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金百合獎

金百合獎

發布時間: 2021-02-18 07:23:00

❶ 急求中央4台播放抗戰歌曲《紅紗巾》的故事是什麼

1945年8月日,就是抗戰勝利前夕了,17歲的嘎麗婭為解救天長山日軍要塞中的一百多名中國百姓,與蘇聯紅軍軍官菲多爾琴科來到要塞前,嘎麗婭孤身進入勸降了,從此一直未回。戰爭結束後,人們在山崗上只找到了一條紅紗巾,這是嘎麗婭上山前,她母親為她親手圍上的。

【詳細介紹】
嘎麗婭·瓦西里耶夫娜·杜別耶娃,1928年2月18日,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邊境城市綏芬河市。父親張煥新是中國人,朴實的山東農民,早年的「跑崴子」。母親菲涅,烏克蘭人,按俄習慣婚後從夫姓,叫張·菲約格拉則是白俄後裔。所以,嘎麗婭是一位中俄混血少女。

嘎麗婭幼年和少年是在溫暖的家庭關愛中無憂無慮度過的,1941年6月,和同學麗達共同獲得俄羅斯僑民音樂會金百合歌手獎,所唱歌曲{白色的刺梅花}獲一等獎。1942年12月,她14歲那年,在綏芬河露西亞俄喬學校畢業,1943年1月10日,留校代理音樂課、日語課,兩個星期後回家幫助父親打理生意。她受過正規的教育,又生活在多民族中,與日本鄰居相處,所以她輕松地學會了三國語言。

嘎麗婭1.70米左右的身材,眉清目秀、端莊、秀麗,時值17歲豆冠年華,但命運卻讓她走上戰火紛飛的戰場,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150多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動突然襲擊。綏芬河市城區被蘇軍攻克,但天山要塞內的日軍還在負偶頑抗。這個要塞內有以石島長吉為首的450名日軍,也有佳浸磨街長帶領的150名日本百姓,蘇軍幾次攻擊未果,傷亡不少。

要塞里的日本婦女和兒童面臨與日軍同歸於盡的命運,蘇軍不忍平民在戰爭中傷亡,在對天山要塞發起進攻前,決定找個懂日語的人前去勸說日軍保全要塞里婦女兒童的生命,繳械投降。當時在蘇聯紅軍登記處,一位負責人向在場的人們詢問:「誰會說日俄兩種語言?不知是誰用俄語回答了一句:「嘎麗婭·杜別耶娃會說日語。」綏芬河幾千人口,是個小鎮,嘎麗婭人很出眾,很多人都認識她,大家把目光投在她身上。嘎麗婭和蘇聯人談過後走到母親跟前平靜地說:「媽媽,紅軍軍官讓我當翻譯,跟他們上山去勸日軍投降。」嘎麗婭的母親不同意,嘎麗婭很鎮靜地說:「不要緊的,要塞裡面還有我的日本同學呢。」據後來的證據表明,要塞里有些日本小孩確實是嘎麗婭的朋友。

嘎麗婭的母親把自己頭上的花頭巾摘下來,戴在心愛的女兒頭上,望著女兒向天長山走去。而這一走,善良勇敢的嘎麗婭再也沒有回來。從此,嘎麗婭走進了綏芬河人的心中,走進了傳說,走進了永恆,走進了歷史。

她隨同4名蘇聯士兵走上了炮火紛飛的天長山要塞戰場,深入虎穴,去完成勸降的使命。

據傳說,嘎麗婭曾經到天長山去了三次,第二次去時,日本軍官說再給一些時間准備,答應下午3時放下武器投降。第三次上去的時候,日軍突然開槍,將同去的蘇軍打死,嘎麗婭被拖進山洞。現場的情形沒人看到,只能成了一個留在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迷。
山下的蘇軍等了一個晚上不見人下來,知道壞事了,於是下令炮轟。1945年8月15日,天長山要塞的日軍投降,僅餘26名士兵。戰斗結束後,嘎麗婭仍不見回來,也沒有消息。人們在山上只找到了嘎麗婭的紅頭巾,卻一直沒找到人。當時炮火講很多屍體炸飛,走得如此安靜,有走得如此轟轟烈烈。

