了梵卓,還是我背叛了自己的信仰
何必忠誠 何必浴血 何必執著 敬畏神像
只因你的 靈魂早已 墮入地獄 不能不會
靜謐安詳 在那天堂 在那天堂 靜謐安詳
手中長劍突破神像的心臟
飲下那鮮紅液體 從此遠走他鄉
沒救贖希望 沒歡樂光亮
有的是同蝙蝠 一起幽暗飛翔
我畏懼(是陽光),你畏懼(是信仰),
黑夜中遮蔽了彼此張狂
我有的(是力量),你有的(是悲傷),
撒旦賜予了淫慾的溫床
琥珀色,你唇面酒香,
熾熱手掌撫上我冰冷胸膛
爐火旺,你衣襟散放,
丟開顧及卸下無用的偽裝
不要虛偽的情詩十四行,
不留意手指停在D大調第幾章
任火焰高炙鋼琴重響,
月色再次滑過靜謐走廊
早已烙印心頭的熟悉臉龐,
再次擁入懷中的滿脹
不再畏懼 不再憂傷 永生中的
寂寞蕪荒 即使白晝 沐浴日光
被束縛在 十字架上
等待火刑 驚懼恐慌
我的血(在沸騰),你的血(不骯臟),
乾渴的喉嚨要得到滋養
溫暖的(腥甜漿),芬芳的(誘惑香),
勾引我奪 取你最後知良
閉上眼睛,遮住精光,不說如果會是怎樣,
假設的故事註定不會怎樣
奪走權杖,拒絕死亡,不管前路到底何方,
前路不過是你我一起闖
百年沉睡,喚醒心臟,有你地方,有我地方,地獄縱情仿若在天堂
相愛墮落,這樣罪名,不需要所謂神的原諒,你註定是我唯一獨享
今晚夜空璀璨的星光,到底是誰對誰的補償,召回過去,拋棄現在[3] ,和我一起,肆意生命,創造那不朽樂章,
壁爐中(黑貓藏),時間過(很匆忙),
約翰福音在灰塵中隱藏
舊城堡(映夕陽),舊城牆(又昏黃),
禁錮你靈魂永在我身旁
你的美麗,血脈噴張,讓我迷戀讓我瘋狂,
混著鮮血的執念與芬芳
我的狂想,拋棄悲傷,帶你自由帶你飛翔,
十字穿不透堅韌的翅膀
我要你,奉獻出,生命里,的珍藏,
最後的快樂與輝煌
再一次,沉溺在,我懷中,一同享,
統治永生的狂妄
③ 找一篇關於吸血鬼和玫瑰花仙的耽美漫畫
耽美漫畫推薦
《最後的吸血鬼》醫生說外面的世界很危險,被下令不淮踏出家門一步的多政,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鼓起勇氣踏出家門,才發現了他其實跟別人不一樣…
④ 霍雨浩體內那個靈魂力
八十九級控制強攻雙系本體極致之冰雪雙武魂戰魂斗羅
第一武魂—靈眸(二次覺醒為命運之眼白銀級,進擊封號斗羅可沖擊黃金級。)
魂環 來源 魂技名稱 品級 魂技 效果
第一魂環 天夢冰蠶
精神探測
耀眼黃金色,由於過於突出,被主動遮掩成十年魂環的瑩白色。
探索范圍為直徑一公里,命運之眼加持可更強。
范圍隨修為增長而擴大,可以專注於一點,擁有細微的分析能力
精神共享
共享人數隨修為增長而增加 使別人可以共享他的精神探測並且通過精神溝通心意
精神干擾 對目標產生干擾作用。 精神力低於他的人無法鎖定其位置來攻擊
靈魂沖擊 對敵人造成精神傷害,與唐門絕學紫極魔瞳疊加威力加倍 傷害其精神之海,以致七竅流血,嚴重者直接被爆頭。精神力強者也可造成短暫的暈眩、呆滯
第二魂環 冰蠶 模擬
黑(原為紫,由天夢冰蠶的力量提升年限,原為千年)
以它自身或他的施展對象為根本模擬成各種形態 可以起到隱身的作用,也可以混淆別人視聽。堪稱偵查之神技
第三魂環
紫靈狽 群體虛弱 黑萬年 群體虛弱 使受攻擊者速度能力等下降
第四魂環
銀月狼王
精神混亂
黑萬年
精神混亂
(單體技能)
精神力不到使用者的三分之一,那麼,立刻就會處於混亂之中,如果被命中者的精神力超過霍雨浩的三分之一,那麼,就會承受自身精神力瞬間燃燒所帶來的精神攻擊。
第五魂環 銀英獸
精神復刻
黑萬年 拓印別人的魂技 這個魂技能夠在對手施展能力的一瞬間,將對手的魂技拓印過來,儲存在自己身體里。施展拓印魂技的時候,只受到自身修為限制,魂技的威力卻是能夠百分之百的施展出來。限制是拓印只能同時存在一次,必須釋放出來才能施展下一次拓印,而且每天拓印次數也是有限的,不會少於三次。
第六魂環
王秋兒
(三眼金猊帝皇瑞獸獻祭)
靈魂爆震
玫瑰金(相當於十萬年)
靈魂爆震 讓對手靈魂持續震盪
靈魂剝奪
剝奪對手靈魂 使對手靈魂無法與武魂聯系、無法調動魂力,從而使其無法施展魂技
免疫精神攻擊 一天只能用3次免疫所有精神攻擊
第七魂環
邪眼暴君
武魂真身——
修羅之瞳
紅
十萬年
武魂真身 施展靈眸真身——修羅之瞳
【精神探測、共享,兩個魂技一起施展可以持續近半個時辰】
以上第一魂環的魂技隨著實力增長威力也會加強。
第二魂環模擬(通過精神波動,能夠扭曲空間,以我自身為根本模擬成各種形態)
【模擬成高階魂獸時,會釋放其氣勢】,
范圍不能超過直徑五米大小,附加能力,可以隨意的改變魂環顏色,但無攻擊能力)
第二武魂—冰碧帝皇蠍
——極致之冰
魂環
來源
品級
魂技
效果
第一魂環 冰碧帝皇蠍(武魂,魂靈) 紅(帶四道金紋)四十萬年 冰帝之螯 使雙手和前臂變得極其堅硬,上面的鑽石水晶有強大的折射能力,本身可作為一種武器
冰皇護體 身體表面覆蓋一層冰晶進行防禦
第二魂環 冰天雪女(魂靈)
橙金
七十萬年
帝寒天,冰雪寒天舞(雪帝三絕之一) 領域技能,可以與永凍之域合為雪舞極冰域
第三魂環 帝掌 大寒無雪(雪帝三絕之一)
第四魂環 帝劍 冰極無雙(雪帝三絕之一) 極其鋒銳,附帶極致之冰氣息
第五魂環 冰雪二帝之驕傲 冰雪二帝能力組合魂技,將冰雪二帝的威能集於一掌之中,威力極大
第六魂環
八角玄冰草(魂靈)
紅
十萬年
極致冰增幅
能夠提升極致之冰的屬性
第七魂環 武魂真身
冰碧帝皇蠍真身
第八魂環 冰熊王(小白)(魂靈)
