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仙人掌盆栽
『壹』 仙人掌有毒嗎適不適合盆栽
食用仙人掌是一種比較奇特的植物,作為食用品種,它具有蔬菜功能;作為仙人掌植物的一族,它又具有花卉的特徵。因此,食用仙人掌既可以大田種植,也可作為觀賞盆景而在室內(庭院)栽培,還可以作為熱帶植物或觀賞性熱帶花卉--園林綠化的優良品種而在學校、公園、道路綠化帶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公共綠地上栽培,與一般花卉植物相比,室內盆栽(包括賓館飯店廳堂、辦公室、會客室、會議室、休閑娛樂場所、居民卧室、天井、陽台)更具有實際和推廣價值。 室內盆栽仙人掌與大田種植食用仙人掌相比,其栽培措施、技術要求有所不同。花盆從質地來區分,可分成七大類型百餘個品種。不同質地的花盆對食用仙人掌的生長發育有不同的影響。為了便於大家選好花盆,現將適合仙人掌生長的四種花盆作一簡要介紹。瓦盆:用泥燒制而成。該類花盆透氣透水性好,非常適合食用仙人掌根系生長,且價格便宜。其缺陷是製作比較粗糙,不適宜直接在廳堂、居室等醒目位置擺放,如在庭院、陽台栽培,倒是頗為理想。陶盆:也稱紫砂盆,是我國特有的實用工藝品,產自江蘇宜興。該類花盆精美雅緻,款式、色彩多種多樣,透氣性較好,價格適中,是家庭盆栽食用仙人掌的理想盆體。瓷盆:用瓷泥燒制而成。該類花盆造型多樣,款式齊全,色彩豐富,外壁上有彩釉,明亮光潔,做工精美,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不足之處是透氣透水性差,價格昂貴,適合在機關、會場以及賓館大堂內擺放。如果用泥瓦盆種好食用仙人掌,再套在瓷盆內,既有利於仙人掌生長,又可獲得理想的擺放效果。塑料盆:是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盆體。其特點是重量輕、易搬運、價格低。缺陷是不通氣不透水、盆質容易老化,使用壽命短,對食用仙人掌的根系發育有一定的影響。 盆土的配製:盆土又稱培養土、基質,是仙人掌植株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養分、水分和空氣(根部呼吸)供給的來源。食用仙人掌根系就是靠吸收盆土中的營養和水分來生存的。因此,盆土質量的優劣對盆栽食用仙人掌影響很大。為了提高盆栽食用仙人掌的觀賞價值,增加新鮮食用嫩片的持續供應,促進盆栽食用仙人掌健康生長,通常要根據食用仙人掌在室內生長過程中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人為地進行盆土優化配製,以協調盆體中水、肥、氣、熱等各種因素的關系。配製食用仙人掌盆土,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盆土要具有一定的通透性:盆栽食用仙人掌在生長過程中,其根系要進行呼吸活動,呼吸活動需要氧氣,而氧氣的供應則來源於新鮮空氣。如盆土透氣過度,往往會造成水分和養分過快流失。但盆土透氣不良,土壤中氧氣供應就不足,二氧化碳增多,會造成根部呼吸困難、窒息,甚至腐爛。盆土應富含有機質:有機質含量高的盆土,肥力高,肥效長,保水、保肥性能好,並可在仙人掌植株生長過程中能均衡地釋放各種所需的營養元素,促進食用仙人掌正常生長。盆土的土質應疏鬆:土壤的團粒結構不宜過緊,尤其是避免粉狀細土混入。仙人掌類植物的根部對缺氧非常敏感,疏鬆土壤有利於通氣透水。團粒結構過緊或粉狀土壤,空隙小,含氣量少,不利於根部發育。