戰後,天長山要塞投降的26名日軍被遣送回國。蘇軍也很快撤離。沒有人為嘎麗婭的事作證。在那個年代,怎麼會有人關心一個死在炮火中的平民百姓啊,嘎麗婭的死就成了一個懸疑,更沒有人追認她為烈士。在綏芬河當地概括和簡史稿中只有"張煥新的混血姑娘三次上天長山勸降"的一句,沒有任何具體記述,所有歷史檔案都沒有。

如今,嘎麗婭在人間留下的只有一張她15歲時與其長兄張國列攝於1943年的合影,照片中的嘎麗婭美麗、恬靜、從容、含蓄,誰見了都會贊嘆,張國列先把這張照片贈給朋友米蘇林,嘎麗婭犧牲後,米蘇林找平又送回到了嘎麗婭母親手裡,並由她一直帶在身邊。

一位叫菲多爾琴科的蘇聯軍官,因這次勸降行動而獲得一枚紅星勛章。在緘口三十多年後,他曾兩次在電視節目中講述了嘎麗婭的事跡,並認為勛章應該屬於嘎麗婭。時隔60年,嘎麗婭才回到綏芬河,綏芬河市人民紀念著「和平使者」嘎麗婭,籌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園,在嘎麗婭公園,33位蘇聯紅軍戰士栽下了嘎麗婭喜愛的白樺樹,中國抗日老戰士栽下了嘎麗婭喜愛的雲杉,有心人把白樺樹和雲杉組合成了漢字「唇」-------蘊含著中俄兩國人民一衣帶水,唇齒相依。

1945年10月8日,這個為了綏芬河的解放而獻出自己17歲生命的中俄混血姑娘,如今化身成為「友誼和平天使」的雕塑矗立在綏芬河和平廣場上。中俄兩國人民一起在新成的嘎麗婭的塑像面前獻花,蘇聯老紅軍說:「她永遠昭示著人民對友誼與和平的祈盼和期待」
在剛剛落成的嘎麗婭塑像前,來自俄羅斯遠東鐵路退休老職工們組成小合唱團獻上了寫給戰爭的兩首歌曲{仙鶴}和{喀秋莎}。「我們把這兩首歌曲獻給永遠17歲的嘎麗婭」

嘎麗婭的青銅塑像設計初樣,已由世界著名的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設計完成。從雕塑圖樣中看,嘎麗婭步履堅定,手中揮舞著媽媽留給她的花頭巾,回頭望著家鄉——這是一段凝固的歷史,美麗勇敢的嘎麗婭將永遠佇立在她所熱愛的家鄉。

正值中俄國家友好年,俄羅斯總統普京親筆致信說:「對綏芬河這個良好的倡議表示感謝」,並建議在紀念碑刻上這樣一段話:「俄中友誼就是相互理解、信任。我們將銘記過去,展望未來。」

❷ 雨果小時候

雨果生於軍官家庭。早期所寫的《短歌集》將中世紀理想化,歌頌波旁王朝復辟。後來,受進步思想啟發,逐步擺脫保皇黨觀點。1827年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劇本序言反對古典主義的藝術觀點,成為積極浪漫主義的宣言。接著寫出《歐那尼》《國王尋樂》等劇本,表達了人民對暴政的不滿;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反對專制和教會,他認為可以用愛情、善良和仁慈改造社會。路易·波拿巴政變以後,雨果被迫離開法國。先後發表反對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崙》和詩集《懲罰集》。1861年至1869年完成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從人道主義觀點描寫資本主義的罪惡;《海上勞工》歌頌了海島人民在同大自然斗爭中所表現出的堅強意志和智慧;《笑面人》通過流浪藝人的悲慘遭遇,描寫人民的苦難生活。1870年回到法國。1874年完成長篇小說《九三年》,描寫法國革命高潮中的動人場景。其他重要作品有詩作《歷代傳說集》,歌頌歷史上人民反對罪惡統治者的斗爭。還寫有許多政論和演說稿。