紅(帶三道金紋)
三十萬年
冰熊王暴風雪
冰熊王暴風雪能融入雪舞極冰域之中,在魂靈增幅下組成強大組合魂技。
第三武魂—亡靈法師
(「手握日月摘星辰,世間無我這般人」,是《神印王座》中亡靈天災伊萊克斯的名言,經眾多書迷呼籲以及唐家三少本人親自肯定,伊萊克斯在斗Ⅱ中出現成為霍雨浩的第三武魂。)
魂環品質:灰色(由於武魂特殊性,不能附加魂獸魂環,但伊萊克斯在離去前通過燃燒神識使其自身真正成為第三武魂,該武魂先天自帶一個灰色魂環,品質未知。)
魂技:亡靈魔法
註:為了挽救霍雨浩等的性命,伊萊克斯神識已經燃靈而死(待雨浩成神有復活機會)。
魂骨
1.冰碧帝皇蠍軀干骨:強大的四十萬年至極冰屬性。
附帶技能——
永凍之域:(領域類魂技,可使身體周圍急速冷凍)
冰皇之怒:是冰碧帝皇蠍賦予霍雨浩的,包括魂環技在內的四個技能中攻擊力最強的一個,超強的冰凍能力伴隨著巨大的推力釋放。
2.冰碧蠍左臂骨:此魂骨乃萬年冰碧蠍出產。
附帶技能 ——冰爆術:類似屍爆的技能,被爆者的實力越強爆炸威力也就越大。但也要滿足其的身體被完全凍住,體內充滿了冰。如果用左臂接觸到它,將冰爆術的力量注入道它的身體,那麼威力會更大。在冰爆術的引動下,它自身的能量就會與體冇內的冰產生一些特殊的反應,在控制之下隨時都可以引爆。目標原本的實力越大,爆炸起來的威力也就越是恐怖)此技能只有天賦得天獨厚的冰碧蠍才能擁有,連冰帝自己都沒有。
3.暗金恐爪右掌骨:此魂骨出產於兩千年左右的暗金恐爪熊,乃外附魂骨。
本應該蕭蕭吸收可是蕭蕭那時承受不住,最終被雨浩用冰帝之螯和生靈刻刀的力量壓制並吸收,已進化至萬年魂獸全力一擊的威力。
附帶技能——暗金恐爪:此技能是暗金恐爪熊的最強一擊,由右掌發出,可彈出五根利爪,分為普通模式和魂技攻擊模式;霍雨浩在沒獲得鬼雕神刀之前一直在用暗金恐爪製作魂導器,十分強悍。
4.三生狼猿左腿骨:此魂骨為一組三個,出產於三隻萬年狼猿(霍雨浩、王冬兒和王秋兒一人一個),通體散發著紫黑色,繼承了那三隻狼猿的空間屬性。
附帶技能——瞬間移動:此技能可在必要時發動,向任意一個方向瞬移50米。特別技能:在100米以內,與另外兩個三生狼猿左腿骨的持有者(王冬兒和王秋兒)交換位置。
5.八角玄冰草右腿骨:十萬年植物系仙草,自願成為魂靈而來,可以吸收天地元氣,反哺霍雨浩。
附帶技能——
八角冰原凝:能夠提升極致之冰的凝聚速度和層度
八角萬向刺:能夠令以霍雨浩為中心在一定范圍內能產生冰刺,屬於范圍型攻擊魂技,並曾經在其他魂技增幅下范圍達到千米
6.帝皇瑞獸、三眼金猊命運頭骨:王秋兒(瑞獸三眼金猊)祭獻,十萬年精神系魂骨。
附帶技能——
命運之殤:被命運之殤命中,一切非魂力的防禦都將失去效果。自身將變得極其脆弱
命運裁決:掌控命運的力量,將厄運降臨在對手頭上,同時能夠帶來精神免疫效果。(一天三次)
魂靈
1.冰天雪女魂靈 七十萬年
霍雨浩由於吸收萬載寒冰玉髓床,引燃雪丹。亡靈天災伊萊克斯為解決危機點燃了自己的神識碎片,在重新封印雪丹中強行霍雨浩、雪帝以及自身留下的一絲神識溶為一體。藉助雪帝那雪丹之中殘留著的當初胚胎生命力,重新將它幻化成了一種特殊的生命體。沒有實體,但並不會消失的生命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該算是雪帝靈識與她自身能量的結合,再加上霍雨浩的血液形成的。伊萊克斯取名魂靈。(後天夢冰蠶亦成為魂靈)
魂靈本身的力量就算再龐大,也會不斷的消耗。而她自身是不能進行恢復的。必須要依附於霍雨浩通過霍雨浩來恢復她自身的力量,甚至是不斷開啟更強的力量出現。
2.天夢冰蠶魂靈 一百萬年
由於天夢冰蠶醒後,為了盡快幫助霍雨浩,變為魂靈。成為霍雨浩的戒指(天夢之戒),後因霍雨浩的精神力加強而消失,為霍雨浩多了一個技能:生命反射之盾(可以適當反彈攻擊的盾牌)。
3.八角玄冰草魂靈 十萬年
由於霍雨浩在冰火兩儀眼裡,展示雪帝魂靈,雪帝被冰泉喚醒之後說過跟霍雨浩會永生,所以八角玄冰草,自願成為霍雨浩魂靈,賦予他兩個十萬年魂環,一個十萬年右腿骨。
4.冰碧帝皇蠍魂靈 四十萬年
由於冰碧帝皇蠍大限已到,決定孤獨一擲成為霍雨浩智慧魂環,已化為人形。通過吸收萬載玄冰髓,可遠離霍雨浩一段時間,不依託霍雨浩也有一定的戰鬥力。
5.冰原熊王 三十萬年(魂環帶三道金紋證明已經突破,只是因為魂核被雷劫打碎無法繼續存活繼而化作霍雨浩魂靈。)
為冰原熊王小白所化為。在極北之地時,由雪帝召喚出來。小時候曾被雪帝救過,一直乖乖聽雪帝的話,稱其為媽媽,進而稱霍雨浩為外公。由於也快到大限,就聽從了雪帝,成為霍雨浩魂靈,但霍雨浩沒有第一時間吸收,而是帶著小白參加了營救唐雅等任務,期間一直住在亡靈半位面里。但在其中也遭到了雷劫,危在旦夕,於是被霍雨浩吸收為魂靈,但其屍體卻在亡靈半位面里成為了一個僵屍,也可被小白控制。
特殊能力
1.命運!靈魂
命運!靈魂,作為他最強大的精神攻擊,實際上已經能夠威脅到封號斗羅級別的強者,在浩冬之力的增幅下能對超級斗羅產生威脅。在發動這一擊時,命運之眼會將靈魂沖擊提升到一個極其可怕的程度,會瞬間抽空他第二識海內的全部精神力,並且還要借用天夢冰蠶的精神力才能完成這一擊。一天之中,他最多也只能使用一次(經過領悟瀚海無涯後,一天可多次使用且不透支精神力)。
2.君臨天下
君臨天下為能力為穆老所授,將精神力融入到攻擊力中。一旦被使用君臨天下者打敗後,不但會被君臨天下獨有的精神力在體內肆虐,破壞。而且以後再面對使用君臨天下者後,會感覺一種無力感,現已被光之女神代
