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7上綠植導圖

7上綠植導圖

發布時間: 2021-02-03 00:43:04

① 七年級。種子植物思維導圖。會的拍圖給我。拍清楚一點

你們老師狠

② 家居必備的7種綠植,分別起到什麼作用

綠色植物在家居當中必不可少。很多人在裝修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放一些綠植來起到裝飾的作用。

我們來看一下。不同綠植不同作用。第一個,我想很多人都沒有什麼見過蘆薈。蘆薈作為一種濾池,它的功能非常多。嗯,我們都知道,一,市面上有賣的蘆薈膠大部分的原料是通過蘆薈。加工而製成的。蘆薈膠,它的功能就是起到修復作用,而且放在家中還有一個吸附異味的功能。另外蘆薈修剪的好看的話還能起到一個美觀的作用。

最後一個是富貴竹。富貴竹的作用和剛剛的文竹差不多,這種竹子應該都是具有吸收廢氣的作用,而且可以改善我們空房間的空氣質量。富貴竹,它的作用非常好,我們一般家庭,種植的很少,因為富貴竹它的生長環境是比較苛刻的,但是它的功能是非常棒的。這些綠植都是可以改善我們的室內的環境。所以家居綠植是非常棒的。

③ 求七年級上冊生物圖片(包括花的結構、組織之類等)

生物復習提綱
▲27、種子萌發的條件自身條件:種子必須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須是活的。外界條件: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28、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水分、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有機物。29、桃花的結構:(花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頭、花柱、子房)、雄蕊(花葯、花絲)。▲3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31、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32、導管和篩管的功能篩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導管輸送有機物。
▲33、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通過氣孔散失水分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34、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產物條件:光能、葉綠體原料:二氧化碳、水產物:有機物、氧氣▲35、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
十、判斷哪些生物是單細胞生物P68
▲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十一、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而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
1.  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病毒可以通過自我復制增殖,來製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離開了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知識點總復習
一、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包括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四大類群。其中前三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
1.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具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且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水的環境。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二、種子植物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如:松、杉、柏、銀杏、蘇鐵)
種子的結構會畫圖並填出名稱見P85
菜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1片)、胚乳
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三、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種子是完整的並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植株的生長
▲幼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枝條是芽發育成的。
植株生長需要量大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花的結構(課本102)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         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要區別)。
六、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會影響植物的分布。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莖的結構包括木質部和韌皮部。在二者之間有形成層,形成層不斷的分裂,能使莖不斷長粗。有些植物莖中沒有形成層,因而不能長得很粗。
莖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4、葉片的結構: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生產者)。
七、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光照的部位(對照組)和不照光的部位(實驗組)是不是都產生澱粉。
脫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便於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結論:澱粉遇碘液變藍,說明葉片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並釋放出氧氣的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用來構建植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見課本最後)
▲光合作用(130頁)和呼吸作用(125頁)公式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理解)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鬆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於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九、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土地沙漠化比較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人均森林面積僅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5 。
4、我國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綠化祖國,從我做起。
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④ 初中生物蘇教版思維導圖

  • 綠色開花植物來的生活方式有光合作用源,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騰作用,運輸作用,如圖所示。