1817年的一天,在巴黎法蘭西學院會議室里,本年度詩歌比賽文藝獎金的評比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幾十位老院士圍繞著一篇題為《學習之益》的來稿爭論不休。他們爭論的焦點是不肯相信這首詩的作者的年齡,盡管評選委員會一致認為,這篇作品完全可以得獎,但又怕受蒙騙,只給予表揚勉勵。在當時,能夠得到法蘭西學院表揚,也是極大的榮譽。於是,這位作者的名字就在巴黎傳開了。

他,就是法蘭西大詩人維克多·雨果。那年他只有15歲。

此刻,當雨果被褒獎和嘉許的氣氛所簇擁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卻是自己的母親。因為當他信心百倍地踏上人生旅途時,他認為對於他的才華和將來的光榮,世上至少有一個人不抱懷疑,這個人就是他的母親。

雨果出生於一個職業軍官家中,祖輩幾代人沒有一個從事文學創作的。他是在母親的引導和培育下,依靠自己的聰慧和勤奮叩開文學大門的。

母親性格堅定,不受羈束,精神飽滿的臉上略帶點兒驕傲。如雨果在一首回憶童年的詩中所說:在我金色的童年——唉!它轉瞬即逝,花園、老教士、母親是我的老師。

她既不願自己的兒子們當訟師,也不願讓兒子們成為官吏,她只願他們成為大作家。日復一日,她讓兩個兒子自由自在地在小房間里工作。晚飯後,他們隨她一道去散步。

母親對他在思想品德上管教是很嚴格的。有一次,雨果看到別的同學穿著時髦的服裝,不禁動了心。但是,一向在精神需要方面對孩子有求必應的母親,很不以為然地提醒雨果:「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的才學,而不在他的衣飾。」

在雨果小時候,母親每天只給他兩個蘇(法國貨幣,一法郎的二十分之一)。雨果從不亂花錢,漸漸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他用的筆記本子,都是自己買紙用線訂成的,他就在這樣的本子上練習寫詩。只是從第十一個本子起,他才開始保存自己童年時代的作品。他們兩個兄弟都是以詩歌來表達對母親的敬意。母親因為不能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便常去學校看望他們。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其他方面取得成績後,兄弟兩個都只想到:「這可以引起母親的高興。」

14歲時,雨果就獻給她一部詩體悲劇《伊爾塔麥娜》。詩中有這樣的詩句:

啊,媽媽!請屈尊和悅地看一眼,這微不足道的習作。

這些花樸素、自然,一如我心。

媽媽,謹將其中一束獻給您。

當時,雨果創作詩的題材不外乎是一個正統國王戰勝了篡位者。從寫作技巧上看,連雨果自己也認為「寫得糟糕」。但他的母親卻不這么看,她從一個能如此罕見的努力、堅持不懈的年輕人身上,看到兒子的未來,她熱切地期待兒子的傑作問世。

雨果的母親要求兒子們順從、有禮貌和守時守信。他們都照著母親的要求做了。雨果曾經回憶道:「嚴厲的、有保留的溫情,正常的嚴格的紀律,既不讓孩子們放任自流,也不使孩子們事事不知。經常進行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嚴肅的談話,這便是那種如此深沉、專注、細心的母親愛的主要特徵……」

母親決定不讓他們去寄宿學校,讓一位老教師教他們拉丁文,並且還在一個閱覽室里注了冊,以後便經常打發孩子們去那裡為她挑選書籍。他們趴在地板上,發現了盧梭、伏爾泰、狄德羅等人的著作,以及航海見聞一類的讀物。雨果正是從小時候產生了涉獵奇特和對稀少讀物的愛好,他小時候讀過的許多書,都為他後來的創作提供了小說和戲劇的題材。

