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木盆景吧
① 廣西山格木分布哪裡
廣西山格木分布在龍州、靖西、武鳴、防城港、合浦、浦北、博白、陸川、玉林、容縣、岑溪、蒼梧、藤縣、桂平、昭平、廣東信宜、雲浮、高要及台灣屏東、台東、基隆重、台北等地。
山格木為一年四季常綠灌木植物,分別以灌木型、垂柳型、藤狀型三種形態生長,葉片為橢圓型,最大為0.9×1.3cm左右。該樹種干莖不粗,但高拔俊秀、葉小如珠、晶瑩剔透、人見人愛,是創作嶺南盆景傳統的珍貴素材。
品種概述
其葉可分大、中、小葉三個品種,小葉為珍品,中葉為上品,大葉為一般品種。葉片分布均勻,新葉為淺檸檬黃色,舊葉為翠綠色,老葉變黃後隨之脫落。春秋季開淺綠色小花,結扁圓小果,花籽可種植,也可無性繁殖。
枝幹在生長10—12年後表皮開始逐片脫落,出現明顯「龍爪」紋,「老」如松柏,蒼勁脫俗,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山格木素以「老樹嶙峋誰蒼勁,眾覽奇觀山格木」的美譽而著稱於世。
山格木由於具有極高的葯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因此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一盆樹干在3cm以上造型較好的山格木市場價值不菲。由於人為過濫的野外採掘,3cm以上樹乾的野生山格木品種已極為罕見。
② 山格木的繁殖方法
方法/步驟山格木的生長習性 山格木生性喜暖畏寒,喜陽:而怕強光,在空氣濕度高,早晚溫:差大,氣溫介於25℃至33℃,灰塵小的生長環境下,長勢良好。
而含微酸性的植料作種植介質,有利於山格木的日常生長。每年三月至十月這段時間為山格木的旺生季節。山格木由於皮薄根細,最忌吹乾燥北風。山格木的初植、換盆、定植每年清明前後,氣溫同暖,山格木春芽萌發前,是種植木格木樁材、植株換盆、定植的最佳季節。挑選山格木樁材種植,必須選擇樹干皮殼新鮮,根系完整不,大水的樁材材容易種活。樁材種植宜用粗的干凈河砂作介質,直接種在粗瓦盆中,並用塑料薄膜或乳膠將樁材剪口封好,以防失水,然後放置在有散射陽光的通風涼爽環境下,保持盆砂濕潤,每天早午晚將樹干噴霧灑濕。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月左右.格木便會萌發新芽,正常生長。新樁成活後,不要隨便搬動。又一年不要急於抹芽截枝,讓萌發的新枝長多長旺,促進根系快速牛長。第二年,若植株生長旺盛,可適當疏枝定托,但不要將留取的枝條截短,應留稍長托,讓枝條長粗,促進樁材皮層長厚,這是防治格木縮枝的方法之一。進入第三年,正常生長的山格木枝。條已長到一定的粗度,可換盆定植。換盆定植時,要選擇晴天,注意小心將粘附根板的泥土剔除,剪除腐根,盡量不要傷及須根,然後將樁材放在通風避陽處適當吹乾根須表皮後再種植。這對於樁材重新萌發新芽效果很好。水肥管理要把山格木培育好,水肥管理十分重要,種植山格木,盆上必須保持疏水透氣,不積水,在植株生長旺季,夏天盆土濕度可適大些,早晚宜澆透水一次。秋冬季節,山格木進入休眠期,盆土濕度保持微濕即可,原則是不幹不澆,濕度越低,盆土宜稍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山格木不貪肥,但並非等於不用施肥。山格木施肥應堅持:植株壯旺勤施薄肥,不旺不施,適宜施農家肥及生麩水。山格木盆景應按季節適時裁剪 對山格木進行修翦,應與季節及植株的生長狀況充分聯系起來,因為對山格木裁剪適時與否,與山格術的生長=戚戚相關。山格木在放養期間,植株長勢弱,枝條未長粗,即使栽培時間再長,但根系還未豐盛,只能適可而止地作輕剪及疏枝定托,不能重剪。每年四至十月是山格木的生長旺季,足對山格木進行修剪的最為合適的季節,這段時間修剪,一般不會對山格木造成傷害。但農歷十月後,干北風吹至,山格木開始進入休眠期,就不宜對山格木裁剪了.因在休眠期對山格木進行裁剪,其被剪短的枝托部位,不能及時長出足夠長的老枝條越冬,對山格木的安全越冬影響十分大。經驗說明,山格木葉小皮薄,長枝條是維持山格木整株供應水分生長平衡的關鍵。保留長枝條過冬。是山格木安全越冬的好辦法。病蟲害的防治山格木病蟲害極少,偶有鑽心蟲及黴菌病發生,每月用科綠l000倍,高錳酸鉀1000倍輪換噴灑一次,便可有效地防治。栽培要點:用種子繁殖。因外種皮具有一層堅硬的膠質,播種後種仁不易吸水,發芽緩慢,不齊,有時延續至第二年。因此,播種前可用80--100℃沸水浸種。攪拌至冷卻為度,或用濃硫酸浸種10分鍾,然後用水洗去膠質,並用清水浸泡12小時,再行播種,經5--12天發芽,發芽率達86%以上。1年生苗高達30-40厘米,可出圃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