⑤ 求七年級上冊生物第三單元概念圖,就是神馬綠色植物的那個,如果回答好再加懸賞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生物學的重要性:一是農學、林學、環境科學等的基礎;二是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生活質量的提高等離不開生物學的發展和應用。
科學探究方法:觀察、調查、收集和分析、探究、實驗。
觀察:有明確的目的、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及時的記錄、積極思考、成果交流。
調查:有明確的目的和對象、制定合理的方案(必要時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如實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必要時用數學統計方法)。主要有普查、重點調查和抽樣調查。
探究: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實驗變數:光照(明和暗兩種對照環境)。
生物的特徵: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植物光和作用、動物捕獵);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出汗、呼氣、排尿、植物落葉等);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應激性:含修草、變色龍、向陽性、向水性、背地性、雨後春筍等);5、生物能生長(雞長大)和繁殖(蛋生雞);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細胞構成;7、生物能遺傳(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龍生龍、鳳生鳳)。
區別生物與非生物:同時具備七大生物特徵者為生物。
生物分類: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分為植物、動物和其它生物;按照生活環境,分為水生和陸生;按照用途分為作物、家禽(雞、鴨、鵝)、家畜(羊、豬、狗等)、寵物等。
生物圈:包括大氣圈底部(會飛的昆蟲、鳥類及細菌等微生物)、水圈大部(多在150米內)、岩石圈表面(人類及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總厚20千米。人類的活動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
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一是陽光、溫度、空氣、水等非生物因素,另一類是生物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共生關系、寄生關系)。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任何生物對環境都表現出相應的適應性(普遍性),但又具有一定的相對性(任何生物都有天敵)。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好處(柳杉吸收有毒氣體、森林增加空氣濕度),壞處(老鼠破壞莊稼)。
生態系統: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一片草原、一條河、一個湖泊等)。
生態系統必須有: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陽光、空氣和水)。
生產者:植物。自己製造有機物供自己和其他生物使用。
消費者:動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物。
分解者:細菌和真菌。把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物質,供植物吸收利用。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系:相互依存。
食物鏈: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中只表示了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沒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箭頭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食物網:多條食物鏈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隨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生態系統的特性: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即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物種的數量在一般情況下不會無限增多和無限減少,而是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它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當人為對它進行干預時,它將很難恢復。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會隨著食物鏈不斷的積累,越到後面中毒越深。
七大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綠色水庫」,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有重要作用,物種最復雜)、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沼澤)、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七大生態系統相互關聯。(閱讀課本31頁)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許多是全球性的。
顯微鏡的結構:光學部分(目鏡、物鏡、反光鏡)和機械部分(其它)。反光鏡有兩面,一面平面鏡(外界光線明時用),一面凹面鏡(外界光線暗時用)。遮光器(即光圈),暗時用大光圈,明時用小光圈。
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和安放。
2、對光:物鏡、反光鏡同時對准通光孔。看到圓形的白亮視野時即可。
3、觀察:放(標本放在顯微鏡上)、壓(用壓片夾壓住標本正對通光孔)、降(轉粗准焦螺旋,降鏡筒,眼睛側視)、升(看目鏡內,逆時針轉粗准焦螺旋)、調(轉細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移(物象移動方向與玻片移動方向相反)。
4、清潔收鏡:用擦鏡紙擦目鏡和物鏡。
顯微鏡成像原理:經物鏡和目鏡兩次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數為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堅持兩步倒(上下倒、再左右倒)。
常見三種玻片:切片(「切」)、塗片(液體生物材料)、裝片(「撕」或「挑取」,細小的生物可直接做成裝片)。
製作臨時裝片:擦(擦凈載玻片和蓋玻片)、滴(滴清水在載玻片的中央)、撕(撕生物材料)展(在清水裡展平)、蓋(用蓋玻片蓋好,讓一端先接觸水緣,緩緩壓下,避免產生氣泡)、滴(滴稀碘液染色,染色會殺死細胞,做活細胞實驗或看生物活性時不要求染色。)、吸(左滴右吸)。
植物細胞結構:細胞壁(保護、支持作用)、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清)、細胞核(遺傳信息庫)、細胞質、液泡(液泡的細胞液中溶有大量的物質,果汁的主要來源結構)、葉綠體(進行光和作用的場所)。
生物作圖要求:3H鉛筆,偏左畫圖、右標注,下中寫圖的名稱,指示線用水平線,圖只出現點與線。
判斷污點在目鏡、物鏡或玻片上的方法:
先轉目鏡,污點動則在目鏡上,不動則可能在物鏡和玻片上;再轉玻片,動則在玻片上,不動則在物鏡上。
製作裝片:擦、滴、刮、塗、蓋、滴、吸。
動物細胞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無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施萊登、施旺共同創建「細胞學說」: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能夠產生新細胞。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細胞中的物質:有機物(分子較大,一般含碳,如糖類、脂肪、蛋白質、核酸)和無機物(分子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細胞膜。(植物細胞壁只起保護和支持的作用)
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葉綠體(植物特有,進行光和作用反應式,將太陽光能轉換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和線粒體(進行分解有機物反應式,「動力車間」,動、植物均在進行。)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在細胞核中。細胞核中有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上有DNA(遺傳信息的載體,雙螺旋結構),DNA上有基因片段。
染色體的特點:每一個物種的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是恆定的。
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細胞由小長大的過程是細胞的生長過程,細胞由一個變兩個的過程是細胞的分裂過程。分裂過程中細胞核先分成兩個,細胞質再分成兩份,在中間形成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細胞壁。
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分裂初期,染色體進行復制加倍,加倍後的染色體再平均地分到兩個細胞中。保證了兩個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形態相同,即所含的遺傳物質也是一樣的。
動物體結構層次:細胞(從受精卵細胞開始)→組織(四大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器官→系統(八大系統)→動物體。
植物體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四大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器官→植物體。
四大動物組織:
上皮組織:保護、分泌功能;如皮膚有保護,小腸腺能分泌消化液。
肌肉組織:收縮與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如感到疼痛、癢等。
結締組織:骨組織、血液等,具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
動物器官:眼、耳、鼻、心臟、肝、腎、腸、胃、脾、甲狀腺、唾液腺等。
植物四大組織:
分生組織:始終不分化,終生具分裂能力,能產生其他的組織。
保護組織:各器官的表面,具保護功能。
輸導組織:導管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
營養組織:六大器官中均含大量營養物質。營養組織中液泡較大,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有葉綠體的營養組織能進行光和合作用。
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衣藻(植物)、草履蟲、眼蟲、變形蟲(動物)。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細胞內有一些結構。草履蟲結構圖書上70頁。
赤潮:某些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海水顏色改變的現象。
水華:藍藻、綠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引起水體變綠的現象。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見。
根據寄主不同分三類:動物病毒(流感、愛滋病、雞瘟)、植物病毒(煙草花葉病毒、蘿卜花葉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內的遺傳物質。
病毒生活:寄生在活細胞內,離開活細胞後通常變成結晶體,一有機會侵入活細胞,生命活動重新開始。
已知綠色植物30多萬種,分為四大類群:藻類、苔蘚類、蕨類、種子植物。