3.光之女神
君臨天下的升華,使精神與魂力融合,將一切集中於愛戀之中,極致於愛幻化成神。精神化焰,有形無質。
4.白銀級本體第二次武魂覺醒+光之女神
技能最巧妙的結合,將君臨天下又一次升華,再於有形無質、一切集中於愛戀中的光之女神結合。
5.浩冬三絕【唐舞桐恢復以前,王冬兒昏睡之前可以用】
一拳,一掌,一劍,拳名:思冬拳,掌名:浩冬掌,劍名:念冬劍,副作用極大!【俗稱精神分裂症】
6.生靈守望之刃
只要霍雨浩大腦(精神之海)不死,生靈守護之刃就會用生命力使霍雨浩康復(無論多重的創傷)[1]
7.龍雩集舞刀法
融念冰成神前所在仰光大陸的最頂級雕工刀法,又經融念冰成神之後的改良,蘊含著無數玄奧、神妙的天地大道,念冰送給雨浩的一份禮物(且除雨浩外,別人不能學會)。
⑤ 天主教和新教有什麼區別
新教指基督教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在於:在世界范圍內,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被統稱為基督教,都以「聖經」為經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稱公教,信徒稱其所信之神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岡教廷為自己的組織中心,以教皇為最高領導,實行「聖統制」和「教階制」。天主教的《聖經》有73卷,其中《舊約》46卷,《新約》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聖母、耶穌、聖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職人員均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須獨身。天主教不主張信徒離婚。天主教主要節日有復活節、聖誕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等四大瞻禮。教徒在天主教節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彌撒。 在中國,基督教則專指「新教」,又稱為「福音教」或「耶穌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領導權,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廢除了天主教的教階制,認為教徒無需神職人員即可與神直接交通。基督教《聖經》只有66卷,《舊約》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沒有塑像,只掛一個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職人員是主教、牧師、長老、傳道員。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結婚,基督教不主張信徒離婚。基督教主要節日有復活節和聖誕節。基督教節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禮拜。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
(作者:陳終道牧師)
許多人以為天主教和基督教沒有甚麼分別,甚至基督教範圍內的基督徒也有同樣的看法,以為兩者之間非常接近,也有許多人以為基督教是從天主教分出來的 新教,這種思想和看法是錯誤的。他們只注意到馬丁路得的改教運動產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記自從耶穌降世一直到使徒時代,基督教便己經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後 基督教日趨腐化的產物。事實上,在第四世紀羅馬王君士坦丁統治之前,在基督教里絕對沒有教皇這一種位分。並且在第七世紀的初葉各教會才同意教皇作為教會中 看得見的元首。所以我們縱使按最保守的講法,在第四世紀初葉以前根本就沒有天主教,因為天主教最大的特點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時代便開始存在的了。
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絕對不相同的。宗教是講究信仰的,不講信仰的不是宗教。基督教的信仰和天主教的信仰有甚麼差別?本文限於篇幅僅列舉十點以為參考:
一.教皇