雨果愛寫詩,但學校老師不允許,硬用習題壓他。母親覺得孩子寫詩沒有錯,正當的興趣父母應當支持。她鼓勵兒子拋開那些無價值的習題,去從事心愛的詩歌創作。

17歲那年,他參加詩歌創作獎比賽。母親覺得這是讓孩子鍛煉的好機會,就鼓勵他積極參加。可是,母親突然生病,雨果日夜守護在母親身邊,耽誤了寫作。母親從昏迷中醒來,第一句話就關切地問:「詩集寄出沒有?」雨果說:「因為照顧母親,我沒有寫。」母親因為自己影響了兒子的事業而感到非常不安和痛心。雨果知道母親難過,等她睡著以後,便在床邊做起詩來。清晨,母親睜開眼,看見床頭上的詩稿,心滿意足地笑了。她對雨果說:「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毅力才行!」

雨果在一夜之間寫出的詩,名為《亨利四世銅像修復頌》。在那次比賽中,這首詩竟然奪得首獎——金百合獎。

雨果在母親的教育下,詩才發展很快。朋友們知道內情的,都說他母親是位「文藝女神」。的確,正是她,培養、造就了這個天才的兒子。

1821年夏天,母親因肺炎不愈而去世了。夜晚,剛滿19歲的雨果,獨自一人站在公墓旁,悲哀得抬不起頭來,母親的聲音彷彿又出現在他的耳邊:「勤奮耐勞,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❸ 電視劇《鐵血將軍楊靖宇》里演鴻珊子的演員叫什麼求她的資料檔案

劉丹
1994年畢業於復北京電影制學院表演系

主要舞台劇作品:

《三毛錢歌劇》

《水之站》(中日韓)

《屋外有花園》

《懷疑》

《紅字》

《北京藍》(中德)

《面對面》

《琥珀》

《薩勒姆的女巫》

《冰糖葫蘆》

主要電影作品:

《特殊分隊》

《情歸天盡頭》第一屆電視電影金百合獎

《夜車》 入圍2007 嘎納電影節關注單元

《寵物醫院》

《百萬橫財》

主要電視劇作品:

《棉花盛開》

《刑警本色》

《小井胡同》

《說出你的愛》

《情錯》

《林海雪原》

《末代王妃》

《悠悠寸草心》

《都市麗人行》

《真愛人生》

《楊靖宇》

《瑞雪飄飄》

《澤國晨鍾》

《小鎮上的女人》

《雪城》

《大冬天》

《女子監獄》

《最高利益》

❹ 高宇的演繹經歷

《一曲柔情》(飾:關鍵)(此片於2001年4月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影節,同年獲美國金海馬獎)(合作演員:羅海瓊)《起舞》飾:林越 男一號(合作演員:翁虹)
《水面葫蘆》飾:小野 反一號(合作演員:苗苗 孫桂田)
《極度危險》(飾:國強)(獲得2002年金百合獎) 《綏遠之光》(飾:董呈祥)
《追凶五十年》(飾:小山)
《咱得有輛車》(飾:呂斌)(合作演員:呂小品)
《咱老張是誰》(飾:永剛)(合作演員:范明)
《不敢說愛你》飾:趙玉勝(合作演員:童瑤 林申)
《土婆婆PK洋媳婦》執行導演
《綠野情話》飾:王簡(合作演員:林申)
《有車好好開》友情出演
《刀鋒青春》飾:紀廷榭(合作演員:臧金生 田華 佟凡) 《手機》(反一號:蔡導)(合作演員:王志文,陳道明)
《可嘆天下父母心》(飾:梁子)(合作演員:艾麗婭)
《公安廳長》(飾:冷平)(合作演員:尤勇)
《商秧傳奇》(飾:烏獲)(合作演員:周里京)
《重案六組》(飾:馮敬武)(合作演員:丁志誠)
《原則》 (飾:劉中)(刑警隊中隊長)(合作演員:陳寶國 高曙光 江珊)
《親情樹》(獲得2004年飛天獎最佳影片獎)
《天下第一樓》(飾:王副官)(合作演員:濮存昕 巍子 王姬 修宗迪 韓善旭 馬精武 張嘉譯)
《夫妻時差》(飾:高宇)(合作演員:張庭 丁志誠)
《運動肥俠》(反一號:宮裘)(合作演員:吳孟達杜海濤 隋俊波 吳欣) 《關愛老人用心開始》
《蓮花味精》
《哈爾濱遠大購物中心宣傳片》 《雷雨》
《原野》 1999年出演的小品《大海上的紅T恤》獲得全國戲劇小品大賽曹禺杯表演三等獎。(專業組)