另外,粉狀土質粒細,土壤總表面積大,吸收水分多,當澆水過少時,常常滲透不到下層盆土,而一旦澆水過多,又不易排出,持水時間過長,易腐爛,還會將本來就過少的空氣擠出土外,特別容易造成根部缺氧。盆土要有適宜的酸鹼度:食用仙人掌喜歡在中性或微酸的土壤環境中生長,最適宜的土壤PH值應在6-7左右。盆土配製常用材料:配製食用仙人掌盆土常用的材料有三大類,即自然土壤類、天然材料類和人工材料類等。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在自然土壤中摻加一些天然材料或人工材料,經混合攪拌形成新的復合基質。1、自然土壤:自然土壤根據其質地大小,分為沙土、粘土和壤土三種。2、天然材料:包括腐植土、泥炭土、木屑、河沙、泥煤灰、腐草土、園土、鋸屑、渣土等。3、人工材料:(1)垤石。經高溫處理後形成的雲母狀物質,具有空隙多,質地輕、保水透氣性好,無菌等特點,呈中性或偏鹼性,缺乏肥力,不宜作長期的盆栽基質,可將其撒在盆土表面,既保濕,又衛生。(2)珍珠岩。它是天然鋁硅化物,是將岩漿岩加熱到1000度以上形成的膨脹材料,質地輕,具有很強的排水性,不含任何肥料成份,僅用作盆土物理性狀的改進劑。(3)骨粉、過磷酸鈣。作為基肥混入盆土中,用量不宜太多,加入後能促進食用仙人掌植株健壯生長。配製盆土的材料種類很多,在具體使用時,應根據仙人掌的習性要求、栽培習慣及當地取材方便,選擇其中幾種配製即可。採取多種料混合配製,這樣就能夠充分發揮各類基質材料的優勢,達到取長補短的綜合效果,使盆土能夠長期保持透氣、蓄肥、排水、保水等良好的性能。常用的配方有以下四種:其一,腐殖土4份,田園壤土4份,凈沙2份。實踐證明,用這種方法配製的盆土比較適合仙人掌的生長。其二,腐殖土4份,田園壤土4份,木屑或熟煤灰2份,這種配方也可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用木屑代替凈沙有三方面的益處:一是盆土的重量減輕,便於搬運;二是木屑使盆土的保水性和保肥性得到改善;三是木屑的養分含量較凈沙豐富,而且分解緩慢,對食用仙人掌生長十分有利。但需要指出的是木屑在使用前要經堆積發酵後方可使用。熟煤灰取材更容易,它的特點是質地輕,對改善盆的理化性質效果明顯,值得推廣使用。其三,粘土3份,河沙5份,腐殖土2份,也可用爐灰、煤球灰等,效果也很好。其四,腐葉土4份,泥炭土2份,粗沙3份,腐熟有機肥料1份或腐殖土3份,園土2份,河沙4份,腐熟有機肥料1份。 消毒:盆土配製成後,要進行消毒處理,以防盆土中可能存在的蟲卵或病菌的滋生蔓延。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幾種:1、曝曬消毒。在夏季,將配製好的盆土,薄薄地攤在水泥地上,讓太陽直接曝曬3-4天,可以達到滅菌殺蟲的目的。2、烘烤消毒。將配製好的盆土放在鍋里,上火後用鐵鏟翻炒,直至土壤升至高溫燙手時為止,一般加溫後20-30分鍾即可。3、葯劑消毒。上盆前,用0.3%高錳酸鉀或40%福爾馬林葯液均勻澆施盆土,然後用塑料薄膜密封蓋平,悶2天後打開,再晾曬1-2天,葯液揮發後即可上盆。 上盆:將食用仙人掌種片或植株移入花盆的過程稱為上盆。上盆時應把握好兩個環節,一個是上盆時間,另一個是上盆方法。食用仙人掌生長發育對溫度的要求較為敏感,因此,上盆時間最好在春、秋兩季。春季以植株休眠已過,幼芽剛開始萌動,室內氣溫達到20度左右為宜,一般4-5月份較為合適。秋季以9-10月份最為理想。夏季高溫酷暑時不宜上盆。上盆前要選擇好口徑大小和深淺適宜的花盆,如為新盆先要用水浸透,這稱作"退火";舊盆往往有水滯雜物蟲卵和含鹼性物質,要在水中浸泡幾小時,刷洗干凈再用,同時還要配製好盆土。