天主教以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節為根據,認為彼得為教會第一任教皇,這是十分牽強而且不成理由的。他們的根據是以耶穌曾對彼得說過這樣的 話:「……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耶穌在這里所說的,「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的盤石是指彼得本身抑 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我們暫且不談原文的爭論。但不論「這盤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認的信仰,和教會中有教皇的位 分都是毫不相乾的。相反的,耶穌明明教訓門徒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一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 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二○:25-28)所以天主教有教皇 的設立是與聖經的明文直接沖突的。
天主教傳說彼得在主後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這二十五年中在羅馬作教皇,這是完全沒有聖經或歷史根據的,而且在這些年間彼得是否到過羅馬 也沒有聖經的記載。保羅在主後五十六年左右寫信給羅馬教會,曾經向二十七位信徒問安,卻沒有提彼得的名向他問安,倘若當時彼得是在羅馬,保羅是沒有理由不 問彼得的安;因為彼得在他的書信中稱保羅為「親愛的弟兄保羅」,保羅又曾在羅馬寫過六封書信給其它各地教會,六封書信沒有一封提過彼得的名字。天主教竟認 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條例以為教皇必須有人承繼。他們認為教會必須有看得見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就當有繼承的人維持他的職位;可是他 們不能在歷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記載。既然世上沒有第一位的教皇,當然沒有繼任的教皇了!所以羅馬教記戴他們歷代的教皇歷史時,從彼得以後到羅馬教成立之 間,好些「教皇」都沒有史實可記,況且使徒中最後離開世界的是使徒約翰,倘若教皇是應當有人繼承的話,使徒約翰理當是最合適的人選了。可是年老的約翰在他 的書信中沒有半點吐露他是教皇,只稱自己為長老,反而在他所寫的啟示錄中,極力高舉耶穌基督為萬主之主,萬王之王。
二.拜馬利亞
天主教敬拜主耶穌也敬拜馬利亞,甚至高舉馬利亞過於神和主耶穌。他們認為馬利亞是永遠童貞的女子,在生了主耶穌後沒有和約瑟過夫婦生活,馬利亞 是耶穌的生母,耶穌既是聖子,馬利亞便是當然的聖母。人要向耶穌求甚麼,應先向馬利亞求,通過她的代求,必能蒙應允,如此便把馬利亞視為人與耶穌之間的中 保。把馬利亞的地位抬高,實際上便是貶低耶穌中保的地位,這種講法違背聖經的真理。
1. 聖經記載的馬利亞是約瑟的妻子,在馬太福音第一章明載天使吩咐約瑟把她娶過來作他正式的妻子。在第一章的末了一節如此說:「只是沒有和她同房,等他生了兒 子。」小字註明「有古卷作等他生了頭胎的兒子。」這一節經文很明顯給我們看見約瑟娶過馬利亞以後,並沒有親近她,但等她生了耶穌以後才過夫妻生活。
2. 馬可福音第六章三節記載耶穌還有許多兄弟姊妹,耶穌本鄉的人議論他的時候說:「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布、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么?他妹 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里么?可見馬利亞除了生耶穌之外,又生雅各布、約西、猶大、西門和耶穌的妹妹們,倘若約瑟沒有和她親近,她怎樣會再生這些孩子呢?難道約 瑟娶了這個妻子以後,卻另外再娶?既有妻子卻又另娶,豈不是犯姦淫?另娶之後,如何處置發妻?無法自圓其說。
3. 按聖經的記載馬利亞和主耶穌除了在肉身的關系是母子以外,她便和其它的信徒一樣只是一個人而已,如使徒行傳第一章第十四節記載馬利亞和其它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樣的向主禱告,馬利亞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樣不同,就是她把身體獻上被主使用,讓主道成肉身到世上來。
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前書第二章五節說:「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注意:「只有一位」, 不能在基督以外另有一位中保,這一點明明違背聖經。倘若馬利亞或是其它去世的聖徒能代信徒轉達禱告的話,便是說他們也是信徒和主耶穌之間的中保,聖經完全 沒有這樣的記載證明基督之外另有中保。
三.敬奉偶像