藻 類
單細胞藻類(衣藻)、多細胞藻類(水綿);淡水藻類(衣藻、水綿)、海洋藻類(海帶、紫菜、石花菜);生活環境:多水中,少在陰濕陸地上;特點:全身都進行光合作用和吸收水和無機鹽,無根、莖、葉的分化。作用:釋放百分之九十的氧;魚類餌料;食用;葯用。
苔蘚類
生活環境:潮濕的陸地;特點:有莖和葉,但莖中無導管、葉中無葉脈,根為假根;作用: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葉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從背、腹兩面入侵,使苔蘚類的生存受到威脅。)
蕨類
生活環境:森林或山野的潮濕環境;特點:具根、莖、葉,且有專門的輸導組織;生殖:孢子生殖;作用:兩億年前的蕨類植物滅絕形成煤;葯用(卷柏、貫眾);飼料(滿江紅)。
種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種皮(保護胚)和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胚乳)。
胚:將發育成新的植株。果實的結構:果皮和種子構成。
分類:1、單子葉植物(只有一片子葉,如玉米)和雙子葉植物(有兩片子葉,如大豆、花生);
2、裸子植物(種子無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銀杏、蘇鐵)和被子植物(種子有果皮包被,如桃、玉米)。
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氣。
種子萌發需要的自身條件:有生命的、過了休眠期的,胚是活的且完整的。
種子萌發的過程:1、吸水,子葉將營養物質轉運給胚芽、胚軸和胚根;2、胚根突破種皮,形成根;3、胚軸伸長;4、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幼根的生長原因:1、分生區不斷產生新細胞,使細胞數量增多;2、伸長區細胞體積不斷增大。
根尖四區:1、根冠:保護;2、分生區;3、伸長區(長得最快);4、成熟區(具根毛,增大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
芽:尚未發育的枝、花或花序的雛體。芽中有分生組織。
植物生長常見的三種無機鹽:N、P、K。
N:使枝葉茂盛,缺時植株矮小,葉發黃(嚴重時呈淡棕色);過量時易患病,葉柔、產量低。(尿素、硝酸氨、氯化氨等)。
P:促進幼苗發育、花的開放、果實、種子的早熟,缺時植株矮子,葉呈暗綠色,並出現紫色,過時浪費。(普鈣)
K:使莖桿健壯,促進澱粉形成;缺時易倒伏,葉邊緣呈褐色,並漸枯焦。(草木灰、氯化鉀)。
完全花結構:花托、花萼、花瓣(招引昆蟲傳粉)、花蕊(雌蕊、雄蕊)。
雌蕊結構有:柱頭、花柱、子房;
雄蕊結構有:花葯(內有花粉,花粉能產生精子)、花絲。
傳粉:花粉掉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傳粉不足,導致減產。
受精:被子植物特有的雙受精。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精子和極核細胞結合形成受精極核。
子房壁——果皮;子房——果實;珠被——種皮;
胚珠——種子;受精卵——胚;受精極核——胚乳。
水對植物的意義:1、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2、水是溶劑;3、水參與植物代謝;4、水保持植物形態;5、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尖的成熟區,及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根毛→導管(木質部中)→到植物體各個部分。
有機物的運輸:篩管(韌皮部中)。
形成層的作用:形成層細胞不斷的分裂,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使莖不斷增粗。
草本植物的莖不能增粗的原因:莖中沒有形成層。
氣孔: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氣體交換的「窗口」。有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
葉片的結構:
上表皮:保護,氣孔少,減少蒸騰失水。柵欄組織:葉綠體多,近上表皮;
海綿組織:葉綠體少。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統稱葉肉。
葉脈:內生導管、篩管,支持和運輸作用。下表皮:氣孔多。
移栽帶土坨:保護根毛,保證根的吸水能力。移栽剪枝去葉:減少蒸騰失水。