❺ 二戰中犧牲的中俄混血姑娘嘎麗婭的記敘順序

嘎麗婭
嘎麗婭----友誼和平的天使 和平公園嘎麗婭雕像簡單生平1928年2月18日,中國龍年,出生於綏芬河市。取俄姓名嘎麗婭·瓦西里耶夫娜·杜別耶娃,愛稱嘎麗婭。1941年6月,和同學麗達共同獲得俄羅斯僑民音樂會金百合歌手獎,所唱歌曲《白色的刺梅花》獲一等獎。12月俄僑學校畢業。1942年1月10日,留校代理音樂課、日語課,兩個學期後回家幫助父親打理生意。7月創作歌曲《丁香雨》。1944年5月,替父「勤勞奉士」三個月,被派往紅河市日本陸軍病院服務。1945年8月,作為軍使勸降天長山要塞的日軍,被日軍殺害。---------------------------她沒有烈士的名份,卻永遠活在中俄兩國人民的心中。她沒有墳墓和傳記,但俄羅斯總統普京為其即將落成的紀念碑親筆題詞 普京提詞嘎麗婭,一位中俄的混血兒,出生在邊境城市綏芬河。父親張煥新,朴實的山東農民,早年的「跑崴子」。母親菲涅,烏克蘭人,按俄習慣婚後從夫姓,叫張·菲約格拉。嘎麗婭年輕貌美,時值17歲豆蔻年華,命運卻讓她走向炮火紛飛的戰場。 嘎麗婭簡介1945年8月9日,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打擊日本殘寇。當天,日軍、警察、憲兵、特務、電報局人員等三千餘人退守綏芬河天長山要塞。蘇軍幾次攻擊未果,傷亡不少。據「友誼和平天使」紀念碑的策劃者孫伯言介紹,當時在蘇聯紅軍登記處,一位負責人向在場的人們詢問:「誰會說日俄兩種語言?」嘎麗婭站出來,接受了一個特殊任務:她要幫蘇軍向踞守在天長山要塞里的日本人勸降。嘎麗婭的媽媽菲涅流淚了,嘎麗婭卻勇敢地說:「媽媽放心吧,我會完成任務的!」菲涅默默地把自己頭上的花頭巾摘下來,戴在心愛的女兒頭上,望著女兒向天長山走去。而這一走,善良勇敢的嘎麗婭再也沒有回來。後來有人說,嘎麗婭曾經到天長山去了3次,最終被喪心病狂的日軍殺害了。花朵一樣的嘎麗婭在戰火中走了,走得如此安靜,又走得如此轟轟烈烈。戰後,天長山要塞投降的26名日軍被遣送回國。蘇軍也很快撤離。沒有人為嘎麗婭的事作證。嘎麗婭的死就成了一個懸疑,更沒有人追認她為烈士。雖然張家曾多次致信蘇聯外交部,但一直杳無音信。而一位叫菲多爾琴科的蘇聯軍官,因這次勸降行動而獲得一枚紅星勛章。在緘口三十多年後,他曾兩次在電視節目中講述了嘎麗婭的事跡,並認為勛章應該屬於嘎麗婭。歷史翻過了60年,綏芬河人民沒有忘記嘎麗婭這位友好和平使者。在嘎麗婭公園,33位前蘇聯紅軍戰士栽下了嘎麗婭喜愛的白樺樹;中國抗日老戰士栽下了嘎麗婭喜愛的雲杉。有心人把白樺樹和雲杉組合成了漢字「唇」——蘊含著中俄兩國人民一衣帶水,唇齒相依。嘎麗婭的青銅塑像設計初樣,已由世界著名的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設計完成。從雕塑圖樣中看,嘎麗婭步履堅定,手中揮舞著媽媽留給她的花頭巾,回頭望著家鄉——這是一段凝固的歷史,美麗勇敢的嘎麗婭將永遠佇立在她所熱愛的家鄉。正值中俄國家友好年,俄羅斯總統普京親筆致信說:「對綏芬河這個良好的倡議表示感謝」,並建議在紀念碑刻上這樣一段話:「俄中友誼就是相互理解、信任。我們將銘記過去,展望未來。」 工人在安裝嘎麗婭雕像