天主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基督教則是完全拒絕偶像的。照毛勞主教所寫的「我的公教信仰」中曾論到每一位天主教徒最少要供奉聖母像和耶穌受苦像。 除了向上述兩像敬禮外,還主張信徒要向一些聖徒的像敬禮。他們稱對神行的禮是「崇敬之禮」,對聖徒像則是「敬禮之禮」,不是要拜聖人,乃是表示尊敬而已; 因為聖人是天主的朋友,我們理當向他們敬禮。這便和聖經的明訓有沖突。十誡的第二誡是這樣:「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麼形象,彷佛上天、下地、和 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又羅馬書第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中說「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 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佛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天主教對偶像行敬禮,明明違反了聖經的教訓,聖經叫我們不可事奉偶像,不可把神的榮耀 變為偶像,基督榮耀的形像不是人心所設想的偶像所能代替的。
天主教解釋說他們不認為那些像為偶像,所行的敬禮不過對聖人表示尊敬之意而已,這是取巧的說法,實際上和敬拜偶像是沒有分別的。照聖 經的話,我們就算敬拜耶穌的像也不對的,何況敬拜馬利亞及其它聖人的像呢?天主教徒常站在教堂內外的聖徒像前念經敬禮,實際上取代了對獨一神的敬拜,否認 對像敬禮是「最高的敬禮」是巧辯而已。
四.聖經與遺傳
毛勞主教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一冊論到公教和聖經那一章中有兩小段的話說「只有聖而公教會從天主獲得解釋聖經的權力,任何人不可作與聖而公教會 的傳解相反的解釋。」另一段又說:「聖經中並沒有完全包括了為救靈魂而必須的全部真理。」舉例來說,天主教徒必須守主日才能得救,但是在全部聖經中從創世 記到啟示錄找不到一句確定必須善守主日的誡命。
這兩小段話可說是天主教對聖經的主要看法,一方面他們認為聖經沒有包括整個救恩真理,換句話來說在聖經以外教會仍可以從神另得啟示, 指示人如何得救。他們不但不根據聖經並無記載人必須守主日才可以得救,以說明守主日不是得救的條件,反而憑天主教會定規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而斷定了「聖 經不是包括救靈魂的必須全部真理」!真是本末倒置,是非顛倒。由此可見天主教把教會的權力放在聖經之上,以為聖經的真理還不夠完全,從而擅自定規各種誡 命。
請看聖經如何指出他們的錯誤來:啟示錄第二十二章第十八至第十九節說:「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豫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豫言上加添甚 么,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從啟示錄的末了給我們看見神的啟 示已經完全,人不能再在聖經以外加增甚麼啟示,教會無權力設立聖經以外的真理,只可以照聖經真理來定規她的原則,指導信徒在信仰上和生活上實行真理。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後三:15-17)
注意:提摩太是從小明白聖經,不是作傳道才明白聖經的,乃是在他還是一個猶太教徒,沒有遇見保羅以前,已經明白聖經。可見早在使徒時代人人可以閱讀那些遠較新約難明的舊約聖經,任何基督徒可以借著聖靈的教導領悟聖經的話,絕不是只有神父或聖品人才可以明白聖經的。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換句話來說,只有神默示的才是聖經,只有聖經才是神的啟示,人不能在聖經以外說他得了神的啟示。主耶穌在約翰 福第五章第三十九節說:「你們查考聖經(小字或作應當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可見基督徒是應該查考聖經的。
在舊約,摩西勉勵以色列人要殷勤把神的律法教導他們的兒女,無論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系在手上為記號,帶在額上為經文,可見普遍的人當讀聖經而明白聖經。
使徒保羅稱贊庇哩亞人比帖撒羅尼迦的人好,「因他們甘心領受這道,天天查考聖經。」(徒一七:11)可見照聖經的記載,每一個基督徒應該讀聖經。
為甚麼天主教說聖經並不包括整個救恩真理?因為他們有許多規條是沒有聖經根據的,是受異教影響加上去的,而且教會的權威實際上高過聖經。
五.大小罪與煉獄