上盆時,先在盆底放些碎瓦片、碎石子、木炭塊或鋪上1-3厘米厚的河沙,再填上適量的盆土,然後將食用仙人掌種片或幼株放在盆中央,再向盆中添加准備好的盆土,邊填土邊將幼株輕輕向上提,再微微壓實,使根系或莖片與盆土緊密接觸,盆土填至距盆沿2-3厘米左右時為止。上盆時要盡量將種片或幼苗扶正。上盆用土要求濕潤,即一捏成團,一搓就散。上盆後宜放在避風半蔭處養護,暫不澆水,如天氣較乾燥可隨時噴水保苗,一般應在3-5天後再澆透水,以防根部腐爛萎縮。在一定時間內更換盆土的過程即為"翻盆",翻盆是盆栽食用仙人掌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翻盆內容主要是換土和擴大盆徑。換土就是剔除舊土,換上適合仙人掌習性的新的盆土,並加上基肥,整理根窠,剪除枯根、爛根和過長根須,給仙人掌根系創造一個全新的營養生長環境。擴大盆徑就是更換一個盆徑比較大的花盆,以保證根系有足夠的營養生長空間。翻盆時間。春、秋兩季均可進行,春季4~5月份、秋季9~10月份為宜,休眠期不宜進行。翻盆次數以每年1次最為理想。如需換盆則要提前准備好口徑較大的花盆,同時還要備好配製的盆土。翻盆時,原盆土不能過干或過濕,宜稍干(如土較濕潤,前兩天不澆水),以土能與盆壁松開為好,易於翻盆。脫盆時,用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植株的基部,手掌緊貼盆土面,另一隻手托起盆底翻過來,使盆底朝天,並用手掌拍打盆的外壁,盆土和盆壁就會自然分開,根團就會全部脫出。脫盆後要小心抖去舊土,剪除爛根、枯根和過長的根須,凡有病菌和蟲害侵染的根應全部剪去。經修剪後的植株,依前述方法,移入新的花盆中,然後澆透水,放在遮陰處養護10天左右,即可恢復正常生長。翻盆後的植株在1~2個月之內不要施肥,待植株進入生長旺期後再施肥料。 管理:澆水。盆栽食用仙人掌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量是不相同的。一般來說,4~9月需水量最大,進入冬季後,由於氣溫較低,仙人掌生長受到抑制,此時應盡量少澆水,大約每隔20天左右澆一次水。澆水的時間選在氣溫較高的中午為宜。如室內比較乾燥,可採用葉面噴水,以保持莖片翠綠,待植株進入休眠期後,可不澆水。春季隨著氣溫的升高,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一般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當氣溫上升至20度左右時,一般7-10天澆一次為宜。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生長旺盛,是食用仙人掌需水量最大的季節,一般每隔3-5天就需澆水1次,當氣溫上升到30度以上時,為了保持莖片膨壓,增加觀賞性,每天早晚最好向仙人掌莖片噴水1-2次。另外,夏季仙人掌植株應盡量避免暴雨的沖擊和連續降雨的侵襲,如盆中長時間浸水,再經高溫曝曬,極易引發各種病蟲害發生。秋季的澆水要求和春季差不多,要使盆土有干有濕,寧可少澆一些,待盆土缺水後再進行補澆,而千萬不要使盆土長期處於過度飽和狀態,以防根部長時間缺氧造成植株死亡。盆栽澆水還要注意水溫和水質。一般較華用水不能含鹽,也不能含過多鈣鎂離子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水呈中性或微酸性,用自來水澆最好是放兩天再使用。另外,澆水時最好和室內氣溫接近,北方寒冷地區盆栽食用仙人掌更需注意。