❻ 嘎麗婭是怎麼死的

走上戰火紛飛的戰場勸降日軍而犧牲。

❼ 電視劇《鐵血將軍楊靖宇》里演鴻珊子的演員叫什麼求她的資料檔案

劉丹
1994年畢業於抄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主要舞台劇作品:

《三毛錢歌劇》

《水之站》(中日韓)

《屋外有花園》

《懷疑》

《紅字》

《北京藍》(中德)

《面對面》

《琥珀》

《薩勒姆的女巫》

《冰糖葫蘆》

主要電影作品:

《特殊分隊》

《情歸天盡頭》第一屆電視電影金百合獎

《夜車》 入圍2007 嘎納電影節關注單元

《寵物醫院》

《百萬橫財》

主要電視劇作品:

《棉花盛開》

《刑警本色》

《小井胡同》

《說出你的愛》

《情錯》

《林海雪原》

《末代王妃》

《悠悠寸草心》

《都市麗人行》

《真愛人生》

《楊靖宇》

《瑞雪飄飄》

《澤國晨鍾》

《小鎮上的女人》

《雪城》

《大冬天》

《女子監獄》

《最高利益》

❽ 嘎麗婭的介紹

嘎麗婭,這是一來個被源塵封了60年的名字------她沒有烈士的名份,卻永遠活在中俄兩國人民的心中。她沒有墳墓和傳記,但俄羅斯總統普京為其即將落成的紀念碑親筆題詞這是綏芬河歷史上悲壯蒼涼的一幕,一個生在綏芬河、長在綏芬河的17歲中俄混血少女,為了綏芬河的解放,走上戰火紛飛的戰場勸降日軍而犧牲的故事嘎麗婭1928年2月18日,中國龍年,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邊境城市綏芬河市。父親張煥新是中國人,朴實的山東農民,早年的「跑崴子」。母親菲涅,烏克蘭人,按俄習慣婚後從夫姓,叫張·菲約格拉則是白俄後裔。嘎麗婭取俄名嘎麗婭·瓦西里耶夫娜·杜別耶娃,實際上,家人叫她嘎拉。嘎麗婭幼年和少年是在溫暖的家庭關愛中無憂無慮度過的,1941年6月,和同學麗達共同獲得俄羅斯僑民音樂會金百合歌手獎,所唱歌曲{白色的刺梅花}獲一等獎。1942年12月,她14歲那年,在綏芬河露西亞俄喬學校畢業,1943年1月10日,留校代理音樂課、日語課,兩個星期後回家幫助父親打理生意。

❾ 導演黃錦明簡歷有知道的嘛

黃錦明(1976年2月27日~)男、陝西西安人,祖籍湖北武漢市。獨立製片人、導演、錄音、演員。1998年加入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紅妝風情》劇組組任錄音助理,在劇組期間系統的接受了表演、錄音、攝影、燈光、導演、及後期製作等的實際培訓。2010年轉至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得到當時系主任田壯壯老師和徐敏華書記肯定晉升為導演。曾先後跟隨過尹力、侯詠、康洪雷、楊亞洲、葉大鷹 和史晨風等數位知名導演學習現場拍攝經驗,參於製作大型電視劇集數十部,廣受表揚和肯定。