天主教把罪分成大罪和小罪,大罪即該死罪,使靈魂死的罪,小罪就是不致於死的罪。「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章說:「大罪也稱為死罪,因它奪去成聖 的恩寵,……褻瀆聖神,殺人,縱火,搶劫,姦淫等都是大罪。小罪即可赦免之罪,意即易得赦免的罪。如不忍耐,小過錯,不關重要的謊言等。」在「我的公教信 仰」第二十七章又說:「在不大重要的事上犯了罪,便是小罪,或者有時雖在重大的事件上犯罪的人並未想到事情的重大,或未完全同意所犯的罪仍是小罪,如某人 偷了一隻鑽石戒指,原意以為只是假造膺品,那他所犯的罪便是小罪。」他們認為大罪必須借著聖洗,告解、聖事才得赦免,小罪使人失去神的恩典。人若犯了小 罪,還未做補贖的工夫便死亡,他的靈魂會下到煉獄,要遲一些時才能進天堂。這些教訓完全沒有聖經的根據。聖經對罪雖有輕重之說,對赦罪之道卻沒有大小之 別。天主教以無關重要的謊言是屬於小罪,但聖經怎樣論到謊言的罪呢?聖經說:「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 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啟二一:8)請注意這里說「一切說謊話的」沒有說是緊要的或是不緊要的謊言,顯然聖經認為 一切說謊話的都該滅亡的。謊言的罪不是小罪,和其它使人滅亡的罪同樣是大罪,主耶穌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 上也不義。」(路一六:10)。聖經論到人因罪而滅亡的時候,沒有分大小罪的。「罪的工價乃是死。」(羅六:23)又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 耀。」(羅三:23)「虧缺了神的榮耀」包括一切罪。
至於人死先到煉獄,為仍在煉獄之親友多做功德,可使他們早升天堂,與佛教的念經、做法事來超度死人極為接近,與福音真理背道而馳。
六.神父赦罪
天主教對信徒犯了罪認為當向神父告解,借著神父的宣告才得赦罪。他們主要的根據是在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耶穌對十二門徒所說的話。 但十二門徒之中沒有一個是神父。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的應許是為著向外傳福音用的,卻不是說門徒自己有赦罪權,或說信徒當得著他們的 赦免才算得赦罪,使徒行傳第八章使徒彼得遇到行邪術的西門,他企圖向彼得買按手在人身上而賜下聖靈的恩賜,彼得對他說:「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吧,因你想 神的恩賜是可以用錢買的,你在這道上無關無分,因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請注意下面一節)你當懊悔你這罪惡,祈求主……叫你們所說的,沒有一樣臨到我 身上。」請注意西門是在主的道上無關無分的人,卻希望彼得求主使他不致於受刑罰咒詛。彼得告訴他,你當懊悔這罪祈求主。彼得要他自己祈求主,不是求彼得的 赦免。此外,在使徒行傳第五章,彼得曾使亞拿尼亞和撒非拉在眾人面前死亡,保羅在第十三章使以呂馬瞎眼,他們運用的都是屬靈方面的權柄,不是因為他們有一 個特殊的地位,人家便都得來向他們認罪,乃是他們自己有那種靈性的程度,便按他們的信心運用屬靈的權柄。他們照神的旨意咒詛甚麼人,甚麼人便受咒詛,但現 今的神父並沒有彼得保羅的屬靈權柄。彼得保羅運用這些權柄的時候,也不是要人向他認罪,乃是行出懲罰性的神跡來。聖經也沒有給我們看見信徒要向古聖徒認罪 的例證。使徒約翰在他的書信中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要信徒向義者耶穌基督認罪。約翰壹書第一章第九節: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
撒該悔改的時候,是向主耶穌認罪還是向使徒認罪?在主十字架旁的強盜並沒有向神父告解,更沒有從神父得著赦免的憑據,耶穌卻應許他當天便可以和他在樂園里了。
七.聖體和彌撒
天主教根據耶穌和門徒最後晚餐所設立的聖餐禮儀所說的話:「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這是我立新約的血,為多人流出。」因此他們認為聖餐的 餅和葡萄汁經過祝福之後,便變成真的耶穌的身體和耶穌的血,而且還有耶穌的人性和神性隱藏在餅和杯里,這就是天主教變質不變形的講法。並進而推論說,既然 杯和餅經過祝福而成為主耶穌的聖體,餅和杯的任何一部也包括了耶穌基督的靈魂和神性人性的全部。在「我的公教信仰」一書中論及聖體還有以下的話:「念了聖 體經,祭台再沒有餅和酒的存在,因為餅酒變成了耶穌的聖體聖血,但是餅酒的形像卻還存在,所謂形像便是餅酒的顏色滋味軟硬、大小、輕重等,祝福過了的聖 體,就表面與原有的面餅完全一樣,口味感覺也和原餅完全一樣,但是它己經不是面餅,因為它整個的本質已經變作耶穌的聖體。」又說:
「另外任何一部分面形和任何一滴酒液內都有整個的耶穌存在,面形可以剖分,耶穌的聖體卻不可以剖分。原是完整地存在每一個最小的部分中。」另一段又說:
「耶穌既然確實在聖體中,我人該怎樣恭敬聖體?」
「我人恭敬聖體當如對天主本身一樣的恭敬朝拜。」
「祭台上的聖龕中幾時供有聖體,前面使用綉簾掩任,並燃著一盞常明燈,我人在進堂和出堂的時候,常該向聖體曲膝請安,用表朝拜。」又說:
「為要表現我人愛慕耶穌和感恩的摯情,每天可以進堂拜聖體、望彌撒、領聖體。」