施肥。盆栽施肥與大田栽培一樣,有基肥和追肥兩種方式。基肥在植株移入花盆前或翻盆時施入盆土中,基肥以長效有機肥料為主,多用乾肥。追肥則是在生長發育期進行,通常以各種速效化學肥料為主,有固態肥,也有液態肥。固態肥作根部追肥,液態肥作葉面噴肥,也可作根部追肥用。施肥對盆栽食用仙人掌的觀賞性和食用性影響很大,因此,必須要做到合理施肥。所謂合理施肥,就是要把握好適時、適量、適當三條原則。越冬管理。食用仙人掌是一種熱帶植物,對低溫的抵禦能力較差。當溫度降至15度以下時生長減緩,降至10度以下時生長停止,降至0度時就有可能產生凍害。因此,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冬防寒管理十分重要。常見的防寒保溫措施有以下幾種:在比較溫暖的地區,冬季室溫保持在10度以上,只要將盆栽食用仙人掌移到室內,放在能見到陽光的窗檯上就可安全越冬。在比較寒冷的地區,如室內有暖氣供應,一般就可滿足盆栽食用仙人掌的越冬要求了。但要注意,千萬不可將盆栽食用仙人掌直接置於暖氣散熱片上,以免燙傷根系。應在暖氣片上放一塊木板,再將花盆放在木板上,就比較安全了。有些地區是以燒煤來加熱取暖,雖能達到增溫的目的,但要注意通風透氣,以免泄漏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對植株產生不良影響。如室內溫度不能穩定地保證盆栽食用仙人掌最低溫度要求時,可採取給植株罩塑料袋的辦法來提高溫度。具體辦法是用鐵絲或細竹片在花盆沿邊扎一個拱圓支架,用塑料袋套上,將仙人掌和盆一起包住,待溫度提高時,再將塑料袋取下。但要注意,套袋時間不宜過長,以保證通風換氣。如家住平房或底樓,可在向陽背風的院子里挖一個長方形的坑穴,「地堂子」,其大小視植株大小和數量多少而定。挖好後,把盆栽食用仙人掌放入坑內,上面用竹片架好,鋪上雙層塑料薄膜密封。中午太陽好時,將薄膜揭開,進行通風換氣,夜間上面加蓋棉被和草氈。在寒冷的東北地區,為了有效地提高「地堂子」內的溫度,坑底常用馬牛糞或煤炭灰等鋪墊,馬牛糞厚度25-30厘米。利用馬牛糞發酵產生的熱量,提高「地堂子」的溫度,一般可持續增溫3個月以上。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效果好。總之,盆栽食用仙人掌越冬管理就是圍繞提高溫度,節制澆水,讓植株多見陽光這三個環節進行的,三者之間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如栽培環境光照較差,就需要用較好的加溫措施來彌補;相反,如果光照條件好,盆土干,就可少加溫甚至僅靠夜間保溫也能安全越冬。
『貳』 仙人掌盆栽怎麼養
室內盆栽仙人掌,以選擇小型、花多的球型種類為宜,栽培中不能認為這類植專物耐旱,屬而忽略對它的正常澆水與施肥。室內栽培,可在窗檯上用鉛絲與塑料薄膜營造一個高溫、高濕的封閉式空間,大多數仙人掌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僅生長快而且色澤晶瑩。
盆栽用土,要求排水透氣良好、含石灰質的沙土或沙壤土。新栽植的仙人掌先不要澆水,每天噴霧幾次即可,半個月後才可少量澆水,一個月後新根長出才能正常澆水。冬季氣溫低,植株進入休眠時,要節制澆水。開春後隨著氣溫的升高,植株休眠逐漸解除,澆水可逐步增加。每10天到半個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冬季則不要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