❿ 抗日紅紗巾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1945年8月12日,就是抗戰勝利前夕了,17歲的嘎麗婭為解救天長山日軍要塞中的一百多名中國百姓,與蘇聯紅軍軍官菲多爾琴科來到要塞前,嘎麗婭孤身進入勸降了,從此一直未回。戰爭結束後,人們在山崗上只找到了一條紅紗巾,這是嘎麗婭上山前,她母親為她親手圍上的。

【詳細介紹】
嘎麗婭·瓦西里耶夫娜·杜別耶娃,1928年2月18日,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邊境城市綏芬河市。父親張煥新是中國人,朴實的山東農民,早年的「跑崴子」。母親菲涅,烏克蘭人,按俄習慣婚後從夫姓,叫張·菲約格拉則是白俄後裔。所以,嘎麗婭是一位中俄混血少女。

嘎麗婭幼年和少年是在溫暖的家庭關愛中無憂無慮度過的,1941年6月,和同學麗達共同獲得俄羅斯僑民音樂會金百合歌手獎,所唱歌曲{白色的刺梅花}獲一等獎。1942年12月,她14歲那年,在綏芬河露西亞俄喬學校畢業,1943年1月10日,留校代理音樂課、日語課,兩個星期後回家幫助父親打理生意。她受過正規的教育,又生活在多民族中,與日本鄰居相處,所以她輕松地學會了三國語言。

嘎麗婭1.70米左右的身材,眉清目秀、端莊、秀麗,時值17歲豆冠年華,但命運卻讓她走上戰火紛飛的戰場,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150多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動突然襲擊。綏芬河市城區被蘇軍攻克,但天山要塞內的日軍還在負偶頑抗。這個要塞內有以石島長吉為首的450名日軍,也有佳浸磨街長帶領的150名日本百姓,蘇軍幾次攻擊未果,傷亡不少。

要塞里的日本婦女和兒童面臨與日軍同歸於盡的命運,蘇軍不忍平民在戰爭中傷亡,在對天山要塞發起進攻前,決定找個懂日語的人前去勸說日軍保全要塞里婦女兒童的生命,繳械投降。當時在蘇聯紅軍登記處,一位負責人向在場的人們詢問:「誰會說日俄兩種語言?不知是誰用俄語回答了一句:「嘎麗婭·杜別耶娃會說日語。」綏芬河幾千人口,是個小鎮,嘎麗婭人很出眾,很多人都認識她,大家把目光投在她身上。嘎麗婭和蘇聯人談過後走到母親跟前平靜地說:「媽媽,紅軍軍官讓我當翻譯,跟他們上山去勸日軍投降。」嘎麗婭的母親不同意,嘎麗婭很鎮靜地說:「不要緊的,要塞裡面還有我的日本同學呢。」據後來的證據表明,要塞里有些日本小孩確實是嘎麗婭的朋友。

嘎麗婭的母親把自己頭上的花頭巾摘下來,戴在心愛的女兒頭上,望著女兒向天長山走去。而這一走,善良勇敢的嘎麗婭再也沒有回來。從此,嘎麗婭走進了綏芬河人的心中,走進了傳說,走進了永恆,走進了歷史。

她隨同4名蘇聯士兵走上了炮火紛飛的天長山要塞戰場,深入虎穴,去完成勸降的使命。

據傳說,嘎麗婭曾經到天長山去了三次,第二次去時,日本軍官說再給一些時間准備,答應下午3時放下武器投降。第三次上去的時候,日軍突然開槍,將同去的蘇軍打死,嘎麗婭被拖進山洞。現場的情形沒人看到,只能成了一個留在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迷。
山下的蘇軍等了一個晚上不見人下來,知道壞事了,於是下令炮轟。1945年8月15日,天長山要塞的日軍投降,僅餘26名士兵。戰斗結束後,嘎麗婭仍不見回來,也沒有消息。人們在山上只找到了嘎麗婭的紅頭巾,卻一直沒找到人。當時炮火講很多屍體炸飛,走得如此安靜,有走得如此轟轟烈烈。