所以有些虔誠天主教徒的家中設有耶穌的像,也有「常明燈」;因為有耶穌的聖體在其中,要經常朝拜。由於天主教相信祝福過的酒和餅就是耶 穌聖體本身——真正的耶穌,所以他們經常舉行彌撒,把隱藏在酒和餅的耶穌當作祭物再次的獻祭給神來為人贖罪,他們每一次這樣舉行彌撒,就是多一次把主耶穌 重釘在十字架上,所以天主教舉行的彌撒和基督教守聖餐有不同的意義。天主教的彌撒是要將耶穌再獻給神為人贖罪,使人得赦罪;基督教的聖餐是要記念主在十字 架為我們受苦所付救贖之功,是記念的性質,而天主教乃是朝拜之意。
當逾越節的那一天晚上,主耶穌拿起餅來說:「這是我的身體,你們拿來吃。又說,這是我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當主耶穌把餅和酒遞給門 徒的時候,是否這餅和酒正式變成主耶穌的身體?其實耶穌那時還站在他們面前,餅和酒都沒有變作另一個主耶穌的身體和血,天主教就是這樣咬文嚼字地按字面強 解了聖經真理。
主耶穌曾說我是葡萄樹,他沒有真的變成葡萄樹。主耶穌說我是門,也沒有真的變成門。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很明顯說明耶穌所祝 福的餅和酒是表明主的死。請看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二十六節:「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並沒有說這餅就是主的身體和主的血, 乃是要表明主的死。天主教把充滿記念基督的愛和代死意義的儀式,作為信徒敬拜的對象。使人在敬拜獨一神以外又敬拜一切代表獨一神的東西,就是神所厭惡的偶 像及其同類品。
希伯來書第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六節——「也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帶著牛羊的血進入聖所。如果這樣,他從創世以來,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這末世顯現一次,把自己獻為祭,好除掉罪。」注意:這里明明說耶穌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乃是一次獻上。
又第十章十至十二節——「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 了。」這里一再的強調主耶穌只一次獻上身體,成就了永遠贖罪的事。現今我們每逢多得一次赦免,並不是說耶穌又多一次為我們釘在十架上。乃是根據耶穌那一次 為我們在十字架獻上自己為祭,贖了我們的罪,那一次的功勞存在到永遠,我們是繼續的支取他那一次的功榮而得赦免,卻不是把耶穌不斷的一再拿來獻祭,好像天 主教所說餅和酒經過祝福,及念聖體經以後便成為有神性人性全備的耶穌聖體,然後把聖體獻祭給神再一次為我們贖罪。這正是希伯來書所說的,是將耶穌重釘十字 架上,明明的羞辱他。
八.功德赦罪
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義上和信仰上最大的不同是基督教是因信稱義,憑恩典得救;天主教是憑功德赦罪得救。天主教的一切儀式和重要禮儀都一樣有功 勞,使信徒可以減輕罪孽而得若干赦免,對他們的得救更有助益而已。在「我的公教信仰」一書中論及聖體和終傅,就是臨終聖事第十五面中有一段關於終傅的講解 如下:
下面的一段經文是附有臨終大赦的,經文是:「吁,我天主我今准備甘心領受爾手賜我之任何情形之死亡,及一切煩惱、愁苦及病痛、如爾聖意。」又說:
「人在沒有病的時候,告解領聖體後,發愛天主的心情,誦念上面的經文,可得一個全大赦,並有臨終大赦的效力。我們該知道,妥善得到一個全大赦,可使死後直升天堂,為此我人該怎樣熱切輔助病人,為得到這樣的神恩呢?又說:
「假如我人把這些浪費的金錢用到彌撒和行哀矜等善功去,那對死者的靈魂會有更大的益處。」
這些都是將功贖罪的方法,是世人自己設想的方法,並不是聖經中憑恩典得救的原則。
又如洗禮,他們稱為聖洗,基督教的洗禮是見證現在的我不再是我,已經歸入耶穌基督的死,與他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天主教的洗禮卻是除罪功效的儀式。「我的公教仰」中關於洗禮如此說:
「聖洗是吾主耶穌親立的聖事,為消滅求進聖教人的原罪本罪,並一切罪罰,使成天主和聖教會的義子,也就得到領別件聖事的名分。」
論到聖洗的效能又說:「聖洗是唯一的赦免原罪的聖事,它赦免我人的罪和本罪,並赦免罪惡所當受的暫罰。」
又如天主教相信念經有赦罪的功效,天主經就是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禱文,聖母經是馬利亞受聖靈感動所稱頌主的話。他們以為念聖母經,由 聖母轉達他們的禱告而得神的恩典和赦免。他們念經的時候手拿一串念珠,一面念一面算,念珠中有大珠,也有小珠。數小珠的時候便念聖母經,數大珠的時候便念 天主經,每逢念了五十篇聖母經,五遍天主經,便算為一份玫瑰經,他們以為玫瑰經附有許多大赦,如果教徒拿著附大赦的念珠來念玫瑰經,每逢念一次天主經或聖 母經,或是聖三光榮頌,便可以得著三百日大赦。凡是這一類的事天主教都視為十分隆重的儀式,完全是用功德叫人得赦罪的原理。但是聖經告訴我們得救只有一個 方法,就是出於神的恩典。以弗所書第二章八至九節——「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天主教這一切的儀式是和聖經的明文完全沖突的,雖然天主教也講信心和恩典,但他們卻把信心也看作是行為的一種。聖經卻告訴我們得救的信心「不是出於自己, 也不是出於行為」。天主教的恩典是用工價得來的,但是聖經說:「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 義。」(羅四:4-5)