⑥ 七上生物思維導圖 整本書三個單元

第1、2章生命的世界  探索生命

(6)7上綠植導圖擴展閱讀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香氣、食物、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並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

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而這些關節的連結可以視為您的記憶,就如同大腦中的神經元一樣互相連接,也就是您的個人資料庫。

思維導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盪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

思維導圖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它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

⑦ 初中七上生物第一單元思維導圖怎麼寫

⑧ 七年級科學植物根莖葉圖及功能

科學植物根莖葉的功能
根:主要生理功能是固定植株,並從土版壤中吸收水權分和溶解於水中的礦質鹽與氮素,供植物生長所用。根系還可合成氨基酸、植物鹼、有機氮、植物激素等物質。
莖:支撐葉片,使其分布有規律,並能充分地接受光照和空氣,進行光合作用。同時支撐花和果實,利於傳粉受精及果實、種子傳播、繁殖後代。另外,莖還有運輸與繁殖功能。
葉:擔負著植物生長中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葉片也是蒸騰作用的重要器官

⑨ 七片葉子的植物叫什麼配圖

七片葉子的植物是鴨腳木。

熱點內容
櫻花香蜜 發布:2025-05-13 18:18:25 瀏覽:415
菊櫻花卉 發布:2025-05-13 18:16:55 瀏覽:673
荷花沉泥 發布:2025-05-13 18:13:51 瀏覽:204
鮮百合的吃法大全 發布:2025-05-13 18:13:07 瀏覽:276
冷丁香 發布:2025-05-13 18:09:24 瀏覽:30
甜蜜情人節拼圖 發布:2025-05-13 17:58:04 瀏覽:803
fgo國服情人節副本配置 發布:2025-05-13 17:57:14 瀏覽:570
盤中花藝 發布:2025-05-13 17:53:19 瀏覽:24
沈陽慶文花藝設計有限公司 發布:2025-05-13 17:53:14 瀏覽:601
情人節送什麼給男生 發布:2025-05-13 17:51:07 瀏覽:497