戰後,天長山要塞投降的26名日軍被遣送回國。蘇軍也很快撤離。沒有人為嘎麗婭的事作證。在那個年代,怎麼會有人關心一個死在炮火中的平民百姓啊,嘎麗婭的死就成了一個懸疑,更沒有人追認她為烈士。在綏芬河當地概括和簡史稿中只有"張煥新的混血姑娘三次上天長山勸降"的一句,沒有任何具體記述,所有歷史檔案都沒有。

如今,嘎麗婭在人間留下的只有一張她15歲時與其長兄張國列攝於1943年的合影,照片中的嘎麗婭美麗、恬靜、從容、含蓄,誰見了都會贊嘆,張國列先把這張照片贈給朋友米蘇林,嘎麗婭犧牲後,米蘇林找平又送回到了嘎麗婭母親手裡,並由她一直帶在身邊。

一位叫菲多爾琴科的蘇聯軍官,因這次勸降行動而獲得一枚紅星勛章。在緘口三十多年後,他曾兩次在電視節目中講述了嘎麗婭的事跡,並認為勛章應該屬於嘎麗婭。時隔60年,嘎麗婭才回到綏芬河,綏芬河市人民紀念著「和平使者」嘎麗婭,籌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園,在嘎麗婭公園,33位蘇聯紅軍戰士栽下了嘎麗婭喜愛的白樺樹,中國抗日老戰士栽下了嘎麗婭喜愛的雲杉,有心人把白樺樹和雲杉組合成了漢字「唇」-------蘊含著中俄兩國人民一衣帶水,唇齒相依。

1945年10月8日,這個為了綏芬河的解放而獻出自己17歲生命的中俄混血姑娘,如今化身成為「友誼和平天使」的雕塑矗立在綏芬河和平廣場上。中俄兩國人民一起在新成的嘎麗婭的塑像面前獻花,蘇聯老紅軍說:「她永遠昭示著人民對友誼與和平的祈盼和期待」
在剛剛落成的嘎麗婭塑像前,來自俄羅斯遠東鐵路退休老職工們組成小合唱團獻上了寫給戰爭的兩首歌曲{仙鶴}和{喀秋莎}。「我們把這兩首歌曲獻給永遠17歲的嘎麗婭」

嘎麗婭的青銅塑像設計初樣,已由世界著名的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設計完成。從雕塑圖樣中看,嘎麗婭步履堅定,手中揮舞著媽媽留給她的花頭巾,回頭望著家鄉——這是一段凝固的歷史,美麗勇敢的嘎麗婭將永遠佇立在她所熱愛的家鄉。

正值中俄國家友好年,俄羅斯總統普京親筆致信說:「對綏芬河這個良好的倡議表示感謝」,並建議在紀念碑刻上這樣一段話:「俄中友誼就是相互理解、信任。我們將銘記過去,展望未來。」

熱點內容
72朵花語 發布:2025-07-27 20:56:10 瀏覽:907
期盼花語銀蓮 發布:2025-07-27 20:53:14 瀏覽:43
藝木拳字花 發布:2025-07-27 20:48:17 瀏覽:292
牡丹花個人 發布:2025-07-27 20:26:15 瀏覽:813
百合絢斗 發布:2025-07-27 20:22:01 瀏覽:579
濃情花卉 發布:2025-07-27 20:19:43 瀏覽:876
東方式花藝圖片 發布:2025-07-27 20:18:39 瀏覽:812
520情人節圖片素菜 發布:2025-07-27 20:17:19 瀏覽:24
來月經能不能喝玫瑰花茶 發布:2025-07-27 20:13:05 瀏覽:598
浪花一朵朵集劇情 發布:2025-07-27 19:57:50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