九.聖體遊行
天主教有每年例定的若干日子為「聖體遊行」典禮:(1) 在「遊行隊的前面常用苦像引導。兩旁一對蠟燭,有時也張打旗幟等。(2) 除了聖體遊行外,通常要捧聖像等。」
「聖體」遊行,特指抬耶穌像遊行。「在遊行中,司鐸恭捧著聖體,供在特備的露天的祭台上,供人朝拜。」(我的公教信仰第六冊頁「苦像」即耶穌受苦像)
事實上天主教除了抬耶穌的「聖體」遊行之外,還另有不同的節日「恭捧」其它古聖徒的像遊行。而遊行的目的是在公眾前表現他們所信的,並聯合眾人的祈禱懇求天父的仁慈。這類事跟拜菩薩的人在菩薩節日抬偶像遊行,以宣揚他們所信的偶像之靈驗,並求菩薩保佑賜福的用意相同。
十.聖徒神化
中國人民間迷信所拜的神明,不分儒、釋、道,多半都是本國歷史上的聖人,英雄……被人升格為神,而成為眾民敬拜的對象,由於這些由人升格為神的 神明愈來愈多,所以通常拜偶像的人僅特選一二或三數個神明作為特別虔誠膜拜的對象。天主教則把聖經或教會歷史中的人物神化,並教導信徒懇求聖徒代禱。「我 的公教信仰」第三冊「敬禮聖母和聖人」一章中說:
「……當我們領洗的時候,要取一位聖人的名字作聖名;年中每日都要紀念一位或數位聖人。聖堂中懸掛著聖人們的聖像。此外在彌撒中、禱文和公共祈禱中,常在呼求著聖人們的代禱。
在一切聖像中,我們首先敬重苦像,那是我人得救的象徵…… 」
「公教人臨終時,手中要捧苦像。這苦像要陪他到墳墓中去。每一個公教家庭,都應該有一尊苦像,供奉在適宜的地方。」
總括來說,天主教的教義和基督教的教義不單不相同,更是相背。天主教的原理和中國人拜菩薩的原理相似。雖然天主教用了聖經的人物和名詞,卻是民間迷信的原理,所以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完全兩樣的宗教。
有人建議天主教和基督教合一,這不是從信仰的立場提出的要求,乃是按屬世利益方面或對世界政治影響力方面而提出的主張。從信仰立場來說,基督教和天主教是應當分開的,絕不應當合一。
⑥ 求大佬給個神代的獻祭公式
利世嘛......可以手拿玫瑰碧瑤坐,也可以側躺在沙發上,或者蹺二郎腿哦~求採納親
⑦ 基督教、天主教有什麼區別什麼是做彌撒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
成義,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從成義這里衍生出來的。詳細區別:答:天主教與基督教有共同點及相異點:以下分七項答覆:
⑴同根分枝 ⑵基本信仰 ⑶基本敬禮⑷基本倫理
⑸傳道使命 ⑹行政組職⑺主內合一
彌撒(mass)是基督教紀念耶穌犧牲的宗教儀式。拉丁語missa的音譯。 基督教教義稱,耶穌的犧牲象徵救贖人類大業的完成,締結了神人重新和解的新約。據新約記載,耶穌傳教三年後,預感到將被拘捕,經受酷刑而犧牲。在紀念逾越節的晚上和門徒們共進最後的晚餐。席間,他將無酵餅和葡萄酒分給大家時,暗示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犧牲的」;「這是我的血,要為你們和眾人而傾流」。耶穌犧牲後,門徒為紀念他,經常聚會重溫耶穌的遺訓,和舉行分餅(聖餐或聖體聖事)等禮節。以後由這兩部分發展成整套的祭獻禮儀。在神學上,表示耶穌以自己的犧牲為救贖而祭獻的重演,成為教會生活的中心。由於早期教會尚未取得合法地位,有時還受到迫害,這一禮儀在各地區有各種代稱,希伯來語中稱為mazza(無酵面餅);在希臘語中稱為maza,(大面餅);在拉丁語中則稱為missa,取在禮儀前半部分訓導行將結束時,遣散望教者,表示正祭正式開始。 missa即動詞mittere(作請退席解)的變格。以上三種代用語後來均衍變為紀念儀式的專用名詞。
彌撒在教會中,只有神父、主教有神權主持。東西派教會禮儀的形式都各有特點。西派教會(包括後來的天主教)用拉丁語,聖餐用無酵餅,神父領聖體和聖血,信徒只領聖體;東派教會(包括後來的東正教)因地區而異,或用希臘語,或古斯拉夫語及其他民族語言,聖餐用有酵餅,信徒則可同時領聖血。20世紀60年代天主教會進行禮儀改革,現在世界上大多數教會都採用民族語言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禮儀。
16世紀宗教改革後興起的新教各個宗派,除英國聖公會高派教會外,都不再採用彌撒禮儀,但都保留不同形式的聖餐禮,作為一種隆重的紀念儀式,只是已不具有傳統的神學意義。
http://..com/question/7862457.html?si=3
http://..com/q?word=%CA%B2%C3%B4%CA%C7%D7%F6%C3%D6%C8%F6&ct=17&pn=0&tn=ikaslist&r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